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餐历史

中餐历史
中餐烹饪历史


一、中餐烹饪的萌芽时期

二、中餐烹饪的形成时期

三、中餐烹饪的发展时期


四、中餐烹饪的成熟与繁荣时期
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生食阶段
180万年
熟食阶段
50万年
烹饪阶段
1万年

餐 火烹阶段




时 期
主要运用烧、 烤、炙、熏。
石烹阶段
陶烹阶段
将石板、石 块加热后, 间接使食物
成熟。
出现了原始 的灶,主要 烹饪器具有 鼎、釜、鬲、 甑、甗等。
唐宋时期饮食文化研究出现高潮
唐代: 韦巨源——《韦巨源食谱》 杨晔 ——《膳夫经手录》 孙思邈——《千金翼方》 宋代: 陶谷——《清异录》 饮茶之风普遍
中餐烹饪发展时期的主要特点
一、能源与炊餐具出现新突破
➢ 能源的新突破——煤 秦汉时已能将不同木柴应用到不同的烹制技法上,如桑木质
硬,火力烈,适宜炖煮,杂木火力足,适宜煎炒。并且开始用 煤冶铁。 ➢ 炊具的新突破——铁制炊具 铁器取代青铜器,铁釜、铁刀、铁叉、铁镬、铁锅等广泛应用。 ➢ 餐具的新突破——漆器和瓷器 秦汉时漆器主要用于富贵之家,有时还要镶嵌金玉,唐宋时瓷 器制作技术有很大时步,产量急增,品种丰富多彩。
形式。 烹饪工艺形成初步格局。


从秦代开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到汉代
烹 发展为第一个高峰,随后经历魏晋南北朝的长
饪 时间分裂,到隋代重新统一,唐宋时期成为第
发 二个高峰,此时,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高速
展 发展的影响,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不断
时 改进,产品数量和品质大幅提高,铁器、漆器

中国烹饪食材发展史

中国烹饪食材发展史

中国烹饪食材发展史
1.远古时期:以狩猎采集为主要食物来源,主要是猪、牛、羊等野生动物的肉和炖煮后食用的谷物。

2.农业时期:主食为稻米、小麦、豆类和灌溉蔬菜。

另外农业时期也开始养殖鸡、鸭、鹅等家禽。

3.商周时期:烹饪技艺开始有所提高,烹调方式多样化,发明了糖和酱油等调味品。

4.汉唐时期:烹饪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宫廷菜、宴席菜以及少数民族的特色菜。

5.宋元时期:南北菜系开始形成,出现了著名的四大菜系——川菜、粤菜、鲁菜、苏菜。

6.明清时期:烹调技术和菜肴涵盖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的烹饪文化和食材文化。

7.现代时期:中国烹饪食材在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背景下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更新,涌现
出许多新的菜系和风味,将中国烹饪推向世界舞台。

同时,中国传统食材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掘和传承。

中国烹饪文化发展史

中国烹饪文化发展史

中国烹饪文化发展史中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食文化。

中国烹饪文化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将从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现代时期三个时段来探讨中国烹饪文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是中国烹饪文化发展的起点。

在夏、商、周等古代朝代,人们开始研究食物的烹制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烹饪技艺。

这一时期,烹饪主要基于古老的传统和宗教仪式,讲究食物的烹调和食材的搭配。

同时,古代人们还注重饮食的药食同源,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

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谷杂粮”,就是古代人们对均衡饮食的追求。

中世纪时期,中国烹饪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时,中国文化开始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法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中国人开始接触到面食、面点等新的食物,并融合到自身的烹饪技艺中。

同时,火锅、炒菜等烹饪方法的兴起,为中国烹饪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现代时期,中国烹饪文化经历了更加广泛的交流和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人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外国美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饮食习惯中。

例如,西餐、日本料理等外国菜系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

同时,中国人也开始注重烹饪的创新和改良,推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菜肴,丰富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内涵。

除了食物的烹饪方法和种类的变化,中国烹饪文化还体现在餐桌礼仪和饮食习惯上。

中国人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注重食物的品质和口感。

同时,中国人还非常重视餐桌上的礼仪和仪式感,例如年夜饭、宴会等场合都有着独特的规矩和习俗。

总的来说,中国烹饪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时期的传统和宗教仪式,到中世纪时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再到近现代时期的创新和改良,中国烹饪文化不断演变和发展。

这一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烹饪文化的发展历史不仅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烹饪发展历史

烹饪发展历史

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1、先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

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

2、秦汉魏六朝时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上止于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共810年。

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镇都有较大的发展。

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烹饪文化不断出现新的特色。

3、隋唐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先后经历过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等20多个朝代,统一局面长,分裂时间短,政局较稳定,经济发展快,饮食文化成就斐然,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4、明清时期
清朝后期社会统治日见衰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扰,中国被套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枷锁。

