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依达拉奉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依达拉奉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论 著依达拉奉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保护作用的研究徐 芳 任士卿 王彦永 刘俊艳 【摘要】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脂多糖(LPS )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保护作用。

方法 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磷酸缓冲液(PBS )对照组、生理盐水+LPS 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依达拉奉+LPS 组(依达拉奉治疗组)。

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15μg (2μl)LPS 或P B 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注射后14d 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数量以及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治疗组TH 阳性细胞数减少到对侧的16%(P <0.05),细胞突触也明显减少;依达拉奉治疗组T H 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增多,为对侧的59%(P <0.05),部分突触存在。

两治疗组小胶质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

结论 依达拉奉显著抑制LPS 诱导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

【关键词】 依达拉奉;脂多糖;小胶质细胞;帕金森病;大鼠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 (2009)01-0064-03P rotec tive effect of eda r a vone a g a i n st degenera ti on of ra t s ub stan t i a n igra l dopam i n erg i c neur on s i n duced by li popolys a ccha r i de X U F ang,REN Shi 2qing,WANG Y a n 2yong,L iu J un 2yan .Depa rt m en t of Neurol ogy,The Third Hos p ital of HeB eiM edi ca l Univ e rsity,Shijiazhuang 050051,China【Abstra c t 】 O b jec ti ve T o ex p l ore the effec t of the radica l s cavenge r edarav one on degeneration of dopam in 2ergic neur ons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M ethods Eight een fema l e Sp rague 2Dawley ra ts we re rando m ly divided i nto three group s :PBS control group,physiol ogic sa line +LPS group (sali ne trea t ed group )and eda rav one +LPS group (edaravone treated gr oup ).A t 14d after intranigral i njecti on of 15μg (2μl )LPS or PBS ,the nu m be r of tyrosine hydr oxylase (T H)positi ve neu r ons and the morph ologi ca l changes of OX 242positive m ic r oglias in the sub 2stantia nigra (S N)we re observ ed by i mmunohist ochem istry .R esults Co mpared with PBS control grou p,T H 2posi 2tived neurons in S N on the LPS 2injected side reduced t o 16%of the non LPS 2injec t ed side i n saline trea ted grou p (P <0.05),accompanied with m arked loss of their dendrites;Co mpa red wit h sa line trea t ed group,59%T H 2positived ne irons surviv ed i n t he ani m als trea t ed with edarav one (P <0.05)and t he dendriti c p rocesses surrounding the T H 2positive neurons were partly preserved .The morphol ogy of m icroglia lwere si m ila r in sali ne and eda rav one treaded ani 2ma ls .C onc lusi on Eda rav one a ttenuates LPS 2induced degenerati on of ra t substantia nigra l dopa m inergic neurons .【Key wor d s 】 Edarav one ;L i popolysaccharide ;M ic r oglia;Parkinson ’s disea se ;Ra t作者单位55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徐芳,任士卿,刘俊艳);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王彦勇)通信作者任士卿 帕金森病(Parkins on ’s disea se,PD )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变性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进行性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减少。

多巴胺在大脑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研究

多巴胺在大脑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研究

多巴胺在大脑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研究引言: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巴胺参与调节运动、情绪、认知、奖赏等多个生理和行为过程。

然而,当多巴胺水平失调时,会导致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和成瘾等。

因此,了解多巴胺在大脑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对于有效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巴胺的生理作用多巴胺主要由大脑中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然后通过突触传递信号,在背侧纹状体和皮质等区域发挥作用。

多巴胺参与了多个生理功能和行为过程:1. 运动控制:多巴胺水平与运动控制密切相关。

在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之间存在一个神经通路,即皮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能够调节运动的起始、速度和均匀性,而帕金森病正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2. 情绪调节:多巴胺参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多巴胺能够调节大脑中奖赏回路,从而产生愉悦感。

多巴胺的异常水平与抑郁症和情绪障碍等心理疾病有关。

3. 认知功能:多巴胺在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等区域起到重要的作用,参与了注意力、学习、记忆和决策等认知功能的调节。

