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级高血压的原因

1级高血压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1级高血压的原因

导语:高血压这种病往往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很多中老年朋友们,会患上高血压,高血指这一类疾病常常造成头晕,身体乏力,头重脚轻等等的一

高血压这种病往往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很多中老年朋友们,会患上高血压,高血指这一类疾病常常造成头晕,身体乏力,头重脚轻等等的一些主要的症状患上了高血压,还需要很多的饮食禁忌,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一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高血压分三级: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一级,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二级,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三级,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根据你的情况,建议多复查血压,随时注意血压变化,如果三次测量的都是偏高,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的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除预防和改善治疗高血压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增强人体抵抗力,极大的降低了由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这类中草药茶主要有罗布麻、决明子等。

医学研究证实: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下降50%。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大量的高血压患者从未测过血压;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46.4%~57.2%,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病人能够得到正确治疗的仅为23.5%~33%;而其中获得良好控制者仅占4.3%。由此可见,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迫在眉睫。这六项措施是高血压的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运作时可依具体情况和个人的生活习惯,在遵守上述原则的前提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系统

高血压分类分级管理培训资料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已逐步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因此,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检出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建议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一)血压测量 1.血压测量的重要性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当准确。

2.血压测量要点 (1)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规范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如实记录血压数值。 (3)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 (4)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同一水平。(5)听诊以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五音为舒张压。(6)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 (7)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测血压读数取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 , 避免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8)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二、有计划的测量成人血压 有计划的测量辖区内全部成年人的血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2年测量血压1次。 三、机会性筛查 a)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 b)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老年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 委会、血压测量站等测量血压。

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 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高血压早期症状有哪些?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一、缓进型高血压。 (一)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 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二)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 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三)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四)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 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五)动脉改变。 (六)眼底改变。 二、急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 起病。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 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

最新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pdf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 正常血压 :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 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血压水平 1级2级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低中高 1-2个危险因素中中极高危 ≥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高高极高危 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危险因素: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蛋白尿或/和血肌酐轻度升高(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肌力分级:6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国内外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原因有多种,总体可以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国内外医学专家对高血压病的分类、病因、治疗以及预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 1、高血压病的概况 学者项氏[1]定义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概况,学者邓氏[2]说道,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或简称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增龄就是一个明显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增加。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高血压,我们习惯性地称之为老年高血压。由于老年人的特点,促发的因素更加复杂。一部分老年高血压是由老年前期(45~59岁)或更早发生的高血压延续至老年期。一部分是由于老年人器官的老化,调节功能下降,血管硬化和粥样硬化,更易促使血管的弹性减退,心脏搏血时的外周阻力增加,产生压力负荷型的血压增高。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如离退休后工作环境的改变,体力减退、丧偶或子女赡养等家庭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精神的不安。

高血压的分级管理

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和危险分层 一、定义和分级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进行以下分类: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mmHg) 类别收缩压舒张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和 或 或 或 或 或 和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二、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分类的主要手段。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方法在上臂肱动脉部位测得血压值,需要经非同日的三次反复测量才能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至少有两次血压升高(2/3次),可诊断为高血压。注意区分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 三、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 通过整体心血管病危险性评估来确定治疗措施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宗旨,一旦确诊高血压,要首先进行临床评估,确定高血压病因、潜在危险大小及适宜的治疗措施等。 (一)分层依据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血压水平,还要根据患者并存的临床情况,如心脑血管病、肾病及糖尿病;靶器官损害,患者个人情况及经济条件以及其它危险因素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表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靶器官的损害 糖尿病 并存的临床情况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 ·男性>55岁 ·女性>65岁 ·吸烟 ·血脂异常 TC ≥5.7m m ol /L (220m g /dL ) 或DL-C >3.6m m ol /L (140m g /dL ) 或HDL-C <1.0m m ol /L (40m g /dL )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或肥胖 腹型肥胖*WC 男性≥85cm 女性≥80cm 肥胖 BMI≥28kg/m 2 缺乏体力活动 ·高敏C 反应蛋白≥3mg/L 或C 反应蛋白≥10mg/L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LVMI 或X 线 ·动脉壁增厚 颈动脉超声IMT≥0.9mm 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超声表现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男性115-133μmol/L (1.3~1.5mg/dL) 女性107-124μmol/L (1.2~1.4mg/dL ) ·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30-300mg/24h 白蛋白/肌酐比: 男性≥22mg/g (2.5mg/mmol ) 女性≥31mg/g (3.5mg/mmol ) 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 ) 餐后血糖≥11.1mmol/L (200mg/dL )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史 心绞痛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 性>133μmol/L (1.5mg/dL ) 性>124μmol/L (1.4mg/dL ) 蛋白尿(>300mg/24h )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注* TC :总胆固醇;LDC-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 :左室质量指 数;IMT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 :体重指数;WC :腰围。* 为中国肥胖工作组标准。 (二)分层标准 按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并存临床情况等合并作用将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档。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mmHg ) 1级高血压 SBP140-159 或DBP90-99 2级高血压 SBP160-179 或DBP100-109 3级高血压 SBP≥180 或DBP≥110 I 无其它危险因素 Ⅱ1-2个危险因素 Ⅲ≥3个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Ⅳ并存的临床情况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高血压发病的三大因素

