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城市简介
介绍佛山的PPT

城市特点
佛山拥有丰富的岭南文化和传统艺术,如岭南细 石艺、佛山剪纸等。
作为经济重镇,佛山在电器、家具、陶瓷等行业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佛山是中国四大家具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家 具展厅和商城。
02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
佛山不仅有繁荣的经济,还 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值得一游 。
祖庙
南海神庙
佛山祖庙是一座融合了岭南传统建筑和宫殿式 建筑特色的古庙。庙内有众多石刻和古代文物 ,是了解佛山文化的绝佳场所。
佛山乳猪以猪肉嫩滑、酥脆的皮和独特的调味品 味道独特。它是佛山最出名的传统烤肉之一。
以上是关于佛山的简要介绍和主要特点,包括城 市概况、名胜古迹和美食文化。这座城市有着丰 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 创新的现代化城市。无论是欣赏古迹还是品尝美 食,佛山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THE END
THANKS
03
美食文化
美食文化
佛山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是广东传统美食的发源 地之一。
佛山瓷砖饼 - 佛山瓷砖饼是焦糕的一种变种,外形酷似瓷砖, 故得名。它有香酥的外皮和糯软的内馅,口感鲜美 。
佛山沙窝 - 佛山沙窝是一道具有当地特色的糖水甜品,以红 豆、莲子、雪耳等珍贵原料制成,鲜甜可口。
佛山乳猪
佛山乳猪
佛山介绍
SUBTITLE HERE
XXX XXX.XX.XX
CONTENTS
• 城市概况 • 名胜古迹 • 美食文化
01
城市概况
城市概况
佛山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 角洲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被誉为"岭南之门户"市特点
南海观音像 - 南海观音像是佛山祖庙的标志性建筑,高达 三层,极富雕刻艺术价值。这座观音像被佛山 人民视为御风防灾的守护神。
关于佛山的简介

关于佛山的简介
佛山,位于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城市。
佛山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一座拥有4700多年历史的传统老城。
佛山拥有多种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
佛山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2-24摄氏度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
佛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佛山拥有独特的松林河道山水风光、历史古迹及文化底蕴的灵山宝顶公园、海宝公园、十八如村、桂山古镇等,这些旅游景点都展示出了佛山独特的历史悠久文化。
佛山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城市。
佛山的工业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27.6%,是中国九省三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佛山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发展出了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例如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医疗器械、电子通讯、石材加工等。
佛山也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拥有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佛山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者、投资者和商务人士的热门目的地,这里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理想地点。
- 1 -。
佛山概况

简介
佛山“ 肇迹于晋, 得名于唐” 佛山 “ 肇迹于晋 , 得名于唐 ” 。 佛山先民早在 5000年前,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 年前, 年前 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 唐贞观2年 当地人掘得铜佛三尊, 唐贞观 年(628年),当地人掘得铜佛三尊,佛 年 山由此得名。由此, 山由此得名 。 由此 , 佛山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商 贸重镇,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时,与北京、汉口、 贸重镇 , 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时 , 与北京 、 汉口 、 苏洲为我国的“四大聚” 又与湖北汉口、 苏洲为我国的 “ 四大聚 ” , 又与湖北汉口 、 江西 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 景德 、 河南朱仙齐名 , 并称我国的 “ 四大名镇 ” 。 自古以来, 佛山就有“ 广纱中心” 自古以来 , 佛山就有 “ 广纱中心 ” 、 “ 南国陶 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禾花雀节
• 珠江三角洲不少地方都产禾花雀,而以三区市的禾 珠江三角洲不少地方都产禾花雀,而以三区 花雀最多、最好、最著名。三水人因势利导, 花雀最多、最好、最著名。三水人因势利导,于 1984年开始 将每年的10 13日至11月 年开始, 10月 日至11 198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3日至11月5日定为 禾花雀节” “禾花雀节”。
行通济
• 十六日,习俗有“行通济”之举。人们传说: 十六日,习俗有“行通济”之举。人们传说: 行通济, 忧愁) “行通济,无闭蘙 (忧愁)。” 忧愁
• 佛山人说,行通济,无闭蘙!意思就是每年 佛山人说,行通济,无闭蘙! 在正月十五这天走一下通济桥, 在正月十五这天走一下通济桥,就会保佑一 年健健康康,无病无痛,顺顺利利。 年健健康康,无病无痛,顺顺利利。并说要 连续走三年才好。 连续走三年才好。行通济当晚真可以用万人 空巷来形容。 空巷来形容。其中的一个环节最有意思就是 扔生菜。几乎每个人都拿着一颗生菜, 扔生菜。几乎每个人都拿着一颗生菜,在生 菜池旁,用力的仍向生菜雕塑中心, 菜池旁,用力的仍向生菜雕塑中心,意味年 年生财,十分热闹。 年生财,十分热闹。
佛山市文档

