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①AC =BC ;②AC =12AB ;③BC =12AB ;④AB =2AC ;⑤AB =2B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2.如图所示,OA 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AOB =90°,则OB 的方位角是( )A .北偏西30°B .北偏西60°C .北偏东30°D .北偏东60° 3.α∠和β∠的顶点和一边都重合,另一边都在公共边的同侧,且αβ∠>∠,那么α∠的另一半落在β∠的( )A .另一边上B .内部;C .外部D .以上结论都不对 4.已知点P 是CD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PC CD =;②12PC CD =;③2PC PD =;④PC PD CD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5.已知: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AB =20 cm ,那么线段AD 等于( )A .15 cmB .16 cmC .10 cmD .5 cm6.已知线段8AB =,在线段AB 上取点C ,使得:1:3AC CB =,延长CA 至点D ,使得2AD AC =,点E 是线段CB 的中点,则线段ED 的长度为( ).A .5B .9C .10D .167.已知柱体的体积V =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2 r h πB .22?r h πC .23?r h πD .24?r h π 8.如图,把APB ∠放置在量角器上,P 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读得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把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下列结论:①APA BPB ''∠=∠;②若射线PA '经过刻度27,则B PA '∠与A PB '∠互补;③若12APB APA ''∠=∠,则射线PA '经过刻度45.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9.若∠A=20°18′,∠B=20°15″,∠C=20.25°,则有( )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C >∠A >∠B 10.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A .B .C .D . 11.若射线OA 与射线OB 是同一条射线,下列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过平面上的任意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二、填空题13.在直线AB 上,点A 与点B 的距离是8cm ,点C 与点A 的距离是2cm ,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14.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了两端的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这里用到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15.用一个平面分别截棱柱、圆锥,都能截出的一个图形是________.16.如图,OC AB ⊥于点O ,OE 为COB ∠的平分线,则AOE ∠的度数为______.17.如图,在自来水管道AB 的两旁有两个住宅小区C ,D ,现要在主水管道上开一个接口P 往C ,D 两小区铺设水管,为节约铺设水管的用料,接口P 应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请说明依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把一条长为20厘米的线段分成三段,如果中间一段长为8厘米,那么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厘米.19.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 ,则∠AOD +∠CO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度.20.如图,OE 平分AOC ∠,OF 平分BOC ∠,124EOF ︒∠=,则AOB ∠的度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点A 、O 、C 在同一直线上,OE 是BOC ∠的平分线,90EOF ∠=︒,()1420x ∠=+︒,()210x ∠=-︒.(1)求1∠的度数(请写出解题过程).(2)如以OF 为一边,在COF ∠的外部画DOF COF ∠=∠,问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吗?请说明理由.22.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的长;(2)求线段MN 的长;(3)若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23.P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P B 、同时向A 点运动,且C 点的运动速度为2/cm s ,D 点的运动速度为3/cm s ,运动的时间为t s .(1)若8AP cm =,①运动1s 后,求CD 的长;②当D 在线段PB 上运动时,试说明2AC CD =;(2)如果2t s =时,1CD cm =,试探索AP 的值.24.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70AOC ∠=︒,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注:90DOE ∠=︒)(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那么COE ∠的度数为______;(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如果OC 恰好平分AOE ∠,求COD ∠的度数;(3)如图3,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任意转动,如果OD 始终在AOC ∠的内部,请直接用等式表示AOD ∠和COE ∠之间的数量关系.25.直线上有,两点,,点是线段上的一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点是线段上的一点,且满足,求的长;(3)若动点,分别从,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的速度为,点的速度为,设运动时间为,当点与点重合时,,两点停止运动.①当为何值时,;②当点经过点时,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运动,遇到点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停止时,点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行驶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26.如图是由几个完全相同的小立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体的个数,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解答.【详解】∵点C为线段AB的中点,∴AC=BC,AC=12AB,BC=12AB,AB=2AC,AB=2BC,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及计算,掌握线段中点是将线段两等分的点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先求出∠COB=60°,再根据具体位置确定答案.【详解】如图,∵∠AOB =90°,∠AOC =30°,∴∠COB =60°,∴OB 的方位角是北偏西60°,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方位角,已知一个角求其余角,正确理解方位角的确定方法及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大小比较,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C解析:C【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结合图形解答即可.【详解】如图,∵P 是CD 中点,∴PC=PD ,12PC CD,CD=2PD ,PC+PD=CD , ∴正确的个数是①②④,共3个;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和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分析】根据C 点为线段AB 的中点,D 点为BC 的中点,可知AC=CB=12AB ,CD=12CB ,AD=AC+CD ,又AB=4cm ,继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B=20cm ,∴BC=12AB=12×20cm=10cm , ∵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 ∴BD=12BC=12×10cm=5cm , ∴AD=AB-BD=20cm-5cm=15c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知识,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按图形将要求的线段ED 可转化成已知线段.ED=EC+CD=12BC+3AC ,而BC 、AC 都可根据题中比例求得,于是线段ED 可求.【详解】解:根据题意画图:因为:1:3AC CB =,且8AB =,所以2AC =,6BC =.由题意可知:113632922ED EC CD BC AC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线段的相关运算,根据题意画好图形是关键,利用图形进行线段间的转化是解题突破口. 7.C【分析】根据柱体的体积V=S•h ,求出形成的几何体的底面积,即可得出体积.【详解】∵柱体的体积V=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柱体的底面圆环面积为:π(2r )2-πr 2=3πr 2,∴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3πr 2h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圆柱体体积公式,根据已知得出柱体的底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由APB ∠=A PB ''∠=36°,得APA BPB ''∠=∠,即可判断①,由B PA '∠=117°-27°-36°=54°,A PB '∠=153°-27°=126°,即可判断②,由12APB APA ''∠=∠,得=272APA A PB '''∠∠=︒,进而得45OPA ︒∠=′,即可判断③.