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1.1.2少年有梦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2 少年有梦 教案设计

学生:知道,TFboy的《大梦想家》教师:在歌词中,“一个一个梦飞出了天窗,一次一次想穿梭旧时光”,那么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简要说明原因。
【新课讲授】一、有梦就有希望教师: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梦想,我们试着给梦想下一个定义,你们认为什么是梦想?学生:愿望、理想、追求、目标教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我们用课本的话来说,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小组讨论:梦想都会实现吗?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有梦就有希望,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PPT播放:(引导学生分析梦想的两种结果,以及梦想的意义)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不可实现的梦想可实现的梦想梦想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甚至不切实际。
但是,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PPT展示材料:梦想的力量新加坡的斯库林从小就以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为偶像。
2008年,年仅13岁的斯库林如愿与为备战北京奥运会,而在新加坡训练的菲尔普斯见面并合影,菲尔普斯也鼓励他有所超越。
为了超越偶像,斯库林14岁时即前往美国接受艰苦的训练。
2016年,两人在里约奥运会上重逢,斯库林在蝶泳100米决赛中以领先0.02秒的成绩战胜菲尔普斯,成为里约奥运会上唯一击败菲尔普斯的选手,夺得了新加坡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
追星的最高境界:我一直仰视你,但最终努力活成了你的样子!教师:引导学生,从斯库林故事,说说我们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梦想?斯库林初出牛犊就想挑战菲尔普斯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有了这样的梦想,我们不断进步发展。
斯库林想像菲尔普斯一样成为更优秀的运动员少年的梦想,与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希望借此次奥运会夺少年的梦想要与时代脉搏、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PPT拓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少年有梦教学设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少年有梦教案(1)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学时代第2课时少年有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从小树立梦想,并能把“个人梦”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能力目标:1.学会树立正确的梦想,掌握“努力”的方法,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努力计划。
知识目标:1.知道编织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掌握追逐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梦想应注意的问题;了解梦想的重要作用。
难点:理解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懂得实现梦想需要努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最初的梦想》,学生认真聆听。
2.听完歌曲,谈谈自己的梦想是怎样的,写在第四个热气球里面。
3.思考: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学生如实回答。
(1)例如:我的梦想是成为像钱学森、袁隆平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可以成为杨利伟一样的航天员、歌星、影星、警察、医生、检察官、律师等。
(2)有意义。
因为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师: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梦想,首先我祝愿大家都能梦想成真。
其实无论梦想实现与否,它对我们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少年有梦。
二、展示自学成果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2 少年有梦 教案设计(1)

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少年有梦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梦想是对未来生活的愿望,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
理解有梦想就有希望。
学会为梦想而不懈努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故事中感悟梦想的重要,从同龄人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在探究中辨析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分享中学会努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编织人生梦想,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有信心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习重点:感悟少年立志的重要,掌握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方法。
学习难点:明确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梦想变成现实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阅读自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课型:新授课学习过程一、故事导入深情讲述周恩来总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或者请知道这个故事的同学讲给大家听。
请同学说说听故事的感受。
引出梦想是对未来生活的愿望,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
有梦想就有希望。
二、阅读感悟1、请同学说说自己课前查找的,中学时代立下大志并为之不断奋斗终有所成的名人故事,感悟少年立志的重要。
2、请同学齐读课本P9何其芳的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感悟少年的梦想是美好的,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请同学阅读课本P10探究与分享中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的故事,思考其后的问题: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4、展示并讲述《五岁的蚊帐大使》的故事。
请同学谈谈以上材料给我们哪些启发?你对梦想有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本P10的正文,引导学生明确梦想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少年的梦想,应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新时代的中国少年的梦想应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第2课时少年有梦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材料链接: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东关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
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
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思考:你的梦想是什么?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一)梦想的含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二)梦想的重要性活动一:揭示动力公式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
这个公式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此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理想所提供动力的大小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理想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思考:从材料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教师总结:1.有梦想,就有希望。
2.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三)少年的梦想的特点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10)思考: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提示:瑞恩的梦想是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
瑞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瑞恩的梦想给他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让非洲缺水的人们喝上了干净的水。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2框《少年有梦》教学设计

