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出高徒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严师出高徒”还是“自由出天才”?

“严师出高徒”还是“自由出天才”?作者:吴淑全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所谓严师,即给予学生更大程度更多方面的格式化规范,“严师出高徒”多用来称赞严格的老师培养出好学生。
但据了解,“严师出高徒”其前身应为“名师出高徒”,即更好的育人条件能培育出更优秀的人;其衍生“严师”是指更规范的教学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更大程度避免错误,从而走向“高徒”。
其对应模式一“管”。
“自由出天才”的理念则出自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和经济学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一书中“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
教育的本性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天性的过程,教育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作为人的天性得到保护,天赋、兴趣、自由、自主、充足的睡眠、充足的营养、探索的氛围,才是让一个人心智大开、创造力源源不断的重要条件,而不可能是其他外在的标准!其对应模式二“不管”。
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到底是严一点好?还是松一点高效?到底“管”还是“不管”?现在,我以湛江四中2017届高三17班为例,通过对26位同学的调查,并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反思“管”于“不管”两种班级管理模式的利与弊!17班是湛江四中17届的一个文科重点班,全班70人,算是整个年级里数一数二的大班级,由于是中下层次的班级,“关系学生”比较多,学生总体情况良莠不齐,不易管理!高一高二时由本人担任班主任,主要是采取严格的教育管理方式。
纪律是维护班级整体性的保障,自分班之后,我就以《湛江市第四中学学生管理手册》为基础,制定了《17班的班规》,我的管理理念就是严,纪律是铁。
高三时黄老师接班担任班主任,主要采取“自由”的管理模式,所谓自由,并非诸事不管百事不顾,而是大事小管,小事放手。
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年备考,学生的学习和成绩一直以来都是我工作的重点,每次考试之前做好备考、思想引导工作,考风考纪教育,考完试之后进行细致的班级、各科以及个人成绩分析,并进行“学困生”的单独谈话与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接下来的学习的方向;所以每次大考之后,也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虽然高三有很多次大考小考,黄老师的要求就是同学们踏心学习就好了,不要那么关注这些成绩!班长说“她很少跟我们看成绩,排名什么的也只是稍微提一提,对这些不是很重视。
谚语大全:严师出高徒谚语

谚语大全:严师出高徒谚语导语:所谓严师出高徒,意即著名的老师能够教出造诣高的学生,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是美文W本文库收集整理的关于严师出高徒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
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有一定道理,但还有一说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啦。
关于严师出高徒的例子:1907年度诺贝尔化学得主毕希纳,曾求学于阿道夫贝耶尔门下,老师是比他早两年步入诺贝尔殿堂的德国著名有机化学专家。
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多次出现师徒相承延续四五代的人才链,这是长链式。
例如:获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培养本国的物理化学家瓦尔特能斯脱(1920年获奖),获奖后的能斯脱有依次协助培训了美国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1923年获奖);当密立根进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后,又接受卡尔安德森(1936年获奖)为他的学生;然后安德森又大力提携和热心指导了唐纳德格拉赛(1960年获奖)。
这部诺贝尔奖金师徒五代相继的历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正面例子:孟子给人的形象是自尊而凛然不可犯,有时不免令人望而生畏,这一点,从师生关系上可以看出。
在学生面前,他更多地呈现出严师的形象。
一次,孟子的学生乐正子到齐国,因为没有马上安顿好,未能当天去看孟子。
第二天乐正子去见孟子时,孟子很不高兴,劈头就说:你也想到来看我吗?乐正子感到语气不对,也不知怎么回事,忙问: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孟子并不直接回答,转而问道:你到齐国几天了?乐正子老老实实地答道:昨天已到。
孟子听后便极为不快地说:既如此,那么我刚才说那样的话又有什么可怪?乐正子这才明白孟子生气的原因是自己抵达齐国后没有立即去看望他,于是赶紧解释,昨天没有及时到老师那里,是因为住所尚未落实好。
孟子一点也没有放松,继续责问:你难道听说过,一定要住所找好了才来求见长辈吗?乐正子只好向孟子认错。
在这段对话中,孟子的态度始终咄咄逼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师道尊严的维护,显然压倒了对学生的宽厚和关心。
严师出高徒地意思

严师出高徒的意思
严师出高徒的意思:严格的师傅的好师傅或好老师,能教出本领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学生。
严:严格,一丝不苟。
出:产生,此指培养出来。
高:本领高超。
拓展资料
“严师出高徒”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严师出高徒”多用来称赞好师傅培养出好徒弟,严格的老师培养出好学生。
例子真是严师出高徒,一点也没错。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教师严格的重要性。
感情严师出高徒是中性词。
严师出高徒的事例:
王羲之教子
东晋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书法堪称我国历史上的一绝,他调教出的徒弟,也就是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历史上也颇有盛名。
王献之生性好强,才智过人,因此在父亲的教导下,勤练书法,即使是冰冻三尺,也不间断,直至写完了二十缸墨水,才真正学好书法,以此名扬天下。
怎样的严师才能教出高徒

