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探伤管理制度
无损探伤的管理制度

无损探伤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无损探伤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无损探伤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进行的各类无损探伤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磁粉探伤等。
第三条无损探伤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环保第一、合法合规”的原则。
第四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无损探伤工作的准确、可靠和高效。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无损探伤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无损探伤操作规程、检测标准和技术文件。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无损探伤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建立无损探伤工作台账,记录和归档无损探伤活动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以备查阅。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定期进行无损探伤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保障无损探伤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第二章无损探伤人员管理第九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无损探伤操作资格证书。
第十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第十一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当接受定期的健康体检,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对无损探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无损探伤技术档案,记录和归档无损探伤人员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以备查阅。
第三章无损探伤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无损探伤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明确无损探伤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责任人。
第十五条无损探伤工作应当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每个环节的严谨和规范。
第十六条无损探伤工作应当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对每一项无损探伤活动的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和归档。
第十七条无损探伤工作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得违法违规操作。
第十八条无损探伤工作应当强调团队协作,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要清晰明确,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行业操作必备)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行业操作必备)一、概述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Testing,简称NDT)是一种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检测材料内部和表面缺陷的技术。
无损探伤技术在航空、航天、铁路、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确保无损探伤的质量和安全性,特制定本无损探伤管理制度。
二、无损探伤人员要求1.无损探伤人员应具备国家或行业规定的相应资质,并持有有效的无损探伤资格证书。
2.无损探伤人员应熟悉无损探伤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无损探伤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材料学、力学、物理等相关知识,能够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原因。
4.无损探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无损探伤的操作规程和制度。
三、无损探伤设备管理1.无损探伤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性能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2.无损探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无损探伤设备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
4.无损探伤设备的使用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设备的使用时间、检测对象、检测部位等信息。
四、无损探伤操作规程1.无损探伤操作前,应对被检测对象进行清洁和去除表面涂层等处理,确保探伤效果。
2.无损探伤操作中,应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探伤方法和技术进行,确保探伤结果的准确性。
3.无损探伤操作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无损探伤操作后,应对探伤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包括缺陷的位置、大小、性质等信息。
五、无损探伤质量控制1.无损探伤质量控制应贯穿无损探伤的全过程,包括探伤人员、设备、操作规程等方面。
2.无损探伤质量控制应定期进行,包括对探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操作规程的修订和完善等。
3.无损探伤质量控制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包括探伤人员的资质证书、设备的校准证书、操作规程的修订记录等。
六、无损探伤安全管理1.无损探伤安全管理应包括无损探伤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行业实用手册)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行业实用手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无损探伤管理,提高无损探伤技术水平,确保无损探伤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无损探伤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的无损探伤活动。
