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人事,HR报表大全2-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方法
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方法

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方法离职率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内离开公司所占员工总数的比例。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企业了解员工流动、人才管理、组织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离职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析方法。
一、离职率的计算方法离职率的计算可以采用两种常见的方法:简单法和复杂法。
简单法适用于计算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离职率,而复杂法适用于计算离职率的长期趋势。
1. 简单法离职率的简单计算公式为:离职率 = 离职员工数 / 总员工数 × 100%其中,离职员工数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离开公司的员工总数,总员工数是指特定时间段内的在职员工总数。
例如,在2021年1月份,某公司有10名员工离开,总员工数为100人,则该月份的离职率为:离职率 = 10 / 100 × 100% = 10%2. 复杂法复杂法是指对离职率进行长期趋势的计算和分析。
它可以采用移动平均法、累积离职率法或回归分析法等方法。
(1)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对离职率的季度或年度趋势进行分析。
它通过计算每个季度或年度的离职率,并将其进行平均,得出长期趋势。
例如,某公司在过去5个季度的离职员工数如下:第一季度:10人第二季度:8人第三季度:12人第四季度:9人第五季度:7人则移动平均法计算的离职率为:离职率 = (10+8+12+9+7) / 5 / 总员工数 × 100%(2)累积离职率法累积离职率法适用于对离职率的累积情况进行分析。
它通过计算每个时间点的累积离职率,了解离职员工数的累积情况。
例如,某公司在过去6个月的离职员工数如下:第1个月:10人第2个月:8人第3个月:12人第4个月:9人第5个月:7人第6个月:11人则累积离职率法计算的离职率为:离职率 = (10+8+12+9+7+11) / 总员工数 × 100%(3)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适用于对离职率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究离职率与某些变量(如薪资、工作满意度等)之间的相关性。
离职率如何算,离职率的算法

离职率如何算,离职率的算法离职率如何算,离职率的算法,以下的离职率的算法相关文章,请继续阅读:离职率的算法【1】1、离职率=离职人数/累计在册人数*100%新进率=新进人数/累计在册人数*100%在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累计在册人数=期初人数+新进人数=期末人数+离职人数2、1、离职率=期间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0%这种计算方式是最常见的一种计算方式,他选取了期初人数和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作为样本,默认该平均值是在本期间内的平均被管理人数,,这种离职率较比较适用于人力保持稳定或者稳定增长的企业在中短期(半年,季度,月)衡量离职率。
但是,由于企业在一个完整年度存在离职的淡季和旺季,运用该离职率公式计算年度离职率存在期初和期末都位于年度内同一时间点,样本无法准确衡量被管理对象数目。
例如,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1月份(离职淡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高估,进而离职率被低估;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7月份(离职旺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低估,进而离职率被高估。
2、离职率=期间离职人数÷预算员工人数×100%这种计算方式选取了预算员工人数作为样本,它主要应用于对年度离职率的衡量。
因为预算员工人数是企业年度对人力维持的目标(人力资源规划),所以它代表本年度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管理样本,其比率表示员工离职造成对年度目标的偏离程度。
同时,预算员工人数不受月份影响,不存在第一种方法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由于样本的标准化,它往往被用来对集团内各企业离职率的比较。
3、离职率=期间离职人数÷期初人数×100%这种计算方式选取了期初人数作为样本,它多用于对短期(月)离职率的分析。
在一个月内,新入职的人员尚处于入职考察期,一般并不会离职,离职人员往往是月初已经在职的员工,后者也是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样本。
对短期计算离职率采用这种方法会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
HR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HR常用计算公式大全1.离职率计算公式:离职率=(离职员工人数/平均在职员工人数)×100%2.员工流失率计算公式:员工流失率=(离职员工人数/平均在职员工人数+新员工人数)×100%3.平均员工满意度计算公式:平均员工满意度=(所有员工满意度得分总和/员工人数)×100%4.员工绩效评估计算公式:员工绩效得分=(个人绩效评分/部门平均绩效评分)×100%5.员工薪酬增长率计算公式:员工薪酬增长率=(当前年度平均薪酬总和-上一年度平均薪酬总和)/上一年度平均薪酬总和×100%6.人力成本率计算公式:人力成本率=(总人力成本/营业收入)×100%7.培训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培训投入产出比=(培训效益/培训成本)×100%8.绩效提升率计算公式:绩效提升率=(绩效改善员工数/总员工数)×100%9.工时生产效率计算公式:工时生产效率=(总产量/总工时)×100%10.人均工资计算公式:人均工资=总工资成本/总员工数11.人均产值计算公式:人均产值=总产值/总员工数12.员工周转率计算公式:员工周转率=(离职员工人数/平均在职员工人数)×100%13.录用成功率计算公式:录用成功率=(成功录用人数/总求职人数)×100%14.员工倦怠成本计算公式:员工倦怠成本=平均员工倦怠度得分×总员工工资成本15.总薪酬支出计算公式:总薪酬支出=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津贴+其他津贴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人力资源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评估和分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并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计算公式1.员工流失率:员工流失率=(离职员工数÷平均在职员工数)×100%2.离职率:离职率=(离职员工数÷平均在职员工数)×100%3.新员工到岗时间:新员工到岗时间=(新员工的入职日期-招聘日期)÷新员工数4.培训投入比例:培训投入比例=培训费用÷总人工成本×100%5.平均每人培训时间:平均每人培训时间=总培训时间÷总培训人数6.人力成本率:人力成本率=(人力成本÷营业收入)×100%7.平均员工福利成本:平均员工福利成本=总福利费用÷平均员工数8.每雇员平均福利成本:每雇员平均福利成本=总福利费用÷总雇员数9.平均员工效能:平均员工效能=总产出÷平均员工数10.HR投资回报率:HR投资回报率=(员工绩效提升引起的增长收益-HR投资成本)÷HR 投资成本×100%11.人员得扣率:人员得扣率=不良人员数÷员工数×100%12.员工流动指数:员工流动指数=(招聘人数+离职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数×100%13.人力资本报酬率(ROHC):ROHC=(总人工报酬+社会保险福利费)÷年末员工数14.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满意员工数÷总员工数)×100%15.平均员工绩效:平均员工绩效=总绩效评分÷总绩效人数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计算和分析,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

