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_RGD探针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靶向标记的研究
《RGD肽修饰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IRMOF-3的靶向性研究》

《RGD肽修饰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IRMOF-3的靶向性研究》摘要本研究着重探讨了RGD肽修饰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IRMOF-3(RGD-IRMOF-3)的靶向性,通过对其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验证RGD肽的修饰是否能够显著提高IRMOF-3的靶向性。
实验结果表明,RGD肽的修饰确实增强了IRMOF-3的靶向性,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引言随着纳米医学的快速发展,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和可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IRMOF-3作为一种典型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其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使其在药物传递、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如何提高其靶向性,使其更有效地到达病变部位,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RGD肽的修饰,探讨其对IRMOF-3靶向性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包括IRMOF-3纳米颗粒、RGD肽、肿瘤细胞株等。
所有材料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方法(1)RGD肽的合成与修饰:采用固相肽合成法合成RGD肽,并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将其修饰在IRMOF-3表面。
(2)细胞培养与实验设计:选用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等技术观察RGD-IRMOF-3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3)数据分析与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RGD肽修饰对IRMOF-3靶向性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 RGD肽成功修饰在IRMOF-3表面: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RGD肽成功修饰在IRMOF-3表面,形成了RGD-IRMOF-3纳米颗粒。
2. RGD-IRMOF-3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外实验中,RGD-IRMOF-3对肿瘤细胞的毒性较低,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3. RGD肽修饰显著提高IRMOF-3的靶向性: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RGD-IRMOF-3能够更有效地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显著提高IRMOF-3的靶向性。
RGD肽修饰量子点介导光动力治疗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RGD肽修饰量子点介导光动力治疗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蔡筱蕾;沈玉洁;曹佳;徐雷鸣【摘要】目的旨在探讨量子点-RGD-PDT对胰腺癌细胞SW1990侵袭能力的影响,为RGD肽修饰量子点在胰腺癌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做进一步研究.方法对体外胰腺癌细胞进行量子点-RGD-PDT处理,分为:Control组、量子点-RGD组、单纯光照组以及量子点-RGD-PDT组.利用Transwell、Western-Blot及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及相关侵袭分子改变;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上述分组行量子点-RGD-PDT,免疫组化检测肿瘤侵袭相关侵袭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量子点-RGD-PDT组体外侵袭能力及MMP2、MMP9表达显著上调(P<0.05),量子点-RGD组及单纯光照组未见显著改变;体内实验提示,与Control组相比,量子点-RGD-PDT组MMP2、MMP9表达显著上调(P<0.05),量子点-RGD组及单纯光照组未见显著改变.结论量子点-RGD-PDT治疗后残存SW1990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增强.量子点-RGD可能通过改变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促进PDT治疗后残存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17【总页数】5页(P2830-2834)【关键词】量子点;RGD肽;胰腺癌;光动力治疗;侵袭【作者】蔡筱蕾;沈玉洁;曹佳;徐雷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其五年生存率不足5%,缺少早期诊断及有效的干预手段是导致其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1-2]。
量子点-RGD探针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靶向标记的研究

34 5
ChnJGa t e tr1 01 i sr neo ,2 2,Vo. 1 o 1 7,No 6 .
