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安大观楼导游词

合集下载

大观楼导游词(通用16篇)

大观楼导游词(通用16篇)

大观楼导游词(通用16篇)大观楼篇1各位朋友,丽江虽然地处偏僻,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五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此生息。

从新石器、青铜器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丽江是云南古人类的摇篮之一。

丽江地区开发较早,公元前120xx年西汉即设遂久县管辖,元初设置云南37路之一的丽江路,“丽江”一名从此开始。

元代至清初的470年间,丽江是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区域中心。

如今的丽江县,是中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也是丽江地区最大的一个县,面积7648平方公里,人口约36万,其中纳西族占55%。

纳西族源于中国古代南迁的氐羌族群,居住在以丽江为中心的滇川藏交界处,总人口约有30万,而丽江县有20万,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7%。

纳西族人口不多,分布不广,然而却以古老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著称,有人说它是小民族创造大文化。

纳西族最为著名的文化特色是“三个活化石”。

所谓“三个活化石”,即是文字活化石——纳西象形文字、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人类社会活化石——摩梭人母系大家庭。

创造于唐代的纳西东巴文,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在丽江流行的两套大型古典乐曲《白沙细乐》,被中外音乐界被为“国宝”;泸沽湖畔摩梭人,至至今仍保持着母系大家庭和不娶不嫁的阿夏走婚形态,为世所罕见。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丽江古城南郊的环城路上。

大家请看,右前方有一座苍翠的山岗,形似狮子滚绣球而得名狮子山。

秀丽的狮子山天然地把丽江古城和新城分隔开来,但又将它们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山顶高楼,名叫“万古楼”。

登楼北望雪山,历历在目,南观古城,尽收眼底。

路的左边,这座高大的建筑叫黑白水大酒店,主楼高17层,客房128间,是由云南黑白水电力集团投资控股的四星级酒店。

前面是一个丁字路口,我们右转进入民主路,路口左右各有一座酒店:右边的森龙大酒店,是由丽江森龙集团投资兴建的三星级酒店;左边是云杉饭店,也是丽江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完备的客运汽车站。

我们乘坐的汽车正在环绕狮子山西北侧行驶,途中我们还经过了丽江体育场、神农大酒店、邮电大楼、百信商场、百货大楼等单位。

高安大观楼的作文

高安大观楼的作文

高安大观楼的作文你要是到江西高安来玩呀,那大观楼可是必须得去瞅一瞅的地儿。

这大观楼就像一个低调又有内涵的老大哥,静静地站在锦江河畔,看着高安这座小城的来来往往,岁月变迁。

我第一次看到大观楼的时候,就觉得它特别有派头。

那楼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飞檐斗拱就像鸟儿展开的翅膀,仿佛下一秒就要带着这楼飞到天上去似的。

楼有好几层,每一层的窗户啊,都像是一只只神秘的眼睛,窥视着外面的世界。

走进大观楼里面,就像走进了一段古老的历史。

脚下的石板路,被无数人踩过,变得光滑无比,感觉都能反光了。

那楼梯有点窄窄的,走在上面还得小心翼翼的,就像生怕打扰了在这里沉睡多年的老故事。

楼道里有股淡淡的木头香气,混合着一点岁月的尘埃味儿,那是一种很奇特的味道,就像翻开一本古老的线装书散发出来的气息。

站在大观楼的高层往外看,哇塞,那景色简直绝了。

锦江河就像一条玉带,蜿蜒地穿过高安城。

河面上波光粼粼的,偶尔还有小船慢悠悠地驶过,那感觉就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远处的房子啊,高高低低的,像是一群听话的小孩子,规规矩矩地排在那里。

看着看着,我都有点恍惚了,仿佛自己穿越回了古代,成了一个登高望远、吟诗作画的文人墨客。

而且啊,大观楼周围的小广场可热闹了。

早上的时候,有好多大爷大妈在这儿打太极、跳广场舞。

那太极拳打得慢悠悠的,一招一式都透着股子仙风道骨的劲儿;广场舞就不一样啦,音乐一放,大妈们就像被点燃的小火苗,跳得那叫一个带劲,和古老的大观楼形成了一种很有趣的对比,就像是现代和古代在这儿来了一场欢乐的聚会。

