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岩石力学性质[精]
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性质

有流体参与—塑性变形
六、颗粒边界滑移
很高的温度下的超塑性流动
岩石能干性差异的估测 (同构造背景)
1、有限应变状态的对 能干岩石有限应变小 非能干岩石有限应变大
2、劈理折射的对比 能干岩层中的劈理与岩层交角大; 非能干岩层中的劈理与岩层交角小
3、香肠构造的对比 能干岩层形成香肠构造; 非能干岩层为基质
4、褶皱形态的对比
能干岩层形成较大 的初始波长;
非能干岩层形成较小 的初始波长
第四节 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
一、碎裂作用、碎裂流
1、碎裂作用: 沿断裂分布的岩石碎块进一步破裂和细粒化,
形成高度破裂的岩石碎块和粉晶集合体的过程
2、碎裂流: 差应力足够大时,高度破碎的岩石碎块和粉晶
重新破碎,粒径不断减小,相互之间产生相对摩 擦滑动和刚体旋转,该过程称之
二、晶内滑动、位错滑移
1、晶内滑动: 沿晶体一定的滑移系滑动 (某一滑移面的一定方向) 晶体大小保持不变, 滑动面间的距离不变,
未分解完的部分在中间为核,重新结晶的颗 在边缘构成幔,称之
静态重结晶:无应力作用,颗粒呈规则多边形 动态重结晶:有应力作用,颗粒定向排列
四、扩散蠕变(体积扩散蠕变、晶界扩散蠕变)
差应力作用下,物质迁移: 高应力作用边界物质损失, 低应力作用边界物质增加
无流体参与—固态扩散蠕变
五、溶解蠕变(压溶)
在长时期加载的请况下,岩石属于粘弹性体
第二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自学为主)
各向异性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围岩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空隙流体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时间因素
岩石力学

岩石力学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 岩石的分类火成岩:侵入岩和喷出岩。
沉积岩:砂岩(95%的油气储量)、页岩(待开采,如页岩气、煤层气)、石灰岩。
变质岩:不含油气。
二、 岩石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组成其矿物的强度、连接结构形式、岩石的结构和整体构造、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方式 三、岩石的物理性质孔隙度、渗透率、可压缩性、导电性、传热性的总称。
1、 孔隙度:绝对孔隙度:φ = V 孔/V 岩总 孔隙度越高,岩石的力学性质越差。
有效孔隙度: φ有效 =V 连通/V 孔总。
2、 渗透性: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孔隙具有让流体(油、气、水)通过的性质。
其大小用渗透率来描述,反映了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流动的阻力的大小。
达西定律:A LhK Q ∆=φ...K Φ——反应岩石性质系数 含义:以粘度为1厘泊的流体完全饱和于岩石孔隙中,在1个大气压差的作用下,以层流的方式用过截面积为1cm 2,长度为1cm 的岩样时,其流量为1cm 3/s 。
则渗透率为1达西(D )。
3、 岩石中的油、气、水饱和度。
…4、 岩石的粒度组成和比表面积: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筛分析法和沉降法。
通过粒度得孔隙度。
比表面积:单位体积岩石内颗粒的总表面积。
通过粒度组成估算比面。
孔隙度、粒度、比表三者之二求一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类型、组成成分、结构构造、围压、温度、应变率、载荷等对其力学性质都有影响 一、 岩石变形性质的基本概念1、 弹性:… 基本弹性参数E 、υ。
2、 塑性3、 黏性:物体受力后,变形不能在瞬时完成,且应变率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的性质。
4、 脆性:受力后变形很小就发生破裂的性质。
(ε>5%就发生破裂的称为塑性材料,小于的称脆性材料)5、 延性:发生较大塑性变形,但不丧失其承载能力的性质。
岩石在常温,常压下,并不是理想的弹性或塑性材料,而是几种的复合体,如塑弹性、塑弹塑、弹塑蠕。
其本构关系略。
