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声音的特性(优质课用)教学内容共2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声音的特性》参考教案

《声音的特性》参考教案

《声音的特性》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特性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2.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辨别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扬声器、音叉、钢尺、水盆、玻璃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1)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原理。

(3)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音色:声音的质感,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3. 实验演示:(1)让学生听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感受音色的差异。

(2)调整扬声器音量大小,让学生感受响度的变化。

(3)用钢尺演示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2)讨论如何利用声音特性进行音乐创作和声音辨别。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不同场景下的声音特性,并进行记录。

六、课后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1. 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部分,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演示。

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 教案 (公开课专用) 新人教版

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 教案 (公开课专用) 新人教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②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③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应意见的意识.①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②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教学资源〔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2〕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3〕局部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应练习板书设计〔多媒体显示〕三、声音的特性课堂教学程序颂》。

布置作业积极参与活动,认真观察比拟波形的不同。

能增强学生对乐音特性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分子热运动设计思想联系生活实际,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根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声音的特性》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声音的特性》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谢谢!
电话,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音__色____来分辨出的,
妈妈说听不清楚,让小平说话大声点,这是要
求增大声音的__响__度____。
说一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音色:声音的特色


的 三
响度: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
材料和结构 振幅 频率
课外思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长短,粗 细,松紧程度等有关吗?
5、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 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
器发出声音的( A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女同学说话的声音通常比男同学“尖细”, 是指女同学声音的 音调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 说话时声带振动的 频率 较高。
7、小平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接
清楚。其原因是( B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同学听到的声音振幅大
4、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C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 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 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 和分散程度有关。距离越大,声 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dB)。
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
声音 树叶微动 轻声交谈 正常说话 大声呼喊 汽车喇叭 载重汽车 飞机发动机
声音的强弱/dB 10
20~30 40~50 70~80
90 100~110 120~130
5
6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2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2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2. 音调:频率的影响3. 响度:振幅和距离的影响4. 音色:材料和结构的影响5. 声音特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各种材料制成的容器。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教案第一课时:声音的定义和传播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声音的有趣现象。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音调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音调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音调的有趣现象。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音调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掌握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频率变化对音调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频率下音调的变化。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课时:响度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响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响度的有趣现象。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响度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掌握振幅和距离与响度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振幅和距离变化对响度的影响。

《声音的特性》优教课件

《声音的特性》优教课件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一、音调 1、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 20000Hz(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Hz;老 年人的听觉会衰退) 2、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1)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 (2)人们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一、音调
思考1
一只蚊子从你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 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 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而蚊子的翅 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一、音调
思考2
蚊子和老牛的叫声,谁的声音大?谁的音调高?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含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 频率大,音调高; 细; 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低:声音粗犷、低 沉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响度大:震耳欲聋; 振动幅度越大,响 响度小:轻声耳语 度越大 不同发声体的 材料、结构不 同,发出声音 的音色就不同 音色是辨别不同 发声体的依据
老牛的声音大,但是蚊子的音调要高
声音的大小不是由音调决定的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二、响度
思考: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么做?
设计:想出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二、响度 实验演示: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二、响度

《第2节 声音的特性》优质课件(两套)

《第2节  声音的特性》优质课件(两套)
越低。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 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
体的结构有关,一般而言,大而长的物体振动频率 低,小而短的物体振动频率高;物体绷得越紧,振 动频率越高;物体越薄、越细,振动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 赫兹(Hz)
1,简谱中的1.2.3.4.5.6.7等表示的就是音调. 2,女高音,男中音也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
问一问
1 弦乐器的音调跟什么因素有关? 2 管乐器的音调又跟什么因素有关?
答一答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有关,管 乐器的音调跟空气柱的长短有关
古筝的每条琴弦的长度和粗细都部相同,细耳短的音调 高,粗而长的音调低.
的 特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距离
三、音色:声音的特色
影响因素: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声音的特性
相关知识回顾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在不同介 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相同。
情景体验·探索发现
八年级物理教学课件
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音调、超声波和次声波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当用不同乐器 演奏同一首歌曲的时候,我们一听他们的声音就能 知道是用哪种乐器演奏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呢?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重 点) 2.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难点) 3.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小结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 就不同,因此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身。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8、从波形上看,下列哪个是噪声 的波形图( )
D
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 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 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 出的声音( B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三者都不同
从环保角度看:
一切影响人们正常 学习、工作和休息的 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噪声的主要来源:
2、音调:
指声音的高低。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 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发 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 高。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 的次数来表示,叫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用符号Hz表示。
研究橡皮筋的长短、 粗细对音调的影响
物体振动频率和 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振动频率和物体粗细、 长短有关;一般来说细的、 短的物体的振动频率较高
的 强 弱 决定;振 响度小: 动幅度越 轻声耳语 大,响度 越大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音 对声 不同发声体 分辨不同发 色 音音 的材料、结 声体发出的
质的 构不同,发 声音的重要 感觉 出声音的音 特征 色就不同
你能弹奏出响度、音调、 音色不同的声音吗?
1、音调表示声音的 高低 ________ ,它由发声体振 动的频率所决定,频率越 高 大,音调越__________ 。
设计实验
二、乐音的特性:
1、响度:
指声音的大小。也就 是指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 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 响度是人耳对声音的感觉, 还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 (dB)来表示。 声音的强弱不同,人 们听起来的效果是不 同的。
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
声音 树叶微动 轻声交谈 正常说话 大声呼喊 汽车喇叭 载重汽车 飞机发动机 声音的强弱(dB) 10 20—30 40—50 70—80 90 100—110 120—130 听觉效果 极静 安静 正常 较吵 很响 震耳 疼痛难忍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2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1.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声音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声音的探究兴趣。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2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2.1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2.2声音特性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美妙。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特性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

2.知识讲解2.1讲解音调的概念: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2.2讲解响度的概念: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3讲解音色的概念: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与声源的材料、形状等因素有关。

3.实验探究3.1实验一:观察音叉的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实验步骤:a.准备两个不同频率的音叉。

b.分别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情况。

c.比较两个音叉的音调高低。

3.2实验二: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与响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a.准备一个音叉。

b.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

c.比较不同力度敲击音叉的响度大小。

3.3实验三:观察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音色。

实验步骤:a.准备几种不同乐器的演奏视频。

b.让学生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4.分析讨论4.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复习声音的三个特性,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3.设计一个关于声音特性的实验,验证音调、响度、音色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重点1.1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对话设计:“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是不是有的声音听起来很尖锐,有的声音听起来很低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音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声音的特性(优质课用)教学内容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