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_庞维国

合集下载

拖延症调查报告(字数2400+附调查表格)

拖延症调查报告(字数2400+附调查表格)

拖延症调查报告(字数2400+附调查表格)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拖延行为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拖延不仅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的质量,还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未来造成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原因分析:1.1 缺乏自律能力大学生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过程中,相对于高中生活来说,自由度大大增加。

没有严格的时间安排和约束,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能力,容易陷入拖延的恶性循环中。

1.2 增加的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交压力等多重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让大学生倾向于逃避困难和压力,从而导致拖延。

1.3 持续外部刺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让人们容易分心和失去专注力。

大学生常常被社交媒体、手机游戏等外部刺激吸引,使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二、影响分析:2.1 学习效果下降大学生拖延行为导致时间利用不合理,错过了高效学习的黄金时期。

长期下来,会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2 心理压力增加大学生在面对拖延产生的后果时,可能会感到焦虑、疲劳和内疚,从而增加心理压力。

这些负面情绪进一步加剧了拖延行为,形成了恶性循环。

2.3 影响未来发展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时期。

如果大学生长期拖延,将错过很多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造成重大影响。

三、解决办法:3.1 培养自律能力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时间管理观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同时,可以借助一些管理工具如番茄钟等,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控时间。

3.2 分解任务,设定目标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缓解大学生面对任务时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合理安排奖励机制也可以激励大学生主动完成任务。

3.3 寻求他人帮助大学生可以与同学、导师或家人朋友交流,共同讨论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并寻求他们的建议和帮助。

在合适的时候,可以组建学习小组,相互监督和鼓励。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拖延症正在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拖延不仅会影响到学业表现,还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通过研究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影响因素:1. 就业压力的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高学历的重要性。

因此,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他们对学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迎接就业的竞争,很多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因此可能会出现拖延的情况。

2. 缺乏自我管理和计划能力大学生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自我管理和计划能力的训练,缺乏有效的计划和组织,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容易出现放任和拖延的情况。

3. 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对于一些学科和课程,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感兴趣,而且大学生学习的课程量也很大。

如果学生缺乏对学科的兴趣和动力,可能会导致缺乏学习的动力,进而拖延。

对策:1. 制定详细的计划为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和减少拖延情况,大学生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在计划中设定目标和时间节点。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控制时间和避免拖延。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避免拖延,大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制作待办事项清单等方式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 找到学习动力为了避免拖延,大学生应该寻找自己的学习动力。

他们可以寻找自己的兴趣点,选择喜欢的课程,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此外,也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一些鼓励和帮助。

4. 学习放松技巧拖延也可以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的。

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习一些放松技能,比如多做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来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拖延症成为了普遍的问题。

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放松技能等方式来应对拖延,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及展望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及展望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及展望李淑丽【摘要】学习拖延是指有目的的推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行为.我国近一半的大学生存在学习拖延现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时间管理以及任务特征、情境特征等是影响学习拖延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学习拖延在性别、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性存在不同研究结论,大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成就目标定向等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学习拖延进行干预.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对象的层次性和研究目标的多元化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向.【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拖延;述评;展望【作者】李淑丽【作者单位】济宁学院教育系,山东曲阜2731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学习拖延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984年Laura J·Solomon和Esther D·Rothblum 发表的《学习拖延:频率及其认知、行为相关因素》一文中。

自此,学术界开始了对学习拖延尤其是大学生学习拖延行为的研究。

那什么是学习拖延呢?关于学习拖延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认识,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把学习拖延界定为“有目的的推迟或拖延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行为”[1]147。

我国关于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仅有十几年的时间,学者们围绕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成因、差异性、干预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一)现状研究研究者使用不同的量表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关于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数据。

在诸多的调查研究中,庞维国等的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对象为我国东、中、西部11所高校的1669名学生。

调查高校中,既有重点高校,同时还包括普通高校。

调查结果表明约有4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层次的学习拖延 [2]60-61。

有的研究者对某个省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拖延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拖延症调查报告大学生拖延症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拖延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影响了学习成绩,还对个人的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拖延症的调查,探讨其原因、影响和应对方法,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

一、调查背景为了解大学生拖延症的普遍程度,我们在某大学进行了一项调查。

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他们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

二、调查结果1. 拖延行为的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存在拖延症。

他们经常将任务推迟到最后期限,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 原因分析(1)缺乏时间规划能力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多个任务时,往往无法准确评估所需时间,导致任务安排不合理,进而拖延。

(2)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社交媒体、电子游戏等成为他们拖延的主要诱因。

(3)缺乏动力和目标感一些大学生对学习任务缺乏兴趣或动力,缺乏明确的目标感,因此容易拖延。

3. 影响分析(1)学习成绩下降由于拖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受到影响。

他们无法充分利用时间,无法及时复习和准备考试。

(2)心理压力增加拖延症会导致任务堆积,进而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他们常常在最后期限时匆忙完成任务,造成焦虑和紧张。

