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合集下载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
硅烷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是一种有效的合成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合成出该化合物。

它是利用乙酰芐和一种具有活性羟基的有机物,通过一步反应,将其转化为活性的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有效方法。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所需原料主要有以下几种:乙酰芐、二甲氧基硅烷、亚硝酸盐等等。

其中乙酰芐是一种活性的有机物,主要由乙醛和甲酸反应得到,而二甲氧基硅烷则是一种具有活性羟基的有机物,是一种有机硅的衍生物,主要由二甲氢硅烷和三氯甲烷经过热水处理得到。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反应主要是乙酰芐与二甲氧基硅烷在存在亚硝酸盐的条件下,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使乙酰芐上的羧基发生加成反应,将二甲氧基硅烷中的羟基加成到乙酰芐上,经由水解,就能够得到活性的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反应温度一般为80℃,反应时间为15-30分钟,反应时一般会采用抽滤法结合精馏法提取产物,反应过程中,乙酰芐会发生聚
合反应,因此合成时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反应不可控,影响产物的产率和纯度。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反应相对比较简单,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并且合成的产物具有较高的活性,可在多种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合成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合成

文章编号:1006 - 0464 (2003) 03 - 0263 - 04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合成余淑娴1 ,邓仲明1 ,曾纪术1 ,彭勇1 ,李小林1 ,陈其阳2 ,廖洪流2 ,范宏芳2 ,胡音莉2(11 南昌大学化材学院,江西南昌330047 ;21 星火化工厂星辰实验室,江西永修330319)摘要:介绍了由C H3 Si H C l2 和CH3 O H 进行酯化反应,采用混合溶剂法制备甲基二甲氧基硅C H 3 ( O CH3 ) 2 S i H ,研究了不同溶剂和反应条件对醇解反应的影响,对反应产物进行G C —M S , I R 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确定了较优的合成条件。

关键词: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二氯硅烷;甲醇;合成中图分类号:O621125文献标识码:A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M DM S) 是合成改性硅油、改性树脂的一种重要有机硅中间体,其分子结构中既含有可水解的硅甲氧基,又含的活泼的硅氢键,通过硅氢键与一系列烯类单体在铂催化剂存在下发生硅氢加成反应,可引入不同的官能团, 得到各种硅烷偶联剂1 , 有利于加速发展改性类有机硅产品。

由于CH3 (OCH3 ) 2 Si H具有适宜的水解速度,可实现深层固化,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封端基,若用作聚醚的封端基,则可得到有机硅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基硅胶 2 。

此外,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与( C2 H5 O) 4 Si 的混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聚合可得到高比表面的硅碳凝胶玻璃体 3 。

国外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已实现工业生产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4 - 5,因此,它的合成技术倍受国内厂家的关注。

原理1MeSi HCl2 醇解制备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其主要反应历程如下:MeSi H (OMe) Cl + HCl ↑[ Ⅰ]MeSi HCl2 + MeO H(OMe) 2 Si H + HCl ↑[ Ⅱ]MeSi H (OMe) Cl + MeO H同时进行的还可能有以下副反应:MeO H + HCl MeC l + H2 O(OMe) 3 + H2 ↑Me (OMe) 2 Si H + MeO HH HMe —Si —O —Si —Me + MeO HMe (OMe) 2 Si H + H2 OOMe OMe由此可知,在醇解反应中生成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同时伴随产生大量的HCl , 在HCl 的存在下, M e (OMe) 2 Si H中的硅氢键易被甲醇醇解,生成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且未及时排除的HCl 与甲醇生成水导致反应物的水解、缩聚,这将严重影响目标产物的收率,同时,溶剂的选择对烷氧基硅烷的合成有较为明显的影响6。

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一项目建设的目的:为减少单一产品的经营风险,改进有机硅主要产品的结构,考虑发展有机硅下游产品——硅烷偶联剂,降低经营风险,在市场占据有利形势。

近几年,由于我国玻纤行业和子午线轮胎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硅烷偶联剂的需求量增长很快。

我国的玻璃纤维产业属于朝阳产业,而随着建筑、机械、电子等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应用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玻璃纤维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预计“十一五”期间,玻纤生产量的发展速度将接近10%,2010年我国玻璃纤维量有望达到130万吨,对硅烷偶联剂的需求量将达到18000吨左右;加上橡胶行业及其他行业发展的需求,预计2010年国内硅烷偶联剂总需求量将达到25000吨以上。

