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依法治校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依法治国必要性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21世纪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无论在学校的部管理,还是在学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主体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略。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化、法制化轨道。

一、什么是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遵循法制原则和法制精神,在职权围,依据《宪法》、法律、规章等规定,管理学校事务,开展办学、教育教学、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活动。

首先,实行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其次,实行依法治校是由学校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再次,依法治校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学校教育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第四,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制意识增强,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策、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助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坚持依法治校理念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管理。”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高校属公益法人畴,其“公益性”决定了它必须“面向社会”并“依法”进行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但不容置疑的是,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管理主要还是沿袭政府传统管理体制即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强调以人管人、治人,重管理者权力赋予,轻被管理者权利救济,忽视法律法规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这种自成一体、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导致高校的涉讼案件不断增多,依法治校已成为一个迫切而至关重要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受到挑战,日益增多的涉讼案件不但使学校蒙受了经济损失,同

时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这种情况或多或少地暴露了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依法不足甚至与法相悖的问题,如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精神相符,学校对涉及师生员工权益的纪律处分和其他处理决定是否具有合法性,是否建立了对管理工作者的长效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否设置了师生员工适当的法律救济途径,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高校管理再不强化法律意识和观念,势必引发新的官司和新的腐败,导致高校在管理上的持续被动和严重混乱。要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就有必要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把管理客体的精神诉求、自我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

三、依法治校的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必然呈现出开放式特点,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建设上,要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依法治校的义是重大的。

1.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

(1)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过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细、干涉过多,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在部管理上无法可依,单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决策不够,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化管理转化。

(2)有利于规办学行为。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

2.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度又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发达,战后日本的崛起,都向世人昭示了这一点。战后的日本,在大力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制定了完整的《学校教育

法》,通过法治途径规学校管理、发展学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提高国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日本的综合国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

四、高校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1、坚持集中制原则,完善校决策体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决策,有效监督的原则,有利于发挥班子成员的智慧,有利于避免独断专行和个人说了算的家长作风,有利于对决策者个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依法治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科学划分和规党委和行政的职责围,明确界定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管理权限,健全和规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意识规则,严格重大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健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学校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

2、依法处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维护学校合法权益。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作为独立的法人,高校办学过程中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越来越复杂,学校和社会组织、企业团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平等利益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更多地需要通过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来理顺和调整。高等学校作为学校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宪法赋予以及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赋予的基本权利有:招生权,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机构设置权,教师管理权,学生管理权,校园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保护权。必须建立相关制度,依法保证高等学校的合法权益。

3、妥善处理好与校各民事主体的关系,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校各民事主体的关系,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校园是依法治校的出发点,也是高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的聘任、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奖惩考核、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健全和完善校园应急机制,建立应对教职工和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预案,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安全运行;加大校园建设和治理力度,全面清理和检查学校各类设备和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杜绝校园安全隐患和责任事故;制定并完善教师和学生申诉处理办法,成立教职工申诉委员会,依法调解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完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和申诉处理办法,保障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坚持做好信访和校领导接待日工作,保证教师、学生申诉渠道畅通,依法公正公平地解决教职工、学生和学校的争议;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畅通救济渠道,完成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4、建立并修订学校章程。学校章程是学校依法制定的全面规学校办学宗旨、部管理体制及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物资等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