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第22题探究题训练

合集下载

2021年重庆中考数学第22题新函数图像题专题训练

2021年重庆中考数学第22题新函数图像题专题训练

2021重庆中考数学第22题新函数图像题专题训练1.探究函数性质时,我们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分析图象特征,概括函数性质的过程,以下是我们研究函数y=|2xx−2|的性质及其应用的部分过程,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请直接写出表中m,n的值,并在图中补全该函数图象;x…−5−4−3−2−1013234567…y=|2xx−2|…1074365m230266n1033145…(2)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3)已知函数y=45x+185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你所画的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45x+18 5≥|2xx−2|的解集(保留1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2.在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中,我们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以下是我们研究函数y=−6x−6x2−2x+2性质及其应用的部分过程,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请把下表补充完整,并在图中补全该函数图象:x…−5−4−3−2−1012345…y=−6x−6x2−2x+2…363715132417______12530−3______ −952417…(2)观察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3)已知函数y=−75x+1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你所画的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6x−6x2−2x+2≥−75x+1的解集(保留1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x3−2x的图象与性质进行探究.3.根据我们学习函数的过程和方法,对函数y=14(1)如表是y与x的几组对应值:则m的值为______ ,n的值为______ .(2)描点、连线,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x3−2x≥x,结合图象,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______ .(3)若144.在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中,我们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以下是我们研究函数y=|5xx2+4|性质及其应用的部分过程,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补全表:(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补全函数图象,根据函数图象,写出这个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3)已知函数y=52x−1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你所画的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关于x的方程|5xx2+4|=52x−1的近似解(保留1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5.探究函数性质时,我们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分析图象特征,概括函数性质的过程,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请结合表中的数据,画图并探究该函数y=−ax2+2的性质.x…−4−3−2−101234…y…−23−1211−2−4−6−4−2−b−23…(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a=______ ,b=______ .(2)描点、连线,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观察该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图象的一条性质:______ ;(4)已知函数y=−23x−103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你所画的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ax2+2≤−23x−103的解集______ .6.某“数学兴趣小组”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4x+6(x−2)2的图象和性质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x…−3−2−10323456…y (18)2574109m0−6−52n−98…(1)m=______ ,n=______ ;(2)同学们先找到y与x的几组对应值,然后在下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请你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根据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4)结合你所画的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x+2≤−4x+6的解集为______ .(x−2)27.在函数的学习中,我们经历“确定函数表达式--画函数图象--利用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利用图象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画函数图象时,我们常通过描点或平移或翻折的方法画函数图象,请根据你学到的函数知识探究函数y 1={2−|x|(x <2)x−2x−1(x ≥2)的图象与性质并利用图象解决如下问题: 列出y 1与x 的几组对应的值如表: x…−3−2−1 01234 5 …y … m 0 1 2 1 0 n 2334…(1)根据表格中x 、y 的对应关系可得m = ______ ,n = ______ ;(2)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该函数图象:根据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 (3)直接写出当函数y 1的图象与直线y 2=kx +1有三个交点时,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8.小明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对新函数y=bkx2+1的解析式、图象、性质及应用进行探究:已知当x=0时,y=2;当x=1时,y=1.(1)函数解析式探究:根据给定的条件,可以确定由该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 .(2)函数图象探究:①根据解析式,补全如表,则m=______ ,n=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函数图象.x…−4−3−2−1−121212n4…y (2)171525m8528512515217…(3)函数性质探究:请你结合函数的解析式及所画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4)综合应用:已知函数y=|715x−815|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你所画的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7 15x−815|≤bkx2+1.9.根据我们学习函数的过程与方法,对函数y=x2+bx+2−c|x−1|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探究,已知该函数图象经过(−1,−2)与(2,1)两点,(1)该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 ,补全下表:(2)描点、连线,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写出这个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3)结合你所画的图象与函数y=x的图象,直接写出x2+bx+2−c|x−1|≤x的解集______ .x|ax+b|(a>0)的图象与性质进行探10.小帆根据学习函数的过程与方法,对函数y=14究.已知该函数图象经过点(2,1),且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4,0).(1)求函数的解析式;(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①补全该函数的图象;②当2≤x≤4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在横线上填增大或减小);x|ax+b|的最大值是______;③当x<4时,y=14x|ax+b|有两个交点,则k=______.①直线y=k与函数y=1411.已知函数y=a−b|x−1|(a、b为常数),当x=1时,y=1;当x=2时,y=0;请对该函数及其图象进行如下探究:(1)求函数的解析式;(2)请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根据函数图象解决下列问题:①若A(m,c),B(n,c)为该函数图象上不同的两点,则m+n=______;x+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x1,x2,且x1⋅x2>0,则k的取②若方程a−b|x−1|=12值范围是______.12.函数图象在探索函数的性质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就一类特殊的函数展开探索:y=x+a,探索函数图象和性质过程如下:x(1)上表是该函数y与自变量x的几组对应值,则a=______ ,m=______ ,n=______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经描出了表中部分点,请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图象;(3)由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4)请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的图象,并直接写出不等式x+ax≤2x 的解集:______ .13.若一个函数当自变量在不同范围内取值时,函数表达式不同,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分段函数,下面我们参照学习函数的过程与方法,探究分段函数y={|x+1|(x≤1)2x(x>1)的图象与性质,探究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1)列表:x…−4−3−2−101234…y…3m10121n 12…其中,m=______,n=______.(2)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x的取值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函数值y为纵坐标,描出相应的点,如图所示,请画出函数的图象.(3)研究函数并结合图象与表格,回答下列问题:①点A(72,y1),B(5,y2),C(x1,52),D(x2,6)在函数图象上,则y1______y2,x1______x2;(填“>”,“=”或“<”)②当函数值y=1时,求自变量x的值;(4)若直线y=−x+b与函数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请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14.学习函数时,我们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分析图象特征,概括函数性质的过程.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下面我们对函数y ={−2x (x <0)x 3−3x 2+2(x ≥0)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探究,请将以下探究过程补充完整:(1)选取适当的值补全表格;描点、连线,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2)结合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 (3)结合这个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下列问题:①若点A(x 1,y 1),B(x 2,y 2),C(x 3,y 3)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且0<x 3<3,−1<x 1<x 2<0,请写出y 1,y 2,y 3的大小关系:______ (用“<”连接).②若直线y =2a +1(a 是常数)与该函数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15. 在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中,我们经历了“确定函数的表达式--利用函数图象研究其性质--运用函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画函数图象时,我们通过描点或平移的方法画出了所学的函数图象.同时,我们也学习了绝对值的意义|a|={a(a ≥0)−a(a <0).小东结合上面的学习过程,对函数y =|32x −3|+12x −5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1)化简函数的表达式:当x ≥2时,y = ______ ,当x <2时,y = ______ ; (2)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并写出这个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3)已知函数y =2x (x >0)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你所画函数图象,直按写出|32x −3|+12x −5=2x 的近似解______ .(精确到0.1)16.已知函数y=a|x−2|+x+b(a,b为常数).当x=3时,y=0,当x=0时,y=−1,请对该函数及其图象进行探究:(1)a=______ ,b=______ ;(2)请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图象,并结合所画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3)已知函数y=−x2+4x+5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a|x−2|+x+b≥−x2+4x+5的解集.17.在画函数图象时,我们常常通过描点或平移或翻折的方法画函数图象.小明根据学到的函数知识探究函数y1=|ax+4|−b的图象与性质并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小明列出了如表y1与x的几组对应的值:(1)根据表格,直接写出a=______ ,b=______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图象,并根据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3)当函数y1的图象与直线y2=mx−1有两个交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18.已知y=a|2x+4|+bx(a,b为常数).当x=1时,y=5;当x=−1时,y=3.(1)a=______ ,b=______ ;(2)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出这个函数图象;并写出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 ;(3)已知函数y=25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你所画的函数图象,直接写出方程a|2x+ |2x−2|4|+bx=25的近似解(精确到0.1).|2x−2|。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中考专项第21、22、23题训练(1)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中考专项第21、22、23题训练(1)