佛山市佛山市(Foshan),简称“佛”,是广东省辖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广州市,南濒珠江,西接南海,北与清远、韶关相邻。
佛山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广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人口与历史佛山市是中国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城市之一,截止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72.68万人。
佛山市的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佛山地区就有人类居住痕迹。
而佛山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广州、香港等城市。
佛山市曾是广东府、新会府、顺德府的所在地,是历代南粤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经济发展佛山市的经济实力雄厚,是中国南方的经济重镇之一。
佛山市主要经济支柱有制造业、电子信息、家电、建材、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
佛山市以制造业为主导,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家电行业中,佛山市是中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之一,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家电品牌都有佛山的生产基地。
此外,佛山市还在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旅游资源佛山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佛山市内有许多古代建筑、寺庙、园林等历史名胜,如禅城区的南风古灶、佛山博物馆、佛山市文化艺术展览馆等;顺德区的清晖园、祖庙等;南海区的南海神庙、西樵山等等。
此外,佛山市还以岭南传统手工艺闻名,如南海佛山陶瓷、南海剪纸、顺德扇等都是颇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教育与科技佛山市拥有一流的教育与科研资源,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佛山市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校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研究所等。
此外,佛山市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美食文化佛山市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以烧腊、海鲜、桂花糕、顺德菜等著名。
佛山市是广东老字号和特色餐厅云集的地方,旅游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佛山美食。
佛山烧腊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中“佛山叉烧”更是被誉为佛山美食的代表之一。
佛山市简介

佛山简介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3.2°C,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
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
全市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0.89万人。
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0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
佛山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都市圈”。
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新火车站、广州南沙港)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够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
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随着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澳形成“1小时交通圈”,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来此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迸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651亿元,增长14.3%,进入“5000亿元俱乐部”。
佛山市城市概况

佛山市城市概况佛山位于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地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腹地,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是“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处于领先地位。
? ?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相距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随着广深高铁、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港澳形成“1小时交通圈”。
? ?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万人。
? ??一、佛山,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名城?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挖掘出三尊佛像,以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迄今有1388年的城市得名史。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
至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是我国“广货”和“北货”的着名集散地。
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
??(一)佛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形成了秋色、“行通济”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佛山是陶艺之乡,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陶瓷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粤剧之乡,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
2013年,南海区荣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佛山是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均发端于佛山,着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武术海外弟子达2000多万人。
佛山详细勘探

佛山详细勘探1. 简介佛山市,地处中国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部。
佛山市自古以来是中国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围绕佛山市进行详细的勘探,包括佛山的地理位置、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2. 地理位置佛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23°01′42″-23°29′35″,东经112°50′30″-113°22′48″。
佛山市境内有珠江、北江、三水江等河流交汇,地形平坦,土地肥沃。
佛山市与广州市相邻,距广州市约18公里。
3. 人口情况截至2020年,佛山市人口约为758万人。
佛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民族有汉族、壮族、回族等。
佛山市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
4. 经济发展佛山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广东省的四大副省级城市之一。
佛山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柱产业。
佛山市的制造业包括家电、家具、纺织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家电产业最为知名。
除了制造业,佛山市还发展有服务业和建筑业等行业。
佛山市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旅游等领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5. 文化特色佛山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
佛山市有许多知名的文化景点,如佛山祖庙、南风古灶、千佛山等。
佛山市的传统工艺也非常有名,如佛山陶瓷、佛山剪纸、南海玉雕等。
这些传统工艺代表了佛山市的独特文化和技艺。
6. 旅游资源佛山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除了文化景点,佛山市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碧桂园、西樵山等。
佛山市还举办了许多著名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佛山龙舟赛、南海渔火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游客,也为佛山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7. 结语通过对佛山市的详细勘探,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这座南方名城的地理位置、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情况。
佛山市介绍

