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第5讲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合集下载

《经济学说史》第5讲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经济学说史》第5讲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 首先,围绕议会改革和废除谷物法,地主 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 其次,在英国19世纪20年代相继出现了以 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一批李嘉 图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利用李嘉图的劳动 价值论暗含的阶级对立理论,维护无产阶 级的利益,李嘉图的理论开始被视为危险 的学说。
• 在随后的1820-1830年间英国展开了一场拥 护和反对李嘉图学说的理论斗争。
• 劳动价值并非依存于“最低工资的必要劳动时间”,而是 一种交换比例。
• 工资是劳动和构成工资的生活资料的交换比例。不存在劳 动和资本交换时产生的多量劳动和少量劳动相交换的问题
• 托伦斯(Robert Torrens, 1780-1864)匿名 批判:
• 1821年出现的一本名为《评政治经济学上 若干用语的争论》的匿名著作,其中的许 多论点为日后反对论者所采纳。
• (1)关于商品价值的性质;
• (2)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劳动的价值和土地的价 值;
• (3)关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 马尔萨斯的批判:
• 马尔萨斯正确地指出劳动与资本的交换是不平等的,也不 可能平等,否则就没有利润存在的余地了,而利润是资本 家提供商品的必要条件。
• 第一,利润不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扣除而是来源于“低买 高卖”。
• 具体来说:两大矛盾
• 马尔萨斯最早发现李嘉图理论体系中的矛 盾,即剩余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等价交 换之间的矛盾,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 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
• 第一个矛盾是指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资本交换 到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而在与劳动力交换 过程中是遵循等价交换原理的。只不过劳动力能 够产生出超出自身价值的价值,也就是剩余价值 。
• 如果工资真像李嘉图所说是劳动的价值或 价格,即劳动的全部成果,那就不能在李 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利润了。李 嘉图没有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经济学说史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试题附答案经济学说史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A、消费不足B、有效需求不足C、生产过剩D、储蓄过多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B、《赋税论》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3、XXX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4、XXX称晚期重商主义为()A、重金主义B、重工主义C、重农主义D、重币主义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XXX是()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凡勃仑B、XXXC、XXXD、XXX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马歇尔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纪律”观点来自于()A、XXXB、XXXC、XXXD、XXX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A、亚当斯密B、詹姆斯穆勒C、XXX、XXX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A、19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初期11、XXX认为,价值起源于()A、物品的客观效用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C、物品的生产费用D、物品的主管效用12、XXX认为()A、以泉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B、以泉币为媒介,以赢利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C、不以泉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D、不以泉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13、XXX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A、供给最重要B、需求最重要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A、约翰洛克B、大卫休谟C、威廉配第D、托马斯格莱辛15、XXX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1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B、《历史办法观的政治经济学》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16、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并是利润一部分的经济学家是()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夫马西D、约翰洛克17、以下学者中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观点的是()A、大卫休谟B、XXXC、XXXXXXD、XXX配第18、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A、历史演绎法B、抽象演绎法C、经验归纳法D、历史归纳法19、奥地利学派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取决于()A、生产资料的边际效用B、生产资料内含的劳动量C、用它生产出的终究产品的边沿效用D、用它生产出的人和产品的边沿效用20、XXX经济理论和哲学基础是()A、XXX的人性论B、边沁的功利主义C、XXX的办法论D、XXX的唯物主义2、简答题1、什么是“XXX教条”?它错在哪里?2、XXX和西斯蒙第都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他们的立场有何不同?3、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在政策主张上有何异同?4、“萨伊定律”的内容要点甚么?三、论述题2、试述马歇尔价格论中需求决定和变动趋势理论的要点,并指出在上述理论中XXX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其他经济学家的有关理论和见解。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缺陷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缺陷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这一百多年间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的时期,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提出了一些科学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1.奠定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

这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贡献。

斯密提出了一般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说明了商品价值的实体。

他还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研究了价值(“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

但是,斯密并未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始终。

他又提出了与此相反的论点,即把工资,利润和地租说成是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和三个组成部分。

李嘉图批评了斯密的错误的“收入构成论”,坚持并发展了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一正确观点,并且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经济范畴。

2.在地租、利润、利息的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地租是剩余劳动的生产物。

法国重农主义的创始人魁奈提出,只有生产“纯产品”的农业劳动是生产劳动,从而把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