目前国内虽有多家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但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而且产品档次较低,品种规格较少。

因此,有条件的地区或企业建设较大型的多功能硅烷偶联剂生产线,提高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水平是必要的。

二概述1 基本情况: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其通式为RSiX3,式中R代表氨基、巯基乙烯基、环氧基、氯丙基、氰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等基团,这些基团和不同的基体树脂均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x代表能够水解的基团,如卤素、烷氧基、酰氧基等。

硅烷偶联剂是由三氯氢硅(HSiCl3)和带有反应性基团的不饱和烯烃在铂氨酸催化下加成,再经醇解而得。

硅烷偶联剂既能与无机物中的羟基又能与有机聚合物中的长分子链相互作用,使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偶联起来,从而改善生物材料的各种性能。

2 用途:硅烷偶联剂的应用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 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

硅烷偶联剂能改善玻璃纤维和树脂的粘合性能,提高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抗水、抗气候等性能。

2004年玻璃纤维使用的硅烷偶联剂约占其消耗总量的50%以上,其中用得较多的品种有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等。

(2) 用于无机填料的表面处理。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限度值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限度值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限度值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通常用作建筑密封剂、涂料、粘合剂和防水剂。

它的限度值通常是指在特定环境下的
安全使用浓度。

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的规定,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允许接触限度(PEL)为10毫克/立方米
(mg/m³),而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建议的推荐
暴露限值(REL)为5毫克/立方米。

这些限度值旨在确保工作场所
中的工人不会暴露于危险浓度的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而受到健康危害。

此外,根据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CHA)的规定,二甲基二甲氧
基硅烷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长期暴露限值(OEL)为10毫克/立方米。

这些限度值是根据对该化合物的毒理学和健康影响研究而确定的,
旨在保护工人免受潜在的有害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限度值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
和标准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或暴露于该物
质的工作环境中,应当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风设施、个人防护装备和定期的健康监测。

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

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

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1. 简介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22SiO2。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卓越的绝缘性能。

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在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如涂料、塑料、电子材料等。

本文将从该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2. 结构和性质•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的结构特点:该化合物分子中的硅原子通过两个甲氧基和一个甲基与环己烷基相连,形成硅-碳键。

•物理性质:–外观:无色液体–沸点:约210°C–密度:约0.88g/cm³–折射率:约1.443. 合成方法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可以通过以下合成方法得到: 1. 环己基烷基氯硅烷与溴甲醚在乙醇中反应,经过脱水生成。

2. 环己基二甲氨基甲基硅烷与甲醇反应,生成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

4. 应用领域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4.1 涂料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可以作为涂料中的添加剂,起到增加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候性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涂层的抗污染性,增加涂层的耐化学腐蚀性。

4.2 塑料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可以用作塑料的改性剂,增强塑料的耐热性、耐紫外线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它可以提高塑料的机械强度和电绝缘性能。

4.3 电子材料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可用作电子材料中的表面处理剂。

它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提供耐高温和耐湿性,改善材料的性能。

4.4 润滑剂由于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良好的润滑性能,因此可以用作润滑剂。

它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薄膜,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5. 总结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该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合成方法和主要应用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格氏法合成甲基环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研究

