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

技术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目录

一、概述 (3)

二、资料格式与内容 (4)

(一)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 (4)

1、临床试验总结 (5)

1.1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5)

1.2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5)

1.3临床有效性总结 (6)

1.3.1受试人群 (7)

1.3.2有效性研究结果及比较 (7)

1.3.3不同受试人群间结果比较 (7)

1.3.4与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法相关的临床信息 (8)

1.3.5长期疗效与耐受性问题 (8)

1.4临床安全性总结 (8)

1.4.1用药/暴露情况 (8)

1.4.2不良事件 (9)

1.4.3 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 (11)

1.4.4与安全性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发现 (12)

1.4.5特殊人群的安全性 (12)

1.4.6 上市后数据 (13)

2、临床试验文献总结 (13)

(二) 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13)

1、立题分析 (14)

2、生物药剂学总体评价 (14)

3、临床药理学总体评价 (14)

4、有效性总体评价 (15)

5.安全性总体评价 (16)

6、获益与风险评估 (17)

三、名词解释 (17)

四、参考文献 (18)

五、著者 (18)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一、概述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要求,化学药品注册申报时应提供的第28项申报资料为“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目前国内尚无该综述撰写的指导性文件。现参考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简称ICH)申报资料中通用技术文件(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临床部分的相关技术要求,在充分考虑国内药品注册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本指导原则),其格式和内容与“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系列指导原则中“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和“临床试验报告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相衔接。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是药品注册所必需的临床信息的总结与评价,包括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两部分。在不同注册类别和不同注册阶段,临床试验资料综述内容的侧重不同。

(一)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

是指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临床试验与文献信息的详尽的事实性总结。根据国内注册实际,将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分为两部分:

(1)研究药物的临床试验总结;

(2)临床试验文献总结。

不同注册分类药物,其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可有所不同:

(1)国内外均未上市的药物,如果有相关的临床文献资料,应提供尽可能完善的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如果确系没有相关的临床试验文献资料,应进行说明,但应提供与临床试验密切相关的生物药剂学研究或文献总结。

(2)国外上市、国内尚未上市药物,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国内外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同时该总结应尽可能包括上市后临床应用信息。

(3)已有国家标准品种,应提供简要的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同时,该总结应尽可能包括上市后临床应用信息。

(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系根据临床试验总结、临床试验文献总结、临床试验报告的信息,结合非临床试验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得出相应结论。

(三)在不同注册阶段,所提供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的内容有所不同

申报临床时,应提供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申报生产上市时,除提供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外,还应提供研究药物的临床试验总结。

围绕立题,申请人应提供完善的临床信息总结和评价,充分体现出药物研发系统性的特征,内容衔接应有逻辑性,思路应清晰。

二、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格式与内容

(一)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

临床试验总结和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均采用下述框架和逻辑顺序撰写:z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z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z临床有效性总结

z临床安全性总结

z研究报告列表与文献

另外,本资料的撰写应为临床试验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提供相应的依据。

1、临床试验总结

1.1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目的是为剂型设计提供依据。

首先列出试验结果或文献,包括:(1)体外溶出度研究;(2)生物利用度(BA)或生物等效性(BE)研究或文献。

然后依据上述试验及文献进行总结,重点为:

z处方和工艺改变对体外溶出度、BA和BE影响的证据;

z食物对BA与BE影响的证据;

z体外溶出与BA相关的证据;

z不同剂型BA、BE比较。

最后,根据对药物体外溶出度研究与文献、BA或BE研究或文献的分析,提供剂型确定的思路和依据。

1.2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临床药理学研究(或文献)的目的是为临床试验提供指导。根据以下撰写内容,首先列出试验结果及文献结果,然后进行总结。

(1)人体生物材料研究(或文献),重点为通透性研究(如肠道吸收、血脑屏障通过情况)、蛋白结合情况、肝脏代谢情况、与代谢有关的药物相互

作用情况等。

(2)人体药代动力学(PK)研究、药效学(PD )研究。总结不同受试人群、内在因素(Intrinsic Factors)和外在因素(Extrinsic Factors)对PK和PD 的影响,为不同目标适应症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及剂量调整提供依据。

(3)桥接研究。总结和分析地区或种族间有效性信息,提供国外桥接研究的证据。

1.3临床有效性总结

分别叙述研究药物对每个申报适应症的有效性。列出与有效性评价有关的临床试验,包括量效关系研究、有效性比较研究、远期有效性研究、不同人群的有效性研究等结果。

对试验设计的重点与特殊点进行分析,如随机化、双盲、对照药选择及依据、受试者选择、试验设计的特殊点、主要及次要研究终点、用药及观察周期以及既定研究结果的分析方法等。

必要时可引用非临床试验数据和临床药理学数据,如支持用法用量的依据等。

具体撰写过程中,宜采用文字、图、表等适宜的方式。有多个临床试验的药物,应总结所有有效性的数据,包括支持结论和不支持结论的数据。通常采用两种分析方法:一为临床试验结果汇总分析,一为临床试验结果间的比较。只有单个临床试验的药物,仅就单个临床试验的有效性数据进行总结。

总结的具体内容包括:

1.3.1受试人群

简要描述基线水平人口学和其他特征,包括疾病特征(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治疗情况、入选与排除标准;不同受试人群基线水平的差异;受试人群与上市后拟用人群的不同;对脱落病人数、时间、原因进行评估。

1.3.2有效性研究结果及比较

撰写重点如下:

(1)对所有的用于有效性评价的临床试验结果(包括不支持该研究结论的结果和阴性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分析的重点为:研究终点、对照组、用药及观察周期、统计方法、受试人群、剂量等。

