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亏虚颈椎病
邂逅针灸:颈椎疾病的另类克星

邂逅针灸:颈椎疾病的另类克星中医颈椎病为痹证,由于颈椎病是太阳经病症,因气血虚弱无法营养筋脉,导致湿邪入侵,滞留在筋脉,引起闭阻不通,从而出现痹证等症状。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1.寒湿痹阻型:因居住在寒湿之地,遇寒冷刺激后颈项部疼痛症状会加重,伴有舌苔白腻,脉弦紧的表现。
2.气滞血瘀型:常因外伤或扭伤病史而引起颈项部疼痛,伴有淤血表现,如舌苔脉象典型,舌可见淤点淤班,脉涩。
3.肝肾亏虚型:颈项部疼痛喜按,伴有腰膝酸软、耳鸣等表现。
4.风寒痹阻型:感受风寒所致,颈项部疼痛不适,转头受限,伴有恶寒、鼻塞、流涕等症状。
颈椎病最常见的人群1.老人: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锥体钙质退化的现象。
2.工作、学习长期低头久站久坐的人:长期将头颈于一个低头动作放置。
3.头颈外伤的人:有些外伤会导致锥体突出、增生、颈周围组织病变等情况诱发脊髓型颈椎病。
4.长期吹空调不通风处于一个风湿环境状态的人:风湿环境对病人机体的肌肉形成痉挛、血管收缩,导致椎动脉劲椎病。
5.不良姿势的人:如卧位看手机、看书、坐位睡觉。
6.颈椎先天发育不良的人:如椎管先天性狭窄。
劲椎病怎么治疗?西医:采用一般药物、手术治疗劲椎病,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劲椎病已经是日常生活中的常发疾病,并且发病的年龄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
中医:中医辨证分析:(1)颈性质:主治颈强的人,可针风池、合谷、列缺、悬钟、外关;对于针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后溪穴等针刺颈疼喉咙疼的人;像仰头限制的人,与昆仑、列缺一起针刺。
(2)神经根性质:主治疼痛的人,针风池、合谷、足三里、悬钟、后溪;有肩痛的人要配合肩膀和外侧;手臂疼痛的人,针刺曲池、天井、外关、尺泽;手腕疼痛的人,针刺阳池、阳溪、腕骨、大陵;有麻木感觉的人,针刺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悬钟;肌肉组织萎缩的人,针刺曲池、手三里、脾俞、八邪八风任两个穴位都可以。
(3)脊髓性质:肌肉处于痉挛的人,针刺足三里、悬钟、太溪、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关元、命门;实证针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脾俞、大椎、后溪;身上有气无力的人(肾虚):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溪。
治疗颈椎病经方-桂枝加葛根汤

治疗颈椎病经方-桂枝加葛根汤颈椎病,一般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风寒湿侵袭,病位在足太阳膀胱经。
表现为颈椎拘急疼痛,这与太阳病之中的颈项强痛很像。
《伤寒论》里面有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这两首方剂,很重要的区别就是无汗和有汗。
现代人病机复杂,血压高的很多,心脏有问题的很多,葛根汤中有麻黄,对于血压和心脏有影响,能不用最好不用,所以治疗颈椎病,用桂枝加葛根汤为基础方就很好。
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
葛根,是颈项疾病的专药,是治疗颈椎病的必用之品。
同时再配合祛风寒湿的方剂,比如四味羌活汤。
其中苍术可以燥湿健脾,还可以解表散寒,是治疗湿病常用的药物,内生之湿,中焦,下焦皆可以使用,比如治疗中焦的平胃散,治疗下焦的二妙散,其中苍术都是君药。
外感之湿,尤其是骨关节疾病,苍术也是常用之品,因为其不仅可以燥湿,还可以解表散寒,对于外感的风寒湿很契合。
还有羌活,也可以解表散寒,胜湿止痛,善于治疗上半身的风寒湿痹痛。
再配伍防风,防风也是祛风解表常用的药物,也能胜湿。
再配伍生甘草,以调和诸药。
最后,再加入生黄芪、当归,以补气活血,有利于经络畅通,扶正祛邪。
所以颈椎病可以用归芪桂枝加葛根汤合四味羌活汤来治疗。
药方∶生黄芪60g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葛根60g苍术10g羌活10g防风10g还可以加入鸡血藤、伸筋草、威灵仙以提高疗效。
还有一点很重要,前面说了,颈椎病之所以发作,是因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也就是说颈椎病是筋骨的问题,尤其骨的问题,肾主骨,所以后期要补肾强骨,这样才能治本,远期疗效才好。
补肾可以用大补元煎,联合治疗颈椎病的基础方桂枝加葛根汤,同时再加入羌活、防风,以散寒胜湿。
还要再用生黄芪、当归,以补益气血。
最后加入活化脾胃之品,陈皮、砂仁、焦三仙。
药物虽多,但很平和,可以做成丸剂,长久服用,以巩固疗效。
药方∶熟地10g山药10g山萸肉10g杜仲10g当归10g枸杞子10g党参10g生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0g葛根10g羌活5g防风5g生黄芪30g陈皮5g砂仁5g焦三仙(各)5g配伍严谨,用药平和。
颈椎病辩证分型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 之品。
03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CHAPTER
病因病机分析
情志不畅
长期情绪压抑、抑郁等, 导致气机不畅,血行受阻 。
外伤劳损
颈部受到外力损伤或长期 劳损,使气血运行不畅, 形成瘀血。
寒湿侵袭
寒湿之邪侵袭颈部,导致 气血凝滞,经络不通。
