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侧压力计算公式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全文 新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的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全文新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的侧压力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200/(T+15)=200/(20+15)=5.7142 (h) 新浇混凝土作用在模板上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二式计算: F = 0.22γct0β1β2V1/2 F = γcH 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_span lang="EN-US">KN/㎡)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_/span>KN/m3_span lang="EN-US"> t0——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可采用t= 200/(T+15) 计算T——混凝土的温度(℃_span lang="EN-US">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_span lang="EN-US">m/h_span lang="EN-US">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于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_span lang="EN-US">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叿span lang="EN-US">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亿span lang="EN-US">30㎜时,取0.85_span lang="EN-US">50ソspan lang="EN-US">90㎜时,取1.0_span lang="EN-US">110ソspan lang="EN-US">150㎜时,取1.15 =0.22×25×5.7142×1.2×1.15×1^(1/2)=43.4 (kN/m^2) =25×2=50 (kN/m^2) 取其中的较小值:F=43.4(kN/m^2)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荷载设计值:F设=1.2×0.85×43.4=44.3(kN/m^2) 混凝土振捣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荷载设计值:F2=1.4×0.85×4=4.76(kN/m^2) 故最终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荷载设计值F=49.06(kN/m^2) 有效压头高度为:h=49.06/25=1.96m。
混凝土侧压力

在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第4.1.1条,给出了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公式: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取两式中教小值):F=0.22γctoβ1β2V∧½F=γc 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kN/m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t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o=200/(T+15)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V——混凝土地的浇筑速度,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形如图所示,h为有效压头高度,h=F/rc 。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是入模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新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对限制其流动的侧模板所产生的压力。
我国有关部门在20世纪60 ~80年代初期对混凝土侧压力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尽管一次浇筑高度、浇筑速度不同,但混凝土侧压力分布曲线的走势基本相同:即从浇筑面向下至最大侧压力处,基本遵循流体静压力的分布规律;达到最大值后,侧压力就随即逐渐减小或维持一段稳压高度后逐渐减小,压力图形对浇筑高度轴呈山形或梯台形分布。
经试验获得的侧压力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最大侧压力随混凝土浇筑速度提高而增大,与其呈幂函数关系。
(2)在一定的浇筑速度下,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从而增加其有效压头。
(3)机械振捣的混凝土侧压力比手工捣实增大约56%。
(4)侧压力随坍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坍落度从7cm增大到12cm时,其最大侧压力约增加13%。
(5)掺加剂对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和稠度有调整作用,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侧压力。
新浇筑混凝土对的侧压力计算全文

