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合集下载

二 0~9的加减法 整理与复习(课件)2024-2025 西师大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 0~9的加减法 整理与复习(课件)2024-2025 西师大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练习巩固
1.算一算,说一说。
5+4= 9 3+5= 8 2+7= 9 1+6= 7 9-5= 4 8-3= 5 9-7= 2 7-6= 1 9-1-4=4 8-2-1= 5 9-4-3=2 7-3-3=1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与一个数减去 两个数的和,结果相同。
2.看图填空。
5+2=7 7 -2=5
问 要用加法来计算。 题
“ ”表示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
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来计算。
提问题,列算式。
合唱队里 有4个男生, 5个女生。
合唱队一共有几个人? 4+5=9(个)
第一排有2 个人,第二 排有3个人, 第三排……
提问题,列算式。
合唱队里 有4个男生, 5个女生。
第一排有2 个人,第二 排有3个人, 第三排……
填一填。
4+3+2= 9 8-3-2= 3 2+5-3= 4
7
5
7
知识回顾
0~9 的加
减法
加法 减法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加减法 的问题,主要学 习了哪些内容?
一般情况下,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
算式,一部分+另一部分=总量,总量-
解 一部分=另一部分。
决“
”表示已知两部分,求总数,
减法
加法 减法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解决问题
有关0~9的 加法,主要 学习了哪些 内容?
含义
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 用加法计算。
加 加法 法 算式
加法的计 ①点数法;②接数法;③根
算方法
据数的组成计算。
两个数相加,如果其中一个加数增加的数

生活中的加减法

生活中的加减法

生活中的加减法
生活就像一场数学题,需要不断进行加减法运算,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

在这
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加上积极向上的因素,减去消极的因素,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加法。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入正能量,比如乐观
的态度、勤奋的工作、积极的人际关系等等。

这些都是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因素,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更加成功。

比如,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乐观的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勤奋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成就感,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加幸福。

所以,加法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减法。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断进行减法运算,减去
那些消极的因素。

比如,消极的情绪、懒惰的习惯、不良的人际关系等等。

这些消极因素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让我们感到疲惫、沮丧甚至绝望。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减法运算,将这些消极因素剔除出我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清爽、更加美好。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加减法是我们不断进行的一种运算,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
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不断地加入积极因素,减去消极因素,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幸福美满。

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进行加减法运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吧!。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加减法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数学运算之一。

我们在购物、做菜、计算时间等各个方面都会用到加减法。

本文将探讨加减法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时的实际应用。

一、购物换算当我们购物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打折、特价商品。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加减法来计算最终价格。

例如,某商品原价100元,打8折,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折扣后的价格:100元 - (100元 × 0.8) = 20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折扣后需要支付的金额。

二、烹饪配方调整在烹饪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对配方进行调整。

加减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出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材料量。

例如,某个菜谱需要500克的面粉,但我们只有400克的面粉,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计算出还需要多少面粉:500克 - 400克 = 100克。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还需要多添加100克的面粉才能按照菜谱要求进行烹饪。

三、计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时间差,例如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加减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精确地计算出时间差。

例如,我上班的时间是8点,现在是7点30分,我可以用减法计算出我还有多久才能上班:8点 - 7点30分 = 30分钟。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可以根据时间差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四、理财规划对于一些理财问题,加减法也能提供实用的解决方式。

例如,我们每个月的收入是5000元,固定开销为3000元,我们可以用减法计算出每个月的结余是多少:5000元 - 3000元 = 2000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月的结余金额,从而更好地进行理财规划。

通过以上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加减法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时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无论是购物、烹饪、时间计算还是理财规划,加减法都是必备的工具。

掌握加减法不仅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日常生活。

总结起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极为广泛,无处不在。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加法和减法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运算,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中。

下面将从不同场景中探讨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

1. 足球比赛得分问题假设有一个足球比赛,主队和客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比拼。

