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大海、江河美术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 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和美丽之处;2.掌握简单的创作技巧,表现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3.增强学生的美感,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意识;4.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员准备的图片、PPT;2.彩色纸、彩笔、剪刀等相关工具;3.书籍或网站,了解岭南地区的山、海、河流文化背景;4.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时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图片,充分展示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之处,让学生对相关的山川河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讲解介绍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之处,并让学生在国画、水粉画等方面,认识和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表现形式与技巧。
也可简单讲解岭南地区与山、海、河流文化相关的知识。
3. 示范教师在黑板上或PPT上示范山、海、河流的绘制,并注重技巧的演示。
如:怎样画水流,怎样表现鲜明的色彩,怎样利用水彩、彩笔等自如表现山水、海洋、江河等独特的艺术效果。
4. 操练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结合课堂所学,提供不断建议和指导。
如: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山、海、河流,然后用手描摹、探究,再进行绘制创作。
并在学生作品完成后予以评价,以便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动手能力。
5. 展示展示学生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和分享,这有利于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可帮助其他学生发现和学习优秀作品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评价1.在教学课堂上,应注意讲解技巧与激发创新能力的结合;2.要鼓励学生创新,让他们多尝试,多表现;3.让学生互相欣赏、学习,同时在作品展示中给予建设性、中肯的评价。
五、教学总结在收尾部分,教师可以总结全堂课。
他们的作品是創作的結晶,也反映了学生的理解和创意,更重要的是从国画、水粉画等各方面,学生了解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并在创作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动手能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对高山、大海、江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特征和美感。
2. 技能目标:运用绘画技巧,如透视、色彩搭配等,来表现高山、大海、江河的壮丽景观。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特征。
- 学习透视和色彩搭配的绘画技巧。
难点- 如何运用透视和色彩搭配技巧,生动地描绘高山、大海、江河。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观的美。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特征和美感。
- 介绍透视和色彩搭配的绘画技巧。
步骤三:示范(10分钟)- 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透视和色彩搭配技巧,描绘高山、大海、江河。
步骤四:学生实践(2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亲自动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步骤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美和绘画技巧。
- 提出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描绘自然美。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品完成情况以及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美,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绘画技能。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高山、大海、江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基本特征和美感。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山、大海、江河的基本特征和美感2. 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3. 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基本特征和美感,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将自然景观的美感表现出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激发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高山a. 特征:巍峨、雄伟、连绵起伏b. 美感:崇高的气势、壮丽的景色c. 绘画技巧:运用线条描绘山峦的起伏,用色彩表现山体的立体感和光影变化。
(2)大海a. 特征:广阔、浩瀚、波涛汹涌b. 美感:宁静、壮丽、神秘c. 绘画技巧:运用线条表现波浪的动态,用色彩描绘海水的颜色和光影变化。
(3)江河a. 特征:蜿蜒、清澈、流水潺潺b. 美感:宁静、优美、生机勃勃c. 绘画技巧:运用线条描绘河道的弯曲,用色彩表现水面的波光粼粼。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a. 以高山为例,现场演示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b. 以大海为例,现场演示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c. 以江河为例,现场演示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2)学生练习a.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绘画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绘画技巧、创意和美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高山、大海、江河的美感特点和绘画技巧。
五、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种自然景观进行绘画练习,要求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景观的美感。
四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高山、大海、江河-岭南版

四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高山、大海、江河-岭南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高山、大海、江河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会用艺术的语言表达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家乡和国家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高山:介绍高山的地貌特征,如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2. 大海:讲解大海的广阔和波涛汹涌的景象,教授如何表现海水流动的感觉。
3. 江河:引导学生关注江河的蜿蜒曲折和两岸的风光,如何在画作中体现江河的流动和两岸的景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表现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特征,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生动地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动态美和深远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画作、教学视频等。
- 学具: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特征和绘画技巧,进行示范。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 高山、大海、江河- 重点:自然特征、绘画技巧- 难点:动态美、深远感的表现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选择一种自然景观,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进一步巩固所学。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作品的质量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山、大海、江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高山、大海、江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风景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2.能够通过观察、感受自然风景,提升审美能力;3.掌握绘画基本技能,尝试在画布上表现高山、大海、江河的形态、气氛和情感;4.了解著名自然风景画家及其作品,激发对美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内容1.自然风景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2.观察、体验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3.绘画基本技能及色彩运用;4.以高山、大海、江河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创作。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自然风景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自然风景的观察认识自然风景画的表现特点;2.大海、江河的水的运动效果,要求学生掌握水面反射效果、水纹效果等基本技能;3.高山的山势、云雾效果,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绘画技能,并能通过色彩运用体现高山气势;四、教学方法1.通过幻灯片展示自然风景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风景画;2.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高山、大海、江河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使用五感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写生;3.采用示范教学或配合教学视频,讲解绘画基本技能,再结合高山、大海、江河的气氛和情感,进行绘画创作;4.让学生通过参观名家自然风景画作品,认识著名自然风景画家及其作品,增进对美的敬仰之情、启发学生的绘画创作灵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自然风景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1.设计几幅著名自然风景画,对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分析其表现方法和特点;2.展示自然风景画家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引导学生认识著名自然风景画家;3.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思自然风景画的创作,并布置任务。