斯密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利润的来源。

他说,“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工人的工资和雇主的利润两个部分。

马克思说,这一观点“把利润归结为对无酬的别人劳动的占有”,实际上“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58页)。

李嘉图比斯密前进了一步,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利润和地租的来源。

他认为,产品的全部价值都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社会各阶级的一切收入都来源于此。

工资只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归工人所有;利润是产品价值扣除工资之后的余额,它由资本家占有;地租是产品价值扣除工资和利润之后的余额,由土地所有者占有。

3.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对立。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任何科学都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对问题的解答。

要求政治经济学设法解答的一些问题,如什么是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是从哪里来的?工资是凭什么确定的?货币流通对物价和经济局势起什么影响?再生产是怎样进行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从商品和货币生产里产生出来的。

一旦商品和货币生产消亡,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崩溃主要由于几个方面:1.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在积极的意义上摧毁了并且超过了古典的政治经济学。

而所谓“庸俗”的或是折衷的经济学派则起了消极作用。

李嘉图的绝大部分继承人没有朝着马克思的方向前进,他们觉得如果再死抓住劳动价值论不肯放手,自己将站不住脚,于是,他们不是朝着亚当·斯密方面退却,便是倒退到纯粹是折衷的和肤浅的价值观点上面。

马克思在三个方面超过了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将其推向消亡。

第一,马克思建立了剩余价值论。

他在1867年8月28日给恩格斯的信里自己也说这是他在经济学上最大的建树,从而把社会和经济学综合成一个伟大的体系,并且发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潜在法则,也便是说明阶级斗争的法则。

其次,马克思制定了利润率均分,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及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从而把基本上是静止的经济学说变成能动的学说,并且还发现了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

第三,马克思订立了资本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的理论,描出了经济危机论的轮廓,并且初步为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的概念作出了实际的综合。

社会经济思想的决定性进步是同马克思分不开的。

这便是把“利润”,“地租”和“利息”原来是各不相干的范畴,归并为一个根本范畴,即剩余价值或剩余劳动的范畴,并且把它当做根本的范畴来处理(57)。

亚当·斯密只隐隐约约看出了这种合并的可能性。

李嘉图只起了个头,但是失败了。

而马克思却通过这种合并,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实质:剩余价值不过就是社会剩余产品,剩余劳动总的历史范畴特殊的,货币的形式罢了。

因此,现代无产阶级只不过是古代的奴隶,中世纪的农奴的继承人。

政治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政治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政治经济学的“前世”与“今生”(12110680003 郭杰振经济学院)摘要:政治经济学今日之乱象源于其在研究对象的规定性上的迷失,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认为自己才是政治经济学的正统,这种乱象的破除只有回到古典才能彻底厘清,也只有在回归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同时考察政治经济学由来,并弄清政治经济学指规定性才能迎来政治经济学的新生,否则政治经济学将步发展经济学后尘,成为又一个消亡的学科。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规定性政治经济学,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学科,如今在中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局面:在西方,曾经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学如今被经济学取代,而政治经济学则在经济学学科建制的逐渐齐全以及经济学帝国主义蔓延的过程中趋于没落,几近消亡;在东方,政治经济学则沿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论》为蓝本,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现今正逐渐退化为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执政党合法地位的辩护工具,成为马克思所批判的纯粹“意识形态”。

东西方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迟滞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学定位及研究内容的迷茫,如现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究竟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等,政治经济学领域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如果听任这种迷茫发展,那么东西方政治经济学最终将走向分裂,步发展经济学的后尘,成为档案馆尘封的档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弄清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的轮廓还需从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入手,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实际重新定位政治经济学,探寻一种基本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对政治经济学未来发展的影响就像《尼西亚信经》对基督教发展的影响一般。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发表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政治经济学是大一统的财富学,我把这个阶段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前世”;《经济学原理》发表之后,政治经济学被经济学取代,并沦为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这个阶段是政治经济学的“今生”,《经济学原理》的发表也意味着政治经济学正式步入“今世”,迷茫和混乱是这个时期最典型的特征。

