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学抗感染免疫

合集下载

7畜牧微生物学-第七章-畜禽免疫基础知识

7畜牧微生物学-第七章-畜禽免疫基础知识
脾的免疫功能:
(1)血液滤过作用;(2)滞留淋巴细胞作用;(3)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 场所;(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20
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
机体内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内分泌腺的腺管等黏膜的淋巴组织及淋 巴细胞共同组成一个黏膜免疫应答网络,称为黏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是全身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都叫免疫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
24
(一)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主要有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等
25
(一)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1.单核/巨噬细胞 (1)单核/吞噬细胞的识别模式
30
(二)特异性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类型: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辅助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B 淋巴细胞:可分为B1和B2细胞。 淋巴细胞的作用特点:
◦ 淋巴细胞决定了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和记忆性。 ◦ 淋巴细胞在一级免疫器官中产生并成熟;在二级淋巴器官/组织中发挥作用。 ◦ 能迁移到组织中和经淋巴管返回血流(再循环)
34
(二)特异性免疫细胞
1. T 淋巴细胞 (3)T细胞的亚群及其功能: 成熟的T细胞按照它们的抗原受体(TCR)、表面抗原(CD)及功能不同有 不同的分类。 按抗原受体(TCR)两条肽链组成不同分为两类: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 γδT细胞:主要在黏膜起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作用。 αβT细胞:在全身起特异性免疫作用。 按表面抗原(CD)及功能不同分为4个亚群:细胞毒性T细胞(Tc),辅助 性T细胞1,2( TH1和TH2)和调节性T细胞TR。 Tc受抗体刺激后转化的效应细胞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TH1具有细胞免疫的功能。 TH2具有辅助体液免疫的功能。 TR具有抑制、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第一章、绪论1、免疫;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

免疫:动物或人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物质,并清除非己抗原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基本特性:⑴、识别能力⑵、特异性⑶、免疫记忆基本功能:⑴、免疫防御:抗病原微生物感染⑵、自身稳定:抗衰老⑶、免疫监视:抗肿瘤2、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特征。

固有性免疫:指机体先天的、固有的,是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免疫。

特征:与生俱来、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特征:接触特定抗原产生,针对该抗原发生反应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法氏囊(禽类)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T、B、K、NK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RBC(红细胞)抗体、补体免疫分子细胞因子1、免疫细胞的种类。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2、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分类及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T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T细胞)→淋巴母细胞→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再次进入抗原记忆细胞(长存)辅助B细胞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法氏囊或骨髓→B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B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体液免疫记忆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⑴、T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MHC-Ⅰ和MHC-ⅡCD分子:CD2、CD3、CD4、CD8、CD28、CD40L⑵、T细胞表面受体: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4)、CD4和CD8受体(辅助受体)2)、CD2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5)、细胞因子受体3)、CD3受体◆B细胞表面标志:⑴、B细胞抗原受体(BCR)膜免疫球蛋白(mIg):能与相应抗原结合;每个B细胞表面约有104~105个mIgCD79a和CD79b:辅助分子⑵、F C受体(F C R)●与IgF C片段结合●B细胞成熟标志之一●EA花环试验:检测B细胞(EA:红细胞—抗体)⑶、补体受体(CR)●与补体发生结合●EAC花环试验: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EAC:红细胞—抗体—补体)⑷、白细胞介素受体(IL—R)3、免疫相关分子的种类。

兽医免疫学试题库

兽医免疫学试题库

兽医免疫学模拟试题填空题一
.弱毒活疫苗注入动物机体后,既可以诱导17体液,细胞
又可以诱导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应答,_
免疫应答。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答案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四
问答题五
9.举例说明间接ELISA方法的主1.基本原理:把抗原在不损坏其
要原理、试验步骤及结果判定方免疫活性的条件下预先结合到某
种固相载体表面;测定时,将受检样品
和酶标记物按一定程序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加入酶作用的底物;
反应终止时,根据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
产物的量来确定待检样品中的抗体的
含量。

2.试验步骤:抗原包被一洗涤封闭f
加待检血清(同时设立阴阳性对照)一
反应一定时间一洗涤一加酶标二抗f
反应一定时间f洗涤f加底物溶液f
反应一定时间f 终止反应f判定结果
3.结果判定:肉眼观察或仪器测定,
可以阳性与阴性表示结果、以P/N比值
表示结果、以终点滴度表示结果或以标
准曲线进行定量测定。

兽医免疫学课程

兽医免疫学课程

兽医免疫学课程
兽医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的课程,旨在培养兽医学生对动物免疫系统的理解和应用技能。

这门课程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调节机制,以及免疫性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在兽医免疫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反应的类型和调控机制,以及感染和免疫疾病的基本概念。