怎样的严师才能教出高徒严师是产生高徒的保证和基础。
同样条件下,严师出的高徒多,严师对高徒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有了师的“严”,就为徒弟的“高”形成了条件,徒弟的“高”就成为可能。
因为学生的自制力毕竟较差,没有教师的“严”,学生往往会多走许多弯路。
教师严的反面就是“随”,即教师教学行为上的随意性——管理学生随意、教学内容随意、对学生的要求随意、教学方法随意、考试作业随意……“师成于严而毁于随”。
高徒是严师的必然结果和最好证明。
评价一位教师的方法很多,能不能教出“高徒”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
同等条件下,一些班级教学成绩大相径庭,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
学生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些方面进行评判。
当然,对学生的教育以爱为主的老师也能教出“高徒”,甚至可能比“严师”更能教出“高徒”。
其实,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热爱学生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并不矛盾。
严而有度严中有爱,能更好的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个学生的发展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耐心辅导和积极帮助,但“石头孵不出小鸡”,学生“高”不高,自身的因素是关键。
古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严师对“高徒”的成长所起的作用可能是巨大的,但并不等于说,所有的高徒都出自严师手下,也不一定严师都能出“高徒”。
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师教育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相比之下,“严师”比“庸师”“非严师”教得好,但也不敢保证一定出“高徒”。
严师出高徒靠的是什么?是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魅力四射的人格,一丝不拘的严格要求。
所谓严师出高徒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教师的内功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外化为学生进步超群卓绝,造就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
“严师出高徒”要有多方面的条件。
首先,师傅自己有渊博的学识及出色的办事能力,这是先决条件,必须重视因材施教,要有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很好的处世金针。
夸赞名师出高徒的名言

夸赞名师出高徒的名言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王师未涨停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身兼世范,为人师表;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天长地久有时天下,师恩绵绵麦熟期。
1、名师出高徒原文出处:【原文】: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
”2、名师出高徒是什么意思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来技艺低的徒弟。
比喻学识多样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关键。
【成语】:严师出高徒【拼音】:yán shī chū gāo tú【表述】:汪:严苛,严苛。
严苛的师傅就可以培育出来手艺高强的徒弟。
其他形容老师的成语【成语】:百世之师【拼音】:bǎi shì zhī shī【解释】: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原文】: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就是也。
”【成语】:诲人不倦【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表述】: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冷静,从不厌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成语】:为人师表【拼音】:wéi rén shī biǎo【解释】:师表:榜样,表率。
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原文】:《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成语】:言传身教【拼音】:yán chuán shēn jiào【表述】:言传:用言语传授、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点。
既用言语去教导,又用行动去示范点。
指行动起至模范作用。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
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朋友

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朋友泸县方洞镇雨坛中心小学校朱卉中国有句俗语:“严师出高徒”。
百度释义为:一丝不拘的好师傅或好老师,能教出本领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学生。
多用来称赞好师傅培养出好徒弟,严格的老师培养出好学生。
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将严格要求作为教育工作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极度负责的爱心,这里面既有对学生的要求,也有对教师的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除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外,教师还有很多和学生课外相处的时间。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怀着一颗热忱之心,和学生成为知心的朋友。
做到拥有“童心”和“爱心”,都应先有一颗愿意“和学生做朋友”的真心。
“和学生做朋友”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思想;“和学生做朋友”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学生做朋友”是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真实体现。
数学需要严谨,更需要严格。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大到每个定理的证明、小到每步的简单计算,都需要我们具备严谨的态度。
那么严谨的数学态度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小学数学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只有严格的数学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严谨数学态度的学生。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我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学,上课要认真听讲,只要老师在黑板上讲解,那么每个同学的眼神就都要盯着黑板,脑筋时刻准备着高速运转,这也是数学学科的特点。
成绩优秀的同学基本上要做到每个问题都要举手,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要尽可能的跟着积极思考和复述。
课堂练习本也要随时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光脑子要动,手也要跟上,做到想做合一,真正的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每天中午午饭后,我还给学生留几道针对当天新课的练习题,实行一级针对一级的负责制度,科代表在老师处检查并订正,组长在科代表处检查并订正,组员再在组长处检查并订正。
学困生直接由老师负责,统一讲解。
争取做到当天的知识点当天消化,不堆积知识,不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在考试上也不能有丝毫的含糊,我要求每位同学首先在态度上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一次的单元考试都当成期末考试,甚至是毕业升学考试。
[讲稿]严师出高徒
![[讲稿]严师出高徒](https://img.taocdn.com/s3/m/0146fa7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9.png)
严师出高徒我认为在严师的教导下,学生才能成才。
古往今来,许多伟人不都是严师教出来的?严师不会是徒有虚名的。
严而有方,再顽劣的学生也会象孙猴子一样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严师对自己的要求也会很严格。
在严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也一定懂得怎样管好自己,最终成为一名"高徒"。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对于这句名言,我有深刻的体会。
我在读初一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个要求十分严格的人。
上课时,他从未跟我们谈笑,我也从未看见他笑过。
每一次测验,不过关的同学要找他补习。
我有一次测验就不过关,放学按例去找他补习。
等到我把所有题目弄懂,天已经黑透了,我一边哭着回家,一边埋怨老师。
但期终考的一道难题正是要运用老师教我的原理来解答的题目。
那时,我真的很感激老师,如果不是老师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我90多分的成绩!有人会认为,老师这么严格对我,是否失去了爱呢?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老师的严格中包含了爱,正因为爱我们才要严格教导我们,你说呢?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宠爱,导致许多学生性格固执,脾气急躁。
如果没有严格的老师,又怎能把这些同学培养成才呢?当今社会,"严师出高徒"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了。
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有时老师不严格要求我,我也好像不想去做。
虽然老师有时是"残忍"了一点,但我们又是否想过我们的老师呢?他们为了我们能学得更好,经常备课到深夜,为了教育学生呕心沥血无私付出。
没有老师的严格管理和教导我们就像无头的苍蝇乱撞、乱飞。
因此我认为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有根据.综合以上的观点,本人认为:严师是出高徒的.因为好老师必能感染差学生,让他们学好习,令好学生好上加好,否则就不是严师了.例子1:一次,孟子的学生乐正子到齐国,因为没有马上安顿好,未能当天去看孟子。
第二天乐正子去见孟子时,孟子很不高兴,劈头就说:“你也想到来看我吗?”乐正子感到语气不对,也不知怎么回事,忙问:“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孟子并不直接回答,转而问道:“你到齐国几天了?”乐正子老老实实地答道:“昨天已到。
名师出高徒的理解