到了晚上呢,大观楼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

周围亮起了灯光,把它照得金黄金黄的,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这时候,会有很多年轻人在附近散步、聊天,还有小情侣在这儿偷偷地说些甜言蜜语。

大观楼就这么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像是一个慈祥的长辈,守护着高安人的幸福时光。

高安的大观楼啊,它不仅仅是一座楼,更像是高安的一个老伙伴,见证着高安的喜怒哀乐,承载着高安人的记忆和情感。

昆明大观楼景点导游词范文(2篇)

昆明大观楼景点导游词范文(2篇)

昆明大观楼景点导游词范文大观楼是我国名楼之一,最初建成于18____年,是观赏滇池的好地方,登楼四顾,景致十分辽阔壮观,便取名为“大观楼”。

大观楼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

清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髯翁撰出____字的长联,轰动四方。

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

____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大观公园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____字“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而得名,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

大观公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美。

新修的怀古廊萦回纡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

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徊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

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更有那古今传颂“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

昆明大观楼景点导游词范文(2)昆明大观楼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塔建筑,也是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楼建于1392年至1398年,是明朝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下面是一个大观楼景点导游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昆明大观楼。

大观楼是中国云南省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云南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我将为大家介绍大观楼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大观楼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存完好,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塔建筑,也是云南省的象征之一。

大观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滇三种民族建筑特色,充分展示了云南的多元文化。

大观楼总高67.31米,共七层,外观呈方形,每层均覆盖着华丽的彩绘,使得整个建筑显得庄严而又富丽堂皇。

大观楼的主体结构采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构复杂精巧,展示了明代工艺技术的精华。

现在,我们开始参观大观楼的各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到大观楼的一楼,这里是大观楼的正门。

大观楼导游词(精选19篇)

大观楼导游词(精选19篇)

大观楼导游词(精选19篇)大观楼篇1昆明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

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

”近华浦开拓于何时,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南纪要》载:“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积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

周五里,蒲藻常青,为游赏之胜。

”万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遗》一书中说:在云南古地名中,云南府城(昆明)也有个西湖,明万历《云南通志》记载:“西湖在(云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长青,人多泛舟,俗呼为草海子。

中有黔国莲池,匾曰水云乡。

”证实了滨临近华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称西湖,明代世袭黔国公沐氏曾在此建水云乡莲池。

何时开挖大观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创建重建大观楼碑记》载:“国朝,以吴三桂为平西王镇滇,乃由近华浦东向会城,开挖一河,计长十里有奇,曰运粮河,复于会城小西门外里许,开一塘,曰篆塘。

塘之前建盖仓廒,粮船由滇海进运河,直抵篆塘,粮米入仓甚为便捷也。

由是迤西州县沿海一带,官商客旅楫楫而来,帆帆而去,荟萃于篆塘,称巨津焉。

”其实,清初吴三桂疏浚运粮河之前,这条河可以通船却是事实,明崇祯年间徐霞客《游太华寺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

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

”关于楚僧乾印和尚创建观音寺的时间,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记》称:“前明有楚僧卓锡于此,结茅讲经……”说的是明代。

一是清雍正《云南通志》载:“观音寺在城西近华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创庵一区,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这里明确说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清道光戴絅孙《昆明县志》载:“近华浦为观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

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的《重建大观楼记》载:“其地在清康熙时,为楚僧乾印结茅讲经处,未尝有楼也”。

云南大观楼的导游词

云南大观楼的导游词

云南大观楼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的是闻名遐迩的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观路 284 号,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

咱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交通十分便利,周围的景色也是美不胜收。

当您走进大观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气势恢宏的大观楼。

它矗立在滇池岸边,俯瞰着波光粼粼的湖水,背靠着郁郁葱葱的青山,仿佛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大观楼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之美,更因为那一副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的对联。

这副长联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全联 180 个字,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把滇池的美景和云南的历史文化描绘得淋漓尽致。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是:“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咱们仔细品味这副长联,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滇池的壮丽景色和云南的历史变迁。

走进大观楼,您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

它是一座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整体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楼内装饰精美,有各种木雕、彩绘,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