学生还将了解不同动物种类的免疫系统特点,以及在兽医实践中常见的免疫相关疾病。

在课堂上,学生将通过讲座、实验、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来学习兽医免疫学。

他们将了解不同疫苗的类型、制备和应用,以及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评估和处理免疫系统相关的临床病例,并了解免疫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原理和实践。

兽医免疫学课程对于兽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免疫系统是动物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的关键防线。

通过深入学习兽医免疫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免疫学知识,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和治疗方案,为动物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动物免疫学 整理

动物免疫学 整理

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4.免疫细胞(IC):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通称为免疫细胞,根据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可概括为四类:①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②抗原递呈细胞(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③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④自然杀伤细胞5.分泌性分子: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于胞外体液中的免疫应答效应分子,包括抗体分子、补体分子和细胞因子等。

6.膜分子:是免疫细胞间或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细胞间信息传递、相互协调与制约的活性介质,包括TCR、BCR、MHC分子、CD分子及细胞粘附分子等。

7.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

8.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哈德腺及其他组织器官。

9.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 cell,ICC):在免疫细胞中,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包括T、B淋巴细胞,也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10.抗原递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并能把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的一类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B细胞,也称辅佐细胞(A细胞)。

11.表面标志:淋巴细胞表面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
吞噬过程分为以下几个连续步骤:趋化、识别 与调理、吞入及杀菌和消化。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病原细菌侵人动物机体后,首先遇到非特异性免
疫机能的抵抗,其中以细胞吞噬和炎症反应为主。 随后特异性免疫产生,两者协同,共同把病原菌消 灭。
细胞吞噬 、炎症反应 。
1. 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免疫 急性细菌性感染多属细胞外细菌的感染,如巴氏
免 疫 学 基 础 四
()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分为 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 虫免疫等。包括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力)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E. 补体介导的趋化性 在补体级联反应激活过程 中,产生了多个趋化因子,包括C5a等。这些趋化 因子对嗜中性、嗜碱性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有趋化作用。
(二)其他抗微生物物质 除补体外,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物质尚有溶菌酶与
乙型溶素等。 1. 溶菌酶 是一种低分子量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
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及泪液、唾液、 乳汁、肠液和鼻涕等分泌物中。溶菌酶作用于革兰 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补体系统有二条激活途径,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 又称为C1激活途径。免疫复合物依次活 化C1、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称之为经 典途径。 替代途径 又称为C3激活途径,C3旁路。该途径是 补体系统不经C1、C4,C2而直接活化C3。
4. 激活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A. 细胞免疫溶解和细胞毒性损伤作用 补体系统
激活后,引起细胞膜的损伤,起到杀菌、溶菌或溶 血作用。

《兽医免疫学》课件

《兽医免疫学》课件

免疫增强剂的应 用前景:在动物 疾病防治、食品 安全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前景
免疫学新技术研究进展
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免疫细胞多样性和功能 基因编辑技术:精准调控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等疾病 疫苗研发:新型疫苗设计及生产技术
免疫学在人兽共患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疫苗研发:针对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新型疫苗研究 免疫机制:揭示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 诊断技术:快速、准确的人兽共患病检测方法研究 免疫预防:通过免疫手段预防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
免疫类型
主动免疫:通过 接种疫苗或接触 病原体,使机体 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
被动免疫:通过 注射抗体或免疫 球蛋白,使机体 获得特异性免疫 反应
细胞免疫:通过 T细胞识别并清 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通过 B细胞产生抗体, 中和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技术
抗原检测:检测抗原的存在和数量 抗体检测:检测抗体的存在和数量 细胞因子检测:检测细胞因子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球蛋白检测: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功能
免疫学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兽药残留检测:检 测动物体内残留的 兽药成分
免疫学原理:利用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 原理进行检测
免疫学方法:包括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 荧光技术等
应用实例:检测动 物体内残留的抗生 素、激素等兽药成 分
兽医免疫学研究 进展
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类型:DNA 疫苗、RNA疫苗、 重组疫苗等
免疫治疗方 法:疫苗、 抗体、细胞 因子等
免疫调节方 法:免疫抑 制剂、免疫 增强剂等
免疫治疗与 免疫调节的 应用:肿瘤、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

动物免疫学-免疫细胞

动物免疫学-免疫细胞



2.亚群:按功能不同分多个亚群
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TH):协助体免、细免功能,释 放IL2、4、5、6,IFNr活化T、B细胞。 抑制T细胞(suppressor T cell,Ts):CD4-、CD8+,抑制体 免、细免功能。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Tc,CTL):CTL、CD4-、 CD8+,杀伤带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D、 TDTH)CD4+、CD8-,释放淋巴因子,引起迟发型变态反 应。 反抑制性T细胞( contrasuppressor Tcs)CD4-、CD8+能分 泌反抑制性T细胞因子,解除Ts对TH的抑制效应。 诱导性T细胞(inducer Ti)TI CD4+、CD8- 能诱导TH、 Ts分化成熟。
(二)B细胞


