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的性质(2)

合集下载

第3章岩石力学性质与分级

第3章岩石力学性质与分级
岩体的RMR值取决于五个通用参数和一个修正参数,这五个通 用参数为:
岩石抗压强度R1 节理间距R3 地下水状态R5
岩石质量指标R2 节理面状态R4 节理方向对工程影响修正参数R6
把上述各个参数的岩体评分值相加起来就得到岩体的RMR值:
RMR= R1 +R2+R3+R4 + R5 + R6
(1)由“岩石抗压强度”确定的岩体质量评分值R1(15)
分4级
岩体完 整性分 类
岩石质量指标 RQD
弹性波(纵波) 波速
分5级。100-90-75-50-25-0
分4级。 分7级。
适用范 围
特点
备注
初期
未考虑岩 我国早期使
体特点

初期
指标易得
伦敦地质学 会和富兰克 林
巷道
考虑岩石 荷载与稳 定性
1950年
地铁
岩石抗压、 工程地质、 稳定性
迪尔1963
中科院地质 所 日本池田和 彦
主要内容 §1 岩石(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 §2 矿山工程岩体分类
☆ 概述 ☆ 岩体坚固性分级 ☆ 工程地质RMR分类 ☆ 边坡稳定的SMR分级 ☆ 岩体分类实例 ☆ 作业
第二节 矿山工程岩体分类
一、概述
(一)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
工程类比法的需要;为岩体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 施工和编制定额等,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
备注
南非工业和科 学委员会CSIR, 毕昂斯基 (Bieniawshi)
挪威土工所 (NGI),Baton
矿山边坡 Romana(1993)
综合 水利隧道
二、岩体坚固性分级
前苏联学者普罗特基雅柯诺夫(М.М. Протодьяконов)按 当时采掘工业水平提出的要求,对岩石进行定量分级的,被称 为普氏分级。根据岩石坚固性的不同,将岩石划分为十级。

第3章岩石结构面、力学性质岩体力学

第3章岩石结构面、力学性质岩体力学
nˆ =(sinαsinβ , sinαcosβ , conα )
岩石力学
3.3.1.2 结构面的连续性 结构面的连续性又称为结构面的延展性或贯通性,常用
迹长、线连续性系数和面连续性系数表示。 (1)迹长 结构面与勘测面交线的长度,称为迹长。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1978年) 制订的分级标准(见
3.2.2 岩体结构的类型
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将岩体 结构划分为5大类(见下表)。
岩石力学
岩体结 构
类型 整体状
结构
块状结 构
层状结 构
岩体地质 类型
巨块状 岩浆岩和 变质岩
厚层状 沉积岩, 块状岩浆 岩和变质 岩 多韵律 薄层、中 厚层状沉 积岩,副
结构体 形状
岩石力学
3.1 概述
工程涉及的实际岩体与实验室内测试的岩石试件的力学 性能有着很大的差别,引起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有:
(1)岩体的非连续性; (2)岩体的非均质性; (3)岩体的各向异性; (4)岩体的含水性等。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岩体的非连续性。
岩石力学
结构面(亦称弱面):岩体内存在的各种地质界面,
巨块状
块状 柱状
层状 板状
结构面发育情况
以层面和原生、 构造节理为主, 多呈闭合型,间 距大于1.5m,一 般为1~2组,无 危险结构
有少量贯穿性节 理裂隙,结构面 间距0.7~1.5m, 一般为2~3组, 有少量分离体
有层理、片理、 节理,常有层间 错动
岩土工程特 征
岩体稳定, 可视为均质 弹性各项同 性体
岩石力学
当试件沿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时,作用在结构面上的应力有:
T A
P cos

