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试题库
物探工模拟题与参考答案

物探工模拟题与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对于倾斜界面而言,若该界面能产生折射波,则在地面任何位置都可能接收到折射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防水闸门竣工后,要进行耐压试验,压力稳定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当存在煤层采空区(积水或不积水)及岩层岩溶、裂隙、断层破碎带等构造(即地质异常体)时,地质异常体及其附近导电性分布将发生明显变化(物性异常)。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在正进行坑透的工作面巷道内,可以从事与坑透无关的工作。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阶步是断层面上与擦痕近于垂直或垂直的微小陡坎,一般面向对盘运动方向。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槽波是一种频散波,它是在一定的围岩、煤层物性组合下产生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如果在0点放炮,在同一点接收,就会得到地下反射界面的铅直反射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瑞利波探测利用的是震动纵波和横波。
A、正确正确答案:B9.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迭加偏移剖面上的偏移指的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偏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波的到达时间和观测点距离的关系曲线,叫做时距曲线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在矿井有突水危险的采掘区域,应当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有浅部盲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电池应用接收器电池充电.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孔隙度越大,地震波的速度就越小反之则越大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递进变形是从初始状态至最终状态之间,岩石变形的全过程,用于理解和描述变形过程(演化)。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电瓶要在充满电的情况下保存。
A、正确正确答案:A18.矿用钻孔测井分析仪按动主机操作界面上的“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亮起。
物探工模拟试题及答案

物探工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19题,每题1分,共119分)1.水平显示范围是依据信号量级的上限而自动选定的,最多可显示()个量级的范围.A、3B、2C、4D、5正确答案:D2.当电池电压低于()左右,一个保护电路开关就会断开 Rx 接收机并且闪烁灯闪烁以示警告。
A、9.7B、9.6C、9.5D、9.8正确答案:A3.矿井充水水源主要包括( )、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积水。
A、大气降水B、断层水C、底板水D、顶板水正确答案:A4.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 )。
A、洪水位B、河床阶地C、河床D、历年最高洪水位正确答案:D5.产生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里前提是()A、地下地质体的密度存在横向变化B、地下存在不同密度的地质体C、地下存在不同岩性的地质体正确答案:A6.正断层一般认为是岩层受( )而发生的断裂。
A、|剪应力B、水平拉伸作用C、相对水平方向错动D、水平挤压力作用正确答案:B7.要增大直流电法的勘探深度,可以通过下面()方式来实现。
A、增大供电极距的宽度B、电极浇灌盐水,降低接地电阻C、增大供电功率正确答案:A8.探放老空水时,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为准。
A、3mB、1mC、5 mD、10m正确答案:A9.AMT的含义是()A、低频大地电磁法B、音频大地电磁法正确答案:B10.矿井瞬变电磁在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时,掘进机应后退()米以上A、10B、20C、15D、5正确答案:B11.槽波地震勘探中,横波比纵波传播的(),只在固体介质中传播A、相同B、快C、无法确定D、慢正确答案:D12.地震勘查采区勘探时,当覆盖层厚度大于200 m时,其解释误差不大于()。
A、3%B、2%|C、1%D、5%正确答案:B13.音频电透视对50HZ的工频信号抑制能力达到()DB以上。
A、60B、80C、100D、120正确答案:D14.应用地球物理学是以岩矿石与围岩的()差异为基础,探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勘探目的A、力学性质应力场B、化学性质化学元素C、物理性质物理场正确答案:C15.点电源场的等电位面分布形态呈以电流源为球心的( )。
物探工试题(含参考答案)

物探工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应急预案应该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实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水平显示范围是依据信号量级的上限而自动选定的,最多可显示4个量级的范围.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地震勘查详查时,主要煤层底板的深度大于200m时,解释误差不大于3%。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由于煤、岩层的密度和速度的差异,煤层中地震波大部分能量在顶、底板之间来回反射并干涉,形成了槽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低阻体上方有电阻率异常,也一定会产生激电异常。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电测深法是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的探测方法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音频电透视法对每个供电点,应在另一顺槽的扇形对称区间12~20个点进行观测,以确保采面内各单元有两次以上的覆盖。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相关速度谱的灵敏度较高,迭加速度谱抗干扰能力较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无线电波坑透发射机工作时,不必将发射功率调谐至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值。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坑透发射点如果布置在构造位置,会形成大片阴影区,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资料的有效利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公式H=Vt0/2,中V为平均速度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隔水层是(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所谓的频散现象是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振幅的函数。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矿用钻孔测井分析仪如果遇到钻孔塌孔严重,不得强行推进。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褶皱与断层是岩石变形产生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因此,它们总是相互独立产生的。
