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 《戏说脸谱》
大班音乐活动京剧戏说脸谱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京剧戏说脸谱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熟悉京剧脸谱的形象和特征•理解不同颜色脸谱的代表意义和角色性格特点•发现不同脸谱的声音表现和情感表达•培养音乐表演的基本技能,如身体姿态、音高、节奏等教学资源•绘本《京剧脸谱》(文:曹阳,绘:马左)•京剧脸谱图片•音乐剧《红楼梦》选段视频•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乐器教学方法•观察•听音辨色•糖果游戏•模仿表演•小组合作教学难点•脸谱与角色性格的关系•用声音表现不同情感氛围第一节:了解京剧脸谱1.通过绘本《京剧脸谱》介绍京剧脸谱的形状、颜色和特征。
2.播放音乐剧《红楼梦》选段,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角色的脸谱和特征,询问学生对脸谱的认识和自己喜欢的角色以及原因。
3.分组糖果游戏,将不同颜色糖果与不同颜色脸谱相匹配,由老师或其他组的同学出题。
第二节:了解脸谱与角色性格的关系1.教师以红脸谱为例,向学生介绍脸谱的取色和角色性格的关系,如红色代表忠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脸谱与角色性格的关系。
2.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角色的出场以及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声音、表情、身体姿态等方面理解角色性格特点。
3.带领学生模仿表演不同角色的表现,从而深化对不同脸谱和角色性格的理解。
第三节:用声音表现不同情感氛围1.引导学生在模仿不同角色表演的基础上,用声音表达不同情感氛围,例如轻松、愉悦、悲伤等。
2.在小组内合作,创作小段表演,展示对脸谱和角色表演的理解和音乐表演的技能。
3.对小组表演进行点评,提供意见和建议,以此加深对音乐表演技能的认识和提高表演技巧。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围绕京剧脸谱和角色特点展开。
通过游戏、绘本、视频、模仿表演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脸谱的基本形状、颜色和特征,掌握不同脸谱与角色性格特点的联系,并运用声音、表情、身体姿态等元素,发掘不同脸谱的音乐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社交能力和表演技巧。
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思辨和创造,从而更好地达到学科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戏说脸谱》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戏说脸谱》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戏说脸谱》,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脸谱。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戏说脸谱》音乐录音。
2. 幼儿所需要的脸谱模板和彩色笔。
3. 化妆棉和水。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利用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引导幼儿做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放松肢体,培养幼儿的集中注意力。
2. 导入:引导幼儿回忆之前学过的中国传统乐器,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的哪些乐器吗?如座子鼓、琵琶等。
并请几位幼儿演奏一些乐器,让其他幼儿猜猜是哪种乐器。
3. 引入音乐《戏说脸谱》:播放音乐《戏说脸谱》,带领幼儿欣赏音乐,观察幼儿欣赏的表情和反应。
4. 了解京剧脸谱:通过展示图片或真实的脸谱,引导幼儿认识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并讲解每个颜色和图案的代表意义。
5.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好脸谱模板和彩色笔,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并彩绘脸谱。
6. 化妆:利用化妆棉和水,帮助幼儿将自己绘制的脸谱图案贴在自己的脸上,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7. 表演:让每个小组的幼儿穿上自己绘制的脸谱,学习一些传统京剧动作,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进行脸谱表演。
8.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9.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京剧脸谱知识,并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自己的脸谱,进行家庭表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脸谱,并通过脸谱彩绘和表演活动,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戏说脸谱》及教学反思5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戏说脸谱》及教学反思5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戏说脸谱》及教学反思《大班音乐课教案《戏说脸谱》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图案,熟悉歌词内容,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1、京剧碟片欣赏片断<包公断案>。
《戏说脸谱》磁带及录音机。
2、京剧脸谱图片:蓝脸、红脸、黄脸、白脸、黑脸。
3、请家长先帮助幼儿了解关于京剧的知识、收集京剧脸谱、京剧饰品等。
4、提前上一堂语言活动课,话说三国人物。
5、幼儿人手一面空白脸谱面具。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京剧的特点。
师:放京剧碟片《包公断案》,让小朋友欣赏一段京剧。
后提问:刚才小朋友看的是什么?它与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区别?(唱起来很有精神;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二、利用幼儿的好奇和想探究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学唱京剧的动力。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对,刚才小朋友们欣赏的正是京剧,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一门戏曲艺术,这在国外可是找不到的哟!1、出示课件: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蓝脸的窦尔敦深夜悄悄偷走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勇无比;黄脸的典韦很聪明,别人都喜欢问他问题,所以他觉得很神气;白脸的曹操,这个人很精明、奸诈;黑脸的张飞,侠胆仗义,但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
三、幼儿拍节奏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怎么拍?)老师把这五个古代人物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请你们听一听我朗诵的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是怎么说的?还要看看老师做了哪些动作?表情怎么样?1、看课件说歌词2、师幼对接歌词3、加衬词说歌词四、幼儿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戏说脸谱》通用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戏说脸谱》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音乐与表演》第三节《戏说脸谱》。
主要内容为: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学习唱念做打的基本功,通过唱脸谱歌、画脸谱、表演脸谱,培养幼儿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及其代表的人物性格。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提高幼儿的歌唱水平。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识别和表演。
教学重点:学唱《戏说脸谱》歌曲,了解脸谱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音乐播放设备、脸谱道具。
学具:画脸谱材料(彩笔、纸张)、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京剧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京剧脸谱。
2. 歌曲教学:(1)播放《戏说脸谱》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2)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脸谱知识讲解:(1)展示不同类型的脸谱,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讲解脸谱的象征意义,让幼儿了解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
4. 画脸谱:(1)分发画脸谱材料,讲解画脸谱的方法。
(2)幼儿动手画脸谱,教师指导。
(3)展示作品,评价鼓励。
5. 表演环节:(1)分组进行唱念做打练习,教师指导。
(2)每组选取一种脸谱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歌曲名称《戏说脸谱》。
2. 简要列出京剧脸谱的基本特点。
3. 画出几种典型的脸谱,标注对应的人物性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脸谱,并为其编写一个小故事。
2. 答案示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深入了解京剧艺术。
(2)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画脸谱和表演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识别和表演。
2. 教学重点:学唱《戏说脸谱》歌曲,了解脸谱的基本特点。
幼儿园大班《戏说脸谱》音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戏说脸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特点,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歌曲《戏说脸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戏说脸谱》,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把握,京剧脸谱的分类及含义。