6、常温常压下岩石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重点)OA---塑性,应力增加快,但应变增加不多。
岩石力学-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KW
1 2
(吸水率系数);
n1 R1 1 为新鲜岩石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吸水率;
n2 R2 2 为风化岩石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吸水率。
利用 K y 分级如下:
K y 0.1 Ky 0.1 ~ 0.35
Ky 0.35 ~ 0.65
Ky 0.65 ~ 0.90
Ky 0.90 ~ 1.00
三、加载速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做单轴压缩试验时施加荷载的速度对岩石的变形性质和 强度指标有明显影响。加载速率愈快,测得的弹性模量愈大; 反之,愈小。
ISRM(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建议的加载速率为0.5~ 1MPa,一般从开始试验直至试件破坏的时间为5~10分钟。
四、围岩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侧向压力(围压)对岩石的变形有很大的影响, 由三轴压缩试验可知:岩石的脆性和塑性并非岩石 固有的性质,它与受力状态有关,随着受力状态的 改变,其脆性和塑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岩石的风化程度可以通过室内岩石物理力学 性质指标评定的方法,也可以用声波及超声波的 方法。
1964年以来,水电部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科 研所提出用岩石风化程度系数( Ky )来评定岩石 的风化程度。
Ky
1 3
(
K
n
K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W
)
(1-46)
式中:
Kn
n1 n2
(孔隙率系数)
KR
R1 R2
(强度系数)
剧风化 强风化 弱风化 微风化 新鲜岩石
用上述分级法与地质上肉眼判断等级进 行对比,大多数是吻合的,所以采用以地质 定性评价为基础,再用定量分级加以补充, 可以消除认为的误差。
岩石的变形力学性质[详细]
![岩石的变形力学性质[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9b0676447c1cfad6185fa7a4.png)
23
▪ ③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或称累进 性破裂阶段(CD段):C点是岩 石从弹性变为塑性的转折点,称为 屈服点。相应于该点的应力为屈服 极限,其值约为峰值强度的2/3。 进入本阶段后,微破裂的发展出现 了质的变化,破裂不断发展,直至 试件完全破坏。试件由体积压缩转 为扩容,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速率 迅速增大。本阶段的上界应力称为 峰值强度。
▪ ②弹性模量:直线的斜率,也即应力( σ ) 与应变(ε)的比率被称为岩石的弹性模 量,记为E。
▪ ③其应力—应变关系:
▪
σ =Eε
▪ ④反复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仍为直线。
12
▪ b.完全弹性岩石
▪ ①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 ②对于任一应变ε,都有唯一的应力σ与之对应, 应力是应变的函数关系,即
▪
Et = dσ/dε;
Es = σ/ε
▪ ④反复加卸载当荷载逐渐施加到任何点P,得加
载曲线OP。如果在P点将荷载卸去,则卸载曲线
仍沿原曲线OP路线退到原点O。
13
▪ c.弹性岩石
▪ ①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且卸载曲线不沿原加载路径返回原点。
▪ ②对于任一应变ε,不是唯一的应力σ与之对应, 应力不是应变的函数关系。
▪ 另一方面还和它的受力条件,如荷载的大小及其组 合情况、加载方式与速率及应力路径等密切相关。
▪ 例如,在常温常压下,岩石既不是理想的弹性材料, 也不简单的塑性和粘性材料,而往往表现出弹一塑 性、塑一弹性、弹一粘一塑或粘一弹性等性质。
构造地质学05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

τmax= τ0 …(1)
τ0为抗剪强度极限
理论上,破裂面应沿最大剪应力面产生,形成棋 盘格式构造。剪裂角< 450?
