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方法三种
集中空调检测

专业维修与保养
检查电气系统
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空调 电气系统,确保安全运行。
氟利昂泄漏检测
专业人员使用专用仪器检 测氟利昂是否泄漏,确保 系统正常运行。
控制系统检查
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全面 检查,修复故障或更换损 坏部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风系统、控制系统等。
集中空调检测通常由专业的空调 检测机构或工程师进行,以确保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集中空调检测的重要性
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定期的集中空调检测,可以及时 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避免因设备 故障导致的运行中断。
提高能源效率
通过检测和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 可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集中空调检测
目录
• 集中空调检测概述 • 集中空调检测的流程 • 集中空调检测的主要内容 • 集中空调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 集中空调的维护与保养
01
集中空调检测概述
集中空调检测的定义
集中空调检测是指对集中空调系 统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估和诊断, 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满足相关标
准的过程。
集中空调检测包括对空调系统的 多个方面进行检测,如制冷系统、
对集中空调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实地查看,了解 其运行状况和环境条件。
数据采集
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对集中空调系统的各项性 能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
运行测试
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对集中空调系统进行测试, 以评估其性能表现。
检测后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
数据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标准值,评估集中空调系统的性 能指标。
撰写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编写集中空调检 测报告,详细描述检测过程、结 果和建议措施。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现场检测

集中空调抽样数量的确定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采用抽样
法检验,抽检数量根据系统设置情况确定。 送风及风管采用抽样,在确定检测的每套集 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风管上(如新风、送风 和回风管)至少选择5个代表性采样点;如果 无法在主风管采样时,可抽取全部送风口的 5-10%且不少于5个作为采样点。
可吸入颗粒物检测仪器和方法
(一)检测仪器的选择: PM10检测仪器为便携式直读仪器,检测仪器颗粒物捕集特 性应满足Da50=10±0.5μm,σg=1.5±0.1的要求。 Da50 ——仪器捕集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颗粒物空气动力学 直径 σg ——仪器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 检测仪器测定范围在0.01-10mg/m3。 检验仪器测定的重现性误差:平均相对标准差小于7%。 检验仪器与称重法比较,总不确定度应小于等于25%。 目前常用的仪器有: 1、光散射数字粉尘仪 (如:P-5L2C型电脑粉尘仪 ); 2、激光数字粉尘仪 (如:LD_1激光粉尘仪 )。
测的送风口PM10浓度的算术平均值给出
二、积尘量
标准限值: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积尘量≤20g/m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积尘量现况
2004年卫生部对30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的60个城市937家公共场所的集中 空调进行积尘检测,通风管道内最高积尘量 甚至达到486克/平方米,属于严重污染 的有441家,占总数的47.1%,中等 污染的占46.7%,合格率仅为6.2%。
现场检测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积尘量
一、可吸入颗粒物(PM10)
空气颗粒物是大气中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
按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可以分为: (1)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les,SP) (2) 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10um, PM10)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

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由卫生部于2012年9月19日卫通〔2012〕16号发布,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
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自2013年4月1日起废止。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孝元、金银龙、刘凡、王俊起、戴自祝、张秀珍、于淑苑、孙波、金鑫、王艳、朱文玲、韩旭。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质量、检验和管理等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系统,其他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新风量air change flow单位时间内由集中空调系统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的量,单位为m3/(h·人)。
2.2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 matter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 μm,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状物质,简称PM10。
2.3 风管表面积尘量duct surface dust集中空调风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灰尘的量,单位为g/m2。
3 设计卫生要求3.1 集中空调系统新风量的设计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新风量要求3.2 集中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设计宜使公共浴室的更衣室、休息室冬季室内温度达到25℃,其他公共场所在16℃~20℃之间;夏季室内温度在26℃~28℃之间。
3.3集中空调系统送风湿度的设计宜使游泳场(馆)相对湿度不大于80%,其他公共场所相对温度在40%~65%之间。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监督抽检及现场采样全解

