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索动物门(好)

合集下载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约90种)均为海产,生活于海水中或泥质沉积物中。

典型的种类如柱头虫(Balanoglossus)。

一.本门主要特征:⒈具有背神经索,其最前端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神经索,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⒉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为呼吸器官;⒊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口索”,这是半索动物特有的(半索或隐索动物名称由此而来)。

二.结构和功能的适应1.生物体类型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

半索动物曾经被分在脊索动物门中,也曾被视为无脊椎的脊索动物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和脊索动物相似,它有由背部上皮发生而来且中空的背神经索。

但现在认为其口索与脊索不是同源器官,因此将其从脊索动物中分出,独立为半索动物。

2.身体结构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动物。

身体不分节,只分为吻、领和躯干三个部分(图)。

通常咽上有鳃裂。

身体分为前体、中体和后体,每部分都有分隔的体腔(参考触手冠动物)。

躯干部细长,前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腺(生殖翼)。

肛门在躯干部末端。

3.取食羽鳃类用触手冠样器官滤食,肠鳃类取食沉积物,通过鳃裂排除剩余的废物。

4.运动羽鳃类固着生活,而肠鳃类则穴居生活。

5.骨骼羽鳃类在咽的前部盲囊腹面有一棒状物,能够变硬,过去称为口索,曾经被认为是脊索的同源器官。

6.呼吸和循环系统气体交换可以通过鳃裂完成(由于纤毛作用,水由口进入咽,经咽裂、鳃囊及鳃孔流出,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气体交换),其下有血管分布集中的区域,还可以通过体表完成。

循环系统有可收缩的背血管和腹血管,之间以开放的血窦相连,因此,在循环方式上属于开放式循环。

前体有可搏动的“心脏”驱动血液循环。

7.深透压调节和排泄含氮废物通过体表扩散排泄。

8.动作协调神经系统原始而特殊,身体表皮细胞基部的一层神经纤维网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加厚形成神经索,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形成一神经环再和位于表皮下的神经网相连。

第四章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第四章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第五节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半索动物门 (Hemichordata)



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基 本归为无脊椎动物 特有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 具背神经索:背神经管的雏形 消化管前端有鳃裂:呼吸器官 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无脊椎动物) 分为三个纲,肠腮纲、翼腮纲、笔石纲
半索动物门 (Hemichordata)
笔石纲 (Graptolithina)
笔石纲 (Graptolithina)

海生 ,个体小 ,群体动物
几丁质硬体,经石化升馏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 化石


绝灭生物
笔石纲分为六个目,主要的是以下两类
树形笔石类 :树枝状,底栖固着----化石丰富
笔石纲的地史分布

始现于中寒武世
早石炭世绝灭(笔石完全绝灭)
笔石纲的化石代表


笔石纲的基本构造
正笔石类的十种胞管类型
1.均分笔石式 2.单笔石式 3.卷笔石式
4.半耙笔石式 5.耙笔石式 7.栅笔石式 8.叉笔石式 6.纤笔石式 9.瘤笔石式
10.中国笔石式
笔石纲的基本构造

笔石枝 成列的胞管构成笔石枝
笔石纲的基本构造
笔石簇 笔石簇:由多个笔石体 聚在一个浮胞上,以 中轴相连形成的综合 体。
正笔石类 :列式,漂浮生活 ----指相化石
笔石纲的基本构造
硬体构造