(3)时间管理困难拖延症使得大学生难以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其他重要事务被耽误。

他们可能失去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进而影响身心健康。

三、应对方法1. 制定详细的计划大学生应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任务的优先级和所需时间。

合理规划时间,避免任务堆积。

2. 培养自律能力大学生需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减少外界干扰。

可以通过设定专注时间段、禁用手机等方式培养自律。

3. 增加动力和目标感大学生可以寻找学习的乐趣,增加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和动力。

设定明确的目标,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

4. 寻求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可以向导师、辅导员或同学寻求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拖延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突出。

对于大学生而言,拖延症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对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从影响因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影响因素:1.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和生活压力是造成他们拖延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课堂和考试的压力、社交压力、就业和未来发展的压力都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拖延症。

2.缺乏计划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能缺乏计划性,不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从而导致时间浪费和效率低下。

同时,他们可能也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容易被诱惑和分心诱惑而使时间和精力分散。

3.阻碍因素: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许多阻碍因素,如学习内容过于枯燥、无趣或难以理解,或者是担心自己难以做到。

这些阻碍因素也可能导致拖延行为。

对策:1.建立计划管理方式: 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合理利用时间和分配优先级来管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

计划应充分考虑个人的优势和限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计划。

2.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如时间管理、集中注意力和避免分心等,以增强自我管理和减少拖延的行为。

3.改变想法和情绪:大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想法和情绪来解决拖延问题。

譬如,积极的心态可以减少阻碍因素,从而促进学业进展。

学习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有意义,有趣的内容,以激发自己的兴趣和动力。

4.寻求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可以通过向老师、辅导员和同学寻求帮助和支持来克服拖延症。

与人合作,分享工作负担,也可以防止拖延症。

此外,学生也可以参加一些专门针对拖延症的课程或研讨会。

综上所述,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导致他们产生拖延症。

然而,通过建立计划管理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想法和情绪以及寻求帮助和支持等方式,大学生可以克服拖延症,提高学习效率和口碑。

学习拖延问题的个案研究

学习拖延问题的个案研究

学习拖延问题的个案研究摘要】本研究选取一位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问卷法以及观察法进行信息的收集,主要研究学习拖延行为。

并结合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学习拖延的认知机制,探究学习拖延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学习拖延;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317-01学习拖延是指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但有意而无必要的推迟启动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

学习拖延是大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的现象。

研究显示,2012年,国外大学生的学习拖延比率在27~50%之间,我国高达39.7%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学习拖延,且这一比率在不同专业、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别高校均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所以,本研究选取一位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问卷法以及观察法进行信息的收集,主要研究学习拖延行为。

并结合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学习拖延的认知机制,探究学习拖延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

1.研究对象1.1 人口学资料姓名:小高,性别:女年龄21,专业:应用心理学.1.2 个人成长史小高初中是四年制,成绩基本在年级20名左右,但是假期作业从来没有写完过,布置的作业也是拖到最后。

高中时期,尤其是数学,晚自习结束之前才会开始写,做不完的话第二天早上继续。

大学期间,学习拖延更是明显。

期中、期末的课程作业都是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晚上开始准备。

即使偶尔会提前搜集有关资料,下载、整理,但是真正着手写依然是在最后一天。

小高感受到了学习拖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之前也尝试过去克服它,但没有成功。

1.3 个人特质基于小高16-PF测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其稳定性的标准分为1,处于最低水平;有恒性的标准分为3,处于偏低水平;其敢为性的标准分为3,处于偏低水平;其自律性的标准分为3,处于偏低水平;其紧张性的标准分为7,处于较高水平;其敏感性标准分为9,处于很高水平。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及干预研究报告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及干预研究报告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及干预研究摘要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业拖延不仅会导致低的学业成就,而且常常引发高焦虑、低自尊等负面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由于学业拖延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广泛性以及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和心理学专家的关注。

研究在综述以往国内外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庞维国和韩贵宁编制的《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在重庆4 所大学进行调查,在对现状分析和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后,编制一套尝试通过提高成就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来改善学业拖延行为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这套团体辅导方案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重庆市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普遍存在,从各维度得分来看,自主学习得分最高,完成作业得分最低,说明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很低,意愿方面是最拖延的,只能保证基本完成作业。

(2)大学生在学业拖延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完成作业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且男生的学业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复习备考、自主学习、影响、改变意愿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业拖延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4)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业拖延水平总体、自主学习、影响以及改变意愿上不存在差异,但在复习备考、完成作业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学业拖延各维度上,大一的学生较之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更为不拖延,而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学生之间的拖延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