1.有一组互不全等的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均为整数,每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和7.(1)请写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2)设组中最多有n个三角形,求n的值;(3)当这组三角形个数最多时,从中任取一个,求该三角形周长为偶数的概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y=k(x2+x﹣1)的图象交于点A(1,k)和点B(﹣1,﹣k).(1)当k=﹣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要使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都是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求k应满足的条件以及x的取值范围;(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Q,当△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k的值.3.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A=DC,以点D为圆心,DA长为半径的⊙D与AB相切于A,与BC交于点F,过点D作DE⊥BC,垂足为E.(1)求证:四边形ABED为矩形;(2)若AB=4,AD3BC4,求CF的长.4.为进一步建设秀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某村欲购买甲、乙、丙三种树美化村庄,已知甲、乙丙三种树的价格之比为2:2:3,甲种树每棵200元,现计划用210000元资金,购买这三种树共1000棵.(1)求乙、丙两种树每棵各多少元?(2)若购买甲种树的棵树是乙种树的2倍,恰好用完计划资金,求这三种树各能购买多少棵?(3)若又增加了10120元的购树款,在购买总棵树不变的前提下,求丙种树最多可以购买多少棵?5.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D为对角线OB的中点,点E(4,n)在边AB上,反比例函数(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E,且tan∠BOA=.(1)求边AB的长;(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n的值;(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BC交于点F,将矩形折叠,使点O与点F重合,折痕分别与x、y轴正半轴交于点H、G,求线段OG的长.6.某汽车租赁公司拥有20辆汽车.据统计,当每辆车的日租金为400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日租金每增加50元,未租出的车将增加1辆;公司平均每日的各项支出共4800元.设公司每日租出工辆车时,日收益为y元.(日收益=日租金收入一平均每日各项支出)(1)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每辆车的日租金为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当每日租出多少辆时,租赁公司日收益最大?最大是多少元?(3)当每日租出多少辆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7.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度,并使各边长变为原来的n倍,得△AB′C′,即如图①,我们将这种变换记为[θ,n].(1)如图①,对△ABC作变换[60°,]得△AB′C′,则S△AB′C′:S△ABC=;直线BC与直线B′C′所夹的锐角为度;(2)如图②,△ABC中,∠BAC=30°,∠ACB=90°,对△ABC作变换[θ,n]得△AB'C',使点B、C、C′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矩形,求θ和n的值;(4)如图③,△ABC中,AB=AC,∠BAC=36°,BC=l,对△ABC作变换[θ,n]得△AB′C′,使点B、C、B′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平行四边形,求θ和n的值.8.周末,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从家出发0.5小时后到达甲地,游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乙地.小明离家1小时20分钟后,妈妈驾车沿相同路线前往乙地,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路程y(km)与小明离家时间x(h)的函数图象.已知妈妈驾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车速度的3倍.(1)求小明骑车的速度和在甲地游玩的时间;(2)小明从家出发多少小时后被妈妈追上?此时离家多远?(3)若妈妈比小明早10分钟到达乙地,求从家到乙地的路程.9.如图,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相交于点A(2,3)和点B,与x轴相交于点C(8,0).(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当x取何值时,y1>y2.10.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某市居民生活用水按阶梯式水价计费.如表是该市居民“一户一表”生活用水及提示计费价格表的部分信息:自来水销售价格污水处理价格每户每月用水量单价:元/吨单价:元/吨17吨以下a0.80超过17吨但不超过30吨的部分b0.80超过30吨的部分 6.00 0.80(说明:①每户产生的污水量等于该户自来水用水量;②水费=自来水费用+污水处理费用)已知小王家2012年4月份用水20吨,交水费66元;5月份用水25吨,交水费91元.(1)求a、b的值;(2)随着夏天的到来,用水量将增加.为了节省开支,小王计划把6月份的水费控制在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2%.若小王家的月收入为9200元,则小王家6月份最多能用水多少吨?11.在锐角△ABC中,AB=4,BC=5,∠ACB=45°,将△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1BC1.(1)如图1,当点C1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求∠CC1A1的度数;(2)如图2,连接AA1,CC1.若△ABA1的面积为4,求△CBC1的面积;(3)如图3,点E为线段AB中点,点P是线段AC上的动点,在△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点P的对应点是点P1,求线段EP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2.如图,等边△OAB和等边△AFE的一边都在x轴上,双曲线y=kx(k>0)经过边OB的中点C和AE的中点D.已知等边△OAB的边长为4.(1)求该双曲线所表示的函数解析式;(2)求等边△AEF的边长.13.小明参加班长竞选,需进行演讲答辩与民主测评,民主测评时一人一票,按“优秀、良好、一般”三选一投票.如图是7位评委对小明“演讲答辩”的评分统计图及全班50位同学民主测评票数统计图.(1)求评委给小明演讲答辩分数的众数,以及民主测评为“良好”票数的扇形圆心角度数;(2)求小明的综合得分是多少?(3)在竞选中,小亮的民主测评得分为82分,如果他的综合得分不小于小明的综合得分,他的演讲答辩得分至少要多少分?14.如图,在△ABC中,BE是它的角平分线,∠C=90°,D在AB边上,以DB为直径的半圆O经过点E,交BC于点F.(1)求证:AC是⊙O的切线;(2)已知sinA=,⊙O的半径为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5.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抛物线y=x2在第二象限上的点,连接OA,过点O作OB⊥OA,交抛物线于点B,以OA、OB为边构造矩形AOBC.(1)如图1,当点A的横坐标为时,矩形AOBC是正方形;(2)如图2,当点A的横坐标为12时,①求点B的坐标;②将抛物线y=x2作关于x轴的轴对称变换得到抛物线y=-x2,试判断抛物线y=-x2经过平移交换后,能否经过A,B,C三点?如果可以,说出变换的过程;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16.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去一个菱形,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余下的四边形纸片中再剪去一个菱形,又剩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依此类推,若第n次操作余下的四边形是菱形,则称原平行四边形为n阶准菱形.如图1,▱ABCD中,若AB=1,BC=2,则▱ABCD为1阶准菱形.(1)判断与推理:①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是_________阶准菱形;②小明为了剪去一个菱形,进行了如下操作:如图2,把▱ABCD沿BE折叠(点E在AD上),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得到四边形ABFE.请证明四边形ABFE是菱形.(2)操作、探究与计算:①已知▱ABCD的邻边长分别为1,a(a>1),且是3阶准菱形,请画出▱ABCD及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图形下方写出a的值;②已知▱ABCD的邻边长分别为a,b(a>b),满足a=6b+r,b=5r,请写出▱ABCD是几阶准菱形.参考答案:1.解:(1)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每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和7,∴7﹣5<x<5+7,∴2<x<12,∴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以为10.(2)∵2<x<12,它们的边长均为整数,∴x=3,4,5,6,7,8,9,10,11,∴组中最多有9个三角形,∴n=9;(3)∵当x=4,6,8,10时,该三角形周长为偶数,∴该三角形周长为偶数的概率是.2.解:(1)当k=﹣2时,A(1,﹣2),∵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代入A(1,﹣2)得:﹣2=,解得:m=﹣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要使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都是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k<0,∵二次函数y=k(x2+x﹣1)=k(x+)2﹣k,的对称轴为:直线x=﹣,要使二次函数y=k(x2+x﹣1)满足上述条件,在k<0的情况下,x必须在对称轴的左边,即x<﹣时,才能使得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综上所述,k<0且x<﹣;(3)由(2)可得:Q(﹣,k),∵△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点与B点关于原点对称,(如图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原点O平分AB,∴OQ=OA=OB,作AD⊥OC,QC⊥OC,∴OQ==,∵OA==,∴=,解得:k=±.3.(1)证明:∵⊙D与AB相切于点A,∴AB⊥AD。

中考数学复习第22课时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试题

中考数学复习第22课时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试题

α5米AB图3第22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本卷贰O 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 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课前展练】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º,那么sin A 等于〔 〕A .12B 22C 32D .1 2.在△ABC 中,∠C=90°,BC =2,sinA =23,那么AC 的长是〔 〕 A 5.3 C .45D 133.如图,在矩形ABCD 中,DE⊥AC 于E ,∠EDC∶∠EDA=1∶3,且AC=10,那么DE 的长度是〔 〕 A .3 B .5 C .25 D .2254.如图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其中AB 、CD 分别表示一楼、二楼地面的程度线,∠ABC=150°,BC 的长是8 m ,那么乘电梯从点B 到点C 上升的高度h 是〔 〕A 833B .4 mC .43 mD .8 m5.如图3,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程度间隔 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间隔 AB 为〔 〕 A. αcos 5 B. αcos 5 C. αsin 5 D. αsin 5【考点梳理】1.sinα,cosα,tanα定义sinα=____,cosα=_______,tanα=______ . 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EABC D150°hαa bc3.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些_____________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4.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上图,解直角三角形的公式:〔1〕三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2〕角关系:∠A+∠B=_____,〔3〕边角关系:sinA=___,sinB=____,cosA=_______.cosB=____,tanA=_____ ,tanB=_____.4.如图仰角是____________,俯角是____________.5.如图方向角:OA :_____,OB :_______,OC :_______,OD :________. 6.如图坡度:AB 的坡度i AB =_______,∠α叫_____,tanα=i =____.【典型例题】例1.先化简.再求代数式的值.22 ()2111a a a a a ++÷+-- 其中a =tan60°-2sin30°. O A BC例2.矩形ABCD 中AB =10,BC =8, E 为AD 边上一点,沿BE 将△BDE 对折,点D 正好落在AB 边上,求 tan∠AFE.例3. 海中有一个小岛P ,它的周围18海里内有暗礁,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点A 测得小岛P 在北偏东60°方向上,航行12海里到达B 点,这时测得小岛P在北偏东45°方向上.假如渔船不改变航线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例4.如图,在航线l 的两侧分别有观测点A 和B ,点A 到航线l 的间隔 为2km ,点B 位于点A 北偏东60°方向且与A 相距10km处.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点B 南偏西76°方向的C 处,正沿该航线自西向东航行,5min 后该轮船行至点A 的正北方向的D 处. 〔1〕求观测点B 到航线l 的间隔 ;〔2〕求该轮船航行的速度〔结果准确到〕.〔参考数据:3 1.73≈,sin 760.97°≈,cos 760.24°≈,tan 76 4.01°≈〕本卷贰O 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 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训练2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应用问题(解析版)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训练2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应用问题(解析版)