高血压发病的三大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很多,最主要有三大因素: 1.肥胖 比较恰当地反映体重的方法是“身高体重指数”:计算公式是体重(KG)/身高(M)。身体指数大于25,就定义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目前,中国人的平均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已明显增加。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根据研究,身高体重指数每增加1,那么五年内出现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9℅体重指数每增加3,那么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另一方面,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如果能有效的减肥,降低体重,那么血压水平有可能明显下降。 2.高盐饮食 中国人饮食中盐的含量高于西方人群。我国北方地区,每人每天摄入12-18克盐,南方地区每人每天摄入8克左右食盐。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和高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我国的饮食特点除了含盐量高以外,还有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的倾向。所以,高钠饮食是中国人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低钾,低钙饮食结构又会加重高钠对血压的不利影响。 3.饮酒 虽然少量的饮酒不对血压立即产生作用。但是,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与每天饮酒量相关。与不饮酒的人群相比,持续饮酒的男性在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40%。 除了以上三大因素之外,高血压发生还与吸烟,遗传,种族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口服避孕药有关。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3 发表者:常富业13734人已访问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总的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压的调节机制失衡: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决定于心排血量及体循环的周围血管阻力。具体来讲有①阻力小动脉结构的改变;②血管壁顺应性降低;③血管的舒缩状态(如如交感神经α受体激动、血管紧张素、ET-1等物质使血管收缩,阻力升高;NO、前列环素、缓激肽、心钠素等物质的作用使血管扩张,阻力降低)。④血液粘稠度增高亦使阻力增加。

高血压如何引起并发症

高血压如何引起并发症 血液由心脏送出血流的压力高于血管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就会发生两种结果:一种是高 压导致血管壁受损,表面脱落的碎屑阻塞血管,另一种是高压导致血管破裂,造成溢血的现象。这就是高血压损害血管及体内器官的原因,我们称这些作用为「阻塞作用」及「破裂效应」。 一、阻塞作用可以发生: 心脏 如果冠状动脉提供心脏血液的部份阻塞,在爬坡或上楼时胸部前方便会疼痛;这也就是 心绞痛。如冠状动脉血栓症或心肌梗塞等。 主动脉 主动脉是体内最大的血管,其内膜组织会因蜡状物质堆积而变得粗糙不平,逐渐隆起肿 胀﹑形成动脉瘤。这些肿瘤血块可能分离成血栓,流入通往肾脏或大腿的动脉,阻碍肾脏或腿部的血液循环。 腿与脚 如果蜡状物质造成身体下半部或大腿动脉的部份阻塞,则患者在爬坡时小腿会感到疼痛。若腿部动脉完全阻塞,则会引起脚趾或脚掌生坏疽。脑部颈动脉内部组织因血压过高如果变 得粗糙,就可能产生大的血块,这些血块向上流入脑部,则可能完全阻碍血液输送至脑部的某 一部份,导致栓塞性中风。 眼睛