这些过程的失调与精神分裂症等认知疾病的发生有关。

4. 奖赏与成瘾:多巴胺参与了奖赏过程,并与成瘾相关。

当人们体验到奖赏或受到成瘾物质的刺激时,多巴胺水平会升高。

因此,成瘾行为可以通过干扰多巴胺神经通路来治疗。

二、多巴胺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1.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细胞色素P450酶2D6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有关。

此外,基因修饰、深脑刺激和药物疗法等治疗手段也在帕金森病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2.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多巴胺假说认为多巴胺功能紊乱与其发生有关。

通过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可以调节多巴胺水平,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3. 成瘾:多巴胺参与了成瘾行为的形成和维持。

尼古丁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尼古丁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426分别与生物素标记的二抗(1:400)室温孵育1h;与卵白素一生物素复合物(ABC,A:B:PBS=1:l:400,提前60rain配制)室温孵育2h;用新鲜配制的含有0.01%H02、0.05%DAB的PBS显色,镜下观察,适时终止反应。

以上各步骤问均用PBS漂洗脑片10min×3。

免疫组化对照组不加一抗,用PBS代替,其余步骤同前。

贴片,晾干,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光镜下观察并摄片。

1.5电镜观察取尾核进行电镜观察。

在显微镜下定位后,切取1ITll213小块放人1%锇酸后固定2h,PB冲洗2次,经各级酒精梯度脱水,环氧树脂包埋烘烤,切半薄切片再次定位后进行超薄切片,醋酸铀/枸椽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照相。

1.6图象分析采用HPIAS系列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血』娅4Ph!型;!QZ;翌i12TH、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

脑片的选取部位参照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脑图谱,在10倍物镜下观察,选取黑质部位,锁定测量框,计算测量框内的阳性细胞个数,取乎均值。

1.7统计处理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f±s)表示,用SPSSl0.0进行统计处理,各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

2结果2.1行为学结果实验第4、8d进行行为学观察,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行为学障碍,爬杆时|日j明显延K,悬挂得分下降。

模型给药组的小鼠行为障碍有硅著的改善(表1)。

Tab.IEffectsofnicotine013_M盯PmiceinthetdtofIx,leandtract[on(Y±i."=8)甲<0.05.+中<0.01∞ccmtroh辛<0.052.2TH免疫组化结果2乎<001孙NS+M阿P与对照组(85.58±5.21)相比,模型组的TH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41.19±12.19,P<0.叭),模型给药组的TH阳性神经元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多(67.98±7.94。

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Ad a e i M e ha s fDifr n i to fDo m i r i u on r m u a t m l ( e iw ) ZH A N G e hu .CA IZhe. De v nc n c nim o fe e ta in o pa ne gc Ne r sf o Ne r lS e Cel r v e s K — a —
pa t n f I rme t mmu oo y,I siueo i ia e cn o n lg n ttt f Clnc l diie,Chn - a a in s i s ia ,Bejn 0 0 9, h n M iaJ p n Fre d h p Ho p t l iig 1 0 2 C ia

31 ・ 4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 1 0 0年 4月第 1 卷第 4期 ChnJRe aiThoyP at 6 i hbl e r rc,Ap.2 1 , o.1 , . r 0 0 V 经 干 细 胞 向 多 巴胺 能 神 经 元 分 化 机 制 的 研 究 进 展
a mp ra tc ls u c o h el e lcme t h r p fP r is n ie s.Thsp p rrve dt emao lc lrme h ns , ni o tn e1 o ref rtecl r pae n ea yo a kn o ' dsa e — t s i a e e iwe h j rmoeua c a im
录 因 子 。早 期 研 究 显 示 小 鼠 和 大 鼠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内 Nu r r l的 mR NA 和 酪氨 酸 羟 化 酶 ( TH) mR 的 NA 的 表 达 区域 相 同 , 鼠 小 巾 腑 Nu r 表 达 比 T 的表 达 提 前 一 天 , 且 一 直 在 D 能 rl的 H 并 A 神 经 元 中持 续 表 达[ 。基 因敲 除 Nu r 2 ] r l的小 鼠中 脑 DA 能神 经 元 完 全 缺失 , 分 敲 除 Nu r 部 rl的 杂 合 子 小 鼠 中 脑 有 明 显 的 DA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多胺类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一类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