少年有梦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中的课第二框题《少年有梦》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一下几大构建:1、有梦就有希望;2、努力就能改变。
本课是起始单元中的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开启中学生活的新篇章,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难易适中,有助于帮助我们的学生适应新的中学生活,编织美好的梦想,做好中学生活的短期规划和长远目标,用自己的努力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引导学生向美好的新起点努力奋斗。
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小怀抱梦想,树立目标,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
2.正确认识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初步具有辩证思维能力。
3.认识梦想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对于刚刚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梦想仿佛若离若现,在面对新的起点,新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依然是茫然,通过本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可能会有顿悟之觉。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梦想难点:如何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努力实现梦想。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3.情景创设策略:创设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讨论、体验和感悟中。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二目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学生课前准备的素材(故事、图片、卡纸、便签纸等)七、[教学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新课预习,完成PPT中的导学题目(设定分数值,可以开展竞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新课教学:梦想导航——织梦篇1.听音乐《怒放的生命》师:“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同学们你们想要怎样的中学新生活呢?让我们开启梦想的大门,去追逐中学时代的梦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2 少年有梦 教案设计

《少年有梦》教案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小怀抱梦想,树立目标,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二、能力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树立目标,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小怀抱梦想,树立目标,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2、难点:使学生明白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我们今天要学习《少年有梦》请同学们先回答,梦知道是什么?什么是梦想?学:……师:梦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学:……师:有人说:1、我以后想当超人,帮助好人,战胜坏蛋。
2、我长大了想飞上太空看一看。
3、我想养很多的小动物,让他们不再孤单。
4、我想快点长大,我长大了可以照顾爸爸妈妈,因为我爱他们…… (视频: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吗?)总结: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梦想。
师: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引入:莱特兄弟的故事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
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
”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
”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
”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
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少年有梦教案

第二课时少年有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寻找并确立远大理想,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能力目标:能结合事例说明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的道理,能归纳努力能将梦想转为现实的现实意义。
知识目标: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努力的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寻找并确立远大理想,明确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努力。
教学难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努力的内涵。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活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榜样启迪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寻梦”——“追梦”——“圆梦”(上课前在教室播放歌曲《梦想缤纷》,渲染气氛)一、开场白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梦想使不幸者绝路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梦想而伟大,梦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今天,老师将同大家展开一次梦之旅,一同寻梦、追梦、圆梦。
环节一:为梦想插上翅膀——寻梦。
1、《三个泥水匠的故事》有人问三个泥水匠:“你们在干什么?”甲说:“砌墙。
”乙说:“挣钱。
”丙说:“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
” 10年之后,甲手艺上毫无长进,被老板炒了鱿鱼;乙勉强保住了饭碗,但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泥水匠;丙却成了著名的建筑师。
通过这个故事让同学们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
2、《他们的梦想……》学生分组讨论课本第8页的情景在线:★你怎么看他们的梦想?★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3、拍卖活动:“拍卖你的梦想”师:现在,我是一名拍卖师。
所拍卖的东西,就是各位的梦想。
一个人的梦想,就是你人生的追求和事业的发展,它可以掌握在你稳步发展中。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想过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也想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什么才是你最值得珍重的。
今天我们通过这个活动希望让每一个同学都来思考:拼此一生,你到底想要什么?(在大屏幕上展示拍卖项目:)(1)哈佛大学的博士。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 少年有梦 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 少年有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特点和挑战,明确中学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中学生活的新变化,积极面对中学生活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1. 中学生活的特点和挑战:学习任务的加重,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2. 中学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自我提升,全面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学生活的新变化,学会应对中学生活的挑战。
三、教学策略: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讲述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中学生活的特点和挑战。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中学生活的特点和挑战,以及中学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新课: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 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学生活的特点和挑战,中学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等内容的PPT。
3. 案例资料:包括中学生如何处理学习任务,如何管理自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案例。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结果评价:通过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特点和挑战的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少年有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运用已有经验分析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会把握人生机遇,促进自我发展。
3.知识目标
(1)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少年有梦》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本课由“有梦就有希望”和“努力就有改变”两目内容组成。
第一目主要围绕“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展开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
第二目引导学生探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母鸡的梦想是在庭院里啄食,
所以它的翅膀不能再飞翔;鹰的梦想是
翱翔蓝天,所以才有了搏击风雨的强健
双翼。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
重要的
B.是否有梦想与个人的成功没有
什么联系
C.不同的梦想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
D.我们的具体梦想应该是发展变
化的
2.四川达州女孩王紫莹3岁时因
车祸失去了一条腿。
对于不幸,她并不
回避。
2008年接触轮椅网球后,她便
有了网球梦并夜以继日的训练。
在
2015世界职业轮椅网球公开赛上,王
紫莹如愿以偿,获得了单打冠军。
她的
经历启示我们( )
A.人生必然要经历挫折
B.梦想的选择是一次性的
C.坚持就能够实现梦想
D.实现梦想要付出努力,自强
不息
3.鲁迅年轻时,看到列强侵略中
国,曾想当海军;后来他想用实业救国,
回答问题。
通过几道典型
例题,让学生巩固
本节所学知识,学
以致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