(1)人力资源离职率人力资源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的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以公式表示: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工资册上的平均人数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二。
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
之所以离职率常以月为单位,乃是由于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因素。
(2)人力资源新进率(Employment Rate)人力资源新进率是新进人员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用公式表示: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3)净人力资源流动率(Netlabor Turnover Rate)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
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
用公式表示:净流动率=(补充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3)招聘成本的考核数值公式是:1、年人均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录用总人数(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2、年人均有效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签约人数(不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其中“年招聘总投入”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直接招聘成本:(1)招聘会、广告、网络信息发布等用来传播招聘信息的媒体、场所使用费;(2)图片、文字等信息制作费;(3)付给猎头公司的中介费。
2、间接招聘成本:(1)主责招聘的员工加班费;(2)因招聘而产生的通讯费、饭费、交通费等管理费用(4) 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
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
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
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5)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1. 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2. 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6)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员工文化素质统计:∑(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除以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7)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工日"、"工时"等单位表示。
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员工离职率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员工离职率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员工离职率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分析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员工离职率的分析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人力资源策略,并提供具体的数据和方法。
一、员工离职率的定义及重要性员工离职率即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员工离职的比例。
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提升员工的留存率,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员工离职率的计算方法员工离职率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如下公式:员工离职率 = (离职人数 / 平均在职人数) × 100%其中,离职人数是指某一时间段内离职的员工数量,平均在职人数是指同一时间段内企业的平均员工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得到具体的员工离职率数据。
三、员工离职率的影响因素员工离职率的高低与众多因素相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薪酬水平:低薪酬是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制定薪酬体系,确保员工的收入水平与市场相符。
2. 岗位满意度:员工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晋升机会等方面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会离职,企业需要关注员工的工作体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3. 公司文化:企业的文化氛围也是员工留职与否的关键因素。
积极健康的文化可以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降低离职率。
4. 合理晋升机制:缺乏晋升机会是员工离职的常见原因,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使员工能够在职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
五、员工离职率分析的意义与方法员工离职率分析对于企业制定人力资源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员工离职率,企业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问题识别:员工离职率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如薪酬福利问题、管理问题、工作环境问题等。
及早发现问题,有助于企业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 人才保留:通过分析离职员工的离职原因,企业可以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和期望,进而制定更有效的员工留存策略。
HR专题:如何计算离职率

分母定义为本月累计在册人数。