【详解】∵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 ∴APB ∠=A PB ''∠=36°,∵+APA A PB APB ''''∠=∠∠,=+BPB APB APB ∠∠''∠,∴APA BPB ''∠=∠,故①正确;∵射线PA '经过刻度27,∴B PA '∠=117°-27°-36°=54°,A PB '∠=153°-27°=126°,∴B PA '∠+A PB '∠=54°+126°=180°,即:B PA '∠与A PB '∠互补,故②正确; ∵12APB APA ''∠=∠, ∴=272APA A PB '''∠∠=︒, ∴=1171177245O AP P A A '∠︒-∠=︒-︒=︒′,∴射线PA '经过刻度45.故③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倍分关系以及补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9.C【分析】根据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先把∠C的度数化成度、分、秒的形式,再根据角的大小比较的法则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C=20.25°=20°15′,∴∠A>∠C>∠B,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先把∠C的度数化成度、分、秒的形式,再进行比较是本题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进行判断也可.【详解】A.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B.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C.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D.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1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射线的表示法即可确定.【详解】A、射线OA与OB不是同一条射线,选项错误;B、射线OA与OB是同一条射线,选项正确;C、射线OA与OB不是同一条射线,选项错误;D、射线OA与OB不是同一条射线,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射线的表示法,射线的端点写在第一个位置,第二个字母是射线上除端点以外任意一点.1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线段公理进行逐一分析判断.【详解】A. 根据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则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故该选项正确;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公理,故该选项正确;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直线公理,故该选项正确;D. 当三点共线时,则只能确定一条直线,故该选项错误.故选 D.【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二、填空题13.2cm或6cm【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②当C 在线段AB上时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①当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A与点B的距离是8cm∴DA=4c解析:2cm或6cm【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②当C在线段AB上时,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①当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A与点B的距离是8cm,∴DA=4cm,∴CD=4+2=6cm;②当C在线段BA上时,∵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A与点B的距离是8cm,∴DA=4cm,∴CD=4-2=2cm;综上所述:AC=6 cm或2cm.【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中点是解题关键,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1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分析】本题要根据过平面上的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性质解答【详解】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公理难度适中解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分析】本题要根据过平面上的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性质解答.【详解】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公理,难度适中.15.三角形【分析】分析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圆锥棱柱分别能够得到哪些截面图形然后从分别得到的截面图形中找出都有的图形即可【详解】用一个平面去截棱柱可以得到三角形长方形;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可以得到圆三角形等故解析:三角形【分析】分析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圆锥、棱柱,分别能够得到哪些截面图形,然后从分别得到的截面图形中找出都有的图形即可.【详解】用一个平面去截棱柱可以得到三角形、长方形;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可以得到圆、三角形等.故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分别截棱柱、圆锥,都能截出的一个截面是三角形.故答案为三角形.【点睛】此题考查几何体的截面图形,熟练掌握常见几何体的截面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16.135°【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得∠AOC∠BOC的度数是90°然后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COE=∠BOC最后根据∠AOE=∠COE+∠AOC从而可求得∠AOE【详解】因为于点O所以∠AO解析:135°【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得∠AOC、∠BOC的度数是90°,然后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COE=12∠BOC,最后根据∠AOE=∠COE+∠AOC从而可求得∠AOE.【详解】因为OC AB⊥于点O,所以∠AOC=∠BOC=90°,因为OE为COB∠的平分线,所以∠COE=12∠BOC=45°,又因为∠AOE=∠COE+∠AOC,所以∠AOE=90°+45°=135°.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垂直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17.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在CD小区之间沿直线铺设可使用料最少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P在线段CD上时PC+PD最小即此时所用的铺设水管的材料最解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在C、D小区之间沿直线铺设可使用料最少,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P在线段CD上时,PC+PD最小,即此时所用的铺设水管的材料最少.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此题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18.14【解析】【分析】先求出两边线段的长度之和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详解】根据题意第一段与第三段长度之和=20-8=12cm所以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解析:14【解析】【分析】先求出两边线段的长度之和,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详解】根据题意,第一段与第三段长度之和=20-8=12cm,所以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12÷2+8=6+8=14cm.【点睛】能正确找出“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是解本题的关键.19.180【分析】根据角度的关系∠AOD+∠COB=∠COD+∠AOB 据此即可求解【详解】∠AOD+∠COB=∠COD+∠AOC+∠COB=∠COD+∠AOB=90°+90°=180°故答案是:180【解析:180【分析】根据角度的关系∠AOD+∠COB=∠COD+∠AOB ,据此即可求解.【详解】∠AOD+∠COB=∠COD+∠AOC+∠COB =∠COD+∠AOB=90°+90°=180°.故答案是:18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正确把∠AOD+∠COB 转化成∠COD+∠AOB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出再根据角的关系即可求解【详解】∵平分平分∴∴∴【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定义及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析:112︒【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出2AOC COE ∠=∠,2BOC COF ∠=∠,再根据角的关系,即可求解.