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7年3月5日)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奋力抗御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重庆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因灾减产,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8.54亿元,因受旱灾影响比上年下降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00.07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57.59亿元,增长13.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3:43.0:44.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56.4%和49.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37元,比上年增长11.9%。
分地区看,都市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3.3%;渝西经济走廊完成959.55亿元,增长10.8%,占全市的27.5%;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1015.56亿元,增长11.0%,占全市的29.2%。
六大区域中心城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4%,其中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分别上涨了6.0%、4.3%和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
2006年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05.4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76.56万人,比上年减少2.3%;第二产业就业308.23万人,增长1.1%;第三产业就业520.66万人,增长1.7%。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度区县(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结果的通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度区县(自治县)经济社会
发展综合考评结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7.06.01
•【字号】渝府发[2007]78号
•【施行日期】2007.06.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度区县(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考评结果的通报
(渝府发〔2007〕78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2006年,各区县(自治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狠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根据市政府对各区县(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办法,经综合考评,获得一等奖的是:渝北区、沙坪坝区、北碚区、江北区、南岸区、江津区、璧山县、双桥区、合川区、长寿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忠县、垫江县;获得二等奖的是:大渡口区、巴南区、永川区、荣昌县、大足县、铜梁县、开县、梁平县、奉节县、石柱县、丰都县、巫山县、云阳县、城口县。
现予以通报表彰。
对未获一、二等奖的区县(自治县),鉴于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给予鼓励奖。
希望各区县(自治县)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实现“314”总体部署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
献。
附件: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评指标数据(略)
二○○七年六月一日。
重庆市历年生产总值(GDP)一览(1978-2010

重庆市历年⽣产总值(GDP)⼀览(1978-2010年份GDP⼈均GDP(元) GDP(亿元)占全国⽐重增幅(%)全国重庆本币美元⽐重(%)位次全国重庆(本币)本币美元197871.742.58 1.942211.717.1381287170 197980.9852.08 7.611.1419321206 198090.6860.53 7.87.7463357238 198197.257.01 5.2 6.2492379222 1982108.0857.09 9.18.9528419221 1983120.0160.73 10.910.3583461233 1984141.6461.05 15.215.9695542234 1985164.3255.95 13.58.6858624212 1986184.653.46 8.88.6963694201 1987206.7355.54 11.6 5.31,112766206 1988261.2770.2 11.39.51,366958257 1989303.7580.68 4.1 4.91,5191,103293 1990327.7568.52 3.87.01,6441,181247 1991374.1870.29 9.29.21,8931,338251 1992461.3283.63 14.216.52,3111,641297 1993608.53105.61 14.015.62,9982,156374 1994833.696.72 13.113.54,0442,935341 19951,123.06134.48 10.912.35,0463,931471 19961,315.12158.18 10.011.45,8464,574550 19971,509.75182.12 9.311.26,4205,253634 19981,602.38193.55 7.88.66,7965,579674 19991,663.20200.92 7.67.87,1595,804701 20001,791.00216.33 8.48.77,8586,274758 20011,976.86238.84 8.39.28,6226,963841 20022,232.86269.77 9.110.59,3987,912956 20032,555.72308.77 10.011.710,5429,0981,099 20043,034.58366.63 10.112.412,33610,8451,310 20053,467.72423.32 1.742311.311.714,18512,4041,514 20063,907.23490.03 1.682412.712.416,50013,9391,748 20074,676.13621.7 1.672414.215.920,16916,6292,211 20085,793.66834.21 1.74239.614.523,70820,4902,950 20096,530.01955.94 1.79239.114.925,57522,9203,3552010年,重庆市全年实现地区⽣产总值(GDP)7894.24亿元,⽐上年增长17.1%。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8%、48.7%和39.5%。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8%。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2%。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5%。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5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新增加1184万人,净增加979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808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35%。