临床表现特点
颈部疼痛
呈刺痛或胀痛,痛处固定不移。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肥甘厚味之品助 湿生痰。可多食具有健脾利湿化痰作用的
食物,如山药、薏米、赤小豆等。
注意颈部保暖
避免颈部受风寒湿邪侵袭,加重痰湿阻络 症状。
适当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颈部及全身运动锻炼,促进气血 流通和新陈代谢。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颈部保暖
避免颈部受风寒湿邪侵袭,加重症状。
合理饮食调养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可适当多吃 肝肾滋补食物如黑芝麻、枸杞等。
05
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CHAPTER
病因病机分析
痰湿内蕴
01
由于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聚成痰,痰湿阻滞经络,导致颈部
气血运行不畅。
风寒湿邪侵袭
02
外感风寒湿邪,与体内痰湿相互勾结,加重经络阻塞,诱发颈
椎病。
劳损过度
03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颈部肌肉劳损,气血瘀滞,痰湿之邪更易
滞留。
临床表现特点
颈部僵硬疼痛
痰湿阻络,气血不畅,颈部肌肉僵硬、疼痛 、活动受限。
上肢麻木
痰湿阻滞经络,气血不能濡养上肢,导致上 肢麻木、无力。
头晕目眩
痰湿上蒙清窍,导致头晕、目眩、耳鸣等症 。
颈椎病治疗两个偏方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形成是由于肝肾亏虚,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积累性劳损,以致腠理空疏、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侵入,痹阻经络,气滞血瘀所致。
方法一、陈醋热敷
使用方法:将纯棉毛巾折叠成四重,用陈醋浸透,然后敷在颈部疼痛处,用电吹风(或热水袋热敷)
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一个月,此方经多人试验后,两三次即见效果,坚持一个月左右,部分受颈椎病困扰多年的患者说全愈无复发。
陈醋有散瘀止痛、软坚散结的作用,可以治疗关节脱臼、跌打外伤;用热水袋热敷能促进醋的渗透,并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软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用陈醋在患处热敷可以影响骨细胞代谢,增强活血消肿、散瘀止痛的作用,对寒凝阻滞型的轻症骨质增生有效。
方法二、炒热红豆后,用纱布包好,放在疼痛的位置热敷。
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朋友提供的祖传土方法。
红豆,有祛湿的功效。热敷,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软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部新陈代谢。
项痹(颈椎病)肝肾不足病程记录

姓名XXX 科室针推病床XX 住院号XXXX病程记录XXXX-XX-XX XX:XX 主治医师查房颈项疼痛不适伴头晕头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双上肢麻木,呈放射性,无天旋地转感,全身困重,纳眠一般,二便尚调。
体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活动受限。
两侧项背肌紧张,压痛,C3~6体表棘突压痛,叩顶试验(+),椎间孔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
舌淡红,苔薄黄或白,脉细数或弱。
今日XXX主治医师详问病史、仔细检体之后指示:一、目前诊断考虑:中医:项痹(肝肾不足),西医:颈椎病,二、局部理疗如低频脉冲电、中药熏药、TDP、颈椎病推拿及电针等。
5%GS250ml+红花针20ml或0.9%NS250ml+葛根素针0.5g静滴活血通络,龟鹿补肾液10 ml po tid三、本病当与颈椎滑脱症相鉴别,颈椎滑脱症,以颈项痛为主症,多伴有头晕头痛,可伴有上肢症状,多于外伤下起病,体检多于棘突处有压痛,多无其他阳性体征。
颈椎CT可鉴别。
四、中药汤剂以滋水涵木,调和气血为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具体如下:熟地20淮山15茯苓30丹皮15泽泻15山萸肉15桑椹子15杞子10桑寄生30炙甘草5×剂,水煎温服,日1剂住院医师:XXX主治医师:XXX XXXX-XX-XX XX:XX 科主任查房副主任医师查房颈项疼痛不适伴头晕头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双上肢麻木,呈放射性,无天旋地转感,全身困重,纳眠一般,二便尚调。
体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活动受限。
两侧项背肌紧张,压痛,C3~6体表棘突压痛,叩顶试验(+),椎间孔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
舌淡红,苔薄黄或白,脉细数或弱。
今日XXX科主任详问病史、仔细检体之后指示:姓名XXX 科室针推病床XX 住院号XXXX一、同意目前诊断:中医:项痹(肝肾不足),西医:颈椎病二、局部理疗如低频脉冲电、中药熏药、TDP、颈椎病推拿及电针等。
