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肾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岐山县医院内四科肾内科疾病诊疗常规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操作常规-操作指南【适应证】1.各种原发肾脏疾病诊断不清或病情变化时;急性肾炎伴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2.各种继发性或遗传性肾病无法确诊或病理资料可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
3.急性肾衰病因不明或肾功能急剧衰退原因不清时。
4.移植肾肾功能减退,排异反应或怀疑原发病在移植肾复发时。
【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明显出血倾向,重度高血压,精神病或不合作,孤立肾,小肾。
2.相对禁忌证: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积脓,肾肿瘤,肾动脉瘤,多囊肾或大囊肿,肾位置过高或游走肾,慢性肾衰,过度肥胖,重度腹水,心功能衰竭,严重贫血,低血容量,怀孕,年迈。
【操作方法】1.取俯卧位,腹下垫约10厘米厚硬枕,把肾推向背侧。
2.穿刺点定位,消毒,铺手术巾,逐层局麻。
3.用腰穿针逐层刺入,直到肾被膜,记录针刺深度。
4.在穿刺点用手术刀划一小口,将穿刺针刺入,参考进针深度,观察针尾隋呼吸摆动时,令患者屏气,快速刺入2~3厘米,迅速拔针。
5.观察肾组织有无肾小球,压迫伤口2分钟,包扎伤口,捆绑腹带。
【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肾功能,备血,作双肾B超;术前3天停用抗凝药物,注射维生素K,术前给小剂量镇静剂。
2.术后观察:术后睡硬板床3天,严格卧床24小时,仰卧位6小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尿液。
3.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血尿不止可用垂体后叶素;肾周血肿继续增大,须行手术结扎止血。
腹膜透析管插植术操作常规-操作指南腹膜透析管插植术【透析管插植方法分两类】1.穿刺植管。
2.外科手术植管,此又分为直视及非直视两种。
【透析管插植位置的选择】腹直肌旁或腹中线脐下2~3cm。
腹直肌旁、接近髂前上嵴至脐连线中点(近麦氏点)或麦氏点对侧相应部位。
【穿刺植管术】1.病人准备:穿刺前灌肠、排空膀胱或放置尿管,备皮。
2.掌握管蕊针穿刺方法。
3.掌握管蕊针透析管的拔除。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篇一:《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十堰市人民医院购书目录篇二:血液透析室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目录赤峰市第二医院血液透析室血液透析室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目录1.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3.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4.血液净化学(王志刚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版)5.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卫生部卫医政发〔20xx〕32号)6.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卫生部卫医政发〔20xx〕35号)7.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xx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8.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0.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分册-专家共识(卫生部20xx 版)1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路径(卫生部20xx版)1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路径(卫生部20xx版)13.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14.肾病综合征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10.医院感染管理指南(赤峰市第二医院20xx版)1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法规汇编(赤峰市二院20xx 版)13.糖尿病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14.肥胖相关性肾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15.iga肾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篇三:肾病学专业5个病种临床路径卫办医政发〔20xx〕58号文件附件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0xx年版)一、i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i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asture综合征(icd-10:m31.0)/抗肾小球基底膜病(icd-10:m31.0)。
行血浆臵换治疗(icd-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cm-3:99.07)。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准备1.审查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要求。
2.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给患者,获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
3.提供舒适和私密的操作环境,确保患者的隐私权。
4.保证操作所需的器械和设备的齐全和有效。
二、操作前准备1.进行手卫生,戴上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佩戴帽子和口罩。
2.准备必要的器械、药物和设备,并在操作区域进行摆放,确保便于使用。
3.检查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完好程度,如有损坏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或清洗。
4.准备足够数量的无菌物品,如敷料、注射器等。
5.准备注射药物,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准备好。
6.预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准备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操作步骤1.预告患者操作过程,并告知患者应该配合操作,保持平静和放松。
2.按照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坐位等。
3.进行皮肤消毒,遵循由清洁到无菌的顺序进行,注意使用无菌的消毒液和棉签,并按照特定的方法按摩消毒区域。
4.根据操作需要,戴上手套并正确使用,避免污染或损坏。