高血压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眼部动脉栓塞现象﹑眼部静脉阻塞或视网膜剥离等症状。其他器官事实上,身体其他器官的血液供输量都可能因高血压所造成的血管阻塞而减低,甚至完全停止。 二.破裂效应 心脏 血压升高会大大增加心脏的负担,因为此时动脉系统变得狭窄紧缩,阻力因而加大,所以心脏很难将血液打入动脉。最后,如果左心室输出血液的速度突然无法赶上血液由右心室流回肺部的速度,就会导致严重的心脏衰竭,这种类型的心脏衰竭并非真的由破裂效应所造成过程相似所以把它列在这里。 主动脉 如先前于阻塞效应中所述,主动脉可能产生动脉瘤。如果血压非常高,且动脉瘤壁很脆弱的时候,动脉瘤就可能破裂。动脉瘤破裂通常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动脉内膜组织裂开,血液涌入主动脉壁的中层组织中;此时会有剧烈的胸部疼痛,因此容易被误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作。第二个阶段是主动脉壁的外层破裂,数秒内或数分钟内即会致命。 脑部 脑部的动脉瘤是指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的泡泡状小血瘤,产生的原因包括天生血管壁较脆弱,或高血压使正常的血管壁膨胀所致;发生的部位包括脑部表面(通常为先天型的血管瘤)或在脑的内部(一般为高血压所引起的血管瘤)。

调整生活方式对1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

调整生活方式对1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 的影响 【关键词】调整生活方式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 近年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存在一些难以接受的副反应,因而非药物疗法依然深受人们的重视。非药物疗法不仅经济方便,而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及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均提出运动、降低体重、限盐、戒烟等非药物疗法需作为高血压的基础治疗。本研究以西拉普利为对照,观察运动及饮食控制治疗肥胖的1级高血压病患者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为本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门诊病例,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24。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5例,依据JNC7的标准,血压140~159/90~99mmHg,且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恶性肿瘤以及高钾血症患者,除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患者停服所有降压药2周,将55例随机分为运动及饮食控制组25例和西拉普利组30例。运动及饮食控制组以慢跑为主(要求每次锻炼时间20~60min,频率3~5次每周),饮食控制主要以晚餐控制为主,晚餐以低糖、低脂高蛋白食物,疗程3个月。西拉普利组从早晨服 2.5 mg开始,根据耐受情况可加至5mg。55例患者每周随访

1次,每次随访时间均为7:30~9:30点。患者于安静休息10min后取坐位,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侧上肢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定血压后,1min测定心率,并了解不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12周分别测定血生化、血尿常规。 1.3 疗效判定显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90mmHg或下降幅度>20mmHg);有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10~19mmHg;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及组内均数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配对t检验,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法。 2 结果 运动及饮食控制组25例中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2%;西拉普利组中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6.7%。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157,P=0.692)。饮食+运动组(15例)收缩压治疗前152±13.8mmHg,治疗后134.1±9.3mmHg,舒张压治疗前102.4±6mmHg,治疗后86.3±4.9mmHg,下降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西拉普利组(20例)收缩压治疗前154.2±12.0mmHg,治疗后135.7±10.4mmHg,舒张压治疗前104.3±5.5mmHg,治疗后86.2±4.8mmHg,下降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本研究提示,对于1级高血压病患者,通过合理饮食控制和积极运动,与西拉普利组相比,可取得相似降压效果,且未发现有任何副