岩石力学第2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岩石力学第2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认为岩石的强度是由其内部微裂纹或弱面的能量释放率决定的。当这些 微裂纹或弱面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们会扩展并释放能量,当能量释放率达到一定值时,岩 石就会发生破裂。
岩石的破坏准则
最大应力准则
该准则认为当岩石受到的最大应力达到其单轴抗压强度时, 岩石就会发生破裂。该准则适用于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泊松比
表示岩石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 横向变形与纵向变形之比。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岩石在单向拉伸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 应力。
抗压强度
岩石在单向压缩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 应力。
抗剪强度和摩擦角
抗剪强度
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摩擦角
表示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剪切面上的摩擦力与垂直剪切力之间的角度。
流变性质
蠕变
岩石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缓慢变形。
松弛
岩石在持续应变作用下,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04
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变形
02
01
03
弹性模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衡量岩石刚度的指 标。
泊松比
描述岩石横向变形的性质,与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关。
中区域形成并扩展导致的。
02
延性破坏
与脆性破坏不同,延性破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经历较大的
塑性变形,然后才发生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是由于岩石中的微裂纹
或弱面在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和连接形成的。
03
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是指岩石在循环或反复加载过程中,由于应力水平的波动,导
致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岩石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

岩石的物理性质知识讲解

岩石的物理性质知识讲解

物理性质是指岩石由于三相组成的相对比例关 系不同所表现的物理状态。
1、岩石的密度
2、岩石的孔隙性
2020/5/24
岩石力学
(一)、岩石的密度
1、颗粒密度(ρs):岩石固体部分的质量与 其体积的比值。它不包含孔隙在内,因此 其大小仅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密度及其 含量:
ρs= ms/Vs ρs—为岩石的颗粒密度 ms—为岩石固体部分的质量 Vs—为岩石固体部分的体积
常见矿物的比热容多为(0.7~1.2)×103J/kg·K 多孔含水岩石比热容计算:
C Cd x1 Cwx2 x1 x2
式中:Cd 和Cw 分别为干燥岩石和水的比热容,x1 和x2分别为岩石干重和水重。
2020/5/24
岩石力学
第三节 岩石的热学性质
二、岩石的导热系数
岩石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热传导性,常用导热系
一、岩石的比热容 岩石的热容性:在岩石内部及其与外界进行热交 换时,岩石吸收热能的能力,称为岩石的热容性
如果设岩石温度由T1升高至T2所需要的热量为:
QCm(T1T2)
C(J/kg·K)即为比热容,是表征岩石热容性的指标
2020/5/24
岩石力学
第三节 岩石的热学性质
影响岩石比热容的因素: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 、含水状态。
(一)、岩石的密度
注意: (1)ρs与ρ的区别 (ρs>ρ) (2)ρs与ρ的单位 (g/cm3 kN/m3) (3)测试方法(ρs---比重瓶法;ρ--量积 法)
2020/5/24
岩石力学
常见岩石的密度
岩石名称
花岗岩 闪长岩 辉长岩 辉绿岩 砂岩 页岩
2020/5/24
密度 (g/cm3)

岩土所考博复习资料岩石力学(个人总结)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岩土所考博复习资料岩石力学(个人总结)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一岩石的密度指标1 岩石的密度:岩石试件的质量与试件的体积之比,即单位体积内岩石的质量。

(1)天然密度: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即(2)饱和密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全部被水充填时单位体积的质量,即(3)干密度:是指岩石孔隙中液体全部被蒸发,试件中只有固体和气体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即(4)重力密度:单位体积中岩石的重量,简称重度。

2 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固体的体积之比值。

公式二岩石的孔隙性1 岩石的孔隙比: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固体体积之比,公式2 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试件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公式孔隙比和孔隙率的关系式:三岩体的水理性质1 岩石的含水性质(1)岩石的含水率:是指岩石孔隙中含水的质量与固体质量之比的百分数,即(2)岩石的吸水率:是指岩石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固体的质量之比。

2 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岩石在一定的水力梯度作用下,水穿透岩石的能力。

它间接地反映了岩石中裂隙间相互连通的程度。

四岩体的抗风化指标1 软化系数:是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它是岩石抗风化能力的一个指标,反映了岩石遇水强度降低的一个参数:2 岩石耐崩解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失去粘结性并变成完全丧失强度的松散物质的性能。