5.使用无菌方法开放或插入器械、导管等,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意器械与患者皮肤的接触。
6.操作过程中注意与患者交流,关注患者的感受和反应,并做好镇定和安抚工作。
7.注意操作时的力度和速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和伤害。
8.操作后仔细检查患者的状况和器械的位置、固定等,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四、操作后处理1.完成操作后,及时清洁操作区域,处理和封存使用过的器械和设备,按照医院的规定处理感染性废物。
2.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方法和效果,患者的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3.告知患者操作的后续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药物使用等。
4.安抚和安慰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5.清洁和归位操作区域,收拾清洁器械和设备,并保证其保存和维护的完好。
以上是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根据具体的操作项目和需求,还需要具体进行操作训练和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肾内科诊疗规范

肾内科诊疗规范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史采集】1.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
2.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有无泡沫尿。
3.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
4.高血压病史。
5.全身表现,如疲乏、厌食、嗜睡、头晕、腰部钝痛等。
6.皮疹,关节痛,尿路刺激症。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血压,浮肿,心肺体征,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狼疮细胞,内生肌酐清除率。
2.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B超,根据病情需要作心脏彩超。
3.特殊检查:有条件作肾穿刺活检,标本送光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短期内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即可诊断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病前1~3周有感染史可帮助确定诊断,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继发性肾损害,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治疗原则】1.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直到症状消失。
2.低盐饮食,蛋白入量保持1.0克/公斤体重/天。
3.抗感染,针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生素,一般二周。
4.对症治疗:降压,利尿,抗心衰治疗。
5.中医中药治疗。
6.必要时透析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急进性肾炎【病史采集】1.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有无泡沫尿。
2.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
3.高血压情况。
4.全身表现,如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发热,皮疹,咯血,关节痛等。
5.肾功能的演变。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贫血,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血压,浮肿,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狼疮细胞,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条件作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
2.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B超,根据病情需要作心脏彩超。
肾医院内科标准操作规程

肾医院内科标准操作规程肾医院内科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肾医院内科的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制定并执行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肾医院内科的各级医务人员,在开展内科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内科医务人员应确保医疗操作规范,熟练运用内科医疗技术,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内科医务人员应遵守医德医风,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维护医院的声誉。
第二章科室管理第五条内科医务人员应按照科室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第六条内科医务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肾医院内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纪律处分、人事考评、岗位职责等。
第七条内科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科室内的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医疗技能。
第八条若发现患者的病情不能由内科解决,应及时转诊到相应科室,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
第三章医疗操作规范第九条内科医务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肾医院内科的各项操作规范,准确掌握各种医疗技术手段的使用方法。
第十条内科医务人员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应仔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如体温、血压、心率等。
第十一条内科医务人员在给予患者治疗药物时,应仔细核对患者的名称、剂量、用法、频次等信息。
第十二条内科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前,应先向患者说明操作步骤和可能产生的风险,征得患者同意。