胎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
笔石纲的基本构造
胎管

胎管:第一个个体分泌的圆 锥形外壳,开口朝下,尖端 朝上。 线管:胎管上方伸出的一条 细线状小管。


中轴:由线管硬化而成。

动物生物学2.11半索动物门2010秋季

动物生物学2.11半索动物门2010秋季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2.11.3 幼体
柱头幼虫
长1~3毫米 体透明 两侧对称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体表具环口纤毛带 体表具环口纤毛带(circumoral band)和端纤 环口纤毛带( band) 毛带(telotroch) 毛带(telotroch) 前端加厚并具顶纤毛束 前端加厚并具顶纤毛束(apical tuft) 顶纤毛束( tuft)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2.11.2 成
(一)外型: 外型: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蠕虫状,两侧对称。身体由吻 躯干部三部分 蠕虫状,两侧对称。身体由吻、领、躯干部三部分 组成。 组成。 吻(proboscis):短圆锥形,位于体前端,富肌肉。 proboscis) 短圆锥形,位于体前端,富肌肉。 吻孔( 吻孔(proboscis pore)位于吻背中线的基部,海 pore)位于吻背中线的基部, 水可出入吻腔,调节其液压,以利在泥沙中钻穴。 水可出入吻腔,调节其液压,以利在泥沙中钻穴。 吻柄( 吻柄(proboscis stalk),吻后部,较细,与领相 stalk),吻后部,较细, ),吻后部 连。
2.11.11协 2.11.11协 调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在领部,背神经索脱离上皮穿过领腔形成中空 在领部,背神经索脱离上皮穿过领腔形成中空 的领索( 的领索(collar cord),有人认为这是神经中 cord), ),有人认为这是神经中 枢,但与脑不同,既无神经细胞的集中,也没有 但与脑不同,既无神经细胞的集中, 神经的发出。 神经的发出。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生物学
2.11.4 发育

第12章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第12章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二、形态构造
1. 笔石体 胎管 胞管 笔石枝 笔石体大小差别很大,从几mm到70cm。
2. 胞管类型及形态 (1)类型: 正胞管、副胞管、茎胞管(茎系)
(2)形态:正笔石类正胞管形态类型很多, 是鉴定笔石的重要依据之一
3. 笔石枝 (1)笔石枝的分枝 同分枝 后分枝 假分枝
3. 笔石枝 (2)笔石枝生长方向有6种, 依据是:以胎管尖端向上,口部向下
(一)树形笔石目
胞管有正胞 管、副胞管和茎 胞管三种,具发 育的茎系。笔石 枝分枝规则或不 规则。笔石枝一 般数目较多。一 般固着生活,少 数浮游生活。中 寒武世至早石炭 世。 树 形 笔 石 亚 目 正笔 石式 树形 笔石 亚目
树 形 笔 石 目
笔石体树枝形、锥形、 扇形等,枝间 多具横耙或 绞结。分枝很多,一般不规 则。始端的表皮组织常演变 为茎、根或底盘,借以固着 生活,有些用线管营浮游生 活。中寒武世至早石炭世。 线管外露,营浮游生活。 笔石枝下垂到上斜式,不具 横耙和绞结,分枝规则,常 为正分枝。笔石体形状与正 笔石目的笔石相似,但有三 种胞管。早奥陶世。
4. 线管及中轴 (1)线管:当胎管裸露,其表层沿尖端方向延伸 成一根伸出笔石体外的丝状细管 (2)中轴:当胎管与线管被笔石体包被,线管变 得硬直,则称中轴
三、笔石的分类
笔石据其骨骼特点分为八个目,即:树形笔石 目、管笔石目、腔笔石目、甲壳笔石目、茎笔 石目、正笔石目、双胞笔石目和古树笔石目。 其中树形笔石目及正笔石目延续时间长,数量 多,分布广,最为重要,常见的化石多属于这 两个目,一般所讲的笔石也即指这两类而言。 其余各目化石零星,分布局限,有的是否为笔 石,尚有疑问。
184-185页
4 个 发 展 阶 段
四 、 笔 石 的 发 展 历 史

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

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

37


4、海参纲:
体柔软,长筒形,无腕,无口面和反口面之分,口位于前端, 肛门在后端;呼吸树是海参特有的呼吸排泄器官。1000种。 例如:梅花参,海地瓜,刺参等。
38
海参全世界约有多1100种,我国约有120多种, 绝大多数海参不能食用。据统计,全世界有40种可 食用海参。我国可食用海参20种。分光参和刺参两 大类,光参主产于南方,营养价值远不如刺参。刺 参主要有绿刺参、花刺参、梅花参和刺参等,其中 以黄海、渤海的刺参最名贵被称之“参中之冠”。 到了清代,海参已作为名门贵族高级宴席的美味佳 肴了。 海参生长速度很慢,长大成年约需三年左右时 间。
27
(六)骨骼 内骨骼:(中胚层产生)
28
29
二、主要类群

1、海星纲:
体扁平而呈星形,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腕常5个,口 面向下,有肛门和筛板。约1600种。 例如:海燕、骑士勋章等。
30
31
32

2、蛇尾纲:
– 体盘月饼形,腕细长,二者界限明显。腕5个口面向下
肛门退化,无步带沟,管足退化。约200种。 例如:阳遂足,刺蛇尾等。
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 – 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侧管末端腹分支,伸 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其功能:内体腔液 通过它呼吸、排泄;辅助运动。
15
16