新浇筑混凝土对的侧压力计算全文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全文新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的侧压力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200/(T+15)=200/(20+15)=(h)新浇混凝土作用在模板上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二式计算:?F=γct0β1β2V1/2F=γc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_spanlang="EN-US">KN/㎡)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_/span>KN/m3_spanlang="EN-US">t0——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可采用t=200/(T+15)计算T——混凝土的温度(℃_spanlang="EN-US">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_spanlang="EN-US">m/h_spanlang="EN-US">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于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_spanlang="EN-US">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叿spanlang="EN-US">;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亿spanlang="EN-US">30㎜时,取_spanlang="EN-US">50spanlang="EN-US">90㎜时,取_spanlang="EN-US">110spanlang="EN-US">150㎜时,取?=×25××××1^(1/2)=(kN/m^2)=25×2=50(kN/m^2)?取其中的较小值:F=(kN/m^2)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荷载设计值:F设=××=(kN/m^2) 混凝土振捣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荷载设计值:F2=××4=(kN/m^2) 故最终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荷载设计值F=(kN/m^2) 有效压头高度为:h=25=1.96m。
[精品文档]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计算:
![[精品文档]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70515ee8bd63186bcebbcee.png)
附页:外墙单面支模模板计算书1、由于采用大钢模板,现只对其的支撑体系进行验算。
单面模板高3m,以单排支撑点为验算单位,计算宽度为1m。
2、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计算:计算参数:γc=24KN/m3(混凝土的重力密度)t o=5小时(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求搅拌站保证)β1=1.2(外加剂影响系数)β2=1.15(坍落度影响系数)v=1m/小时(混凝土浇筑速度,3m高的墙要求在>3小时浇完)H=3m(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到新浇顶面的总高度)由公式F=0.22γc t oβ1β2v=0.22×24×5×1.2×1.15×1=36.43KN/m2由公式F=γc H=24×3=72KN/m2按取最小值,故最大侧压力为36.43KN/m23、荷载设计值F6及有效压头高度hF6=γc F=1.2×36.43=43.72 KN/m2有效压头高度h= F6/γc=43.72/24=1.82m倾倒荷载产生的压头x= F7/γc=2.8/24=0.12叠加后的有效高头h=1.82-0.12=1.7m4、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F=2KN/m2F7=γ7F=2×1.4=2.8KN/m2剪力图N B =acos F T A =sinaN B 由此得:采用密布型钢管行架进行支撑增加锚拉,采用分析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φ48×3.5mm钢管的力学性能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0 N/mm2单个杆件的抗力验算单个受拉构件:T A max/489=15740/489=32.19N/mm2<205 N/mm2(满足要求)总的拉力ΣTAi=14.43+15.74+14.28+9.24+4.14=57.83KN57830/489=118.3 N/mm2<205 N/mm2(满足要求)受压构件:N B max=30.59 KN;L B=1166mm采用十字扣件,计算长度系数为1.5,所以实际计算长度为1749mmλ=L/r=1749/15.78=111;查表得Ψ=0.555δ=N/ΨA=30590/(0.555×489)=112.7N/mm2<205 N/mm2(满足要求)5、地锚钢筋抗剪(整体)ΣF/fv=(24.05+26.23+23.79+15.40+6.90)×1000/(489×125)=1.58(根)所以至少需2排钢管埋地抗剪,实际安排5排,满足要求。
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

一 侧压力计算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位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原因见后面说明):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2)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取25 kN/m 3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一般取值5h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 );取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取3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 时,取;50—90mm 时,取1;110—150mm 时,取。