佛山市介绍佛山是广东省省辖市。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四面环水,东北距省会广州16公里。
介于北纬22°58′~23°04′,东经113°09′~113°10′之间。
东邻广州市,南连中山市、江门市,西接肇庆市,北与广州市、四会市相连。
东西最大横距10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03公里。
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
截至2005年12月,佛山市现辖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
总人口316.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45.2万人。
居民大多数为汉族。
佛山位居珠江三角洲水系的顶端,地势低洼,河道交织。
珠江上源三条主要支流中的西江、北江流经距市区23公里的三水河口附近再分流注入汾江、东平河水系的各河道。
水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1.7℃,绝对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1.9℃。
年平均降雨量1643.3毫米。
主风向冬季东北风,夏秋两季东南风,两个主风向出现的次数基本相等。
气候温和,光照较多,雨量充沛,四季均可种植,堪称鱼米之乡。
历史沿革东晋时有西域僧人到此结茅讲经,在塔坡岗上建经堂,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冈上掘地,得铜佛像3尊,佛山自此得名,后渐成墟市。
宋代始置佛山镇,由南海县辖。
明、清时期佛山镇经济繁荣,与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辛亥革命后,广州改市,南海县由广州迁治佛山。
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南海县政府,1950年3月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
1951年1月1日撤销佛山镇建制,设置佛山市人民政府,直属珠江专区,南海县人民政府由佛山迁出。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设立地级佛山市,辖顺德、南海、三水、高明、中山县和汾江区、石湾区。
1994年,中山县撤县设市(不带县的地级市),从佛山分出。
1994年至1995年,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分别撤县设市(县级市),由佛山代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重点建设佛山新城、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东工 业设计城、华南智慧新城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支持金融、物流、会展、工业设 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购物等生活性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要加强品牌建设,实施 名牌带动战略,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通过资产重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吸引 、扶持中小企业加入配套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二要加强自主创新,完善科 技创新体系,利用好本地强大制造业的雄厚基础,通过工业设计扬长制造业优势,运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水平。三要加快“腾笼换鸟”、“造林引凤”, 引进高端人才打造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做好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龙头 型项目和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源匮乏,外延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目前佛山的建设用地已占全 市土地的34.12%,高于珠三角城市平均建设强度(27%),可利用后备资源匮乏;土地 利用效率不高,2005-2010年新增亿元GDP消耗新增建设用地为73.91亩,远高于广东省 56.5亩的平均水平。附着在土地和产业之上的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土地整合改造难度较 大。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工业污染物不断增加,PM2.5日 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两倍多;森林覆盖率仅为1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仅为14%, 自然生态体系孤岛化、破碎化现象严重,生态赤字达1.405,部分地区生态压力和环境 容量形势严峻。
35
36
广东省城乡发展、建设和规划情况简报
Outline of Guangdong Urban & Rur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四)未来发展思路和规划对策
佛山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三着力一推进’、‘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路 径,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实现产 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为早日建成民富市强的幸福佛山而努力奋斗”的总体 要求。
佛山市市域土地利用规划
37
38
广东省城乡发展、建设和规划情况简报
Outline of Guangdong Urban & Rur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4.区域融合,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
(1)完善“市—区—镇(街)”规划管理机制。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重大
广东省城乡发展、建设和规划情况简报
Outline of Guangdong Urban & Rur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佛山市
(一)社会经济发概况
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都市区。全市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和三水 5个 县级区,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2011年末常住总人口723.1万人。
2.“2+5”组团城市格局逐渐成型,城乡规划建设成效显著
( 1)“ 2+5”组团城市格局逐渐成型,中心城区地位显著提升。自 2002年12 月撤 市改区后,对地方发展的活力有一定的制约。因此2004年开始提出“2+5”组团发展概念, 打造中心组团和大良 -容桂组团两个中心。“十一五”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载体功 能不断完善,由依托交通干道的“轴向发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演变。“2+5”的组团式 城市发展战略稳步实施,中心组团和大良 -容桂组团辐射力和凝聚力增强,镇(街)功 能进一步明确。明确了由禅城、南海桂城、罗村和顺德乐从组成的中心城区范围,中心 城区总用地面积 361.66 平方公里,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195.1 平方公里,总城市人口 175.7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1 平方米/人,传统中心祖庙-东华里片区的更新改造、 千灯湖金融中心和佛山新城的建设,加快了城市中心功能的提升。 ( 2)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三纵两横两环”高速公路 网初步形成,实现五区全覆盖。轨道建设获得重大突破,国内首条城际地铁广佛轨道首 通段、广珠城轨佛山段正式通车,南广、贵广等过境高速铁路建设顺利。 “三年促变、 绿地佛山”目标顺利实现,2011年全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8.5平方米/人,完成区域绿道 建设379公里,省立、城市绿道全线贯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近五年新增污水处 理能力155.5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1%,2010年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 城市”。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城镇居民现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38.7平方米, 已建设保障性住房6067套。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城镇居民现住房总建筑面积 人均38.7平方米,已建设保障性住房6067套。
