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版
(完整版)岭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重点
学习欣赏、设计纸笔插的方法,掌握粘贴、插接两种纸造型方法。
难点
设计纸笔插的创意构思及插接的技巧。
兴趣点
笔插的趣味造型设计,布置笔插文化展。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一、活动一:分享、讨论。
1、看一看:哪个纸笔插最有趣?为什么?
2、议一议:笔插的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收藏价值)
第三课时
课题
我的书包
课型
造型、表现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和了解书包的基本结构和作品的美感,用线描方法设计表现书包。
2、过程与方法:A:在观察与比较中了解书包的造型规律,学习表现方法;
B: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平凡生活里的幸福,关注并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
1、鼓励学生将镇纸利用起来,用来压书或纸张,或者当成礼物送给家人或朋友。
2、剩余材料可继续保留,下次可做小玩具或其它,不要随意丢弃造成污染。
课后
延神
1、鼓励学生将镇纸利用起来,用来压书或纸张,或者当成礼物送给家人或朋友。
2、剩余材料可继续保留,下次可做小玩具或其它,不要随意丢弃造成污染。
4、画一画:动手画书包,老师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需要进行选择。
A:画一幅书包的写生图,运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现书包的造型、结构和装饰,要求线条清晰,构图饱满。
B: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设计一个好看实用的书包,着重从款式、形、图案装饰等方面进行思考;
C: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一个未来的高科技书包,着重从功能方面进行想象。
四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高山、大海、江河-岭南版

四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高山、大海、江河-岭南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高山、大海、江河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会用艺术的语言表达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家乡和国家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高山:介绍高山的地貌特征,如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2. 大海:讲解大海的广阔和波涛汹涌的景象,教授如何表现海水流动的感觉。
3. 江河:引导学生关注江河的蜿蜒曲折和两岸的风光,如何在画作中体现江河的流动和两岸的景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表现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特征,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生动地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动态美和深远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画作、教学视频等。
- 学具: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特征和绘画技巧,进行示范。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 高山、大海、江河- 重点:自然特征、绘画技巧- 难点:动态美、深远感的表现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选择一种自然景观,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进一步巩固所学。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作品的质量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小学美术岭南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高山、大海、江河》教案

岭南版本美术科目四下第2课《高山、大海、江河》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类:欣赏·评述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教学通过两个部分,在相关的音乐情景下对欣赏对象进行视觉描述,让学生在音乐情景下进行创作。
通过范例,让学生对艺术创作有具体的了解。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运用色彩。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课程,是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尽早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建立起审美的能力和在不同的情境下欣赏艺术的能力。
学生能够进行创作,并学会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下进行创作和欣赏。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对作品的欣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因而,大部分的学生有基础和能力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欣赏和比较描述。
教学方法:演示法,提问法,互动法等
教学用具:课件、范作
学生用具:彩笔、纸和笔。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 高山大海江河丨岭南版