第三条无损探伤管理人员、无损探伤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无损探伤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无损探伤管理机构,负责无损探伤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无损探伤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一)制定无损探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措施;(二)组织无损探伤人员的培训、考核及资格认证工作;(三)负责无损探伤设备的管理、维护及更新;(四)对无损探伤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五)处理无损探伤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及质量事故;(六)组织无损探伤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
第三章无损探伤人员管理第六条无损探伤人员分为无损探伤操作人员和无损探伤审核人员。
第七条无损探伤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二)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无损探伤操作人员资格证书;(三)熟悉无损探伤设备、器材和工艺;(四)掌握无损探伤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第八条无损探伤审核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无损探伤操作人员资格;(二)具有五年以上无损探伤工作经验;(三)熟悉无损探伤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四)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第九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考核,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章无损探伤设备管理第十条无损探伤设备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购置、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
第十一条无损探伤设备使用前,应进行设备性能检测,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二条无损探伤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无损探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第五章无损探伤质量控制第十四条无损探伤工作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探伤质量。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行业操作手册)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行业操作手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无损探伤管理,提高无损探伤技术水平,确保无损探伤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无损探伤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无损探伤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无损探伤人员及无损探伤设备。
第三条无损探伤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无损探伤过程和结果的安全可靠;(二)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提高无损探伤工作效率;(三)持续改进,提高无损探伤技术水平,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四)诚信自律,加强无损探伤队伍建设,树立良好行业形象。
第二章无损探伤人员管理第四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具有无损探伤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无损探伤技术;(四)取得无损探伤人员资格证书。
第五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无损探伤技术水平。
无损探伤人员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后需重新考核认定。
第六条无损探伤人员应按照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无损探伤质量。
第七条无损探伤人员应保守无损探伤技术秘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第三章无损探伤设备管理第八条无损探伤设备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取得计量检定合格证书;(二)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三)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健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第九条无损探伤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管理责任人,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十条无损探伤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操作技能,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设备损坏和事故发生。
第四章无损探伤作业管理第十一条无损探伤作业应遵循以下程序:(一)编制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目的、方法、步骤和安全措施;(二)根据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制定无损探伤工艺规程;(三)按照无损探伤工艺规程进行作业,记录无损探伤数据和结果;(四)对无损探伤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编制无损探伤报告。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

五.无损探伤管理制度探伤01一、无损探伤室属公司质检科领导,由探伤责任工程师负责探伤技术工作,本室通常用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着色探伤等方法,按公司工件探伤委托规定,对锅炉的主体焊缝根据技术要求需要探伤的材料,管子等进行探伤。
二、探伤工艺由探伤室责任工程师审核,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由探伤室按探伤工艺探伤,同时允许探作人员在执行探伤工艺的同时,可加以用其它方法和手段进行探伤以便做综合分析。
三、探伤实施:⑴.探伤室按无损探伤申请单的要求,由持证探伤工进行探伤。
⑵.如果发现被探伤工件不具备探伤条件,及时通知委托单位对探伤工件加以修整。
⑶.探伤工要严格按探伤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探伤,按有关标准评定,并做好探伤原始记录及探伤条件记载,同时保证记录结果的可追踪性。