(5)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成就动机对之具有一定预测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两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且程度相同。

(6)团体辅导有效改善了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不仅存在即时性辅导效果,还有持续性辅导效果。

(7)实验组成员在学业拖延行为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知方面,成员对自我能持正向评价;在态度方面,成员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在行为方面,成员的学业拖延行为有了改善。

拖延症调研报告

拖延症调研报告

拖延症调研报告拖延症调研报告引言拖延症是指对任务、决策或目标的行动拖延或延迟的一种心理现象。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个人生活中,拖延症都会对个体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本份报告旨在对拖延症进行调研,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调查对象为大学生群体。

一、调研方法及样本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

二、调研结果1. 拖延行为频率根据调查结果,9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其中60%的人经常拖延,30%的人偶尔拖延,仅有10%的人表示自己从不拖延。

2. 拖延原因(1)缺乏时间管理能力:4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由于没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而导致拖延。

(2)缺乏动力和兴趣:28%的受访者表示,缺乏对任务的动力和兴趣是导致拖延的主要原因。

(3)焦虑和压力:19%的受访者承认,面对任务的压力和焦虑使他们更容易拖延。

(4)优先级选择困难:10%的受访者表示,无法确定任务的优先级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开始任务。

3. 拖延对影响(1)成绩下降:76%的受访者表示,由于拖延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下降。

(2)压力增加:62%的受访者认为,由于拖延导致学业和工作的紧迫感增加,从而导致压力增加。

(3)自我效能感降低:41%的受访者表示,频繁的拖延行为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降低了自我效能感。

(4)时间浪费:27%的受访者承认,拖延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影响到其他重要事务的处理。

三、对策建议1.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学生需要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避免拖延。

2. 培养兴趣和动力:学生应选择感兴趣的任务,并找到内在动力来推动自己开始行动。

3. 管理焦虑和压力:学生需要学会应对焦虑和压力,通过放松和寻找支持来缓解压力,以减少拖延的可能性。

4. 制定优先级:学生需要学会给任务分配优先级,确定重要任务并按计划进行安排,避免选择困难导致的拖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6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30,No.6 2009年12月T SINGHU A JOURNAL OF EDUCATION Dec.2009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庞维国1韩贵宁2(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200062;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上海,200052)摘要:本研究采用5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6和5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问卷6测查了国内11所高校2200名大学生的学习拖延情况。

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区域、类别高校中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拖延现象,学习拖延对大学生的学习、情绪、生活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男生与女生相比,作业拖延问题比较突出;女生与男生相比,更多地体验到学习拖延导致的情绪困扰;大学生的作业拖延随年级升高日趋增加,大学二年级是作业拖延迅速增加的转折期;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动机不足、时间管理技能缺乏、消极情绪影响、完美主义倾向和懒惰个性,学习的任务特征和情境特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就大学生学习拖延的预防和干预提出了某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拖延;自我调节;成因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09)06-0059-07一、研究背景学习拖延是指学习者有意而无必要地推迟启动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

¹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学习拖延成为高等教育和教育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学习拖延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而且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自尊和情绪具有消极影响。

º近年来,研究者分别从个性特质、任务特征、角色冲突、自我调节等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成因。

结果显示,学习拖延与大学生的冲动性、缺乏自律和尽责性等个性特质密切相关»;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吸引力、难度等特征,都对学习拖延有直接影响¼;大学生的人际角色与学习者角色之间的冲突,以及对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缺乏,也是导致其学习拖延的重要原因。

½我国关于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学习拖收稿日期:2009-09-2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0(06JA XLX004)作者简介:庞维国,山东临沂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韩贵宁,山东潍坊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¹Lay,C.H./At last m y resear ch article on procrastination,0J our nal of Res ear ch in Per sonality20(1986),474-495.ºWolters, C.A./Understanding procr astination from a self-regul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0J o ur nal of Ed ucational P sy chology1(2003):179-187.»Watson,D. C./Procrastination and the f ive-f actor model:a f acet level analysis,0P er sonal ity and I nd ividualD if f er ences30(2001):149-158.¼Paden,N.,&Stell,R./Reducing pr ocr astination thr ough assignment and course design,0M ar keting Ed ucation Re-v iew7(1997):17-25.½Sen cal,C.,Julien,E.,&Guay, F./Role conf lict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A self-deter mination per spective,0 Eur op ean J our nal of Social Ps y chology1(2003):135-145.延与其人格特征、动机定向、自我效能、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¹,而对于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整体状况及成因,尚缺乏大规模研究。

本研究旨在借助问卷调查,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及成因做初步探讨,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及高等教育管理提供某些理论和实证依据。

¹甘良梅.大学生学习拖延与人格、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工具5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6。