格氏法合成甲基环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研究

节聚合物的等规度。近年来已逐步取代二苯基二甲 氧基硅烷I,特别是 中国石化总公司和石油天然 】 J 气总公司引进的大型连续环管法聚丙烯装置的陆续
投产,使 C MMS 的年进口量逐年增多 国内有关 C MMS的合成文献报道较 , 目前 主要有 3 种方法 :① 格氏法 ( 或称钠缩法) l l ,一 2
Ma .0 2 r2 0
文章编号 :10 8 9 2 0 )0 0 0 ( 05 8 3( 02 1 0 1 1 3
格氏法合成 甲基环 己基二 甲氧基硅烷的研究
张卫 红 ,宋国强 ,方 敏。 ,陈 涛。
(. 1 江苏百油化工学院 化学 工程 系,缸苏 常州 23 1;3 常州 l药物研究所,江苏 常州 230 ) 106 市 101
7 67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太低时反应比较缓 慢,C MMS的产率 较低。温度太高 的话,反应加 剧,副反 应 同时加快,C MMS的产率 反 而降低。 因此,本实验条件下的较佳温度为 8 ℃。 5
烷 、氯代环 已烷 、金属镁和少量碘粉加入高压釜 内,盖紧釜盖。经 3 次抽气和氯气置换后,充人氮
属钠通过格氏法制备 甲基苯基二氯硅烷 ,再与甲醇 反应制备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最后在钯催化下 管、温度计 、橡皮塞和磁力搅拌子的 10 0 mL四 口
12 1 常压实验步骤 .. 在装有球形冷凝管 、气体导 八管、尾 气导出
平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经干燥处理的甲基三甲氧基 利用环己烯和 甲基二氯硅烷在铂催化下进行硅氢加 硅烷 、溶剂、金属镁和碘粉。所有仪器在使用前经 成反应制备 甲基环己基二氯硅烷,再与 甲醇反应制 过充分干燥,然后将仪器接 口密封、检漏。仪器在 得C MMS 。上述 3 种合成法,存在 C MMS产率低 经过三次连续的抽气和 充氮气后,开动磁 力搅拌 , ( 如格氏法收率约 为 5 %) 0 ,工艺条件复杂,难 以 器,在通入氯气的同时搅拌 2h 达 到充分脱水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格氏法一步合成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中 图 分 类 号 : 6 . TQ 2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4 5 2 1 ) 2 0 9 3 1 7 —5 2 (0 1 1 —0 5 —0
二 环 己 基 二 甲 氧 基 硅 烷 ( cco e ydmeh x Di lh x li t o — y
HP 3 8 型 气 相 色 谱 仪 : I 火 焰 离 子 化 检 测 39A FD
东金 禾化 工 有 限 公 司 ; 屑 , 业 品 , 量 分 数 9 , 镁 工 质 9 河 南 鹤壁 格 兰达 ; 油 醚 ( 0 1 0℃) 分 析 纯 ; 石 9~ 2 , 四氢
y i n ) 聚丙 烯 聚 合催 化 体 系 的 第 三 组 分一 外 给 sae是 l 一
电子体 , 提 高主 催化 剂活 性 、 在 控制 聚丙 烯等 规度 等方 面起着 重 要 的作用 ; 时也 是 一 种 优 良的 硅 烷 基化 试 同 剂 [ 用 于有 机 硅 的合成 。 】 张卫 红等 [ 以二 苯 基 二 甲 氧基 硅 烷 为 原 料 , 过 4 ] 通
烷 。主 要反 应式 如下 :
格 氏反 应 : 6 l 1 Mg c H1 + C — C H1Mg 1 6 l C
苯 环加 氢 制备 二环 己基 二 甲氧 基硅 烷 , 虽然 收率 较高 , 但 反应 条 件苛 刻 , 原料 与催 化剂 价格 昂贵 , 品 与原料 产
物性接 近 使得 产 品 提 纯 困难 ; af Gree等L 以 卤代 环 己 5 烷 和 四 甲氧基 硅烷 为原 料 , 过 格 氏法 两 步 反 应 制备 通 二 环 己基 二 甲 氧基 硅 烷 , 料 价 廉 易 得 , 艺 简 便 易 原 工 行 , 品 收率 较高 , 品提 纯相 对容 易 , 产 产 生产 成本 低 , 更 具 工业 化 价值 。 格 氏法一 步合 成 二环 己基 二 甲氧基 硅烷 在 国 内是 全 新 的课 题 , 作者 以 四 甲氧基 硅烷 、 氯代 环 己烷 和镁 屑

氨基硅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氨基硅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性。
侧链 仲氨基改性 主要 有两个途径 。其 是在 双胺型聚硅酮 的基础上对伯氨进 行 酰 化保 护 , 减少活泼氨 , 酰化深度在氨基 硅

油中的 3 一7 氟原子于酰化 时 , O O 既能 降低黄变 , 又可获得很好的柔软效果 。 酰化 剂有 乙酸 酐和丁 内酯 , 是最简 便而且有 一 定期 幂的方法 。它们的反应如下 : 啪田[ ]
2 仲氨基改性 .

