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每个人都应该有医院就诊经历,大部分人就诊时医生应该都有叮嘱说先做一个血常规等,但是让人困惑的难题是,拿到手的血常规报告单却看不懂,不明白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代表啥?下面将详细给大家解读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其实不管你去医院健康体检还是因为生病去医院,最常做的检查是血常规,此检查被列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临床中也习惯称之为“血象”,具体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主要通过其血液细胞中的数量和形态分布来判断受检者的健康状态,因为称为常规血液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介绍拿到手的血常规报告单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掌握基本指标及含义,就能很简单的判断疾病和血液状态,一般血常规报告单上包括20多个医学指标,最主要的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箭头上下显示,让人感觉很懵,不知道要看什么,下面进行详细分析和指标解读。
(一)红细胞检查血常规报告中有20多项,但是最关键的只有三项,其中之一是红细胞指标,而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在全身输送氧气,循环排出二氧化碳,而氧气均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完成,故又被称为人体组织器官的“输氧员”。
红细胞指标(正常值(3.8-5.1)×1012/L)范围中通过三项指标来反映,分别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如果三项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贫血症状,而贫血一般是由于缺少造血原料、创伤出血造成失血过多以及骨髓造血障碍等所致;如果三项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此病症是由心脏病、肺疾病及吸烟等因素引发。
红细胞在人体中的多少能反映人们的精气神。
(二)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主要是计算其包细胞数量,其水平变化能反映人体免疫系统,故被称之为人体防御护士,也是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主要发挥免疫作用。
检查白细胞主要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而引发的炎症病变,观察白细胞(正常值(3.5-9.5)×109/L)主要通过三个血象指标判断,分别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若显示体内白细胞增加超过正常范围,则表示存在炎症感染,但是白细胞数受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影响,如果发生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会迅速上升,发生病毒感染会导致淋巴细胞增加,进而才会导致白细胞发生变动,若显示白细胞计数出现十倍甚至百倍的变动,则可能为白血病征兆。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这三大系统。
1. 白细胞计数:正常人在4000-10000/UL,低于4000/UL常见于病毒感染,高于10000/UL通常考虑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50000/UL时,通常考虑有血液系统疾病。
2.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指标通常联合起来,主要看患者是否有贫血,当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时,通常考虑有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一般需要输血治疗。
3. 血小板计数正常人在100000-300000/UL,低100000/UL被认为血小板减少,低于20000/UL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多器官的出血,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治疗,临床上超过450000/UL时,通常认为血小板增多,需要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进行血小板功能测定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
怎么看懂血常规化验单上的数据

怎么看懂血常规化验单上的数据血常规化验单是医生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发现一些疾病的线索,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血常规化验单上的数据可能难以理解,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上的数据。
一、血常规化验单的基本信息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医生来说却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从而更好地解读检查结果。
二、红细胞相关指标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血细胞,它不仅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还能维持血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功能。
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红细胞相关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
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在4.0-5.5×1012/L之间,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贫血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如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慢性疾病等。
2、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够与氧气结合,从而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血红蛋白浓度指的是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之间,如果低于这个范围,也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3、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压积在35-50%之间,如果低于这个范围,也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三、白细胞相关指标白细胞是人体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它能够识别和攻击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白细胞相关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等。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表现。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血常规报告单是医生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它提供了有关患者血液成分的详细信息,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虽然血常规报告单可能看起来有些复杂,但只要我们了解一些基本原则,就能够读懂它并获得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以逐步的思路来解读血常规报告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第一步:审查基本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查看报告单上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解读报告单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同时,还需要注意报告单的单位和参考范围,这将帮助我们在后续步骤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二步:了解红细胞指标红细胞指标通常是血常规报告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红细胞计数(RBC):该指标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2.血红蛋白(Hb):它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3.红细胞压积(HCT):也称为红细胞比容,它表示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它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它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通过比较这些指标与正常范围的关系,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第三步:分析白细胞指标白细胞指标提供了有关免疫系统功能的信息。
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该指标表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2.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和淋巴细胞比例(LYMPH):它们分别表示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3.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O):它们分别表示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要正确看血常规报告单,首先要了解每项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和意义。
以下是一般血常规指标及其参考范围:1. 白细胞计数(WBC):4.0-10.0 × 10^9/L。
白细胞计数表示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值可能暗示感染或白血病等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4.0-5.5 × 10^12/L(男性)和3.5-5.0 × 10^12/L(女性)。
红细胞计数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低值可能与贫血相关。
3. 血红蛋白(Hb):120-160 g/L(男性)和110-150 g/L(女性)。
血红蛋白代表血液中的氧载体,低值可能暗示贫血。
4. 红细胞压积(Hct):0.35-0.45(男性)和0.33-0.43(女性)。
红细胞压积反映红细胞所占的血液容积比例,低值可能暗示贫血。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 fL。
MCV表示红细胞体积大小,可用于分类贫血的原因。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4 pg。
MCH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帮助区分贫血类型。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60 g/L。
MCHC 表示每升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量,可用于判断贫血类型。
8.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11.5-14.5%。
RDW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高值可能暗示贫血或其他疾病。
9. 血小板计数(PLT):125-350 × 10^9/L。
血小板计数表示血液凝血能力,异常值可能暗示出血或凝血障碍等。
10.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7.5-11.5 fL。
MPV表示血小板体积大小,高值可能暗示出血或凝血障碍等。
观察血常规报告单时,可以首先确定各项指标是否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
若有任何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或咨询医生以确定可能的疾病诊断。