第十三条内科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应配戴好手术手套,保持手术场所的清洁卫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内科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和患者的安全,做好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内科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内科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将废物分类并正确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十七条内科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妥善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教育培训第十八条内科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内科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会议,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九条内科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科室内的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肾内科诊疗规范(最新版)

临床诊疗规范·肾内科部分编写委员会名单主编:汤显湖副主编:严文华林金称编写人员:王建雄刘勋华操凤王润秀李小生雷向宏尹伟英张凤霞王岚枫王健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分目录第一节慢性肾衰竭 (2)第二节慢性肾炎综合征 (3)第三节肾病综合症 (5)第四节 IgA 肾病 (7)第五节狼疮性肾炎 (9)第六节高血压肾损害 (12)第七节糖尿病肾病 (13)第八节尿路感染 (15)第九节急性肾衰竭 (16)第十节尿路结石 (18)第一节慢性肾衰竭一、【临床表现】在CRF 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在CRF 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
CRF 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
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3.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4.钙磷代谢紊乱:在肾衰的中、晚期(GFR<20ml/min)时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20ml/min 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
低镁血症也偶可出现。
(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血管病变是CKD 患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
主要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钙化。
(四)、呼吸系统症状气短、气促,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
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肺水肿”。
内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5种

内三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目录一、胸膜腔穿刺术二、腹腔穿刺术三、骨髓穿刺术四、腰椎穿刺术五、导尿术一、胸膜腔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
1主要作用①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②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③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④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
2适应症状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物等)。
3禁忌症状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 对麻醉药过敏。
3﹒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4术前准备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
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药、无菌棉球、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
5操作步骤体位患者取坐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坐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选择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诊疗规范-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指与糖尿病代谢异常有关的肾小球硬化症,属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范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高血脂、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氮质血症。
有10~20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约有50%发生肾脏并发症,而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即呈进行性发展,平均7年即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占终末期尿毒症总数的1/3。
中医无糖尿病肾病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属于中医的“水肿”,“眩晕”,“肾劳”,“关格”和“厥脱”诸证范畴。
1.临床诊断1.1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五期Ⅰ期:主要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脏体积增大为特征,经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完全恢复正常,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的损害。
Ⅱ期:即正常白蛋白尿期。
此期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运动后增高,但休息后可恢复。
Ⅲ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
主要表现为UAE持续高于20~200μg/min(相当于30~300mg/24h),初期UAE20~70μg/min。
Ⅳ期:亦称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
其特点是大量蛋白尿,UAE>200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高于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和血压增高。
本期蛋白尿的特点是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蛋白尿,不因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而减少。