• 风管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不符合卫生标准 •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爆发流行时,应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 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空气处理机 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 、消毒或者更换。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采样要求
• 抽样原则
检测项目实行机组抽样检测,抽样应具有随机性、代表性和可 行性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日常监督管理
• 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
– 定期清洗 • 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 空气净化过滤材料应当每六个月清洗或更换一次 • 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每年清洗一 次 – 特殊情况的清洗消毒 • 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 送风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PM10、真菌总数、细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嗜肺军团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日常监督管理
• 建立完整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档案
– 集中空调系统竣工图 – 卫生学检测或评价报告书 – 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 – 清洗、消毒及其他资料 – 空调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日常监督管理
• 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检测或卫生学评价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 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还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 测或者评价报告。 –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 – 卫生检测要求 • 检测样本量 • 抽样比例不应少于空气处理机组对应的风管系统总数量的5% • 不同类型的集中空调系统,每类至少抽1套 • 每套应选择2个-5个代表性部位 • 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和冷凝水分别不少于1个 • 检验方法需要符合附录中的要求
– 设计卫生要求 预防性审核要点 – 卫生质量要求 – 卫生管理要求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日常卫生监督重点 – 卫生检测要求 – 附录 集中空调采样、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最新国标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嗜肺军团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空调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新风量、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他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执行。
本文件中同一个指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根据技术条件选择使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18204.1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性指标GB/T 18204.2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性指标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34012 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两端钝圆,有鞭毛,无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在含有L-半胱氨酸和三价铁盐缓冲液的活性炭-酵母提取液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鉴定确认的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军团菌,是引起军团菌病的主要菌型。
细菌总数 total bacteria count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6 ℃±1 ℃培养48 h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
真菌总数 total fungal count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 ℃±1 ℃、5 d培养所形成菌落数。
β-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能产生溶血素,血平板上在菌落周围形成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β-型溶血)的化脓(或A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和无乳(或B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室内新风量检测的指引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1编制目的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0。
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2500m2 时,可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0。
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术语3.1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
3.2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CO2示踪气体法4检测依据《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 18204.18-20005原理采用0。
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
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2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CO2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仪器和材料6.1轻便型CO2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6.3 CO2示踪气体。
7 测定步骤7.1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7.1.1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1(m3)。
7.1.2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2(m3)。
7.1.3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7.1。
V = V—V(7.1)12式中:V--------- 室内空气容积,m3;V-------- 室内容积,m3;1V2-------------------- 室内物品容积,m37.2检测点的设置室内CO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7.2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卫生学检测评价指南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卫生学检测评价指南一、概述承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卫生学检测评价的部门直属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是从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检测、评价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卫生学检测的专业部门,现场检测及实验室均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可根据需要向委托方提供相关检测或评价报告。
二、简介(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检测1.检测场所本部门提供以下建筑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现场检测,种类包括:(1)旅馆、餐饮建筑、商场、公共浴室、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等商业建筑;(2)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等办公建筑;(3)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体育馆、音乐厅、影剧院、游艺厅、歌舞厅、网吧等文化体育娱乐建筑;(4)机场、铁路客运站、长途客运站、轨道交通站、港口客运站等交通建筑;(5)学校、医疗机构等教育卫生建筑;(6)住宅等居住建筑;(7)其他用于社会公共活动的公共建筑。
2.检测所需资料请提供所需检测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图及设备清单(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1.评价场所种类本部门提供下列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学评价:(一)旅馆、餐饮建筑、商场、公共浴室、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等商业建筑;(二)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等办公建筑;(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体育馆、音乐厅、影剧院、游艺厅、歌舞厅、网吧等文化体育娱乐建筑;(四)机场、铁路客运站、长途客运站、轨道交通站、港口客运站等交通建筑;(五)学校、医疗机构等教育卫生建筑;(六)住宅等居住建筑;(七)其他用于社会公共活动的公共建筑。
2.所需资料(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注明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法定代表人、被委托单位、项目名称、委托事项等基本情况,并盖上委托单位的公章。
(2)建设项目相关技术资料:建设项目概况资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说明、施工图/竣工图、设备清单。
中央空调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