量 子 点 一 GD探 针 对 人 胰 腺 癌 细 胞 株 R S 9 Wl 0靶 向标 记 的研 究 9
杨姗 莹 倪 倩 雯 瞿春 莹 , 。 , 徐 雷鸣 周 敏 张 毅 张建成 上 海 交通大 学 医学院 附属新华 医 院消化 内镜诊 治部’ 2 0 9 ( 0 0 2)
sri l a .C r nl, a ee eayo cne a eo eaht pt feerh unu os G a be sd u v t ur t t gt t rp f acr sbcm o so o rsa .Q atm dt— D hs enue v ar e e y r dh h c R
f Mae a c ne dE gn r g, h n hi n e i S ag a o til Shn h i r s e a ei v sy
Cor e p r s onde e t nc o:XU i n Lemi g, Emal L i ng Xu@ y h o. o a i: e mi . a o e m. n
能有效对胰 腺癌 S 90细胞进行靶 向标 记。与空 白对 照组相 比, W19 量子 点- G R D探针浓度 低于 2 m lL时对胰 腺 0n o / 癌 S 9 0细胞活力无影响。结论 : W19 量子点. G R D探针能有效对胰腺 癌 S 9 0细胞进行靶 向标 记 , 具有优 良的 W19 且 光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 , 有助于胰腺癌治疗的靶 向研究 。 关键词 胰腺肿瘤 ; 量子点 ; R D; 靶 向标记 ; 细胞增殖 G
D p r etfDgsv nocpcD ans n r t n ,Xnu o i l h nh iJ oog U i rt Sh o o eat n o i teE dsoi i osad Te m t iha H s t ,Sa g a i tn n esy colf m ei g i ae pa a v i Mein , h n h i 2 0 9 ) Sa g a KyL brtr o eitcG s one l ya dN ttn S ag a; Sho dc e S ag a ( 0 0 2 ; h n h i e aoao P d r at et o g n uri , h nh i col i yf ai r ro io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在癌症分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在癌症分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癌症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
然而,仍有一个难题困扰着医疗界:如何早期发现癌症?为此,科学家们在研究新型的荧光探针。
目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因为它有其它类探针不具备的优良特性。
一方面,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具有独特的荧光信号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这一特性使得其非常适合于荧光显微镜成像,同时也使得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实时、高灵敏度的检测和传感。
另一方面,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点。
例如,它们对于非细胞毒性药物的相容性强,化学修饰更方便,分子特异性也更高。
我们利用这些特性来研究使用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作为早期癌症诊断的工具。
具体来说,我们以人类前列腺癌症为研究对象。
人类前列腺癌症是当前最常见的男性癌症之一,而这项研究的目标在于能够尽早、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变部位的识别,以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治疗。
我们使用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和临床医学样本分析了前列腺癌症恶变程度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PSA(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来检测被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蛋白质。
这些荧光探针将与这些蛋白质紧密关联,并通过特许的化验技术来识别癌症的存在。
我们的研究发现,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在早期识别蛋白质的变化上具有比传统方法更高的信号强度和更高的灵敏度。
这一发现意味着我们可以非常精确地分析样品中的蛋白质变化,并且即使是微量的蛋白质变化也能够被捕捉到,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癌症的准确性。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将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作为癌症早期检测的工具是非常准确、敏感和快速的。
未来,我们将继续改进这一技术,并将其推广到其他类型的癌症和疾病诊断中。
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SW1990细胞株的建立及相关特性检测

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SW1990细胞株的建立及相关特性检测贾一夫;丁飞;余跃;高萌;杨显珠;王均【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to induce the resistant cell lineSW1990/gemcitabine( GEM) for further clarify the resistant mechanisms of pancreatic cancer , and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SW1990 and SW1990-GZ. Methods SW1990-GZ was derived from the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s SW1990 by exposing the cells to intermittently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GEM. The IC50 ,resistance index( R) , and growth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y MTT assay. Cellular intake of SW1990 andSW1990-GZ was detection by HPLC. Results The IC50 of SW1990 andSW1990-GZ were respectively (0. 07 ± 0. 002 1)μg/ml,(87. 50 ± 3. 2400)μg/ml,R=1 250;sensibility to GEM in SW1990-GZ were more lower than that in SW1990 cell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s of GEM. Growth rate ofSW1990-GZ was slower than that of SW1990 from the growth curve;GEM intake in SW1990-GZ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W1990 in different times. Conclusion Human resistant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s SW1990/GEM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and its resistant characteristics are stable and clear. SW1990-GZ maybe decrease GEM intake by some unclear pathways.%目的:探讨对吉西他滨( GEM )耐药的胰腺癌SW1990细胞诱导方法,以期进一步认识胰腺癌耐药的发生机制,并对诱导的GEM耐药的胰腺癌细胞与其亲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
