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中山科技园交通规划

1.1 现状综合交通1)、周边主要公路高速公路:宁淮高速公路自用地西侧经过,宁洛高速公路自用地北侧经过,在规划区西北侧形成六合南互通立交。
本规划区与高速公路就近联系通过两种方式:(1)、葛新路向北转毛头线,通过新集互通立交上宁淮高速公路;(2)、葛新路向南连接江北大道,再通过江北大道雍庄互通立交与宁洛高速及雍六高速公路、长江二桥连接。
2)、区内道路规划区内现状道路包括乡镇道路和科技园区道路。
中鑫路:现预留通道宽度50米,现状建设路幅宽17米,沥青路面。
乡镇道路:现状乡镇道路都为4-6米,沙石路,道路等级较低。
本规划区内现有多条道路准备开工建设。
3)、公共交通规划区现有新集镇至大厂的公交线路沿葛新公路通过,运营车辆为小型巴士,10分钟一班。
本规划区内无加油站、社会停车场等设施。
机动车加油需至葛塘广场加油站。
4)、航道现状马汊河为六级航道。
1.2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规划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12.67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15%。
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是公路用地,为本规划区内的宁洛高速公路和宁淮高速公路。
1.3 道路交通规划1.3.1对外交通(1)公路规划区域内承担对外交通功能的道路是中鑫路。
中鑫路南至葛塘、大厂,北至新集镇。
红线宽度42米。
(2)水运马汊河西接滁河、东联长江,规划为五级航道。
1.3.2对外交通(1)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宁洛高速公路,不能与规划区直接连通,为促进规划区发展,规划在规划区西北角预留一处互通立交,与宁洛高速公路互通。
(2)公路新长路为六合西部干线的一部分,本规划区内红线宽度40m;六合西部干线为南京市“一环八横十七射”国省干线公路网中“十七射”之一,串接了江北西部多个集镇。
(3)水运马汊河西接滁河、东联长江,规划为五级航道。
1.3.3内部交通规划路网结构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
规划主干路1条,为中鑫路,红线宽度42米。
规划次干路2条,分别为新民路、前程路,红线宽度为30米。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府办〔2020〕18号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中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5月7日中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从交通角度评价城乡规划及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交通影响评价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周边交通系统可能造成的交通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对建设项目的内部和外部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交通影响的交通设计、交通管理方案和措施。
第四条交通影响评价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分析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第五条承担中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分析、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任务的机构需具备交通规划设计专业技术力量,交通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1人。
第六条市自然资源局为全市交通影响评价的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运输、公安交警、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负责交通影响评价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工作及技术指引。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的批复-中府函〔2017〕398号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的批复
正文:
----------------------------------------------------------------------------------------------------------------------------------------------------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的批复
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发布日期:2017年06月20日文号:中府函〔2017〕398号市交通运输局:《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审定〈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报批稿)〉的请示》(中交请〔2017〕88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同意《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
二、《规划》作为我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你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我市交通行业的发展。
三、《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有关规划相衔接,重点抓好区域交通、城市交通等几大方面工作,确保体制、机制、规划、资金等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中山市人民政府2017年6月20日
——结束——。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总图规划背景:为落实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及市政府建设“省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的工作要求,同时为中山市打造一体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开展了本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为提升城市活力、环境品质和改善民生,推进“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建设。
研究范围:中山市域全境,陆域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主城区为规划研究重点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
近期至2023年,远期至2030年。