【详解】∵OE 平分AOC ∠,OF 平分BOC ∠,∴2AOC COE ∠=∠,2BOC COF ∠=∠,∴2()2248AOC BOC COE COF EOF ︒∠+∠=∠+∠=∠=,∴360248112AO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定义及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1140∠=︒;(2)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因为OE 是∠BOC 的平分线 所以∠BOC=2∠2,再根据点A 、O 、C 在一直线上,求出∠1和∠2关于x 的关系式,列出等式求出x 的值;(2)根据∠EOF=∠EOC+∠COF=90°和∠EOC=12∠BOC ,∠FOC=12∠DOC ,12∠BOC+12∠DOC=90°,得出∠BOC+∠DOC=180°,进而可可判断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详解】(1)因为OE 是BOC ∠的平分线,所以22BOC ∠=∠,因为点A 、O 、C 在同一直线上,所以1180BOC ∠+∠=︒,又因为()1420x ∠=+︒,()210x ∠=-︒,所以()()420210180x x ++-=,解得:30x =,1140∠=︒(2)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理由:因为90EOF EOC COF ∠=∠+∠=︒,又因为12EOF BOC ∠=∠,12FOC DOC ∠=∠. ∴119022BOC DOC ∠+∠=︒, 即180BOC DOC ∠+∠=︒,所以点D 、O 、B 在同一直线上,即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角之间的等量关系.22.(1)BC= 7cm ;(2)MN= 6.5cm ;(3)MN=2b 【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 的长;(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N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MN 的长; (3)根据(1)(2)的结论,即可解答.【详解】解:(1)∵AC=6cm ,点M 是AC 的中点,∴12MC AC ==3cm , ∴BC=MB ﹣MC=10﹣3=7cm .(2)∵N 是BC 的中点,∴CN=12BC=3.5cm , ∴MN=MC+CN=3+3.5=6.5cm .(3)如图,MN=MC ﹣NC=1122AC BC -=12(AC ﹣BC )=12b .MN=2b .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23.(1)①3cm ;②见解析;(2)9AP =或11cm.【分析】(1)①先求出PB 、CP 与DB 的长度,然后利用CD=CP+PB-DP 即可求出答案;②用t 表示出AC 、DP 、CD 的长度即可求证AC=2CD ;(2)t=2时,求出CP 、DB 的长度,由于没有说明点D 再C 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故需要分情况讨论.【详解】解:(1)①由题意可知:212,313CP cm DB cm =⨯==⨯=,∵8,12AP cm AB cm ==,∴4PB AB AP cm =-=,∴2433CD CP PB DB cm =+-=+-=;②∵8,12AP AB ==,∴4,82BP AC t ==-,∴43DP t =-,∴2434CD DP CP t t t =+=+-=-,∴2AC CD =;(2)当2t =时,224,326CP cm DB cm =⨯==⨯=,当点D 在C 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1CD cm =,∴7CB CD DB cm =+=,∴5AC AB CB cm =-=,∴9AP AC CP cm =+=,当点D 在C 的左边时,如图所示:∴6AD AB DB cm =-=,∴11AP AD CD CP cm =++=,综上所述,9AP =或11cm.【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的简单计算以及线段中动点的有关计算.此题的难点在于根据题目画出各线段.24.(1)20︒;(2)20︒;(3)20COE AOD ∠-∠=︒或20COE AOD ∠=︒+∠.【分析】(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则∠COE =20°; (2)由角平分线可得70COE AOC ∠=∠=︒,再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即可; (3)分别用∠COE 及∠AOD 的式子表达∠COD ,进行列式即可.【详解】解:(1)∵90DOE ∠=︒,70AOC ∠=︒∴907020COE DOE AOC =∠-∠=︒-︒=︒∠故答案为:20︒(2)∵OC 平分AOE ∠,70AOC ∠=︒,∴70COE AOC ∠=∠=︒,∵90DOE ∠=︒,∴907020COD DOE COE ∠=∠-∠=︒-︒=︒.(3)∵90COD DOE COE COE =∠-∠=︒-∠∠,70COD AOC AOD AOD =∠-∠=︒-∠∠∴9070COE AOD ︒-∠=︒-∠∴20COE AOD ∠-∠=︒或20COE AOD ∠=︒+∠.故答案为:20COE AOD ∠-∠=︒或20COE AO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准确表达出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5.(1),;(2);(3)①t= 或16s;②48. 【解析】【分析】(1)由OA=2OB ,OA+OB=24即可求出OA 、OB .(2)设OC=x ,则AC=16-x ,BC=8+x ,根据AC=CO+CB 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①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 在点O 左边时,2(16-2t )-(8+t )=8,当点P 在点O 右边时,2(2t-16)-(8+x )=8,解方程即可.②点M 运动的时间就是点P 从点O 开始到追到点Q 的时间,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s 由题意得:t (2-1)=16由此即可解决.【详解】(1)∵AB=24,OA=2OB ,∴20B+OB=24,∴OB=8,0A=16,故答案分别为16,8.(2)设的长为.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的长为.(3)①当点P 在点O 左边时,2(16−2t)−(8+t)=8,t=, 当点P 在点O 右边时,2(2t−16)−(8+t)=8,t=16,∴t= 或16s 时,2OP−OQ=8.②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t(2−1)=16,t=16,∴点M 运动的路程为16×3=48cm.故答案为48cm.【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6.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从正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1,4,2;从左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4,2.据此可画出图形.【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三视图,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能根据俯视图对几何体进行推测分析,有一定的挑战性,关键是从俯视图中得出几何体的排列信息.。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雨滴滴下来形成雨丝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的实际应用()A.点动成线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D.以上都不对解:雨滴滴下来形成雨丝属于点动成线,故选:A.2.下列图形中,是棱柱的是()解:A、是三棱锥,故A错误;B、是圆柱,故B错误;C、是圆锥,故C错误;D、是三棱柱,故D正确;故选:D.3.把10°36″用度表示为()A.10.6°B.10.001°C.10.01°D.10.1°解:10°36″用度表示为10.01°,故选: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线BA与直线AB是同一条直线B.延长直线ABC.射线B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D.直线AB的长为2cm解:A.直线BA与直线AB是同一条直线,故本选项正确;B.延长线段AB,故本选项错误;C.射线BA与射线AB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选项错误;D.线段AB的长为2cm,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5.钟表在1点30分时,它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是()A.135°B.125°C.145°D.115°解:根据题意得:钟表在1点30分时,它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是135°,故选:A.6.已知∠A与∠B的和是90°,∠C与∠B互为补角,则∠C比∠A大()A.45°B.90°C.135°D.180°解:∵∠A+∠B=90°,∠B+∠C=180°,∴∠C﹣∠A=90°,即∠C比∠A大90°,故选:B.7.“在山区建设公路时,时常要打通一条隧道,就能缩短路程“,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直线比曲线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垂线段最短解:由线段的性质可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故选:C.8.如图,一根长为10厘米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若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的长度共有()A.7个B.6个C.5个D.4个解:∵图中共有3+2+1=6条线段,∴能量出6个长度,分别是:2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10厘米.故选:B.9.如图,∠AOB=130°,射线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OE的度数不能确定B.∠AOD=∠EOCC.∠AOD+∠BOE=65°D.∠BOE=2∠COD解:∵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AOD=∠COD,∠EOC=∠BOE,又∵∠AOD+∠BOE+∠EOC+∠COD=∠AOB=130°,∴∠AOD+∠BOE=∠EOC+∠COD=∠DOE=65°.故选:C.10.已知∠AOB=70°,以O端点作射线OC,使∠AOC=28°,则∠BOC的度数为()A.42°B.98°C.42°或98°D.82°解:如图,当点C与点C1重合时,∠BOC=∠AOB﹣∠AOC=70°﹣28°=42°;当点C与点C2重合时,∠BOC=∠AOB+∠AOC=70°+28°=98°.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如图,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若∠AOC=∠AOB,则OB的方向是北偏东70°.解:∵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OC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C=15°+40°=55°,∵∠AOC=∠AOB,∴∠AOB=55°,15°+55°=70°,故OB的方向是北偏东70°.故答案为:北偏东70°.12.