5%GS250ml+红花针20ml或0.9%NS250ml+葛根素针0.5g静滴活血通络,龟鹿补肾液10 ml po tid三、患者XXX,素体禀赋不足,天癸竭,脏腑本虚,肝肾不足,肝阴不足,肾精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脉,不荣则痛。
颈肩腰腿疼辨证治疗方案

一、概述颈肩腰腿疼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见于年轻人。
由于颈、肩、腰、腿部位解剖结构复杂,肌肉、骨骼、神经等组织易受到损伤或劳损,导致疼痛。
中医认为,颈肩腰腿疼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等原因引起的。
本治疗方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旨在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二、辨证分型1. 肝肾亏虚型症状:颈肩腰腿疼痛,酸软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沉细。
2. 气血瘀滞型症状:颈肩腰腿疼痛,刺痛或胀痛,活动受限,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涩。
3. 风寒湿痹型症状:颈肩腰腿疼痛,疼痛游走不定,局部冷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紧。
4. 瘀血阻络型症状:颈肩腰腿疼痛,疼痛如锥刺,局部肿胀,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脉涩。
三、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肝肾亏虚型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用法: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2)气血瘀滞型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用法: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3)风寒湿痹型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芍药、牛膝、肉桂、杜仲、人参、茯苓、甘草用法: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4)瘀血阻络型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用法: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2. 针灸治疗(1)肝肾亏虚型穴位:肾俞、肝俞、太冲、太溪、三阴交操作:每次选3-5穴,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气血瘀滞型穴位:合谷、曲池、血海、膈俞、足三里操作:每次选3-5穴,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风寒湿痹型穴位:曲池、合谷、风池、大椎、腰阳关、委中、足三里操作:每次选3-5穴,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4)瘀血阻络型穴位:合谷、曲池、血海、膈俞、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操作:每次选3-5穴,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颈椎病从肝肾论治

颈椎病从肝肾论治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今年已经列入了职业病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理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颈椎骨质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临床常表现为颈椎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肩臂痛,麻木,眩晕,严重者下肢酸软无力,甚至瘫痪。
祖国医学没有这个病名,但在痹症和眩晕等病症中找到相关的论述,现代中医也多应用西医的这个病名--颈椎病。
治疗上有很多方法,如针灸,按摩,正骨,理疗,牵引等等,效果不一。
余参考了多种文献和名家经验,对颈椎病有了一些根本性认识。
本病发展缓慢,开始时候没有什么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则说明颈椎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病理改变,如生理弯曲变直,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椎间孔变窄等等。
风寒湿,外伤,劳损等只是本病的一个外因,肝肾亏损,筋骨衰退才是根本的内因。
因为肾主骨生髓,先天之本;肝主筋藏血,肝肾同源;肝肾亏损,则精血不能供养筋骨,导致筋骨衰退。
外邪趁虚而入,导致气血不顺,经络阻滞。
以往治疗上多悬着应用去风散寒利湿,活血通络止痛等方法,滋补肝肾药物多在出现了肝肾虚衰以后才开时应用,此时为时已晚;应该在颈椎病各个病理阶段皆为必用之药。
活血化瘀之剂一般在有了明显淤血症状才开始应用,此时晚矣!君不见西医治疗颈椎病眩晕或则头晕,不管你有没有淤血,皆用治疗脑血栓和脑梗赛之药,如长春西丁,丁咯地尔,奥扎格雷钠,红花黄色素,川芎嗪等,很多患者都有明显的疗效,所以我也应该尽早应用活血化瘀之药,敬请病人的病痛。