(2)临床试验之间比较的重点为主要研究终点。如主要研究终点涉及不同的变量或时间点时,应对从所有临床试验中获取的重要信息进行综合比较。

(3)提供疗效的置信区间。

(4)设计相同的临床试验结果间有重要的不同时,应该描述和讨论。

(5)如果进行临床试验荟萃分析,应该说明其设计和分析方案。

(6)桥接研究。总结和分析地区或种族间有效性信息,提供桥接研究的证据。

1.3.3不同受试人群间结果比较

目的是了解不同人群间治疗结果是否一致。

进行多个临床试验间的横向比较分析,评价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和种族)和其他既定的或相关的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受试者为儿童的临床试验,应常规分析儿童人群的有效性。

1.3.4与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法相关的临床信息

参考非临床试验结果,总结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研究、对照临床试验与非对照临床试验数据,提供支持推荐剂量(首剂剂量、最大剂量、个体化用药指导等)和给药方法的依据。

1.3.5长期疗效与耐受性问题

目的是为了解研究药物长期疗效情况,是否存在耐受性问题。

提供有长期疗效数据的病人数量以及药物暴露时间的临床资料,分析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疗效持续或减弱的数据。此类分析应主要针对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尤其是那些收集长期疗效的数据的研究。在长期疗效观察的临床试验中,应考虑早期治疗中断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对有效性结果的影响。

1.4临床安全性总结

总结所有与安全性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与文献数据。只要使用过至少一次受试药物的受试者均应列入安全性分析。

从以下四个方面,整理与安全性有关的数据:

z用药/暴露情况(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病例数)。

z一般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z严重不良事件和重要不良事件。

z不良反应。

1.4.1用药/暴露情况

首先列出分析数据,包括非临床试验与文献、与临床安全性相关的临床结果、特殊安全性问题。

1.4.1.1用药/暴露程度

对各期临床试验中的药物暴露程度进行总结。在撰写过程中应对下述几点进行考虑:

(1)如果存在多种用药剂量或用药周期,应按特定的剂量和周期对受试者数量进行归纳。

(2)不良事件与药物剂量相关时,列出所有受试者中单次最大用药剂量、最长持续用药时间的剂量、累计最大用药剂量。必要时列出受试者平均每日用药量。

(3)按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药物,应列出单位公斤体重或单位体表面积的剂量,因为可以更好提示药物与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的相关性。

1.4.1.2 受试人群例数及特征

简单描述总用药例数及受试人群的有关特征,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住院治疗,是否有肝、肾功能损害,是否有合并症,合并用药情况,受试者所在地区。提供不同适应症的人口学特征。

1.4.2不良事件

1.4.

2.1 一般不良事件

总结与比较试验药与对照药不良事件情况:(1)不良事件种类;(2)严重程度;(3)持续的时间;(4)处理情况;(5)转归。不良事件应包括与治疗相关和不相关者。

常见的与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包括剂量,按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剂量,用药方法,治疗周期,总剂量,年龄、性别、种族等人口学特征,合并用药,肝肾功能等基线特征,有效性结果,药物浓度。

1.4.

2.2 死亡

所有死亡病例均应列出,包括治疗结束后短期内死亡病例,或之后发生的与临床试验可能相关的死亡。根据各个临床试验和汇总临床试验中的死亡率情况,对死亡病例应该逐个审查和分析,考虑总体死亡率和特殊原因致死情况,分析死亡与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相关因素的关系。如将死亡原因归于合并症应非常慎重。

1.4.

2.3 严重不良事件

列出所有严重不良事件及发生率并分析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尤其是长期用药情况。

1.4.

2.4重要不良事件

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首先假定与药物治疗有关,然后对停药原因进行分析,应该进行不同研究组间停药率的比较。分析重要不良事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1.4.

2.5 不良事件分析按器官系统分类

严重不良事件、重要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危险因素评价,通常非常复杂。按有关的事件进行分组,对于理解安全性全貌有较为重要的价值;按器官系统总结和分析不良事件便于理解药物与事件的相关性,不良事件按器官系统总结并冠以器官系统名称,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序排列。

如果不良事件以综合征的形式出现,应另栏总结。

1.4.

2.6 不良事件分析

分析不良事件与药物的相关性。受试药和对照药的所有不良事件均应进行分析,比较受试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好结合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因

果判断分类进行。必要时,还应分析其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基线特征及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

描述不良事件应采用标准化术语。

合并安全性分析(Pooled Safety Analyses)是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在人群、试验设计、剂量、用药周期、不良事件检查方法相同情况下采用。

可以采用合并安全性分析的临床试验包括:

z对照研究。合并是大多数常见不良事件信息的最佳来源,并且能区别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与自发事件。

z所有研究。合并有利于罕见不良事件的评价。

z特定的用药途径、或用药方案、或特定的伴随用药的所有研究。

z通过自愿问卷调查或直接提问得出不良事件的临床试验。

z地区相同的临床试验。

上述情况中前两种情况最为常用。

在一些情况下,使用合并安全性分析并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不同临床试验间差别很大,或一些情况非常难以解释,合并有可能掩盖真实的差异。不适宜采用合并安全性分析者,可以采用个别研究分析方法(individual study report)。