岩石耐崩解性指数:是通过对岩石试件进行烘干,浸水循环试验所得的指数。

它直接反映了岩石在浸水和温度变化的环境下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

3 岩石的膨胀性: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1)岩石的自由膨胀率:是指岩石试件在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浸水后所产生膨胀变形与试件原尺寸的比值。

(2)岩石的侧向约束膨胀率:是将具有侧向约束的试件浸入水中,使岩石试件仅产生轴向膨胀变形而求得膨胀率。

(3)膨胀压力:岩石试件浸水后,使试件保持原有体积所施加的最大压力。

五岩体的其他特性1 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

2-2岩石力学性质-强度性质

2-2岩石力学性质-强度性质

2.5 岩块强度
2.5.1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所谓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是指岩石在单轴压缩载 荷作用下,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亦即岩石受轴向力作用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 的荷载。即: P c (2-18)
c
式中:
A
c —单轴抗压强度;
P—只有轴向载荷时的破坏荷载; A—试件的截面面积。
图2-4 在刚性承压板之间压缩时岩石端面的应力分布 图2-5 粗面岩的抗压强度与h/d的关系
(4)加载速度 加载速度越大,表现强度越高) 我国规定加载速度为0.5~0.8MPa/s (5)环境 含水量:含水量越大强度越低;岩石越软越明显, 对泥岩、粘土等软弱岩体,干燥强度是饱和强度 的2-3倍。 温度:180℃以下不明显:大于180℃,温度越高 强度越小。
由于试件端面与承压板之间的摩擦力,使试件端 面部分形成了约束作用,而这一作用随远离承压 板而减弱,使其表现为拉应力。 在无侧限的条件下,由于侧向的部分岩石可自由 地向外变形、剥离,最终形成圆锥形破坏的形态。 因此,在试验时一般要求在试件的端面与承压板 之间加润滑剂,以减少试验时的端部效应。
c
c
c d 0.788 0.22 h
(2-19)
由图2—5可见,当 试验结果
h / d 2.0 3.0
时, 曲线趋于稳定,
c

c
值不随
h/d
的变化而明显变化。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标准化委员 会制定的《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中,建议岩
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高径比为2.5~3.0。
(1)单轴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 在岩石力学中,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是研究 最早、最完善的特性之一。按中华人民共 和国岩石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单轴抗压 强度的试验是在带有上、下块承压板的试 验机上进行,按一定的加载速度单向加压 直至试件破坏。

岩体力学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岩体力学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岩石的强度和破坏
强度
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通常分为抗压、抗拉和抗 剪强度。
破裂准则
描述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 下从弹性到破坏的过渡规 律。
破裂模式
岩石破坏时的形态和方式, 如脆性、延性、剪切等。
04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岩体力学应用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岩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岩石的物理性质在岩体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影响, 如密度、孔隙率、含水率等参数,决定了岩体的承 载能力和稳定性。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岩体工程治理中的应用
在岩体工程治理中,需要根据岩石的 物理力学性质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在治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岩石的变形和 破坏模式,采取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措施, 以确保工程治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对于软弱岩体,可以采用加固、注浆等措 施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于破碎岩体 ,可以采用锚固、支撑等措施防止其崩塌和 滑移。
弹性波速
表示岩石中弹性波传播速度, 与岩石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有 关。
岩石的塑性和流变
01
02
03
塑性
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屈服点 时,岩石会发生塑性变形, 不再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流变
在长期应力作用下,岩石 的变形不仅与当前应力状 态有关,还与应力历史有 关。
蠕变
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岩石 变形随时间逐渐增加的现 象。
岩体力学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 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CONTENCT

• 引言 • 岩石的物理性质 • 岩石的力学性质 •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岩体力学应
用 • 结论
01
引言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在岩体力学中的重要性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是岩体力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理解岩体 的变形、破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岩石力学性质讲解

岩石力学性质讲解
——胡克固体或线弹性体
2)塑性变形
? y为屈服应力。 变形特征: 产生永久
变形,当应力消除后
部分复原,大部分保
?y
留变形时的状态。
3)断裂变形
同一岩石的强度,在不同方式的力的 作用下差别很大。