统治阶级骄奢淫侈,贪求无厌,烹饪迅猛发展,宫廷菜和官府菜大盛。

以"满汉全席"为标志的超级大宴活跃在南北,中国饮膳结出硕大的花蕾,达到了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烹饪起源与发展自从劳动创造世界、洪荒大地出现人类之后,饮食这个动物肌体与其生活环境进行基本物质交换的生活现象也就产生了。

人类的饮食文明,经历过生食、熟食、烹饪三个阶段,各个国家和民族在这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则不尽一致。

在我国,生食、熟食与烹饪三个阶段的划分,大致是以北京猿人学会用火、以及1万年前发明陶器作为界标的。

换句话说,我们祖先从生食到熟食,从火炙石燔到水煮盐拌,走过170万年的艰辛历程,直到学会制造最早的生活用具——陶罐,作为文明标志的烹饪术,始在华夏大地诞生。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170万年前,“人猿相揖别”,我国境内出现最早的人群——元谋猿人。

元谋人和60万年前出现的兰田人、50万年前出现的北京人,统称“猿人”。

他们群居于洞穴或树上,集体出猎,共同采集,平均分配劳动所获,过着“茹毛饮血”、“活剥生吞”的生活,这便是中国饮食史上的“生食”阶段。

大约在50万年前,先民学会人工取火。

继北京猿人之后陆续出现的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以及山顶洞人,被考古学家称为“古人”或“新人”。

出土文物证实,“古人”或“新人”尽管人处于原始状态,但已学会了用火烧烤食物、化冰取水、烘干洞穴、照明取暖、防卫身体和捕获野兽,进入了中国饮食史上的“熟食”阶段。

熟食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从燃料和原料方面,为烹饪技术的诞生准备了物质条件。

中国社会进入距今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氏族公社最后形成,并出现原始商品交换活动。

这一切又为烹饪技术的诞生准备了社会条件。

特别是制造出适用的刮削器、雕刻器、石刀与骨椎,发明摩擦生火,学会烧制瓦陶,更为烹饪技术的诞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与装备。

再加上盐的发现、制取与交换,梅子、苦瓜、野蜜与香草的采集和利用,进而初步解决了调味品的问题,至此,中国烹饪之道始而齐备,中国饮食史从此揭开“烹饪”这崭新的一页。

在学术界,也有把用火熟食化为烹饪诞生的标志,称为中国烹饪的萌芽时期,即火烹时期。

中国烹饪的发展历程

中国烹饪的发展历程

中国烹饪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

在古代汉语里,“烹”作“烧煮”解释;“饪”即“煮熟到适当程度”。

“烹”和“饪”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烧煮熟食物”。

但是,“烹”和“饪”一旦成为固定词组“烹饪”,就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而不简单等同于“烹”和“饪”的词素意义相加,烹饪一词的含义是随着中国烹饪技艺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在早期中国社会里,饮食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与此相适应,烹饪的含义就很简单。

这个时期烹饪的含义就是用火直接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

陶器的产生,为煮食物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时烹饪一词的含义就增加了新的内容——煮。

至此,烹饪就具有“烧煮”两层含义。

由于金属锅的产生和动物油的运用,烹饪一词的含义又增添了炸炒这一层内容。

随着中国饮食逐步形成主食和副食两大类,烹饪就不再单指副食如肉、鱼、蔬菜的烧烤、煮炖和炸炒,也包括主食如米饭、馒头、饼、点心等的制作了。

烹饪是从人类学会控制火的使用开始的。

有关烹饪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烹饪方法是由少渐多,烹饪技艺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地发展的。

例如“烧”,这不同于现在意义的烧,它是一种最原始、最简便的烹饪法,不用任何烹饪器,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熟或半熟。

此外,还有“烤”“石烙”“石烹”,以上这四种烹饪方法,在陶制烹饪器没有出现以前,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由于农业、畜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烹饪水平也有所提高。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简单炊器,大都已经具备,有陶鼎、陶甑、陶釜、陶罐、陶盆之类。

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住房遗址中,曾发现过灶坑,是用来做饭的'。

另外,在掘地为灶的同时,人们还制造出了可以搬动的陶灶,如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陶灶,有两耳可以提拿搬动,结构科学,使用安全,可供多人炊用。