同时,还应该注意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体积等指标的关系,可能对某些疾病的类型和原因提供线索。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目录1.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1.1 红细胞指标1.1.1 红细胞计数1.1.2 血红蛋白浓度1.2 白细胞指标1.2.1 白细胞计数1.2.2 中性粒细胞比例1.3 血小板指标1.3.1 血小板计数1.3.2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常规报告单分析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所含红细胞的数量,是评价患者贫血症状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9×10^12/L,正常成年女性的范围为3.5-5.0×10^12/L。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质量,是评价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范围为120-160g/L。
白细胞指标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所含白细胞的数量,是评价机体炎症和免疫功能的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是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机体炎症病变的程度。
正常成年人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是评价机体止血功能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单位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大小,也是反映机体止血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范围为7.5-11.5 fL。
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首先,血常规报告单上常见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免疫功能、贫血程度、血液凝固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了解,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其次,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报告单上的重要指标之一。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的增加可能意味着身体正在发生炎症或感染,而数量的减少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的下降。
因此,通过对白细胞计数的了解,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等情况,及时就医或调整生活方式。
另外,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反映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红细胞携带氧气,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氧气的运输。
如果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可能意味着贫血的发生,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或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最后,血小板计数是反映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指标。
血小板参与了血液凝固过程,对于止血和伤口愈合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而计数偏高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通过对血小板计数的了解,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血常规报告单上各项指标的了解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
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会看懂血常规报告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血常规报告单,保持身体健康。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血常规检查单报告是医生用来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炎症等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血常规检查单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正常参考范围在4-10 × 10^9/L之间。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机体正在遭受感染或炎症的影响;而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免疫功能减退或由于其他病理因素导致的低白细胞症。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
正常参考范围在3.5-5.5 × 10^12/L之间。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贫血的类型及原因;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脾功能亢进、慢性心肺疾病等情况。
三、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负责携氧运输。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在120-160 g/L之间。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贫血的原因;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脱水、肺部疾病等情况。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患者的出血和凝血功能。
正常参考范围在100-300 × 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出血风险增加,需要进一步检查出血和凝血功能;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五、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通常用来评估贫血类型。
正常参考范围在80-100 fL之间。
如果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小细胞性贫血;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巨细胞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张永芳
血常规是一项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要看懂血常规报告单其实很简单,下面向大家介绍如何看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不同年龄的人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范围也不太相同,成年男性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50万个/mm3);成年女性一般为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30万个/mm3)。
一些精神因素也可使红细胞生理性增多,比如说冲动、兴奋、恐惧等行为可使红细胞升高。
红细胞病理性增高可见于患者频繁呕吐、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等症状或者患者患有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时可导致红细胞计数升高。
红细胞病理性减少可见于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者患者出现大出血或血细胞破坏等情况。
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可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并且将二氧化碳运出体外。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60g/L(12~16g/d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10~
150g/L(11~15g/dL);儿童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40g/L (12~14g/dL)。
血紅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大体相同,但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生理性增多见于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民等。
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临床上贫血症状最为多见,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度贫血、重度贫血以及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31~60g/L 之间时为重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61~90g/L之间时为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大于90g/L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为轻度贫血。
三、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后所测出的红细胞数量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血细胞比容的参考范围根据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男性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0%~50%;女性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参考范围为35%~45%。
女性生理期可导致血细胞比容数生理性减少。
血细胞比容数病理性增大时,患者可能发生大面积烧伤、连续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血细胞比容数病理性减少时,患者则可能发生失血并进行大量补液或者贫血。
四、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在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
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根据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新生儿的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5.0~20.0)×109/L;成人的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生理性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白细胞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白细胞病理性减少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某些传染病、放疗化疗等。
其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可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疱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五、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范围是50~300×106/L(50~300个
/mm3)。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见于劳动、受寒、饥饿和精神刺激等。
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疱疮、湿疹、支气管哮喘和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见于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10万~30万个/mm3)。
血小板计数生理性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妊娠、分娩、早晨稍低,午后稍高。
血小板计数病理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和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病理性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和尿毒症等。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对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有了一定了解,懂得全面具体地分析血常规报告单,可以帮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检查结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