第二课:户外写生观察1.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使用五感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2.让学生自由写生,并在写生中找到创作自然风景画的源泉和灵感;3.教师讲解色彩和素描基础知识,为后面创作做铺垫。
第三课:绘画基本技能及色彩运用1.讲解绘画基本技能,包括线条、笔触、色彩、透视等;2.以高山为例,讲解高山的山势、云雾效果,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绘画技能,并能通过色彩运用体现高山气势;3.讲解大海、江河的水的运动效果,要求学生掌握水面反射效果、水纹效果等基本技能。
高山、大海、江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高山、大海、江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高山的特点与表现手法2. 大海的特点与表现手法3. 江河的特点与表现手法4. 绘画实践:高山、大海、江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的画作。
2.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彩铅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新课讲授:讲解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分析优秀作品的绘画技巧。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如何描绘高山、大海、江河,并讲解绘画步骤及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
5. 教师辅导: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帮助。
6.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画作后,进行作品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高山、大海、江河2. 课题: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3. 重点: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及表现手法4.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教师辅导、作品展示、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完成一幅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的画作。
2《高山、大海、江河》(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2《高山、大海、江河》(教案)教学背景本教学内容适用于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等自然景观的绘画作品中所呈现的气势和魅力,感悟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绘画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等自然景观的绘画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气势;•掌握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等自然景观的绘画技巧;•掌握彩铅、水彩等艺术材料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建构能力和审美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受、思考和表达,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情感和感悟;•学生能够使用彩铅、水彩等素材,表现出高山、大海、江河等自然景观的气势和魅力;•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绘画技法,如描绘风景的线条、色彩和光影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带领学生了解如何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等自然景观的绘画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气势;•掌握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等自然景观的绘画技巧。
•如何通过描绘线条、色彩和光影等表现出高山、大海、江河等自然景观的气势和魅力。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示范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画方法;•同桌合作法: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高山1.课前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高山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高山的气势和美丽。
2.概念讲解通过图片等素材向学生展示高山的形态和特点,让学生从视角上了解高山。
3.示范绘画老师通过示范绘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描绘高山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方法。
4.练习让学生使用彩铅等素材,依照老师的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第二节:认识大海1.课前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大海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大海的气势和美丽。
2.概念讲解通过图片等素材向学生展示大海的形态和特点,让学生从视角上了解大海。
老师通过示范绘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描绘大海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方法。
4.练习让学生使用彩铅等素材,依照老师的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 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高山、大海、江河岭南版一、教学内容1. 知识点本课程将介绍三种不同的自然景色:高山、大海和江河。
首先,通过简单的讲解和图片展示,学生将了解这些自然景色的特征和区别。
接下来,学生将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描来画出这些景色。
2. 技能目标本课程的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线描的方式来表现自然景色。
该技能对学生的笔画掌握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有很大帮助。
3. 学习目标•了解高山、大海和江河的特点、区别•学会用线描的方式来画出自然景色•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构图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二、教学流程1. 了解高山、大海和江河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图片,让他们了解高山、大海和江河的特点和区别。
可以让学生对比这些不同自然景色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方面。
2. 线描画法简介由于线描是关键的绘画技术,所以建议在开始绘画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线描画法的基本概念。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线描图片和图解,让学生了解线描和形体、背景、线条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3. 设置绘画任务设定绘画任务之前,可以先展示一些纯粹的线描作品,帮助学生对线描技术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接下来,设置三个绘画任务,分别针对高山、大海和江河。
例如:•高山:用线描画出高山的轮廓和纹理,让它们看起来更立体•大海:用简单的线描勾勒出大海的波浪、浪花和流动感•江河:用线描画出江河的流动、岸边和沉积物的样子4. 开展绘画活动开展绘画活动之前,可以先展示一些优秀的线描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意与灵感。
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材料,例如纸、铅笔和彩笔等,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创意来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如何加强线条的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形态更加丰富。
5. 作品展示和交流完成绘画任务后,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讨论,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三、教学评价1. 评价指标•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程度•作品的色彩感知和构图能力•创意表现和绘画技巧•观察力和想象力2. 评价方法•教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结果,给出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与学生进行评价意见交流,鼓励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教学任务和要求1. 教学任务•了解高山、大海和江河的特点、区别•学会用线描的方式来画出自然景色•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构图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 教学要求•在学生区分高山、大海、江河的同时,深入了解线描画法•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的材料,使作品更具生动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讨论,以便相互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学会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理解欣赏大师作品
8、设问:画家杜健为我们展现了黄河上,船夫与激流搏斗的情景。然而他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画呢?