它们在各种神经功能中都有重要作用,并且与多种神经相关疾病有关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因此,对于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基础意义。

1.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腹侧直束、中脑黑质、纹状体等区域。

它在运动控制、情感调节、学习记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多巴胺在这些方面的作用,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多巴胺可促进神经元的兴奋、增加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影响突触可塑性等,从而参与调节各种神经功能。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分布在下视丘、腹侧中央灰质、脑干等区域,并参与调节情绪、注意力、认知能力等功能。

实验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可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效应。

血清素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丘脑、杏仁核、海马等区域,并参与调节情绪、睡眠、脑血流等功能。

具体而言,血清素通过激活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增加钾离子内流,减少钙离子内流,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效应。

2.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调控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调控非常复杂,包括神经元的合成、转运、代谢和释放等过程。

这些过程涉及到多种药物靶点和调节机制,下面主要介绍几类常见的调节机制。

神经元的自动调节机制:针对神经元的自动调节机制,目前已经证实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均可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自身的放电频率和释放机制。

具体而言,高频刺激或特定刺激可促进神经元钠通道的活化,从而增加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胞内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最终调节其自身的状态。

突触前调节机制:突触前调节机制是指神经元在胞体区抑制或促进自身突触前区释放递质的机制。

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在研究突触前调节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Mdivi-1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Mdivi-1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Mdivi-1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郭欣;朱子建;白雅;张云;刘学东【摘要】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引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作用及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 1,Mdivi-1)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美多巴组和Mdivi-1组,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大鼠单侧纹状体的方法建立PD动物模型,利用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引起的大鼠旋转实验和转棒实验来观察行为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估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z,TH)在中脑黑质中阳性细胞比例以及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黑质和纹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大鼠在APO诱发第3周和6周后旋转圈数均显著增加,同时转棒上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大脑黑质TH阳性细胞数和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数目显著减少;组织内SOD、GSH-Px、CAT的活性显著降低,而NOS活性显著升高,MDA和NO含量升高,而GSH含量则降低.美多巴及Mdivi-1处理3周和6周后均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相关行为学症状,并增加黑质TH阳性细胞数和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数目,同时增加组织内SOD,GSH-Px,CAT,GSH含量,降低NOS活性,减少MDA 和NO含量.结论 Mdivi-1对6-OHDA诱导PD大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期刊名称】《转化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08)003【总页数】6页(P135-139,143)【关键词】帕金森病;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6-羟基多巴胺;黑质;纹状体;抗氧化【作者】郭欣;朱子建;白雅;张云;刘学东【作者单位】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学员旅;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等,其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导致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显著减少,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1]。

