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望海潮练习(东南形胜)练习

合集下载

《望海潮》练习题

《望海潮》练习题

《望海潮》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堑.(qiàn)堤.沙(dī)千骑.(qí)都.门(dōu)B.凝噎.(yē)暮霭.(ǎi)老叟.(sōu)罗绮.(qǐ)C.重.湖(chóng)叠巘.(yǎn)嬉.嬉(xī)骤.雨(zhòu)D.箫.鼓(xiāo)珠玑.(jī)参.差(cān)羌.管(qiāng)【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

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都”应读dū;B项,“叟”应读sǒu;D项,“参”应读cēn。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

高考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做这类题需要平时识记一些常见修辞手法的概念,并且要知道修辞手法的效果。

本题要求选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B项,比喻、对偶,将“怒涛”比作“霜雪”,前后两句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词性相同,构成对偶。

C项,夸张,“十里”是虚指,极写荷花之多,夸张手法。

D项,借代,“凤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用于借指朝廷,属于借代。

故选A。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A.词萌芽于南朝,宋代到达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子词”,别称有: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望海潮》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1《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一.课内巩固阅读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荠麦弥望弥望:满眼。

B.自度此曲度:构思。

C.杜郎俊赏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

D.予怀怆然怆然:悲伤的样子。

2.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

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4.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赞美郡守,最后一句的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

C.“天堑无涯”的意思是天然壕沟广阔无边,“天堑”在这里指钱塘江。

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写出了杭州的富庶与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5.下列对序文及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B.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望海潮》练习 (含答案)

《望海潮》练习 (含答案)

《望海潮》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此去经年经年:年复一年B.天堑无涯天堑:天然的壕沟C.异日图将好景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D.吟赏烟霞烟霞:晚霞2.依据《望海潮》描写的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当时的杭州写一段导游词。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注】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该词为赠两浙转运使孙何之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写出了杭州城地理形势优越、城市地位显赫、繁华延续持久的特点。

B.绿树高耸入云,环绕着钱塘江岸,怒涛卷起如霜似雪的浪花,景色阔大壮美。

C.钱塘百姓白天只能听到羌笛的鸣奏,夜晚仅能听到在空中飘荡的采菱的歌声。

D.词人用“千骑拥高牙”来烘托孙何,表现了孙何出行时前呼后拥的盛大气势。

4.词的末尾两句,词人委婉称扬孙何因政绩卓著,将入朝执政。

从词中看,孙何有哪些政绩?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金词,完成小题。

望海潮献张六太尉邓千江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①。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②西还。

有元戎阖命③,上将斋坛④。

区脱⑤昼空,兜零⑥夕举,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

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①皋兰:今甘肃兰州。

②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③阃(kǔn)命:全权托付之意。

④上将斋坛:萧何荐韩信于刘邦,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⑤区(ōu)脱:此指西夏营垒。

⑥兜零:代指烽火。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从古城皋兰的险要处落笔,显示出边塞的雄伟和边防守御的坚固。

高考诗词鉴赏阅读《望海潮》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高考诗词鉴赏阅读《望海潮》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高考诗词鉴赏阅读《望海潮》阅读练习及答案很多高考生在诗歌鉴赏题上总是取得不了高分,要想轻松解答好这种类型的题必须多做练习题,下面为大家带来高考诗词鉴赏阅读《望海潮》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通过练习能够帮助大家积累答题经验。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板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金谷,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

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夹着相对,后称铜驼陌。

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笳,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英即梅花,冰澌意为冰冻融化,东风则指春风,点明冬去春来的时间节点。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2.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答案:1.C(C项与上片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

)2.惆怅之情,年华逝去之感。

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诗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诗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

怀旧之情。

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游乐欢愉之情。

慨叹仕途失意之情。

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而又时见栖鸦和到天涯,表明诗人对仕途感慨至深。

(每点2分,共6分。

)【诗歌赏析】这首词的大意: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

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

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望海潮》(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望海潮》(含解析)

《望海潮》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户盈罗绮,()豪奢。

重湖叠()清(),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池夸。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帘玑竞巘嘉叟箫凤(二)情境默写1.《望海潮》中“(),()”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2.在《望海潮》中,写出市场的繁荣及人们生活豪奢的两句是:(),()。

3.《望海潮》“(),(),()”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4.《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5.《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

6.“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如姜夔《扬州慢》中的“(),(),()”。

【参考答案】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2.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4.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5.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6.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

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检测卷(含答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检测卷(含答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古代诗歌阅读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火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天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同宋玉一般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抒情主人公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C.“故人何在?烟火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念远怀人,如呆如痴,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2.“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凤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长府”。

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而长短句,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

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B.《望海潮》一词用铺叙手法展现了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城镇的富庶与繁荣,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

C.词中数量词的运用尤见匠心。

“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豪迈的气势,整首词表现出了博大豪迈的格调。

《望海潮》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望海潮》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望海潮》高考理解性默写《望海潮》1.《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一句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2.《望海潮》中,“三吴都会”一句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3.《望海潮》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4.《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的诗句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5.《望海潮》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对杭州城作了总体介绍。