3.城乡统筹规划不足,整体建设水平偏低
上版城市总规(《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已超出规划期限,新
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尚在编制中。城乡规划种类繁多,但各级协调整合力度不足, 实 施困难。产业和城镇长期自发蔓延发展导致空间布局低水平,人居环境和生态条件较 差,产业环境和企业空间局促,现代城镇服务功能不足。城市路网建设区域分布不均 衡,镇街间存在重要道路难对接,市域交通仍难以满足需求。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较弱,综合信息开发利用、管理、共享和发布平台缺乏。
2.城市转型,推动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
(1)加快推进“三旧”改造。消化盘活各类闲置用地,促进城市存量空间优化 (2)加强城乡生态维育。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绿地系统建设, 实现建成区与外部生态环境的紧密相连,维护区域生态格局安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和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构建绿色交通系统。
垒尚未根本破除,区域利益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
5.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城市特色退化明显
佛山是典型的“岭南水乡”,但目前岭南人文内涵欠缺展示,城市形象滞后于经 济发展水平,其经济发达、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等城市特征未能转化为城市空间的特色 与形象,缺乏能代表佛山特色的空间物质载体。 滨水公共空间开发利用不足,城市与水系关系较弱,沿岸土地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岭南水乡特色风貌逐渐丧失。
建设项目、跨区域建设项目、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实施“市—区—镇(街)”三级有 效统筹协调,实现区域自主与统筹协调动态统一的长效发展。 (2)加强以广佛肇区域一体化、广佛同城化为主的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围绕提 升珠三角整体功能,自觉树立广佛意识,从区域经济格局中找准佛山产业发展的“坐 标定位”和着力点,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纵深推进广佛同城化建设,强化两地 高端服务协作。加强佛山与港澳等地区合作,完善佛山与周边城市在基础设施对接、
4.“市”“区” 关系协调不畅,同城化发展面临挑战
( 1)“市”“区”之间的关系难以理顺。市级过去的“市”与“县(市)”、 现在的禅城与四区之间并没有形成“地级”与“县级”之间明确的上下等级关系,也没 有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导致市级规划管理事权难以落实。同时各区的客观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等差距较大,区域间资源共享、规划布局和制 度对接不足。 ( 2)广佛同城化纵深发展面临的压力。广佛同城化建设面临更多挑战,行政壁
(二)发展建设特征
1.制造业基础雄厚,具有本地品牌和自有技术的优势
( 1)优势制造业进一步巩固,陶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十一五” 末期,制造业30个行业中,22个行业总产值占全国1%以上,其中6个行业占5%以上,陶 瓷、家电、专业机械、铝型材、小五金等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陶瓷等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进展明显,近年来共关停整治污染大、能耗高企业 1200 多家,其中陶瓷企业占 300多家,并同时引进国内外50多个陶瓷品牌企业以及全球10大卫浴品牌的营销、研发 中心。, 佛山市市域土地利用现状
2.城乡统筹逐渐完善,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9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18元,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达13862元,城乡居民生活已超过小康水平。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 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9%,率先步入全民医保时代;率先在全省实现城 乡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免费,成为全省首个所有区(县)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 评估的地级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
区域环境共治等方面的协调,加快一体化建设。
5.强心提质,构筑“1+2+5+X”城镇发展格局
(1)强化中心城区城市核心。落实“强中心”战略,加快推动佛山新城崛起、 桂城千灯湖片区拓展和禅城老城区改造提升,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区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强化现代都市产业功能、优质商务服务功能、先进文化示范功能。 (2)引导各区重点新区建设,加快形成“1+2+5+X”城镇发展格局。积极推进 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产业与生态相兼容、快节奏与慢生活相结合的富有岭南特色的 优美镇(街)。 (3)优化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优化产业集聚格局, 推动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变。优化城市交通格局,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建设为重 点,以TOD模式为引导,加快建设联接各组团城区的交通网络。提升设施服务水平, 围绕高效、智慧要求,完善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佛山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在编总规阶段成果)
1.综合与人均经济实力均为省内第三,工业发达
2011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6580.28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9.15 万元(约 1.45 万美 元),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量在广东省均排行第三,仅次于广州、深圳。三次产业结构 为1.8:63.6 :34.6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7396.52亿元,超过同期广州(15806.84 亿元) 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