全年全国税收收入37636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6770亿元,增长21.9%。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3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40万公顷,增加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80万公顷,减少5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78万公顷,增加22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818万公顷,增加46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49746万吨,比上年增加1344万吨,增产2.8%;棉花产量673万吨,增产17.8%;油料产量3062万吨,减产0.5%;糖料产量10987万吨,增产16.2%。
2005-2010重庆统计资料

2005年重庆市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01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0%,实现旅游总收入301.12亿元,增长15.9%,其中,接待国际游客52.39万人次,增长20.6%;创旅游外汇收入2.64亿美元,增长30.2%。
2005年春节、“五一”、“十一”三大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415.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33亿元,分别增长13.5%和14.6%。
(《200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847.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346.18亿元,增长14.9%。
其中,接待国际游客60.32万人次,增长15.2%;旅游外汇收入3.09亿美元,增长16.8%。
三大“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649.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06亿元,分别增长16.5%和22.2%。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808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实现旅游总收入444.12亿元,增长28.3%。
其中,入境游客76.1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82亿美元,分别增长26.3%和23.8%;国内游客8009.3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13.65亿元,分别增长18.0%和28.6%。
全年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25.7万人次。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1.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4.8%;实现旅游总收入561.53亿元,增长26.4%。
其中,入境游客8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分别增长14.5%和17.8%;国内游客10001.1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0.03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8.1%。
全年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2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
(《200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1.2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实现旅游总收入703.23亿元,增长25.2%。
重庆市历年宏观经济数据

年份 GDP(亿元) 人均GDP(元) 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 总人口(万) 城镇化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比值 财政收入(亿元) 房地产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值 地方财政支出(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市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 人均房屋建筑面积(㎡) 私家车拥有量(万辆)
2004年 2004年 2692.81 9624.00 428.05 1112.80 1151.96 2793.32 43.51 1621.92 405.08 0.25 462.96 395.72 10683290 9220.96 7973.05 37.8 22.76
房地产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值 房地产业的地税收入 房地产业的国税收入
2002年 2002年 1990.01 7052.00 317.87 780.97 891.17 2814.83 39.90 995.66 245.91 0.25 269.46 305.86 8535962 7238.07 6372.82 8091.00 339.06 921.10 1012.66 2803.19 41.90 1269.35 327.89 0.26 341.28 341.58 9346711 8093.67 7118.06 38.0 21.29
2000年 2000年 1603.16 5616.00 284.87 623.83 694.46 2848.82 35.59 655.81 139.63 0.21 163.24 187.64 7199508 6176.30 5471.70 42.2 10.72
2001年 2001年 1765.68 6219.00 294.90 688.40 782.38 2829.21 37.40 801.82 196.67 0.25 196.18 237.55 7823114 6572.30 5724.90 40.8 11.47
1 2005 2006年重庆各区县GDP及增长速度

2005\2006年重庆各区县GDP及增长速度2006年各区县GDP 区县GDP 增长速度1 九龙坡3152317 16.62 渝中区2432268 10.03 沙坪坝1930456 16.54 渝北区1831073 25.05 涪陵区1538664 13.46 万州区1522924 14.07 江北区1514183 13.18 江津区1489424 12.49 合川区1421633 12.810 南岸区1298000 13.211 永川区1261944 13.112 巴南区1163232 16.013 长寿区1000518 13.014 北碚区917982 13.115 綦江县873146 10.816 大渡口772504 11.017 璧山县758016 14.518 开县751278 12.519 大足县732597 12.220 铜梁县714418 11.521 南川区695206 12.322 荣昌县661039 13.123 潼南县635565 7.024 垫江县541234 12.025 梁平县523987 11.826 奉节县508594 12.527 忠县500380 13.028 云阳县466774 10.429 丰都县399474 12.130 黔江区399147 9.131 武隆县335495 12.232 彭水县304714 7.233 秀山县296370 11.334 石柱县290168 12.835 巫山县226569 12.036 酉阳县222057 8.937 万盛区210739 9.038 巫溪县159505 9.239 城口县111007 12.740 双桥区100466 15.0---------------------------------------------------------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GDP排名新鲜出笼区县名称GDP(亿元)重庆市各区县GDP综合排名排名区县GDP 增长速度1 九龙坡2704107 15.82 渝中区2409925 11.23 沙坪坝1631785 16.14 渝北区1455259 165 江北区1359745 13.96 涪陵区1350810 13.77 万州区1334488 13.28 江津市1332929 13.69 合川市1304562 13.110 南岸区1140206 13.611 永川市1131301 13.512 巴南区1008796 14.913 长寿区870234 14.814 綦江县811653 13.115 北碚区801461 11.716 铜梁县723812 13.717 开县704895 13.718 大渡口702456 13.719 大足县678642 12.520 璧山县661048 13.821 潼南县608160 13.222 荣昌县584194 13.123 南川市565066 13.624 垫江县509224 1325 梁平县488178 12.526 奉节县453360 12.327 忠县438710 13.328 云阳县432925 12.529 丰都县368177 13.530 黔江区365432 9.731 武隆县298796 13.732 彭水县290701 13.233 秀山县274143 8.334 石柱县252227 13.535 酉阳县201219 8.236 巫山县204918 12.537 万盛区190639 10.538 巫溪县147340 11.439 城口县101141 12.740 双桥区90449 10.4。
