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出高徒之浅见

合集下载

严师出高徒辩论赛金句

严师出高徒辩论赛金句

严师出高徒辩论赛金句
1. "严师出高徒"这个成语,传递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即优秀的师者会培养出优秀的徒子,这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财富。

2. 只有在严谨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人才。

因此,严师出高徒不仅适用于传统学科的教育,也适用于现代新兴领域的教育。

3. 严师的教育方式可能比较严格,但是这不是对学生的摧残,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只有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才能更好地锻炼出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

4. 严师出高徒并不是说每一位老师都必须严格到无法接受。

而是要在教育中,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同时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5. 严师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让他们成为有自信、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严师”一词已经成为了中文教育领域的一个常用词汇。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要想出一个好学生,得有一个严师。

”对于“严师”是否一定能出“高徒”,却有不同
的看法。

在我看来,一个老师如果只是“严师”而不是“师严”,则未必能出“高徒”。

单靠“严师”难以培养出真正的“高徒”。

教育教学中,我们常说“爱心是第一课”。

一个优秀的老师,除了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有耐心和爱心。

如果一个老师只是一味地对
学生严厉要求,而不能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即便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成绩,也
难以称之为真正的“高徒”。

老师应该具备严师的严格和要求,更要具备以身作则,引导、激励学生的品质,才能真正培养出“高徒”。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一个老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教育学生,是对
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家庭和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孩子在家
庭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又或者社会环境的不负责任,那么一个“严师”难以做到
培养出真正的“高徒”。

要想培养出真正的“高徒”,需要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

对于老师来说,能否出“高徒” 也并非只靠自身的教学水平。

学生的悟性、兴趣、
家庭背景等因素都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时候,即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
也未必能出“高徒”,这是因为学生的因素也同样重要。

我们不能否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
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看到学生因素的影响。

辩论赛严师能不能出高徒观后感

辩论赛严师能不能出高徒观后感

辩论赛严师能不能出高徒观后感刚看完一场超精彩的辩论赛,辩题是“严师能不能出高徒”,那场面真叫一个激烈,就像武林高手过招一样。

先说说正方,他们的观点是严师能出高徒。

正方一辩站起来的时候,那气场就很足。

他说呀,严师就像一把精准的雕刻刀,能把一块璞玉精心雕琢成美玉。

严师会给徒弟定下严格的标准,徒弟们在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下,就像被赶着上架的鸭子,不得不努力扑腾翅膀,慢慢地就越飞越高了。

比如说古代的那些大书法家,像颜真卿,他的老师对他要求可严了,一笔一划都不能马虎,正是在这种严格的教导下,颜真卿才能成为书法大家。

而且严师还会严格把控徒弟的学习进度,就像一个严格的监工,哪里有问题就立马指出来,让徒弟及时改正,这样徒弟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再看反方,他们觉得严师不一定能出高徒。

反方一辩也毫不示弱,他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点。

他说严师有时候就像一场暴风雨,太猛烈了,可能会把幼苗直接给打垮了。

有些徒弟可能心理素质比较差,严师的严厉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最后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就像有些孩子本来挺喜欢一门学科的,结果被特别严厉的老师一吓唬,就开始害怕这门学科了。

而且严师可能过于注重规则和纪律,限制了徒弟的创造力。

他举了个例子,说有些艺术创作领域,太严格的老师可能会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创作,那学生就很难发挥自己独特的创意了。

在自由辩论环节,那可真是唇枪舌战。

正方反驳说,严师的严厉并不等于打压徒弟的个性,而是在规则框架内让徒弟更好地成长。

就像孙悟空有紧箍咒,那紧箍咒虽然限制了他的一些任性行为,但也让他最终成了斗战胜佛呀。

反方马上回击说,可是现实中有很多被严师压迫得失去自我的例子啊,那些被过度体罚或者精神压迫的学生,最后并没有成为所谓的高徒,反而可能留下了心理阴影。

正方又举例说,军队里的教官很严,士兵们在严格的训练下才能成为优秀的战士保卫国家。

反方则说,那是因为军人本身就有很强的纪律性和使命感,而且军队的训练体系是多方面的,不是仅仅靠严师就能打造出优秀士兵的。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格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人认为,“严师出高徒”,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严厉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我认为“严师”并不一定能出“高徒”。