S —_) j (一

+ ( c唧 ) 一 — — S— o一 i

CHz CH2 CH2 HcH2 2 2 N CH NH
+< >= _ o一 — 一 0
o 、

_ g
另—途径是 引入新 的硅烷偶联剂 。例 如德 国 WA K R公司的 C C E WT18 是用 21

S —o _ j
— — 一 ——S — 卜
CHz CH ̄ HCHg H — N—o H 。 CH2 i N 2
l OH (Ⅱ)

CHz Hz N — C H — N—o H C CH ̄ HC

(I)
通 常氨值 越高 , 变越 严重 ; 黄 降低氨 值, 黄变缓 解 , 但柔软度下 降。 对此 进行了研 究 , 论是侧 链氨基 中 结 双胺 型黄 变最为严重 , 伯氨基其次 , 仲氨基 和叔氨 基改性硅 油, 基本上无黄变现象 。 目 前不 黄变的 都从仲 氨基 改性 及叔 氨基 改

一 —
CI  ̄ - CI I
o_

0 n
CH2 CHz CHz NHCHz CH2 NH2
\ I = ( NI 0) H
、r S— ( — _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武清区福林化工工贸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2013年4月28日发布2013年4月28日实施天津市武清区福林化工工贸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依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天津市武清区福林化工工贸有限公司批准
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武清区福林化工工贸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丙烯事业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必刚、韩华良、王秋来、孙希春
本标准于2013年首次发布:
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DIPDMS)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正硅酸甲酯为原料,与相应的格丽雅试剂反应制得的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

该产品主要用作丙烯聚合的改性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E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601-2002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603-2002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4472- 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6488 -2008 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的测定
GB/6682 -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定和试验方法
GB/9722-2006 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
3、要求
3.1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
3.2技术指标
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应符合表1的规定。

4试验方法
4.1试验条件
本标准所用的试剂盒水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本标准所用的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其他要求时,均应按GB/T601、GB/T603进行制备。

4.2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
4.3纯度
4.3.1仪器
符合GB/T 9722的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色谱工作站。

4.3.2色谱柱
SE-54石英毛细管色谱仪,30m*直径0.53mm*1.0μm
4.3.3色谱条件
1、进样温度(气化室)250℃
2、柱温90℃,保持3min,以10℃/min速率升温至250℃,保持5min
3、载气:纯氮,柱前压:0.02Mpa
4、氢气流量30ml/min空气流量300ml/min
5、尾吹气:25ml/min
6、分流比:1:50
7、进样量:0.4μl
4.3.4计算方法
面积归一化法
4.4甲醇含量
按本标准4.3的方法测定,按校正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甲醇对本产品的校正因子为2.78)
4.5氧化物
4.5.1原理
银电极做指示电极,双盐桥型饱和甘贡电极做参比电极,以电位滴定法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氧离子。

4.5.2试剂和溶液
——无水乙醇
——冰醋酸
——硝酸银标准溶液0.01mol/l
4.5.3仪器
——电位滴定仪
——银电极
——双盐桥型饱和甘贡电极
4.5.4试验步骤
在150ml的烧杯中加入80ml乙醇和10ml冰醋酸,用硝酸银标准溶液进行空白滴定至终点,加入10.0ml样品,再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至终点。

4.5.5计算
氧化物含量X(%)按式1计算:
式1中:
V——样品滴定时,消耗AgNO3标准液体积数,单位为毫升(ml)C——AgNO3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1——加入样品体积,单位为毫升(ml)
4.6含水量测定
按GB/T 7600(库仑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4.7密度测定
按GB/T 4472规定的方法进行
4.8折光率测定
按GB/T 6488 规定的方法进行
5检验规则
5.1组批与取样
5.1.1组批
产品以一次配料为一批
5.1.2取样
抽样100g,匀制后分装在两个干燥具磨口塞的细口瓶(容量为50ml)中,一瓶供检验用,另一瓶封口保存,瓶外贴好标签注明产品名称、厂名、批号及采样日期,并将检验结果标准在外标签上以备仲裁。

5.2出厂检验
由公司质量检验部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公司应保证全部出场产品都符合标准要求。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纯度、甲醇、氧化物。

5.3型式检验
进行全项检验,正常生产时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
1、新产品投产前
2、原料、配方等生产工艺改变时
3、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形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4、更换设备或长期停产再恢复生产时
5、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检验要求时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标志
于包装桶明显处印有标志,标志产品名称、生产单位。

包装桶侧面贴有产品合格证及商品标志图,标明厂名、厂址、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编号、批号、
净重、毛重及出厂日期等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6.2包装
采用容量为200l内涂层防护层铁通包装,每桶净含量170KG,灌装完毕采用氮气置换封闭保存。

6.3运输
运输时防止猛烈撞击,避免日晒雨淋
6.4贮藏
本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防火、防爆的库房内、产品保质期18个月。

编制说明
起草标准简要过程确定技术指标产权的依据、贯彻强制性标准及试验的情况,产品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