专题2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应用问题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3.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深刻理解(1)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每一条与第三边都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2)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原三角形分成可全等的4个小三角形.因而每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 (3)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同于三角形的中线.【例题1】(2020•福建)如图,面积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则△DEF 的面积是( )A .1B .12C .13D .14 【答案】D【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1214∴DE =12AC ,DF =12BC ,EF =12AB ,∴DF BC =EF AB =DE AC =12,∴△DEF ∽△ABC ,∴S △DEFS △ABC =(DE AC )2=(12)2=14, ∵等边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DEF 的面积是14.【对点练习】(2019内蒙古赤峰)如图,菱形ABCD 周长为20,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CD 的中点,则OE 的长是( )A .2.5B .3C .4D .5【答案】A .【解析】∵四边形ABCD 为菱形,∴CD =BC ==5,且O 为BD 的中点, ∵E 为CD 的中点,∴OE 为△BCD 的中位线,∴OE =CB =2.5。

【点拨】掌握菱形特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例题2】(2020•临沂)如图,在△ABC 中,D 、E 为边AB 的三等分点,EF ∥DG ∥AC ,H 为AF 与DG 的交点.若AC =6,则DH = .【解析】1.【分析】由三等分点的定义与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 =DE =AD ,BF =GF =CG ,AH =HF ,DH 是△AEF 的中位线,易证△BEF ∽△BAC ,得EF AC =BE AB ,解得EF =2,则DH =12EF =1. 【解析】∵D 、E 为边AB 的三等分点,EF ∥DG ∥AC ,∴BE =DE =AD ,BF =GF =CG ,AH =HF ,∴AB =3BE ,DH 是△AEF 的中位线,∴DH =12EF ,∵EF ∥AC ,∴△BEF ∽△BAC ,∴EF AC =BE AB ,即EF 6=BE 3BE ,解得:EF =2,∴DH =12EF =12×2=1,【对点练习】(2019广西梧州)如图,已知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F 、G 分别是AD 、AE 的中点,且FG =2cm ,则BC 的长度是 cm .【答案】8.【解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FG=DE,DE=BC.如图,∵△ADE中,F、G分别是AD、AE的中点,∴DE=2FG=4cm,∵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BC=2DE=8cm【点拨】连续两次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处理本题,是关键。

2020年中考数学第22题四边形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第22题四边形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数学第22题四边形专题训练1.(1)如图,在△ABC中,∠BAC=90°,正方形DEFG的四个顶点在△ABC的边上,若AB=AC=2,求DE 的长;(2)如图,在(1)的条件下,连结AG、AF分别交DE于M、N两点,求MN的长;(3)如图,在△ABC中,AB=AC=BN=2,∠BAC=108°,若AM=AN,请直接写出MN的长.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DC、BC中点.(1)求证:△ADE≌△ABF.(2)求△AEF的面积.3.小儒在学习了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之后做了如下思考:(1)他认为该定理有逆定理,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某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长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应该成立,你能帮小儒证明一下吗?如图①,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D=BD=CD,求证:∠BAC=90°.(2)接下来,小儒又遇到一个问题:如图②,已知矩形ABCD,如果在矩形外存在一点E,使得AE⊥CE,求证:BE⊥DE,请你作出证明,可以直接用到第(1)问的结论.(3)在第(2)问的条件下,如果△AED恰好是等边三角形,直接用等式表示出此时矩形的两条邻边AB 与BC的数量关系.4.(1)问题发现: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BC的中点,以点D为顶点作正方形DFGE,使点A、C分别在DE和DF上,连接BE、AF.则线段BE和AF数量关系________.(2)类比探究:如图②,保持△ABC固定不动,将正方形DFGE绕点D旋转α(0°<α≤360°),则(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若BC=DF=2,在(2)的旋转过程中,连接AE,请直接写出AE的最大值.5.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2)猜想与发现: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DM,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3)拓展与探究: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m,AD=4cm,EF经过对角线BD的中点O,分别交AD,BC于点E,F.(1)求证:△BOF≌△DOE;(2)当EF⊥BD时,求AE的长.7.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是直角的凸四边形叫做等腰直角四边形.(1)如图1,等腰直角四边形ABCD,AB=BC,∠ABC=90°.①若AB=CD=1,AB∥CD,则对角线BD的长为________;②若AC⊥BD,求证:AD=CD;________(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9,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2PD,过点P作直线分别交边AD,BC于点E,F,使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直接写出AE的长为________.8.如图,在▱ABCD中,BC=2AB,E,F分别是BC,AD的中点,AE,BF交于点O,连接EF,OC.(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BC=8,∠ABC=60°,求OC的长.9.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点E在边CD上移动连接AE,将多边形ABCE沿直线AE翻折,得到多边形AB′CE,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B′、C′(1)当点E与点C重合时,设B′C′与AD的交点为F,若AD=4DF,则AD=________(2)若AD=6,B′C′的中点记为P,则D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0.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定义:有三条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准等边四边形”(1)已知:如图1,在“准等边四边形”ABCD中,BC≠AB,BD⊥CD,AB=3,BD=4,求BC的长;(2)在探究性质时,小明发现一个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准等边四边形”是菱形.请你判断此结论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3)如图2,在△ABC中,AB=AC,∠BAC=90°,BC=2.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B,C,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准等边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该“准等边四边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现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如图),其中AB=4cm,BC=6cm,点E是BC的中点.将纸片沿直线AE折叠,点B落在四边形AECD内,记为点B′,过E作EF垂直B′C,交B′C于F.(1)求AE、EF的位置关系;(2)求线段B′C的长,并求△B′EC的面积.12.(1)【问题探究】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AD上,点F在边CD上,且AE=DF.线段BE与AF相交于点G,GH是△BFG的中线.①求证:△ABE≌△DAF.②判断线段BF与G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问题探究】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B=4,AD=6.点E在边AD上,点F在边CD上,且AE=2,DF=3,线段BE与AF相交于点G.若GH是△BFG的中线,则线段GH的长为________.13.已知,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点E在BC边上,△AEF=90°(1)如图①,已知点F在CD边上,AD=AE=5,AB=4,求DF的长;(2)如图②,已知AE=EF,G为AF的中点,试探究线段AB,BE,BG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点E在矩形ABCD的BC边的延长线上,AE与BG相交于O点,其他条件与(2)保持不变,AD=5,AB=4,CE=1,求△AOG的面积.14.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是直角的凸四边形叫做等腰直角四边形.(1)如图1,等腰直角四边形ABCD,AB=BC,∠ABC=90°,①若AB=CD=1,AB//CD,求对角线BD的长.②若AC⊥BD,求证:AD=CD.(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9,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2PD,过点P作直线分别交边AD,BC于点E,F,使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求AE的长.15.如图1,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cm,AD=5cm,折叠纸片使B点落在边AD上的E处,折痕为PQ,过点E作EF∥AB交PQ于F,连接BF.(1)求证:四边形BFEP为菱形;(2)当点E在AD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①当点Q与点C重合时(如图2),求菱形BFEP的边长;②若限定P、Q分别在边BA、BC上移动,求Rt△CED的内切圆半径的取值范围.16.如图1,在矩形ABCD中,AC为对角线,延长CD至点E使CE=CA,连接AE.F为AB上的一点,且BF=DE,连接FC.(1)若DE=1,CF= 2√2,求CD的长;(2)如图2,点G为线段AE的中点,连接BG交AC于H,若∠BHC+∠ABG=60°,求证:AF+CE= √3 AC.17.如图1,在矩形ABCD中,AC为对角线,延长CD至点E使CE=CA,连接AE.F为AB上的一点,且BF=DE,连接FC.(1)若DE=1,CF= 2√2,求CD的长;(2)如图2,点G为线段AE的中点,连接BG交AC于H,若∠BHC+∠ABG=60°,求证:AF+CE= √3 AC.1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5,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DF⊥AE,垂足为点F,连结CF(1)若AE=BC①求证:△ABE≌△DFA;②求四边形CDFE的周长;③求tan∠FCE的值;(2)探究:当BE为何值时,△CDF是等腰三角形.19.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边AB上的点,BE:AE=n,连结DE、BD,过点A作AG⊥DE,垂足为点F,与BC、BD分别交于点G、H,连结EH.(1)①求证:△ADE≌△BAG;②求证:DH:BH=n+1;(2)如图2,当EH∥AD时,求n的值.20.在Rt△ABC中,∠ACB=90°,AC=12.点D在直线CB上,以CA,CD为边作矩形ACDE,直线AB与直线CE,DE的交点分别为F,G.(1)如图,点D在线段CB上,四边形ACDE是正方形.①若点G为DE的中点,求FG的长.②若DG=GF,求BC的长.(2)已知BC=9,是否存在点D,使得△DFG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该三角形的腰长;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答案1. (1)解:∵AB =AC =2,∠A =90°,∴∠B =∠C =45°,BC = 2√2 ,∵四边形DEFG 是正方形,∴DE =DG =GF =EF ,∠DGF =∠EFG =90°,∴∠BGD =∠CFE =90°,∴∠B =∠BDG =45°,∠C =∠CEF =45°,∴BG =DG , CF =EF ,∴BG=FG=FC=DE ,∴DE = 13 BC =2√23 .(2)解:∵DE ∥BC ,∴ MN GF =AN AF =AE AC =DE BC , ∴ 2√23=13 ,∴MN =2√29(3)解:∵AB =AC ,∠BAC =108°,∴∠B =∠C =36°,∵BA =NB ,∴∠ANB =∠BAN =72°,∵AM =AN ,∴∠AMN =∠ANM =72°,∴∠B =∠BAM =∠MAN =36°,∴BM =AM =AN ,设MN =x ,则AN =AM =BM =2﹣x.∵△NAM ∽△NBA ,∴AN 2=NM •NB ,∴(2﹣x )2=2x , ∴x =3﹣ √5 或3+ √5 (舍弃) ∴MN =3﹣ √5 .2. (1)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AD ,∠D=∠B=90°,DC=CB ,∵E 、F 为DC 、BC 中点,∴DE= 12 DC ,BF= 12 BC ,∴DE=BF ,在△ADE和△ABF中,{AD=AB∠B=∠DDE=BF,∴△ADE≌△ABF(SAS)(2)解:由题知△ABF、△ADE、△CEF均为直角三角形,且AB=AD=4,DE=BF= 12×4=2,CE=CF= 12×4=2,∴S△AEF=S正方形ABCD﹣S△ADE﹣S△ABF﹣S△CEF=4×4﹣12×4×2﹣12×4×2﹣12×2×2=63. (1)证明:∵AD=BD,∴∠B=∠BAD,∵AD=CD,∴∠C=∠CAD,在△ABC中,∠B+∠C+∠BAC=180°,∴∠B+∠C+∠BAD+∠CAD=∠B+∠C+∠B+∠C=180°∴∠B+∠C=90°,∴∠BAC=90°(2)解:如图②,连接AC,BD,OE,∵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B=OC=OD =12 AC =12BD,∵AE⊥CE,∴∠AEC=90°,∴OE =12AC,∴OE =12BD,∴∠BED=90°,∴BE⊥DE(3)解:如图3,∵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BAD=90°,∵△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BC,∠DAE=∠AED=60°,由(2)知,∠BED=90°,∴∠BAE=∠BEA=30°,过点B作BF⊥AE于F,∴AE=2AF,在Rt△ABF中,∠BAE=30°,∴AB=2BF,AF=√3 BF,∴AE=2 √3 BF,∴AE=√3 AB,∴BC=√3 AB.4.(1)BE=AF(2)解:成立;理由如下:当正方形DFGE在BC的上方时,如图②所示,连接AD,∵在Rt△ABC中,AB=AC,D为斜边BC的中点,∴AD=BD,AD⊥BC,∴∠ADE+∠EDB=90°,∵四边形DFGE为正方形,∴DE=DF,且∠EDF=90°,∴∠ADE+∠ADF=90°,∴∠BDE=∠ADF,在△BDE和△ADF中,{BD=AD∠BDE=∠ADFDE=DF,∴△BDE≌△ADF(SAS),∴BE=AF;当正方形DFGE在BC的下方时,连接AD,如图③所示:∵∠BDE=∠BDF+90°,∠ADF=∠BDF+90°,∴∠BDE=∠ADF,在△BDE和△ADF中,{BD=AD∠BDE=∠ADFDE=DF,∴△BDE≌△ADF(SAS),∴BE=AF;综上所述,(1)中的结论BE=AF成立(3)AE的最大值为3.5.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