规划目标:践行“公交都市、公交优先”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建设以“公交+慢行”为主导的集约、绿色、和谐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支撑中山市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建设。
发展策略: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内涵发展、低碳理念,强化“多元网络体系、设施支撑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建设,实现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管理精细化、运营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全域一体化”发展,支撑中山市“公交都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与方向。
公共交通体系规划:以客运走廊为纽带,以换乘枢纽为节点,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化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巴士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层次分明、模式多元、适度竞争的一体化大公交体系。
轨道交通规划:结合中山市“两轴两带、一主三副、一城双核、五组团”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城市向东发展及“两核”联系要求,以“全域中山”为目标,强化对外交通联系,规划线网串联城区以及各主要镇区,并全面对接周边广州、佛山、珠海、深圳、江门等周边城市。
快速公交规划:构建快速公交系统,强化公交骨干走廊,全力提升地面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协同打造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快速公交网络覆盖全市80%公交骨干走廊,快速公交通道网络化。
乘坐快速公交出行外围组团至主城区控制在60分钟以内,市中心至主城各主要枢纽30分钟可达。
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简介

《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4-2030)简介来源:时间:2010-08-13 [打印] [关闭]随着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的调整、珠三角区域战略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山市用地空间布局的更新,1996年编制的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山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为了理清公路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改善中山市公路运输情况,提高中山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山市城市建设的发展,2004年,中山市交通局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山市规划设计院重新编制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
规划目标:在现有公路网基础上,增加中心城区与各组团片区的快速联系通道,尤其是与经济发达的镇区的联系,加强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区;加强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实现市域“30分钟生活圈”;高速公路枢纽与市域干道有较好的连接,充分发挥和扩大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影响范围,同时实现“镇区15分钟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加强与周边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联系,增强接受辐射和向外辐射能力;提高现有市域干道公路等级及交通条件;提高中山市的交通区位条件。
规划期限:本次干线公路网规划的规划期限定为2004年到2030年。
近期为2004年至2010年,中期为2011年至2020年,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
规划方案:根据《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4-2030),确定公路网规划年2030年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归纳为“四高速、五横、六纵、九加密”的路网布局。
即规划四条高速公路、“五横、六纵、九加密”一级干线公路的布局方案。
“四高速”,即京珠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
由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确定。
1、京珠高速公路。
经中山市三角、民众、中心城区、南朗,已通车。
是中山与广州以远及珠海的快速联系通道。
2、沿海高速公路。
经中山市坦洲、三乡,目前正在实施。
是中山市与粤西联系的重要通道。
3、江中高速公路。
经中山横栏、小榄、东升、港口、民众。
该高速公路规划东与深圳机荷高速公路相接,西与广西连接,是中山东部接受深圳、香港辐射,西部拓展腹地的重要通道。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01•【字号】•【施行日期】2021.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业经市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山市人民政府2021年6月1日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2月6日市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目录第一章坚定重振虎威信心决心矢志加快高质量崛起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发展环境第三节指导思想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二章把握“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全面融入湾区城市群发展体系第一节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第二节打造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第三节携手推动都市圈建设第四节深化与港澳合作发展第三章提振创新发展动力打造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第一节提升创新发展能级第二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第三节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第四节构筑创新人才高地第四章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