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一轮复习文档:第1章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专题讲座一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学案(鲁科版)第1章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复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并能进行有关气体体积、压强与物质的量关系的判断。
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定义:物质的量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通过它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体积等__________与原子、分子或离子等________的数量联系起来,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2)符号为n,单位是______(mol)。
(3)使用范围:适用于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4)阿伏加德罗常数:指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N A≈____________。
(5)公式:n=________或N=__________或N A=________。
2.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2.2 mol H2O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的2倍()3.1 mol O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4.12 g 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约为×1023()5.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1()质量、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1.“可燃冰”是由水和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结晶化合物。
g“可燃冰”(CH4·x H2O)的物质的量与×1021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该“可燃冰”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x的值为______________。
2.最近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下呈现超导性。
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CoO22O。
若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试计算g该晶体中含氧原子数约为__________,氢原子的物质的量约为______mol。
计算判断物质中所含指定微粒数目的技巧弄清楚微粒与所给物质的关系:原子(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子(或特定组合)的物质的量×1个分子(或特定组合)中所含这种原子(电子)的个数。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第二讲物质的量讲义(含解析).doc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第二讲物质的量讲义(含分析)[ 江苏考大纲求 ] 1.理解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看法。
2.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混杂气体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不作要求。
物质的量3.掌握必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 教材基础自热身] 1.物质的量 1 含义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必定数目粒子的会合体,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用符号mol 表示。
2 数值 1 mol 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与0.012_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相等。
[ 注意 ] 摩尔能够计量所有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 看法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1023_mol - 1。
2 物质的量、微粒数 N 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为n=。
[ 注意 ] 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应写为 6.021023 mol -1,不可以仅写数值。
3.摩尔质量 1 看法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拥有的质量,符号 M ,当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mol- 1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 关系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关系为n=。
[ 注意 ] 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是三个不同的物理量,拥有不同的单位。
如 H2O 的摩尔质量为 18 g·mol - 1,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1 mol H2O 的质量为 18 g。
[ 知能深入扫盲点] 求算气体摩尔质量的四种常用方法1 依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ρ 224. L·mol-1。
2 依据气体的相对密度= D 。
3 依据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量nM =。
4 依据必定质量m 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NAM =NA· 。
2020版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复习文档:第1章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专题讲座一

专题讲座一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方法一 守恒法 (一)质量守恒(原子守恒)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而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保持不变。
[典例1] (2019·石家庄调研)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 A .36 g B .40 g C .80 g D .160 g 答案 B解析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由于Na 2O 2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本身也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为Fe 2O 3,根据铁原子守恒, n (Fe 2O 3)=12n (Fe)=12×28 g 56 g·mol-1=0.25 mol 所得Fe 2O 3固体的质量为:0.25 mol ×160 g·mol -1=40 g 。
针对训练1.(2018·长汀县校级月考)有14 g Na 2O 2、Na 2O 、NaOH 的混合物与100 g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A .20.40 g B .28.60 g C .24.04 g D .无法计算 答案 C解析 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 ,由Cl -质量守恒关系可得100 g ×15%×35.536.5=m (NaCl)×35.558.5,解得m (NaCl)≈24.04 g 。
2.(2018·奉贤区二模)一定量的H 2和Cl 2充分燃烧后,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100 mL 1.0 mol·L -1的NaOH 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O 为0.01 mol ,则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5∶4B .4∶5C .4∶3D .3∶4 答案 B解析 100 mL 1.0 mol·L -1的NaOH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 mol·L -1×0.1 L =0.1 mol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说明0.1 mo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的0.01 mol NaClO 来自Cl 2与NaOH 的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则氢气和氯气反应后剩余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发生反应NaOH +HCl===NaCl +H 2O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0.02 mol =0.08 mol ,则n (HCl)=n (NaOH)=0.08 mol ,n (H 2)=n (Cl 2)=12n (HCl)=0.08 mol ×12=0.04 mo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l 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0.04 mol =0.05 mol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 ,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0.04 mol ∶0.05 mol =4∶5。
2020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一章:物质的量

必考部分第一章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纲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的含义。
2.了解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伽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运算。
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核心知识1.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②符号:n,单位:mol(摩尔)补充:七个基本物理量: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它们分别是:长度(m)、时间(s)、质量(kg)、热力学温度(K)、电流(A)、发光强(cd)、物质的量(mol)。
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而不是摩尔,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增添或删减,也不能说物质的质量或物质量。
2.“物质的量”仅用于表示微观的粒子,即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不能表示宏观粒子。
3.“物质的量”是构建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
4.“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正如“米”是长度的单位一样。
5.使用摩尔是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等具体组合。
如:1mol氢(×) 1molH(√) 1mol氢原子(√)1mol水(√) 1molHO(√) 1mol水分子(√)2(2)摩尔(ρ):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符号:mol②数值规定: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C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3)阿伏伽德罗常数:①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为N,单位为mol-1A②精确值: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③近似值:N A≈6.02×1023mol-1④关系式: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的换算关系:n=N/N A注意事项:1.阿伏伽德罗常数在数值上约为:6.02×1023。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量(含解析)