累计在册人数是指本月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月初员工数量加上本月新进员工数量,也等于月末员工数量与本月离职人员数量之和。
如:月初 30 人,新进 30 ,离职 35 人,月末 25 人,则离职率=35/ ( 30+30 ) ×100%=35/(35+25)×100%。
1 )常规公式:离职率 =期间内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2 )根据人力资源战略不同,可设置如下指标: N 年以下员工自主流失率 =在职 N 年以下且自动离职的员工人数(辞退的不计) /在职 N 年以下员工总人数×100%1 )全部员工离职率;2 )自愿流失率;3 )关键职位员工自愿流失率;4 )高潜质员工自愿流失率;5 )服务期一年以内员工自愿流失率;9 )新员工稳定率;6 )高绩效员工自愿流失率;7 )高管稳定率;8 )员工保留率;9 )新员工稳定率;10 )非自愿流失率;11 )员工退休率;12 )流失稳定比率;13 )员工流失成本1 )常规公式:离职率 =期间内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2 )根据人力资源战略不同,可设置如下指标: N 年以下员工自主流失率 =在职 N 年以下且自动离职的员工人数(辞退的不计) /在职 N 年以下员工总人数×100%;3 ) HR 的目标应该是创造一个“进出有序,人才辈出”的局面。
权威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 3 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 10% ,则有 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 20% ,则有 60% 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试想企业员工整天都在忙于找工作并处于观望迷惘状态,那么这种现象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成本将会有多大 ?1 ) 3 个月内离职率较高,超过 3 个月后明显下降,留人应针对这个 "特殊阶段"采取措施;2 )每个月的净薪;3 )在生产一线,管理人员水平对离职率影响非常大;4 )宿舍、餐厅伙食质量和水平;5 )公司地理位置、娱乐设施、业余时间能提供的活动等也决定了离职率高低;6 )加班频率。
人力资源月报表-人力数据分析

总额
人数
人均成本
与上月相比 (增减金额)
总额
总支出
人数
人均成本
注:以上统计分析结果制定之对应改善措施,工作建议在月工作计划中分解,落实为工作任务,并检讨上月工作实施情况
管理类
其它
…
…
在职人数
占在职人 数比
在职人数
占在职人 数比
…
…
技术类:电工、网管、餐饮业厨房所有人员 管理类:所
月末 人数
招聘有效 招聘达成
招聘效 率
率
…
…
果分析
培训支出
人数
人均 成本
与上月相 比(增减 金额)
总额
其它支出
人数
人均成本
制表人:
校对:
审核:
技术类:电工、网管、餐饮业厨房所有人员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受教育结构分析
初中及以下
高中/中 专
大专
本科及以 上
其它
%
%
%
%
%
%
%
%
%
%
%
… … 管理类:所
… …
20岁以下 20-30 30-40
40-50
50岁以上
平均年龄
总人数
男
女
…
…
…
在职人员分 年龄结构分析
性别分析
析
%
%
%
%
%
…
%
%
%
…
…
…
人力资源异动分析 部门
年 月人力资源统计分析月报表
统计区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编制人数 月初人数 入职人数
辞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人事,HR报表大全2-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方法人力资源离职率的定义所谓离职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这个也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期内,每100个员工中有几个员工离职。
离职率的计算方法常见的几种错误的离职率计算方法在众多的资料中,离职率的算法大多是以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与正式职工平均人数之比来表示,而正式职工平均人数又为单位时间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平均值。
但是,根据上面的离职率定义,不管如何,离职率不应超过100%,如果按上述这种算法来算,很有可能就超过100%。
请看下面的例子(注:本词条中所有相关数据都基于下面所假设的某公司的数据):现假设某公司一年的前六个月中每个月的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如下表所示:1、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和期末数量的平均,那么一月份的离职率为:离职率=35/〔(50+18)/2〕×100%=103%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有可能大于或等于100%,所以这种算法是错误的;2、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那么二月份的离职率为:离职率=20/18×100%=111%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离职的人数为月初总人数的1.11倍,但如果用每100人中有111个人离职来解释该公司二月份的离职率显得有些牵强,所以这种算法也是错误的;3、同样的道理,若将分母定义为期末数量,也会出现离职率超过100%的现象。
如一月份的离职率:离职率=35/18×100%=194%4、在计算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时,很多人力资源经理喜欢以各个月的离职率来平均计算:上半年离职率=(66%+37%+11%+8%+5%+2%)/6=22%很多人力资源经理之所以喜欢这种方法,因为它所显示的结果更为“漂亮”,然而这种方法科学吗?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从离职率的含义来看,离职率所代表的是每百名员工中有多少人离职,如果以各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表示则无法显示离职率所代表的意义。
以该公司为例,用各月平均计算出的22%离职率代表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也即是在半年中每100个员工中只有22个员工离职,而我们知道在该公司上半年其员工的离职人数达70人,是上半年起初50人的1.4倍,因此可以明显感到22%的离职率有失偏颇。
二、若以各月平均值计算离职率将使得离职率的大小受员工离职时间的影响。
如以上所示的这家公司,若将该公司一月份的离职人数和二月份的离职人数互换,即一月份为20人,二月份为35人,每月入职的人数不变,按以上方法计算可以得到一月份的离职率为38%,二月份为51%,上半年离职率平均为19%,比22%还低3个百分点。
我们知道离职率反映的某一时间企业的人员流动情况,它应该是人员流动的静态的反映,它应和员工是否离职有关,而与离职的时间无关。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方法计算离职率并不科学。
正确的离职率计算方法1、离职率计算方法:将分母定义为本月累计在册人数,所谓的累计在册人数是指本月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月初员工数量加上本月新进员工数量,也等于月末员工数量与本月离职人员数量之和。
我们以一、二月份的情况计算离职率:a)一月份离职率=35/(50+3)×100%=35/(35+18)×100%=66%b)二月份离职率=20/(18+35)×100%=20/(20+33)×100%=37%因为离职率的分母为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加上本期离职人数之和,它一定大于或等于本期的离职人数,故所计算的离职率总是小于或等于100%,不可能出现离职率大于100%的现象。