中央空调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一)、风管清洗验收标准1、总体要求:1)执行标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卫监发[2006]53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清洗规范》(卫监发[2006]53号)《公共场所集中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发[2006]53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监发[2006]53号)参考标准:GB19210《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2)取得由“通过技术评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清洗消毒竣工报告。
3)提供完整的清洗消毒资料:包括清洗消毒实施方案、清洗消毒全过程录像、自检书面结果、清洗消毒竣工验收报告等。
2、具体参数:风机盘管及鲜风机:清洗后设备内壁及表面目视清洁,无明显脏污,过滤网干净无尘,排水畅通、蒸发器表面及内部无可视污染物(垃圾、水垢等),保证通风透气(出风口风速增大,一般风柜清洗后出风口风速应达到≥s,风机盘管出风口风速应≥s)。
空调风管:清洗后达到国家标准,即:1.目视清洁—风管内没有碎片和粘结物;2.称重达标—风管内表面残留尘量≤m2。
判定指标:残留尘粒量应在 g/m2以下。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完成后卫生要求参数见以下详表:表1 新风量卫生要求表2 送风卫生要求表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3、检验方法:(1)、擦拭取样,将磁性取样框贴在风管内表面检测位置上,用无纺布擦拭取样框所包围的风道表面,然后通过无纺布擦拭前后的重量差,对风道清扫效果和风道内的污染情况进行评定。
(2)、经双方商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委托有资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细菌、微生物等数据的抽查检验,并出具相关的检测报告。
(3)、中央空调设备的性能及相关技术参数检测的工作,可委托国家中央空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
4、验收风道清洗效果,目前大多采用卫生空调清洗规范检测的目测法:用清洗设备中的摄像头监控系统对清洗过程的风道实行监控录像,以目测形式直接检测风道清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下游方向距离Ld大
于6倍当量直径D,上游方向距离Lu大于3倍 当量直径D,如果无法实现,也应尽量达到 Ld≥2D,Lu≥D/2,对矩形风管,其当量直 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
2、测点位置和数量
(3)测量步骤
① 准备工作:
ⅰ将微压计调至水平位置 ⅱ检查微压计液柱中有无气泡,如有气泡应将气泡赶出 ⅲ检查微压计是否漏气.向微压计的正压端(或负压端)入口
吹气(或吸气),迅速封闭该入口,如微压计的液柱位置不变, 则表明该通路不漏气
② 动压的测量
ⅰ.将微压计液面调整到零度 ⅱ.用橡皮管将全压出口与微压计的正压端连接,静压管的
≤1
2×2
4
>1~4
3×3
9
>4~9
3×4
12
>9~16
4×4
16
(四)检测步骤
1、风管截面面积测量
测定风管检测断面面积(F),分环或分块确定检测点
2、皮托管法测定风速与风量 (1)动压、静压和全压
在管道内流动的气体同时受到两种压力的作用,即静压 (Ps)和动压(Pd)。静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热能,它 表现为气体在各个方向上作用于管壁的压力。管道内气体的压 力比大气压力大的,静压为正;比大气压力小的,静压为负。 动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动能,是使气体流动的压力。由 于动压仅作用于气体流动的方向,动压值为正值。
风管直径 (米)
环数(个)
测点数(两个方 向共计)
≤1
1~2
4~8
>1~2
2~3
8~12
>2~3
3~4
12~16
(2)矩形风管:将风管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 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为测点。等面积小块 的数量和测点数的确定见下表
表: 矩形风管的分块及测点数
风管断面面积(m2) 等面积小块数(个) 测点数(个)
出口与微压计的负压端连接,此时微压计的读数应为零 ⅲ. 在皮托管上标出各测点应插入采样孔的位置 ⅳ. 将皮托管插入采样管。使用标准皮托管时,在插入风管
前,捏死皮托管和微压计的通路,以避免微压计中的液体 被吸入连接管中,使压力测量产生错误 ⅴ. 在各测量点是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其偏 差不得超过10°,测出各点的动压,分别记录在表中。重 复测量一次,取平均值 ⅵ. 测量完毕后,检查微压计的液面是否回到零点
P=ρ h=ρ (h1+h2) P=L(sinα +A1/A2)ρ 当A2﹥﹥A1时, A1/A2 ≌0 ρ =L·sina=KL 式中 α — 斜管与水平夹角; A1 — 斜管截面积; A2 — 容器截面积; h — 斜管中心液面与容器截面中心液面高度差。
倾斜式微压计
皮托管与倾斜式微压 计连接方法
(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1的 要求。
表1 新风量卫生要求
场所
饭店、宾馆
3~5星级 1~2星级 非星级
饭馆(餐厅)
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
游艺厅、舞厅
酒吧、茶座、咖啡厅
体育馆
商场(店)、书店
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
飞机客舱
新风量 (m3/h.人)
≥30 ≥20 ≥20 ≥20 ≥20 ≥30 ≥10 ≥20 ≥20 ≥20 ≥25
致病微生物
不得检出
细菌总数
≤100 cfu/cm2
真菌总数
≤100 cfu/cm2
一、新风量检测方法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 法——风管法,即直接在系统的新风管 上测定新风量。
(一)原理
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 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 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 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 风量(立方米/小时),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 得出新风量结果(立方米/人·小时)。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检测方法(三种)
林在生
FJCDC
2009.6.5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检验方 法。
本方法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 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 照执行。
2、卫生指标
(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 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Q=3600A.V
式中 Q---新风量,m3/h A---风管断面面积,m2 V---风管断面的平均风速,m/s
(二)主要仪器
1、皮托管法 (1)标准皮托管: =0.99±0.01,或S型皮托管 =0.84±0.01。 ( 2)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 于1 Pa。(洒精密度计、洒精、蒸馏水等)。 (3)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 于1°C。 2、风速计法 (1)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应不大于0.1m/s。 (2)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 于1°C。
(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送风卫生要求
项目
要求
PM10
≤0.08 mg/m3
细菌总数
≤500 cfu/m3
真菌总数
≤500 cfu/m3
b-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不得检出
(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
项目
要求
积尘量
≤20 g/m2
③新风温度(t)的测量:
一般情况下可在风管中心的一点测量。将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测 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
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称为全压(Pt),是气体在管壁中 流动时具有的总能量。全压和静压一样为相对压力,有正负之 分。
管道处于正压情况 管道处于负压情况
(2)倾斜式微压计
倾斜式微压计,其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 1Pa,需经过标定。它的构造:一端为截面积较大的容器, 另一端为可调节角度的玻璃管,管上有刻度。测压时,将 微压计容器开口与测定系统中压力较高的一端相连,斜管 与系统压力较低的一端相连,作用于两个液面上的压力差, 使液柱沿斜管上升,压力p按下式计算:
(1)圆形风管: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 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心线与垂直的两条
直径线的交点上,同心环数及测点数的确定见表。 直径小于0.3米、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取 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气流分布对称和比较均 匀的风管,可只取一个方向的测点进行检测。
圆形断面测孔位置
长方形断面测孔位置
圆形风管的环数及测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