5、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次生 适应固着或缓慢运动的结果):
(1)运动、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利用管足和棘刺的运动效率低;神经系统与上 皮不分开;感官不发达,只有海星腕末端有眼点。
(2)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系统。 呼吸和排泄主要依靠管足、皮鳃和体表来进行。 循环主要依靠真体腔。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消化和呼吸系统
•柱头虫的消化管是从 前往后纵贯身体的一 条直管。口位于吻和 领交界处腹面;口器 位于领部,其背壁向 前延伸一个短盲管到 吻腔基部,称为口 索。口索曾被认为是 不完全的脊索,并把 具有这一结构的动物 称为半索动物。
•口腔进入躯干部,称 为咽部,其背部两侧 各有一列U字形鳃裂 (7~700对),每个 鳃裂开口到鳃囊,再 经鳃孔通向体表。鳃 裂间有丰富的微血 管,水从口进入消化 道,经过咽部鳃裂和 鳃囊的鳃孔排出体 外,在这一过程中完 成气体交换的呼吸作 用。
4
2
•咽后为食道、肠,最后由直肠末端通过肛门开 口于体外。尚无胃的分化。
循环和排泄系统
•血液循环为开管式,由血管和 血窦组成。血管包括背血管和 辐血管,循环方式类似蚯蚓。 背血管在吻腔基部略为膨大, 称为静脉窦,再往前进入中央 窦。 •中央窦内的血液通过附近的心 囊搏动压入前方的血管小球, 血管小球突入吻腔中,是排泄 器官,血液在此进行过滤并排 出代谢废物至吻腔,再从吻孔 流出体外。
头盘虫(Ceph
3
3、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曾经被列为脊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门。 •口索,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脊索 •咽部有鳃裂 •有空腔的背神经索,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
杆壁虫(Rhabdopleura)
现在,更倾向于将其归入无脊椎动物并作为一个 独立的门:半索动物门。与棘皮动物亲缘关系很 近,两者可能是由自由生活的共同的祖先分支进 化而来。 •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均是后口动物。 •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中胚层都是由原肠以 肠腔法形成。 •柱头幼虫与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形态结构极 为相似。 •棘皮动物和柱头虫的肌肉中同时含有肌酸和精 氨酸。
体壁和体腔 •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组 成。 •吻和领部肌肉层由环肌与 纵肌组成,躯干部主要为纵 肌。 •吻腔在吻后以中背孔与外 界相通,有进入水流和排出 排泄废物的功能。 •领腔一对,由位于背中线 两侧的成对的孔通体外。躯 干腔一对,与外界不相通。

半索动物

半索动物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又称隐索动物 种类少,约90种 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多栖息于潮间带 单体自由生活或集群固着生活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一、代表动物——柱头虫(Balanoglossus)
(一)外形和生活习性
吻、领、躯干
口前纤毛器
领 背神经

吻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领腔


领-躯干隔


腹神经增厚处 剖
咽头腹面
鳃孔 鳃囊 腹侧肌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二) 体壁和体腔
体壁 体腔
表皮层 肌肉层 体腔膜
吻腔(1个) 领腔(1对) 躯干腔(1对)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三)消化和呼吸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似棘皮动物的特征
*后口动物 *原肠凸出形成中胚层 *幼虫相似
似脊索动物的特征
半 *有鳃裂 索 动 *背神经索前端有空腔 物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思考题
1、柱头虫的主要特征。 2、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处在什么地位?
理由何在? 3、何为“适应辐射”?以半索动物为例说明。 4、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1、具有口索 • 2、具有咽鳃裂 • 3、具有背神经索,其前端呈具腔的管状 • 4、身体表面及体腔分成连续的三部分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节 半索动物门分类概述
肠鳃纲: 柱头虫、黄岛长吻虫 羽鳃纲: 头盘虫、杆壁虫