第一章 物质的量第一节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高 考 导 航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为n 。
2.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 mol 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与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相等。
3.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1 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微粒数,用N A 表示,数值约为 6.02×1023。
(2)单位:mol -1。
(3)微粒数(N )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n ·N A 。
4.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 。
(2)数值:当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关系: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关系为:n =m M。
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6.02×1023完全相同吗?提示:不相同。
前者的单位为mol -1,后者的单位为“1”;6.02×1023仅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数值。
2.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 mol 物质的质量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提示:三者是三个不同的物理量,其单位不同,若摩尔质量、1 mol 物质的质量分别以g/mol 、g 为单位,则三者在数值上相等。
命题角度一 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基本概念 1.下列对“摩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单位,可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B .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C.1 mol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D.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解析:选D 掌握“摩尔”概念的引入及“1 mol”的含义对于理解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特别重要。
化学一轮复习基础梳理第1讲 物质的量.doc

化学一轮复习基础梳理:第1讲物质的量考点解读1.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知识体系基础过关第1课时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 N N ;n =M m 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0.012 kg 12C 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1 mol 水中含有2 mol 氢和1 mol 氧D.1 mol Ne 含有6.02×1024个电子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例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例如NaCl 、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 的叙述是错误的。
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所以B 的叙述是对的。
根据规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第一讲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答案

第一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一、三个概念1.物质的量(1)概念: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单位为mol。
(2)数值:国际上规定,1 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
2.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1 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 mol-1表示。
(2)区别与联系: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6.02×1023的含义不同;N A为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的准确数目,是一个精准值,而6.02×1023只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一个近似值。
3.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
(2)数值: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区别与联系: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 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但含义不同,三者的单位不同。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1 mol 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
【易错警示】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1)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2)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
二、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定律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2)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
(3)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大小)。
2.气体摩尔体积(1)含义:一定状况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 m ,标准状况下,V m =22.4_L·mol -1。
(2)相关计算①基本表达式:V m =n V②与气体质量的关系:M m =Vm V③与气体分子数的关系:Vm V =NA N(3)影响因素: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化学一轮复习文档:第1章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2讲 含答案