1/2=m 2=25x3=75kN/ m2取二者中的较小值,F= m2作为模板侧压力的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载荷标准值 4 kN/ m2,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和,则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 有效压头高度:m F h c 3.12548.32===二、对拉螺栓计算:对拉螺栓采用D16螺杆;纵向最大间距为750mm ,横向最大间距为1200mm 。
对拉螺栓经验公式如下:f A N *≤N---对拉螺栓所承受的拉力的设计值。
一般为混凝土的侧压力A---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mm2)A=201mm2f--对拉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单根D16螺杆所能承受最大拉力:Fmax=f A=335X201=故满足要求为什么两者取最小值?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是入模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新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对限制其流动的侧模板所产生的压力。
我国有关部门在20世纪60 ~80年代初期对混凝土侧压力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尽管一次浇筑高度、浇筑速度不同,但混凝土侧压力分布曲线的走势基本相同:即从浇筑面向下至最大侧压力处,基本遵循流体静压力的分布规律;达到最大值后,侧压力就随即逐渐减小或维持一段稳压高度后逐渐减小,压力图形对浇筑高度轴呈山形或梯台形分布。
建筑施工模板侧压力计算讲解

模板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2/121022.0V t F c ββγ=
H F c γ=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2)
γ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取25 kN/m 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一般取值5h ,即取T=25℃。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 );根据资料取V= 0.5-1.5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取
1.5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
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 时,取0.85;50—90mm 时,取1;110—150mm 时,取1.15。
因此可得:
2/121022.0V t F c ββγ=
=22.4KN/m
H F c γ=
=25*1.5 =37.5 KN/m
则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值为22.4 KN/m 。
根据设计,则最小面模板受压强为:
P=22.4/(1.5*1.3)
=11.5 KN/m 2
根据螺纹布置校核其强度:
对拉螺栓采用D30螺杆;纵向最大间距为1800mm ,横向最大间距为1000mm 。
单根D16螺杆所能承受最大拉力:
Fmax=f*A=235*3.14*152=166KN
N=L*l*q=1.8m*1m*22.4kN/m 2 =40.32KN<166KN
故符合强度。
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

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位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原因见后面说明):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2)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取25 kN/m 3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一般取值5h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 );取0.5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取3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 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 时,取0.85;50—90mm 时,取1;110—150mm 时,取1.15。
1/2=22.4kN/m 2=25x3=75kN/ m2取二者中的较小值,F=22.4kN/ m2作为模板侧压力的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载荷标准值4 kN/ m2,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1.2和1.4,则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 有效压头高度:m F h c 3.12548.32===γ二、对拉螺栓计算:对拉螺栓采用D16螺杆;纵向最大间距为750mm ,横向最大间距为1200mm 。
对拉螺栓经验公式如下:f A N *≤N---对拉螺栓所承受的拉力的设计值。
一般为混凝土的侧压力A---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mm2)A=201mm2f--对拉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单根D16螺杆所能承受最大拉力:Fmax=f A=335X201=67.3KN故满足要求为什么两者取最小值?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是入模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新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对限制其流动的侧模板所产生的压力。