根据以上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的两个思路,再加上普通的治疗颈椎病的方剂,我试着把葛根汤,芍药甘草汤,现代的骨质增生方混为一炉,来治疗颈椎病,倒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但是颈椎病现在治愈率很低,如何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目前今后仍是中医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颈椎病专方:生黄芪30克、葛根30--60克、桂枝10克、麻黄10克、白芍30-60克、赤芍30-60克、炙甘草10-15克,威灵仙15-25克、木瓜30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蜈蚣2条、生杜仲15克、续断15克、山萸肉10克、骨碎补30克、生牡蛎30克。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以下五型:
1. 风寒湿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长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导致颈椎部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出现颈肩痛、僵硬、四肢麻木、头晕恶心等症状。
此型多因体虚、抵抗力差、受风寒湿邪所致。
2. 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此型多因脾虚、肝肾不足,导致痰湿内阻,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头昏目眩、四肢麻木、胸闷恶心等症状。
3. 气血亏虚型颈椎病:由于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导致颈肩痛、四肢麻木、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症状。
此型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所致。
4.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颈肩痛、僵硬、四肢麻木、腰膝酸软等症状。
此型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所致。
5.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由于外伤或长期姿势不正,导致颈椎部位气血运行不畅,出现颈肩痛、僵硬、四肢麻木、刺痛等症状。
此型多因外伤或长期姿势不正所致。
除了以上五型,中医还认为颈椎病与情志有关,长期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颈椎的气血运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除了针对以上五型进行辨证施治外,还注重调理情志,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另外,中医还强调颈椎的日常保健,包括正确的姿势、适当的运
动和保暖等。
正确的姿势可以避免颈椎受力不均,减少颈椎损伤;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保暖可以防止风寒湿邪侵袭,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除了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对症治疗外,还注重调理情志和日常保健,旨在全面改善颈椎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9-10 08:20 陈思正主治医师查房录
今日随陈思正主治医师查房,患者神清,自觉诉颈肩部酸胀伴耳鸣头晕,纳可,眠一般,二便调。
舌淡、苔白,脉沉细。
查体:颈功能受限,生理弧度变直,无侧弯,活动度:前屈20°,后伸5°,左右侧屈5°,左右旋转各10°,C3-6棘上及两侧颈肌压痛(+),压顶试验(+),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肌力及浅感觉尚可。
返回检查示:心电图:ST-T异常。
外院颈椎MRI示:C4-5-6椎间盘突出。
听取患者病史汇报后,陈思正主治医师查房后指示出:1、四诊合参,本病诊断为"颈椎病",乃肝肾亏虚证;2、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作以下诊断:中医诊断:颈痹(肝肾亏虚),西医诊断:①颈椎病;
②高血压病。
3、目前治疗,予0.9%Nacl 250ml联合骨肽50mg,20% 甘露醇250ml联合丹参冻干粉800mg静脉滴注以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4、理疗以颈椎手法复位牵引、针灸、拔罐、推拿。
针灸取穴:翳风、耳门、听宫、听会、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合谷、肾俞、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每日一次,时间30分钟,同时用红外线照射。
推拿手法:用滚法、按压法、一指禅法、双手端项法施于患部,时间30分钟左右。
5、完善相关检查。
病情继观。
医师签名:陈思正
2013-09-11 08:27 陈思正科主任代主任中医师查房录
今日随陈思正科主任代主任中医师查房记录,患者神清,自觉诉颈肩部酸胀及耳鸣头晕较前减轻,纳可,眠一般,二便调。
舌淡、苔白,脉沉细。