1.来源分化 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在骨髓分化成熟。禽类在腔上囊。 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前B细胞→ 成熟B细胞→外周免 疫器官 成熟B细胞→浆细胞→抗体(体液免疫) 成熟的B细胞又称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dependent lymphocyte)或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细胞 (burse dependent lymphocyte),简称B细胞 。 2.亚群 B1—T细胞非依赖性。 B2—T细胞依赖性。
三 免疫相关分子
参与免疫相关的分子包括抗体、补体及细胞因子等。 1、抗体(antibody) 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具有与该抗 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淋巴液、粘膜分沁物和组 织液中,是构成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溶菌或杀菌作用
• 抗体--补体--溶菌酶介导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调理吞噬作用
• 胞外菌--抗体--吞噬细胞; • 胞外菌--抗体--补体--吞噬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中和毒素作用
• 外毒素--抗毒素(抗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作用:(1)趋化作用:C3a、C5a、C567、细 菌性趋化因子、白细胞游走素等 (2)识别和调理作用:调理素,如C3b (3)吞入与脱颗粒 (4)杀菌与消化作用:非氧依赖杀菌系统 和氧依赖杀菌系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吞噬细胞趋化性作用原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抗感染免疫
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杜崇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原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病毒;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机体,与机体相 互作用,并产生病理生理过程称为感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机体免疫防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自然杀伤细胞(NK)
• N K 能直接杀伤靶细胞,不需要任何其他因素 参与。出现早,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中,起 着重要作用。
NK细胞杀伤肿 瘤细胞
3、杀伤细胞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杀伤细胞(killer cell,K cell)简称K细胞,其 主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当靶细 胞与相应的IgG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 的IgG的Fc结合,从而使自身活化,释放细胞毒, 裂解靶细胞,这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 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3)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1)拮抗作用 • (2)疫苗作用: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发育 • 当菌群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定位移动
引起的脂肪腹泻;内源性感染;比例失 调时导致白色念珠菌引起微膜性肠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原体入侵
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的能力
机体抗感染免疫包括:
1.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天然抵抗力 2.特异性免疫--指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抗感染的主要目的:去除病原体,保护机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抗感染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屏 障
体细 液胞
免 疫 综
作 因因 合
用 素素 作 用
1、补体系统

当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激活因子时,可以被激
活而发挥杀菌、溶菌溶细胞和杀伤靶细胞等活性,增强巨
噬细胞和抗体的防御能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干扰素
• 是在诱生剂的作用下,由白细胞基因控制产生的一种具 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的低分子糖蛋白。目前已 有基因工程产品,可供临床应用。无特异性,有种属特异性。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抗急性细菌感染免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胞外菌: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 的细菌。
• 人和动物的多数致病菌均属胞外菌,通常引起急性侵袭 性感染,又称为急性细菌感染。
痢疾杆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炎 症
• 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一 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是非特异性免疫作 用的综合作用。具有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 织、保持自身稳定等作用。表现为红、肿、热、 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溶菌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对G+细菌有较强 的杀伤作用,主 要作用于β-1,4 糖苷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细胞因素——
• 1、吞噬细胞
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防卫细胞,不仅能 对细菌、异物和衰老的细胞进行非特异性吞噬, 还能进行特异性吞噬,将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 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对胞外菌粘附作用的抑制
• IgA介导的粘膜免疫阻止胞外菌的粘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对胞外菌繁殖的抑制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
• 1.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2.体液性抗菌物质的作用 : 补体、溶菌酶、
防御素、细胞因子等体液正。
抗胞外菌感染以体液免疫为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特异性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
• 1.溶菌或杀菌作用 • 2.调理吞噬作用 • 3.中和毒素作用 • 4.对胞外菌粘附作用的抑制 • 5.对胞外菌繁殖的抑制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生理屏障 --(1)皮肤与粘膜保护作用
• 皮肤与粘膜的阻挡
• 胃肠道蠕动
• 呼吸道纤毛摆动
• 尿液冲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分泌液局部抗菌作用
• 汗腺皮脂腺分泌物
• 胃肠道的酸类
• 粘膜分泌杀菌物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内部屏障
• 血脑屏障
• 血胎屏障
• 血肺屏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体液因素
• 指存在于健康动物血液和组织液中的多种 可溶性物质,主要包括补体、干扰素、溶菌酶 等。它们或单独对细菌、病毒呈现一定的抑制 和杀灭作用,或协同其他因素共同清除微生物 等外来异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特异性免疫
体液、细胞免疫
抗抗抗抗
细 菌
病 毒
寄 生 虫
肿 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与生俱来的具有强大 和广泛作用的一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
• 1、生理屏障: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 群
• 2、体液因素:溶菌酶、补体和干扰素 • 3、细胞因素: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 4、其他:免疫综和作用等如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