这些出土的炊器说明,新石器时代以后,中国的烹饪方法就逐渐多起来了,因为炊器的多样化是与馔食的多样化分不开的,所以谯周《古史考》说:“黄帝时有釜甑,饮食之道始备。

中国烹饪的简史

中国烹饪的简史
4
若做和羹,尔惟盐梅 野蜜 苦果 香草 梅子 盐
甜 苦 香 酸 咸 这就是“五味调和”啊
5
陶器的问世及其历史评价
陶器是一切炊具的鼻祖
6
水烹法和汽烹法的发明
水烹:以水做为加热介质 煮、熬、焖、煨汤
汽烹: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 蒸、酿
7
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发 展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时期
明清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工艺菜式勃兴
风味大宴纷呈 烹饪著述颇丰
14
炊饮瓷器的进步
越窑青瓷 唐
哥窑瓷器 宋
青花瓷 元
风姿各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 铜质和漆质餐具。
15
全席餐具流光溢彩 飞潜动植争相入馔
工艺规程日益规范
烹饪研究成果突出
明清时代
名厨巧师灿若群星
饮食市场红火兴盛 华美大宴推陈出新
名菜美点五光十色
16
烹调研究成果突出
8
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 约6000年
夏商周三代 约1300年
春秋战国时代 约500年
9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先秦陶质饮餐具
单耳鬲
双肩耳罐


鹰顶
网纹人面鱼形盆

10
夏商周三代的烹饪
烹调原料显著增加,习惯 1 以“五”命名
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 2 的青铜食具登上烹饪舞台
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推出 3 “周代八珍”
中国烹饪简史
1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起源
• 饮食文明三部曲 • (一)生食阶段 • (二)熟食阶段 • (三)烹饪阶段
2
中国烹饪标志的诞生

目前有两种说法
用火进行熟食 火烹 (距今约70多万年)

第一章,中国烹饪的简史

第一章,中国烹饪的简史
中国烹饪简史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起源
• 饮食文明三部曲
• (一)生食阶段
• (二)熟食阶段
• (三)烹饪阶段
中国烹饪标志的诞生
• 目前有两种说法
用火进行熟食
发明陶器并用盐调味
火烹 (距今约70多万年)
水烹(距今约1万年)
盐的发现、制取、交换
《世本》:黄帝臣,夙沙 氏,煮海为盐
若 做 和 羹 , 尔 惟 盐 梅
四羊方尊
龙纹斝
汉魏六朝时期
食源继续扩充
风味大宴纷呈 炊饮器具进步 隋唐宋元时期 烹饪著述颇丰
工艺菜式勃兴
炊饮瓷器的进步
青花瓷 元
哥窑瓷器 宋
越窑青瓷 唐
风姿各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 铜质和漆质餐具。
全席餐具流光溢彩 工艺规程日益规范 飞潜动植争相入馔
烹饪研究成果突出
明清时代
名厨巧师灿若群星

梅 子
香 草
苦 果
野 蜜





这就是“五味调和”啊
陶器的问世及其历史评价
陶器是一切炊具的鼻祖
水烹法和汽烹法的发明
水烹:以水做为加热介质
汽烹: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
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发展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时期
明清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新石器时代 约6000年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 约1300年
春秋战国时代 约500年
饮食市场红火兴盛 名菜美点五光十色 华美大宴推陈出新
烹调研究成果突出
《随园食单》袁枚 《闲情偶寄》李渔
谢 谢 您 的 观 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Y O U R W AT C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烹饪发展史
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是指秦朝之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园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

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①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

②夏商周三代的烹饪
夏商周在社会发展史中属于奴隶制社会,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

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春秋战国的烹饪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动荡时期。

连年征战,群雄并立。

战争造成人口频繁迁徒,刺激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

此时烹饪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为后世所瞩目。

汉魏六朝时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上止于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共810年。

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镇都有较大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烹饪文化不断出现新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后半段,战争频繁,诸候割据,改朝换代快,统治阶级醉生梦死,奢侈腐化,在饮食中寻求新奇的刺激。

由此,烹饪就在这种社会大变革中演化,博采各地区各民族饮馔的精华,蓄势待变,焕发出新的生机。

隋唐宋元时期:
中国烹饪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宋金元,它起自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止于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共779年。

这一时期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先后经历过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等20多个朝代,统一局面长,分裂时间短,政局较稳定,经济发展快,
饮食文化成就斐然,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明清时期:
从公元1368年明朝立国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止,共543年。

这一阶段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仅经历两朝,政局稳定,经济上升,物资充裕,饮食文化发达,是中国烹饪史上的第三个高潮,硕果累累。

朱元璋称帝后,加强了中央集权。

郑和七下西洋,同30多个国家建立友好联系,中外文化的交流,使食源更为充沛。

明中叶后,朝纲不振,经过万历年间的整治,商品经济得以发展,资本主义社鞥产关系在江南手工业部门萌芽。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家政全书》相继刊行,中国烹饪的研究继续深入。

清朝后期,社会统治日渐衰朽,统治阶级骄奢淫侈,鞥人迅猛发展,宫廷菜和官府菜大盛。

以“满汉全席”为标志的超级大宴活跃在南北,中国饮膳达到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