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学生1
我认为这两则寓言故事非常有教 育意义,它们教会了我如何正确 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100%
学生2
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我深刻体 会到了寓言故事的魅力,它们以 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道 理。
80%
学生3
我觉得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角色 形象鲜明,它们的行为和语言都 很有代表性,让人印象深刻。
寓言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意孤凭主观想象和经验行事,否则 会适得其反。
故事中的成语和名句
成语
郑人买履(比喻墨守成规、不灵 活的人)。
名句
宁信度,无自信也。(宁愿相信 尺子,也不相信自己脚的感受。 )
03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故事内容概述
01
启示1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 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不 要骄傲自大,否则会像“郑人 买履”一样遭受失败。
启示2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善于适应变化,不要固守 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否则 会错失机会。
启示3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注重 实际,不要只看重表面现象, 否则会像“画蛇添足”一样失 去真实的价值。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重点回顾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其象征意义。
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的 创作背景和寓意。
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 的语言特点,如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理解并掌握《古代寓言 二则》中两篇寓言故事 的含义。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02
03
04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

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

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思考
郑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Leabharlann 剑序言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苏教版语文7上文言文解析(带问答题和答案)

苏教版语文7上文言文解析(带问答题和答案)

【七年级上册】一、文学常识1.文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周代国名。

履,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韩非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扁鹊治病、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成为成语。

2.文章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

秦王嬴政年幼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执政时,门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

后因罪被免职,在迁往蜀郡途中自杀。

二、重点字词1.字音遽.( ) 契.( ) 涉.( ) 惑.( )履.( ) 遂.( ) 宁.( )信度.( ) 自度.( )其足 2.词语解释3.一词多义度:自度其足 量长短 而:而置之其坐 连词,表承接 吾忘持度 尺码 而忘操之 连词,表转折 宁信度 尺码 而剑不行 连词,表转折之:置之其坐 代量好的尺码 其:自度其足 代词,自己的 至之市 去,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代词,他的 忘操之 代量好的尺码 置之其坐 代词,他的 反归取之 代量好尺码 遽契其舟 代词,那 试之以足 代鞋子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词,他 入水求之 代剑 自:自度其足 自己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履:鞋。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携带。

乃:才。

及:到,等到。

罢:散了。

宁:宁可。

无:不。

涉:搭船渡过。

遽:立即。

契:雕刻。

是:这儿。

若:像。

或:迷惑,糊涂。

吾剑之所从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自舟中坠于水从取消句子独立性4.通假字•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三、重点句子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古代寓言二则1

古代寓言二则1

及反 等到他回来 遂 终于 宁 宁可 c. 通假字 坐 通座 座位 反 通返 返回
合作探究: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
古代寓言两则 ——《郑人买履》 易读错的字:履 lu 遂sui 度duo 宁ning 吾忘持度 du 重要字词:度 得 之 及反 遂 宁 通假字:坐 反 寓意: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古代寓言两则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语言的寓意。 3.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本文是两则寓言,但和我们以前学的寓言却不相同,那么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熟读成诵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 ,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a、易读错的字 履 lu 遂sui 自度duo其足 宁ning信度 吾忘持度 du b、重要字词 自度其足 量长短 吾忘持度 量好的尺码 宁信度 量好的尺码 已得履 拿到 遂不得履 买到 至之市 到……去 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 代指鞋 而忘操之 代词 代量好的尺码 置之其坐 代词 代量好的尺码 操 拿在手里 侧重于拿在手里这个动作 持 拿 侧重于动作稳定状态 取 拿 将没到手的东西设法拿到手

《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共24张PPT)

《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共24张PPT)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①② ③④
刻舟求剑 (课本剧)
人物:楚人 船夫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 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 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 要。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 变化,不知变通的愚蠢之人。也告诉 我们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要用运动和 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终于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思考
郑人是个怎样
的人?腐
合作探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成规, 而要重视根据实际得 出的体会和结论。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楚人有涉江 者,其剑自舟中 坠于水。遽契其 舟,曰:“是吾 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 者入水求之。舟 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qì 雕刻。
这儿。
糊涂。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教学内容:《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二. 教学目标了解寓言的基本知识,学会根据寓言的特点分析理解寓言故事。

了解我国古代寓言的特征,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寓言的寓意,并能懂得如何使用,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 知识准备:文体知识——寓言寓言为文学体裁的一种。

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其表达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教训和讽刺。

作者通过讽刺和嘲笑揭露敌人的丑恶残暴,教育人民提高警惕,加强团结,打击敌人。

也用讽刺和嘲笑某些人的自私、虚伪、愚蠢、懒惰等缺点,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

这些教训,讽刺一般在作品的开头点出来,有的在作品的最后直接说出来,有的则隐含在故事中间,让读者加以思索找出来。

另外,寓言常用拟人、比喻手法,把动植物、无生物“人格化”,用它来比喻社会上某些人。

《郑人买履》1、作者简介《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重点字词字音履(lǚ)遂(suì)宁(nìng)度(duó)其足忘持度(dù)通假字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弄清大意。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就是鞋子。

古代寓言二则翻译

古代寓言二则翻译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 郑人买履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o )其.足,而置之其坐.....——有个郑国人,想要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欲:想要。

度:量长短。

其:自己的。

而:连词,表承接。

置:放。

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其:自己的。

坐:同“座”,座位。

2、至之..市.,而.忘操之..——等到到集市去的时候,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至:等到。

之:到……去。

市:集市。

而:连词,表转折,却。

操:拿,携带。

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得人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就返回家拿量好的尺码。

得:拿到。

持:拿。

度:量好的尺码。

反:同“返”,返回。

归:回家。

取:拿。

之:量好的尺码。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它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交易已经结束,终于没有买到鞋。

及:等到。

反:同“返”,返回。

罢:结束。

遂:终于。

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何:为什么。

之:代词,指鞋子。

以:用。

6、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宁(ning ):宁可。

度:量好的尺码。

信:相信。

自:代词,自己。

寓意:做事情不能迷信教条,不管客观实际,而要从实际出发,懂得变通。

刻舟求剑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涉:搭船渡过。

其:代词,指楚人的。

自:从。

坠:掉落。

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急忙在那船边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遽:急忙。

契:刻。

其:那个,指示代词。

是:这儿,指示代词。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三、互动探究(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设想:
“亲近文学",不仅是现代的,更要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寓言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

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另外,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一、检查预习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
..其舟()()
二、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3.介绍作家、作品:
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范读正音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度其足( duó)吾望持度( dù)履(lǚ)遂(suì)宁( nìng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郑人/有欲买履者。

(主谓之见停顿)
而/置之其坐.(关联词前后的停顿)
何不/试之以足?
3.老师再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四、合作翻译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在笔记本上抄写原文,抄一行空三行,字间距稍微大一点,学习时,便于整理记录。

整理时间已用不同颜色的笔。

示例: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老师巡回释疑.
D、小组汇报
E、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 操、持、取的意义
(2)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2.重点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
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3.反馈交流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置之其坐.()
②反.归取之()
(2)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①置之.市()
②而忘操之.( )
③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4.复述故事,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5.学生整理翻译,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整理方式.展示整理得好的笔记。

五、质疑交流
1.构建画面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2.结合《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说一说你认为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示例:《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