第五讲 古典经济学的演变

第五讲 古典经济学的演变

12
• 1803年,他出版《论政治 经济学,或略论财富是怎 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 (简称《政治经济学概 论》)一书,宣扬斯密的 贸易自由放任思想,由于 拒绝拿破仑要他彻底修改 全书的要求而被降职,最 后被迫辞去公职。
13
1805年他与人合伙开办机器纺纱 厂,至1813年停办。1815年波旁 王朝复辟,他又受到重视,被派 往英国考察工业。1816年起先后 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 授政治经济学,他把讲稿整理为 《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共 6卷)在1828~1829年间出版。 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学院 政治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 日逝于巴黎。
4
3、自由放任主义
• 边沁以所谓功利原理和自利选择原理为依据,在经济方面 鼓吹自由放任主义。 • 国家应依据功利原则来行使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应限于 最小限度,即只限于保护自由和财产安全。除此之外,不 应再作任何干涉,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这不但会 使生产达到最大,而且会使分配愈趋于平等。 • 按照边沁的解释,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生产上将会得 到最大量,分配上将越趋于平等,从而使幸福也达到最大 量。如果安全与平等不能两立,就必须放弃平等,而维护 私有财产的安全。
22
1、生平和著作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社会变革的年代。产业 革命使英国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人口也迅速增 加,但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又使广大劳动 人民的生活状况恶化,失业和贫困成为英国严重 的社会问题。1789年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使英国劳动群众反对失业和贫困的斗争日趋高 涨。在英国出现了W.葛德文(1756~1836)等人 主张社会改革的著作。他们的社会改革思想十分 吸引人心。
古典经济学的演变
1
边沁的功利主义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解析1~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解析1~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

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

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

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

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

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

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

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

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优选)古典经济学的演变

(优选)古典经济学的演变

1805年他与人合伙开办机器纺纱 厂,至1813年停办。1815年波旁 王朝复辟,他又受到重视,被派 往英国考察工业。1816年起先后 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 授政治经济学,他把讲稿整理为 《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共 6卷)在1828~1829年间出版。 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学院 政治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 日逝于巴黎。
• 他最初的一本著作《政府论断片》于1776年出版,批评英 国法律传统观念。1789年出版《道德和立法原理导论》, 阐释功利主义原理。他晚年过着隐居式的生活。1832年6 月6日逝世。
• 他的著作和书简由他的学生J.鲍令(1792~1872)编成 《耶利米·边沁著作集》于1838~1843年间出版。
一、对价值的分析
• 1、价值的庸俗化 用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论、供求论来代替劳动 价值论。
• 抛弃掉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包含的科学因素,而只 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的 经济学体系。
•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 纪初。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这 就促使一些经济学家逐步把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庸俗化以适应新的阶级斗争的需要。