帕病2号方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帕病2号方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社. 2 0 1 0 .
[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国药典 ( 一部 ) [ S ]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
帕 病 2号 方 对 帕 金 森 病 大 鼠 多 巴胺 能神 经 元 的保 护 作 用
时珍 国医 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3期
L I S H  ̄H E N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3
上算出供试 品溶液中总皂苷的含量 , 计算 R S D %为 2 . 8 3 %。 2 . 2 化 胃舒颗 粒 中总皂苷的含量 测定 2 . 2 . 6 加样 回收率 实验 取本 品装量差异 项下 的内容物 , 研细, 2 . 2 。 1 对照品溶液 的制备 取人参皂苷 R g l 对 照品适量 , 精密称 取1 g , 精 密称定 , 平行 6份 , 精密加入 一定量 的人 参皂苷 R g l对 定, 加 甲醇制成每毫升含 0 . 3 m g的溶液 , 即得 。 照品 , 平行 6份 , 按 “ 2 . 1 . 3 ” 项 下制备供试 品溶 液。其 它操 作 同 2 . 2 . 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对 照 品溶 液 1 0 0, 2 0 0, 3 0 0 , 5 0 0 , 上, 测定吸 光 度 , 计 算 回 收率 , 平 均 回 收率 为 9 4 . 5 %, R S D 为 7 0 0 , 9 0 0 , 分别 置具 塞试 管 中 , 于 水浴 中挥 干 溶剂 , 精密 加 入 2. 7 2% 。 1 %香草醛 一高氯酸溶液 0 . 5 m l , 涡旋混 匀后 , 置6 0 ℃水浴 中保 持 2 . 2 . 7 样 品测定 取三批化 胃舒颗粒 , 按“ 2 . 1 . 3 ” 项下制备 供试 1 5 mi n , 流水冷却 , 精密加 入冰 醋酸 5 m l , 涡 旋混匀 后 , 1 5 a r i n后 品溶 液 。其它操作 同上 , 测 定吸光度 , 计 算供试 品中总皂苷 的含 测定 。以相应的试剂 为空 白 , 照 紫外 一可见分 光光 度法 , 在5 4 8 量。结果 见表 1 。 n 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 以吸光度 为纵坐标 , 含量 为横坐 标 , 进 行 3 讨 论 线性 回归 。回归方程为 Y= 0 . 0 0 4 9 X一 0 . 0 8 6 2 , r : 0 . 9 9 7 7, 线性 本实验分别采用 H P L C法和 紫外分光 光度 法测定 化 胃舒 颗 范 围: 2 7 . 9— 2 5 1 . 1 g 。 粒 中黄芪 甲苷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表 明重现性 良好 , 可以作 为 2 . 2 . 3 供试 品溶液的制备 采用黄芪 甲苷的供试液作 为总皂苷 本制剂 的质量控制 。 的供试 品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 品溶 液 2 0 0 , 置1 0 m l 具 塞试管 总皂苷显色后不太稳定 , 因此对显色后不 同时 间点分别进行 中, 照标准 曲线 的制 备项下 的方 法 , 自“ 于水 浴 中挥干溶 剂” 起, 考察 , 结果在显色后 1 5—6 0 a r i n内系统较稳定 , 因此选择在 显色 依法测定 吸光度 , 从标 准 曲线上 算 出供试 品溶液 中总皂苷 的含 后1 5 ai r n后进行测定 , 6 0 a r i n以内测定结束 。 量, 计算 , 即得 。 对 总皂苷进行测定 时, 曾对对 照品 的选 择进行考 察 , 分 别 以 2 . 2 . 4 稳定性 实验 取本 品装量差 异项下 的 内容物 , 研细, 取2 人参皂苷 R e 、 人参皂苷 R g l 为对 照进 行测定 , 结果 在 5 4 8 n m波 g , 精密称定 , 按“ 2 . 1 . 3 ” 项下制 备供试 品溶液 。精密量 取供试 品 长处 , 人参皂苷 R e比人参 皂苷 R g l的吸光 度小 , 因此 选择 人参 溶液 2 0 0 l , 置1 O m l 具塞试 管 中, 照标准 曲线 的制备 项下 的方 皂苷 R g l为对 照 进 行 测 定 。 法, 自“ 于水浴 中挥 干溶 剂 ” 起, 分别 于显 色后 0, 1 0 , 1 5 , 2 0 , 3 0, 4 5 , 6 0 , 9 0 , 1 2 0, 1 8 0 , 2 4 0 ai r n后测定吸光度 , 对不 同时 间段 的吸光 参 考文献 : 度计算 R S D %, 根据计 算结 果 , 选 择在显 色 1 5 a r i n后进 行测定 , 1] 石楸 鸣. 人参 皂苷 的药 理作 用研究 进展 [ J ] . 中国药 房 , 2 0 1 0 , 2 1 但必须在显色后 6 0 a r i n内测 定结束 , 此 条件下 总皂苷 测定结 果 [ ( 3 1 ) : 2 9 6 7 . 的R S D %在 2 . 5 8 %, 比较稳定 。 [ 2 ] 吴发宝 , 陈希元.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 J ] . 中药材, 2 0 0 4 , 2 7 ( 3 ) : 2 . 2 . 5 重现 性实验 取本 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 , 研细 , 取2 g , 2 3 2. 精密称定 , 平行 6份 , 按“ 2 . 1 . 3 ” 项 下制备供试 品溶液 。精密量 取 供试品溶液 2 0 0 , 置l 0 I I l l 具塞试 管中 , 照标准 曲线 的制备项 下 的方法 , 自“ 于水浴中挥干溶剂” 起, 依法 测定 吸光度 , 从标 准曲线