一个长方形的长为3,宽为2,以这个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长方形旋转1周,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为12π(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解:根据题意知将长方形绕长所在的直线旋转1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底面半径为2、高为3的圆柱体,∴此圆柱体的体积为π•22×3=12π,故答案为:12π.13.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AC=3cm,CP=1cm,线段PN=cm.解:∵AP=AC+CP,CP=1cm,∴AP=3+1=4cm,∵P为AB的中点,∴AB=2AP=8cm,∵CB=AB﹣AC,AC=3cm,∴CB=5cm,∵N为CB的中点,∴CN=BC=cm,∴PN=CN﹣CP=cm.故答案为:.14.同一条直线上有若干个点,若构成的射线共有10条,则构成的线段共有10条.解:∵同一直线上有若干个点,若构成的射线共有10条,∴这条直线上共有5个点,∴构成的线段条数:=10,故答案为:10.15.如果线段AB=10,点C、D在直线AB上,BC=6,D是AC的中点,则A、D两点间的距离是2或8.解:①如图1所示,∵AB=10,BC=6,∴AC=AB﹣BC=10﹣6=4,∵D是线段AC的中点,∴AD=AC=×4=2;②如图2所示,∵AB=10,BC=6,∴AC=AB+BC=10+6=16,∵D是线段AC的中点,∴AD=AC=×16=8.故答案为:2或8.16.在同一平面内,∠AOB=70°,∠BOC=40°,则∠AOC的度数为30°或110°.解:当OC在∠AOB内时,如图1所示.∵∠AOB=70°,∠BOC=40°,∴∠AOC=∠AOB﹣∠BOC=30°;当OC在∠AOB外时,如图2所示.∵∠AOB=70°,∠BOC=40°,∴∠AOC=∠AOB+∠BOC=110°.故答案为:30°或110°.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2分)17.(6分)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连结线段OB;(2)画射线AO,射线AB;(3)用圆规在射线AB上截取AC=OB,过点O,点C画出直线OC.解:(1)连接线段OB,如图所示;(2)画射线AO,射线AB,如图所示;(3)用圆规在射线AB上截取AC=OB,过点O、点C画直线OC,如图所示.18.(8分)两种规格的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厘米)长宽高小纸盒a b20大纸盒 1.5a2b30(1)做这种规格的纸盒各一个,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2)做一个大纸盒与做三个小纸盒,哪个用料多?多多少平方厘米?解:(1)2 (1.5a×2b+1.5a×30+2b×30)+2(ab+20a+20b)=6ab+90a+120b+2ab+40a+40b=8ab+130a+160b(平方厘米).答:共用料(8ab+130a+160b)平方厘米;(2)2 (1.5a×2b+1.5a×30+2b×30)=6ab+90a+120b(平方厘米);2(ab+20a+20b)×3=6ab+120a+120b (平方厘米);(6ab+120a+120b)﹣(6ab+90a+120b)=30a(平方厘米).答:做三个小纸盒的用料多,多30a平方厘米.19.(8分)如图,点B、C把线段MN分成三部分,其比是MB:BC:CN=2:3:4,P是MN的中点,且MN=18cm,求PC的长.解:设MB=2x,则BC=3x,CN=4x,因为P是MN中点,所以MP=MN=×(2x+3x+4x)=x=9.解得x=2,∴PC=MC﹣MP=2x+3x﹣x=0.5x=1.20.(9分)已知∠α,线段a、b.请按下列步骤完成作图.(不需要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作∠PAQ=∠α.(2)在边AP上截取AB=a,在边AQ上截取AC=b.(3)连接BC.解:如图,△ABC即为所求;21.(9分)如图,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的方向是西偏北50°.(1)若∠AOC=∠AOB,求OC的方向;(2)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求OD的方向;(3)∠BOD可看作是O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至OD,作∠BOD的平分线OE,求OE的方向.解:(1)∵OB的方向是西偏北50°,∴∠BOF=90°﹣50°=40°,∴∠AOB=40°+15°=55°,∵∠AOC=∠AOB,∴∠AOC=55°,∴∠FOC=∠AOF+∠AOC=15°+55°=70°,∴OC的方向是北偏东70°;(2)∵OB的方向是西偏北50°,∴∠DOH=50°,∴OD的方向是东偏南50°;(3)∵OE是∠BOD的平分线,∴∠DOE=90°,∵∠DOH=50°,∴∠HOE=40°,∴OE的方向是东偏北40°.22.(10分)已知:如图,OM是∠AOC的角平分线,ON是∠BOC的角平分线,(1)当∠AOB=90°,∠BOC=40°时,求∠MON的度数.(2)若∠AOB的度数不变,∠BOC的度数为α时,求∠MON的度数.解:(1)(第一种方法)∵∠AOB=90°,∠BOC=40°,∴∠AOC=∠AOB+∠BOC=90°+40°=130°,∵OM是∠AOC的角平分线,∴∠COM=∠AOC=65°,∵ON是∠BOC的角平分线,∴∠CON=∠BOC=20°,∴∠MON=∠COM﹣∠CON=65°﹣20°=45°;第二种方法:∵∠AOB=90°,∠BOC=40°,∴∠AOC=∠AOB+∠BOC=90°+40°=130°,∵OM是∠AOC的角平分线,∴∠AOM=∠AOC=65°,∵∠AOB=90°,∴∠BOM=∠AOB﹣∠AOM=90°﹣65°=25°,又∵ON是∠BOC的角平分线,∠BOC=40°,∴∠BON=∠BOC=20°,∴∠MON=∠BOM+∠BON=25°+20°=45°;(2)(第一种方法)∵OM是∠AOC的角平分线,∴∠COM=∠AOC,∵ON是∠BOC的角平分线,∴∠CON=∠BOC,∴∠MON=∠COM﹣∠CON=∠AOC﹣∠BOC=(∠AOC﹣∠BOC)=∠AOB,∵∠AOB=90°,∴∠MON=45°;(第二种方法)∵∠AOB=90°,∠BOC=α,∴∠AOC=∠AOB+∠BOC=90°+α,∵OM是∠AOC的角平分线,∴∠COM=∠AOC=(90°+α),∵ON是∠BOC的角平分线,∠BOC=α,∴∠CON=∠BOC=α,∴∠MON=∠COM﹣∠CON=(90°+α)﹣α=45°.23.(12分)如图,数轴上有三个点A,B,C,表示的数分别是﹣4,﹣2,3.(1)若使C、B两点的距离是A、B两点的距离的2倍,则需将点C向左移动1或10个单位;(2)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a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点A、B、C表示的数分别是﹣4﹣at、﹣2+2t、3+5t(用含a、t的代数式表示);②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d1,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d2,当a为何值时,5d1﹣3d2的值不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并求此时5d1﹣3d2的值.解:(1)由数轴可知:A、B两点的距离为2,B点、C点表示的数分别为:﹣2、3,所以当C、B两点的距离是A、B两点的距离的2倍时,需将点C向左移动1或10个单位;故答案是:1或10;(2)①点A表示的数是﹣4﹣at;点B表示的数是﹣2+2t;点C所表示的数是3+5t.故答案是:﹣4﹣at;﹣2+2t;3+5t;②∵点A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d1=3t+5,d2=(a+2)t+2,∴5d1﹣3d2=5(3t+5)﹣3[(a+2)t+2]=(9﹣3a)t+19,9﹣3a=0,解得a=3,故当a为3时,5d1﹣3d2的值不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此时5d1﹣3d2的值为19.。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检测卷(附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已知∠AOC、∠BOD分别分割为两个角的和的形式,即∠AOB+∠BOC,∠DOC+∠BOC,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出∠AOB>∠COD.
[详解]由∠AOC>∠BOD,可得,
∠AOB+∠BOC>∠DOC+∠BOC,
16.已知:点A、B、C在同一直线上,若A B=12Cm,B C=4Cm,且满足D、E分别是A B、B C的中点,则线段DE的长为________Cm.
17.用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组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把这个几何体放在桌子上,并把暴露的面涂上颜色,那么涂颜色面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Cm2.
18.用平面截几何体可得到平面图形,在表示几何体的字母后填上它可截出的平面图形的号码.
类比应用:
(4)如图②,已知线段A B,C是线段A B上任一点,D、E分别是A C、C B的中点,试猜想DE与A B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并写出求解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如图,图中的长方形共有( )个.
A.9B.8C.5D.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查找即可,注意以一条边为基础依次查找.
[解析]
[分析]
圆心处构成一个周角,四等分,据此可作答.
[详解]∵圆心处构成一个周角,
∴圆心角为360°,
∵将圆分割成四个大小相同的扇形,
∴每个扇形的圆心角是90°,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和圆心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个圆的圆心角为36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课堂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的长是
cm.
14.将长方形 ABCD 沿 AE 折叠,得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CED′=50°,则∠AED 的大小
是
.
15.如图所示,三角形 ABC 绕点 A 旋转后得到三角形 ADE.若∠BAC=100°,∠BAD=25°,
则∠DAE=
,∠CAE=
.
1 16.把一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 AB,在线段 AB 取一点 P,使 AP= PB,从 P 处把绳子剪断.
19.(12 分)如图,已知直线 AB,CD,EF 相交于点 O,∠COB=90°,∠AOE∶∠AOD=2∶5, 求∠BOF,∠DOF 的度数.
解:因为∠COB=90°,
所以∠AOD=∠BOD=90°.
因为∠AOE∶∠AOD=2∶5,
2×90°
所以∠AOE=
=36°.
5
因为∠AOE+∠AOF=180°,∠BOF+∠AOF=180°,
1 所以 BM= AB=5.