物探工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物探工测试题(含参考答案)1、坑透法利用岩矿石的()不同来进行探测的A、力学性B、磁性|C、电性|答案:C2、PROTEM瞬变电磁仪的动态范围是()bits.A、27B、28C、29D、30答案:C3、发射时电流过大(大于70mA),仪器发射后显示“error!”需()。
A、提高电压B、重新砸电极C、接入限流盒D、重新启动仪器答案:C4、瓦斯喷出区域和突出煤层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时,必须采用()。
A、压入式B、抽出式C、混合式D、其它答案:A5、过滤电场的形成是由于()。
A、岩石颗粒与溶液负离子的选择吸附作B、溶液与矿体之间的电化学作用C、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的溶液的扩散答案:A6、瞬变电磁仪二次磁场具有对于高阻体,曲线衰减();对含水低阻体呈现为衰减( )的特征。
A、较慢、较快|B、较快、较慢C、较慢、较慢D、较快、较快7、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A、无关联B、相互平行C、相互斜交|D、相互垂直答案:D8、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反射时间。
A、垂直B、标准答案:A9、探放水工打钻过程中()停风。
A、可以B、不准C、不注意D、及时答案:B10、使用音频电穿透仪探测时,在接收巷道布置M、N电极时,电极一般()。
A、与巷道平行、不定间距B、与巷道平行、等间距C、与巷道垂直、等间距D、与巷道垂直、不定间距答案:C11、槽波地震施工时,炮点与数据采集站布置在同一巷道内,接收来自工作面内的地震反射信号,属于()A、透射/反射联合勘探法B、回射槽波勘探法C、反射槽波勘探法D、透射槽波勘探法答案:C12、瞬变电磁操作时,叠加次数应不少于()次。
A、30B、24D、64答案:A13、采区避灾路线上应当设置压风管路,其中主管路直径不小于()mm。
A、120B、100C、75D、50答案:B14、井下临时停工的作业地点()停风。
A、根据瓦斯浓度大小决定B、不得C、可以D、根据时间长短决定答案:B15、关于逆断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工程物探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5.微波
6.采集;处理
7.地震勘探;电法勘探
8.直流;交流
9.埋深;形态
10.结构;物理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性来探测地质结构。在工程物探中,主要用于查明地下构造、岩性界面和矿产资源分布。通过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可以确定地层界面和构造位置。
D.遥感技术
18.以下哪些方法对环境污染较小()
A.地震勘探
B.电法勘探
C.磁法勘探
D.遥感技术
19.以下哪些方法在工程物探中具有较高分辨率()
A.地震勘探
B.电法勘探
C.磁法勘探
D.地质雷达
20.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工程物探成果的解释()
A.数据质量
B.地质背景
C.勘探方法
D.数据处理技术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地震勘探中,P波又称为_______波,S波又称为_______波。
2.电法勘探中,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主要分为_______法、_______法和激发极化法等。
3.磁法勘探是基于地质体_______性质的差异来进行勘探的。
4.工程物探中,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地质体的_______和_______。
4.地质雷达勘探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是如何应用于考古勘探和地下管线探测的?请举例说明。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A
物探工多选模考试题含答案

物探工多选模考试题含答案一、多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矿用钻孔测井分析仪由( )构成A、钢钎B、线框C、数据分析软件D、仪器硬件正确答案:CD2、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 )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
A、通讯、照明B、有害气体去除C、氧气供给保障D、环境监测E、人员生存保障F、安全防护正确答案:ABCDEF3、直流电法三极超前探测中应用到()原理。
A、“球壳”理论B、点电源场C、空间模型原理D、三极交汇原理正确答案:ABD4、地球上发生过三次大冰期,先后是( )时期。
A、石炭二叠纪B、第四纪C、震旦纪D、寒武纪E、第三纪正确答案:ABC5、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采煤工艺有:()。
A、普通机械采煤工艺B、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C、爆破采煤工艺D、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正确答案:ABCD6、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有( )。
A、象限法B、等值线图法C、符号图示法D、文字记述E、方位角法正确答案:BCD7、以下属于槽波主要特点的是()。
A、能量强B、传播速度慢C、频散D、埃里相——低速、高频正确答案:ABCD8、反射方法探测的距离一般为煤厚的()倍,而透射法探测的距离能达到煤厚的()倍。
A、240B、100C、120D、300正确答案:BD9、按岩层空隙性质矿井水可分为 ( ) 3类。
A、裂隙水B、破碎带水C、断层水D、孔隙水E、溶隙水正确答案:BDE10、矿井音频电透视施工前在井下事先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A、标点B、打眼C、停止工作面其它作业D、断电正确答案:ABCD11、井下瞬变电磁法超前物探施工应至少布置三条测线,分别是()。
A、朝上测线B、朝下测线C、顺层测线正确答案:ABC12、矿井瞬变电磁方法在井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个方面A、陷落柱、断层富水性探测B、回采工作面老空水探测C、工作面顶板、底板富水性探查与评价D、掘进巷道前方富水性超前探测与评价正确答案:ABCD13、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
物探考试题及答案

物探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以下哪种介质中地震波速度最快?A. 空气B. 水C. 岩石D. 金属答案:D2. 地震勘探中,反射波法主要依据的原理是什么?A. 折射原理B. 反射原理C. 衍射原理D. 散射原理答案:B3. 以下哪种地震波在地震勘探中不常用?A. P波(纵波)B. S波(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C4. 地震数据采集中,以下哪种设备用于接收地震波?A. 震源B. 检波器C. 导航仪D. 地震仪答案:B5. 地震数据的预处理中,去噪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数据的分辨率B. 增加数据的信噪比C. 减少数据的采集时间D. 增加数据的存储空间答案:B6. 地震数据的反演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确定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A. 波形反演B. 射线追踪C. 地震层析成像D. 地震属性分析答案:C7. 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确定地下结构的连续性?A. 地震层析成像B. 地震振幅分析C. 地震相干性分析D. 地震速度分析答案:C8. 