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
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一)护理重点环节指:护理重点人员(患者、护理人员)、重点时段、重点事件及重点物品。
(二)重点人员管理:
1、加强危重症患者、新入院、手术及情绪异常患者的管理,按要求实施病情及安全风险评估,高危患者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2、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按要求巡视患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安全隐患。
3、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治疗不良事件、压疮、跌倒/坠床、走失等),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加强护士规范化及急救能力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重点时段管理
1、非正常上班时间实行护理总值班制度,值班护士长或护士按照要求巡视,全面负责全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2、护士长合理调配各班护理人员,科学排班、弹性调配,无薄弱环节。
3、节假日或工作量突增,立即启动病区护理人力调配方案;病区无法调配时启动大科或护理部调配预案。
(四)重点事件管理
1、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在执行护理操作、治疗处置、用药、输血、标本采集、围手术期护理时,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2、加强对突发灾害事件(如火灾、地震等)应急培训演练,一旦发生,立即启用相应应急
预案。
(五)重点物品管理
1、加强危险品监管,对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危险品和危险设施,专人管理,发生意外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护理部、病区应根据护理关键环节管理出现的问题,组织分析、讨论,总结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重点环节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与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与重点环节管理制度一、前言护理安全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救治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护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重点环节管理针对护理过程中的高危环节,需要进行重点环节管理,即针对某些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和策略制定,以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具体内容如下:1. 接诊环节接诊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步,也是医院或科室的门面。
在接诊环节,需要预先做好患者信息的核对,包括姓名、年龄、病史、过敏史等内容,确保与患者本人及家属核对一致,防止误诊、错诊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医嘱处理和执行医疗生产过程中的医嘱处理和执行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医嘱的处理需要规范,包括核对医嘱内容、药品的规格和用量等;医嘱的执行也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3. 输液配制管理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但输液液体中毒、输液错误等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需要规范输液配制环节,确定输液液体的种类、剂量和配制方法,同时对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输液操作的正确和规范。
4. 高危药品使用管理高危药品是指在医院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和事故的药品,如肠溶片、化疗药、心脏兴奋剂等。
使用前需要医生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制药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护士需要全程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以及药品溶液的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三、护理安全管理除了以上所述的重点环节管理,护理安全还需要进行全面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思想教育在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常常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防止不良的临床行为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对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和事故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岗位责任制度医疗单位应该制定出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权责,让医护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尽责地完成各自责任范围内的工作,确保患者在医院的安全。
3. 安全技术措施及设施医院应当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医疗设施,如电气设备、气体设备等,同时实行隔离、消毒等措施以确保病房卫生无菌。
重点部门、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措施

重点部门、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措施一、重点部门:如急救站、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部门,要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规范.其管理措施有:1、急救站、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部门所有人员应符合相应资质要求,并经相应考试、考核合格.2、制定重点部门质量管理标准及考核办法,定期考核、评价,不断改进工作.3、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及分析,查找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4、加强过程管理,做到科学规范.5、制定工作流程和风险预案.二、对重点部门具体管理要求,各部门质量标准除按照护理质控标准检查评价外,还要求如下:1、急救站:①急救站标记明显,及时安排就诊,对疑传染病人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②有常见危重病抢救流程图。
护士能掌握其抢救程序。
③护士长管理有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有抢救技术、业务培训计划和落实情况。
有护理安全教育及检查记录。
各项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④抢救室必备药品器械齐全,基本设施齐全(平车、轮椅等),功能完好率100%.⑤抢救室布局合理,抢救药品、器械、物品定人、定量、定点存放、定期检查、有登记,并保持应急状态。
2、手术室:①各种抢救设备齐全,功能完好,保持应急状态。
②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③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④弹性排班,保证手术需要.⑤加强业务培训,保证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⑥严格室内管理,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3、供应室:①保证临床科室物资的供应需要。
②布局、工作流程合理,三区划分明确。
③严格执行消毒监测规定,压力蒸汽灭菌每锅有物理和化学监测,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监测记录完整。
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各种记录完善、规范。
⑤为临床一线服务,做好下收下送。
4、产房:①有完整的各项规章制度,记录齐全.②区域划分符合消毒管理规范。
③抢救药品器材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登记。
④有产科急重症抢救流程和护理常规,对意外情况有应急预案。
⑤严密观察产程,防止发生不安全因素。