3、自由放任主义
• 边沁以所谓功利原理和自利选择原理为依据,在经济方面 鼓吹自由放任主义。
• 国家应依据功利原则来行使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应限于 最小限度,即只限于保护自由和财产安全。除此之外,不 应再作任何干涉,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这不但会 使生产达到最大,而且会使分配愈趋于平等。
• 按照边沁的解释,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生产上将会得 到最大量,分配上将越趋于平等,从而使幸福也达到最大 量。如果安全与平等不能两立,就必须放弃平等,而维护 私有财产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价值决定于购买的劳动而非耗费的劳动。
• ——且通常情况下,购买到的劳动总是大于耗费的劳动, 利润就是中间的差额。
• ——如果没有这个差额,生产和再生产就不能继续了。
• 第二,利润不同劳动工资成反比,而是同商品购 买到的价值成正比。
• ——相对而言,劳动工资是固定的,而商品购买 到的劳动是变动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利润是 购买到的变动的价值同固定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即利润决定于购买到的劳动的价值。
第五讲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一、李嘉图之后的经济学发展 二、打破李嘉图传统的创新者——西尼尔 三、经济和谐论者——巴师夏 四、经济浪漫主义者——西斯蒙第 五、古典经济学体系的综合者——约翰·穆 勒
一、李嘉图之后的经济学发展
• 1.李嘉图的贡献及缺陷(1772-1823)
• 李嘉图最持久的贡献(1)他自己独有的经济学方 法(抽象和演绎法);(2)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3)国际贸易理论。
• (3)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劳动、节制和自然力
• 分配论
• 三个阶级:劳动者、资本家和地主
• 工资和利润是对某种牺牲所付出的报酬,地租是 对没有做出任何牺牲的报酬;价格与生产成本之 间的差额是地租,利润是“节制的报酬”;
• 最后一小时论
• “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1837) :论证工厂主的利润是在11.5小时的最后一个小 时生产出来的,如果工作日减少1小时,纯利润就 会消失;如果缩短1.5小时,总利润将会消失。
• (1)关于商品价值的性质;
• (2)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劳动的价值和土地的价 值;
• (3)关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 马尔萨斯的批判:
• 马尔萨斯正确地指出劳动与资本的交换是不平等的,也不 可能平等,否则就没有利润存在的余地了,而利润是资本 家提供商品的必要条件。
• 第一,利润不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扣除而是来源于“低买 高卖”。
三、经济和谐论者——巴师夏
• 1.巴师夏简介 • 巴师夏(Bastiat, 1801-1850),自由贸易论者,
“经济利益和谐论”的提出者、“经济自由主义 旗手”。《经济诡辩》(1847)、《经济和谐》 (1850) • 2.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是从需要及满足需 要的手段这个角度来考虑的人。
四、经济浪漫主义者——西斯蒙 第
• 1.西斯蒙第的简介 • 西斯蒙第(Simonde de Sismondi, 1773-
• 李嘉图给马尔萨斯最后一封信:
• 我亲爱的马尔萨斯,现在,我即将离去。和其他 争论者一样,在大量的讨论之后,我们各自得到 了属于自己的观点。然而,这些讨论从没有影响 过我们之间的友谊;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那么 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喜欢你了。
• 贝利(Samuel Bailey, 1791-1870)的批判
• 利润=相对价值-自然价值 • 即利润是“贱买贵卖”的结果。
• 诡辩的失败
• 把牲畜和自然力也纳入到“劳动”的范畴 内,麦克库洛赫彻底败坏了李嘉图的劳动 价值论。
• 马克思如此评价麦克库洛赫:他“不仅是 李嘉图的庸俗化者,而且是詹姆斯·穆勒的 庸俗化者”。
• 最后,反对派发现他们的理论同穆勒和麦 克库洛赫并不存在根本分歧,只不过是资 本和劳动概念及范畴不同罢了。
• 3.对李嘉图理论的批判
• 首先批判李嘉图的商品价值论;以马尔萨斯( 1766-1834)为首的反对派抓住李嘉图劳动价值 论和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等价交换及等量资本获得 等量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力图推翻李嘉图的劳 动价值学说;马尔萨斯自己的价值论是生产费用 论,其中包括工资加利润。
• 反对者的观点:
• 1825年出版的《价值的本质、尺度和原因的批判研究,主 要是论李嘉图先生及其信徒》的著作中,对李嘉图的价值 论和利润论提出了系统全面的批判。这本书狠狠地击中了 李嘉图学说体系的矛盾和弱点,促进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
• 价值是商品间的交换关系;价值不是商品某一固有的东西 ,而只是商品和商品交换时的比例。批判李嘉图把一个相 对的东西看作一个绝对的东西。
• 商品价值根本上由劳动决定,最终决定于生产费 用。
• 生产费用是劳动和资本的结合。 • ——其中劳动是指活劳动,而资本是蓄积的劳动