1.4.3 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

简述临床试验中实验室检查参数的主要变化,包括血细胞检查、血液生化、尿液分析和其他适宜的数据,重点从下述三个层面进行描述:

z出现实验室指标异常数值的受试者人数;

z重要的(包括导致停药)实验室指标异常;

z实验室指标数值的集中趋势(如组均值或中位值)。

上述情况中对前两者的评价可能更有临床意义。

评价实验室指标时,应注意各实验室检查值的一致性,并对合并情况进行说明。

分析实验室指标变化的意义和可能与研究药物的关系,如分析与用药剂量、药物浓度的关系,继续用药是否转为正常以及是否需要合并用药;分析实验室指标异常与上述不良事件相关因素的关系。

1.4.4与安全性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发现

提供与安全性相关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影像检查结果等的总结,其分析方法同实验室指标分析方法。

1.4.5特殊人群的安全性

1.4.5.1 内在因素

总结内在因素与个体化治疗或病人管理有关的安全性数据。用儿童作为受试人群时,应分析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1.4.5.2 外在因素

总结外在因素与个体化治疗或病人管理有关的安全性数据。

1.4.5.3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与药物,或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在临床药理学部分总结。但是与安全性相关部分应在此总结。

1.4.5.4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总结所有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安全性信息。

1.4.5.5 药物过量

总结并讨论与药物过量相关的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发现、治疗措施、解毒剂等。如有可能,应提供解毒剂和透析的疗效信息。

1.4.5.6 药物滥用

总结动物和人体发生依赖可能性的信息。提供易感人群相关信息。

1.4.5.7 停药与反跳

总结与停药和反跳作用相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如病情加重等,应分析是否与停药有关。提供用于评价疗效减退或反跳作用的试验数据与分析结果。

1.4.5.8 对操作控制能力的影响或对认知能力的损害

1.4.6 上市后数据

如果药物已经上市,申请人应提供上市后临床数据的总结。

2、临床试验文献总结

本部分为依据文献资料(国外、国内)撰写,其格式与内容要求同“临床试验总结”部分。

(二) 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撰写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z描述和解释研究药物的全部临床试验进展情况;

z评价临床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包括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

z简述临床阳性发现;

z依据相关的临床试验结论,提供获益与风险评估;

z提供与有效性或安全性有关的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是如何评价和解决的;

z探索尚未解决的问题,说明其不影响审评的理由,并提供解决这些问

题的计划;

z解释一些重要的或不常见的处方信息。

1、立题分析

目的是提供支持立题假设的依据。

重点分析与讨论下述问题,并提供对研究药物立题的结论性评价。

(1)研究药物药学分类确证;

(2)研究药物拟治疗、预防或诊断的目标适应症;

(3)研究药物的科学背景;

(4)简述临床试验项目(包括进行中或将要进行的临床试验,以及提交申请的基础)及计划使用的国外临床试验数据;

(5)对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时,注意与现行理论及试验研究进展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做出相应分析。说明是否考虑到法规的要求和注册部门的建议。

2、生物药剂学总体评价

目的是为剂型确定提供依据。由于剂型设计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直接相关,因此,应分析拟上市剂型与生物利用度相关的重要问题,如剂型、剂量、拟上市剂型与临床试验用剂型的异同、食物对用药的影响等,并提供相应的结论。

3、临床药理学总体评价

通过对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体外试验相关数据的分析与评价,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在分析过程中应考虑所有相关的数据,说明其对结论的支持程度。

4、有效性总体评价

提供研究药物目标适应症人群的临床有效性数据分析,说明这些数据对目标适应症和处方信息的支持程度。

有效性评价应该综合考虑下述因素:

(1)受试人群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分级、其他潜在的重要变异、从研究中排除的重要的人群,以及儿童人群或老年人的入选情况。讨论受试人群和上市后拟用人群的区别。

(2)试验设计。包括病人入选情况,给药时间及观察周期,对照组与终点的选择,在使用不常用的临床试验终点时,应慎重。在使用替代研究终点时,应有证据表明所应用的替代终点是适当的。

(3)采用等效性或非劣效性检验来证明有效性的试验,应提供检验界值设置合理的证据。

(4)统计分析方法和任何对结果产生影响而需要解释的问题。

(5)试验结果与文献有明显的差异时,应分析和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6)在所有受试者人群和不同亚群,每个适应症的疗效与剂量、用药方法的关系。

(7)来自其他地区临床数据的支持程度;

(8)长期用药的药物,应考虑长期疗效和耐药产生的情况;

(9)疗效与血药浓度相关的证据;

(10)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11)如果采用替代终点,说明临床获益程度;

(12)如果特殊人群的有效性所依据的临床试验依据不充分,其有效性应

该根据总人群的效果外推来判断。

5.安全性总体评价

重要的安全性分析应考虑:

(1)与研究药物的药理学分类相关的不良反应;

(2)特殊的不良反应(如QT间期延长);

(3)与动物毒理和产品质量相关的不良反应信息;

(4)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受试人群特征和药物的暴露程度。由于安全性数据的局限性,以其预测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应做出适当的评价;

(5)常见的不良反应,仅对高发不良反应进行简要讨论。严重不良反应、重要不良反应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异常,应对其发生的绝对人数和发生率进行分析与评价;

(6)试验结果与文献有明显的差异时,应做出相应的解释;

(7)分析受试者亚群中(人口学因素、体重、合并症、合并用药、遗传基因多态性等)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

(8)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用药间隔、用药周期及给药方法的关系;

(9)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10)预防、减轻或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

(11)过量反应、反跳现象、药物依赖性、滥用情况;

(12)上市后世界范围内临床应用的情况;任何已经证实的新的,或不同的安全性问题;管理部门对安全性问题的反应;

(13)其他地区的试验数据对本试验的支持程度。

6、获益与风险评估

将前述的生物药剂学、临床药理学、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综合,进行研究药物总体的获益与风险评估。在分析时关注如下问题:

(1)每个目标适应症的有效性。

(2)明显的安全性问题以及所能采取的防范措施。

(3)量效关系,剂量与毒性的关系,适宜的剂量范围,以及用药方法。

(4)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种族、器官功能状态、疾病的严重程度,遗传多态性)的安全有效性。

(5)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安全性数据。

(6)任何已知和潜在的食物-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因素,并提供研究药物的推荐用法。

(7)对操作控制能力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1、种族因素(Ethnic Factors):是指与种族或按相同的特征和生活习惯群聚的大量人群相关的因素。

2、内在因素(Intrinsic Factors):是有助于限定和确证某一亚群的因素,它可能对临床数据能否从一个地区外推到另一地区产生影响。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多态性、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瘦体重(又名去脂体重)、器官功能不全。

3、外在因素(Extrinsic Factors):是指与居住的环境、文化和行为特征有关的因素。包括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如医疗现状)、饮食、吸烟、嗜酒、污染情况、光照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用药的依从性,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地区

进行临床试验的可信度以及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的实际情况。

4、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指在任何剂量时发生的非预期的以下临床事件:死亡;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或延长目前的住院治疗时间;导致持续的或显著的功能丧失,或导致先天性畸形或出生缺陷。

5、重要不良事件(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加用其他重要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四、参考文献

1、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Efficacy – M4e :Clinical Overview And Clinical Summary Of Module 2 .

五、著者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

化学式书写规则

化学式书写 1、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书写化学式需要条件: ? A 组成元素 ? B 化合物一个分子中每种原子的个数 3、化合价口诀表:(单质化合价为0)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硫有负二正四六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少数只铵根负一氢氧硝酸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还有负三磷酸根 4、依据化合价,推求化合物中原子个数,写化学式 常用十字交叉法: 1、写符号(正左负右,或者先读后写) 2、标化合价 3、化合价绝对值约简 4、交叉放置元素符号右下角 5、检查(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 注意: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当个数不为1时要用括号括起来。个数为1不用括号。小结:正价前,负价后;标价数,数最简;简交叉、定个数 一写.二标. 三简. 四交. 五查.

一、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化合价为0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三类: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单原子) 气态非金属单质通常是双原子分子 二、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一、氧化物: 水双氧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硅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镁 氧化铝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铜二氧化锰二、氢氧化×: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铁 三、酸 (H ):盐酸硫酸硝酸碳酸

四、盐 1)盐酸盐: 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银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铜氯化铵 2)硫酸盐: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铵 3)硝酸盐: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银硝酸铜 硝酸钙硝酸镁硝酸铵 3)碳酸盐: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钡 碳酸镁碱式碳酸铜碳酸氢铵 五、其它常见化合物的书写 高锰酸钾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臭氧

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 第80号)综述

附件 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 第一部分 注册分类1、2、3、5.1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 一、申报资料项目 (一)概要 1.药品名称。 2.证明性文件。 2.1注册分类1、2、3类证明性文件 2.2注册分类5.1类证明性文件 3.立题目的与依据。 4.自评估报告。 5.上市许可人信息。 6.原研药品信息。 7.药品说明书、起草说明及相关参考文献。 8. 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 9. 药学研究信息汇总表。

10. 非临床研究信息汇总表。 11. 临床研究信息汇总表。 (三)药学研究资料 12. (3.2.S)原料药(注:括号内为CTD格式的编号,以下同)。 12.1(3.2.S.1)基本信息 12.2(3.2.S.2 )生产信息 12.3(3.2.S.3 )特性鉴定 12.4(3.2.S.4)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12.5(3.2.S.5)对照品 12.6(3.2.S.6)包装材料和容器 12.7(3.2.S.7)稳定性 13. (3.2.P)制剂。 13.1(3.2.P.1)剂型及产品组成 13.2(3.2.P.2)产品开发 13.3(3.2.P.3)生产 13.4(3.2.P.4)原辅料的控制 13.5(3.2.P.5)制剂的质量控制 13.6(3.2.P.6)对照品 13.7(3.2.P.7)稳定性 (四)非临床研究资料 14.非临床研究资料综述。 15.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6.安全药理学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7.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9.遗传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0.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1.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2.依赖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3.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4.其他安全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5.非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6.复方制剂中多种成分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五)临床试验资料 27.临床试验综述资料。 28.临床试验计划及研究方案。 29. 数据管理计划、统计分析计划。 30.临床研究者手册。 31.知情同意书样稿、伦理委员会批准件;科学委员会审查报告。 32.临床试验报告。 33.临床试验数据库电子文件(原始数据库、衍生的分析数据库及其变量说明文件)。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书写的步骤(考点)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遵守的原则:①以客观实事为基础。具体就是:化学式要写正确,反应条件要注正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具体就是等号两边每种原子的个数必须相等。 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一条短橫线,物质在两边 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 写出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应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号↑↓来标明 ★说明:①当生成物的状态与反应物任一状态相同时,可不注↑或↓ ②↓指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而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时才注。 ③反应条件:a燃烧的条件是点燃 b电解的条件是通电 c直接使用酒精灯条件为加热 d酒精灯火焰上加网罩或使用酒精喷灯,条件是高温 ④××物质燃烧或使用××物质做燃料,写化学方程式时,反应物应+O2;含C、H元素的物质燃烧,生成物是CO2+H2O ★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 ★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为例 ★以FeS2+O2=Fe2O3+SO2为例(条件:高温)甲烷、乙醇做燃料为例。 ⑶、配平: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适当的系数,使左右两边每种原子的数目都相等的过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①规定复杂化学式前面数字为1法。(形如O2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最后确定。) ②奇数配偶法:首先看左右两边是否存在形如O2的化学式,如果有就以这种化学式中所含的原子进行奇数配偶。然后按影响依次配平。形如O2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最后确定 ③有得O,失O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A.比较反应前后的化学式,发现得到1个O的,可以把失氧物质的失氧数做为得氧物质前的系数。失氧物质前面的数字为1。 如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e2O3+3CO 2Fe+3CO2 一氧化碳高温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B.比较反应前后的化学式,发现得到2个O的,可按复杂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为1法或奇数配偶法进行配平。如: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④待定系数法