中年人高血压的原因

中年人高血压的原因 高血压的原因第一,血管由于缺少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钙当中的任何一种,血管就会慢慢失去弹性,变成一个弯管,使血液输送困难,不得不加大血压使血液流得比较顺畅。 第二个原因,如果血脂肪、胆固醇太高,造成血液的粘稠度太高,就象长江的上游,水流速度非常快,水非常清澈,没有垃圾,下面没有沙子。到了下游,水流速度变慢,整个水面上漂着一大堆的垃圾,底下都是沙子。同样的,当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以后,血流的速度变慢,血管上就会沉积许多附着物,越来越多,这时候血流的速度越来越慢。 但是身体是不允许血流速度变慢的,因为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透过血流输送养分,然后才可以生存下来,才可以继续新陈代谢。当血流速度变慢的时候,大脑、手脚全部会发出警报,手会麻,手会痛,头会痛,头涨,头会感觉昏昏沉沉,全部是身体发出警报,“我要养分……!快供养。“ 所以很多的医学工作者经常会强调,高血压的病人要降血压。他强调胆固醇、高血脂会造成高血压,可是他忽略了一点,胆固醇、血脂肪是没有能力调血压的,血压高不是胆固醇、血脂造成的,是胆固醇和血脂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是身体把血压调上来的,不是胆固醇去调的,胆固醇没有那个能耐。

是身体当发现血流速度变慢的时候不得不把血压调上来。身体调高血压是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的。是要透过肾脏不断地分泌荷尔蒙来收缩肌肉组织,来加大血压,才可以帮助血流恢复正常。 如果你随便地开始吃降压药,意味着身体花了好大的力气,因为身体的细胞没有营养,在呼喊“赶快把养分送过来”,于是身体不得不把血压调上来,当你身体费了好大的力气把血压调上来的时候,你去吃降压药,你不是在帮助你的身体,你是在跟身体作对。 你的身体如果会说话,一定会跳起来,打你两个耳光,问你“搞什么鬼,我好不容易把血压调上来,为了保护你,你却跟我作对!”这是事实,这是为什么这么多年高血压成了不治之症,为什么高血压病人要吃一辈子的药。因为高血压吃的药不是用来治病的,而是用来跟身体作对的,要作对一辈子。 高血压病人往往很高兴,“哎哟,我的血压正常了!”,可是你看他,他的气色不正常,他的体力不正常,他的精神不正常。很多人很傻,他觉得血压正常自己就正常。你要的是一个正常的体魄,而不是简单地用血压来判断的。我们不是要轻易地去降血压。当血压超过170~180,他会因为血管的弹性不够,缺少维生素c,有裂痕,缺少维生素e,比较脆弱,它很可能在高血压的状态下被挤破,产生脑溢血,产生体内内出血,造成不治之症。可是问题的关键是,血压也不能轻易去降。 那么应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不是轻易地降血压,而是想方设法改变血流速度。血流速度一改变,你的身体就不去调血压。只要血流恢复正常,血压

我国高血压现状资料

我国高血压现状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 (ISH2006)公布的福冈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高血压患者约有9亿72200万,相当于成人的26.4%。其中,发达国家高血压患者有3亿3300万,发展中国家6亿3900万,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都是重大问题,我国的高血压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2002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我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同时知晓率低(30.2%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低(24.7%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低(6.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7年《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都指出降压达标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微小的血压差异带来较大的心血管获益,收缩压降低2mmHg,可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7%, 降低卒中死亡率10%。 降压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郑明日对记者说,据统计,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60%以上都有高血压病,有的是血压忽高忽低而入院,有的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而有的是冠心病发病入院结果检查出有高血压病。由于高血压发病较慢,大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特别的不适,有时可出现轻微的头昏头痛等表现,所以,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发现许多患者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还有的患者不知道血压达标后会带来什么好处。