库伦解释是岩石抗剪强度与剪应力和正应力有 关,因此将(1)式改为:
De/dt 常量
撤出应力
t0 t1 t2
t3
时间
永久应变
t4 t5
松弛——保持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而减小。 (相当于降低了岩石的弹性极限) (1)、应力随时间减小,松弛速度急剧下降。 (2)、应力经很长时间后可趋于一极限值
实践证明:在地质上岩石能否在很长时间的极 小差异应力下不断变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 力条件,因为它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层或它具备 有利于蠕变之条件的地方,如某些强变形带中。
剪切 脆性
挠曲
压扁
流动 温度
韧性
熔融 围 压
岩石随P-T条件的变化而呈现 变形习性及相应的主要变形机制
显理 示想 了的 各地 构壳 造一 层段 次剖 构面 造, 样剖 式面
三.岩石变形的时间因素
在地质条件下,岩石变形是长期的,通常要 以百万年为单位,因此评价时间因素对岩石变 形的效应具有关键意义。
σy=0
完全塑性材料。没
有载荷,变形继续
增大。
如果超过屈服点,继 续塑性变形,需施加 更大的应力超过屈服 应力,这个过程称应 变硬化或加工硬化。 经过一段应变硬化的 塑性变形后卸载,应 力-应变曲线回到e2 表明总的永久变形。
应变硬化
σy>0 σy=0
如果将同样应力继续 加上去,应力-应变 曲线则沿以前路径回 到塑性变形P位置上 ,好像增大了弹性范 围和增高了屈服应力 (σy/)。因此应变 硬化可以看作屈服强 度随递进变形而连续 升高。
岩体工程地质性质

散介质的岩体结构,一般是工程清
挖的对象。
三、岩体的工程地质质量分类
作为工程建筑的地基、围岩或是材料的岩体,因为
其岩石质量不同,岩体结构类型不同,岩体结构面类型也
有差异,再加上水的参与,风化作用的影响等等,使岩体
质量的评定因素十分复杂。但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
要必须对岩体的工程地质质量进行分类。
1.岩石质量指标(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分类
一、岩体结构面类型
指切割岩石的所有地质界面,如岩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等。 依据结构面成因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原生结构面:与岩石同时形成,如层面、片理,收缩裂隙。
2.次生结构面:岩石形成后叠加形成的,节理面,断层面等。
3.软弱结构面:是一类特殊的结构面,特指岩体中具有一定
厚度的结构面。它可以是原生的,也可以是次生的,工程地质 勘察中应予以特别重视。如砂岩中的泥岩夹层,花岗岩中的裂 隙风化带等。
弹塑性变形 --褶皱
弹脆性变形 --断层
(1)微裂隙压密阶段:岩石中微裂隙 在荷重下压密,此阶段δ 变化小而ε 变 化大 (2)弹性变形阶段:裂隙进一步密合, 不产生新裂隙,δ 、ε 近乎同步增加(曲 线外切线近45°),最高点称弹性极限抗
δ
屈服点
ε
压强度,亦称屈服点。
(3)裂隙发展和破坏阶段:新裂隙产生并发展,δ 增加不 多,而ε 快速增加,直至最高点,岩石发生整体破坏,此点的 δ 值称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4)峰值后阶段:岩石大变形,δ 下降至稳定。
(1)整体结构:即完整岩体,强度高、力学性质稳定。 (2)块状结构:整体强度高、
块度均匀,与完整岩体相近。 (3)镶嵌结构:块度具有显著两分性,但整体强度仍较高。
岩石的力学特性-5-6节

求系数A
A0
E
t 0
0
E
③卸载方程
e(t1t) 0 1
t=t1时卸载,σ=0
蠕变曲线
0
E
卸载曲线
本构方程: E
o
0
t1
t
E 0 图3-35 开尔文体蠕变曲线和卸载曲线
E
e(t1t) 1
通解
lnEtC
Et
A1e
A1 eC
E
A1 1et1
E
1 A1et1
初始 t t1
(a)玄武岩
(b)花岗岩
(b)白云岩
图3-44 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据Griggs)
(围压均为500MPa)
34/35
3.加载速率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σ 150 (MPa)源自100低50高 ε 0 0.05 0.10 0.15 0.20 (%)
图3-45 不同应变速率砂岩的应力应变关系
(据比尼奥斯基,1970)
10/35
2) 塑性元件 理想塑性体:力学模型 摩擦片(或滑块,如图3-29a)。 应力到达屈服极限时开场产生塑性变形,应力不增加,
变形仍增长
本构方程:
11/35
( a) 力 学 模 型
( b) 应 力 — 应 变 曲 线
图3-29 塑 性 元 件 力 学 模 型 及 其 性 态
当 s时 ,0 当 s时 ,
条件 1
23/35
卸载方程
0
E
0
蠕变曲线
卸载曲线
E
e(t1t) 1
o