(中华民族与外来力量作斗争,体现民族团结合作精神。)
9、这幅作品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船在画面的位置。
10、作为画面的主角,画家把它摆放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很少作品会这样处理。
11、如果请你修改一下,你会选择把船放在那个位置呢?(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构图方法)
2、你能够用词语形容刚才听到的那两段音乐给你的感觉吗?(板书:优美、雄壮)
3、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感受。
同时出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和《黄河激流》,哪一幅作品给你优美的感觉;
哪一幅给你雄壮、气势磅礴的感觉?尝试看着画面,想象一下如果你身临其境,听到的声音会是怎样的?
(请学生模拟,或者播放声效)
4、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
此画的主题,表现了具有日本特点的阳刚之气的风格特征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民族气节如果每个人都能做要这点那这个民族是多么有希望
西元1853年发生米国人佩里黑船叩关,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要求日本开放港口、割让租界,朝野震惊。
日本人惮于西人船坚炮利,更多的日本男人则深刻地感受到变革的重要性。米国舰队停泊在下田,一夜,两个年轻日本武士趁黑偷偷登上了米国的旗舰——两个带刀的武士此行不是为了象北清的义和团那样杀西洋人报国仇,而是为了跟随米国舰队周游世界增长见闻。
此事后来因幕府阻挠而流产,一个小小的风波却令舰队司令佩里在日记中对两个异国年轻人的勇敢和胆识赞不绝口,称他们是日本未来的希望,并热情地预言拥有这样年轻人的国家
“前途不知将会是何等的辉煌,命运不知将会有何等的希望。”
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神奈川冲浪》是一幅版画作品。我们可以通过与国画作品和油画作品的对比,感受版画的特点
4、设问:你会更喜欢哪一种画法呢?为什么?
(用几句话写写你对作品的感受)
5、辩论比赛:为什么我觉得这幅画好?
6、师演示大海范画线条
四、学生作业:(任选其一)
1、选取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临摹;
2、尝试自己创作一幅表现山或者大海的风景画作品,注意表现出山河的气势;(
五、作品展示点评。
六:教学反思:
5、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加入互动环节。请几位学生上台,模仿作品中船夫的姿势。然后在《黄河船夫曲》的音乐声中,把静止的画面运动起来,再现船夫与激流搏斗的场面。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6、采访演员,深化主题:面对如此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你害怕了吗?(勇气)
7、设问:你觉得要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需要的是怎么?(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画家作品中体现的雄壮美。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二、课堂发展:
一、出示图片《黄河激流》
1、听音乐《高山流水》和《黄河》,模拟指挥家们的动作,感受优美和雄壮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区别。
二、《神奈川冲浪》
1、跟《黄河激流》一样,《神奈川冲浪》同样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谁来描述一下画面?
2、作品介绍:
神奈川冲浪》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纪前期)的作品。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两条奋进的船只,远远望去是富士山,现出动荡不安、紧张激烈的氛围。
日本重装甲骑兵武士在西历13世纪以少胜多,击败蒙古侵略,也许,正是凭籍于此; 作者通过这一手段来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抗争,并以此再次象征日本民族的搏击风浪的精神和民族气节。
能用粗犷、有力、雄伟、壮丽等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尝试绘画一幅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