“严师”并不是所有学生所需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方式。

有的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讲解,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学习,有的学生喜欢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过于严厉和强制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他们感到压抑,反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灵活的教育方式更为重要。

“严师”过度的注重纪律训练和功课成绩,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还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和锻炼,而不是在过于严厉和功利的教育氛围中。

过度强调功课成绩的“严师”未必能够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徒”。

严师的严厉教育方式有时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他们需要被尊重和关爱,而不是仅仅被严厉指责和批评。

如果老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指责和打压,那么学生就可能会失去信心和动力,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质疑。

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严师”未必能出“高徒”。

每个学生都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追求学术成绩的提高。

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严师出高徒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严师出高徒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严师出高徒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

对学生真正的爱,很大程度体现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上。

严格,不同于严厉。

严厉,动辄板着脸孔训斥,这种简单的做法不会带来良好的效果。

严而有格。

此“格”,就是一定的原则,既要给学生指出方向,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青少年的心理结构尚不够健全。

可塑性很强,“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将会危害其健康成长,因为“绵羊的心一旦被青春所放逐,它将会啃去一切美丽春色”。

车辆没有交通规则的约束,一定会乱成一团;军队没有纪律的约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市场没有交易秩序的约束必定会引起纠纷;现在的学生沉溺于网吧者大有人在,你就忍心让它沉溺下去吗?沉醉于游戏者大有人在,你就安心看着他们沉醉吗?凡此种种,难道对方辩友想让它们像台风麦莎在中国教育大地上肆虐吗?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这一不可推卸的责任。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严师的出现与疏导会转变学生中的不良习气,终使“浪子回头”步入正轨。

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严格的教风酿就优良的学风,端正的学风又感化了有差错的学生,使他们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严师以其“规矩”之严格,方法之得当,一定能造就高徒。

严师出高徒,还要求老师严于反省自己,严于要求自己。

一位教师,如果对自己“严”,就会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会不断学习,积极创新,就会对工作高度负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那么他的教学工作也一定突出。

教师对自己的严,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在为人师表中,对学生形成影响,使他们从中受益,自觉不自觉的学到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严,无论是优生还是劣生,对他们学习中的问题,严格而不是轻易而过,对他们性格中的问题严肃而不纵容,那么,学生也必定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形成严谨的作风,严密的思维,严肃的人格。

这样的严师当然能够造就全面进步的高徒。

蔡振华严格治军,成就了刘国梁、孔令辉、马林、王励勤等一批世界冠军;徐沛东的严格要求科学的引导,锤炼出了汪正正那荡气回肠的《超越梦想》;苏步青等老师的严格训练,造就了数学家谷超豪;富楼拜的严格要求使莫泊桑为我们留下了不朽名著《羊脂球》。

严师出高徒辩论

严师出高徒辩论

严师出高徒辩论严师出高徒,这是一个著名的说法。

可以说,没有严格的老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

只有在高强度、高压力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追求卓越。

但不同的人对严师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严师就是要求苛刻、施加压力的老师,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严师不一定是苛刻、压抑自由的老师。

相反,他可以是一位有恰当要求和期望的老师。

他不会过度追求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进步。

他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自我发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给学生指导和支持。

其次,严师让学生受益终身。

与普通老师不同的是,严师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素质,这些能力在学校之外同样有用武之地。

严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生活、职业导师,给学生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机会和坚实的基础。

但是,也不能因为追求高标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严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

同时,严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耀武扬威,或者过度严苛,导致学生产生压力过大和不适应的问题。

因为,成功的教育不是通过施压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教育的良好目标和方法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严师不是一个勤勉到极致、苛刻到极致的老师,而是一个理性、成熟、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会教育、会引导人的好老师。

他不仅关心学生成绩,更关心学生能否健康、快乐成长。

他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真挚爱心,引导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自主,更开心!。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严师与高徒是教育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一位好的老师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一位好的学生则是老师工作的成果。

严师并不一定能够培养出高徒,因为高徒的培养还与其他因素息息相关。

严师传授的知识和教育方法可能不够全面和适当。

严师往往对学生要求严格,鞭策学生不断进步,但是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可能并不一定完善。

严师可能在教学上偏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应试技能上取得好成绩,但是在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际应用方面却可能欠缺。

严师未必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徒。

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也是影响高徒培养的重要因素。

即便是遇到一位严师,如果学生本身没有足够的努力和天赋,自然就无法成为高徒。

学生在学习上的成绩和表现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包括学生的智力、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