模板工程计算

F=r*H中,这个公式中的H应该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时候,才能采用,混凝土的浇注速度以及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H有关系,H=系数*注速度*初凝时间,只要超过了初凝时间,混凝土已经具备一定的形状,侧压力会减小。
除此以外,在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高度以内,浇注的混凝土也适用这个公式。
另一个公式,就详细的说明了,侧压力F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及浇注速度的关系。
取两个公式的较小值,更接近实际浇注混凝土过程中的情况。
模板侧压力一般根据两个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式一:F =0.22γCTOβ1β2V0.5式二:F=γCH 式一是根据砼浇筑高度有效压头进行计算,即任意高度模板侧压力的最大值。
浇筑速度较慢,将造成下部砼已经初凝,初凝部分对模板的侧压可以不作为考虑,故在有效压头以外,不进行考虑。
计算式中根据浇筑速度及初凝时间考虑未初凝部分的混凝土侧压力,也就是说,在此浇筑速度、砼初凝时间及容重等的相同参数下,浇筑任意高度模板侧压力的最大值(可以认为刚好自初凝面至当前浇筑高度液体砼对模板的侧压力),但一般浇筑高度较小,直至浇筑完毕,第一层砼任然未初凝,甚至距离初凝时间还较远。
那么该值与现场实际情况偏差就较大。
远远大于实际情况。
式二是按照实际全浇筑高度全部液态砼计算,那么可能会出现浇筑速度较慢,初凝块,没有浇筑完毕下部砼已经初凝,该部分砼对模板已经没有侧压力。
计算结果也远大于实际值。
比如在效压头为4米,按计算式一计算结果就为适用于4米以上的模板侧压力,式二就式于4米以下的模板侧压力。
大于4米时,当前浇筑高度4米以下可以认为当前条件下无侧压。
小于4米时,可以认为全部模板承压。
故按照两式取小值。
但在代入参数时压考虑最不利状况,即初凝时间最长、浇筑速度最快代入计算。
在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第4.1.1条,给出了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公式: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取两式中教小值):F=0.22γctoβ1β2V∧½F=γc H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kN/m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t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浇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计算研究一、实验数据表1.实验测的浇筑速度与最大压力编号浇筑速度V(m/h)实测值P(kN/m) 编号 浇筑速度V(m/h) 实测值P(kN/m) 1 0.22 11.68 23 2.92 46.73 2 0.25 14.60 24 2.92 57.46 3 0.17 28.84 25 3.11 53.89 4 0.38 18.98 26 3.24 58.78 5 0.47 20.08 27 3.43 45.63 6 0.43 38.33 28 3.73 44.54 7 0.63 44.98 29 3.99 44.54 8 0.78 25.19 31 4.65 57.68 9 0.87 30.30 32 4.67 61.33 10 0.83 37.75 33 4.79 62.57 11 1.05 41.62 34 4.97 72.29 12 1.24 47.83 35 5.62 65.57 13 1.51 34.32 36 5.95 75.06 14 1.78 49.87 37 14.10 79.14 15 1.95 45.27 38 10.00 71.14 16 2.00 40.30 39 15.70 74.79 17 2.10 45.85 40 3.29 38.00 18 2.12 52.21 41 15.81 80.80 19 2.24 57.32 42 4.13 52.00数据编号1至36为之前规范给出的图中已测的的数据,其中考虑到如今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普遍偏高,按照规范中坍落度的修正我们在实测值上乘以了1.15。
温度与混凝土侧压力的关系,采用线性比例关系图。
通过以上修正,表中的实测值实际上是经过修正,换算成温度200C ,坍落度12~16cm 下的模板侧压力值。
二、实验数据分析依旧采用幂函数的关系即nP KV 来描述侧压力同浇筑速度的关系,对表中的测试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0.3309=(1) P V34.707图1.浇筑速度对最大侧压力的影响R=说明该方程能较好的反映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最大侧压力之复相关系数20.7461间的关系。
对两变量取对数,线性拟合后进行统计检验,即得到:y = 0.3309x + 1.5404 (2)图2.取对数后浇筑速度对最大侧压力的影响R=,F统计值为118.18远大于显著水平分析显示,线性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20.7461为0.05(即保证率95%)的F临界值4.06,说明侧压力与浇筑速度取对数方程后的线性关系显著,同时t统计量为10.871大于显著水平为0.05的t临界值2.02,即反映lg(V)与lg (P)的增加值影响显著。
考虑最大偏差,对方程(2)进行修正,即y = 0.3309x + 1.5404 + 0.256 =0.3309x + 1.7964 此时则有0.330962.575P V=三、最大侧压力公式推导当浇筑高度比较高时,浇筑时间比较长,施工时可能需要分层,虽然混凝土未达到初凝,但是由于模板尺寸,配筋,混凝土本身的物理性质施工方法等都有可能影响有效压头,所以引入α来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即:0()h t V x α=0()P t V x γα=⋅ (3)取混凝土重度为243/kN m ,实验数据的混凝土温度均以规格化到020C ,按现行规范公式02002005.714152015t T ===++,联合方程(1)和方程(3)即可得:0.3309()0.456V x V α=0.330900.456P t V γ=为了计算方便和安全可靠,同时考虑坍落度影响系数β将上式简化为:1/400.43P t V γβ= (4)坍落度在6~9cm 时β取0.85,坍落度在14~18cm 时β取1.0同时计算得到的P 值不能超过H γ。