2 所以 CM=BM-CB=5-2=3. (2)点 M 是线段 CD 的中点,理由如下: 因为 AC=BD, 所以 AC-DC=BD-DC, 即 AD=CB. 因为点 M 为线段 AB 的中点, 所以 AM=MB. 所以 AM-AD=MB-CB, 即 DM=MC. 所以点 M 是线段 CD 的中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课堂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已知∠2 是∠1 的余角,且∠1=25°,则∠2 的补角等于( )
A.65°
B.155°
C.115°
D.125°
2.如图,把三角形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得到三角形 AB′C′,且∠C′AC=60°,则∠BAB′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是一个由5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其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是()A.B.C.D.2.如图,将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B.C.D.3.图中的长方体是由三个部分拼接而成的,每一部分都是由四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那么其中第一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可能是()A.B.C.D.4.下列图形旋转一周,能得到如图几何体的是()A.B.C.D.5.如图,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截面的形状是()A.B.C. D.6.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要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钉两颗钉子,其中的数学原理是()A.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B.线段中点的定义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7.下列图形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1)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有一个端点; (2)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3)角的大小与我们画出的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线段上有无数个点;(5)两个锐角的和必定是直角或钝角;(6)若AOC ∠与AOB ∠有公共顶点,且AOC ∠的一边落在AOB ∠的内部,则AOB AOC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比它的补角的度数2倍多30°,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 ) A .50°B .70°C .130°D .160°10.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比为2:3,底面圆的半径相同,那么它们的高之比为( ) A .2:3B .4:5C .2:1D .2:911.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下列生活现象中可以反映“线动成面”的是( ) A .笔尖在纸上移动划过的痕迹 B .长方形绕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C .流星划过夜空留下的尾巴 D .汽车雨刷的转动扫过的区域12.己知点M 是线段AB 上一点,若14AM AB =,点N 是直线AB 上的一动点,且AN BN MN -=,则MNAB 的( ) A .34B .12C .1或12D .34或2二、填空题13.有一块积木,每一块的各面都涂上红绿黑白蓝黄六种不同的颜色,下面是它摆放的三种不同方向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绿色面的对面是_____色14.将两个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为如图所示的位置,若108AOD ∠=︒,则COB ∠=_________.15.如图是用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10cm.图中小正方形(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2cm.1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它拼成正方体后,“神”字对面的字是________.17.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相邻的两边长分别为4,2π的长方形,则圆柱体的体积为_____.18.有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如图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如果记6的对面数字为a,2的对面数字为b,那么a+b的值为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点E是线段AB的中点,C是EB上一点,AC=12,(1)若EC:CB=1:4,求AB的长;(2)若F为CB的中点,求EF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检测(带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有以下五种立体图形:①正方体;②三棱柱;③四棱柱;④长方体;⑤圆柱.其中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是()A. B. C. D.2.用两把常用三角板不可能拼成的角度为()A. B. C. D.3. 如图,若∠AOC=∠BOD,那么∠AOD与∠BOC的关系是( )A. ∠AOD>∠BOCB. ∠AOD<∠BOC;C. ∠AOD=∠BOCD. 无法确定4.如果两个不相等的角的和为,则这两个角可能是()A. 一个小于直角,一个大于直角B. 两个大于直角的角C. 两个小于直角的角D. 以上答案都不对5.已知∠α=35°,那么∠α的余角的补角等于A. 35°B. 65°C. 125°D. 145°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我”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A. 的B. 中C. 国D. 梦7.如图,将甲、乙、丙、丁四个小正方形中的一个剪掉,使余下的部分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剪掉的这个小正方形是A. 甲B. 乙C. 丙D. 丁8.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的图形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9.如果点,,在一条直线上,线段,线段,则、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10.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从P处把绳子剪断,已知AP=PB,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30cm,则绳子的原长为________ cm..11.如图,从A到B有多条道路,人们通常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走其他的路,这其中的道理是.12.如图,如果在阳光下你的身影的方向北偏东60°方向,那么太阳相对于你的方向是_______13.如图所示,已知∠AOB=90°,∠COD=90°,∠AOC︰∠BOD=1︰2,则∠BOD=________.14.如图,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AB=8cm,BC=6cm,则线段MN=__ cm.三、解答题15. (6分)下面是小马虎解的一道题题目:在同一平面上,若∠BOA=70°,∠BOC=15°求∠AOC的度数.解:根据题意可画出图,∵∠AOC=∠BOA-∠BOC=70°-15°=55°,∴∠AOC=55°.若你是老师,会判小马虎满分吗?若会,说明理由.若不会,请将小马虎的的错误指出,并给出你认为正确的解法.16.已知∠α=76°,∠β=41°31′.(1)求∠β的余角;(2)求∠α的2倍与∠β的的差.17.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50°,OD平分∠AOC,∠DOE=90°.(1)请你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小于平角的角?(2)求∠BOD的度数.(3)请通过计算说明OE是否平分∠BOC.18.如图,C,D为线段AB上的两点,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1)如果CD=5cm,MN=8cm,求AB的长;(2)如果AB=a,MN=b,求CD的长.19.已知∠AOB=130°,∠COD=80°,OM,ON分别是∠AOB和∠COD的平分线.(1)如果OA,OC重合,且OD在∠AOB的内部,如图1,求∠MON的度数;(2)如果将图1中的∠COD绕点O点顺时针旋转n°(0<n<155),如图2,①∠MON与旋转度数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②当n为多少时,∠MON为直角?(3)如果∠AOB的位置和大小不变,∠COD的边OD的位置不变,改变∠COD的大小;将图1中的OA绕着O点顺时针旋转m°(0<m<100),如图3,∠MON与旋转度数m°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有以下五种立体图形:①正方体;②三棱柱;③四棱柱;④长方体;⑤圆柱.其中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五种立体图形:①正方体;②三棱柱;③四棱柱;④长方体;⑤圆柱的面数进行判断.【详解】依题意得,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为:①正方体,③四棱柱,④长方体,共有3个.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立体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立体图形概念.2.用两把常用三角板不可能拼成的角度为()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两个三角板可拼出的角度有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80°【详解】∵三角板的度数为30°,60°,90°;45°,45°,90°∴可拼出的角度有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80°.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角之间的转换.3. 如图,若∠AOC=∠BOD,那么∠AOD与∠BOC的关系是( )A. ∠AOD>∠BOCB. ∠AOD<∠BOC;C. ∠AOD=∠BOC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根据题意∠AOC=∠BOD,再根据图得知∠COD为∠AOD与∠BOC的公共角,从而得出答案.∵∠AOC=∠BOD,∠COD为∠AOD与∠BOC的公共角,∴∠AOC+∠COD=∠BOD+∠COD,∴∠AOD=∠BOC,故选C.4.如果两个不相等的角的和为,则这两个角可能是()A. 一个小于直角,一个大于直角B. 两个大于直角的角C. 两个小于直角的角D.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补角定义,两个不相等的角的和为180°,则这两个角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由此选择答案即可.【详解】∵两个不相等的角的和为180°,∴这两个角是一个锐角(小于直角),一个钝角(大于直角).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余角和补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与计算.5.已知∠α=35°,那么∠α的余角的补角等于A. 35°B. 65°C. 125°D. 14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α=35°,∴∠α的余角为:90°-35°=55°,∴∠α的余角的补角为:180°-55°=12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我”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A. 的B. 中C. 国D. 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们”与”中”是相对面,”我”与”梦”是相对面,”的”与”国”是相对面.故选D.考点: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7.如图,将甲、乙、丙、丁四个小正方形中的一个剪掉,使余下的部分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剪掉的这个小正方形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解:将如图所示的图形剪去一个小正方形,使余下的部分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编号为甲乙丙丁的小正方形中剪去的是丁.