• ——活劳动和蓄积劳动加总决定商品的价值。
• 例子:新陈葡萄酒价格之争:反对派以一个显而 易见的问题开始了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批判。
• ——因此,在陈葡萄酒的窖藏过程中,“ 用手直接去做的劳动”虽已结束,但在生 产新酒时耗费的劳动却积累下来,以资本 的形式仍在“劳动”着,并不断创造出价 值,所以陈葡萄酒的价值要高于新葡萄酒 。
• 4.对李嘉图理论的辩护
• 而以詹姆斯.穆勒(1773-1836)和约翰.麦克 库洛赫(1789-1864)为代表的李嘉图的拥护者 (他们被称为李嘉图学派)则竭力为李嘉图体系 辩解,结果比反对者更严重地破坏了李嘉图理论 的基础,最终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 拥护派的观点:
• (1)劳动包括直接劳动和蓄积劳动;
• 如果工资真像李嘉图所说是劳动的价值或 价格,即劳动的全部成果,那就不能在李 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利润了。李 嘉图没有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 第二,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等量资本必然 获得等量利润这个事实。
• 托伦斯比李嘉图更明确地表述和强调了价 值与生产价格相背离的现象:“只要两笔 资本相等,它们的产品的价值就是相等, 不管它们所推动的,或者说它们的产品所 需要的直接劳动量如何不同。如果两笔资 本不等,它们的产品的价值就不等,虽然 花费在它们的产品上的劳动量完全相同。
• 在解决劳动价值论同劳资的不等价交换之 间的矛盾时,穆勒把劳动和资本的交换归 结为普通的商品交换关系。
• ——未来产品一部分归工人,一部分归资本家。
• ——工人的工资是现在产品,它是工人用自己的 那一部分未来产品同资本家交换得来的。
• ——资本家的工资(积累劳动的工资)是未来产 品。
• ——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额关系是普通商品交换 者之间的关系。未来产品和现在产品之间的交换 比例是通过竞争和供求形成的。
• ——创造新价值的不仅包括活劳动、积累 的劳动,而且包括凡是能引起合乎人的愿 望的结果的所有操作,不管进行这种操作 的是人,还是牲畜或自然力。
• ——因此,陈葡萄酒的价值增值归功于自 然力在窖藏期间持续劳动。
• ——“窖藏酒的增值是由于酒在窖藏期间 ,发生一种我们所期望的自然作用,而自 然作用是一种劳动”。
• 在解决劳动价值论同一般利润规律之间的 矛盾时,詹姆斯.穆勒对李嘉图的劳动范 畴进行了诡辩式的扩大。
• ——创造价值的不仅有直接劳动,也有间 接劳动或积累劳动。
• ——资本是积累的劳动,参加价值的创造 。
• 5.麦克库洛赫:李嘉图学派解体
• (1)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
• 第一,利润和价值规律的统一。也就是劳 动价值论不能解释劳动和资本的等价交换 。
第二个矛盾是指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的大小表现得与劳动无 关,反而与资本家投入的资本正相关。而劳动价 值论认为利润是劳动创造的,这就成了矛盾。经 典的例子是葡萄酒的酿造中耗费的劳动是一样的 ,但是陈葡萄酒却要卖的更贵。
• 2.1820年代的论战
• ◆论战的背景
• 1820-1850年间,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 在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但是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 1821年穆勒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纲要》,是李嘉图学派解 体的重要标志。在李嘉图去世后,麦克库洛赫于1825年出 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则彻底败坏了李嘉图学说体系的 基础,宣告了李嘉图学派的终结。李嘉图学说究竟是怎样 被他的追随者庸俗化的呢?
• 约翰.麦克库洛赫(John Ramsay MacCulloch, 17891864)起初是李嘉图学说的信奉者,后来又倒向马尔萨斯 。
• 自1830年以后,古典经济学家已不再争论 劳动价值论问题了。剩下的问题是资本主 义是否是阶级利益一致的社会。根据这个 问题,主流的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和李嘉 图开辟的两个方向发展:
• ——一派宣扬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和谐的社 会组织,各阶级利益一致。代表人物法国 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尼尔。
• ——一派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无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矛盾,主张折中主义手法来调和。 代表人物为约翰.穆勒。
• 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25)
• 首先,关于商品价值的决定法则。穆勒和麦克库洛赫都宣 称商品价值决定于劳动,然而他们对这种劳动的解释却远 离李嘉图的原意。穆勒认为价值通常决定于供给与需求, 但最终决定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由什么构成?劳动和资 本。穆勒说,所谓劳动是指直接的劳动,所谓资本是指蓄 积的劳动,即蓄积在原料、工具、厂房等生产资料中的劳 动。在他看来直接劳动和蓄积劳动都是劳动,都能刨造价 值,因此价值是由这两者舍起来决定的。这实际上是承认 决定价值不仅是劳动,而且还有资本,不过他把资本称作 另一种劳动罢了。
• 任务——展示社会的自然规律及其和谐,并揭示 干扰它不能自由发挥作用的原因。
• 3.经济和谐论
• 中心意图:旨在论证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自 然规律和谐一致,人为干预只能干扰和破 坏自然规律,因此经济自由主义是最好的 选择。
• 中心思想:在财产私有和经济自由的情况 下,各种经济个人、经济单位、各阶层间 的经济利益协调一致。
• 李嘉图的缺陷: • (1)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绝对的,而批判者
认为是相对的,两个商品交换的比例就是价格、 表现价值。
• (2)关于“劳动的价值”决定及利润的来源问题 。《争论》的匿名作者指出,依据李嘉图的劳动 价值论将无法解释劳动的价值,也无法解释土地 的价值,因为土地不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
• (2)关于价值规律和劳动与资本交换的矛773-1836)的辩护
• 1821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纲要》,这是 第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它完全遵循了李嘉 图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