⑥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患有传染疾病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产房工作.二、重点环节如交接班、各种查对、医嘱执行、危重病人护理管理、抢救工作、护理病历书写、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护理带教、告知及健康教育等环节进行重点管理,护理部将定期检查、规范。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重点环节,如手术护理、急救护理、输血护理等,这些环节容易出现突发状况。
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成立护理应急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各科室护士长为成员。
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演练,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常见突发事件的识别、处理方法、急救技能等。
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理论授课、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流程和技能。
(三)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器材、设备等。
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物资的完好和充足。
(四)信息报告建立畅通的信息报告渠道,护理人员在发现重点环节的突发状况时,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性质、患者情况等。
(五)应急响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组织救援力量、调配物资、实施紧急处理措施等。
(六)监督检查定期对各科室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制度执行情况、人员培训效果、物资储备状况等。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一)手术护理应急预案1、手术中突然停电(1)立即启用应急照明设备,同时通知电工班尽快恢复供电。
(2)手术医生暂停手术,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3)器械护士保管好手术器械和物品,防止丢失。
(4)如果停电时间较长,应做好患者保暖和心理安抚工作。
2、手术中突然停水(1)立即寻找替代水源,如储备水、瓶装水等。
(2)尽量减少手术中的用水,确保手术关键步骤的顺利进行。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一、引言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点环节,如患者交接、用药、输血、手术等,这些环节容易出现突发状况。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紧急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二、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成立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各科室护士长为成员。
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演练,协调处理应急事件等。
(二)预防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确保操作规范。
3、定期检查和维护护理设备和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
4、做好患者的评估和风险预警,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三)应急响应1、当发生护理重点环节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报告护士长。
2、护士长应及时到达现场,组织协调救援工作,并向护理部报告。
3、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支援和处理。
(四)信息报告1、护理人员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应及时记录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处理结果等信息。
2、护士长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及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事件的详细情况。
(五)后期处理1、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2、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表彰在应急处理中表现突出的人员。
3、修订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三、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一)患者交接环节应急预案1、患者入院交接(1)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新入院患者,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病历资料和随身物品等。
(2)与护送人员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等。
(4)如发现患者病情异常或交接信息不符,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并与相关科室协调处理。
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

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于护理过程中的重点环节,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下面将从实施手卫生、药品管理和危险品防护三个方面,对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实施手卫生是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手是细菌最容易滋生和传播的部位,而护士的手是与患者最直接接触的部位,因此实施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护士在进行任何与患者接触的工作前、后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手卫生,包括正确选用洗手液、用水正确洗手、充分搓洗双手、正确使用消毒液等。
同时,护士还应加强对手卫生的宣教,使患者和家属都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手卫生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其次,药品管理是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药品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物品,但药物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药品管理方面,护士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护士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药品的核对和签名,并及时更新医疗记录;其次,护士应正确选择药品,并弄清药物的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再次,护士要正确储存药品,包括避免阳光直射、避免受潮、避免高温等;最后,护士要正确给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最后,危险品防护也是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护理工作中,经常会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危险品,如高浓度消毒液、麻醉药品等。
因此,护士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防护措施进行工作。
首先,护士要了解和熟悉相关危险品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护士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镜等;再次,护士要正确使用危险品,避免接触到皮肤和黏膜;最后,护士要及时清理和处理使用过的危险品,并妥善储存和处置废弃物。
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危险品,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对于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

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一、前言护理工作是医院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针对不同的病人,护理工作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
而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护理环节的安全管理,这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生命安全以及医院的信誉度。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护理中的一些重点环节及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对护理工作人员有所帮助,提升护理质量。