化学药品注册-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许可事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一、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5)新的复方制剂。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二、申报资料项目 (一)综述资料 1、药品名称。 2、证明性文件。 3、立题目的与依据。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5、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8、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1、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 12、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13、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14、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5、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17、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9、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0、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 22、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3、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4、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5、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与申报资料要求内容

附件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一、注册分类 1.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2. 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4.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 料药及其制剂。 5.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 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二、申报资料项目 (一)综述资料 1. 药品名称。 2. 证明性文件。 3. 立题目的与依据。 4.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5. 药品说明书、起草说明及相关参考文献。 6. 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7.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8. 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9. 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 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1. 药品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 12. 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13. 原料药、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书。 14. 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5.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16.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17. 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完整版)新旧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对比2016.3.4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对比(仅供参考) 2016年3月4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现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版)相比,有以下这些不同之处:

相较于2015年11月6日《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2.5含有已知活性成分的新用法用量和新规格的制剂,在此方案中并未体现,可能只能走补充申请了。 相关注册管理要求 (一)对新药的审评审批,在物质基础原创性和新颖性基础上,强调临床价值的要求,其中改良型新药要求比改良前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对仿制药的审评审批,强调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

(二)新注册分类1、2类别药品,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新药的程序申报;新注册分类3、4类别药品,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仿制药的程序申报;新注册分类5类别药品,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进口药品的程序申报。 新注册分类2类别的药品,同时符合多个情形要求的,须在申请表中一并予以列明。 (三)监测期有变动; (四)可以继续按照原规定进行审评审批,也可以申请按照新注册分类进行审评审批。如申请按照新注册分类进行审评审批,补交相关费用后,不再补交技术资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要设立绿色通道,加快审评审批。符合要求的,批准上市;不符合要求的,不再要求补充资料,直接不予批准。 (五)新注册分类的注册申请所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效力与原注册分类的注册申请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效力等同。 (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相关部门细化工作要求,做好受理、核查检查、技术审评及制定、修订相关国家药品标准等工作。 (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与本方案不一致的,按照本方案要求执行。

化学药品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国食药监注…2010? 387 号附件: 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CTD格式申报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原料药) 2.3.S.1 基本信息 2.3.S.1.1 药品名称 原料药的中英文通用名、化学名 2.3.S.1.2 结构 原料药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 2.3.S.1.3 理化性质 原料药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溶液pH, 分配系数,解离常数,将用于制剂生产的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生物学活性等。 2.3.S.2 生产信息 2.3.S.2.1 生产商 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 2.3.S.2.2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 (1)工艺流程图:参见申报资料3.2.S.2.2(注明页码)。 (2)工艺描述:按反应路线简述各步反应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取代、缩合、烃化、酰化等),各步反应的原料、试剂、溶剂和产物的名称,终产物的精制方法和粒度控制等;特殊的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深冷等)应说明。详细内容参见申报资料3.2.S.2.2(注明页码)。 (3)生产设备:参见申报资料3.2.S.2.2(注明页码)。 (4)大生产的拟定批量:kg(g)/批。 — 1 —

2.3.S.2.3 物料控制 生产用物料(如起始物料、反应试剂、溶剂、催化剂等)的质量控制信息(包括来源、质量标准等),参见申报资料 3.2.S.2.3(注明页码)。 2.3.S.2.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 列出所有关键步骤及其工艺参数控制范围。 关键步骤确定依据参见申报资料3.2.S.2.4或3.2.S.2.6(注明页码)。 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参见申报资料3.2.S.2.4(注明页码)。 2.3.S.2.5 工艺验证和评价 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方案(编号:--,版本号:--)和验证报告(编号:--,版本号:--)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 其他原料药:工艺验证方案(编号:--,版本号:--)和验证报告(编号:--,版本号:--)参见申报资料 3.2.S.2.5(注明页码);或者,工艺验证方案(编号:--,版本号:--)和批生产记录(编号:--,版本号:--)样稿参见申报资料 3.2.S.2.5(注明页码),验证承诺书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 2.3.S.2.6 生产工艺的开发 简要说明工艺路线的选择依据(例如参考文献或自行设计),简要描述工艺开发过程中生产工艺的主要变化(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以及工艺路线等的变化)。详细信息参见申报资料3.2.S.2.6(注明页码)。 提供工艺研究数据汇总表,示例如下: — 2 —

化学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南(试行)(注册分类1、2、3、5.1)

附件1 化学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南(试行)(第一部分注册分类1、2、3、5.1类) 可编辑范本

目录 一、适用范围 (3) 二、基本要求 (3) (一)申请表的整理 (3) (二)申报资料的整理 (4) 三、申请表 (8) (一)《药品注册申请表》 (8) (二)《小型微型企业收费优惠申请表》 (14) 四、申报资料 (15) (一)申报资料项目 (15) (二)申报资料要求 (18) 五、其他 (24) 附件:1.申报资料袋封面格式 (25) 2.申报资料项目封面格式 (27) 3.申报资料项目目录 (28) 4.化学药品1、2、3、5.1类注册申报资料自查表 (29) 可编辑范本