在比赛过程中,主队先进一球,然后客队迅速追平比分,之后又由主队再次得分。

现在我们要计算主队最后的得分情况。

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得知主队总共得了3个进球,即主队得分为3。

2. 购物清单问题小明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他买了牙刷、牙膏、洗发水和肥皂。

牙刷的价格是2元,牙膏的价格是3元,洗发水的价格是10元,肥皂的价格是1元。

现在我们要计算小明购物的总花费。

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得知小明购买的物品总共花费2+3+10+1=16元。

3. 银行存款问题小红在银行开户存了一笔款项,她一开始存入了1000元,之后每个月还存入100元。

现在我们要计算小红存款一年后的总金额。

根据问题描述,小红每个月存入100元,12个月总共存入了12*100=1200元。

加上一开始存入的1000元,小红存款一年后总金额为1000+1200=2200元。

4. 路程计算问题小李从家里出发去公司上班,他首先步行走了500米到地铁站,然后乘坐地铁行驶了10站,每站距离为600米,最后又步行走了100米到公司。

现在我们要计算小李上班的总路程。

根据问题描述,小李步行的距离是500+100=600米,地铁行驶的距离是10*600=6000米,所以小李上班的总路程是600+6000=6600米。

5. 糖果分配问题班里有24位学生,老师要分发给他们糖果,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2颗糖果。

班里还有4位同学迟到了,老师决定罚他们每人扣掉2颗糖果。

现在我们要计算最终可以得到糖果的学生人数和总数目。

根据问题描述,每位学生可以得到2颗糖果,所以本来可以得到糖果的人数是24个。

而迟到的4位同学每人被扣掉2颗糖果,所以最终可以得到糖果的人数为24-4=20个。

总共可以分发的糖果数目为20*2=40颗糖果。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与复习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与复习
笔算 (要注意?)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退位减法估算
和减法(二)连续退位减法
笔算(要注意?)
加减法的验算(各有三种验算方法)
课后
反思
教科组
审核修
改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难点
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练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时间分配
媒体应用
创设情景,
引入复习
师:这几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
(课件出示超市购物问题情境)
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行验算并汇报汇报验算的过程。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授课年级
三年级
学科
主备教师
课时
共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问题解决
多媒体使用
班班通
授课时间
课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与复习
教材分析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增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升学习的兴趣。并结合部分例题,表达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重点复习,
强化提升
1、基本式题复习。看谁做的都对。
完成教材第33页第1题。
2、综合应用复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第2题。(2)完成教材第32页第2题。
3、提升性练习。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四种水平上,哪种水平上有缺失,适时引导。
学生分两组实行比赛,有较高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减法是我们最常用的数学运算之一。

无论是在购物时计算金额,还是在制定预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加减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技巧来解决各种问题。

1. 购物计算在购物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以及找零金额。

加法帮助我们计算多个商品的价格总和,而减法则帮助我们计算找零金额。

举例来说,假如我们购买了一杯咖啡5元,一块蛋糕8元,一瓶水3元,我们可以使用加法运算得到总价格:5 + 8 + 3 = 16元。

如果我们支付了20元,我们可以用减法计算找零金额:20 - 16 = 4元。

2. 时间和日程安排加减法也可以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安排问题。

假设我们计划在早上7点出门,需要15分钟的步行时间到达目的地。

为了按时到达,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出我们需要在几点钟起床。

如果我们需要15分钟来洗漱和穿衣服,那么我们需要在7点之前起床15 + 15 = 30分钟。

因此,我们需要在7点之前半小时起床,即6点半。

3. 路程和速度计算在旅行和驾车时,加减法也是非常实用的。

假设我们计划驾车前往一个距离为150公里的目的地,我们已经驾驶了90公里,每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公里。

我们可以使用减法计算出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150 - 90 = 60公里。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除法计算出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60 ÷ 60 = 1小时。

因此,我们需要再驾驶1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4. 预算和储蓄计划加减法也在预算和储蓄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假设我们的每月收入为4000元,我们的月度支出包括2000元的房租、600元的食品和餐饮费用、500元的交通费用和300元的其他费用。