节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第三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第四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第五章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第一节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第二节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三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六章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创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第一节加大形成有效市场改革力度第二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第三节建设服务型高效有为政府第七章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发展承载力吸引力第一节高标准塑造现代化都市形象第二节提升高端公共服务能力第三节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第八章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建设高品位文化强市第一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第二节擦亮特色文化品牌第三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四节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第九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第一节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第二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第三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第十章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彰显美丽宜居城市新魅力第一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二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三节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第十一章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打造和谐幸福城市典范第一节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第二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三节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第四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十二章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第一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第二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三节筑牢安全屏障第十三章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第一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节加强规划统筹实施第三节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四节加强规划监督考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关键五年。
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前期规划项目已经广州市同意

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前期规划项目已经广州市同意广州地铁18 号线延伸至中山前期规划项目,已经经广州市同意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三角通用航空机场已纳入《广东省通用航空发展规划》,神湾镇将布局一个直升机场以及规划布局若干临时起降点。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对外全力建设珠江口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对内打造广东省公交示范城市。
10月31 日上午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上,副市长贺振章作了《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情况的报告》。
针对该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建议我市要紧抓战略机遇期确立珠江西岸枢纽地位。
■公路方面:投资超600亿元打造“四纵四横”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市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超600亿元,将全力打造“四纵四横”高速公路架构。
其中,“四纵”包括东部外环高速、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西部外环高速;“四横”包括广中江高速、中江高速、中开高速及小榄支线、西部沿海高速。
“四纵四横”中,目前已有“两纵”(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两横”(中江高速西段、西部沿海高速)4条高速公路为现状道路,其他它则为在建及拟建项目。
据悉,广中江高速中山段为29公里,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江门、佛山、中山、广州4地的交通联系,目前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期工程计划2016年12月底前完工,二期工程计划2017年完工。
■轨道交通:广州同意将地铁18号线延伸至我市据了解,目前我市轨道交通项目稳步推进。
深茂铁路(深圳—中山—江门段)项目已纳入国家发改委联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至2018年投资300亿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写完成。
南沙港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已获批复,项目概算投资约60亿元。
据悉,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我市前期规划项目已经广州市同意,并纳入《2016年度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计划》。