化学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南(试行) 第一部分注册分类1、2、3、5.1类 一、适用范围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1、2、5.1类临床试验/新药生产(含新药证书)/上市申请;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类仿制药申请。 二、基本要求 (一)申请表的整理 1.种类与份数要求 药品注册申请表、申报资料情况自查表、小型微型企业收费优惠申请表(如适用)各四份,一份为原件;药品研制情况申报表(如适用)、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申请表(如适用)各四份,三份为原件。 2.依据《关于启用新版药品注册申请表报盘程序的公告》,申请表的填报须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发布的填报软件,提交由新版《药品注册申请表报盘程序》生成的电子及纸质文件。(确认所用版本为最新版[以最新发布的公告为准],所生成的电子文件的格式应为RVT文件。各页的数据核对码必须一致,并须与提交的电子申请表一致,申请表及自查表各页边缘应加盖所有申请人或注册代理机构骑缝章。) 3.填写应当准确、完整、规范,不得手写或涂改,并应符合可编辑范本

生物制品、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2020

附件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起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制剂。为规范生物制品注册申报和管理,将生物制品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按生物制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 预防用生物制品是指为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疫苗类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治疗用生物制品是指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生物制品,如采用不同表达系统的工程细胞(如细菌、酵母、昆虫、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所制备的蛋白质、多肽及其衍生物;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变态反应原制品;微生态制品;人或者动物组织或者体液提取或者通过发酵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制品等。生物制品类体内诊断试剂按照治疗用生物制品管理。 按照生物制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包括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等。 药品注册分类在提出上市申请时确定,审评过程中不因其他药品在境内外上市而变更。 第一部分预防用生物制品 一、注册分类 ——1 ——

1 类:创新型疫苗:境内外均未上市的疫苗: 1.1 无有效预防手段疾病的疫苗。 1.2 在已上市疫苗基础上开发的新抗原形式,如新基因重组疫苗、 新核酸疫苗、已上市多糖疫苗基础上制备的新的结合疫苗等。 1.3 含新佐剂或新佐剂系统的疫苗。 1.4 含新抗原或新抗原形式的多联/多价疫苗。 2 类:改良型疫苗:对境内或境外已上市疫苗产品进行改良,使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有改进,且具有明显优势的疫苗,包括: 2.1 在境内或境外已上市产品基础上改变抗原谱或型别,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疫苗。 2.2 具有重大技术改进的疫苗,包括对疫苗菌毒种/ 细胞基质/生产工艺/ 剂型等的改进。(如更换为其他表达体系或细胞基质的疫苗;更换菌毒株或对已上市菌毒株进行改造;对已上市细胞基质或目的基因进行改造;非纯化疫苗改进为纯化疫苗;全细胞疫苗改进为组分疫苗等) 2.3 已有同类产品上市的疫苗组成的新的多联/多价疫苗。 2.4 改变给药途径,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疫苗。 2.5 改变免疫剂量或免疫程序,且新免疫剂量或免疫程序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疫苗。 2.6 改变适用人群的疫苗。 3 类:境内或境外已上市的疫苗: 3.1 境外生产的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的疫苗申报上市。 ——2 —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完整版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高村中学教师李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思考讨论→总结归纳→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幻灯片2) 1、所有的化学反应必须遵守定律?

为什么质量会守恒呢? 2、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的式子。 (选择→入题)以下三个表达式哪个是木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出示幻灯片3)判断下列哪个是化学方程式 (1)碳+氧气二氧化碳 (2)C+O 2CO 2 (3)C+O 2CO 2 (出示幻灯片4) Fe+O2Fe3O4 H2+O2H2O 【引入】:这样的式子能不能称之为化学方程式呢?(不能) 【过渡】仅仅写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并不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这仅仅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幻灯片5) (二)授新: 【引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校规。当然,书写化学方程式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原则呢?首先我们探讨这个问题。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9,找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幻灯片5)[学生阅读并回答] 【过渡】我们知道,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幻灯片6) C+O 2=CO 2 [提问]这个方程式中,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吗?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 技术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目录 一、概述 (3) 二、资料格式与内容 (4) (一)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 (4) 1、临床试验总结 (5) 1.1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5) 1.2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5) 1.3临床有效性总结 (6) 1.3.1受试人群 (7) 1.3.2有效性研究结果及比较 (7) 1.3.3不同受试人群间结果比较 (7) 1.3.4与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法相关的临床信息 (8) 1.3.5长期疗效与耐受性问题 (8) 1.4临床安全性总结 (8) 1.4.1用药/暴露情况 (8) 1.4.2不良事件 (9) 1.4.3 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 (11) 1.4.4与安全性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发现 (12)

1.4.5特殊人群的安全性 (12) 1.4.6 上市后数据 (13) 2、临床试验文献总结 (13) (二) 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13) 1、立题分析 (14) 2、生物药剂学总体评价 (14) 3、临床药理学总体评价 (14) 4、有效性总体评价 (15) 5.安全性总体评价 (16) 6、获益与风险评估 (17) 三、名词解释 (17) 四、参考文献 (18) 五、著者 (18)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一、概述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要求,化学药品注册申报时应提供的第28项申报资料为“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目前国内尚无该综述撰写的指导性文件。现参考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简称ICH)申报资料中通用技术文件(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临床部分的相关技术要求,在充分考虑国内药品注册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本指导原则),其格式和内容与“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系列指导原则中“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和“临床试验报告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相衔接。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是药品注册所必需的临床信息的总结与评价,包括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两部分。在不同注册类别和不同注册阶段,临床试验资料综述内容的侧重不同。 (一)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 是指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临床试验与文献信息的详尽的事实性总结。根据国内注册实际,将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分为两部分: (1)研究药物的临床试验总结; (2)临床试验文献总结。 不同注册分类药物,其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可有所不同: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详细教案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 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 {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一个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 例如 S +O 2 ====SO 2 由此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2、情景导入: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否就是化学方程式? P +O 2 ====P 2O 5 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 3、讲授新课: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板书) ~ 点燃点燃 点燃