第2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考纲要求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 BV。
(3)单位:mol·L -1(或 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1)1 mol·L -1 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2)用100 mL水吸收0.1 mol HCl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1()(3)1 L水中溶解5.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1()(4)将25 g CuSO4·5H2O晶体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5)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6)同浓度的三种溶液:Na2SO4、MgSO4、Al2(SO4)3,其体积比为3∶2∶1,则SO2-4浓度之比为3∶2∶3()(7)0.5 mol·L-1的稀H2SO4溶液中c(H+)为1.0 mol·L-1()答案(1)×(2)×(3)×(4)×(5)√(6)×(7)√1.在标准状况下,将V L氨气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mol·L-1。
答案1 000Vρ17V+2 240解析n(NH3)=V22.4mol,溶液体积:V=V22.4×17+100ρ×10-3 Lc=V22.4 V22.4×17+100ρ×10-3mol·L-1= 1 000Vρ17V+2 240mol·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一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方法一守恒法(一)质量守恒(原子守恒)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而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保持不变。
[典例1](2019·石家庄调研)28 g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A.36 g B.40 g C.80 g D.160 g答案 B解析28 g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由于Na2O2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本身也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为Fe2O3,根据铁原子守恒,n(Fe2O3)=12n(Fe)=12×28 g56 g·mol-1=0.25 mol所得Fe2O3固体的质量为:0.25 mol×160 g·mol-1=40 g。
针对训练1.(2018·长汀县校级月考)有14 g Na 2O 2、Na 2O 、NaOH 的混合物与100 g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A .20.40 g B .28.60 g C .24.04 g D .无法计算 答案 C解析 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 ,由Cl -质量守恒关系可得100 g ×15%×35.536.5=m (NaCl)×35.558.5,解得m (NaCl)≈24.04 g 。
2.(2018·奉贤区二模)一定量的H 2和Cl 2充分燃烧后,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100 mL 1.0 mol·L -1的NaOH 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O 为0.01 mol ,则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5∶4B .4∶5C .4∶3D .3∶4 答案 B解析 100 mL 1.0 mol·L -1的NaOH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 mol·L -1×0.1 L =0.1 mol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说明0.1 mo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的0.01 mol NaClO 来自Cl 2与NaOH 的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则氢气和氯气反应后剩余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发生反应NaOH +HCl===NaCl +H 2O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0.02 mol =0.08 mol ,则n (HCl)=n (NaOH)=0.08 mol ,n (H 2)=n (Cl 2)=12n (HCl)=0.08 mol ×12=0.04 mo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l 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0.04 mol =0.05 mol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 ,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0.04 mol ∶0.05 mol =4∶5。
(二)电荷守恒依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或离子方程式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不变。
[典例2] 将a g Fe 2O 3、Al 2O 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200 mL pH =1的硫酸溶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 溶液,使Fe 3+、Al 3+刚好沉淀完全,用去NaOH 溶液100 mL ,则NaOH 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2 mol·L -1解析 当Fe 3+ 、Al 3+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而Na +全部来源于NaOH ,且变化过程中Na +的量不变。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 (Na +)n (SO 2-4)=21,所以,n (NaOH)=n (Na +)=2n (SO 2-4)=n (H +)=0.1 mol·L -1×0.2 L =0.02 mol ,c (NaOH)=0.02 mol 0.1 L=0.2 mol·L -1。
针对训练3.在一定条件下,RO n -3和F 2可发生如下反应: RO n-3+F 2+2OH -===RO -4+2F -+H 2O ,从而可知在RO n -3中,元素R 的化合价是( ) A .+4价 B .+5价 C .+6价 D .+7价 答案 B解析 要求RO n -3中R 的化合价,若知道n 值,计算R 的化合价则变得很简单。
依据离子方程式中电荷守恒,n +2=1+2,n =1,RO n -3中氧显-2价,因此R 的化合价为+5价。
4.若测得雨水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试样的pH =________。
答案 4解析 根据表格提供的离子可知,NH +4水解导致试样溶液呈酸性,再根据电荷守恒可知,[K +]+[NH +4 ]+[Na +]+[H +]=2[SO 2-4]+[Cl -]+[NO -3],将表格中的数据代入得H +浓度为10-4 mol·L -1,则pH 值为4。
易错警示 列式时不要忘了离子浓度前乘上离子所带电荷数。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解题的一般步骤为: (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典例3]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84w 2-53w 131w 1B.84(w 1-w 2)31w 1C.73w 2-42w 131w 1D.115w 2-84w 131w 1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w 1-w 2)g 应为NaHCO 3分解生成的CO 2和H 2O 的质量,设样品中NaHCO 3质量为x g ,由此可得如下关系: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2×84 62 x w 1-w 2 则x =84(w 1-w 2)31,故样品纯度为m (Na 2CO 3)m (样品)=w 1-x w 1=84w 2-53w 131w 1。
针对训练5.将12 g 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 87.5%解析 设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 。
CuO +CO =====△Cu +CO 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28 g 44 g 44 g -28 g =16 g 12x g 18 g -12 g =6 g 2816=12x6,解得x =0.875。
6.(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16 mL 由NO 与NH 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 +4NH 35N 2+6H 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O 与NH 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 ②3∶2 ③4∶3 ④9∶7。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 C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 +4NH 35N 2+6H 2O(g) ΔV (气体的体积差)6 mL 4 mL 5 mL 6 mL (5+6)-(4+6) =1 mL(理论差量) 9 mL 6 mL 17.5-16=1.5 mL(实际差量)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 气体,还剩余1 mL 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 ,则V (NO)∶V (NH 3)=(9 mL +1 mL)∶6 mL =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 3,则V (NO)∶V (NH 3)=9 mL ∶(6 mL +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 、NH 3的混合气体,故V (NO)∶V (NH 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方法三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一种巧妙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因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根据中间物质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相应关系式。
它是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之一,利用关系式法可以将多步计算转化为一步计算,免去逐步计算中的麻烦,简化解题步骤,减少运算量,且计算结果不易出错,准确率高。
针对训练题组一根据原子守恒找关系式7.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
溶解28.4 g上述混合物,消耗1 mol·L-1盐酸500 mL。
煅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A.35 g B.30 g C.20 g D.15 g答案 C解析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溶解28.4 g该混合物,消耗1 mol·L-1盐酸500 mL,HCl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根据氯元素守恒,则CuCl2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根据Cu元素守恒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Cu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煅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则m(CuO)=0.25 mol×80 g·mol-1=20 g。
8.在氧气中燃烧0.22 g硫和铁组成的混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把这些二氧化硫全部氧化成三氧化硫并转变为硫酸,这些硫酸可用10 mL 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则原混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为()A.72% B.40% C.36% D.18%答案 C解析由S原子守恒和有关反应可得出:S~H2SO4~2NaOH32 g 2 molm(S) 0.5×10×10-3 mol得m(S)=0.08 g原混合物中w(S)=0.08 g0.22 g×100%=36%。
题组二根据电子守恒找关系式9.将Mg和Cu组成的2.64 g混合物投入适量的稀硝酸中恰好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0.896 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