t1
t
图3-35 开尔文体蠕变曲线和卸载曲线
说明: 阻尼器在弹簧收缩时,随之恢复变形,当t→∞时,弹
工程岩土学第五章

但弹性模量与围压的关系随岩石性质(强度) 不同而不同。
a.强度较高的岩石(如辉长岩,白云岩,苏长岩等), 弹性模量基本为常数,不随围压变化而改变; b.强度较低的弱岩(如砂岩等),弹性模量随围压的 提高而增大。
辉长岩应力差-轴应变曲线
砂岩应力差-轴应变曲线
2.不等围压三轴状态(真三轴状态)
(σ1>σ2 > σ3 )
岩石在真三轴状态下的变形特征资料较少,而且 对一些互相矛盾的现象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解释
3.等压三轴状态(静水压力状态)
(σ1=σ2 = σ3 ) 静水压力状态可看作常规三轴状态的一 种特殊情况。岩石在各向相等的压力作用下 发生体积压缩变形,一般采用体积模量表征 岩石在静水压力下体积变形的特性。
§5.1
概述
一. 岩体的力学性质——岩体在力的作用下
所表现的性质 ①变形性—— 岩体承受力的作用而发生
包括:
变形的性能
②抗破坏性——岩体抵抗力的作用而保持
其自身完整性的性能
注意:1.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不是两个截
然分开的阶段,而是一个统一的、连续的 过程,破坏是累进性的。 2.岩体的力学性质是由结构体(岩石) 和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共同决定的,二者在岩 体力学性质中各自所占的地位,与岩体的完 整性有关。但当破坏面部分沿已有裂隙,部 分通过完整岩石时,并不能将岩石力学性质 和结构面力学性质按照它们在破坏面中各自 所占的比例简单地进行加权,用以表征岩体 的力学性质。参考《岩石力学》。
σ
B
C
A
0
εa
50 100 150 200
O 0
岩石典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并非所有岩石都有以上明显的变形阶段
250 200 1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改写为
(3) (4)
(1)、(3)式称为线性粘性定律(牛顿粘性定律),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 材料称为牛顿流体(或线粘性流体)。具牛顿粘性变形称为粘性流体变形。
理想粘性材料的力学行为
弹塑性变形—指有些物体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的性 能。在弹塑性变形中,有一部分是弹性,其余为塑 性变形。
岩石具有非常缓慢的流动性。
粘度是衡量地球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参数。
近代,人们把物体所有这些力学性质概括为物质的流变 性(rheological properties),并形成一门新兴学科 -流变学(rheology)
流变学是研究固体物质流动的科学。因此,从近代地球 科学观念来看,地球物质具有流变性。把研究地球物质 流动性质和规律的科学,称为“地球流变学(Rheology of Earth Materials)”。
σ=Ee
其中E为杨氏弹性模量。
岩石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
非理想弹性体的变形:受力不立即产生全部弹性 变形,而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弹性变形到 应有的值;当撤除外力后,也不立即恢复原状, 而是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弹 性后效(即滞弹性)。
岩石弹性变形通常表现为滞弹性(anelastic)。 岩石的滞弹性具有重要意义,上地幔的地震波衰 减就被认为与岩石的滞弹性有关。
理想塑性材料的力学行为
σy
岩石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
韧性和塑性区别
韧性(延性)是用来描述允许大应变,以宏观均质 变形为特征,而不管所包括的微观变形机制如何的 流变性质。
塑性是一种永久变形,它涉及晶内的位错运动的微 观机制,可能还包括扩散。
岩石变形机制通常有三种: (1)碎裂机制(cataclasis); (2)晶内塑性(intracrystalline plasticity) (3)物质扩散流动(flow by diffusive mass transfer)
岩的挤压强度是页岩挤压强度的8倍; 岩石的结构构造不同(层理引起的力学各
向异性); 不同岩石剪切破裂角有明显变化。
岩石材料分类
岩石材料在力学上可以分为均匀和非均匀材料。 均匀材料在力学上是各向同性的或各向异性的。 力学性质各向异性是指物体内同一点各个方向上力学性
脆-韧性转化-从宏观上描述 脆-塑性转化-从微观机制上描述 脆-塑性转换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地球上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脆-塑性转换 域的深度。