中考数学第22题 篱笆

中考数学第22题 篱笆

中考数学第22题篱笆篱笆是一种用于围住花园、庭院或农田的结构,一般由竹子、木材或金属制成。

在中考数学第22题中,我们将探讨与篱笆相关的数学问题。

题目描述:某农民要围一块方形的菜地,四周用篱笆围住,已知篱笆的长度为20米,农民想尽量围得更大一些。

请问,这块菜地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题思路:要求菜地的最大面积,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求解极值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列出方程。

设菜地的边长为x米,则根据题意,篱笆的总长度为20米,可以得到以下方程:2x + 4 = 20,其中2x表示方形菜地的周长,4表示4条篱笆的长度。

解方程可得:2x = 20 - 4,化简得到2x = 16,再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 = 8。

所以,菜地的边长为8米。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菜地的边长求解菜地的面积,菜地的面积可以表示为边长的平方,即S = x^2。

将菜地的边长x = 8代入方程,可以得到菜地的最大面积为S = 8^2 = 64平方米。

因此,答案为64平方米。

思考延伸:这道题目是一个典型的最优化问题,通过建立方程、解方程、求解极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最优解。

在实际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围栏围住动物园、院子等场所,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思路解决这类问题。

同时,这道题目也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面积。

面积是一个二维量,它用来表示平面图形的大小。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公式计算出不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如矩形的面积公式为S = 长 ×宽,圆的面积公式为S = π × 半径的平方。

通过学习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总结:在中考数学第22题中,我们通过求解极值的方法,解决了一个与篱笆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建立方程、解方程,我们求得了菜地的最大面积为64平方米。