多巴胺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表达和功能机制研究

多巴胺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表达和功能机制研究

多巴胺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表达和功能机制研究概述:神经递质是一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机制进行信息传递的生物分子。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多巴胺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功能机制。

引言: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CNS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多巴胺能够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的结合,影响神经元的形成、迁移和分化等重要过程。

因此,了解多巴胺神经递质在CNS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功能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 多巴胺神经元的发展和分化多巴胺神经元是CNS中广泛分布的神经元群。

在胚胎期和胚胎期后期,大量的多巴胺神经元起源于背中脑区域,并通过神经迁移途径定向迁移到目标区域,如中脑、纹状体和前额叶皮质。

多巴胺神经元的发展和分化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调控,包括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

在这个过程中,多巴胺神经元前体细胞通过特定的基因表达,逐渐形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群,并开始表达多巴胺转运体和合成多巴胺的酶。

2. 多巴胺在神经元迁移中的作用在多巴胺神经元的发展和分化过程中,多巴胺在神经元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巴胺能够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的结合,调控神经元迁移的方向和速度。

研究发现,多巴胺能够诱导神经元枝突的伸长和神经元的趋向性迁移,从而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迁移到目标区域。

此外,研究还发现,多巴胺还能够通过间接激活非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式,影响神经元的迁移和定位。

3. 多巴胺在神经元分化和成熟中的作用除了在神经元迁移中的作用外,多巴胺还在神经元的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多巴胺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分化方向和分化的细胞类型。