1. 以客观(实验)事实为依据 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配、注”三步进行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方法? 【课题导入】 上一节我们讲了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除了此方法外还有很多种配平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其它配平方法。 ^ 【新课教学】 三、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2、奇数配偶法 (1).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 (2).在该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前配上一偶数 (3).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推出其它化学式的计量数 例: FeS 2 + O 2 ---- Fe 2 O 3 + SO 2 | 该方程式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是O元素,首先在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奇数 的化学式Fe 2O 3 的前面配上偶数2,第二步在化学式FeS 2 的前面配上化学计 量数4,第三步在化学式SO 2的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8,最后在O 2 前配上化 学计量数11。 4FeS 2 + 11O 2 ====2Fe 2 O 3 + 8SO 2 3、观察法 (1)、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最复杂的化学式,将它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暂定为“1” (2)由此化学式为准,来确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 FeS 2 + O 2 ---- Fe 2 O 3 + SO 2 最复杂的化学式为“Fe 2O 3 ”,将它的化学计量数暂定为“1”,由此推出 化学式FeS 2的计量数为2,化学式SO 2 的计量数为4,O 2 的化学计量数为11/2, 最后在方程式两边同乘一个2。 4FeS 2 + 11O 2 ==== 2Fe2O 3 + 8SO 2 4、分析法 对于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具体分析来进行配平。 如: Fe 2O 3 + CO ==== Fe + CO 2 由于一个CO分子只需要夺取一个氧原子就能变成一个CO 2分子,而Fe 2 O 3 分子里 有三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个CO分子去夺3个氧原子,因此在CO的化学式前配3, 然后在CO 2的化学式前配3,最后在Fe前配2,也就将化学方程式配平了。 高温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

药品注册资料的的准备 一、1~32号申报资料审查的要点和体会 二、全套资料的综合体会 回顾: CTD格式申报资料和附件2格式的比较 2007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 化学药物申报格式项目(仿制药6类) (一)综述资料 1.药品名称。 2.证明性文件。 3.立题目的和依据。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5.药品说明书、起草说明及相关参考文献。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8.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1.药品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 12.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13.原料药、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书。 14.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5.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四)临床试验资料 28.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CTD格式的申报资料仅替代(二)药学研究资料部分,其余内容保持不变。 一、1~32号申报资料形式审查要点和体会 为便于梳理和阐述,对同一号资料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A:新药报临床 B:新药报生产(A、B:包括注册分类1~5类) C:仿制药(注册分类6) 1号资料(药品名称): A:包括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英文名、汉语拼音,并注明其化学结构式、分子量、分子式等(见相关要求)。 如果是新剂型、新命名、应附上药典委员会命名的复函 补充:对于缓控释制剂命名统一命名为:缓释制剂 1号资料(药品名称): B:同A C:同A外,需附上:国家标准 若仿进口药,附上口岸药检报告书即可。(注:不允许申请商品名) 2号资料(证明性文件):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 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微课设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能够根据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体会化学语言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规范使用化学语言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三、教学策略:用磁吸卡片的方法在黑板上摆出模型,并说出这样摆的理由,并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模型,以增强学生对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原则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学生】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看图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提问】表达式中的CO2能否随便写成SO2或者其它的呢?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你如何用实验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确实生成二氧化碳?【学生回答】往木炭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教师】因此,书写方程式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或者凭空想象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化学式。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第一个原则。 【学生】阅读课本99页,找出书写方程式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追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C + O2 CO2 和H2 + O2 H2O这两个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不符合,有什么办法能使得式子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个数都相等?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 要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7号)附件二: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一、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二、申报资料项目 (一)综述资料 1、药品名称。 2、证明性文件。 3、立题目的与依据。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5、药品说明书、起草说明及相关参考文献。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8、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1、药品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 12、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13、原料药、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书。 14、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5、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和内容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 技术指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 (第二稿草稿) 二OO五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2)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2) 三、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4) 四、参考文献 (6) 五、起草说明 (7) 六、著者 (9)

一、概述 药学研究是药物研发的先期工作,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药学研究工作包括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证研究、制剂的剂型和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研究等几个部分;药学研究资料综述(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7)则是注册申请人对申报品种的整个药学研究工作及结果的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指导、规范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提高申报资料的质量和注册效率。 本指导原则的基本内容共分二个部分: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的注册申报。对不同注册分类的药品,以及在不同的注册阶段,注册申请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和取舍。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简要介绍所研制原料药的化学名称、非专利药名或通用名、相关制剂及规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研究的适应症。 (一)制备工艺研究 1、简述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包括工艺选择的依据、起始原料、所用溶剂、关键的工艺步骤、三废处理等),明确关键工艺步骤确定的依据、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