⑷.探伤结束后,将探伤结果发送委托单位和质检科,并将不合格部位在所探工件上用粉笔标出,以便于返修。
⑸.修后需要重探工件,按工艺要求实施。
一、探伤评定及校验:⑴.产品探伤按国家和部颁发的有关标准评定。
⑵.产品的每一种无损探伤都必须由持有相应种类探伤证书的Ⅱ级以上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无损探伤检测工作,Ⅱ级人员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二、探伤记录:⑴.探伤记录一般为原始根据,填写字体要工整、准确,内容要齐全。
并带有探伤部位示意草图,半成品探伤结果必须有复核人签字方有效,成品探伤报告必须经探伤责任工程师签字方可有效。
⑵.探伤记录,要严格保管,不得遗失。
⑶.填写表、卡及具体内容见本公司“探伤记录”表格。
三、加探、返修、重探、复验。
⑴.凡抽探部位发现超标缺陷应按“规程”的相应条文进行处理。
⑵.返修重探(包括底片重评)人员在探伤前,应校对原探伤记录及底片,熟悉原来的缺陷情况,然后开始工作。
⑶.复拍或返修底片每张均需放置一个象质计,其中包括环缝周向曝光。
⑷.同一部位第二次返修由焊接责任工程师确认,返修后重探要有审批凭证。
⑸.需要其它方法复验的焊缝,应按《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相应条文进行。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一、概述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NDT)是一种通过非破坏性手段来评估材料、零部件或结构完整性的技术。
无损探伤在工业生产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及时发现和评估材料缺陷,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规范和管理无损探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文将介绍一套完善的无损探伤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无损探伤工作流程,减少冗余步骤和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的速度。
2. 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无损探伤操作规范,保证操作员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经验,提高无损探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建立标准化管理: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无损探伤管理制度,确保各环节的工作均按照标准执行,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三、管理内容1. 职责分工:明确无损探伤工作的职责分工,包括无损探伤操作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明确各自的权责。
2. 工作流程:制定无损探伤操作的详细流程,包括任务接收、设备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等环节。
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必须明确,确保操作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3. 岗位培训:对无损探伤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经验,能够胜任工作任务。
4. 设备管理:建立设备档案,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维护保养周期等信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
5. 数据管理:建立无损探伤数据管理系统,保留和归档无损探伤数据和报告,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6. 质量控制:制定无损探伤结果的评判标准,明确各类缺陷的判定规则和评定要求,确保无损探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事故处理:建立无损探伤事故处理机制,明确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避免因误操作或设备故障而造成的损失。
四、管理手段1. 文件管理:编制无损探伤操作手册、质量控制手册和设备档案等相关文件,确保工作按照标准进行,并定期检查和更新相关文件。
无损探伤安全技术规程(3篇)

无损探伤安全技术规程一、引言无损探伤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材料、结构或装备进行检测,不破坏其完整性的方法。
它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准确判断材料或装备的健康状况,为生产过程提供保障。
然而,无损探伤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操作不当或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故障,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的安全技术规程,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工作人员培训要求1.所有从事无损探伤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2.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无损探伤原理、设备操作使用、实践技巧、安全工作规范等。
3.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三、操作规程1.在进行无损探伤前,必须详细了解被检测材料、结构或装备的特性,并进行充分的预先排查,确保没有明显的损伤或安全隐患。
2.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遵守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3.对探伤区域周围进行有效的封控,确保无人员靠近或进入探伤区域。
4.操作人员必须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眼镜、工作服、手套等。
5.在操作中,严禁随意更改或调整设备参数,如需修改,必须进行相关的程序和记录。
6.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相关安全规范,确保安全操作。
7.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或意外事件,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四、设备维护与保养1.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设备损坏或故障时,必须及时报修,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3.设备维护记录必须详细记录,包括维护时间、内容、人员等。
4.设备保养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工具和配件,避免损坏设备。