广中珠澳城际轨道项目正开展预可行性研究。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二零一五年十月目录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二、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 (1)三、功能定位与网络层次 (2)四、线网调整方案 (4)五、线网实施规划 (6)六、车辆基地布局 (8)一、规划期限与范围(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保持一致,同时适度超前规划远景线网。
远期:2020年;远景:展望2050年。
(二)规划范围规划空间范围包括中山市域全境,陆域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
其中以中心城区为规划研究核心范围。
(1)中山市域:包含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即陆域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76平方公里。
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420万人。
(2)中心城区:包含石岐、东区、西区、南区4个区组成的主城区及沙溪、大涌、港口、五桂山办事处、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陆域总面积为760.6平方公里。
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185万人。
二、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一)规划指导思想全域中山、城乡一体;强化枢纽、提聚内核;功能清晰,结构合理。
(二)线网规划布局思路⏹适应中山发展战略,以“全域中山”为理念,以提升中山中心城区首位度为目标;⏹适应城市规划发展要求,支撑中心城区“一城双核多片区”城市构架、市域“一主两副四组团”空间布局;⏹遵循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理念,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体现轨道交通与BRT公交一体化规划思路,构建互为补充的公交系统。
(二)发展目标根据中山市城市和现状交通特点,以及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发展成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为全市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快速出行方式。
⏹轨道交通分区服务水平目标:(1)中心城区范围内10min可达区域轨道枢纽;(2)中心城区范围内30min可达市中心;(3)中心城区组团副中心20min可达市中心,全市范围内1h可达市中心;(4)依托城市轨道和区域轨道,30min可达相邻城市。
⏹轨道交通分区分担率目标:(1)中心城区范围内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出行占公交比率约为35~45%;(2)全市范围内轨道交通方式出行占公交比例约为25%-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2-2020)中山市城乡规划局中山市交通运输局2014.3目 录第一篇 规划概述 (1)第二篇 湾区方案 (3)第三篇 市区方案 (6)第四篇 镇区方案 (11)第五篇 行动计划 (13)第一篇 规划概述一、工作背景1、湾——珠三角交通格局即将出现重大转型,需建立战略枢纽体系提升区域地位珠三角产业升级,内圈湾区成为新一轮集聚发展关键,中山携千年历史底蕴,华人精神家园之翠亨新区加入,机遇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在区域战略格局重构中尽快确立枢纽地位,谋求弯道超车。
2、市——城市结构出现重大转型,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发展需要交通支撑城市产业由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重工业及服务业转型,以主城区为代表的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城市发展平台载体,亟需交通系统加快中心集聚及辐射拓展。
3、镇——城镇结构正逐步转变,多元化诉求需更包容、更公平的交通体系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心在外围区镇,区镇独立式发展向城镇群协同发展转变,宜居宜业的交通系统成为区镇发展重大诉求。
二、目标和战略(一)目标与指标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枢纽城市,打造特色公交都市,逐步建立以轨道和中运量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交通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现代化、一体化、低碳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可达性指标——“603015”时间(分钟)空间联系主要交通方式6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核心地带60分钟内可达;城际、高速30 主城区与区镇30分钟可达;小汽车、公交15 主城区内两点15分钟内可达;小汽车、公交客运结构指标——“2040”分担率交通联系分类2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间轨道分担率20% 对外交通40% 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40%;内部交通(二)主要策略1、“湾”---构建面向湾区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策略一:大力建设铁路及综合枢纽,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策略二: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连接区域核心城市并密切市域联系策略三:持续推进高速和干线公路网建设,适应珠三角区域融合和交通格局变化策略四:完善港口及货运交通体系,支持区域协作和产业发展2、“市”---打造适合中等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交通支撑体系策略五:建立城市客运主骨架,规划预留公交主廊道策略六:有序推动中运量系统,引领公交升级并促进城市布局优化策略七:全方位实施公交优先,大幅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策略八:加快中心城区骨架道路网建设,支持城市空间拓展策略九:构建一体化客运枢纽体系,整合多元交通方式并带动城市开发策略十:全面推广辅助客运交通系统,营造宜居的岭南滨水城市特色策略十一:综合改善停车供需矛盾,平衡动静态交通供应策略十二:推行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设施潜力并改善交通环境3、“镇”---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交通策略十三:促进小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梳理过境交通策略十四:促进三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强化与珠海联系第二篇 湾区方案四、大力建设铁路及综合枢纽,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一)升级与周边枢纽机场联系方式,高效辐射国内国际两大扇面(1)国际扇面辐射力方面,共享香港机场、白云机场及澳门机场;国内扇面辐射力方面,未来以深圳机场为主、白云机场为辅。