第七章 半索动物门

第七章  半索动物门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根据脊索的性质,现存的脊索动物分属于3个亚门:尾索动
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 动物亚门是低等脊索动物,总称为原索动物。
• 一.尾索动物亚门 (一).主要特征 1. 除少数的种类外,成体一般无脊索,但幼体的尾部有脊索 的存在,故明尾索动物。 2.成体呈囊状,体外被覆被囊,又称被囊动物。 3.成体无背神经管,开管式循环,血流方向不定,血液无色。 4.多数雌雄同体,以出芽生殖方式繁殖群体,也有有性生殖 和世代交替。 (二).代表动物—海鞘 成体似一把水壶,壶底的基部固着于岩石、海藻、 贝壳、船底等处。游离端的壶口处为入水管口,壶嘴 处为出水管口。有出水管一面为背面。身体表面有一 层粗糙的皮囊,是外套膜分泌的被囊素形成的,类似 于植物纤维素。(略)
• 1.根据有无明显的头部
• 无头类: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
• 有头类:脊椎动物
• 2.根据有无上、下颌
• 无颌类:圆口纲
• 颌口类: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 3.在胚胎发育中有无羊膜出现
• 无羊膜类:圆口纲、鱼纲、两栖纲
• 羊膜类: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 4.根据体温是否恒定
• 变温动物: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

柱头虫在生物界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由于其口索被认为是
原始的脊索,加上有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所以半索动物曾被列为脊索动物
门中。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口索并不是脊索,而是一种内分泌器官。此外,
半索动物还有许多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 如有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肛门位于身体的末端等。