登上大观楼,极目远眺,滇池的美景尽收眼底。

远处的西山犹如一位侧卧的美人,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滇池的水面宽广辽阔,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

湖面上,船只往来穿梭,水鸟自由翱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大观楼的周边,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

比如,近华浦是大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美丽的大观楼

美丽的大观楼

美丽的大观楼
我美丽的故乡——高安,历史悠久、山川秀美。

这里有被誉为清代三朝的“帝师元老”朱轼的陵园,有岳飞点将台;有旅游胜地——凤凰湖……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伫立在锦江河畔的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锦江北岸,市人民政府正前方。

高安大观楼始建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明万历年中期,更名为锦水奇观楼,清嘉庆二十年重修后,再次更名为大观楼。

在桥上俯瞰大观楼,它前俯锦江和浮桥,后倚市政府大院,颇具明清建筑特有的风貌。

来到大观楼前,看见有两座石狮子,像卫兵一样,保护大观楼。

中间一层的正中央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大观楼”三个大字。

整幢楼是由60根红色的柱子支撑起。

楼檐上面雕刻的龙凤纹,松竹梅纹、花鸟草木等栩栩如生。

再缓缓走近看它,层层的檐宇,曲折的回廊,清丽的格窗,无不给游人以古朴幽雅的情趣。

那高翘的飞檐宛如一只临空欲飞的大鸟,气势既磅礴又显得庄重典雅。

登上大观楼,凭栏远眺,前面是繁华的市区中心,高楼林立,一幅现代风味的城市图画。

高安大观楼下江水如带,缓缓向东流去。

大观楼是高安的一处壮丽景观,你想去看看吗?。

高安大观楼简介

高安大观楼简介

高安大观楼简介
高安大观楼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南河岸滨江路中段,为高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大观楼总建筑面积为7037平方米,高45.5米,共10层。

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手法,内部设有多功能厅、展示厅、休息厅等。

大观楼从设计到建造,严格按照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江西省第一座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志”认证的建筑。

大观楼采用了玻璃幕墙、节能灯具、太阳能及地热等技术,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能源消耗减少,是一座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建筑。

大观楼所在的滨江路沿江风景区,是高安市的旅游观光地之一,大观楼成为了助推高安市健康发展、增强城市形象、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江西高安大观楼导游词

江西高安大观楼导游词

江西高安大观楼导游词各位朋友,大伙儿好!今天我要带大伙儿参观的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大观楼,原名锦水奇观楼,也算是高安古郡城的谯楼,古有“负山面江、胜概甚伟”之称。

它座降在高安市城锦江北岸,如今高安市人民政府正前方。

谯楼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原楼匾题“宋祀源流”。

在元代兵祸中被焚毁。

明朝万历中叶知县田一甲按明代风格重建,清嘉庆二十年(1815)由瑞州(今高安)知府石俊主持按原貌再次重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之大观也”之意改名为大观楼,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东风楼”,1980年地名普查中,恢复原名“大观楼”,向来沿袭至今。

这座楼在抗日战争阶段被日机炸毁,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县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冬(1946)进行了简易修复,解放后,于1963年9月由高安县人民检察院主持作了一次修复,2000--2002年为恢复大观楼原貌,又筹资500余万元重建。

现大观楼三层,高20余米,宽16米,长60米。

重檐高挑,金黄色琉璃顶,缀饰华丽,屹立江畔,雄伟壮观,是高安市闻名的八景之首。

登临楼台,可俯瞰全城,高安体面美景,尽收眼底。

清同治《高安县志》有载:北宋大文豪苏辙“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诗:“苍然暮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归,何处酒仙无一事,肩舆鼾睡过江来”。

明代闻名史学家陈邦瞻也曾游此楼留下“人烟双合市,春树万家深”的诗赞。

明代诗人邹师鲁亦有诗云:“相传此地有丹雷,锦练长虹锁断舟,灯火万家环两雉,楼台千蜃映中流......”。

明朝诗人熊茂松诗:“万井弦歌环卧阁,千家烟火入登楼”的赞句。

1946年国民党高安县县长龙起凤(民主人士、解放后曾任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闻名书法家)题书“大观楼”匾,1958年,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曾书“大观楼”匾。