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体外增殖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体外增殖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陈润浩;李金明;徐近;崔龙;金忱;傅德良;倪泉兴【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09(016)005【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吉西他滨(GEM)白蛋白纳米粒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体外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给药组:110 nm GEM纳米粒组、406 nm GEM纳米粒组、单纯GEM组、空白纳米粒组和无药对照组;运用MTT法检测给药后48 h和72 h的增殖抑制率.结果:MTT试验检测提示110 nm GEM-NP, 406 nm-GEM-NP和GEM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抑制作用,且72 h后406 nm-GEM-NP的细胞抑制率在50μg·mL-1GEM 浓度时,超过了单纯GEM(P<0.05),表明其有显著的药物缓释作用;空白纳米粒对细胞抑制轻微,且不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GEM白蛋白纳米粒,特别是406 nm-GEM-N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具有显著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且生物相容性良好.【总页数】3页(P728-730)【作者】陈润浩;李金明;徐近;崔龙;金忱;傅德良;倪泉兴【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上海,20009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上海,20009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相关文献】1.阿司匹林引起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对吉西他滨耐药及其机制研究 [J], 林永良;陈良岂;杜荣国;林英卓2.热疗增强盐酸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小平;郑磊贞;王雅杰3.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SW1990细胞株的建立及相关特性检测 [J], 贾一夫;丁飞;余跃;高萌;杨显珠;王均4.miR-100通过抑制PLK1提高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J], 李东正;魏尉;安勇;顾荣民;文旭;李刚5.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株体外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J], 陈润浩;李金明;徐近;龙江;金忱;傅德良;倪泉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量子点荧光探针在肿瘤标记与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技巧

量子点荧光探针在肿瘤标记与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技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点荧光探针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备着出色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肿瘤标记与靶向治疗的研究中,量子点荧光探针因其独特的特性,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量子点荧光探针在肿瘤标记与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技巧进行探讨。
首先,量子点荧光探针的性质使其成为肿瘤标记的理想选择。
由于量子点荧光探针具有较小的尺寸,可在细胞水平上实现高度的进入,因此能够更好地与肿瘤细胞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通过在量子点表面修饰特定的生物分子,如抗体或肽段,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标记。
这种高度特异性的标记使得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肿瘤细胞的存在和分布,从而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其次,量子点荧光探针在肿瘤靶向治疗中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改变量子点表面的修饰,可以使其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分子。
例如,可以在量子点表面修饰药物分子,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确治疗。
药物分子可以通过特异性的靶向作用,将药物精确地送达到肿瘤细胞,避免对健康细胞的损害,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量子点荧光探针还可以用作光动力疗法的辅助剂,通过激活量子点内的光敏剂,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这种靶向性的治疗方法将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合理设计和制备至关重要。
首先,荧光探针的发光波长应该与肿瘤标记或治疗的需求相匹配。
通过调整量子点的粒径和组成,可以实现对探针发光波长的精确控制,确保探针能够有效地在特定光谱范围内发光。
其次,量子点表面的修饰也需要精心设计。
例如,量子点表面可以修饰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以实现对特定肿瘤细胞的标记和治疗。
此外,量子点的表面修饰还可以使其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延长其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最后,量子点荧光探针的毒性和生物相容性也需要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周灿华-SeminarI-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Chin. J. Exp. Surg, 2006, 23(9): 1085-1087
研究应用
1、量子点对肝癌细胞的免疫荧光成像
QDs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尤其是作为一种新型肿瘤 成像技术研究,前景十分广阔。陈良冬等将QDS合成及标记技术 引人肝癌研究,通过对肝癌肿瘤标志物一甲胎蛋白(AFP)的特异 性识别,寻求一种较现有有机荧光技术更理想的荧光成像技术。 人肝癌细胞的特异性 标记成像:通过共聚焦激 光荧光显微镜,可以清楚 观察到,肝癌细胞株HCCLM6中表达AFP的细胞浆被 QDs-IgG复合物探针特异性 识别,并表现出较FITC绿 色荧光更为明亮的橘红色 Chin. J. Exp. Surg, 2006, 23(9): 1085-1087 荧光。
如将发光微球的这种特性应用于生物示踪,则 每种(或每个)发光微球可标记不同的生物分子(如, 不同的抗原、抗体或序列不同的核酸探针),即可对 不同的生物分子进行编码标识,并应用于靶目标(抗 体、抗原、受体、核酸等)的检测。 以纳米发光微粒标记的发光微球的这种独特性 质使其在理论上可以编码上百万个核酸或蛋白质序 列,而人类的基因不超过40000个,可见该技术用于 标记人类每个基因成为可能。这为生命科学研究尤 其是基因表达、高通量扫描、医学诊断提供崭新的 检测手段,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2、蟾蜍胚胎细胞成像
3、荧光编码技术
4、环境离子检测
• 前景展望
背景介绍
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即半导体纳米微晶,是一种优 越的纳米荧光材料。虽然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己出现,但直到1998年, Alivisatos和Nie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解决了其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 的问题之后,才将其引入生物学领域以来,此后QDs在生物、医学、 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量子点(QDs),是由ⅡB/ⅥA (如 CdSe等)或ⅢA/ⅤA(如InP、GaAs等) 族元素组成的稳定的、溶于水的、尺 寸在1~100 nm之间的纳米晶粒。量 子点半径小,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 连续能带变为分立能级,受激发后形 成电子-空穴对,当电子和空穴再次 结合时发出荧光。其特殊的物理结构 及尺寸使其具有不同于一般有机荧光 探针的光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