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因素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影响最大?A. 温度B. 压力C. 岩石类型D. 湿度答案:C9. 地震数据的解释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识别油气藏?A. 地震属性提取B. 地震振幅分析C. 地震相位分析D. 地震频率分析答案:A10. 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A. 地震层析成像B. 地震振幅分析C. 地震相干性分析D. 地震频率分析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 岩石类型B. 岩石孔隙度C. 岩石温度D. 地震波的频率答案:A, B, C12. 地震数据采集中,以下哪些设备是必需的?()A. 震源B. 检波器C. 导航仪D. 地震仪答案:A, B13. 地震数据预处理中,以下哪些步骤是常见的?()A. 去噪B. 静校正C. 动校正D. 反褶积答案:A, B, C, D14. 地震数据解释中,以下哪些技术用于识别油气藏?()A. 地震属性提取B. 地震振幅分析C. 地震相位分析D. 地震频率分析答案:A, B15. 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方法用于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A. 地震层析成像B. 地震振幅分析C. 地震相干性分析D. 地震频率分析答案:A,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物探工单选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物探工单选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IOO题,每题1分,共100分)1、QH型曲线是几层曲线?()A、二B、四C、五D、三正确答案:B2、同步法是发射机与接收机()移动,并在各测点分别发射和接收场强值A、逐点B、同时C、分时正确答案:A3、矿井音频电透视层析成像是利用穿过采煤工作面内的沿许多电力线(由供电点到测量点)的()数据来重建采面电性变化图像的。
A、电阻B、电位差C、电阻率D、电流正确答案:B4、直流电法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可测量O的含水、导水构造。
A、顶板B、底板IC、侧帮D、以上三项正确答案:D5、在电剖面测量中,下列哪种装置类型电磁耦合最小?()A、偶极-偶极装置B、对称四极装置C、中间梯度装置D、双边三极装置正确答案:A6、矿井瞬变电磁法属于()效应勘探A、全空间B、半空间C、定向空间正确答案:A7、井下临时停工的作业地点()停风。
A、根据瓦斯浓度大小决定B、根据时间长短决定C、可以D、不得正确答案:D8、集团公司常用的井下物探方法有坑道透视法、高密度电法、瑞利波法、()oA、地质雷达B、网络电法C、瞬变电磁法正确答案:C9、PROTEM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发射装置,分别是TEM47、TEM57-MK2和TEM67,其中TEM47相应的勘探深度是O mA、1500B、3000C、150D、500正确答案:C10、上山探水时,一般进行双巷掘进,其中一条超前探水和汇水,另一条用来()oA、通风B、隔禺C、安全撤人D、排水I正确答案:CIK使用音频电穿透仪探测时,在接收巷道布置M、N电极时,电极一般()oA、与巷道垂直、不定间距B、与巷道平行、不定间距C、与巷道垂直、等间距D、与巷道平行、等间距正确答案:C12、()是矿工安全的首要保障。
A、矿灯B、安全帽IC、自救器D、瓦检仪正确答案:B13、下列哪一种源不能作为大地电磁场的场源()A、电离层B、手机信号发射塔C、雷电D、太阳风正确答案:B14、波阻抗是OA、正交电场与磁场的比值B、正交电场与电场的比值正确答案:A15、矿用钻孔测井分析仪到达现场后,首先将主机箱、线箱放在钻孔附近的(),打开箱盖;将推杆及工具包准备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物探试题(一)一、解释概念(共16分)1.观测系统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静校正6.地球物理勘探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3分)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
3.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4.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三、简答题:(共20分)1.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4分)2.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4分)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分)4.t法的原理。
(8分)0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所示。
1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24(共五、.1.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2.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5.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800m/sh=50m v11 R=1000m/s v2 1图地面a)(b)(2图米,偏移距X=4,道间距分)已知六、(共15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Δ =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1. 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2. 点道集?CDP写出共3.工程物探试题(二)一、解释概念(24%,每小题3分)1.惠更斯原理2.视速度3.波动曲线4.采样定理5.抽道集6.静校正7.纵向电导率8.t解释法0二、简答题(36%,每小题6分)1.1.地震波是如何形成的?其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 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处理流程有哪些?并说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什么还需要做偏移归位处理?3.声波探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说明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 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如何产生的?在共激发点地震记录上呈现出什么特征?5.瑞利面波测试方法有哪两种?其方法原理有何异同?6.什么是地震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分析?它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什么意义?三、(8%)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在均匀介质中呈直射线传播。
四、(20%)假设有一水平两层介质,界面为R,已知h=20m,V=800m/s,v=2000m/s。
211请:4.推导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5.写出R界面共激发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上述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五、(12%)设置3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5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的反射波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米?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各为多少米?点道集?CDP写出共6.工程物探试题(三)一、解释概念(共16分)1.采样定律2.抽道集3.频谱分析4.声波探测5.时距曲线6.惠更斯原理7.静校正8.纵向电导二、填空题(共10分)1.浅层反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和,、和。