我们可以使用加法计算出我们每个月的总支出:2000 + 600 + 500 + 300 = 3400元。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减法计算出我们每个月的储蓄金额:4000 - 3400 = 600元。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4.4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过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过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第四单元学习完了,我们今天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过程1、完成P47 1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完成P47 2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从以上加法和减法题中各选一题进行验算,并说说验算的方法。

4、完成P48 1 左边4小题学生上黑板计算,集体订正。

5、完成P48 2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算式解答6、完成P48 3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说错误的原因,集体订正三、作业设计1、完成P48 1 右边4小题2、完成P48 5 第一行4.4 整理和复习(二)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P47 3,练习十4、5、6、7)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计算法则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会估算。

2、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过程1、完成P47 3 (1)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请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完成P47 3 (2)让学生明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估算的方式,并将过程写在每小题下方。

3、完成P47 3 (3)两个问题选择的计算策略是不一样的,问题1可以使用估算,问题2使用精算。

0-5的加减法-整理与复习

0-5的加减法-整理与复习

0-5的加减法-整理与复习0-5的加减法-整理与复习0-5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P32-33二、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及5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2、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探索发现加、减法表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4、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及5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四、教学难点: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五、教学准备:ppt六、教学过程及方法1.复习导入:教师出题,学生集体答:1+2=? 0+3=? 5-2=?4-()=1?()+2=5?2.练习七1:填空,按数字顺序(使学生再次感知数序):0 1 2 34 53.整理和复习1:①分别有几只大象?(2)几只熊猫?(5)几只长颈鹿?(3)②比较大象和熊猫的数量;比较熊猫和长颈鹿的数量2<5 ; 5>34.整理和复习2:①填空:2 3 4 51 1 12 13 1 42 1 2 2 2 33 1 3 24 1②思考:为什么越分越多?(因为数越来越大)5.练习七4:①小鸟和虫子分别有几只?(小鸟5只,虫子3只)②谁多谁少?(小鸟多,虫子少)③小鸟比虫子多多少?(多2)虫子比小鸟少多少?(少2)6.练习七5:①学生自行填空②还可以填几?写在每道题旁边0/1/2>3 0/1/2/3/4<5 4>0/1/2/3 2<3/4/57.整理和复习3:①在田格本上写出0-5的所有加法②展示同学所写的,指名回答你为什么这么写?③比较书上的,你写全了吗?为什么写不全?怎样写才能写全?④仔细观察书上的顺序,你发现什么了?按X+0 X+1 X+2 X+3 X+4的顺序写,就不会漏掉了⑤自己再写一次,并把得数补充完整⑥减法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加法:把数合起来;减法:(1)从总数里去掉;(2)求()比()多几或少几?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和审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真棒!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

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

(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预设: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1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减法第2种(板书)。

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四、练习巩固
1、激发兴趣: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带了很多礼物来,想要吗?那就来夺星行动吧。

2、一星题:(见练习纸1)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

展示错例,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3、二星题:(见练习纸2)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

分享错题,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4、三星题:(见练习纸3)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减法加法
1、从总数去掉把数起来
2()比()多几或少几,求相差数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顺利里完成学习任务。

但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可以该进一下:1、在知识整理部分,老师应该设计一表格让学生回家进行填写,这样学生比较清晰明了该干些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举例加减法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发言的学生有荣誉感;另外,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时,形式是:学生举例-总结方法-学生之间再找加法例子,如此反复反复操作三次;这样操作,课堂组织上,感觉拖着学生走,而且耗时,不利于学生的倾听,可以改为:,学生举例-总结加法—学生举例减法--减法方法- 学生之间再找同样的例子,把学生之间找的例子在小组内一次完成,回报时再让学生说明白是属于哪张就可以了;2在练习设计上,老师的问题基本上涉及到。

“一共”“原来”或“剩下”的关键字句,建议在二星题,插入一些没有这些字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节课总是有改进的地方,希望以后再上这样的课的时候,能上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