6.《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7.《望海潮》词中的“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8.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9.《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

10.《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居民众多房屋错落的一句是:参差十万人家。

11.《望海潮》中,“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为大约、差不多之义。

这一句表明人家很多,数以万计,从而表明城市人气很旺,十分繁庶。

12.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3.《望海潮》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4.《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15.《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写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

16.《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写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

《望海潮》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望海潮》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望海潮》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B. 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作代表人物。

原名柳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C. 凤池,对尚书省的美称,在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代指朝廷。

D. 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一般指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这三郡。

2.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B. 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C. 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

D.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经济繁荣的社会现实。

3.对《望海潮》一词中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怒涛卷霜雪(比喻)B.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对仗)C. 嬉嬉钓叟莲娃(叠词)D. 归去凤池夸(借代)4.下列关于这首词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形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B.“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C.“重湖叠巘清嘉”,“重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峰。

D.“嬉嬉钓叟莲娃”,“莲娃”,采莲的娃娃。

5.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运用铺陈的手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面貌,钱塘江的壮阔象,湖山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非常出色,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望海潮(东南形胜)课后练习(1) 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3.读下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段话,完成文后试题。

词以境界为上。

有境界则自为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自能得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试以上述之“境界”说,分析下列柳永抒写对京都故人怀念之情的《诉衷肠近》一词,是否有境界?是何种境界?4.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望海潮》中描写这一伟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和《望海潮》都着重表现了海潮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它们所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请把《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进行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②。

注:①孙郎:孙权。

他曾亲手射虎。

②天狼:天狼星。

古代借它比喻来犯之敌。

1.词的上阕,作者写出猎盛况,主要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冯唐是汉文帝时一个年老的郎官,当时云中太守魏尚虽然立了大功,却因小过失而被逮捕;冯唐向文帝进言,说魏尚不应当受罚,文帝就派他去宣布恢复魏尚的职务。

所以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串全篇。

上阕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简述开端三句在全篇内容与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并勾画出特征,对赞美钱塘可收“以一当十”之效。

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中对“形胜”展开铺叙的句子是( )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D.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4.“形胜”“繁华”四字在词的上阕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谈谈“绕”“怒涛”的艺术表现力。

“珠玑”“罗绮”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展现杭州的哪方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念”字一直贯注到下片对别后心情的描写。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烟波”是波面像被轻烟笼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

“暮霭”是傍晚的云气。

“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

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阔”。

这两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境、即景抒情的写法。

时间接近黄昏,景色模糊了,而离别的情绪也是黯淡的。

作者在这种景色中,那黯淡的情绪就变得越发黯淡了,更何况渺茫的前程?于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涂上了更加黯淡的色彩,复加以必要的扩张,说“千里”,说“沉沉楚天阔”。

这么一来,给予读者的感觉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解析:2.答案:(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3.答案:有境界。

为有我之境。

“暮山、断桥、幽径、渔村、孤烟、残阳、暮云”等均已点染出“黯然情绪”,属“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解析:从词中的一些动词如“伫立、望、遥认、静倚、饮、醉、凝睇”等可以看出是“以我观物”,且一些词语已经“著我之色彩”。

4.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解析:太太生日,相望天涯的先生送上的是什么礼物?一首词,一首情真意切的家常小词。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明白晓畅的小令。

5.答案:(1)提示:本题第一问是句子鉴赏,第二问是联想记忆。

参考:这是领起下文的中心句,也称眼句,下文围绕“伟观”二字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提示:这是一道考查写作技巧的鉴赏题。

关键在于要了解一些文章表现技巧的基本知识,例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描写的顺序;描写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描写的效果等。

参考:共同特点在一个“伟”字,即都突出海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选文先直接描写,后引用杨万里的诗间接描写。

描写时由远而近,“如银线”,写远处,用比喻绘其色与形,状其小;“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用比喻绘其色与形,状其大;“大声如雷霆”,用比喻绘其声;“吞天沃日”,用夸张状其气势,总之文章从色、形、声、势等方面突出了海潮“势极雄豪”的特征。

而《望海潮》则用动词“卷”状其势,用“霜雪”描其色,用“天堑”喻其阔,同时还以“云树”“堤沙”的静反衬其“怒”。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写作技巧的鉴赏题。

关键在于要了解一些文章表现技巧的基本知识,例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描写的顺序;描写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描写的效果等。

6.答案:《雨霖铃》写的闺怨离愁,抒发了男女间缠绵悱恻的情感,属婉约派代表作;而《望海潮》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在表现手法上,《雨霖铃》的突出特点是捕捉一系列最能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望海潮》则是捕捉一系列最能表现杭州繁荣富庶,兴盛承平的景物,以点及面,以小见大。

在语言上,《雨霖铃》音韵优美,用入声韵,还有双声词(凄切),叠韵词(寒蝉),领句字(念),仄声字(骤雨、帐饮、泪眼、暮霭、自古)等,加重离别时凄惨悲切感情的表现。

《望江潮》则多用对偶句式,整散结合,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千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