这道题目不仅考察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还引出了面积这一重要概念。

通过学习这道题目,我们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还能够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重难点题型训练—规律探索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重难点题型训练—规律探索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重难点题型训练—规律探索题(含答案解析)类型一数式规律1.(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2345,a ,第n 个单项式是()AB1n -CnD1n -【答案】Ca ,指数为1开始的自然数,据此即可求解.【详解】解: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2345,a ,第nn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规律题,找到单项式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2023·山东·统考中考真题)已知一列均不为1的数123n a a a a ,,,,满足如下关系:1223121111a a a a a a ++==--,34131111n n na a a a a a +++==-- ,,,若12a =,则2023a 的值是()A .12-B .13C .3-D .2【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可把12a =代入求解23a =-,则可得312a =-,413a =,52a =……;由此可得规律求解.【详解】解:∵12a =,∴212312a +==--,3131132a -==-+,411121312a -==+,51132113a +==-,…….;由此可得规律为按2、3-、12-、13四个数字一循环,∵20234505.....3÷=,∴2023312a a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字规律,解题的关键是得到数字的一般规律.3.(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边的数表(横排为行,竖排为列),按数表中的规律,分数202023若排在第a 行b 列,则a b -的值为()11122113223114233241……A .2003B .2004C .2022D .2023【答案】C【分析】观察表中的规律发现,分数的分子是几,则必在第几列;只有第一列的分数,分母与其所在行数一致.【详解】观察表中的规律发现,分数的分子是几,则必在第几列;只有第一列的分数,分母与其所在行数一致,故202023在第20列,即20b =;向前递推到第1列时,分数为201912023192042-=+,故分数202023与分数12042在同一行.即在第2042行,则2042a =.∴2042202022.a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类规律探索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善于发现数字递变的周期性和趋向性.4.(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对于正数x ,规定2()1xf x x =+,例如:224(2)213f ⨯==+,1212212312f ⨯⎛⎫== ⎪⎝⎭+,233(3)312f ⨯==+,1211313213f ⨯⎛⎫== ⎪⎝⎭+,计算:11111(1)1011009932f f f f f f ⎛⎫⎛⎫⎛⎫⎛⎫⎛⎫+++++++ ⎪ ⎪ ⎪ ⎪ ⎪⎝⎭⎝⎭⎝⎭⎝⎭⎝⎭(2)(3)(99)(100)(101)f f f f f +++++= ()A .199B .200C .201D .202【答案】C【分析】通过计算11(1)1,(2)2,(3)223f f f f f ⎛⎫⎛⎫=+=+= ⎪ ⎪⎝⎭⎝⎭,⋯可以推出11111(1)(2)(3)(99)(100)(101)1011009932f f f f f f f f f f f ⎛⎫⎛⎫⎛⎫⎛⎫⎛⎫++++++++++++ ⎪ ⎪ ⎪ ⎪ ⎪⎝⎭⎝⎭⎝⎭⎝⎭⎝⎭结果.【详解】解:2(1)1,11f ==+ 12441212(2),,(2)2,112323212f f f f ⨯⎛⎫⎛⎫====+= ⎪ ⎪+⎝⎭⎝⎭+122331113(3),,(3)2,113232313f f f f ⨯⨯⎛⎫⎛⎫====+= ⎪ ⎪+⎝⎭⎝⎭+…2100200(100)1100101f ⨯==+,1212100()11001011100f ⨯==+,1(100)(2100f f +=,11111(1)(2)(3)(99)(100)(101)1011009932f f f f f f f f f f f ⎛⎫⎛⎫⎛⎫⎛⎫⎛⎫++++++++++++ ⎪ ⎪ ⎪ ⎪ ⎪⎝⎭⎝⎭⎝⎭⎝⎭⎝⎭21001=⨯+201=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找到数字变化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5.(2021·湖北鄂州市·中考真题)已知1a 为实数﹐规定运算:2111a a =-,3211a a =-,4311a a =-,5411a a =-,……,111n n a a -=-.按上述方法计算:当13a =时,2021a 的值等于()A.23-B.13C.12-D.23【答案】D 【分析】当13a =时,计算出23421,,3,32a a a ==-=⋅⋅⋅⋅⋅⋅,会发现呈周期性出现,即可得到2021a 的值.【详解】解:当13a =时,计算出23421,,3,32a a a ==-=⋅⋅⋅⋅⋅⋅,会发现是以:213,,32-,循环出现的规律,202136732=⨯+ ,2021223a 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运算规律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条件,先计算出部分数的值,从中找到相应的规律,利用其规律来解答.6.(2021·湖北随州市·中考真题)根据图中数字的规律,若第n 个图中的143q =,则p的值为()A.100B.121C.144D.169【答案】B 【分析】分别分析n 的规律、p 的规律、q 的规律,再找n 、p 、q 之间的联系即可.【详解】解:根据图中数据可知:1,2,3,4n =,……22221,2,3,4,p =……222221,31,41,51,q =----……则2p n =,2(1)1q n =+-,∵第n 个图中的143q =,∴2(1)1=143q n =+-,解得:11n =或13n =-(不符合题意,舍去)∴2=121p n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字之间规律问题,将题中数据分组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2021·山东济宁市·中考真题)按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据:12,35,□,717,926,1137,…,其中□内应填的数是()A.23B.511C.59D.12【答案】D 【分析】分子为连续奇数,分母为序号的平方1+,根据规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观察这排数据发现,分子为连续奇数,分母为序号的平方1+,∴第n 个数据为:2211n n -+当3n =时W 的分子为5,分母为23110+=∴这个数为5110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的探索规律,分子和分母分别寻找规律是解题关键.8.(2021·湖北十堰市·)将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例如,位于第4行第3列的数为27,则位于第32行第13列的数是()A.2025B.2023C.2021D.2019【答案】B 【分析】根据数字的变化关系发现规律第n 行,第n 列的数据为:2n(n-1)+1,即可得第32行,第32列的数据为:2×32×(32-1)+1=1985,再依次加2,到第32行,第13列的数据,即可.解:观察数字的变化,发现规律:第n行,第n列的数据为:2n(n-1)+1,∴第32行,第32列的数据为:2×32×(32-1)+1=1985,根据数据的排列规律,第偶数行从右往左的数据一次增加2,∴第32行,第13列的数据为:1985+2×(32-13)=202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观察数字的变化寻找探究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9.(2020•天水)观察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2100,2101,2102,…,2199,2200,若2100=S,用含S的式子表示这组数据的和是()A.2S2﹣S B.2S2+S C.2S2﹣2S D.2S2﹣2S﹣2【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2100=S,将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2100,2101,2102,…,2199,2200,求和,即可用含S的式子表示这组数据的和.【解析】∵2100=S,∴2100+2101+2102+…+2199+2200=S+2S+22S+…+299S+2100S=S(1+2+22+…+299+2100)=S(1+2100﹣2+2100)=S(2S﹣1)=2S2﹣S.10.(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列式子:21110-=⨯;22221-=⨯;23332-=⨯;24443-=⨯;25554-=⨯;…依此规律,则第n (n 为正整数)个等式是.【答案】()21n n n n -=-【分析】根据等式的左边为正整数的平方减去这个数,等式的右边为这个数乘以这个数减1,即可求解.【详解】解:∵21110-=⨯;22221-=⨯;23332-=⨯;24443-=⨯;25554-=⨯;…∴第n (n 为正整数)个等式是()21n n n n -=-,故答案为:()21n n n n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类规律,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1.(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列式子21312⨯+=;22413⨯+=;23514⨯+=;……按照上述规律,2n =.【答案】()()111n n -++【分析】根据已有的式子,抽象出相应的数字规律,进行作答即可.【详解】解:∵21312⨯+=;22413⨯+=;23514⨯+=;……∴()()2211n n n ++=+,∴()()2111n n n -++=.故答案为:()()111n n -++【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类规律探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有的式子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字规律.12.(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定义: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正整数m ,n 的平方差,且1m n ->,则称这个正整数为“智慧优数”.例如,221653=-,16就是一个智慧优数,可以利用22()()m n m n m n -=+-进行研究.若将智慧优数从小到大排列,则第3个智慧优数是;第23个智慧优数是.【答案】1545【分析】根据新定义,列举出前几个智慧优数,找到规律,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依题意,当3m =,1n =,则第1个一个智慧优数为22318-=当4m =,2n =,则第2个智慧优数为224214-=当4m =,1n =,则第3个智慧优数为224115-=,当5m =,3n =,则第5个智慧优数为225316-=当5m =,2n =,则第6个智慧优数为225221-=当5m =,1n =,则第7个智慧优数为225324-=……6m =时有4个智慧优数,同理7m =时有5个,8m =时有6个,12345621+++++=第22个智慧优数,当9m =时,7n =,第22个智慧优数为2297814932-=-=,第23个智慧优数为9,6m n ==时,2296813645-=-=,故答案为:15,45.【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3.(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图中数字是从1开始按箭头方向排列的有序数阵.从3开始,把位于同一列且在拐角处的两个数字提取出来组成有序数对:()3,5;()7,10;()13,17;()21,26;()31,37…如果单把每个数对中的第一个或第二个数字按顺序排列起来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请写出第n 个数对:.【答案】()221,22n n n n ++++【分析】根据题意单另把每个数对中的第一个或第二个数字按顺序排列起来研究,可发现第n 个数对的第一个数为:()11n n ++,第n 个数对的第二个位:()211n ++,即可求解.【详解】解:每个数对的第一个数分别为3,7,13,21,31,…即:121⨯+,231⨯+,341⨯+,451⨯+,561⨯+,…则第n 个数对的第一个数为:()2111n n n n ++=++,每个数对的第二个数分别为5,10,17,26,37,…即:221+;231+;241+;251+;261+…,则第n 个数对的第二个位:()221122n n n ++=++,∴第n 个数对为:()221,22n n n n ++++,故答案为:()221,22n n n n ++++.【点睛】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利用拐弯出数字的差的规律解决问题.14.(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点Q 的横坐标为一元一次方程37322x x +=-的解,纵坐标为a b +的值,其中a ,b 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2428a b a b -=⎧⎨-+=-⎩,则点Q 关于y 轴对称点Q '的坐标为___________.【答案】()5,4--【分析】先分别解一元一次方程37322x x +=-和二元一次方程组2428a b a b -=⎧⎨-+=-⎩,求得点Q的坐标,再根据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规律即可求解.【详解】解:37322x 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25x =,系数化为1得,5x =,∴点Q 的横坐标为5,∵2428a b a b -=⎧⎨-+=-⎩①②,由2+⨯①②得,3=12b -,解得:4b =-,把4b =-代入①得,24=4a +,解得:0a =,∴=04=4a b +--,∴点Q 的纵坐标为4-,∴点Q 的坐标为()5,4-,又∴点Q 关于y 轴对称点Q '的坐标为()5,4--,故答案为:()5,4--.【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数值求值、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规律,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得点Q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5.