即使有再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付出努力,没有充分利用老师的指导和教育资源,也无法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社会环境和机遇也会对高徒的培养产生影响。

严师教育出的学生可能在毕业后面临不同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这些机会和平台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如果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即便是再有才华的学生,也会面临发展的困境。

而相反,有时候即便是没有遇到严师,但是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也仍然能够成为优秀的高徒。

严师未必能够培养出高徒,因为高徒的培养还取决于其他因素。

严师传授的知识和教育方法可能不全面和适当,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社会环境和机遇也对高徒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在追求培养高徒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适当的培养环境。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议论文】“严师”未必出“高徒”_550字
“严师”是指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的老师,他的教导常常严厉而且要求很高。

而“高徒”是指学生在某一领域或者学问上有非常深厚造诣的人。

常常我们认为一个老师对学生
的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这并不一定正确。

因为“严师”未必出“高徒”。

严格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

严师对学生的要求通常很高,而这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承
受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学生可能正好需要这样的严格要求来激励自己,但对于另外一些学
生来说,可能会因为心理承受不住而逆反心理。

这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导致他们无法真正全身心地学习。

成功还需要自觉和天赋。

即使是严师的教学和要求再高,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自觉和
天赋,也是很难培养出高徒的。

因为学生的自觉和天赋是他们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条件,没有这样的内在支撑他们就很难真正去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是一个严师,如果所在的学校或者教学环
境不好,也是很难培养出高徒的。

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好
的学习资源,从而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严师”未必出“高徒”。

严师固然对学生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和促
进作用,但它并不是培养高徒的唯一条件。

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自觉和天赋,并且需要一个
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徒。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
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更多的高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师出高徒”之浅见
阜阳三中刘柳
“严师出高徒”,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所以在教师家访时,学生家长总是一再叮嘱,对其子女教育要严格些。

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也一味强调教育中“严”的作用,似乎无严就不成教。

于是,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对学生严厉施教,甚至对违纪学生严酷体罚等,这写都给学生造成了“严”害,致使我们的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爱心,失去了民主,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并严重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同时也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本该有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变成了强迫学习和被动学习。

其实,这些都曲解了“严”的含义,是对“严”的懵然无知。

严师的“严”是严而有格,就是一定的原则。

严格,不同于严厉。

严厉,动不动板着脸孔训斥,高高再上,这种简单的做法不会带来良好的效果。

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

严而有格,既要给学生指出方向,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这种原则就是成就高徒的前提条件。

严师的“严”是严而有方。

这里的“严”字包括:管教,关心和负责。

在学校阶段,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心理结构尚不健全,需要教师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指导。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严格的教风酿就优良的学风,端正的学风又感化了成长中的学生,严师以其“规矩”之严格,方法之得当,一定能造就高徒。

严师的“严”是严而有据的。

传统的课堂评价是以教师的教来评价学生的学,既“以教定学”,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表现,而忽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缺乏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等。

这些已不再适应新课程的评价要求。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下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

让我们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面向全体,注意自己的评价语言,为所有的学生铺设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要以各种手段方法,使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多鼓励,尤其是对中下学生,以促成其良性循环。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从正面激励、评价学生,对学生表现出的优点或阶段性的成功给予肯定。

我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书面作业的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对作业的态度、书写及格式的规范程度进行评价;二是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而且要给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再次学习的机会。

比如某个学生的作业从态度上看非常认真,书写清楚规范,但存在一小部分错误,我就在他做错的地方打上问号或划上横线,那么对他本次作业的评价是:“整洁:甲,成绩:良”。

学生通过再次学习、及时订正后,教师应对他的作业进行“二次评价”。

此时,对该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是“成绩:优”,而且作为本次作业的最后评价结果。

对于解题方法独特或进步很快的学生,除得“甲”、“优”外,另加激励性语言。

这种通过日常的学习过程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学会学习。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我还采取小贴画、表扬红五星、设立表扬角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学生间还可以互评。

这需要教师除了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及业务理论,更要深入地接触学生,细心观察学生。

教师的评价
要做到因人施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上。

总之,“严”是一门学问,它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的;“严”是一种技巧,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方法;“严”是一种管理手段,它使你的教育有条不紊。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没有严就没有爱,但是如果严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

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当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有方法、会思考的“严”师,我们的“严”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