(2)利用广珠城际、深茂铁路、港深机场联络线等升级交通联系方式,提高效率及可靠性,发展水路客运码头直接接驳香港机场及澳门机场,方便商务、旅游客流。
(3)加速三角支线机场与神湾通用机场建设,提高商务、旅游等航空服务。
(二)建设“X”字状国铁网络建设深茂铁路及广珠城际联络线,广珠城际增加国家铁路功能,辐射范围拓展至全国。
(三)打造铁路功能主导的“一主三辅”综合交通枢纽中山北站提升为综合主枢纽,强力整合铁路枢纽门户,积极建设中山站、中山东站和小榄站辅助枢纽,形成"一主三辅"枢纽体系。
(四)加强与珠江口战略通道的衔接(1)全力推动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公铁大桥建设,消除珠江口跨江通道瓶颈,并促进珠江东西两岸新型交通格局建立;(2)建立与横向跨江通道对接的高速公路体系,并与城市干道便捷转换。
五、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连接区域核心城市并密切市域联系(一)广珠城际——开通国铁长途同时强化城际客运服务功能广珠城际开通国铁的同时,大力强化城际及城市内部服务功能,增加发车密度,缩短发车间隔,升级城市内部交通接驳设施水平。
(二)广中珠澳城际(湾区西线)——联合推动前期研究,纳入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与广州、珠海共同推动前期研究,全力争取纳入珠三角城际轨道网,形成珠江西岸第三条南北向城际通道。
(三)中莞城际——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结合深茂铁路立项开展前期工作,中山北站至虎门段与深茂铁路共通道。
(四)广佛江中珠——争取接入中山预留广佛江中珠接入广中珠澳城际规划条件,促进城际轨道联网跨线运营。
(五)肇顺南城际——争取南延接入中山积极争取肇顺南城际线从南沙枢纽南延经火炬接入中山东站,强化翠亨新区与南沙新区的交通联系。
(六)珠斗城际——预留通道预留珠斗城际坦洲境内通道。
六、持续推进高速和干线公路建设,适应珠三角区域融合和交通格局变化市域内规划“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总长338公里,其中现状及在建高速公路163公里,规划新增175公里高速公路。
1、“四纵”纵一:深中通道广珠连接线(规划)、纵二:广珠高速(现状)、纵三:广珠西线高速(现状)、纵四:小榄快线(规划)。
2、“五横”横一:佛江高速-广中江高速(规划),与虎门大桥对接;横二:中江高速(现状),与深茂铁路公铁大桥对接;横三:深中通道连接线(规划),与深中通道对接;横四:西部沿海高速(现状),与港珠澳大桥对接;横五:香海高速。
近期建设深中通道连接线、佛江高速和广中江高速,开展深中通道广珠连接线、中江高速东延线等前期工作。
建设骨架道路网络,保障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快速对外辐射,建立组团环线,逐步增加组团级服务中心地位,同时适当压缩主骨架道路规模,与中等城市相适应,骨架网络总长514.9km。
主骨架道路包括长江路、北外环路、国道G105、南外环路、省道S111、沙港公路、南外环西沿线、环镇北路、新沙水公路、东圃路、南三公路、环中北路、沥心沙路、新岐江公路、东部快线、沿江路、翠亨北路、翠山公路、坦神公路、三乡东路、古神公路、新沙水公路南延线,广珠中线、翠珠快速、翠珠快速北延线、环中东路等。
七、完善港口及货运交通体系,支持区域协作和产业发展(一)加强港区建设,主港区向横门水道转移,建设民众港区作为中山主港区按照“一港五区”的总体格局,推动民众港区建设。
(二)提升航道等级,扩容航道通过能力航道规划表航道名称 航道起讫点里程(km)规划等级航道尺度(m)备注小榄水道莺歌咀—大南尾 30 三级 4.0×80× 480 港澳航线横门水道大南尾—横门口 15 一级 6.0×120× 580 3000吨级海轮横门出海航道横门口—淇澳 36 一级 /10000吨级海轮磨刀门水道百顷头—挂定角 46 一级 6.0×100× 650 3000吨级海轮洪奇沥水道板沙尾—洪奇门 41 三级 4.0×80×480 港澳航线(三)建设南沙疏港铁路及支线建设南沙疏港铁路及黄圃、民众铁路货运站。
规划中山港支线,并争取纳入南沙疏港铁路一并建设。
(四)建立和完善货运站场布局,加快物流业发展1、建立“综合物流基地—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的三级布局结构。
2、建设5个综合物流基地,20个物流中心,形成“520”货运枢纽体系。
5个综合物流基地包括西部同业组团产业物流基地、中山保税物流基地、港口城市配送物流基地、火炬商贸中转物流基地、坦洲9+2货物集散物流基地等。
第三篇 市区方案八、建立城市客运主骨架,规划预留公交主廊道结合中山市中心城区和各组团的规划特点,建立“快线-干线-组团线”的城市骨干公交体系。
快线主要利用城际铁路解决跨组团长距离出行,组团线制式包括快速公交和有轨电车,作为准轨道系统被纳入城市轨道网络,承担组团内城镇间交通联系、轨道接驳和延伸。
九、有序推动中运量系统,引领公交升级并促进城市布局优化(一)中心城区内部建设中运量骨干网络中心城区内部的主要走廊形成“一环、两纵、三横、四放射”的走廊格局,并依托以上设施走廊构建中运量运营线路,线路总长126lm。
(二)中心城区与组团间建设中运量快线网络加强中心城区与南部组团及北部组团线路,以及中心城区内部主城区与火炬及翠亨新区快线联系,依托快速路及干线性主干道采用大站快车模式形成中运量快线网络,形成6条放射状线路,共146km。
(三)外围组团内建设中运量局域线网络构建翠亨新区、西北、南部组团中运量局域线,支撑外围组团城镇整合和拓展,共175.5km。
十、全方位实施公交优先,大幅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一)以改革公交发展模式为突破,逐步做大公交市场公交发展模式是破解中山公交困局的关键。
中山现处于市场培育期,宜研究采用公交共同体(TC)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未来客流成规模稳定后,逐步引入竞争,建立政府主导适度竞争可持续的公交发展模式。
(二)大力推进公交场站及公交专用道建设,夯实发展基础1、优化场站布局,推进场站建设。
规划各类公交场站210个,总面积约127公顷。
鼓励灵活加密中心区首末站,如路侧深港湾、公建挖潜、建筑底层增设等。
2、对于土地资源有限的区域,简化首末站功能,按照乘降型首末站建设,降低实施难度;外围用地富足地区按照综合型首末站建设。
3、规划建设90公里路中公交专用道、30公里路侧公交专用道,远期部分路段公交专用道提升为快速公交走廊。
(三)重构快干支网络层次,完善常规公交网,提高公交灵活性─快线:服务主城区与外围区镇中心交通,一般由中运量交通系统承担。
─干线:服务中长距离需求,由中运量和常规公交承担。
─支线:引入并大力发展中小巴,服务和线路灵活,与摩托车竞争。
(四)增加运力并提升公交运营服务技术水平,保障服务质量加大公交车辆投入及更新。
提高公交运营信息化水平,建立公交数据采集及信息发布体系和公交系统运营监管系统。
(五)建立可持续的经济政策保障制度在交通设施建设投资中增加公交系统资金投入力度和比例,保障公交优先发展财政投入,同时拓展建设资金来源。
十一、加快中心城区骨架道路网络建设,支持城市空间拓展 中心城区未来将形成“一心双核”的结构,主城区与翠亨新区将成为两个发展核心,故路网结构也围绕城市结构搭建。
中心城区远景建成“两环五纵两横”快速路网系统,长243公里。
南北环:引导城市东西带状发展的环线,由新岐江公路、北外环路、沿江大道、南外环路、沙港公路南延线等道路组成,全长86公里。
翠亨环:分离过境交通,提高交通转换效率,串联马鞍岛、文化岛、南朗、翠亨等,由现状海城南路、东部快线和规划道路组成,全长3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