《高山、大海、江河》教学目的:知识技能: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会用合适词汇和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过程方法: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名家笔下的大山大水,在观赏和对比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情感态度:感受“崇高”的审美体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用合适的语汇和自己的美术作品大胆表达欣赏的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结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欣赏感受;尝试透过作品,探索画面背后隐藏的人文内涵,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具:欣赏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对比表格;铅笔、图画本。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教学过程:一、《黄河激流》1、听音乐《高山流水》和《黄河》,模拟指挥家们的动作,感受优美和雄壮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区别。
2、同时出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和《黄河激流》,哪一幅作品给你优美的感觉;哪一幅给你雄壮、气势磅礴的感觉?尝试看着画面,想象一下如果你身临其境,听到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请学生模拟,或者播放声效)4、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是一幅感染力很强的作品。
翻腾着层层巨浪疾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全身十分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
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那站在船头的青年水手,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无数风险的老船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着地注视着前面。
5、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加入互动环节。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高山、大海、江河岭南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高山、大海、江河岭南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主备人上课时间课题高山、大海、江河(一)第 1 课时任课教师教学目标 1. 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2. 能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教学难点理解欣赏画家的作品。
教学准备图片、课本基础知识清单与预习内容查找高山、大海、江河风景图片和绘画作品。
预习方法指导网上查询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任课教师个性修改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有什么不同?主题活动欣赏课本四幅作品:1.油画杜键《黄河激流》(1)听音乐《黄河》协奏曲,说说感受。
(2)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简单介绍作品的信息,请学生讨论作品传达给自己的感受。
2.国画吴冠中《香雪》VS国画关山月《秋山关外月》《秋山关外月》,采用非常写生的手法,描绘了关外的崇山峻岭,秋天的红叶染红了山峰,蜿蜒的长城沿着山峰向远处延伸,在群峰、雪山、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香雪》,吴冠中继承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精神,以点、线、面为元素,在画面上表现出一种动感的节奏和韵律,正如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面描绘的意境一样:北国风关、千里冰封;山舞银蛇,原驰蜡像。
壮丽的景色,令人陶醉! 4. 浮世绘葛世北斋《神奈川冲浪》《神奈川冲浪》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纪前期)的作品。
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两条奋进的船只,远远望去是富士山,现出动荡不安、紧张激烈的氛围。
展示分享选一幅作品,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粗犷、有力、雄伟...... 盘点收获 1.学生梳理。
2.教师小结。
分层作业能用口头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高山、大海、江河的画面。
A:语言优美B:语言通顺板书设计高山、大海、江河教后反思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主备人上课时间课题高山、大海、江河(二)第 2 课时任课教师教学目标 5. 学会欣赏画家的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高山、大海、江河》岭南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高山、大海、江河》岭南版一. 教材分析《2.高山、大海、江河》是岭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高山、大海、江河等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欣赏大自然的图片,学习绘画技巧,完成自己的作品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高山、大海、江河等景观的描绘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习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高山、大海、江河的描绘方法。
2.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然景观的韵味。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
2.示范教学:老师现场示范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实践教学:学生动手绘画,老师个别指导。
4.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心得,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图片: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
2.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老师简要讲解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绘画自然景观的基本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绘画,老师个别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然景观的韵味。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心得。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更具个性的自然景观作品。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高山、大海、江河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绘画自然景观,下周上课时展示。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 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高山、大海、江河岭南版前言这是一份针对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本节课我们将探索岭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包括高山、大海、江河三个方面,通过了解岭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更好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了解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认识高山、大海、江河三个方面;2.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纹理等表现技巧,创作出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3.提升学生观察、感受、表现的综合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表现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特征和气势;2.学习如何使用素描、画笔等创作工具。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颜色、形状、纹理等表现技巧,真实地表现高山、大海、江河的气势;2.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易于理解、上手的创作任务。
教学内容1. 了解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1.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2.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包括高山、大海、江河等。
2. 学习如何表现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特征和气势1.高山高山是指海拔l500米以上的山地。
它的特点是险峻、峭壁、奇峰和积雪。
在绘画中,可以运用钛黄色、外加赭石 (brunet),黑色、羽毛笔等表现技巧。
创作任务请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高山,注意运用适当的色彩,表现高山的气势。
2.大海大海是指海洋广阔的海域。
它的特点是浩瀚、蔚蓝、波涛汹涌,并常常打破人的固有认识。
在绘画中,可以运用天蓝色、深蓝色、青绿色等表现技巧。
创作任务请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海,注意运用适当的色彩,表现大海的气势。
3.江河江河是指中国的河流。
它的特点是流动、灵动、千姿百态,是中国流域的地理、经济、文化中心。
在绘画中,可以运用黄色、绿色、淡蓝色等表现技巧。
创作任务请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江河,注意运用适当的色彩,表现江河的气势。
3. 学习如何使用素描、画笔等创作工具1.素描素描常常被用来画人物、动物等细节较多的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高山、大海、江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基本特征和美感。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山、大海、江河的基本特征和美感2. 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3. 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基本特征和美感,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将自然景观的美感表现出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激发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高山a. 特征:巍峨、雄伟、连绵起伏b. 美感:崇高的气势、壮丽的景色c. 绘画技巧:运用线条描绘山峦的起伏,用色彩表现山体的立体感和光影变化。
(2)大海a. 特征:广阔、浩瀚、波涛汹涌b. 美感:宁静、壮丽、神秘c. 绘画技巧:运用线条表现波浪的动态,用色彩描绘海水的颜色和光影变化。
(3)江河a. 特征:蜿蜒、清澈、流水潺潺b. 美感:宁静、优美、生机勃勃c. 绘画技巧:运用线条描绘河道的弯曲,用色彩表现水面的波光粼粼。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a. 以高山为例,现场演示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b. 以大海为例,现场演示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c. 以江河为例,现场演示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2)学生练习a.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绘画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绘画技巧、创意和美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高山、大海、江河的美感特点和绘画技巧。
五、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种自然景观进行绘画练习,要求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景观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教学准备
图片、课本
基础知识清单与预习内容
1.寻找一些高山、大海、江河的绘画作品进行欣赏。
2.了解课本上画家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绘画技巧。
预习方法指导
网上查询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任课教师个性修改
课堂导入
出示高山、大海、江河的绘画作品图片。
主题活动
B:有基本构图
板书设计
雄壮美
教后反思
4.浮世绘葛世北斋《神奈川冲浪》
《神奈川冲浪》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纪前期)的作品。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两条奋进的船只,远远望去是富士山,现出动荡不安、紧张激烈的氛围。
展示分享
选一幅作品,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粗犷、有力、雄伟......
盘点收获
1.学生梳理。
2.教师小结。
分层作业
查找高山、大海、江河风景图片和绘画作品。
预习方法指导
网上查询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任课教师个性修改
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有什么不同?
主题活动
欣赏课本四幅作品:
1.油画杜键《黄河激流》
(1)听音乐《黄河》协奏曲,说说感受。
赏析课本作品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习。
1.欣赏作品《在激流中前进》,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人物造型等方面发掘作品的内涵。
2.欣赏作品《神奈川冲浪里》,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作作品?
展示分享
1.展示学生作品。
2.评价。
盘点收获
1.学生梳理。
2.教师小结。
分层作业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A:能把风景的雄壮美表现出来
能用口头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高山、大海、江河的画面。
A:语言优美
B:语言通顺
板书设计
高山、大海、江河
教后反思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上课时间Biblioteka 课题高山、大海、江河(二)
第2课时
任课教师
教学目标
5.学会欣赏画家的作品。
6.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之美。
7.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
(2)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简单介绍作品的信息,请学生讨论作品传达给自己的感受。
2.国画吴冠中《香雪》VS国画关山月《秋山关外月》
《秋山关外月》,采用非常写生的手法,描绘了关外的崇山峻岭,秋天的红叶染红了山峰,蜿蜒的长城沿着山峰向远处延伸,在群峰、雪山、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香雪》,吴冠中继承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精神,以点、线、面为元素,在画面上表现出一种动感的节奏和韵律,正如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面描绘的意境一样:北国风关、千里冰封;山舞银蛇,原驰蜡像。壮丽的景色,令人陶醉!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上课时间
课题
高山、大海、江河(一)
第1课时
任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2.能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教学难点
理解欣赏画家的作品。
教学准备
图片、课本
基础知识清单与预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