故选D.8.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的图形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三个图形∠α=∠β,第四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二、填空题9.如果点,,在一条直线上,线段,线段,则、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答案】或【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点C在线段AB上和在线段AB外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当如图1所示点C在线段AB的外时,∵AB=6cm,BC=8cm,∴AC=6+8=14(cm);当如图2所示点C在线段AB上时,∵AB=6cm,BC=8cm,∴AC=8-6=2(cm).故答案为:14cm或2c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10.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从P处把绳子剪断,已知AP=PB,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30cm,则绳子的原长为________ cm..【答案】40或80【解析】解:本题有两种情形:(1)当点A是绳子的对折点时,将绳子展开如图.∵AP=PB,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30cm,∴BP=30cm,AP=10cm.∴绳子的原长=2AB=80cm;(2)当点B是绳子的对折点时,将绳子展开如图.∵AP=PB,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30cm,∴2BP=30cm,∴BP=15cm,AP=5cm.∴绳子的原长=2AB=40cm.11.如图,从A到B有多条道路,人们通常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走其他的路,这其中的道理是.【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填空即可.解:从A到B有多条道路,人们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曲折的路,这是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如图,如果在阳光下你的身影的方向北偏东60°方向,那么太阳相对于你的方向是_______【答案】南偏西60°【解析】【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由于人相对与太阳与太阳相对于人的方位正好相反,∵在阳光下你的身影的方向北偏东60°方向,∴太阳相对于你的方向是南偏西60°.故答案为:南偏西60°.【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的概念,熟知方向角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如图所示,已知∠AOB=90°,∠COD=90°,∠AOC︰∠BOD=1︰2,则∠BOD=________.【答案】120°【解析】【分析】根据周角的定义及已知条件可得∠AOC+∠BOD=180°,再由∠AOC︰∠BOD=1︰2即可求得∠BOD的度数.【详解】∵∠AOB=90°,∠COD=90°,∴∠AOC+∠BOD=360°-(∠AOB+∠COD)=180°,∵∠AOC︰∠BOD=1︰2,∴∠BOD=2∠AOC,∴∠AOC+2∠AOC=180°,即∠AOC=60°,∴∠BOD=2∠AOC=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得∠AOC+∠BOD=18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如图,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AB=8cm,BC=6cm,则线段MN=__ cm.【答案】7 cm.【解析】【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知AM=MB=AB=4cm,BN=NC=BC=3cm.然后结合图示中的”MN=MB+BN”来求线段MN的长度.【详解】解:∵M是线段AB的中点,AB=8cm,∴MB=AB=4cm;∵N是线段BC的中点,BC=6cm,∴BN=NC=BC=3cm;∴MN=MB+BN=4+3=7cm.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性质.注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本题中的应用.三、解答题15. (6分)下面是小马虎解的一道题题目:在同一平面上,若∠BOA=70°,∠BOC=15°求∠AOC的度数.解:根据题意可画出图,∵∠AOC=∠BOA-∠BOC=70°-15°=55°,∴∠AOC=55°.若你是老师,会判小马虎满分吗?若会,说明理由.若不会,请将小马虎的的错误指出,并给出你认为正确的解法.【答案】小马不会得满分的.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在同一平面内,若∠BOA与∠BOC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即当OC在∠AOB的内部或OC在∠AOB 的外部.试题解析:如图,当OC在∠AOB的内部时,∠AOC=∠BOA﹣∠BOC=55°,当OC在∠AOB的外部时,∠AOC=∠BOA+∠BOC=85°,故∠AOC的度数是55°或85°.考点:角的计算.16.已知∠α=76°,∠β=41°31′.(1)求∠β的余角;(2)求∠α的2倍与∠β的的差.【答案】(1)48°29′;(2)131°14′30″.【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余角的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出式子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β的余角=90°-∠β=90°-41°31′=48°29′.(2)∵∠α=76°,∠β=41°31′,∴2∠α-∠β=2×76°-×41°31′=152°-20°45′30″=131°14′30″.17.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50°,OD平分∠AOC,∠DOE=90°.(1)请你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小于平角的角?(2)求∠BOD的度数.(3)请通过计算说明OE是否平分∠BOC.【答案】(1)9;(2)155°;(3)OE平分∠BOC.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2)根据∠BOD=∠DOC+∠BOC,首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邻补角的定义求得∠DOC和∠BOC即可;(3)根据∠COE=∠DOE-∠DOC和∠BOE=∠BOD-∠DOE分别求得∠COE与∠BOE的度数即可说明.试题解析:解:(1)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9个.它们分别是:∠AOD,∠AOC,∠AOE,∠DOC,∠DOE,∠DOB,∠COE,∠COB,∠EOB.(2)∵∠AOC=50°,OD平分∠AOC,∴∠DOC=∠AOC=25°,∠BOC=180°﹣∠AOC=130°,∴∠BOD=∠DOC+∠BOC=155°.(3)∵∠DOE=90°,∠DOC=25°,∴∠COE=∠DOE﹣∠DOC=90°﹣25°=65°.又∵∠BOE=∠BOD﹣∠DOE=155°﹣90°=65°,∴∠COE=∠BOE,即OE平分∠BO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度数的计算,正确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邻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C,D为线段AB上的两点,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1)如果CD=5cm,MN=8cm,求AB的长;(2)如果AB=a,MN=b,求CD的长.【答案】(1)线段AB的长为11cm;(2)2b﹣a.【解析】【分析】(1)先根据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可得MC=AC,DN=BD,再根据MC+CD+DN=MN=8cm,可得MC+DN=8﹣5=3cm,进而可得:AC+BD=2MC+2DN=2×3=6cm,所以AB=AC+CD+BD=AC+BD+CD=6+5=11(cm),(2)根据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可得CM=AM=AC,BN=DN=BD,再根据AM+BN=MC+DN=AB﹣MN,可得MC+DN=a﹣b,进而可得:CD=MN﹣(MC+DN)=b﹣(a﹣b)=2b﹣a.【详解】(1)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MC=AC,DN=BD,∵MC+CD+DN=MN=8cm,∴MC+DN=8﹣5=3cm,∴AC+BD=2MC+2DN=2×3=6cm,∴AB=AC+CD+BD=AC+BD+CD=6+5=11(cm),即线段AB的长为11cm,(2)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CM=AM=AC,BN=DN=BD,∵AM+BN=MC+DN=AB﹣MN,∴MC+DN=a﹣b,∴CD=MN﹣(MC+DN)=b﹣(a﹣b)=2b﹣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中点性质和线段和差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线段中点性质,根据线段和差关系进行求解.19.已知∠AOB=130°,∠COD=80°,OM,ON分别是∠AOB和∠COD的平分线.(1)如果OA,OC重合,且OD在∠AOB的内部,如图1,求∠MON的度数;(2)如果将图1中的∠COD绕点O点顺时针旋转n°(0<n<155),如图2,①∠MON与旋转度数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②当n为多少时,∠MON为直角?(3)如果∠AOB的位置和大小不变,∠COD的边OD的位置不变,改变∠COD的大小;将图1中的OA绕着O点顺时针旋转m°(0<m<100),如图3,∠MON与旋转度数m°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答案】(1)25°;(2)①n°+25°,②n=65°;(3)m°+25°.【解析】【分析】(1)如图1,根据OM平分∠AOB,∠AOB=130°,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OM=∠AOB=×130°=65°,再根据ON平分∠COD,∠COD=80°,可得∠AON=∠COD=×80°=40°,进而求出∠MON=∠AOM﹣∠AON=65°﹣40°=25°,(2)①如图2中,根据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可得:∠MON=∠COM﹣∠NOC=65°+n°﹣40°=n°+25°,②当∠MON=90°时,由于n°+25°=90°,所以n=65°,(3)如图3中,根据图中角的和差关系可得:∠MON=∠COM﹣∠CON=65°+m°﹣(80°+m°)=m°+25°. 【详解】(1)如图1,∵OM平分∠AOB,∠AOB=130°,∴∠AOM=∠AOB=×130°=65°,∵ON平分∠COD,∠COD=80°,∴∠AON=∠COD=×80°=40°,∴∠MON=∠AOM﹣∠AON=65°﹣40°=25°,(2)①如图2中,∠MON=∠COM﹣∠NOC=65°+n°﹣40°=n°+25°,②当∠MON=90°时,n°+25°=90°,∴n=65°,(3)如图3中,∠MON=∠COM﹣∠CON=65°+m°﹣(80°+m°)=m°+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并能结合图形分析角的和差关系.。
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24.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M恰好平分∠BOC,则t=(直接写结果)
(1)若以点C为原点,则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
(2)A,B两点间的距离是;B,C两点间的距离是;A,C之间的距离是.
(3)当原点在处时,三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距离是.
2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相对面上所标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请求x﹣2y﹣3z的值.
21.∠AOB与∠COD有共同的顶点O,其中∠AOB=∠COD=60°.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正确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是解题的关键.
3.在平面内,有两个角∠AOB=60°,∠AOC=30°,OA为两角的公共边,则∠BOC为( )
A.30°B.90°C.30°或90°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角的计算的多解问题,求解时要注意分情况讨论.