最新高血压发病机制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 1.遗传和基因因素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估计人群中至少20%~40%的血压变异是遗传决定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血压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均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发生几率分别为3%、28%和46%。单卵双生的同胞血压一致性较双卵双生同胞更为明显。 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着遗传缺陷,例如,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较之无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血细胞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且部分年轻子女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增厚,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此种遗传缺陷正是相关基因研究的根据。高血压病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疾病,这些基因的突变、缺失、重排和表达水平的差异,亦即多个"微效基因"的联合缺陷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的基础。那些已知或可能参与高血压发病过程的基因称为高血压病的候选基因,据推测可能有5~8种。 2.环境因素高血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环境因素很早就起了作用,胎儿营养不良导致出生时体重偏低,此种低体重婴儿以后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增加,即使产后增加喂养亦不能改变其8岁时的血压水平,提示已经出现持久性的疾病标记。膳食中高盐和中度以上饮酒是国际上业已确定的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钠盐摄人量与人群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病患病率密切相关。每天为满足人体生理平衡仅需摄入0.59氯化钠。国人食盐量每天北方约为12~189,南方约7~89,高于西方国家。每人每日食盐平均摄人量增加29,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 和1.2mmHg.我国膳食钙摄人量低于中位数人群中,膳食钠/钾比值亦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我国膳食普遍低钙,低于标准供给量800mg/d,最低人群仅300mg/d. 饮食过量摄入钙和钠,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而镁、锌、铜、钾等元素若摄入不足,也易引起血压升高。中国营养学会1991年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高钙、高钠饮食可能升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路易斯·托拜恩教授研究发现,钙和钠是通过使血管硬化和收缩血管作用加强而升压的。如钙大量摄入,血钙含量增加时,可刺激血管收缩;钙还可增加肾素、儿茶酚胺的释放,并与交感神经及神经介质的代谢有关。许多资料表明,镁、钾、铜、锌等元素之所以具有降压的作用,是因为:血镁含量增加时,可对血管平滑肌起扩张作用和对神经节起阻断作用,从而引起外周血管的舒张,使血压下降,同时镁还能拮抗钙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锌的降压作用,则表现在锌参与多种酶的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的活性来达到降压作用;铜的降压作用主要是因为铜是机体里氧化-还原体系中极为有效的催化剂;缺铜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和结缔组织代谢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引起动脉硬化;钾的降压作用主要是因为钾盐有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力,改善心肌收缩能力等作用[14]。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可降压,高钠是中国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改变钠盐摄入并不能影响所有病人的血压水平;低钾、低钙、低镁、吸烟、过量饮酒可能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15]。

高血压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肥胖、缺钙、膳食中钠盐过多、吸烟、情绪紧张或其他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的,病程发展较慢。多数患者属此类别,约占高血压患者人数的2/3。另一类是继发性的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如内分泌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脏疾病(慢性肾炎)、心脏功能异常等引起。 l原发性高血压 也叫特发性高血压或自发性高血压、亦称高血压病,是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主要是由于周围小动脉血管口径变小或血液粘滞度增加,造成外周阻力过高所致;而血容量与心输出量的增高、血管的僵硬程度与血管的充盈程度均影响血压的变化;同时植物性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个调节机制是复杂的。此外影响血压的任何环节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也都是会引起血压升高。而原发性高血压的成因是多因素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遗传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高血压是由遗传基因控制,即家族具有特殊可引起高血压的遗传基因,从而引发高血压。二是家族患有遗传性钠钾三磷酸腺昔酶活性降低的疾病。钠钾三磷酸腺昔的主要作用是促使细胞内的钠转移到细胞外,以维持细胞内高钾低钠的正常浓度。当钠钾三磷酸腺昔酶的活性低时,钠即在细胞内积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增加了血管内的阻碍力,从而升高了血压。 1.2缺钙活细胞依靠细胞内外钙浓度相差1000倍(一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约有10“7mol/L,细胞外为10一3mouL),以维持一种低嫡值的活性状态,使细胞具有分泌、收缩、兴奋、扩散和分化等不同的生理功能。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增加,使肌钙蛋白更易与钙离子结合,促进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叠合,引起平滑肌收缩,管径缩小,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是由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与细胞膜和肌质网膜结合钙离子的机能所决定的,膜上的钠-钾泵与钠一钙泵也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有关。细胞外钙离子通过钙离子通道进人细胞内,以及细胞膜与肌浆网膜上的结合钙向细胞内的释出,均可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加,引起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低钙膳食可诱发自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在于,缺钙导致骨骼中钙异位迁徙到软组织如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细胞内钙浓度增加造成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1.3膳食中的食盐量流行病学调查指出,食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膳食因素之一。临床和实验资料也表明,限制高血压患者的食盐量有可能使血压降低。我们平时吃的食盐,干燥的纯结晶每1009中含有399钠,其含钠量甚高。首先,当食入大量食盐时,即可使体内钠离子含量升高,造成钠储留,钠储留必然导致水醋留,使细胞外液量增加而使血压升高。而细胞外液中钠离子增多,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加大,则细胞内钠离子也增多,以致出现细胞内水肿、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的肿胀导致管腔狭窄,总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 高。其次,血管平滑肌的细胞膜上有钠一钾泵、钠一钙泵及敏感性钙通道,钠一钾泵每泵出3个钠离子即摄人2个钾离子,使细胞内维持低钠浓度,钠‘钙泵使3个钠离子的流人与1个钙离子的流出相藕联,可促进钙离子的流出。当肌细胞内钠离子增多时,一方面通过钠一钾泵促进钠离子的流出,另一方面,抑制钠一钙泵,减少钠离子的流人,因而阻碍了钙离子的流出,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肌肉收缩加强。钠离子在细胞内的积累过多时,使细胞内外钠的电化学梯度减小,减少了经钠一钙交换机制的钙外流,同时,抑制钠一钾交换,