(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列两行数,探究第②行数与第①行数的关系:2-,4,8-,16,32-,64,……①0,7,4-,21,26-,71,……②根据你的发现,完成填空:第①行数的第10个数为;取每行数的第2023个数,则这两个数的和为.【答案】1024202422024-+【分析】通过观察第一行数的规律为(2)n -,第二行数的规律为(2)1n n -++,代入数据即可.【详解】第一行数的规律为(2)n -,∴第①行数的第10个数为10(2)1024-=;第二行数的规律为(2)1n n -++,∴第①行数的第2023个数为2023(2)-,第②行数的第2023个数为2023(2)2024-+,∴202422024-+,故答案为:1024;2024220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找其中的规律,是今年考试中常见的题型.16.(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观察等式:232222+=-,23422222++=-,2345222222+++=-,……,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1002,1012,1022,……,1992,若1002=m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这组数的和是___________.【答案】100(21)m -【分析】根据规律将1002,1012,1022,……,1992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再计算0199222+++ 的和,即可计算1001011011992222++++ 的和.【详解】由题意规律可得:2399100222222++++=- .∵1002=m∴23991000222222=2m m +++++== ,∵22991001012222222+++++=- ,∴10123991002222222=++++++ 12=2m m m m =+=.102239910010122222222+=++++++ 224=2m m m m m =++=.1032399100101102222222222=++++++++ 3248=2m m m m m m =+++=.……∴1999922m =.故10010110110199992222222m m m ++++=+++ .令012992222S ++++= ①12310022222S ++++= ②②-①,得10021S-=∴10010110110199992222222m m m ++++=+++ =100(21)m -故答案为:100(21)m -.【点睛】本题考查规律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灵活计算数列的和是解题的关键.17.(2022·湖南怀化)正偶数2,4,6,8,10,……,按如下规律排列,2468101214161820……则第27行的第21个数是______.【答案】744【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每行数字的个数与行数是一致的,即第一行有1个数,第二行有2个数,第三行有3个数••••••••第n行有n个数,则前n行共有(1)2n n+个数,再根据偶数的特征确定第几行第几个数是几.【详解】解:由图可知,第一行有1个数,第二行有2个数,第三行有3个数,•••••••第n行有n个数.∴前n行共有1+2+3+⋯+n=(1)2n n+个数.∴前26行共有351个数,∴第27行第21个数是所有数中的第372个数.∵这些数都是正偶数,∴第372个数为372×2=744.故答案为:744.【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类的规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找出其中的规律,再结合其他已知条件求解.18.(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观察下列等式:1311 212x===+⨯;2711623x ===+⨯;313111234x ===+⨯;……根据以上规律,计算12320202021x x x x ++++-= ______.【答案】12016-【分析】根据题意,找到第n 个等式的左边为1与1n(n 1)+的和;利用这个结论得到原式=112+116+1112+…+1120202021⨯﹣2021,然后把12化为1﹣12,16化为12﹣13,120152016⨯化为12015﹣12016,再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即可.【详解】11(1)n n =++,20201120202021x =+⨯12320202021x x x x ++++- =112+116+1112+…+1120202021⨯﹣2021=2020+1﹣12+12﹣13+…+12015﹣12016﹣2021=2020+1﹣12016﹣2021=12016-.故答案为:12016-.【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找规律,解题关键是根据算式找的规律,根据数字的特征进行简便运算.19.(2022·安徽)观察以下等式:第1个等式:()()()22221122122⨯+=⨯+-⨯,第2个等式:()()()22222134134⨯+=⨯+-⨯,第3个等式:()()()22223146146⨯+=⨯+-⨯,第4个等式:()()()22224158158⨯+=⨯+-⨯,……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第5个等式:________;(2)写出你猜想的第n 个等式(用含n 的式子表示),并证明.【答案】(1)()()()2222516101610⨯+=⨯+-⨯(2)()[][]22221(1)21(1)2n n n n n +=+⋅+-+⋅,证明见解析【分析】(1)观察第1至第4个等式中相同位置的数的变化规律即可解答;(2)观察相同位置的数变化规律可以得出第n 个等式为()[][]22221(1)21(1)2n n n n n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对等式左右两边变形即可证明.(1)解:观察第1至第4个等式中相同位置数的变化规律,可知第5个等式为:()()()2222516101610⨯+=⨯+-⨯,故答案为:()()()2222516101610⨯+=⨯+-⨯;(2)解:第n 个等式为()[][]22221(1)21(1)2n n n n n +=+⋅+-+⋅,证明如下:等式左边:()2221441n n n +=++,等式右边:[][]22(1)21(1)2n n n n +⋅+-+⋅[][](1)21(1)2(1)21(1)2n n n n n n n n =+⋅+++⋅⋅+⋅+-+⋅[](1)411n n =+⋅+⨯2441n n =++,故等式()[][]22221(1)21(1)2n n n n n +=+⋅+-+⋅成立.【点睛】本题考查整式规律探索,发现所给数据的规律并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0.(2021·贵州铜仁市·中考真题)观察下列各项:112,124,138,1416,…,则第n 项是______________.【答案】12nn +【分析】根据已知可得出规律:第一项:1111122=+,第二项:2112242=+,第三项:3113382=+…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第一项:1111122=+,第二项:2112242=+,第三项:3113382=+,第四项:41144162=+,…则第n 项是12n n +;故答案为:12nn +.【点睛】此题属于数字类规律问题,根据已知各项的规律得出结论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0.618≈这个数叫做黄金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优选法中的“0.618法”就应用了黄金比.设12a =,b =11111S a b =+++,2222211S a b =+++,…,10010010010010011S a b=+++,则12100S S S +++= _______.【答案】5050【分析】利用分式的加减法则分别可求S 1=1,S 2=2,S 100=100,•••,利用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 12a =,b =11122ab =⨯=∴,1112211112a ba ba b b ba bS a a ++++=+==+++++++ ,222222222222222222221112a b a b S a b a b a b a b ++++=+=⨯=⨯=+++++++,…,10101001001001010101010010011100100111a b S a b a b a b +++=+=⨯=+++++∴12100S S S +++= 121005050++⋯⋯+=故答案为:5050【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求得1ab =,找出的规律是本题的关键.22.(2021·江西中考真题)下表在我国宋朝数学家杨辉1261年的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中提到过,因而人们把这个表叫做杨辉三角,请你根据杨辉三角的规律补全下表第四行空缺的数字是______.【答案】3【分析】通过观察每一个数字等于它上方相邻两数之和.【详解】解:通过观察杨辉三角发现每一个数字等于它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的规律,例如:第3行中的2,等于它上方两个相邻的数1,1相加,即:211=+;第4行中的3,等于它上方两个相邻的数2,1相加,即:321=+;⋅⋅⋅⋅⋅⋅由此规律:故空缺数等于它上方两个相邻的数1,2相加,即空缺数为:3,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考查了杨辉三角数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来解决问题.23.(2022·山东泰安)将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若有序数对(),n m 表示第n 行,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3,2表示6,则表示99的有序数对是_______.【答案】()10,18【分析】分析每一行的第一个数字的规律,得出第n 行的第一个数字为211n +-(),从而求得最终的答案.【详解】第1行的第一个数字:()2111=+-1第2行的第一个数字:()22121=+-第3行的第一个数字:()25131=+-第4行的第一个数字:()210141=+-第5行的第一个数字:()217151=+-…..,设第n 行的第一个数字为x ,得()211x n =+-设第1n +行的第一个数字为z ,得21z n =+设第n 行,从左到右第m 个数为y 当99y =时221(1)991n n +-≤<+∴22(1)98n n -≤<∵n 为整数∴10n =∴21182x n =+-=()∴9982118m =-+=故答案为:()10,18.【点睛】本题考查数字规律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字规律的相关性质.24.(2022·浙江舟山)观察下面的等式:111236=+,1113412=+,1114520=+,……(1)按上面的规律归纳出一个一般的结论(用含n 的等式表示,n 为正整数)(2)请运用分式的有关知识,推理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答案】(1)1111(1)n n n n =+++(2)见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式子发现规律,第一个式子的左边分母为2,第二个式子的左边分母为3,第三个式子的左边分母为4,…;右边第一个分数的分母为3,4,5,…,另一个分数的分母为前面两个分母的乘积;所有的分子均为1;所以第(n+1)个式子为1111(1)n n n n =+++.(2)由(1)的规律发现第(n+1)个式子为1111(1)n n n n =+++,用分式的加法计算式子右边即可证明.(1)解:∵第一个式子()1111123621221=+=+++,第二个式子()11111341231331=+=+++,第三个式子()11111452041441=+=+++,……∴第(n+1)个式子1111(1)n n n n =+++;(2)解:∵右边=1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左边,∴1111(1)n n n n =+++.【点睛】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分式加法运算,解题关键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各分母的变化规律.类型二图形规律25.(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用长度相同的木棍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其中第①个图案用了9根木棍,第②个图案用了14根木棍,第③个图案用了19根木棍,第④个图案用了24根木棍,……,按此规律排列下去,则第⑧个图案用的木棍根数是()A .39B .44C .49D .54【答案】B 【分析】根据各图形中木棍的根数发现计算的规律,由此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第①个图案用了459+=根木棍,第②个图案用了45214+⨯=根木棍,第③个图案用了45319+⨯=根木棍,第④个图案用了45424+⨯=根木棍,……,+⨯=根,第⑧个图案用的木棍根数是4584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图形类规律的探究,正确理解图形中木棍根数的变化规律由此得到计算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5.(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用圆圈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其中第①个图案中有2个圆圈,第②个图案中有5个圆圈,第③个图案中有8个圆圈,第④个图案中有11个圆圈,…,按此规律排列下去,则第⑦个图案中圆圈的个数为()A.14B.20C.23D.26【答案】B【分析】根据前四个图案圆圈的个数找到规律,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第①个图案中有2个圆圈,2311=⨯-;第②个图案中有5个圆圈,5321=⨯-;第③个图案中有8个圆圈,8331=⨯-;第④个图案中有11个圆圈,11341…,⨯-=;所以第⑦个图案中圆圈的个数为371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类规律探究,根据前四个图案圆圈的个数找到第n个图案的规律为31n -是解题的关键.27.(2023·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数学家高斯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被数学界誉为“数学王子”,据传,他在计算1234100+++++ 时,用到了一种方法,将首尾两个数相加,进而得到100(1100)12341002⨯++++++= .人们借助于这样的方法,得到(1)12342n n n ++++++= (n 是正整数).有下列问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格点(),i i i A x y ,其中1,2,3,,,i n = ,且,i i x y 是整数.记n n n a x y =+,如1(0,0)A ,即120,(1,0)a A =,即231,(1,1)a A =-,即30,a = ,以此类推.