具体来说,多巴胺能够通过与不同的多巴胺受体亚型结合,促进或抑制神经元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调控神经元的分化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能神经元的发现源于对PD的研究,自1817 年英国医师詹姆斯·帕金森首次正式报道了该疾病 的l临床特征,大量的尸检报告发现PD患者的黑质含 黑色素细胞数目减少,20世纪60年代后期运用荧光
和免疫组化技术发现这些细胞实际上是DA能神经 元,从而得知PD的病理生理基础是DA能神经元变 性丢失,导致DA合成分泌减少。那么,有哪些因素 造成DA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目前仍在探索中,有研 究认为与年龄、氧化应激、基因易感性罗彦妮(综述) 沈岳飞(审校)
【关键词】 多巴胺;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保护; doi:10.3969/j.issn.1009—6574.2009.02.027
帕金森病
P咖唧in protec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Luo Yan-ni,Shen Yue-fei.Department of Neurolo。
3.1.1 MAO是脑内DA酶解失活的主要代谢酶, 有A和B两种亚型,DA在MA0酶解作用下产生大 量氧自由基,从而氧化损伤DA能神经元,因此抑制 MA0活性,减少DA酶解,可以保护DA能神经元。
丙炔苯丙胺是第一代MAO—B抑制剂,在体外细胞
研究中,戚晨等CH发现丙炔苯丙胺可以通过减少DA
能神经元活性氧的生成,促进GSH合成而抑制细胞
gY.the FiMr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China [Key words]Dopamine;Dopaminergic neurons;Neuroprotection;Parkinson’s disease
是通过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后,抑制凋亡效应分子半
胱氨酸蛋白酶一3(caspase--3)下游的蛋白激活物一
1(activator protein—l,AP一1)位点的转录,阻断C
万方数据
-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amino—terminal ki- nase,JNK)/AP一1级联反应来实现的[221。 3.4.2褪黑素(melatonin,MT) 是一种主要由松 果腺合成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部位是脑,脑中MT 的含量为血清中的5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MT 的生物活性主要是调节昼夜节律、睡眠一觉醒生物 节律相位转换.改善睡眠。随着研究深入,发现MT 还能对抗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抗凋亡,调节免疫, 延缓衰老,又易于穿越血脑屏障,能够保护神经元免 于氧化应激损伤[2引。自20世纪90年代初,MT的 DA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它通过清除氧 自由基口“,恢复TH活性[2引,提高线粒体复合体I 的活力[z印等多种途径保护DA能神经元。 3.5尿酸对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尿酸是人 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与痛风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它 也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 有科学家推测尿酸可能有抗氧化、抑制氧自由基损 伤细胞膜的作用【2¨,在后续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假 说【2引,并指出其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过氧化 硝酸盐介导的硝酸化反应、增强SoD活性及对Fe2+ 的强螯合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升高可 以明显减低PD的发病率,尿酸水平高患PD的概率 下降55%雎叼;且尸解发现PD患者黑质中尿酸水平 显著低于对照组,减低54%【3 0‘,提示血高尿酸对PD 可能有保护作用,而这一作用的主要靶点是黑质DA 能神经元。尿酸可以减轻鱼藤酮对DA能神经元的 氧化损伤作用[3¨,腹腔内注射一定剂量的尿酸不仅 可以提高血尿酸浓度,也可以增加黑质内尿酸含量, 因此能保护DA能神经元免遭6一羟基多巴胺(6一 Hydroxydopamine,6一OHDA)的损害[3引。目前关 于尿酸保护DA能神经元的机制尚在研究中,除了 抗氧化作用,研究发现尿酸的前体物质腺苷、腺嘌 呤、鸟苷、鸟嘌呤、黄嘌呤可以影响DA的合成代 谢[3 3J,而尿酸前体物质肌苷对MPTP所致的PD小 鼠有神经保护作用[3“,这不禁令人思考尿酸的保护 作用不仅仅与它本身有关,整个嘌呤代谢途径中的 不同产物亦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3.6 中药及中药提取物 绿茶多酚(绿茶提取物) 的主要成分是黄烷醇类的多种儿茶素,其中以表没 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有清除自由基及 抗氧化作用[3副。在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中均已证实 绿茶多酚具有DA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 主要有:(1)增强SOD和CAT括性,促进抗氧化作 用L3副I(2)抑制DA转运体活性,减少MPP+进入DA 能神经元胞质内[371;(3)保护线粒体膜、抑制caspase ~3活性及凋亡前体蛋白的表达Ⅲ3;(4)减弱小胶质
子(glia—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表