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导语:现在生活中常出现的疾病就是肾性高血压,这个疾病不仅在身体上给患者带来影响,同时在一些生活上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很多的患者 现在生活中常出现的疾病就是肾性高血压,这个疾病不仅在身体上给患者带来影响,同时在一些生活上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很多的患者在疾病详细方面不是很了解导致在遇到的时候手忙脚乱不能很好的治疗,所以说就有很多的朋友们想了解下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30%):约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genetic predisposition),同一家族中高血压患者常集中出现。据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据报道,高血压患者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有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其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钠钾泵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内Na+、Ca2+浓度增加,动脉壁SMC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这些都有助于动脉血压升高。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GT)基因可能有15种缺陷,正常血压的人偶见缺陷,而高血压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个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变异。患高血压的兄弟或姐妹可获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贝。有这种遗传缺隐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 膳食电解质(20%):一般而言,日均摄盐量高的人群,其血压升高百分率或平均血压高于摄盐量低者。WHO在预防高血压措施中建议每人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一项由32个国家参加共53个中心关于电解质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群尿钠平均值为206mmol/24h,比其它中心高43mmol/24h,尿钠/钾比达6.7,是其它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Lecture notes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摘要】形成动脉血压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 1、血压 血压(blood pressure)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常用高于大气压的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值表示(1mmHg=0.133 kPa)。 血压形成的前提是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其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 2、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是指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心室射血时,动脉血压升高,大约在快速射血期末达最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pulse pressure)。 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由于大动脉中血压降落不大,为便于临床测量,通常将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压。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为60~80mmHg(8.0~10.6kPa),脉搏压为30~40mmHg(4.0~5.3kPa)。 3、动脉血压的形成 (1)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 (2)心脏射血; (3)外周阻力。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而收缩压的高低也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心率:心率增快时,收缩压虽有升高,但与舒张压相比,升高幅度不如舒张压升高显著,脉压减小。相反,心率减慢时,动脉血压下降,但舒张压降低的幅度较收缩压降低幅度大,脉压增大。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所以,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化不大,舒张压的改变主要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有缓冲动脉血压波动幅度的作用。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和/或血管系统容积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高血压的预防,尤其非药物治疗不可忽略,即高血压的一级预防。高血压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我们平常说的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多发病,也是我们日常健康人体检中早常见的疾病,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即是高血压一级预防。 我们应当重视人群的一级综合预防。“未病防病”、“上医治未病”,要想防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最主要的环节还在于早期预防,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否则等出现并发症就为时过晚。要消除和控制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如调整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善生活和工作劳动环境等等。 在高血压的全方位防治策略中,一级预防占有重要地位。已证明,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55%。继之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均可大幅度下降,整个防治的费用,工作量约可下降一半。 2 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有 2.1 合理膳食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上应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饱、过快;最好忌不良嗜好,如烟、酒等。 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概括为两句话:即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 一是指每日1袋牛奶。