所以,半索动物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半索动物的分类
2012-1-29 半索动物 18
头盘虫( 头盘虫(Cephalodiscus dodecalophus): ): 2-3mm,群栖于 , 公共管壳内, 公共管壳内,彼此独 立生活。身体分为吻, 立生活。身体分为吻, 躯干。 领,躯干。领背面具 腕状突起,附生5-9 腕状突起,附生 对羽状触手。 对羽状触手。神经不 形成管状,也无空隙。 形成管状,也无空隙。 鳃裂一对。 鳃裂一对。
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2012-1-29 半索动物 24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适应辐射: 适应辐射:
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 分别适应各种生 凡是 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 各种生 分类地位很近 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 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 活环境 , 经长期演变终于在 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 差 异 的 现 象 , 特 称 为 适 应 辐 射 ( adaptive radiation) radiation)。
(二)生活习性
在浅海沙滩中运动和 挖掘U型隧道并藏身。 挖掘U型隧道并藏身。
第一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及其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柱头虫)
2012-1-29 半索动物 7
二、主要特征
具背神经索 咽鳃裂 口索
第一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及其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柱头虫)
2012-1-29 半索动物 8
领腔
第一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及其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柱头虫)
2012-1-29 半索动物 16
第二节 半索动物的分类
半索动物的分类
半索动物通常分3个纲, 半索动物通常分3个纲, 1.肠鳃纲(Enteropneusta),如:柱头虫。 1.肠鳃纲(Enteropneusta) 柱头虫。 肠鳃纲 2.羽鳃纲(Pterobranchia),如:头盘虫、杆 ),如 头盘虫、 2.羽鳃纲(Pterobranchia), 羽鳃纲 壁虫。 壁虫。 3.浮球纲。(Planctosphaeroidea 3.浮球纲。(Planctosphaeroidea)浮球纲仅 浮球纲。(Planctosphaeroidea) 发现幼虫而未发现成体。 发现幼虫而未发现成体。
第一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及其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柱头虫)
2012-1-29 半索动物 15
三、内部构造
6、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腺小囊状,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腺小囊状, 成对排列于躯干前半部至肝囊区的背部。 成对排列于躯干前半部至肝囊区的背部。 受精卵 均等全裂 柱头幼虫(体表具纤毛,游泳生活) 柱头幼虫(体表具纤毛,游泳生活) 变态:沉入海底, 变态:沉入海底,失去纤毛 柱头虫
2012-1-29
半索动物
2
第一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及 代表动物(柱头虫) 其主要特征
一、外形和生活习性
(一)外形
蠕虫形,两侧对称, 蠕虫形,两侧对称,背腹明显 身体分为吻 躯干三部分 身体分为吻、领、躯干三部分 躯干又分为鳃裂区、生殖区、 躯干又分为鳃裂区、生殖区、 肝囊区、肠区;体末为肛门。 肝囊区、肠区;体末为肛门。
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究竟处在什么地位,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究竟处在什么地位,直 到现还有争论。 到现还有争论。
一、支持归入脊索动物的依据 1、具有口索相当于脊索 神经索在领部有狭窄的空隙—— ——相当于神经管 2、神经索在领部有狭窄的空隙——相当于神经管 3、具有鳃裂
第二节 半索动物的分类
2012-1-29 半索动物 19
杆壁虫( 杆壁虫(Rhabdopleura): ): 群居于角质管壳内。 群居于角质管壳内。 虫体以柄彼此相连, 虫体以柄彼此相连,领背 部仅有腕状突起一对, 部仅有腕状突起一对,无 鳃裂。 鳃裂。
第二节 半索动物的分类
2012-1-29 半索动物 20
普通动物学
王艳梅
ymwang@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也称隐索动物, 半索动物也称隐索动物,为口腔背面具有一条短 盲管(称口盲囊或口索)并前伸至吻内的海栖动物。 盲管(称口盲囊或口索)并前伸至吻内的海栖动物。 口索 本门种类很少约 90种,均为海产, 种 均为海产, 栖息于潮间带或潮 下带的浅海沙滩、 下带的浅海沙滩、 泥石或岩石间。 泥石或岩石间。
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2012-1-29 半索动物 23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三、目前较一致的看法 作为无脊索动物中的一个独立的门。 作为无脊索动物中的一个独立的门。 与棘皮动物的亲缘更近,它们可能是由一类共 与棘皮动物的亲缘更近, 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 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 依据: 依据: 1、都是后口动物 2、两者的中胚层都是由原肠突出形成 3、柱头幼虫与短腕幼虫相似 海胆和柱头虫肌肉都含肌酸和精氨酸。 4、海胆和柱头虫肌肉都含肌酸和精氨酸。
水流 口 内鳃裂 外鳃裂
第一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及其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柱头虫)
2012-1-29 半索动物 12
三、内部构造
3、循环和排泄
循环系统属于原始的开管系。 背血管、腹血管和血窦组 循环系统属于原始的开管系。由背血管、腹血管和血窦组 由后向前流动 由前向后流动 背血管血液由后向前流动,腹血管血液由前向后流动。 成。背血管血液由后向前流动,腹血管血液由前向后流动。 血管球(也称脉球) 血管球(也称脉球) 领 吻腔 血 管 中央窦 皮 肤 腹血管 腹血管 体 排泄。 排泄。
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2012-1-29 半索动物 25
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2012-1-29 半索动物 22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二、反对归入脊索动物的依据 反对归入脊索动物的依据 把口索直接看成是与脊索相当的构造, 1、把口索直接看成是与脊索相当的构造,还欠说 服力, 因为根据一些研究报告, 服力 , 因为根据一些研究报告 , 口索很可能是 一种内分泌器官。 一种内分泌器官。 2、腹神经索 3、开管式循环 肛门位于身体末端等等一些非脊索动物的结构。 4、肛门位于身体末端等等一些非脊索动物的结构。
第一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及其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柱头虫)
2012-1-29 半索动物 4
2012-1-29
半索动物
5
柱头虫外形
吻部 领部 柱头虫 躯干
肌肉质,内有吻腔, 肌肉质,内有吻腔,腹面有口 肌肉质, 肌肉质,内有领腔
排水 充水
鳃区 生殖区 肝囊区 肠区
2012-1-29
半索动物
6
一、外形和生活习性
2012-1-29 半索动物 9
三、内部构造
1、体壁和体腔 、
表皮层 体壁 肌肉层 体腔膜
单层,较厚,具纤毛,单细胞腺体可分泌黏液 单层,较厚,具纤毛,
环肌、纵肌和结缔组织合成平滑肌层。 环肌、纵肌和结缔组织合成平滑肌层。 紧贴于肌肉层内。 紧贴于肌肉层内。
第一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及其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柱头虫)
半索动物 13
背血管 生 鳃 殖 腺 消 化 管
代 谢 废 物
体外
蚻废物 废物
2012-1-29
2012-1-29
半索动物
14
三、内部构造
5、神经系统
背神经索、腹神经索,在领部相联成环。 背神经索、腹神经索,在领部相联成环。 表皮基部布满神经感觉细胞。 表皮基部布满神经感觉细胞。 背神经索入领处出现狭隙, 背神经索入领处出现狭隙,由此发出成束神经纤 维,故曾认为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故曾认为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背神经管的雏形
2012-1-29 半索动物 10
吻腔 体腔 领腔
1个 2个
躯干腔 2个
第一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及其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柱头虫)
2012-1-29 半索动物 11
2、消化和呼吸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为前后纵贯于领和躯
干末的直管。 干末的直管。
消化管:口 咽 肠管 肛门 消化管: 消化腺: 消化腺:肝盲囊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鳃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