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但非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g/24h)、水肿和高血压,约见于30%的病人。
糖尿病肾病水肿大多较重,对利尿药反应差,其原因除血浆蛋白低外,尚有钠潴留比其他原因的肾病综合征严重。
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患者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伴有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此时患者可出现氮质血症所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血,并可继发严重的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钙性抽搐,还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
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常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致死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内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编制二零二零年四月目录经皮肾活检术——3膀胱穿刺术——8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术——10股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术——13血液透析技术——14血液灌流技术——20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24经皮肾活检术肾活检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是肾脏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手段。
它不仅用于自体肾或移植肾的病理诊断,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
此外,它还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适应证】凡有弥漫性肾实质损害,包括原发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性疾病等,其病因、病变程度、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尚未解决或不明确者,均为肾活检的适应证。
1、肾病综合征。
2、肾炎综合征。
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4、各类持续性无症状尿检异常[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
5、非单纯肾后(梗阻)因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减退。
6、非单纯肾后(梗阻)因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且肾体积未完全萎缩(超声波测量肾长径:男性≥90mm,女性≥85mm),且正常肾结构未完全消失。
7、移植肾肾活检:各类非外科因素导致的移植肾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延迟恢复并疑有肾小管坏死、药物性肾中毒、慢性排异反应以及复发、新生或带入的肾小球疾病。
【禁忌证】1.明显出血倾向和(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2.活动性感染性疾病:急性肾孟肾炎、肾脓肿、肾结核等。
3.多囊肾。
4.孤立肾。
5.较大的肾肿瘤。
6.肾萎缩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7.大量腹水。
8.未能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9.未纠正的严重贫血(血红蛋白≤80g/L)。
10.精神疾病或不能配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准备(1)明确肾活检适应证后,应向患者解释肾活检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并简要说明操作过程,消除其顾虑,争取最佳配合。
(2)同时向患者和(或)亲人或监护人说明肾活检的必要性和可能引起的各类并发症,交待相关注意事项,必须取得书面同意。
(3)术前检查包括两次以上的血压测定,已有高血压者积极控制血压;仔细检查全身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及所选择进针部位的局部皮肤,多体毛者应做常规备皮处理。
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试管法)、凝血酶原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出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查项目,出凝血功能的检查是术前检查的重点。
(4)术前已用抗凝治疗者应停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至少停用3d以上,并复查凝血指标。
(5)术前进行双肾超声波检查以了解肾脏图像、穿刺部位及进针途径。
(6)要求受检患者尽可能在术前12~24h内排大便。
(7)术前无任何原因引起的剧烈性咳嗽、腹痛及腹泻者,应推迟肾活检。
(8)非急诊肾活检的女性患者应尽量避开月经期。
(9)严重肾衰竭者术前应加强透析(常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将血压控制在相对正常范围。
(10)焦虑者及不能合作者可酌情应用镇静药。
(11)预计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的患者术前使用维生素K及止血药物。
2.器械及药品准备(1)穿刺针的选择:国内多采用负压吸引法,所用的肾活检穿刺针一般为18号负压穿刺针(Menghini肾活检穿刺针),根据超声波所测的皮肾距离选择肾活检针的长度型号,另须准备负压吸引法所需的负压吸引装置(20ml一次性注射器、连接管、针卡)、深度固定卡、长度测量尺等,除负压吸引装置外的上述其他器械均须采用灭菌法(高温高压或高压蒸汽)消毒。
其他活检针有ranklin—Vim-silverance针或Tru-cut针。
视操作者及其单位的经验而确定是否选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穿刺枪。
(2)超声波探头的选用及穿刺针固定器:探头可选用矩阵式或扇形式,通常选用相匹配的穿刺针固定器,要求固定器能将进针途径调整至合适的角度,术前应对超声波探头及固定器进行消毒。
由于超声波的准确定位及深度测定,现在均无须采用探测针预定位。
(3)选用常规的皮肤消毒液,局麻药可选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
(4)术中所需的铺巾及敷料应打包高温高压消毒,注射器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通常无须皮肤切口及皮肤缝合。
(5)穿刺针不得重复使用。
3.操作步骤(1)体位:受检患者取俯卧位,腹部肋缘下(相当于肾区位置)垫以5~l0cm高的棉枕以减少肾脏移动。
双上肢置于两侧,头偏向一侧。
嘱患者平静呼吸,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侧卧位。
(2)皮肤消毒:通常采用1%聚维酮碘(碘伏)消毒至少2遍或以上,消毒范围包括上至肩胛下线,下至髂后上棘连线,两侧至腋后线,然后铺巾。