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202340a =B .202443a =C .2(21)26n a n -=-D .2(21)24n a n -=-【答案】B 【分析】利用图形寻找规律()211,1n A n n ---,再利用规律解题即可.【详解】解:第1圈有1个点,即1(0,0)A ,这时10a =;第2圈有8个点,即2A 到()91,1A ;第3圈有16个点,即10A 到()252,2A ,;依次类推,第n 圈,()211,1n A n n ---;由规律可知:2023A 是在第23圈上,且()202522,22A ,则()202320,22A 即2023202242a =+=,故A 选项不正确;2024A 是在第23圈上,且()202421,22A ,即2024212243a =+=,故B 选项正确;第n 圈,()211,1n A n n ---,所以2122n a n -=-,故C 、D 选项不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与规律,利用所给的图形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8.(2022·江西)将字母“C”,“H”按照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依次下去,则第4个图形中字母“H”的个数是()A.9B.10C.11D.12【答案】B 【分析】列举每个图形中H 的个数,找到规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第1个图中H 的个数为4,第2个图中H 的个数为4+2,第3个图中H 的个数为4+2×2,第4个图中H 的个数为4+2×3=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通过列举每个图形中H 的个数,找到规律:每个图形比上一个图形多2个H 是解题的关键.29.(2022·重庆)用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其中第①个图案中有5个正方形,第②个图案中有9个正方形,第③个图案中有13个正方形,第④个图案中有17个正方形,此规律排列下去,则第⑨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为()A.32B.34C.37D.41【答案】C 【分析】第1个图中有5个正方形,第2个图中有9个正方形,第3个图中有13个正方形,……,由此可得:每增加1个图形,就会增加4个正方形,由此找到规律,列出第n 个图形的算式,然后再解答即可.【详解】解:第1个图中有5个正方形;第2个图中有9个正方形,可以写成:5+4=5+4×1;第3个图中有13个正方形,可以写成:5+4+4=5+4×2;第4个图中有17个正方形,可以写成:5+4+4+4=5+4×3;...第n 个图中有正方形,可以写成:5+4(n-1)=4n+1;当n=9时,代入4n+1得:4×9+1=37.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以及数字规律,通过归纳与总结结合图形得出数字之间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0.(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观察下列树枝分杈的规律图,若第n 个图树枝数用n Y 表示,则94Y Y -=()A.4152⨯B.4312⨯C.4332⨯D.4632⨯【答案】B【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图形,可以写出前几幅图中树枝分杈的数量,从而可以发现树枝分杈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到规律21nn Y =-,代入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图可得到:11223344211213217211521n n Y Y Y Y Y =-==-==-==-==-则:9921Y =-,∴944942121312Y Y -=--+=⨯,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图形规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31.(2021·黑龙江大庆市·中考真题)如图,3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按照这样的规律,则20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个交点【答案】190【分析】根据题目中的交点个数,找出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的交点个数公式:1(1)2n n -.【详解】解:2条直线相交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123322+==⨯⨯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1236432++==⨯⨯个交点;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123410542+++==⨯⨯个交点;⋯20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0191902⨯⨯=.故答案为:19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条直线相交的交点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即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1)2n n -.32.(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烷烃是一类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可作为燃料、润滑剂等原料,也可用于动、植物的养护.通常用碳原子的个数命名为甲烷、乙烷、丙烷、……、癸烷(当碳原子数目超过10个时即用汉文数字表示,如十一烷、十二烷……)等,甲烷的化学式为4CH ,乙烷的化学式为26C H ,丙烷的化学式为38C H ……,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按照此规律,十二烷的化学式为.【答案】1226C H 【分析】根据碳原子的个数,氢原子的个数,找到规律,即可求解.【详解】解:甲烷的化学式为4CH ,乙烷的化学式为26C H ,丙烷的化学式为38C H ……,碳原子的个数为序数,氢原子的个数为碳原子个数的2倍多2个,十二烷的化学式为1226C H ,故答案为:1226C H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题,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33.(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它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圆片组成.第1个图案中有4个白色圆片,第2个图案中有6个白色圆片,第3个图案中有8个白色圆片,第4个图案中有10个白色圆片,…依此规律,第n 个图案中有个白色圆片(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22n +【分析】由于第1个图案中有4个白色圆片4221=+⨯,第2个图案中有6个白色圆片6222=+⨯,第3个图案中有8个白色圆片8223=+⨯,第4个图案中有10个白色圆片10224=+⨯,⋯,可得第(1)n 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圆片的总数为22n +.【详解】解:第1个图案中有4个白色圆片4221=+⨯,第2个图案中有6个白色圆片6222=+⨯,第3个图案中有8个白色圆片8223=+⨯,第4个图案中有10个白色圆片10224=+⨯,⋯,∴第(1)n n >个图案中有()22n +个白色圆片.故答案为:()22n +.【点睛】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从一些特殊的数字变化中发现不变的因素或按规律变化的因素,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解题关键是总结归纳出图形的变化规律.34.(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在求123100++++ 的值时,发现:1100101+=,299101+= ,从而得到123100++++= 101505050⨯=.按此方法可解决下面问题.图(1)有1个三角形,记作11a =;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中点得到图(2),有5个三角形,记作25a =;再分别连接图(2)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中点得到图(3),有9个三角形,记作39a =;按此方法继续下去,则123n a a a a ++++= .(结果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22n n -/22n n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14143n a n n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依题意,()1231,5,9,14143n a a a a n n ===⋅⋅⋅=+-=-,,∴123n a a a a ++++= ()21432122n n n n n n +-==-=-,故答案为:22n n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类规律,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35.(2022·山东泰安)观察下列图形规律,当图形中的“○”的个数和“.”个数差为2022时,n 的值为____________.【答案】不存在【分析】首先根据n=1、2、3、4时,“•”的个数分别是3、6、9、12,判断出第n 个图形中“•”的个数是3n;然后根据n=1、2、3、4,“○”的个数分别是1、3、6、10,判断出第n 个“○”的个数是()12n n +;最后根据图形中的“○”的个数和“.”个数差为2022,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n 的值是多少即可.【详解】解:∵n=1时,“•”的个数是3=3×1;n=2时,“•”的个数是6=3×2;n=3时,“•”的个数是9=3×3;n=4时,“•”的个数是12=3×4;……∴第n 个图形中“•”的个数是3n;又∵n=1时,“○”的个数是1=1(11)2⨯+;n=2时,“○”的个数是2(21)32⨯+=,n=3时,“○”的个数是3(31)62⨯+=,n=4时,“○”的个数是4(41)102⨯+=,……∴第n 个“○”的个数是()12n n +,由图形中的“○”的个数和“.”个数差为2022()1320222n n n +∴-=①,()1320222n n n +-=②解①得:无解解②得:12n n ==故答案为:不存在【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类规律,解一元二次方程,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36.(2022·四川遂宁)“勾股树”是以正方形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形,再以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重复这一过程所画出来的图形,因为重复数次后的形状好似一棵树而得名.假设如图分别是第一代勾股树、第二代勾股树、第三代勾股树,按照勾股树的作图原理作图,则第六代勾股树中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答案】127【分析】由已知图形观察规律,即可得到第六代勾股树中正方形的个数.【详解】解:∵第一代勾股树中正方形有1+2=3(个),第二代勾股树中正方形有1+2+22=7(个),第三代勾股树中正方形有1+2+22+23=15(个),......∴第六代勾股树中正方形有1+2+22+23+24+25+26=127(个),故答案为:127.【点睛】本题考查图形中的规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得到图形变化的规律.37.(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如图中的三个图形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其中第一个图形有11⨯个正方形,所有线段的和为4,第二个图形有22⨯个小正方形,所有线段的和为12,第三个图形有33⨯个小正方形,所有线段的和为24,按此规律,则第n 个网格所有线段的和为__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2n 2+2n【分析】本题要通过第1、2、3和4个图案找出普遍规律,进而得出第n 个图案的规律为S n =4n+2n ×(n-1),得出结论即可.【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图案由1个小正方形组成,共用的木条根数141221,S =⨯=⨯⨯第2个图案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共用的木条根数262232,S =⨯=⨯⨯第3个图案由9个小正方形组成,共用的木条根数383243,S =⨯=⨯⨯第4个图案由16个小正方形组成,共用的木条根数4104254,S =⨯=⨯⨯…由此发现规律是:第n 个图案由n 2个小正方形组成,共用的木条根数()22122,n S n n n n =+=+ 故答案为:2n 2+2n.【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熟练找出前四个图形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38.(2021·黑龙江绥化市·中考真题)下面各图形是由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摆放而成的,图①中有1个三角形,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图③中有11个三角形,图④中有19个三角形…,依此规律,则第n 个图形中三角形个数是_______.【答案】21n n +-【分析】此题只需分成上下两部分即可找到其中规律,上方的规律为(n-1),下方规律为n 2,结合两部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将题意中图形分为上下两部分,则上半部规律为:0、1、2、3、4……n-1,下半部规律为:12、22、32、42……n 2,∴上下两部分统一规律为:21n n +-.故答案为:21n 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将图形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研究.类型三与函数有关规律39.(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以点P 为位似中心作正方形123PA A A ,正方形456,PA A A ⋯,按此规律作下去,所作正方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其中正方形123PA A A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123,0,2,1,1,0P A A ---,()32,1A --,则顶点100A 的坐标为()。