二、护理重点环节1.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作为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十分常见。
但静脉输液时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会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还可能会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在实施静脉输液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确认病人治疗方案,确定输液量和速度。
•开始输液前,要检查输液瓶和导管是否有异物。
•确认导管是否插在血管内,且未出现渗漏现象。
•输液时严格遵循消毒、洗手等程序。
•输液过程中定时观察病人情况,避免出现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输液结束后及时处理废弃物和耗材。
2. 安全使用药物在护理工作中,药物使用是最为常见的环节之一。
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会影响病人治疗效果,还可能会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伤害和危害医护人员的安全。
因此,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也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嘱用药,避免并用不兼容的药品。
•确认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并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严格遵循抗生素合理用药的原则,避免滥用或过度用药。
•如果发现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药品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等,需要立即停止药品使用并报告医护人员。
•对于有副作用的药品,需要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并及时进行调整。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如避光、避热、不共用输液管等。
3. 护理翻身及下床活动对于某些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护理翻身及下床活动是很重要的,但过度劳累或不当操作会对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在进行护理翻身及下床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认患者身体状况,如是否有骨折、手术、脊椎问题等,避免误操作。
护理重点环节的管理措施

护理重点环节的管理措施1.患者评估:在患者入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包括病史调查、体格检查、病情评估等,以提供准确的护理基础信息和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入院教育:对患者进行入院教育,告知患者有关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住院费用、饮食要求等,并向患者介绍医疗团队成员和护理服务内容,以增强患者对护理的信任感。
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手术相关的检查和准备、患者的精神状态等,确保患者适宜进行手术。
2.手术安全核查:在手术前进行手术安全核查,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术前准备等,以防止手术错误发生。
3.无菌操作:保证手术操作过程的无菌,减少手术相关感染的风险。
4.术后监护: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等指标的监测,并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1.药品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采购、储存、配药、使用、销毁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用药审查:在给患者用药前进行用药审查,包括核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用药目的、剂量等,并对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等进行评估与干预,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3.给药操作:在给药过程中,护士需要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进行操作,确保患者正确的用药。
1.操作标准化:制定和实施护理操作标准,明确操作步骤、方法和要求,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操作前准备:在进行护理操作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操作准备,如洗手、戴手套、准备物品等。
3.操作监测:对护理操作过程进行监测,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操作的效果等,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处理。
1.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定期监测,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病情变化评估:护士应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疼痛评估、意识状态评估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并参与到自身护理中,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
一、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时医嘱执行制度及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
二、凡有疑问的医嘱或药品必须查对清后方可执行或使用,原则上不执行口头医嘱,特殊情况下必须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述一遍医嘱,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安瓿备查。
三、各科急救器材要齐全,定位功能完好,急救药品定数、定位、专人保管,随用随补。
每周清点不少于两次。
四、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五、毒、麻、限、剧、高危药品专人管理,分别编号、定位存放,每日检查,保证随时应用。
六、配制液体、更换液体、发药均执行签字制度。
七、护理人员必须熟记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性能,过敏试验的方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及青霉素过敏的抢救措施,做青霉素皮试的同时要备盐酸肾上腺素1支,以备急救。
八、新分配和调入的护士需由高年资的护师、主管护师带教一个月以上,视其工作能力及时对病区情况和岗位职责基本熟悉后方可单独值班。
九、护士进行输液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按照输液程序进行。
定时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保存全套输液物
品以备送检。
十、各科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和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制度,对新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应定期讨论,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对影响护理质量的各种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杜绝事故苗头。
十一、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及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
十二、对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病员,严格执行《坠床与跌倒防范制度》,防止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而加重病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应用床档和约束带确保病人安全。
十三、各种安全标识清楚、明晰。
十四、贵重仪器专人管理。
经常保持仪器清洁、干燥、性能完好。
十五、水、火、电、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各种隐患及时排除,杜绝火灾事故苗头。
楚雄市中医医院护理部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