A. 30°B. 90°C. 30°或90°D.无法确定
4.货轮A在航行的过程中发现:客轮B在它的南偏东8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的北偏东20°的方向上又发现了客轮C,则∠BAC的度数是( )
A.60°B.120°C.100°D.80°
5.如图,是学校花圃的一角,有的同学为了省时间图方便,在花圃中踩出了一条”捷径”,”捷径”的数学道理是(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各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试卷含答案

第四章幾何圖形初步單元測試卷第五章(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下列立體圖形中,側面展開圖是扇形的是()2.下列圖形中,∠1和∠2互為餘角的是()3.如圖,點A位於點O的方向上.()A.南偏東35°B.北偏西65°C.南偏東65°D.南偏西65°4.如圖,一個斜插吸管的盒裝飲料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是()5.下列現象中,可用基本事實“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來解釋的現象是()A.用兩個釘子就可以把木條固定在牆上B.把彎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縮短路程C.利用圓規可以比較兩條線段的大小關係D.植樹時,只要定出兩棵樹的位置,就能確定同一行樹所在的直線6.一塊手錶如圖,早上8時的時針、分針的位置如圖所示,那麼分針與時針所成的角的度數是()A.60°B.80°C.120°D.150°7.將一長方形紙片,按下圖的方式折疊,BC,BD為折痕,則∠CBD的度數為()A.60°B.75°C.90°D.95°8.一個正方體的每個面都寫有一個漢字,其平面展開圖如圖所示,則在該正方體中,和“崇”相對的面上寫的漢字是()A.低B.碳C.生D.活二、填空題(每小題4分,共16分)9.已知∠A與∠B互補,若∠A=70°,則∠B的度數為.10.已知一個角的補角等於它的餘角的6倍,則這個角的大小為.11.(1)13°30'=°;(2)0.5°='=″.12.平面上有四個點,過每兩個點畫一條直線,一共可以畫條直線.三、解答題(共52分)13.(每小題5分,共10分)計算:(1)40°26'+30°30'30″÷6;(2)13°53'×3-32°5'31″.14.(10分)在一張城市地圖上,如圖,有學校、醫院、圖書館三地,圖書館被墨水污染,具體位置看不清,但知道圖書館在學校的東北方向,在醫院的南偏東60°方向,你能確定圖書館的位置嗎?15.(10分)已知C為線段AB的中點,D在線段BC上,且AD=7,BD=5.求線段CD的長度.16.(10分)如圖,已知∠AOC=60°,∠BOD=90°,∠AOB是∠DOC的3倍,求∠AOB的度數.17.(12分)如圖,把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頂點O重疊在一起.(1)如圖①,當OB平分∠COD時,則∠AOD和∠BOC的和是多少度?(2)如圖②,當OB不平分∠COD時,則∠AOD和∠BOC的和是多少度?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B2.D3.B4.A5.B6.C7.C本題考查角平分線和平角的概念.由圖的折疊可知BC,BD分別是∠ABA',∠E'BE的角平分線,而∠ABE是一個平角,所以∠CBD=90°.8.A二、填空題9.110°10.72°設這個角的大小為x°,列方程得180°-x°=6(90°-x°),解得x°=72°.11.(1)13.5(2)30 1 80012.1或4或6本題沒指明這四個點的位置關係,所以應予以討論,不要遺漏.(1)當A,B,C,D四點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可畫1條直線,如圖①;(2)當三點(如A,B,C)在同一直線上,而另一個點D 在該直線外時,可畫出4條直線,如圖②;(3)當上述四點沒有任何三點在同一直線上時,可畫出6條直線,如圖③.三、解答題13.解:(1)40°26'+30°30'30″÷6=40°26'+5°5'5″=45°31'5″.(2)13°53'×3-32°5'31″=39°159'-32°5'31″=41°38'60″-32°5'31″=9°33'29″.14.解:如圖,點P就是圖書館所在的位置.15.解:因為AD=7,BD=5,所以AB=AD+BD=12.又因為C為線段AB的中點,所以AC=AB=6.所以CD=AD-AC=7-6=1.16.解:因為∠AOD=∠AOC-∠DOC=60°-∠DOC,∠BOC=∠BOD-∠DOC=90°-∠DOC,所以∠AOB=∠AOD+∠COD+∠BOC=60°-∠DOC+∠COD+90°-∠DOC=150°-∠DOC.所以150°-∠DOC=3∠DOC.所以∠DOC=37.5°.所以∠AOB=3×37.5°=112.5°.17.解:(1)∵∠AOB=∠COD=90°,當OB平分∠COD時,∠DOB=∠BOC=∠COA=45°,∴∠AOD+∠BOC=3×45°+45°=4×45°=180°.(2)∠AOD+∠BOC=∠AOB+(∠COD-∠BOC)+∠BOC=∠AOB+∠COD=90°+90°=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检测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Rt ABC V 中,90ACB ∠=︒,3tan 4B =,CD 为AB 边上的中线,CE 平分ACB ∠,则AE AD 的值( )A .35B .34C .45D .67【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得AE :BE =AC :BC =3:4,进而求得AE =37AB ,再由点D 为AB 中点得AD =12AB ,进而可求得AE AD的值. 【详解】 解:∵CE 平分ACB ∠,∴点E 到ACB ∠的两边距离相等,设点E 到ACB ∠的两边距离位h ,则S △ACE =12AC·h ,S △BCE =12BC·h , ∴S △ACE :S △BCE =12AC·h :12BC·h =AC :BC , 又∵S △ACE :S △BCE =AE :BE ,∴AE :BE =AC :BC , ∵在Rt ABC V 中,90ACB ∠=︒,3tan 4B =, ∴AC :BC =3:4,∴AE :BE =3:4∴AE =37AB , ∵CD 为AB 边上的中线,∴AD =12AB ,∴367172ABAEAD AB==,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及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面积比证得AE:BE=AC:BC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55°,那么∠2的度数是()A.20°B.30°C.35°D.50°【答案】C【解析】【分析】由垂线的性质可得∠ABC=90°,所以∠3=180°﹣90°﹣∠1=35°,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2的度数.【详解】解:由垂线的性质可得∠ABC=90°,所以∠3=180°﹣90°﹣∠1=35°,又∵a∥b,所以∠2=∠3=3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3.在等腰ABC∆中,AB AC=,D、E分别是BC,AC的中点,点P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当PCE∆的周长最小时,P点的位置在ABC∆的()A.重心B.内心C.外心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连接BP,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即可.【详解】连接BP、BE,∵AB=AC,BD=BC,∴AD⊥BC,∴PB=PC,∴PC+PE=PB+PE,+≥,∵PB PE BE∴当B、P、E共线时,PC+PE的值最小,此时BE是△ABC的中线,∵AD也是中线,∴点P是△ABC的重心,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中最短路径问题,三角形的重心定义.4.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A.三棱柱B.圆锥C.四棱柱D.圆柱【答案】A【解析】【分析】侧面为三个长方形,底边为三角形,故原几何体为三棱柱.【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棱柱的展开图,对三棱柱有充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把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如图),请根据各面上的图案判断这个正方体是( )A.B.C.D.【答案】C【解析】【分析】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去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详解】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即可得出两圆应该在几何体的上下,符合要求的只有C,D,再根据三角形的位置,即可排除D选项.故选C.【点睛】考查了展开图与折叠成几何体的性质,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是解题关键.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BE平分∠ABC交AC于点E,AD、BE相交于点F,过点D作DG∥AB,过点B作BG⊥DG交DG于点G.下列结论:①∠AFB=135°;②∠BDG=2∠CBE;③BC平分∠ABG;④∠BEC=∠FBG.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定①②正确;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判定④正确.【详解】∵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BAF =12∠BAC ,∠ABF =12∠ABC , 又∵∠C =90°,∴∠ABC+∠BAC =90°,∴∠BAF+∠ABF =45°,∴∠AFB =135°,故①正确;∵DG ∥AB ,∴∠BDG =∠ABC =2∠CBE ,故②正确;∵∠ABC 的度数不确定, ∴BC 平分∠ABG 不一定成立,故③错误;∵BE 平分∠ABC ,∴∠ABF =∠CBE ,又∵∠C =∠ABG =90°,∴∠BEC+∠CBE =90°,∠ABF+∠FBG =90°,∴∠BEC =∠FBG ,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 V 中,90C ∠=︒,AD 是BAC ∠的平分线,O 是AB 上一点,以OA为半径的O e 经过点D .若5BD =,3DC =,则AC 的长为( )A .6B .43C .532-D .8【答案】A【解析】【分析】 过点D 作DE AB ⊥于E ,可证ADE ADC △△≌,所以AE AC =,3DE DC ==.又5BD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4BE =.设AC AE x ==.因为90C ∠=︒,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过点D 作DE AB ⊥于E ,∵90C ∠=︒,AD 是BAC ∠的平分线,∴ADE ADC △△≌,∴AE AC =,3DE DC ==.∵5BD =,∴4BE =,设AC AE x ==.