五、风险防控措施1.在进行探伤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有效的标识和封控,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2.必须使用合格的材料,保证探伤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4.在高温或有毒气体环境下进行探伤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实用行业手册)

无损探伤管理制度(实用行业手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无损探伤管理,提高无损探伤技术水平,确保无损探伤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无损探伤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无损探伤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无损探伤检测机构和无损探伤人员。
第三条无损探伤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严谨、高效的原则,确保无损探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无损探伤人员管理第四条无损探伤人员分为无损探伤检测人员和无损探伤审核人员。
无损探伤检测人员负责实施无损探伤检测工作,无损探伤审核人员负责对无损探伤检测结果进行审核。
第五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熟悉国家有关无损探伤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二)具备相应的无损探伤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三)通过无损探伤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第六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当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无损探伤技能,确保无损探伤技术水平与行业发展相适应。
第七条无损探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损探伤操作规程,确保无损探伤质量。
第三章无损探伤设备管理第八条无损探伤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保证无损探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无损探伤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定等环节的责任人。
第十条无损探伤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定,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一条无损探伤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检定情况等,便于追溯和管理。
第四章无损探伤过程管理第十二条无损探伤过程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编制无损探伤方案;(二)实施无损探伤检测;(三)记录无损探伤结果;(四)审核无损探伤结果;(五)出具无损探伤报告。
第十三条无损探伤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被检测对象的名称、规格、材质、制造单位等基本信息;(二)无损探伤方法、检测部位、检测标准等;(三)无损探伤人员、设备、器材等资源配置;(四)无损探伤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无损探伤管理制度探伤01一、无损探伤室属公司质检科领导,由探伤责任工程师负责探伤技术工作,本室通常用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着色探伤等方法,按公司工件探伤委托规定,对锅炉的主体焊缝根据技术要求需要探伤的材料,管子等进行探伤。
二、探伤工艺由探伤室责任工程师审核,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由探伤室按探伤工艺探伤,同时允许探作人员在执行探伤工艺的同时,可加以用其它方法和手段进行探伤以便做综合分析。
三、探伤实施:⑴.探伤室按无损探伤申请单的要求,由持证探伤工进行探伤。
⑵.如果发现被探伤工件不具备探伤条件,及时通知委托单位对探伤工件加以修整。
⑶.探伤工要严格按探伤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探伤,按有关标准评定,并做好探伤原始记录及探伤条件记载,同时保证记录结果的可追踪性。
⑷.探伤结束后,将探伤结果发送委托单位和质检科,并将不合格部位在所探工件上用粉笔标出,以便于返修。
⑸.修后需要重探工件,按工艺要求实施。
一、探伤评定及校验:⑴.产品探伤按国家和部颁发的有关标准评定。
⑵.产品的每一种无损探伤都必须由持有相应种类探伤证书的Ⅱ级以上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无损探伤检测工作,Ⅱ级人员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二、探伤记录:⑴.探伤记录一般为原始根据,填写字体要工整、准确,内容要齐全。
并带有探伤部位示意草图,半成品探伤结果必须有复核人签字方有效,成品探伤报告必须经探伤责任工程师签字方可有效。
⑵.探伤记录,要严格保管,不得遗失。
⑶.填写表、卡及具体内容见本公司“探伤记录”表格。
三、加探、返修、重探、复验。
⑴.凡抽探部位发现超标缺陷应按“规程”的相应条文进行处理。
⑵.返修重探(包括底片重评)人员在探伤前,应校对原探伤记录及底片,熟悉原来的缺陷情况,然后开始工作。
⑶.复拍或返修底片每张均需放置一个象质计,其中包括环缝周向曝光。
⑷.同一部位第二次返修由焊接责任工程师确认,返修后重探要有审批凭证。
⑸.需要其它方法复验的焊缝,应按《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相应条文进行。
四、设备器材的管理:⑴.探伤室负责设备、器材管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⑵.设备机件,辅助设备、消耗器材的购置及新设备的添置,应由探伤室负责人提出经质检科主任审批,报分管经理批准后采购。
五、探伤报告、底片及质量统计等资料按“探伤资料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六、对探伤人员的培训和要求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执行。
焊缝无损探伤质量保证规定探伤02一、无损探伤不仅要完成探伤任务。
更重要的是确保焊缝的探伤质量,必须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二、只能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定》取得资格证书者,才能从事与其证书种类、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且有Ⅱ级(含Ⅱ级)以上证书者,才具有开探伤报告的资格。
三、坚决贯彻标准、规程及无损探伤操作工艺,要不断地进行实践、试验、充实、完善探伤技术。
四、凡委托探伤工件必须经过外观检查合格,满足探伤条件后,方可进行探伤,申请单上必须填写清楚,否则探伤人员有权拒绝探伤。
五、产品探伤是生产中的一道工序,工序安排必须合理,探伤检验后,要及时填写检测报告,把结果通知有关部门。
六、每台产品各项无损探伤结果必须齐全。
七、凡焊缝返修部位,拍片时底片中心标记原中心标记同位,评片必须与原片对照评定,二次以上的返修缺陷应注明是“原缺陷未除”或“新缺陷”。
八、探伤中造成的错判、漏检等情况,不能保证检测质量时,探伤责任工程师必须填写质量问题通知单,说明处理意见,报质检科。