2、简述制备工艺研究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等),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工艺是否简单、稳定,是否易于工业化生产,起始原料是否易得,终产品是否易于纯化等)。 3、简述在研发过程中主要工艺步骤的改变情况和结果,并对改变前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同时提供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批次样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因生产工艺的改变引起的产品质量的变化)。 4、简述工艺过程中可能带入到终产品中的杂质,提示质量研究的内容。 5、通过对原料药制备工艺的研究,总结工艺的特点、关键点(关键中间体的质量或关键的工艺参数等)和需注意的问题。 (二)结构确证研究 1、简述用于结构确证研究样品的精制方法、纯度及其测定方法。 2、简述原料药的结构和构型特点(骨架结构、构型、晶型、结晶溶剂/结晶水等),选择合适的分析测试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析和综合分析(阐述特征结构的数据),验证测试样品的结构。 3、通过对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总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特性和需注意的问题(转晶、消旋化、失水等)。 (三)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1、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原料药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产品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 2、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和结果。 3、简述质量标准起草与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选择及限度确定的依据。简述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样品,以及工业化生产样品关键项目的实测结果。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化学方程式书写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①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或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KMnO4-K2MnO4+MnO2+O2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并加以检查。 2KMnO4-K2MnO4+MnO2+O2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加热、催化剂等)标出生成物状态(气体、沉淀等),把短线(或箭头)改成等号。 2 KMnO4 K2MnO4+MnO2+O2↑ 3.学会化学方程式的简单配平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a.最小公倍数法(以氢气与氧气反应为例) 利用反应前后某一元素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加以配平的方法。这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方法。例如 H2+O2-H2O 反应前氧原子数为2,反应后氧原子数为1,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因此,在H2O分子前配上2,H2分子前相应地配上2即可。 b.奇偶数法(以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为例) 利用反应前后某元素的原子数一奇一偶的特点加以配平的方法(将奇数配成偶数)。例如H2O2-H2O+O2 反应前过氧化氢分子中氧原子数为2,反应后水分子中氧原子数为1,将水分子数配为偶数(1×2=2),再配平其他物质即可。这一反应用最小公倍数法较难配平。 C.观察法(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利用较复杂的生成物推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从而推出其他物质化学计量数的配平方法。例如Fe+O2-Fe3O4,Fe3O4中有4个氧原子,3个铁原子,因而Fe应配为3,O2应配为2。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 一、注册分类 第一类国内外未上市销售的原料及其制剂。 .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及其制剂; .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原料及其制剂; .其它。 第二类国外已上市销售但在国内未上市销售的原料及其制剂。 第三类改变国内外已上市销售的原料及其制剂。 .改变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 .改变药物的成盐、成酯; .人用药物转为兽药。 第四类国内外未上市销售的制剂。 .复方制剂,包括以西药为主的中、西兽药复方制剂; .单方制剂。 第五类国外已上市销售但在国内未上市销售的制剂。

.复方制剂,包括以西药为主的中、西兽药复方制剂; .单方制剂。 二、注册资料项目 (一)综述资料 .兽药名称。 .证明性文件。 .立题目的与依据。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兽药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 .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质量研究工作的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兽药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兽药标准品或对照物质的制备及考核材料。 .药物稳定性研究的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直接接触兽药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主要药效学实验资料。(药理研究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安全药理学研究的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微生物敏感性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药代动力学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急性毒性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亚慢性毒性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致突变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生殖毒性实验(含致畸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慢性毒性(含致癌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实验资料。 (四)临床实验资料 .国内外相关的临床实验资料综述。 .临床实验批准文件,实验方案、临床实验资料。 .靶动物安全性实验资料。 (五)残留实验资料 .国内外残留实验资料综述。 .残留检测方法及文献资料。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模板】

附件1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一、申请表的整理 (一)种类与份数要求 药品注册申请表、申报资料自查表、小型微型企业收费优惠申请表(如适用)与申报资料份数一致,其中至少两份为原件。 (二)申请表报盘程序 依据关于启用新版药品注册申请表报盘程序的公告,申请表的填报须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发布的填报软件,提交由新版《药品注册申请表报盘程序》生成的电子及纸质文件。确认所用版本为最新版[以最新发布的公告为准],所生成的电子文件的格式应为RVT文件。各页的数据核对码必须一致,并与提交的电子申请表一致,申请表及自查表各页边缘应加盖申请人或注册代理机构骑缝章。 (三)填表基本要求 申请表填写应当准确、完整、规范,不得手写或涂改,并应符合填表说明的要求。 二、申报资料的整理 (一)数量与装袋方式 1.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注册申请:2套完整申请资料(至少1套为原件)+1套综述资料(应包括模块一、模块二,中 —1—

药应包括行政文件和药品信息,药品注册检验报告原件(如适用)),每套装入相应的申请表(综述资料中的申请表应为原件)。 变更申请/再注册:2套完整申请资料(至少1套为原件),每套装入相应的申请表。 (二)文字体例及纸张 1.字体、字号、字体颜色、行间距离及页边距离 1.1字体 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1.2字号 中文:不小于小四号字,表格不小于五号字;申报资料封面加粗四号;申报资料项目目录小四号,脚注五号字。 英文:叙述性文本推荐Times New Roman 的12号字体。 1.3字体颜色:黑色 1.4行间距离及页边距离 行间距离:至少为单倍行距。 页边距离:在准备文本和表格的过程中应留出一定的页边距,以便文件能够用A4纸印刷。左侧的页边距应足够宽,以便装订时不会遮挡住文中的内容。纵向页面:推荐左边距离不小于2.5厘米、上边距离不小于2厘米、其他边距不小于1厘米;横向页面:推荐上边距离不小于2.5厘米、右边距离不小于2厘米、其他边距不小于1厘米。 页眉和页脚:文件的所有页面都应包含一个具有唯一性的页眉或页脚,简要介绍文件的主题。页眉和页脚信息在上述页边距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