我国成年人每日需摄钙800mg,但我国膳食普遍缺钙,一般每日摄入量为500mg左右。每袋牛奶237ml,含钙约280mg,且较易吸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并有轻度降血胆固醇作用。 二是指每日250g左右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主食300g,此量宜因人而异。可少至150g,多至500g。通过调控主食,可调控血糖、血脂及体重。 三是指每日3份高蛋白食品,这是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可忽视,也可增至4份。这样相当于每公斤体重蛋白质1~1.5g。每份高蛋白食品相当于以下任意一种:50g瘦肉、100g豆腐、一个大鸡蛋、25g黄豆、100g鱼虾或鸡鸭。人体无蛋白仓库,过多蛋白食品不仅不能被贮存,对肠道、肾脏、代谢均有害无益。 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单吃粗粮或单吃细粮营养素均不够全面,粗细粮搭配有明显蛋白质互补作用,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粗粮的纤维素有助于降血脂,预防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过多甜食会促成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还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改变饮食“口重”的习惯。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群中约有20%的人就是由于食盐过量而患有高血压,这部分人称为盐敏感者。 三四五顿指总量控制,少量多餐。有利防治糖尿病、减肥、降血脂。在每日摄入量不变情况下,早中餐所占比例大,有利于降血脂,减体重。晚餐所占比例大则相反。少量多餐可使血糖波动幅度及胰岛素分泌幅度变化趋缓。 五是指每日500g蔬菜及水果。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进食400g蔬菜及100g 水果。新鲜蔬菜、水果除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外,业已证明尚有重要的防癌作用。 红指红葡萄酒。每日50~100ml红葡萄酒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白葡萄酒、米酒、绍兴酒可能效果稍差。啤酒不宜超过300ml,白酒不超过25ml。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8.8%,2002年该比例已经上升至3 6%。 卫生部最近颁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全国患病人数达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患病人数增加7 000多万人。近年来,由高血压引发的高致残、致命性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攀升。资料表明,年龄在40~70岁之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危险性就增加一倍。 高血压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但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仍处于较差水平。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nbsp;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0%;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尤其在35岁以前;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收缩压。 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庭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只有3%;双亲血压都高于正常的儿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45%;单卵双生兄弟(姐妹)的高血压相关系数可达55%。 ●可改变的因素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18.5~23.9 kg /m2,为正常体重;BMI为24~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2~6倍。体重每增加10kg,收缩压升高2~3mmHg,舒张压升高1~3mmHg。本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超重率22.8%,肥胖率7. 1%,比1992年分别增加了39%和97%,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 00多万。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不仅超重的人容易患高血压,而且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方法是什么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方法是什么 要知道,高血压如今已经成为了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疾病。要知道,高血压一旦患上了,是没有办法痊愈的,高血压患者只能够通过长期食用降压药来控制自己的血压,不让血压再度升高。但是,大家可千万别想着患了高血压之后再治疗,大家要积极地预防高血压。下面,来谈一下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方法。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均衡膳食:均衡膳食除获得均衡、充分营养外,还要保持正常体型,避免肥胖导致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食物 多样,谷类为主”及低钠、高钙、钾、镁食物是均衡膳食的基本原则,一般体力及脑力劳动者每日食物种类:谷类以250~400g (粗细粮搭配);蔬菜300~500g,以黄绿色为佳,如胡萝卜、 红薯、南瓜、玉米、西红柿、芹菜、韭菜等;水果100~200g;三份高蛋白;鲜牛奶200g;瘦肉50g;豆腐100g;鸡蛋1个;鱼虾100g;鸡鸭 100g,黄豆或花生油25g。食盐5g,黑木耳15g,有粗有细,有甜有咸,每餐八分饱。

2 适量运动:以不同年龄、体质、习惯选择不同运动项目坚持三个原则: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循 序渐进,才能收到最大效果。 3 戒烟限酒:因烟酒可使血压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过量饮酒患者高血压危险性增加70%~90%,每日饮酒量应限制在10g之内。 4 心理平衡:是所有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血压与情绪的关系极为密切。兴奋过度、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都会使交感神经紧张,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血管持续收缩而引发血压上升,尤其高血压者更为明显。反复受到不良刺激可使血压居高不下,极易诱发脑出血或冠心病猝死。因此,平时应讲究心理平衡,提高自控能力,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保持心情宽松平静,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如下棋、看书、书法、绘画、种花、养鸟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