(3)穿刺点定位:在肾活检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定位技术经历了体表标记经验定位、静脉肾盂造影X线定位、早期超声波术前定位及当今的实时超声波定位与引导,甚至可采用CT定位。
目前,最常用的是实时超声波定位和引导穿刺。
实时超声波引导肾活检对减少肾活检并发症和提高穿刺成功率至关重要。
最初应用超声波体表定位测定皮肤至肾包膜的距离,计算进针深度,然后移开超声波探头进针,这种定位方法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因为实际进针路径与提前超声波定位的路径可能不一致,因而增大了肾活检的风险,降低了肾活检成功率。
而在实时超声波引导下,操作者能观察到穿刺针的进入路径及深度,因而减少了风险,提高了成功率。
由于右肾位置较低,较易穿刺,故很多单位采用右侧肾活检。
探头位置通常置于患者平静呼气末状态下肾脏所在位置,力求避免胸廓肋骨的阻拦。
适当调整B超探头位置和方向,使肾脏下极轮廓显示清晰。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波引导线(进针方向)与肾脏表面纵轴的垂直线成15~30。
的夹角,但角度不宜过大,否则进针时易滑过肾脏表面,导致取不到肾组织(俗称空穿刺)。
穿刺点应尽量靠近肾下极边缘,进针线一般选择肾下极与集合系统之间的外1/3,从而避开大血管。
个别肥胖患者,肾脏位置较高,只能做肋间穿刺,尽可能沿肋骨上缘进针。
(4)测定穿刺距离:超声波固定架长度+皮肾距离(超声波测量)+15~20mm(穿刺时肾脏往下移动距离)+欲取肾组织长度15mm。
如:超声波固定架长度=40mm,皮肾距离=50mm,肾脏下移距离=20mm,那么穿刺距离=120~125mm。
(5)局麻:皮内局麻及沿进针途径做皮下局麻,通常将注射器造成负压的同时先进针,如无出血,边退出注射针边注射局麻药液。
(6)穿刺方法:针芯完全插入针管内,经超声波穿刺针固定器的针槽及在实时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刺至肾包膜表面,取出针芯,置人针卡,连接负压。
当肾脏处于最佳穿刺位置时,嘱患者屏气,助手同步制造负压,操作者快速进针至预定深度,即刻快速拔出穿刺针,用负压注射器中的生理盐水推射出肾组织。
穿刺动作以手腕运动为主,幅度不易过大,过程应快捷。
(7)标本长度:所取肾组织长度通常为10~15mm,标本过短所取的肾小球数不够,而标本过长则容易穿透肾脏,导致包膜下血肿和(或)肉眼血尿。
合格的取材应包括肾皮质和髓质。
通常要求1~2次取到足够的肾组织,个别患者因所取组织不够或空穿时可重复穿刺。
目前所用穿刺针较细,常穿两针以上。
(8)送检:按各项病理检查的要求分割肾组织及处理,即刻送检。
通常行光镜、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
光镜及电镜分别采用相应的固定液固定,免疫荧光检查将肾组织置于低温生理盐水内,特别要求者另外采用相应的固定液。
(9)伤口包扎:肾穿刺术后敷料包扎伤口,敷以纱布,胶布固定。
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是肾脏内科常见诊疗手段。
虽然膀胱穿刺术相对于其他特殊操作而言比较安全,但仍需注意,作为一种有创性诊疗手段在行膀胱穿刺术时仍有风险。
肾脏内科的各级医师均应明确了解膀胱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适应证】1.急性尿潴留导尿术未成功,而又急需排尿或送检尿标本者。
2.无菌法尿标本收集及尿细菌培养标本的收集。
3.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或尿道损伤且不能手术而需膀胱造口引流尿液者。
4.尿道手术为预防感染或尿外渗。
5.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时,用以冲洗和减压的一种方法。
6.神经源性膀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
7.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尿道炎伴尿潴留者。
【禁忌证】没有绝对禁忌证。
下尿路梗阻可用其他方法解决时需医生根据利弊选择。
【操作方法及程序】1.备齐用物,并向患者介绍膀胱穿刺的目的与方法,取得合作。
2.暴露穿刺部位。
治疗巾垫于病人臀下。
3.穿刺部位为耻骨联合中点上2cm处,叩诊证实膀胱充盈。
4.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洞巾,行局部麻醉。
5.穿刺针栓部接无菌橡皮管,并用止血钳夹紧橡皮管,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膀胱腔,见尿后再进针1~2cm,然后在橡皮管末端套上50ml注射器,松开止血钳,开始抽吸,满50ml后夹管,将尿液注人量杯,如此反复操作。
膀胱过度膨胀者,每次抽出尿液不超过1000ml,以免膀胱内压迅速降低而导致膀胱出血或休克的发生。
必要时留标本送检。
6.抽毕,用聚维酮碘(碘伏)消毒穿刺点,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注意事项】1.在需行膀胱穿刺术操作前,应告知操作的指征、意义及相关并发症,征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操作同意书。
2.膀胱穿刺术必须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进行,否则有进入腹腔的可能。
3.操作应按无菌要求进行,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一次放尿不要过多,以防膀胱黏膜出血,如必须放尿较多而又不选择安放造瘘管时,可使用较粗留置针接无菌尿袋缓慢放尿。
4.留置膀胱造瘘管有出血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引流尿管粗细适当,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否则会引起尿外渗。
5.留置膀胱造瘘管需定期更换尿袋及引流管(尿袋1周换1次,引流管2周至3个月换1次)。
造瘘口定期更换敷料。
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术【适应症】各种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
【禁忌症】1、绝对禁忌症①穿刺部位存在破损、感染、血肿、肿瘤等;②拟插管的血管有明确新鲜血栓形成或明显狭窄。
2.相对禁忌证①在预定插管血管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外科手术史;②安装有起搏器。
【操作方法及程序】1.体位一般采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
2.穿刺点选择可以分为前、中、后三种路径穿刺,以中路最为常用。
(1)前路穿刺:前路穿刺点和进针方式: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的中、内1/3交界处。
此路径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2)中路穿刺:中路穿刺点和进针方式: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方向。
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
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3)后路穿刺:后路穿刺点和进针方式:在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l/3的交点或距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
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锁骨上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