200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 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2005 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 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为胜利完成“十五”目标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并奠定了“十一五”开局的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069.10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1.5%。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463.42 亿元,增长 4.5%;第二产业增加值 1258.32 亿元,增长 12.9%;第三产业增加值 1347.36 亿元,增长 12.3%。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15.1%、41.0%和 43.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分别为 5.4%、 50.6%和 44.0%。
按常住人口计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0978 元(按当期汇率测算折合 1340 美元),比上年增长 11.6%。
分地区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295.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42.2%;渝西经济走廊完成 868.97 亿元,增长 11.3%, 占全市的 28.3%;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 904.25 亿元,增长 11.0%,占全市的 29.5%。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0.8%(见表 1),其中上涨较多的依次 为: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4.1%、居住价格上涨 3.0%、医疗保健及 个人用品价格上涨 2.5%,衣着价格下降 7.9%。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1.3%,工业品 出厂价格上涨 3.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8.2%。
表 1:2005 年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 标 比上年增长% 0.8 0.1 1.2 -7.9 0.1 2.5 -0.1 4.1 3.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食 品 烟酒及用品 衣 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 住年末全市就业人员达到 1707.62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 847.30 万人,比 上年减少 2.5%;第二产业就业 304.87 万人,增长 1.1%;第三产业就业 555.45 万人,增长 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07年3月5日)
一、综合
二、农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五、国内贸易
六、对外经济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八、财政、金融
九、城市建设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08.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1.29万人,增加45.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7%,提高1.5个百分点。
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6.5‰,分别上升0.5
和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4‰,上升0.4个千分点。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2。
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215元,比上年增加2585元,增长15.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7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266元,增长18.1%;人均家庭经营收入525元,增长6.7%;人均财产性收入193元,增长2.5%;人均转移性收入2564元,增长0.6%。
城市人均消费支出9399元,增长9.0%。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2.3%。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10元,比上年增长20.3%;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350元,减少12.5%;人均转移性收入187元,增长26.1%。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人均支出791元,比上年减少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5元,增长2.9%,其中用于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
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18.1%、10.0%、14.4%、23.2%和11.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2%。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16.78万人,比上年增长4.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55.12万人,比上年增长7.3%;参加失业保险193.01万人,增长2.6%。
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4.99万人。
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81.28万人,增加5.54万人,增长7.3%;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4.29万人,增加3.0万人。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十四、移民与扶贫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2007》为准。
2.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六大区域中心城市是指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永川区、合川区和江津区。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