该问卷由研究者参照国外相关问卷编制,旨在考察大学生在完成作业、复习备考、自主学习三方面学习拖延的程度以及学习拖延所产生的影响。

它由37个题目构成,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从/从不这样0到/总是这样0依次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学习拖延程度越高。

代表性的题目如/尽管知道考试时间,但是很少提早做准备0,/不能按时完成自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0。

该问卷初测A 系数为0.8852,正式施测A 系数为0.8671。

5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问卷6。

该问卷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自行编制,它由任务情境(完成作业、复习备考、自主学习)和拖延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维度构成,共包括53个题目,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从/从不这样0到/总是这样0依次计1-5分。

代表性的题目如/完成作业拖沓,是因为这些作业有难度0,/考试前的复习之所以拖拖拉拉,是因为感觉这门课没有什么用0。

该问卷初测A 系数为0.8972,正式施测A 系数为0.9365。

(二)被试本研究被试来自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11所高校,东部地区包括上海、山东和广东,中部地区包括吉林、河南和湖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甘肃和云南。

其中,/985工程0高校3所,/211工程0高校2所,其他高校6所。

从各高校选取被试时,兼顾文、理、工等学科的代表性。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9份。

被试构成情况:男生742名,女生882名,信息不详者46名;理工科被试871名,文科被试798名,信息不详者58名;大学一年级被试549名,二年级被试391名,三年级被试405名,四年级被试324名。

被试年龄在15-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26岁。

(三)研究步骤本研究分为问卷开发、正式施测、数据分析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实际访谈、试测、初测等过程,编制符合测试标准的5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6和5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问卷6。

问卷正式施测采取任课教师随堂施测和课后完成两种形式,为避免期望效应发生,问卷名称统一改为5大学生调查问卷6,并采取双盲测试形式。

对所有测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一)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整体状况。

由于学习拖延是一个连续体,绝对拖延和绝对不拖延的大学生都极少,本研究参照国外的相关研究,将被试在5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6中的正向计分题目上得分大于3者,界定为在这种情境下存在学习拖延,得分越高说明学习拖延的程度越严重。

将所有反向计分题目转换后,依据被试在这些题目上的总分,得出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总体状况,见表1。

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现象比较普遍,有近4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拖延;而且,他们在考前复习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时,拖延程度更高。

专业差异。

从表2看,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他们在三种学习情境下的学习拖延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区域和学校类别差异。

将被试分别按所在区域(东、中、西部)和学校类别(/985工程0、/211工程0、#60#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普通高校)进行分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其学习拖延的差异,结果如表3。

可以看出,我国三个区域高校的大学生学习拖延无显著差异,三类高校中的大学生学习拖延也没有显著差异。

性别差异。

表4显示,大学生学习拖延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但在完成作业方面,男女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男生学习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习拖延对情绪的困扰方面,男女生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学习拖延给男生造成的情绪困扰明显低于女生。

年级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四个年级大学生之间的学习拖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他们的总体学习拖延水平以及考前复习和自主学习拖延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作业拖延以及拖延对情绪的影响方面有极显著差异。

进一步分析作业拖延差异,结果显示,大一学生的作业拖延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大#61#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二学生的作业拖延显著高于大一学生,但与大三、大四学生无显著差异。

在学习拖延对情绪的影响方面,大一到大四呈逐年降低趋势;大一学生与大三、大四学生有显著差异,拖延对大一学生造成的情绪困扰明显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学习拖延给大二学生造成的情绪困扰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见表5)。

学习拖延的影响。

数据分析显示,有69%的大学生报告受学习拖延的消极影响,有3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拖延对自己影响不大乃至有积极影响,有78.5%的大学生表达了强烈的改变学习拖延现状的意愿。

进一步分析学习拖延影响的具体情况,结果如表6。

可以看出,学习拖延对大学生的成绩、情绪和生活都有较大影响,而且消极影响明显大于积极影响。

(二)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成因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成因分布。

基于5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问卷6的回答结果,对1669名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7。

在影响学习拖延的各具体因素中,时间管理因素得分最高,其次为学习动机、完美主义和无关任务竞争,得分最低的是家庭影响和教师影响。

总体看来,主观原因得分比客观原因得分更高。

大学生学习拖延原因的差异比较。

将上述具体原因分成任务特征、情境特征和主观原因三类,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其差异。

结果显示,任务特征(F=0.896,P=0.762)和情境特征(F=0.762,P=.293)的主效应均不显著,而主观原因(F=2.531,P=.000)的主效应显著。

进一步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主观原因中7项具体原因的主效应,结果如表8。

学习动机、时间管理、情绪、完美主义和懒惰等因素对学习拖延有显著的主效应,而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对学习拖延无显著主效应。

四、分析与讨论(一)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有高达39.7%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学习拖延;而且,不同专业、区域和不同类#6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别高校的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这表明,学习拖延是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