探伤人员要求及培训规则探伤03一、对探伤人员的主要要求:⑴.探伤工应具有严肃认真,扎扎实实,万无一失的工作作风,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向人民负责的思想。
⑵.自学遵守劳动纪律,树立谦虚、谨慎的作风,能意识到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和责任性。
⑶.探伤工必须勤学苦练,掌握探伤基本原理,了解影响缺陷判断的因素,具备分析真假缺陷及探伤准确性的能力,严格按《探伤操作工艺》和有关标准、规程进行工作。
二、探伤工培训及考试:⑴.由探伤责任工程师负责对探伤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
⑵.根据检验计划提出需要培训的人员和培训项目,报总师办,纳入公司教育培训计划。
⑶.建立探伤工质量检验薄,考核探伤工的平时工作成绩。
探伤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探伤04一、各种探伤仪器的使用和保管应明确专人负责,其他人未经许可不得乱动。
二、每天工作完毕,必须擦净设备,保持设备的清洁完好。
三、探伤设备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运转,写明故障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报质检科通知检修人员检修。
四、对每台仪器、设备的检定、使用情况,均应建立档案。
五、新仪器、设备要经检查、调试及合格后方可使用,不符合技术指标或存在影响探伤准确性的探伤仪器不得使用。
六、使用条件不符合探伤仪器说明书要求时,不得使用。
工件探伤委托规定探伤05一、凡图纸及技术条件中有探伤要求的,均可委托探伤。
二、本公司工件要求探伤时,均要有委托单送到探伤室,方可接受探伤。
三、委托单上应写明产品编号、件号、名称、材质、数量、探伤方法、探伤标准、评定级别和探伤比例等。
四、焊接试板还应写明焊工号、坡口形式、焊接方法、焊接材料、试验项目等并在试板上打好有关标志及焊工钢印。
五、委托探伤的工件应根据有关要求,在探伤前由委托单位对被探伤的表面妥善处理检验员检查合格后方可委托。
六、返修部位经过检验合格后进行委托,经检验员认可后方可送到探伤室探伤。
七、如因各种原因不能探伤时,探伤室及时向探伤责任工程师报告,由责任工程师处理及答复。
八、公司以外单位委托探伤时,应经分管经理批准,填写委托单下达探伤室后,方可安排探伤。
九、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直接对外承揽任务。
探伤档案资料管理办法探伤06 探伤档案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报告/底片及有关通知等,档案设专人管理,管理范围如下:一、探伤室档案管理:⑴.负责各种工件、各种探伤方法的原始记录、报告和底片的管理,并对其完整性负责。
⑵.每月三日前按要求分类统计焊缝一次合格率,一级片率等焊缝探伤统计表。
⑶.在制品档案要严格管好,不得遗失。
⑷.成品探伤报告一式三份填写好,经探伤责任工程师校对盖章。
二、质检科档案管理:⑴.负责完工的产品(成品)的质量保证书、合格证、质检报告、探伤报告的管理,待其完整后,转交公司档案室保管五年。
⑵.负责用户产品探伤资料的直接保管,接待经主任同意的上级和外单位对一些质检档案、探伤档案的查阅工作。
焊缝X射线探伤技术操作规定探伤07一、为使国家有关标准在我公司X射线无损检测工作中的正确实施,确保产品质量,特制定了本规定,RT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二、探伤室根据委托单上的探伤要求,对工件进行RT检测。
作业班由2-3人组成,带班者必须有RT-Ⅱ资格证,并对本班工件质量及人身、设备安全负责。
三、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选用X光机,严格按使用X光机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带班人要贯彻执行《X射线操作工艺》。
四、当被检工件、结构、材质、形状及焊接材料、工艺重大变化时,应作射线照相检验工艺评定,直到结果满足有关标准、技术文件的要求。
五、确保拍片质量的规定:⑴.底片上的定位标记和全部识别标记,应按规定摆放正确、齐全、一般不得用手写的方法,事后任意涂改或添补。
底片编号,铅皮尺不允许压焊缝。
底片编号见《焊接操作工艺》。
⑵.象质计必须放在射线源侧,被检区长度1/4处,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外。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象质计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表面上。
⑶.操作时,要注意调整机头,使射线束应指向被检部位中心,并在该点与被检区平面或曲面的切面垂直。
暗室处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若黑度达不到应找原因。
⑷.所得射线底片不应有机械的、化学的或其它工艺性的雾迹、花纹、水迹、化学色素、划痕、指纹、邹折、污物等。
射线照相质量标准按JB4730-94标准。
六、射线探伤原始记录及探伤报告规定。
射线探伤记录及拍片部位图是产品质量档案的重要资料之一,是填写产品出公司质保书、合格证的重要依据,要求会制部位图字体要工整、标记号码清晰。
部位图上应有符号说明及方位批示,缺陷返修情况。
底片及经有关人员签字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必须妥善存五年以上,以备随时查核。
暗室工作规定探伤08一、裁片:⑴.根据现在增感屏和暗袋及工作需要,主要可裁剪为300x80、360x80等尺寸。
⑵.将手洗净,擦好裁片刀和工作台,根据所需要的胶片尺寸对好刀口。
⑶.关好照明灯和窗户,洗片灯要安全。
⑷.打开胶片盒,逐张带纸进行裁剪,手不得接触胶片面。
⑸.裁完后要注意遮挡,不可长时间暴露在红灯下。
⑹.工作完毕,将工作台整理好,以保持清洁。
二、装片:⑴.装片前,首先检查暗袋内、外是否清洁,不得漏光,检查增感屏是否清洁,无裂纹,无折纹,无污物,无划伤,有不合格的增感屏或暗袋及时修换。
⑵.装片时,去掉胶片隔离纸,用手卡着胶片两侧,勿触摸胶片面,轻轻将胶片放在两屏之间推进暗袋,盖好章袋注意增感面不得装反。
三、暗室处理:⑴.清理好工作台,装备好显、定影液,应将手洗净关好照明灯和门窗。
⑵.将已照好的胶片连同增感屏一起从暗袋里全部拉出,轻轻取出胶片放好。
⑶.显、定影液温度为20℃±2℃。
显影前,应将胶片在净水中浸泡。
显影时要使胶片两面迅速浸入溶液,防止划片和胶片相互接触。
⑷.显影时间在4-6分钟为适当。
在停影液中浸泡进行停影后,放入定影中进行定影。
在停影液中浸泡进行停影后,放入定影液中进行定影,在定影液中上下抖动胶片,使之充分定影15分钟以上。
⑸.水要充分,采用常流水,水冲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以便使药膜中无用成份析出,使底片长久保存不易变质。
⑹.把底片浸入0.1%餐具洗涤剂中约30S可使水从底片表面均匀流下,以缩短干燥时间,避免底片上出现水迹。
⑺.显、定影液应保存在避光暗处,力求与空气和光线耳闻。
四、增感屏使用注意事项:⑴.储存环境温度一般宜在10℃-35℃保持通风干燥相对温度在65%-80%之间。
⑵.避免日光照射,以免亮度和增感系数的降低,增感屏老化。
⑶.勿使局部受压或重叠,坚放为宜,以免产生屏面起皱不平。
调换增感屏切忌湿手操作,以免保护屏膜遭破损。
⑷.不使用时应在两屏间夹衬软光纸张,以免保护屏膜破损。
⑸.增感屏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如不慎染上脏物,可用脱脂棉沾以酒精轻轻摸去。
五、胶片保存注意事项⑴.胶片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放射性物质及一切有害气体腐蚀存放尽可能的立放。
⑵.使用时,轻取轻放,避免磨擦和局部皱折,以防止产生静电和灰雾,启封后的胶片,不宜在安全灯下暴露过久,未用完启封胶片应保存在铝箱或铝袋内。
⑶.不许使用过期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