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合集下载

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基本理论: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例1、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9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其他条件不变,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计算方法:(10×6+8×10)÷(10+8)≈7.7小时。

例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8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9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分析: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即无论它的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其价值总量仍然不变,但使用价值总量发生变化。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发生相应变化。

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分子的变化情况。

两个企业的价值总量仍然为:(10×6+8×10)。

但是由于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使用价值总量也相应增加20%,两个企业的使用价值总量也发生相应变化。

即为:〔10×(1+20%)+8〕。

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0×6+8×10)÷〔10×(1+20%)+8〕=7小时。

后续分析:比较例1和例2,一定要注意,分子是没有变化的,即该行业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因为价值总量只与劳动人数有关,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既然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那么甲企业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减少了,因而价值总量也减少了,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甲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的计算方法是甲企业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该企业生产该商品原用劳动时间÷使用价值总量=6÷(1+20%)=5小时该企业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使用价值总量=5×10×(1+20%)=60万小时这个结果正好等于10×6即60万小时。

价值量的计算

价值量的计算

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公式2: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 /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公式4: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 商品=2克黄金。

高中政治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

高中政治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

高中政治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公式1.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生产的商品总数量(使用价值总量)2.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3.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使用价值量=原来的使用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4.单位商品价值量与货币本身价值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货币价值)(升值用加法,贬值用减法)5.单位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单位商品的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二.高考题举例分析例1.(2011年全国新课标)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某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

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解析: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用除法,根据公式2,2011年该单位商品价值量=132÷(1+20%)=110元②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用乘法,根据公式3,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使用价值总量)=10(1+10%)=11万件。

③商品的价值总量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乘以商品的总数量,根据公式1,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110×11=1210万元。

正确答案C例2.(2010年湖北文综)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高中政治计算题

高中政治计算题

高中政治计算公式1、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①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变化以后的商品总量=原来的商品总量×(1+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原来的商品总量×(1+变化的人数)(假定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为1)。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提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原来的价值量/(1-降低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假定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

③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2.货币(纸币)发行量的计算: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3.外汇汇率的计算: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当100单位的外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说明外汇汇率降低,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用公式表示为:100单位外币=×××人民币。

4.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它是在将个人的工资、薪金的缴纳是月收入扣除3500后的余额。

它实行累进税率制,纳税人应交的纳税额为应税部分与相应税率之积,用公式表示为: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税率。

5.存款利息和银行利润的计算: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它是根据利息率来计算的,一定时期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

用公式表示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6.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

商品价值量计算题

商品价值量计算题
C、18元 D、18.75元
7、(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②某企业的价值总量,也就是某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以后所获得的总收入。其计算公式是:
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该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使用价值量)
③要注意的几个概念:销售收入、交换价值总量、价值总量、价格总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般来说,交换价值总量就是销售收入,也就是价格总量,也等于这个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这几个概念可以互用。但这只是基于一种理论假设,因为商品的价格是要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格总量可能高于或者低于价值总量。如果不是命题者要特别区别这两个概念,一般可以通用。
A、25% B、 30% C、 35% D、40%
解析: 甲生产者1小时内生产2件商品,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400元,说明每件商品的价值是200元。我们设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X,根据题意,260/(1+X)=200,得出X=0.3,也就是提高了30%。
3、(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现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形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辨是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5、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商品价值量计算公式文

商品价值量计算公式文

商品价值量计算公式文商品价值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所含有的劳动价值的量度。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商品价值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本质。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也可以帮助企业和经济学家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公式是:商品价值量 = 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这个公式揭示了商品价值量的本质,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是商品化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用劳动来生产商品,而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个公式也表明了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中心地位,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在实际应用中,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

根据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对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进行测算,来确定商品的价值量。

这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定价,也可以帮助消费者理解商品的价值。

此外,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时间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找到生产过程中的低效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另外,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

根据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公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而劳动者只能得到劳动力的价值。

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关系。

通过对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我们可以理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的现实,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除此之外,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

根据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公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减少,商品的价值量也会减少。

经济学计算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经济学计算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经济学计算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总结(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1、明确有关商品价值量的几对关系(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使用价值量(产量)成正比。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使用价值量(产量)成正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使用价值量(产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数量成正比2、识记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几个公式(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量)(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量(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3、特别提醒:解此类题首先转通俗表达为专业术语,如①单价、售价、价格水平、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②商品的件数,数量,产量,销量——使用价值量;③某部门、某行业的价值,总价格——价值总量;④某商家,某生产者,某企业——个别;⑤某部门,某行业,全社会——社会;4、典型例题例1(2008年·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①先解读材料,弄清设问要求计算09年的价值量;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③与商品价值量相关的公式一: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公式二: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 +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④分别分析08年和09年的条件,08年有价值量,09年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所以我们选用公式二。