名师出高徒的理解
“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源于古代,强调学问对求学道路决定性的影响。
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有名师可以锻造出好的学生,二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受师法,能够取得高超的
成就。
这句话本质上动机鼓舞学生勇于接受学问的教育,以追求自己的极致。
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名师出高徒”是一个重要的词汇,表达了对师徒间恩师善徒
的教育价值观。
传统教育认为,只有老师重视学生,学生才会恪守教育,掌握真知灼见。
只有师法得法,得失受教,才能铸就好的徒弟。
当然,名师出高徒不仅仅是指教师徒弟关系,还包括家长、朋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断涌现的人才。
让每一位学生受到良好
的熏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也是“名师出高徒”的另一意思。
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名师出高徒”仍然非常重要,从而改变教育形式,提高教育
质量。
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核心,将学习者作为教育的中心,通过教师的辅导和指导,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才,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价值。
只有如此,才能将传统的“名师出高徒”理念与当代的新时代教育融合,创造出更多的学
问星火,实现学问传播的宏伟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师出高徒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
对学生真正的爱,很大程度体现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上。
严格,不同于严厉。
严厉,动辄板着脸孔训斥,这种简单的做法不会带来良好的效果。
严而有格。
此“格”,就是一定的原则,既要给学生指出方向,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青少年的心理结构尚不够健全。
可塑性很强,“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将会危害其健康成长,因为“绵羊的心一旦被青春所放逐,它将会啃去一切美丽春色”。
车辆没有交通规则的约束,一定会乱成一团;军队没有纪律的约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市场没有交易秩序的约束必定会引起纠纷;现在的学生沉溺于网吧者大有人在,你就忍心让它沉溺下去吗?沉醉于游戏者大有人在,你就安心看着他们沉醉吗?凡此种种,难道对方辩友想让它们像台风麦莎在中国教育大地上肆虐吗?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这一不可推卸的责任。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严师的出现与疏导会转变学生中的不良习气,终使“浪子回头”步入正轨。
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严格的教风酿就优良的学风,端正的学风又感化了有差错的学生,使他们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严师以其“规矩”之严格,方法之得当,一定能造就高徒。
严师出高徒,还要求老师严于反省自己,严于要求自己。
一位教师,如果对自己“严”,就会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会不断学习,积极创新,就会对工作高度负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那么他的教学工作也一定突出。
教师对自己的严,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在为人师表中,对学生形成影响,使他们从中受益,自觉不自觉的学到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严,无论是优生还是
劣生,对他们学习中的问题,严格而不是轻易而过,对他们性格中的问题严肃而不纵容,那么,学生也必定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形成严谨的作风,严密的思维,严肃的人格。
这样的严师当然能够造就全面进步的高徒。
蔡振华严格治军,成就了刘国梁、孔令辉、马林、王励勤等一批世界冠军;徐沛东的严格要求科学的引导,锤炼出了汪正正那荡气回肠的《超越梦想》;苏步青等老师的严格训练,造就了数学家谷超豪;富楼拜的严格要求使莫泊桑为我们留下了不朽名著《羊脂球》。
对方辩友一而再再而三地述说了严师的种种不是,是否因为还死抱着早已腐朽的观念,来曲解严师的内涵呢?不要的把孩子限制在你的知识范围内,因为他诞生在另一个时代(犹太人)。
我要大声地告诉对方辩友:“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的内涵得到发展,这是学生们的福音,也是教学事业之喜。
还望对方辩友内省之、觉悟之、行动之。
“教不严,师之惰”,对方辩友是否因为工作太辛苦,有那么一点点懒惰之嫌呢?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我们就是要做严于律己、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勤奋的严师。
培养高徒是每一个教师神圣的职责,做“严师”,是每一个教师不悔的追求。
严师一定能造就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