达,说明HO一1保护DA能神经元效应是多途径
的。内源性H0—1仅存在于小部分神经元和胶质
细胞,通过诱导激活内源性HO--1,增加其表达量同
样可以保护DA能神经元,而有此诱导作用的有咖
啡因【14]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159·
万方数据
Journal of Neuroscienee and Menul Health,2009,V01.9,No.2
(4一hydroxynonenal,4一HNE)生成和3一硝基酪氨 酸(3一nitrotynosine,3一NT)释放而抑制中脑细胞 脂质过氧化反应。谷胱甘肽乙酯(glutathione ethyl ester,GEE)作为合成GSH的前体物质,较GSH更 易透过细胞膜,经过一系列脱脂反应生成GSH。Ze- evalk等[3]发现不管是在体外细胞还是体内动物模 型,随着GEE浓度增高GSH合成增加,且GEE作 用比GSH单独作用时更能抑制1一甲基一4一苯基 一1,2,3,6一四氢吡啶(1一methyl一4一phenyl一1, 2,3,6一tetrahydroyridine,MPTP)引起的细胞氧化 应激,由此可见中脑内GSH合成需要GEE的参与, 同时补充GEE能更好地发挥GSH抗氧化、保护DA 能神经元的作用。 3.1.3线粒体呼吸链中清除自由基的酶亦被认为 有DA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其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抗细胞氧化应激 中起重要作用。Peng等n]通过体外培养DA能神经 细胞株及胚胎中脑细胞,将盐溶性锰复合物EUK一 134、EUK一189作用于这两种细胞,发现二者可以 模拟MnSOD和CAT作用,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 基,起到DA能神经元保护作用。 3.2血红素加氧酶一1(heine oxygenase--1,H0— 1)的DA能神经元保护作用 HO一1是血红素加氧 酶的同工酶,即氧化应激诱导型。H0一l代谢血红 素形成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游离铁 (Fe2+)和胆绿素,胆绿素进一步还原生成胆红素。 在非神经组织研究中发现CO、Fe2+和胆红素是重要 的生物效应分子,其中CO具有抗炎、抗凋亡作 用[5-63;胆红素能有效保护细胞膜抵抗脂质过氧化, 其抗氧化能力甚至超过V。和Vc[7];Fe2+有促氧化促 炎症作用,但许多体外模型研究证实在H0—1被诱 导而活性增高的同时,铁蛋白的水平也同时升高,后 者与Fe2+结合,减少铁介导的细胞毒性[8】。因此, H0—1的活性增强对组织细胞有保护效应,许多研 究证实了这一效应,如将转染有H0—1基因的病毒 载体移植入体内可以抑制缺氧引起的肺损伤[9]、肝 移植术后肝脏再灌注损伤Ll叫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进 展Ll¨,H0—1表达增高亦可以保护星型胶质细胞对 抗血红素代谢引发的氧化损伤L123。那么H0—1对 DA能神经元是否有保护效应,是如何保护呢?
DA能神经元,即以合成分泌单胺类神经递质 DA为主的神经元,它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大 部分DA能神经元(80%)位于中脑黑质致密部,少 部分分布在视网膜、嗅球、脑室附近和自主神经节。 DA能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投射到端脑、间脑、脑干 及脊髓,形成4个主要的投射通路,包括黑质纹状体 通路、中脑边缘皮质系统、结节漏斗系统和下丘脊髓 束,分别控制运动、情感、感知、行为和垂体分泌功 能,而这些作用是与神经递质DA密切相关的。DA 主要在DA能神经元的胞质中合成,血液中的酪氨 酸被摄取进入胞质后,在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yro— sine hydroxylase,TH)催化作用下生成左旋多巴,后 者脱羧生成DA,胞浆中的DA被突触囊泡膜上的单 胺转运体摄取储存在囊泡内,以胞裂外排形式释放 到突触间隙,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DA合成主要 受限速酶TH调节:一是TH可被蛋白激酶A、蛋白 激酶C、钙/钙调节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lcium 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GaMK II) 等激酶磷酸化,酶活性增加;二是细胞内腺苷酸环化 酶活力增高,cAMP合成增多,TH基因的cAMP反
·160·
含量及减少黑质内炎症因子(白介素一1、肿瘤坏死
因子)的产生;活体外H0—1显著减少TH表达阳
性细胞的死亡率,还可以维护细胞轴突的正常形态。
该研究除了证实了H0—1高表达通过抗氧化、抗炎
症反应来保护DA能神经元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
发现H0—1可以增强DA能神经元脑源性神经生
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 DA能神经元周围胶质细胞的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
制之一,可以抑制DA能神经元氧化应激标志物4_-
HNE的产生[1 7。。当抑制细胞内蛋白合成时,GDNF
未发挥保护作用[1引,那么GDNF的保护作用是否与
蛋白合成增多有关,在GDNF作用的同时另外途径
增加蛋白的合成是否能增强GDNF的保护作用,有
待进一步研究。 3.4激素的保护作用
3.4.1 雌激素 因其亲脂性和小分子量的特点,由
NGF)[1 5。。 3.3 神经营养因子对DA能神经元的保护
研究
显示,DA能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受多种因子如BD-
NF、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调控。GDNF主要在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