1986年中国闻名书法家黄天壁再书“大观楼”匾。

1991年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又书“大观楼”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高安大观楼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大观楼,原名锦水奇观楼,也就是高安古郡城的谯楼,古有“负山面江、胜概甚伟”之称。

它座落在高安市城锦江北岸,现在高安市人民政府正前方。

谯楼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原楼匾题“宋祀源流”。

在元代兵祸中被焚毁。

明朝万历中叶知县田一甲按明代风格重建,清嘉庆二十年(1815)由瑞州(今高安)知府石俊主持按原貌再次重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之大观也”之意改名为大观楼,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东风楼”,1980年地名普查中,恢复原名“大观楼”,一直沿袭至今。

这座楼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县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冬(1946)进行了简易修复,
解放后,于1963年9月由高安县人民检察院主持作了一次修复,2000--2002年为恢复大观楼原貌,又筹资500余万元重建。

现大观楼三层,高20余米,宽16米,长60米。

重檐高挑,金黄色琉璃顶,缀饰华丽,屹立江畔,宏伟壮观,是高安市著名的八景之首。

登临楼台,可俯瞰全城,高安风光美景,尽收眼底。

清同治《高安县志》有载:北宋大文豪苏辙“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诗:“苍然暮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归,何处酒仙无一事,肩舆鼾睡过江来”。

明代著名史学家陈邦瞻也曾游此楼留下“人烟双合市,春树万家深”的诗赞。

明代诗人邹师鲁亦有诗云:“相传此地有丹雷,锦练长虹锁断舟,灯火万家环两雉,楼台千蜃映中流......”。

明朝诗人熊茂松诗:“万井弦歌环卧阁,千家烟火入登楼”的赞句。

1946年国民党高安县县长龙起凤(民主人士、解放后曾任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题书“大观楼”匾,1958年,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曾书“大观楼”匾。

1986年中国著名书法家黄天壁再书“大观楼”匾。

1991年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又书“大观楼”匾。

1983年5月,高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载入了《中国名胜辞典》、《中国旅游大全》。

千百年来,这座楼经过了多次重建、改建和维
修,虽然风格各异,但一直屹立在锦江北岸,是高安市城始建最早,而仅存的一座古建筑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大家请随我登楼。

我们现在已经上到了露天观景平台。

东西两边各建有一座小亭,中间这座楼阁就是陈设大观楼历代文人墨宝及大观楼由来的展厅。

里面第一层是陈列了一些高安历次考古发掘的一些陶瓷精品(当然这些只是仿制品)、名人字画,二层就是陈列了高安的一个立体规划图。

大家自已可以随处看看。

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凭栏远眺,滔滔锦江水一路向东流。

说到锦江,它又名蜀江,俗称锦水,是赣江的支流,发源于宜春市慈化,向东流经万载、宜丰、上高、高安,由新建县汇入赣江。

全长280余公里,高安境内78公里,江水清澈透明,常年可通航。

在晋时,瘟疫流行,不少人染病而亡。

于是有人向道士许真君求救,许真君给了画了符的水壶和竹子一枝,并叮嘱将竹子栽在江边,把符水倒在江的上游,这样,病人饮了江中的水,都能病除身健。

消息传开,病人纷纷到江中取水喝,果然灵验,江水能消灾除病,其价值胜似金帛,“金”与“帛”合字为“锦”故将蜀江改名为“锦江”。

所以咱们的这楼最早就是叫“锦水奇观楼”。

锦江对面大家还可以看到一排欧式风情建筑,这是高安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

现在我们下到大观楼前继续参观,大家看到这一个石坊,叫“青宫大保坊”。

清同治《高安县志》有载:在郡谯楼(即大观楼)前,“青宫大保坊”左,建有“状元台”,俯瞰锦江。

寰春秋赴试,台前竖大魁字旗,郡守于此地饯行,明嘉靖甲午立吴山,敖铣等赴应变会试,太守朱鸿渐饯行,有巨鲤跃入吴舟,朱贺以诗明,年乙未山果及第,铣中二甲第三。

遗迹今废。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青宫大保坊是吴山高中,官为探花、礼部尚书后兴建的。

当然这也已经不是原来的了。

好了,我们的讲解就到这里了,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一下,照照相,十分钟之后集合上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