三、教学准备1.课件:京剧脸谱图片、歌曲《戏说脸谱》音频。
2.教学道具:京剧脸谱面具、画笔、颜料。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戏说脸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戏说脸谱》,注意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2)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直至学会整首歌曲。
3.脸谱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讲解脸谱的分类及含义。
(2)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正确佩戴脸谱面具。
4.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喜欢的脸谱,讨论其特点和含义。
(2)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
5.脸谱制作(1)教师发放画笔、颜料和空白面具,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脸谱。
(2)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脸谱制作。
6.成果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脸谱,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2)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京剧脸谱的知识,尝试制作一个家庭版的脸谱。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戏说脸谱》引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京剧脸谱知识。
2.学生在制作脸谱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京剧脸谱的理解。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课后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带回家,充分发挥了家校共育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京剧脸谱的了解程度。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特点,认识不同颜色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2.通过唱游活动,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颜色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学会唱游《戏说脸谱》。
2.教学难点:理解京剧脸谱的艺术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京剧脸谱图片、视频《戏说脸谱》。
2.乐器:口哨、手鼓。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播放《戏说脸谱》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艺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出现的脸谱,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脸谱。
第二环节:认识脸谱1.教师展示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脸谱,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讲解不同颜色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如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刚直,白色代表奸诈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脸谱知识。
第三环节:学唱《戏说脸谱》1.教师教唱《戏说脸谱》,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熟悉歌曲旋律。
3.教师引导学生加入口哨、手鼓等乐器,进行唱游活动。
第四环节:团队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脸谱颜色。
2.每组学生共同创作一个表演节目,包括唱游、舞蹈、朗诵等。
3.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京剧表演,了解京剧艺术。
2.邀请京剧艺术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脸谱,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唱游活动,对京剧脸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含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含反思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含反思1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能尝试用京剧里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环境与材料:1、熟悉音乐。
2、窦尔敦、关公、孙悟空、曹操、张飞的脸谱各一张。
幼儿自制脸谱。
3、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一次备课一、欣赏脸谱,理解歌词1、教师出示脸谱,请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脸谱。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人物: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雄无比;花脸的孙悟空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见。
二、欣赏脸谱,学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在范唱的过程中唱到哪个人物就出示哪个脸谱。
2、结合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编相应动作,并试着边唱边表演。
3、引导幼儿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
三、佩带脸谱,学表演幼儿戴上自制脸谱,随歌曲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孩子对京剧可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京剧中奇特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我们班又是以闽南高甲戏为特色,高甲戏与京剧间或多或少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孩子们对该活动特别感兴趣。
首先,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京剧、京剧脸谱的了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在欣赏歌曲后我利用与歌曲歌词相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歌词,让孩子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幼儿学唱歌曲环节,我采用了听旋律、用儿歌的形式说念歌词、合演唱的形式逐句将歌词唱出来,并配上了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内容,效果很好。
再次,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来了解京剧的唱腔。
幼儿园大班《戏说脸谱》音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戏说脸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脸谱文化,培养幼儿的国学素养。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学习《戏说脸谱》这首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音乐:《戏说脸谱》的音乐文件。
2.音乐播放器和音箱。
3.戏脸谱的图片或卡片。
4.手工工具: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脸谱的图片或卡片。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有什么特点?3.介绍脸谱文化的背景,并简单解释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含义。
第二步:音乐欣赏(10分钟)1.播放《戏说脸谱》的音乐。
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音乐。
2.暂停音乐后,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
可以提问:这首音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第三步:学唱歌曲(15分钟)1.分发歌词卡片,并展示歌曲的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读歌词。
2.分段教唱歌曲,多重复几次,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教唱完整的歌曲,并辅以音乐播放。
带领幼儿一起唱歌。
第四步:创作戏脸谱(2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图片。
2.鼓励幼儿使用彩笔、彩纸等材料,自由创作自己心目中的脸谱。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供幼儿选择使用。
3.让幼儿将自己创作的脸谱挂在教室的墙上,形成一个小展览。
第五步:合作表演(20分钟)1.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脸谱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想象脸谱的特点和角色。
3.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脸谱角色,编排简单的表演,可以结合音乐和动作。
4.组织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鼓掌。
四、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戏脸谱的道具,例如用纸板做成的脸谱面具。
2.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脸谱艺术家或音乐人到幼儿园进行专项讲座或表演。
3.组织小组活动,教幼儿一起唱其他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戏说脸谱》音乐的理解和音乐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