2020年中考数学第22题应用题复习专题(有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第22题应用题复习专题(有答案)

武汉市中考数学第22题复习专题1.我市从2018年1月1日开始,禁止燃油助力车上路,于是电动自行车的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多.某商店计划最多投入8万元购进A、B两种型号的电动自行车共30辆,其中每辆B型电动自行车比每辆A型电动自行车多500元.用5万元购进的A型电动自行车与用6万元购进的B型电动自行车数量一样.(1)求A、B两种型号电动自行车的进货单价;(2)若A型电动自行车每辆售价为2800元,B型电动自行车每辆售价为3500元,设该商店计划购进A型电动自行车m辆,两种型号的电动自行车全部销售后可获利润y 元.写出y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商店能获得最大利润的进货方案;(3)由于市场浮动,A型电动自行车的进货价格下调a(100<a<300)元,此时商店能获得最大利润为14400,求a值.2.为迎接军运会,武汉市政府启动了梁子湖水质提升方案,其中治理所需的部分原料450吨由某公司存放于甲、乙两个仓库,如果运出甲仓库所存原料的30%,乙仓库所存原料的20%,那么乙仓库剩余的原料与甲仓库剩余的原料一样多.(1)求甲、乙两仓库各存放原料多少吨?(2)现公司将300吨原料运往工厂,从甲、乙两个仓库到工厂的运价分别为120元/吨和100元/吨.经协商,从甲仓库到工厂的运价可优惠a元/吨(10≤a≤30),从乙仓库到工厂的运价不变.设从甲仓库运m吨原料到工厂,求出总运费w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m的取值范围);(3)若在(2)的条件下,请根据函数的性质说明:随着m的增大,w的变化情况.3.某年5月,我国南方某省A、B两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1.5万人被迫转移,邻近县市C、D获知A、B两市分别急需救灾物资200吨和300吨的消息后,决定调运物资支援灾区.已知C市有救灾物资240吨,D市有救灾物资260吨,现将这些救灾物资全部调往A、B两市.已知从C市运往A、B两市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D市运往往A、B 两市的费用别为每吨15元和30元,设从D市运往B市的救灾物资为x吨.(1)请填写下表CD总计(吨)A(吨)200B(吨)x300合计(吨)240260500(2)设C、D两市的总运费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经过抢修,从D市到B市的路况得到了改善,缩短了运输时间,运费每吨减少m元(m>0),其余路线运费不变.若C、D两市的总运费的最小值不小于10320元,求m的取值范围.4.某游泳馆每年夏季推出两种游泳付费方式,方式一:先购买会员证,每张会员证100元,只限本人当年使用,凭证游泳每次再付费5元;方式二:不购买会员证,每次游泳付费9元.设小明计划今年夏季游泳次数为x(x为正整数).(I)根据题意,填写下表:游泳次数方式一的总费用(元)101501517520……x方式二的总费用(元)90135…(Ⅱ)若小明计划今年夏季游泳的总费用为270元,选择哪种付费方式,他游泳的次数比较多?(Ⅲ)当x>20时,小明选择哪种付费方式更合算?并说明理由.5、(10分)某企业拥有一条生产某品牌酸奶的生产线,已知该酸奶销售额为4800元时的销量比相售额为800元时的销量要多500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
D
E
N
M
A
B
图( 1)
E D
A
B
图( 2)
河南中考数学探究题 第 3 页
4.【 问题发现 】 ( 1)如图( 1)四边形 ABCD 中 ,若 AB AD ,CB CD ,则线段 BD、 AC 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____; 【拓展探究 】 ( 2)如图( 2),在 Rt △ ABC 中 ,点 F 为斜边 BC 的中点 ,分别以 AB 、AC 为底边 ,在 Rt△ ABC 外部作等腰三角形 ABD 和等腰三角形 ACE, 连结 FD 、FE, 分别交 AB 、AC 于点 M 、N.试猜 想四边形 FMAN 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 ; 【解决问题 】
A
A
B
O
D
F
B
O
D
A F
B
O
DC
C 图( 1)
E
C
图( 2)
E 图( 3)
河南中考数学探究题 第 5 页
6. ( 1)如图( 1) ,在矩形 ABCD 中 , AB 2, BC 5, MPN 90 ,且 MPN 的直角顶点在
BC 边上 , BP 1.
①特殊情形
若 MP 过点 A,NP 过点 D, 则 PA PD
中考数学 第 22 题探究题训练
1. ( 1) 问题发现 如图( 1),在△ OAB 和△ OCD 中 , OA OB , OC OD , AOB
COD 40 ,连结 AC 、BD,
填空 : ① AC 的值为 _________;
BD ② AMB 的度数为 _________; ( 2) 类比探究 如图( 2) ,在△ OAB 和△ OCD 中 , AOB COD 90 , OAB OCD 30 ,连结 AC, 交 BD 的延长线于点 M. 请判断 AC 的值及 AMB 的度数 ,并说明理由 .
如图(3),在 Rt△ ABC 中 , ABC 90 , AB BC 2, AD AB ,⊙ A 的半径为 1, 点 E 是⊙ A
上一动点 , CF CE ,CF 交 AD 于点 F. 请直接写出当△ AEB 为直角三角形时 , EC 的值 . FC
M A
B P 图( 1)
N D
C
A M
E B
N
F
D
( 3)如图( 3),在正方形 ABCD 中, AB 2 2 ,以点 A 为旋转中心将正方形 ABCD 旋转 60 , 得到正方形 AB'C' D' ,请直接写出 BD' 的长度 .
A
B
D
C 图( 1)
C
A
D
F
B
MNLeabharlann EDA图( 2)
B
C
图( 3)
河南中考数学探究题 第 4 页
5. 如图( 1) ,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 BAD 60 ,对角线 AC 、 BD 交于点 O. ( 1) 操作发现 小芳同学将△ CBD 绕点 O 旋转得到△ CEF, 当 CF 落在 AD 上时 ,如图( 2) ,连结 ED, 请直接 写出 ED 与 AC 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 ( 2) 问题解决 小芳同学继续旋转△ CEF ( A、 C 不重合) ,如图( 3) ,连结 ED 、AC, 她认为( 1)中的结论 仍然成立 ,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 ( 3) 深入思考 若直线 ED 与直线 AC 的交点为 H, 请直接写出 BH 的最大值 .
① AEB的度数为 _________;
②线段 AD 、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____. ( 2) 拓展探究 如图 2,△ ACB 和△ 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ACB DCE 90 ,点 A 、 D、 E 在同一直
线上 ,CM 为△ DCE 中 DE 边上的高 ,连结 BE. 请判断 AEB 的度数及线段 CM 、 AE 、 BE 之
间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 ( 3) 解决问题
如图 3,在正方形 ABCD 中 , CD 2 .若点 P 满足 PD 1 ,且 BPD 90 ,请直接写出点 A 到
BP 的距离 .
河南中考数学探究题 第 2 页
3. 如图 ,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 , AC 4 ,点 D、 E 分别是边 AC 、 BC 的中点 ,点 D、 E 同时沿 射线 DE 的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某一时刻分别运动到点 M 、 N 处 ,连结 CM 、 CN 、AM 、 BN. ( 1)写出图( 1)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 ; ( 2)如图( 2)所示 ,当点 M 在线段 DE 的延长线上时 ,画出示意图 ,判断( 1)中所写的一对 三角形是否仍然全等 ,并说明理由 ; ( 3)在点 D 运动的过程中 ,若△ ACM 是直角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此时线段 CN 的长度 .
BD ( 3) 拓展延伸 在( 2)的条件下 ,将△ OCD 绕点 O 在平面内旋转 ,AC 、 BD 所在直线交于点 M. 若
OD 1, OB 7 ,请直接写出当点 C 与点 M 重合时 AC 的长 .
C
C
O
D M
M
O
O
D
A
A B
BA
B
图1
图2
备用图
河南中考数学探究题 第 1 页
2. ( 1) 问题发现 如图 1,△ ACB 和△ 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点 A 、D 、 E 在同一直线上 ,连结 BE. 填空 :
②类比探究
_________;
如图( 2) ,将 MPN 绕点 P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使 PM 交 AB 边于点 E,PN 交 AD 边于点 F,
当点 E 与点 B 重合时 ,停止旋转 .在旋转过程中 , PE 的值是否为定值 ?若是 ,请求出该定值 ;若 PF
不是 ,请说明理由 ;
( 2) 拓展探究
C P
图( 2)
A E
D F
B
C
图( 3)
河南中考数学探究题 第 6 页
7. 如图 ,在△ ABC 中 , ACB 90 , AC BC 2 ,点 D 是射线 BC 上一动点 ,过点 B 作 BE AD ,垂足为点 E,交直线 AC 于点 P. 【问题发现 】 ( 1)如图( 1),若点 D 在 BC 的延长线上 ,且点 E 在线段 AD 上 ,试猜想 AP 、CD 、BC 之间 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______; 【类比探究 】 ( 2)如图( 2) ,若点 D 在线段 BC 上 ,试猜想 AP 、 CD 、 BC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 【拓展应用 】 ( 3)当点 E 为 BP 的中点时 ,直接写出线段 CD 的长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