世界上一些地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柱状图 (据Maggi et al., 2000a)
岩石力学性质的一些基本概念(三)
流体粘性是流体内部各流层之间相对滑动时,层面间存在一种内摩擦效应。
塑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外力施加的同时产生变形, 但在外力解除之后,变形永远不会自动恢复的这 种性能,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称为塑性体,它的 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在应力不超过某一临界值σy的条件下,理想塑性 材料可以持续永久变形,在这一临界值之下,材 料不发生变形。
岩岩石石变变形形的的应应力力--应应变变曲曲线 线
流体沿着x方向流动的n个不同流层。它们的流速ů是y的函数,ů在y轴方向的 变化率称为速度梯度,dů/dy。同一位置上的剪应力(摩擦阻力)与速度梯度 呈正比关系
τ=ηdů/dy η粘度(Pa·s) (1)u d (2)
dydyt dty dt
既具有弹性,又能发生粘性流动的材料,称为粘弹 性,它所表现的力学性质,称为粘弹性。如蛋清就 是一种粘弹性体。
岩石在长期力作用下是一种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的 物质,这种弹性和塑性是指在弹性范围内显现的弹 性和塑性;当岩层具有高度塑性时还能发生半粘性 流动。
岩石也是一种粘弹性体,它不像蛋清这样明显,这主要 是它的流动需要在长时间载荷下表现出来。对于固体或 流体而言,温度越高,粘度越低,反映易流动性越大。
脆性变形
天然岩石变形
塑性变形
实验室岩石变形实验
0.1MPa高温流变仪
样品装置示意图
岩石力学性质的一些基本概念(一)
弹性变形: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当外力除 去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 称为弹性体,它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弹性分理 想弹性和非理想弹性。
理想弹性体的变形是可逆过程,它的应力与应变 之间有一个确定的单值关系,符合虎克定律: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应力→应变→岩石力学性质 →影响因素
应力和应变是岩石或地块在外界力影响下的重要响应。应力是物 理方面的反映之一,应变是几何学方面的反映之一;
岩石力学性质-是指在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岩石出现塑性变形或 脆性变形(破裂)的条件;
岩石力学性质是约束岩石变形和构造几何特征的重要条件。例如 同样的压应力作用在不同岩层上,力学表象不同: 在柔性岩层中→褶皱构造 在相对硬岩层中→断裂构造 在软硬相间岩层中→香肠构造
滞弹性(anelastic)
岩石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
随着变形继续,应力- 应变曲线斜率变小,这 时如果撤除应力,曲线 并不回到原点,而与e 轴交于e1,说明试样由 于超出其弹性极限而发 生了永久变形。这个极 限点的应力叫屈服应力 σy(yield stress)。
岩石力学性质的一些基本概念(二)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各向异性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孔隙流体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时间因素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之,岩石的变形是环境、时间和材料的函数。
岩性和各向异性的影响
岩石组成的成分不同的影响; 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力学强度,例如花岗
第五章 岩石力学性质
岩石力学性质是岩石受力作用下的反映。 岩石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变形特征及岩石的
力学强度。 岩石变形与岩石本身力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要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
脆性变形
韧性变形
岩石力学性质研究的途径
(1)观察天然岩石的力学现象(天然露头等); (2)实验室内对岩石进行变形实验; (3)在野外对岩体进行实地试验; (4)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