2.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3.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三、判断题(对(√),错(x),每小题2分,共10分)1.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是完全弹性波。
()2.动校正时如果动校正速度选择过大,反射波校正过头。
()3.介质间的波阻抗差的存在是产生反射波的前提条件。
()4.多次覆盖的反射波资料处理时,抽道集后的记录为共激发点记录。
()5.费马原理是波射线沿路径最短的距离传播。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反射波资料处理时速度分析的原理是什么?2.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3.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4.大地电阻率测量的基本原理?五、证明题:(共14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六、(共16分)图1所示为采集的原始反射波地震记录。
回答:1.说明地震记录图上坐标和波线的含义。
2.推导一个水平界面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3.写出地震记录上主要的地震波类型,并在图上标明。
七、(共14分)已知3次覆盖,接收道数N=12,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 1 图点道集?CDP 写出共3.工程物探试题(四)一、解释概念(共16分)1.动校正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电法探测6.采样定理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0分)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常用的解释方法为。
3.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三、判断题(对(√),错(x),每小题2分,共10分)1.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是完全弹性波。
()2.动校正时如果动校正速度选择过大,反射波校正过头。
()3.介质间的波阻抗差的存在是产生反射波的前提条件。
()4.多次覆盖的反射波资料处理时,抽道集后的记录为共激发点记录。
()5.费马原理是波射线沿路径最短的距离传播。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3.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4.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14(共、证明题:五.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六、(共20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
7.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8.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地面=800m/s=50m vh11 R=1000m/s v2 1图=1X=4米,偏移距,道间距分)已知、(共14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Δ七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1.求: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 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点道集?3.写出共CDP工程物探试题(五)一、解释概念(共16分)1.观测系统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地震测线6.采样间隔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3分)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
3.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常用的解释方法为。
4.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3.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5.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1.证明: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五、(共24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
1.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2.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5.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800m/sh=50m v11 R=1000m/s v2 1图地面)a (b)(2图=1X=4次覆盖,接收道数15分)已知4N=24,道间距Δ米,偏移距(共六、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1.求: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2. 点道集?CDP写出共3.工程物探试题(六)一、解释概念(共16分)1.采样定律2.抽道集3.频谱分析4.振动曲线5.多次覆盖观测系统6.费马原理7.静校正8.视波长二、填空题(共12分)1.浅层反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和。
2.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3.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4.地震记录的显示形式有、、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折射波法的应用条件和常用观测系统是什么?2.浅层地震的主要特点和地质条件是什么?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5.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6.反射波法和折射波(t法)资料解释方法?0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1.证明: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五、(共20分)图1所示为采集的反射波地震记录。
回答:1.说明地震记录图上坐标和波线的含义。
2.推导一个水平界面反射波和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3.写出地震记录上主要的地震波类型,并在图上标明。
4.对地震记录进行质量分析,并对不同的地震波进行分区(在图上标明)。
图1六、(共16分)已知3次覆盖,接收道数N=12,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库黄真萍编写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工程系二年十二月00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