2、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计算方法:以离职率等于某一时期的离职人数比上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上半年离职率=70/(50+74)×100%=70/(54+70)×100%=56%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离职率时如果能将分子定义为在某一时期内的离职人数,分母定义为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即该时期内的在职员工最多时的数量(离职率=离职人数/累计在册人数×100%),这样求出的离职率将更为科学。
一方面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离职率的含义,另一方面,不论员工什么时候辞职,都可以在离职率上反映出来。
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离职率计算与分析的目的通常来说,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
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
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
大部分人力资源经理算离职率,仅仅是看一个数字,的确,我们算出了离职率,又能如何呢?一个数字而已,最多认为这个数字过高,要改进某些东西,这个数字适中,认为做的还不错!那么,要改进某些东西,具体要改进哪些呢?我们如何能通过离职率看出那些方面要进行改进呢?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该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做个统计报表给领导看了好看,我们计算离职率,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一个表面数字,更需要从数字中发现问题!基于这个要求,我们就需要对离职进行分析!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定义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是由戚文轩(网名火火寒心)在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基于企业员工分类,进行多维度的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
所谓三维离职率就是指企业的综合离职率、新员工离职率、老员工离职率。
该方法通过针对企业员工性质分类,对离职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找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从而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综合离职率综合离职率是指指在一定时期内,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离职率。
综合离职率计算公式:综合离职率=[当期离职总人数/(期初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新员工离职率所谓新员工,通常是指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下,甚至半年以下的员工(有的企业把工作不满两年的员工定为新员工,这个可由各个企业实际情况来界定)。
新员工离职率=(当期新员工离职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老员工离职率所谓老员工,通常是指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有的企业认为工作满两年及以上的员工才算为老员工,这个可根据各个企业实际情况来界定)。
老员工离职率=(当期离职老员工人数/期初人数)×100%注:老员工的定义可由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我定义,可以定义为工作满一年的为老员工,也可以定义为工作满二年或以上的为老员工,但是老员工的定义必须和新员工的定义想对应,比如老员工定义在本公司工作为满一年的,那么新员工就必须定义为在本公司工作未满一年的。
三维离职率分析通过计算综合离职率、新员工离职率、老员工离职率并将三组数据进行对比,根据新老员工离职原因的差异化,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并进行改进完善。
新员工大多对企业状况不是很了解,有一定的新鲜感和激情,但也存在着适应过程,我们通常说,有希望才有失望,对于新员工的离职来说,主要有这么几种因素:薪资达不到预期、与新领导相处不和、自我实现与预期不符合,企业文化无法适应等等,新员工离职的原因,除了企业本身的环境因素外,大多是招聘的原因,因为招聘的时候,企业并没有看准人,所以使得新员工的预期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导致新员工离职。
老员工,已经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一年的工作,上级也对这些员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员工本身已经失去了当初进企业的新鲜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老员工的成熟与稳重,因为他们对企业的特点,制度,发展状况等各个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员工的离职原因,就企业方面而言,通常有如下几种因素:没有晋升机会、对企业发展前景失望、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学习不到新的知识、与领导不和难以忍受或领导变动、薪资待遇增长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增长、企业单方面主动提出解除合同。
一个公司员工离职,如果是老员工多,说明公司的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改善,我们再结合以往各个员工离职面谈的结果,以及离职原因的调查,各种员工动态的关注,可以准确的查找到企业在制度、文化、人力资源体系、管理模式等各种能影响到老员工离职方面因素,从而加以针对性的改革改善;如果是新员工离职的多,说明公司的招聘存在严重的问题,并没有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各种招聘流程与环节以及招聘人员本身的工作方式,还有企业对新员工的各种文化、工作氛围等因素,针对性的去改善招聘方式方法,改善新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与融合度!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的适用情况因为离职率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指标,根据“改进工作”原则,计算离职率是为了考察并反映人力资源部在工作上的缺失以及公司存在的问题,而某一个月的离职率并不能良好的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及人力资源部工作的缺失,某一个月的离职率往往是用来进行多月对比的,比如把本公司1到12月的每个月的离职率列出来,从而找出本企业人才流动在市场中的规律,以方便企业更好的规划招聘工作来应对人才流动高峰周期。
所以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应当用在本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中,发现问题,从而指导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规划,也就是说,三维离职率计算法运用的周期一般在一年或以上,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查找自身问题!而企业在做每个月的离职率的时候,只需要运用综合离职率的公式即可。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