⑤根据公式计算:09年的该商品的价值量=1∕(1+25%)=0.8元。

价值量的计算

价值量的计算

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二上一年度商品数量X( 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 )X( 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公式2: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二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二价值总额/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价值总额二单位商品价值量X商品数量价格总额二单位商品价格量X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公式4: 单位商品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寸,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 (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 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贝J M商品的价值二X/(1+50%(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二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二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X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二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X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 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 4 克B . 8 克C . 16 克D . 32 克解析: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基本理论:
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例1、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9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其他条件不变,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计算方法:(10×6+8×10)÷(10+8)≈7.7小时。

例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8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9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分析: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即无论它的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其价值总量仍然不变,但使用价值总量发生变化。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发生相应变化。

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分子的变化情况。

两个企业的价值总量仍然为:(10×6+8×10)。

但是由于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使用价值总量也相应增加20%,两个企业的使用价值总量也发生相应变化。

即为:〔10×(1+20%)+8〕。

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10×6+8×10)÷〔10×(1+20%)+8〕=7小时。

后续分析:比较例1和例2,一定要注意,分子是没有变化的,即该行业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因为价值总量只与劳动人数有关,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既然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那么甲企业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减少了,因而价值总量也减少了,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甲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的计算方法是
甲企业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该企业生产该商品原用劳动时间÷使用价值总量
=6÷(1+20%)
=5小时
该企业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使用价值总量
=5×10×(1+20%)
=60万小时
这个结果正好等于10×6即60万小时。

其二:这里有两个概念要比较清楚,即价值总量与交换价值总量。

价值总量即劳动总量,它只与劳动人数有关。

交换价值总量即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交换以后所获得的价值总量。

再思考下面一个问题:
甲企业2009年的交换价值量是多少?
甲企业的交换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总量
=7×10×(1+20%)
=84万小时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它也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二是商品价值总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指的是某个商品的价值大小;商品的价值总量则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劳动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价值量的总和,两者也不能混淆。

单位商品价值量指的是个体,而商品的价值总量则是个体之和(一定时间商品价值之和)。

[编辑]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首先是通过生产部门内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使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的过程。

假定市场上商品供求平衡,不存在竞争,某生产部门生产条件分为优、中、劣三种,那么,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就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在这个部门的生产中,如果中等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中等生产条件生产的产品在这个部门的产品中占绝大多数,那么,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由中等生产条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就由中等生产条件生产出来的商品个别价值来决定。

第二,在这个部门的生产中,如果劣等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劣等生产条件生产的产品在这个部门的产品中占绝大多数,那么,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由劣等生产条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就由劣等生产条件生产出来的商品个别价值来决定。

第三,在这个部门的生产中,如果优等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优等生产条件生产的产品在这个部门的产品中占绝大多数,那么,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由优等生产条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就由优等生产条件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来决定。

如果把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引入,并且假定市场供求关系平衡,在这个部门的生产中,中等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中等生产条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这种商品的社会价值由中等生产条件生产出来的商品个别价值来决定。

这样,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就有以下情况:
一、如果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不仅具有优等和中等生产条件的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利润量增长,而且具有劣等生产条件的企业生产该种商品也有利可图,于是,劣等生产条件企业大量涌入,致使劣等生产条件在该部门生产中占统治地位,其产品数量在该部门的产品中占绝大多数,这样,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有劣等生产条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就由劣等生产条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来决定。

二、如果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具有劣等生产条件的企业甚至一部分具有中等生产条件的企业退出生产行列,致使优等生产条件在该部生产中占统治地位,这种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在该部门产品中占绝大多数,这样,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由优等生产条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优等生产条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决定该商品的社会价值。

三、这样,通过市场竞争所引起的市场供求不断变化、价格上下波动和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动,最后,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个别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

以上情况说明,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的过程,就是生产商品的个别生产条件,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个别价值的加权平均过程。

由此,我们可得以下结论:决定商品价值的生产条件是社会平均生产条件,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商品的社会价值可以看作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这里的平均是加权平均);也可看作这个部门的平均(加权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还要受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支配。

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的社会总劳动。

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一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对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的具体表现是:
要生产一定的产品量,就需要投入一定的劳动量;社会为满足人们对某种产品的需要,就要按比例地向这个部门投入一部分社会必要劳动量;如果某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当时的社会需要,社会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就浪费掉了,这时,这个商品量在市场上代表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实际包含的社会劳动量要小得多。

这说明,一种商品的市场价值总量,不是由这个部门随便投入的劳动总量来决定,而是由社会为满足对这种商品的需要而按比例地投到这个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所规定的。

这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另一种涵义。

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中可以看出,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通过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挥作用。

[编辑]
影响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影响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②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和决定: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时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和决定:
①对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反之,则越少;劳动生产率与这一劳动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②对商品价值总量的决定和影响:无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③对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则越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这一劳动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