常温常压下岩石表现为脆性破裂 高温高压下岩石表现为韧性变形
4)流动变形 变形特征:象牛顿流体
?
(蜂蜜体. )一样发生流 动变形,应力越大,流
(三)断裂变形:外力达到强度极限时,岩石失去完整形状, 并产生破坏现象的变形。 *强度极限 ——在外力作用下固体物质抵抗破坏的能力 (抗破能力)
(四)脆性变形:在破坏前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塑性变形的变 形。
(五)韧性变形:在破坏前出现了显著塑性变形的变形。
第一节 岩石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
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岩石力学实验
松弛:
部分变形成为永久变形,降低了岩石的弹性极限。
第三节 岩石的能干性
? 能干性:用来描述岩石变形行为相对差异。
? 能干的:强的、粘度大的、不易流动的 ? 不能干的:弱的、粘度小的、易流动的
岩石能干性
? 反映岩石变形程度的差异,近似可以用粘度的大小来说明。
岩石能干性差异估测:
前提:在相同的构造变形环境下:
同一岩性的岩石由于 层理或次生面理 的发 育,造成岩石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 如:层状岩石受压形成褶皱,块状则不易 形成褶皱。
三、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在低围压 下,岩石表现为 脆性,在弹性变形或发生少量的塑性变形后立即破坏; ?在围压超过 20MPa 时,在宏观破裂之前所达到的应变增加的非常明显,岩石表现为 ?随着围压的增高,岩石的屈服极限、强度和韧性也大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20
▪ 5) Hoek直剪仪试验装置
编辑ppt
21
▪ 6)角模压剪试验及受力分析示意图
▪ 在压力P的作用下,剪切面上可分解为沿剪切面 的剪力Psinα/A和垂直剪切面的正应力Pcosα/A, 如图所示。
编辑ppt
22
▪ 7)限制性剪切强度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①试验结果:剪切面上正应力越大,试件被剪破坏前所能 承受的剪应力也越大。
▪ η=σb/ σc≤1
编辑ppt
9
1.2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 1)定义:岩石在单轴拉伸荷载作用下达到 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岩石的 单轴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
▪ 试件在拉伸荷载作用下的破坏通常是沿其 横截面的断裂破坏,岩石的拉伸破坏试验 分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两类。
▪ c.破坏原因:从图可以看出,虽然拉应力的值比压应力值 低很多,但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很低,所以试件还是由于 x方向的拉应力而导致试件沿直径的劈裂破坏。破坏是从 直径中心开始,然后向两端发展,反映了岩石的抗拉强度 比抗压强度要低得多的事实。
编辑ppt
15
▪ d.计算公式:
▪ σt=σx=-2P/πdt ▪ σy=(1/r1+1/r2-1/d)2P/πt
▪ (a)单面剪切试验 So=Fc/A
▪ (b)冲击剪切试验 So=Fc/2πra
▪ (c)双面剪切试验 So=Fc/2A
▪ (d)扭转剪切试验 So=16M c /πD3
式中:Mc—试件被剪断前达到的最大扭矩 (N•m)