查体:颈功能受限,生理弧度变直,无侧弯,活动度:前屈20°,后伸5°,左右侧屈5°,左右旋转各10°,C3-6棘上及两侧颈肌压痛(+),压顶试验(+),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肌力及浅感觉尚可。
辅助检查示:血常规、大生化、尿常规均基本正常。
陈思正科主任查房后指出:1、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诊断明确,中医诊断:颈痹(肝肾亏虚),西医诊断: ①颈椎病、②高血压病。
2、同意目前治疗,予0.9%Nacl 250ml联合骨肽50mg,20% 甘露醇250ml联合丹参冻干粉800mg静脉滴注以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3、理疗以颈椎手法复位牵引、针灸、拔罐、推拿。
针灸取穴:翳风、耳门、听宫、听会、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合谷、肾俞、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每日一次,时间30分钟,同时用红外线照射。
推拿手法:用滚法、按压法、一指禅法、双手端项法施于患部,时间30分钟左右。
4、嘱病人多休息,减少活动,避免颈肩部受寒。
病情继观。
医师签名:陈思正
2013-09-15 08:27
今日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自觉诉颈肩部酸胀及耳鸣头晕较前缓解,纳可,眠一般,二便调。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颈功能受限,生理弧度变直,无侧弯,活动度:前屈20°,后伸5°,右侧屈10°,左侧屈15°,左旋转15°,右旋转15°,C3-7棘上及右侧颈肌压痛(+),压顶试验(+),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肌力及浅感觉尚可。
治疗同前,针刺以翳风、耳门、听宫、听会、合谷为主以改善耳鸣头晕,余治疗不变。
病情继观。
医师签名:陈思正
2013-09-19 08:48 陈思正主治医师查房录
今日随陈思正主治医师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自觉诉颈肩部酸胀,耳鸣加重,纳可,眠一般,二便调。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颈功能受限,生理弧度变直,无侧弯,活动度:前屈20°,后伸5°,右侧屈10°,左侧屈15°,左旋转15°,右旋转15°,C3-7棘上及右侧颈肌压痛(+),压顶试验(+),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肌力及浅感觉尚可。
陈思正主治医师查房后指出:患者耳鸣症状加重,考虑患者休息过少劳累所致,嘱其患者加强休息,治疗同前,针刺翳风、耳门、听宫、听会、合谷以改善耳鸣头晕并联合电
针以加强刺激,并加风府、颈夹脊、肩井、天宗、曲池以缓解颈肩部酸胀。
病情继观。
医师签名:陈思正
2013-09-23 08:41 陈思正科主任查房录
今日随陈思正科主任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自觉诉颈肩部酸胀好转,耳鸣减轻,纳可,眠一般,二便调。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颈功能受限,生理弧度变直,无侧弯,活动度:前屈30°,后伸15°,右侧屈15°,左侧屈20°,左旋转15°,右旋转15°,C3-7棘上及右侧颈肌压痛(±),压顶试验(+),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肌力及浅感觉尚可。
陈思正科主任查房后指出:患者现颈肩部酸胀明显好转,今停用骨肽、丹参冻干粉,改用0.9%Nacl 250ml联合血栓通10ml以活血袪瘀,通脉活络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头晕耳鸣,余治疗同前。
病情继观。
医师签名:陈思正
2013-09-26 08:50
今日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自觉诉颈肩部酸胀基本缓解,耳鸣头晕明显好转,纳可,眠一般,二便调。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颈功能活动轻微受限,生理弧度变直,无侧弯,活动度:前屈30°,后伸20°,右侧屈25°,左侧屈30°,左旋转20°,右旋转20°,C3-7棘上及右侧颈肌压痛(±),压顶试验(±),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肌力及浅感觉尚可。
患者头晕耳鸣症状明显好转,今停用血栓通,余治疗同前。
病情继观。
医师签名:陈思正
2013-10-01 08:53
今日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诉颈肩部酸胀不明显,耳鸣头晕明显好转,纳可,眠一般,二便调。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颈功能活动良好,生理弧度变直,无侧弯,活动度:前屈30°,后伸20°,右侧屈30°,左侧屈30°,左旋转20°,右旋转20°,C3-7棘上及右侧颈肌压痛(±),压顶试验(±),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肌力及浅感觉尚可。
嘱其患者多休息,加强营养,适当功能锻炼。
病情继观。
医师签名:陈思正
2013-10-05 08:57 出院录
今日查房,患者颈肩部酸胀及耳鸣头晕明显好转,要求出院,予以办理。
医师签名:陈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