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 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 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 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 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 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 分) (1)公约之饭 (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 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2 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 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 分) 参考答案: 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12、胡饼的四 傍。

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

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 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 自己的贡献。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果蔬:泛指菜肴。

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④脔:切成块的肉。

⑤箸:筷子。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因谒公 ( )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 )③不复下箸 ( ) ④公取自食之 (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A. 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 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8、(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9、( B )(2分)10、(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1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这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精品文档】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word范文 (6页)

【精品文档】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篇一: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12、胡饼的四傍。

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

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二: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及答案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因遏公_____________
(2)觉饥甚而不敢去_____________
(3)旁置菜羹而已_____________
(4)公取自食之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命坐(才)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3.翻译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拜见、拜访(2)离开(3)放、摆(4)吃
2.D
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4.节俭,不铺张浪费。

(意对即可)。

王安石待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 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肴都没准备。

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王安石待客阅读以及练习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以及练习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以及练习答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肴都没准备。

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著: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公约之饭( ) (2)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最明显的一处。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代词,代萧氏子(2)只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1)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

(2)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氏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4.示例:王安石员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王安石待客》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 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条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àn)。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 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 ,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 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量,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 说明 ] ①子妇之亲:儿老婆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 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 án:切成块的肉。

239.以下各组句子中,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京师(至:到)B.因谒公(谒:拜会)A.至..为公必盛馔C.意.(意:猜想)D.果蔬皆不具(具:详细).240.以下“之”字用法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其人已心怪之.A.久之,目似瞑B.夫君子之行..妻也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左将军王凝之..241.翻译句子。

(1)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242.“其人愧甚而退”,你认为“其人”为何会感觉“愧”呢?因而可知,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239. D240. D241.( 1)过了正午,他感觉很饿,但是又不敢走开。

(2)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萧公子)感觉愧疚就告别了。

242.萧氏子感觉惭愧:由于萧氏子生活骄奢,对照王安石生活节俭,自愧不如。

王安石是一个节俭节俭,艰辛朴实、做事讲原则的人。

【分析】239.本题考察要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依据句子的翻译推测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说既要充足调换知识累积,回想该词的常用义,还要联合上下文来判断。

D项有误,“具”的意思是“准备”。

240.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立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依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常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种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 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肴都没准备。

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②意为公必盛馔()③又久之,方命坐()④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2、翻译句子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4、这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参考答案: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吃 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3、胡饼的四傍。

4、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5.解释:(1)谒(2)意(3)具(4)怪(1)拜见(2)料想(3)准备(4)以为怪【启示】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篇三: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1)萧氏子(2)至京师(3),因谒(4)公,公约之饭.翌日(5),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6).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7).又久之,方(8)命坐,果蔬(9)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10).酒三行(11),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12)数四,顷即供饭,旁置(13)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14),惟啖(15)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16)而退.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3)京师:京城. (4)谒:拜见. (5)翌日:第二天. (6)馔(zhuàn):准备食物. (7)去:离开. (8)方:才. (9)果蔬:泛指菜肴. (10)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 (11)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2)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3)置:放置. (14)箸:筷子. (15)啖:吃. (16)甚:很. (17)饭:饭食(18)方:刚才(19)盛(sheng):很,非常,及(20)具:具备,完毕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几块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王安石的品质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也主要体现了王安石生活朴素,作风简朴,节约,不铺张浪费. 谒:拜见去:离开置:放置食:吃解释错误的:d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

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

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 v5book5 2014-09-23 谒:拜见去:离开置:放置食:吃解释错误的:d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

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

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

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

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答案一: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答案二:答:吾观文后方知;王公极俱察人之相之能,公于内必以测知萧氏子仅能为一裤绰弟子耳,由是“又久之,方命坐”,并视其为无能之主(“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竟然“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拜读及此不由喟然‘堂堂一品当朝宰相,约亲往饭,竟若此!无粮乎?无孔方兄乎?非也。

若来者乃曲阳春白雪者,吾思王公必果蔬具备,佳肴占席,倾力而为。

公实乃唯是料此子如鸟无凤翅,鸠不鹰翔。

直拜读至萧氏子“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吾愈念则悲愈从中来,观此子实如今之衣口手食之辈,图私欲不思稼穑。

再至“公取自食之”初,吾三思公何‘取’且‘自食’,甚惑!王公须节俭至此?良久,方悟。

惟有一解释之,公乃思无能者无食能者自食尔就此举动矣。

于是令萧氏子“愧甚而退”,使萧氏子蒙羞。

由上析可知,王公有三能;1.察人之相测人能之能。

2.观人能许许多饭之能。

3.不惧羞人,思之敢为之能。

此三能亦招致安石变法归败王公晚年无福之顾也。

(由以上分析总结出,王安石以下能力;1.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动推断他有多少才能的本领。

2.看那人有多少才能再给他吃多少饭的本领。

3.不怕使别人蒙羞,自己咋样想就么样做的本领。

如说到品格就二点,观察入微、敢想敢为。

谒:拜见去:离开置:放置食:吃解释错误的:d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

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

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 sunnysunny_6 2014-09-23 谒:拜见去:离开置:放置食:吃解释错误的:d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

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

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

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

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这点可以了么?望楼主采纳,谢谢。

谒:拜见去:离开置:放置食:吃解释错误的:d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

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

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 莫拉米拉 2014-09-23 谒:拜见去:离开置:放置食:吃解释错误的:d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

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

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

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

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

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篇五:王安石待客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_百度作业帮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语文szfdjbxj2014-10-07 谒:拜见去:离开置:放置食:吃解释错误的:d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这点可以了么? 谒:拜见去:离开置:放置食:吃解释错误的:d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