该公式与其他规范公式进行比较,见表2:四、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美国ACI 公式适用于浇筑速度较慢(浇筑速度约在2m/h 以下)的模板侧压力计算,当超过时公式计算值极具增长,超过rH 。
同时ACI 中规定模板侧压力最小值不能小于30kN/m 。
(2) 苏联模板侧压力计算值普遍偏小。
德国公式在浇筑速度较慢时偏小,在浇筑速度达到4~6m/h 时能够较好的吻合并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3) 冶金院的公式计算值虽能较好的吻合并涵盖住实验测的值,但是误差普遍偏大,本文推荐公式在整个曲线段上能够较好的拟合实验值,并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表2.各国规范侧压力计算值对比编号 浇筑速度实测值推荐公式我国GB50204-92 美国ACI(kN/m2) 苏联德国DIN18218冶金院 V(m/h) (kN/m2) (kN/m2) (kN/m2) 柱子 墙体 (kN/m2) (kN/m2)(kN/m2) 1 0.22 11.68 40.48 19.62 14.17 47.06 V<0.5m/h 时,P=rH 20.90 30.12 2 0.25 14.60 41.86 20.98 14.97 47.31 21.3431.16 3 0.17 28.84 37.70 17.02 12.80 46.63 20.13 28.05 4 0.38 18.98 46.33 25.70 18.13 48.29 23.1034.48 5 0.47 20.08 48.82 28.54 20.35 48.98 24.33 36.33 6 0.43 38.33 47.71 27.26 19.32 48.66 23.7635.51 7 0.63 44.98 52.64 33.18 24.46 50.26 23.29 26.62 39.17 8 0.78 25.19 55.49 36.87 28.18 51.41 24.28 28.69 41.30 9 0.87 30.30 57.00 38.90 30.40 52.10 24.86 29.92 42.42 10 0.83 37.75 56.37 38.04 29.45 51.81 24.61 29.39 41.95 11 1.05 41.62 59.66 42.62 34.75 53.45 26.02 32.34 44.40 12 1.24 47.83 62.21 46.33 39.49 54.93 27.28 34.98 46.29 13 1.51 34.32 65.35 51.13 46.22 57.02 29.06 38.72 48.63 14 1.78 49.87 68.09 55.52 52.94 59.11 30.84 42.46 50.67 15 1.95 45.27 69.65 58.08 57.14 60.41 31.96 44.79 51.83 16 2.00 40.30 70.13 58.88 58.48 60.83 32.31 45.54 52.19 17 2.10 45.85 70.95 60.27 60.85 61.57 32.94 46.86 52.80 18 2.12 52.21 71.14 60.59 61.41 61.74 33.09 47.17 52.94 19 2.24 57.32 72.13 62.29 64.41 62.67 33.89 48.84 53.68 20 2.33 52.57 72.88 63.60 66.79 63.41 34.52 50.16 54.24 21 2.46 56.59 73.86 65.31 69.95 64.40 35.36 51.92 54.96 22 2.70 50.75 75.58 68.40 75.89 66.24 36.93 55.22 56.25 23 2.92 46.73 77.09 71.16 81.42 67.96 38.40 58.30 57.37 24 2.92 57.46 77.09 71.16 81.42 67.96 38.40 58.30 57.37 25 3.11 53.89 78.32 73.44 86.17 69.44 39.66 60.94 58.28 26 3.24 58.78 79.15 75.00 89.49 70.47 40.54 62.79 58.90 27 3.43 45.63 80.25 77.10 94.08 71.90 41.76 65.34 59.72 28 3.73 44.54 81.95 80.42 101.60 74.23 43.75 69.52 60.99 29 3.99 44.54 83.35 83.17 108.09 76.25 45.47 73.13 62.03 31 4.65 57.68 86.60 89.79 124.54 V>4.5m/h 规范中未给出 49.83 82.28 64.45 32 4.67 61.33 86.67 89.95 124.94 49.94 82.50 64.50 33 4.79 62.57 87.26 91.16 128.10 50.78 84.26 64.94 34 4.97 72.29 88.04 92.81 132.45 51.93 86.68 65.52 35 5.62 65.57 90.79 98.70 148.6756.23 95.70 67.57 36 5.95 75.06 92.10 101.56 156.90 58.42 100.28 68.54 37 3.29 38.00 79.42 75.52 90.63 40.84 63.42 59.10 38 4.13 52.00 84.07 84.62111.56 46.39 75.06 62.56 39 14.10 79.14 114.27 V>6m/h 规范中未给出360.02 112.29 213.25 85.04 40 10.00 71.14 104.87257.85 85.19 156.42 78.04 41 15.70 74.79 117.39399.89 122.87 235.42 87.36 42 15.81 80.80 117.59 402.64 123.59 236.95 87.51 4315.00 62.50116.06382.45118.24 225.72 86.37注:超过浇筑速度15m/h 时,可按P H γ=直接计算模板侧压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