D—试件直径(m)
编辑ppt
19
▪ 4)四种典型的限制性剪切强度试验
▪ a.直剪仪(剪切盒)压剪试验(单面剪) ▪ b.立方体试件单面剪试验 ▪ c.试件端部受压双面剪试验 ▪ d.角模压剪试验(变角剪切试验)
▪ 非限制性剪切试验在剪切面上只有剪应力存在, 没有正应力存在;限制性剪切试验在剪切面上除 了存在剪应力外,还存在正应力。
编辑ppt
17
▪ 2)四种典型的非限制性剪切强度试验:a. 单面剪切试验, b.冲击剪切试验, c.双面剪 切试验,d.扭转剪切试验,分别见图。
编辑ppt
18
▪ 3)非限制性剪切强度记为So计算公式:
编辑ppt
5
▪ b.非标准试件的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其修正
编辑ppt
6
▪ c.压缩实验设备示意图(500t压力机)
编辑ppt
7
▪ d. 端部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 端部效应:
▪ 消除方法:
▪ ①润滑试件端部(如垫云母片;涂黄油在端部)
②加长试件
编辑ppt
8
▪ 5)水对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软化系数
▪ 岩石的软化系数:饱和岩石抗压强度σb与 干燥岩石抗压强度σc之比
▪ a.试件:为一岩石圆盘,加载方式如图所示。实际 上荷载是沿着一条弧线加上去的,但孤高不能超 过圆盘直径的1/20。
编辑ppt
14
▪ b.应力分布:圆盘在压应力的作用下,沿圆盘直径y—y的 应力分布和x—x方向均为压应力。而离开边缘后,沿y—y 方向仍为压应力,但应力值比边缘处显著减少。并趋于均 匀化;x—x方向变成拉应力。并在沿y—y的很长一段距离 上呈均匀分布状态。
编辑ppt
2
▪ 1.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 1)定义:岩石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 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称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 度(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或称为非限 制性抗压强度(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如图所示。
1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强度:岩石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岩
石破坏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a.单向抗压强度
b.单向抗拉强度
c.剪切强度
d.三轴抗压强度
岩石的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态
(形状、体积)变化。
a.单向压变形
b.反复加载变形
c.三轴压缩变形
d.剪切变形
编辑ppt
1
▪ 岩石强度与外力有关 ▪ a.外力性质:动载荷、静载荷 ▪ b.外力方式:拉伸、压缩、剪切 ▪ C.应力状态:单向、双向、三向
▪ 2)计算公式:

σc=P/A
编辑ppt
3
3)4种破坏形式: 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是最常见的破坏形式。 2.单斜面剪切破坏,这种破坏也是剪切破坏。 3.塑性流动变形,线应变≥10%。 4.拉伸破坏,在轴向压应力作用下,在横向将产生 拉应力。这是泊松效应的结果。这种类型的破坏就 是横向拉应力超过岩石抗拉极限所引起的。
编辑ppt
10
▪ 2)直接拉伸试验加载和试件示意图
编辑ppt
11
▪ 计算公式:破坏时的最大 ▪ 轴向拉伸荷载(Pt)除以试件 ▪ 的横截面积(A)。即:

σt=Pt/A
编辑ppt
12
▪ 2)直接拉伸试验加载和试件示意图-(续)
编辑ppt
13
▪ 3)间接拉伸试验加载和试件示意图
▪ 巴西试验法(Brazilian test),俗称劈裂试验法。
▪ 圆盘中心处:
▪ σt=σx=-2P/πdt ▪ σy=6P/πdt
编辑ppt
16
1.3抗剪切强度
▪ 1)定义:岩石在剪切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前所能 承受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抗剪切强度 (Shear strength)。
▪ 剪切强度试验分为非限制性剪切强度试验 (Unconfined shear strength test)和限制性剪 切强度试验(Confined shear strength test)二 类。
编辑ppt
4
▪ 4)实验方法
▪ a.试件标准
▪ 立方体50×50×50mm或 70×70×70mm ▪ 圆柱体,但使用最广泛的是圆柱体。圆柱体直径
D一般不小于50mm。 L/D=2.5~3.0(国际岩石力 学委员会ISRM建议的 尺寸) ▪ 要求:两端不平度0.5mm;尺寸误差±0.3mm; 两端面垂直于轴线误差±0.25度。 ▪ 加载速率:0.5~0.8Pa/s
▪ 原因:剪切破坏一要克服内聚力,二要克服摩擦力,正应 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 将破坏时的剪应力和正应力标注到σ-τ应力平面上就是一 个点,不同的正、剪应力组合就是不同的点。将所有点连 接起来就获得了莫尔强度包络线,如图所示。
编辑ppt
23
▪ ②残余强度:当剪切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峰值剪切强度后, 剪切破坏发生,然后在较小的剪切力作用下就可使岩石沿 剪切面滑动。能使破坏面保持滑动所需的较小剪应力就是 破坏面的残余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