因为90C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BC AC AB +=,即2228(4)x x +=+,解得6x =,即6AC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相关知识.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熟练应用勾股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8.图①是由白色纸板拼成的立体图形,将它的两个面的外表面涂上颜色,如图②所示.则下列图形中,是图②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由图中阴影部分的位置,首先可以排除C 、D ,又阴影部分正方形在左,三角形在右,而且相邻,故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本题虽然是选择题,但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9.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已知AB∥DC,BF平分∠ABE,且BF∥DE,则∠ABE与∠CDE的关系是()A.∠ABE=2∠CDE B.∠ABE=3∠CDEC.∠ABE=∠CDE+90°D.∠ABE+∠CDE=180°【答案】A【解析】【分析】延长BF与CD相交于M,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M=∠CD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ABF,从而求出∠CDE=∠AB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详解】解:延长BF与CD相交于M,∵BF∥DE,∴∠M=∠CDE,∵AB∥CD,∴∠M=∠ABF,∴∠CDE=∠ABF,∵BF平分∠ABE,∴∠ABE=2∠ABF,∴∠ABE=2∠CDE.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作辅助线,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1.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A.1条B.2条C.3条D.4条【答案】C【解析】解:图中线段有:线段AB、线段AC、线段BC,共三条.故选C.12.如图,点C 是射线OA 上一点,过C 作CD ⊥OB ,垂足为D ,作CE ⊥OA ,垂足为C ,交OB 于点E ,给出下列结论:①∠1是∠DCE 的余角;②∠AOB =∠DCE ;③图中互余的角共有3对;④∠ACD =∠BEC ,其中正确结论有(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垂直定义可得BCA 90∠=o ,ADC BDC ACF 90∠∠∠===o ,然后再根据余角定义和补角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CE OA ⊥Q ,OCE 90o ∠∴=,ECD 190∠∠∴+=o ,1∠∴是ECD ∠的余角,故①正确;CD OB ⊥Q ,AOB COCE 90∠∠∴==o ,AOB OEC 90∠∠∴+=o ,DCE OEC 90∠∠+=o ,B BAC 90∠∠∴+=o ,1ACD 90∠∠+=o ,AOB DCE ∠∠∴=,故②正确;1AOB 1DCE DCE CED AOB CED 90∠∠∠∠∠∠∠∠+=+=+=+=o Q , ∴图中互余的角共有4对,故③错误;ACD 90DCE ∠∠=+o Q ,BEC 90AOB ∠∠=+o ,AOB DCE ∠∠=Q ,ACD BEC ∠∠∴=,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B .【点睛】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两角之和为90o 时,这两个角互余,两角之和为180o 时,这两个角互补.13.如图,圆柱形玻璃板,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在杯内离杯底4cm 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cm.A.14 B.15 C.16 D.17【答案】B【解析】【分析】在侧面展开图中,过C作CQ⊥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C交EH于P,连接AP,则AP+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求出A′Q,CQ,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即可.【详解】解:沿过A的圆柱的高剪开,得出矩形EFGH,过C作CQ⊥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C交EH于P,连接AP,则AP+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AE=A′E,A′P=AP,∴AP+PC=A′P+PC=A′C,∵CQ=12×18cm=9cm,A′Q=12cm﹣4cm+4cm=12cm,在Rt△A′Q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129=15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的最短路径问题,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图形中,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作答.【详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光滑的曲面,没有棱,只是扇形.故选B .【点睛】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15.如图,在ABC V 中,90C ∠=︒,30B ∠=︒,如图:(1)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3)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D 是BAC ∠的平分线B .60ADC ∠=︒ C .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D .:1:3DAC ABD S S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作图的过程可以判定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推知∠CAD=30°,则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求∠ADC 的度数;利用等角对等边可以证得△ADB 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证明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详解】解:A 、根据作图方法可得AD 是∠BAC 的平分线,正确;B 、∵∠C=90°,∠B=30°,∴∠CAB=60°,∵AD 是∠BAC 的平分线,∴∠DAC=∠DAB=30°,∴∠ADC=60°,正确;C、∵∠B=30°,∠DAB=30°,∴AD=DB,∴点D在AB的中垂线上,正确;D、∵∠CAD=30°,∴CD=12 AD,∵AD=DB,∴CD=12 DB,∴CD=13 CB,S△ACD=12CD•AC,S△ACB=12CB•AC,∴S△ACD:S△ACB=1:3,∴S△DAC:S△ABD≠1:3,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作图—基本作图.解题时,需要熟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同一平面内5点,最多可以确定9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若AB 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一定有3个交点.A.3个B.2个C.1个D.0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交点、两点间距离、线段中点定义分别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①过同一平面内5点,最多可以确定10条直线,故错误;②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故错误;③若AB BC =,则点B 不一定是线段AC 的中点,故错误;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都交于同一点,故错误;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直线交点、两点间距离定义、线段中点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7.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3倍还多1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A .140°B .130°C .50°D .4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α=3(90°-α)+10°,180°-α=270°-3α+10°,解得α=5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直线//a b ,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90︒∠=C )按所示摆放.若180︒∠=,则2∠的大小是( )A .80︒B .75︒C .55︒D .35︒【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a b 得到31∠=∠,再通过对顶角的性质得到34,25∠=∠∠=∠,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答案.解:给图中各角标上序号,如图所示:∵//a b∴318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4,25∠=∠∠=∠(对顶角相等),∴251804180804555A ∠=∠=︒-∠-∠=︒-︒-︒=︒.故C 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熟练掌握直线平行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A .30°B .25°C .20°D .1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2+45°=90°,∴∠2=90°﹣∠1﹣45°=25°,20.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 ∠与DOA ∠的比是2:11,则BOC ∠的度数为( )A .45︒B .60︒C .70︒D .40︒【答案】C【解析】设∠DOB=2x,则∠DOA=11x,可推导得到∠AOB=9x=90°,从而得到角度大小【详解】∵∠DOB与∠DOA的比是2:11∴设∠DOB=2x,则∠DOA=11x∴∠AOB=9x∵∠AOB=90°∴x=10°∴∠BOD=20°∴∠COB=7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推导,解题关键是引入方程思想,将角度推导转化为计算的过程,以便简化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