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感染与肾脏疾患

合集下载

寄生虫治疗疾病看法

寄生虫治疗疾病看法

寄生虫治疗疾病看法
寄生虫治疗疾病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

寄生虫治疗疾病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通过口服、注射、吸烟,或者是将寄生虫
直接置于皮下等方式,不同的治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寄生虫治疗疾病的原理是利用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和作用于免疫系统的激素等物质调节
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虽然寄生虫治疗疾病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缓解某些慢性疾病的症状,但是该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副作用。

首先,寄生虫治疗疾病存在着治疗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产生的效果
往往存在差异。

其次,寄生虫治疗疾病还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同时,由于寄生虫治疗疾病需要在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治疗过程也需要严格控制,
因此存在着实际操作难度较高的问题。

此外,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使得人类可以通过其他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治疗疾病,
例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相比之下,寄生虫治疗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占据明显的优势,甚至存在一些风险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尽管寄生虫治疗疾病在某些传统医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随着现代医
学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的不断改进,该种治疗方法已经被逐渐淘汰。

在面对疾病治疗时,人
们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即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症,保障健康。

肾膨结线虫病治疗及护理

肾膨结线虫病治疗及护理

避免过度劳累,适 当进行体育锻炼
避免与感染源接触, 如避免接触被污染 的水源、土壤等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关心和支 持,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 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手术目的:切 除感染组织,
减轻症状
2020
手术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术中 操作、术后护理
2022
辅助治疗
饮食调理:增 加营养摄入, 提高免疫力
心理辅导:缓 解患者焦虑和 抑郁情绪
康复训练:帮 助患者恢复身 体机能
定期复查:监 测病情变化, 调整治饮食护理
1.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 刺激性食物
2. 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 摄入
3. 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4. 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免 加重肾脏负担
5. 遵循医嘱,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 构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规律作息、 健康饮食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勤洗手、洗澡、 换洗衣物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疾 病
并发症: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诊断方法
01
临床症状:如尿频、 尿急、尿痛等
03
影像学检查:如B超、 CT等
02
实验室检查:如尿液 检查、血液检查等
04
病理学检查:如组织 活检等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及时发现并确诊肾膨结线虫病,以便 及时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阿苯达唑、吡喹酮等
肾膨结线虫病治 疗及护理

2021年新版兽医寄生虫学

2021年新版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寄生虫学一.各种动物寄生虫病(各种寄生虫病只要大概理解其病原、流行特性、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一)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6):1.弓形虫病:终末宿主是猫,磺胺类药物有较好治疗效果,滋养体、包囊及卵囊有很强感染力。

常有明显全身症状,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谵妄,并发生脑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肠炎等。

2.利什曼原虫病:又称黑热病,虫体寄生于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昆虫—白蛉传播,是流行于人、犬以及各种野生动物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引起病症可分为内脏型和皮肤型,临床体现为皮肤型利什曼原虫病病变常局限在唇和眼睑部浅层溃疡;内脏型利什曼原虫病由于眼圈周边脱毛形成特殊“眼镜”,然后体毛大量脱落,并形成湿疹。

可用锑制剂治疗。

3.日本血吸虫病:重要感染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某些野生动物,寄生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泳内。

日本分体吸虫病基本病变是由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引起虫卵结节。

4.猪囊尾蚴病: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内猪带绦虫幼虫—猪囊尾蚴,猪与野猪是最重要中间宿主,犬、骆驼、猫及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人是猪带绦虫终末宿主。

该囊尾蚴寄生于人、猪横纹肌及心脏、脑、眼等器官。

5.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

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各种野生动物和人肝、肺及其她器官内。

致病作用为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映等。

6.旋毛虫病:由旋毛形线虫寄生引起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为肌旋毛虫。

检测时即当发现肌纤维间有细小白点时,撕去肌膜,剪下麦粒大小肉样24块,放于两玻片间压薄,低倍镜下观测有无包囊。

(二)各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10):1.伊氏锥虫病:虫体寄生在动物血浆和组织液中亦称苏拉病。

由虻及吸血蝇类(螫蝇和血蝇)在吸血时进行传播。

临床上皮下水肿和胶冻样浸润为本病明显症状之一。

猪肾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肾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肾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猪肾虫病是一种由猪肾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影响猪的肝脏和肾脏。

该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了猪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猪肾虫病的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猪肾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1. 临床表现猪肾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欲减退、消瘦、发热等症状。

病变严重时,可导致猪体重减轻、腹泻、贫血等症状。

肾脏和肝脏表面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凸起,大小不一。

晚期时,猪的肝脏和肾脏发生较明显的纤维化,产生严重的瘢痕。

2. 病理检查常规病理检查可帮助诊断猪肾虫病。

在检查时,需要从猪的肾脏和肝脏进行取样,观察是否有虫卵和虫体的存在。

如果有多个疑似病例,建议进行病理学分析和组织切片检查。

3. 血液检查猪肾虫病的血液检查可确认疾病的存在和范围。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猪肾虫抗体。

标准血浆免疫学检测可以检测病原体抗性水平,并且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1. 预防(1)良好的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猪肾虫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需要保持猪圈的清洁,并且要定期清理饮水器和猪舍。

另外,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需要对新引进的猪进行隔离和检测。

(2)定期使用药物猪肾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感染的病猪传播。

为了防止病猪传播病原体,可以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循医嘱,正确使用药品。

2. 治疗对猪肾虫病的治疗需要定期使用药物,可以减轻猪的症状,提高精神状态和免疫力。

常用的药物有菜籽油、苯并咪唑类、环丙沙星、克霉唑等。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从兽医嘱告,科学使用药品。

总之,预防猪肾虫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如在饲养管理、养殖环境、定期使用药物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在有效控制疾病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为猪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寄生虫感染与肾脏疾患

23寄生虫感染与肾脏疾患

23 寄生虫感染与肾脏疾患肾脏疾患的原因很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肾血管病变、代谢异常以及药物、毒素和严重循环衰竭等,均可引起肾脏损伤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人体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肾脏疾患的少见原因之一,可因寄生虫直接寄生于肾组织而造成损伤,或因寄生虫抗原与人体的免疫反应间接导致肾脏组织损伤。

在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肾病中,后者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所认识,现将这两种情况介绍如下。

23.1 寄生虫在肾脏直接寄生发病机制;因寄生虫直接破坏肾组织.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寄生虫本身或肿大的虫囊压迫周围的肾组织而引起的相应病变,如压迫肾盂、肾盏引起粘膜水肿充血,压迫肾盂、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肾结石;虫囊破裂或成虫逸出可引起肾绞痛;虫囊破裂的碎片在尿路中的异物刺激可产生尿频、尿痛;尿路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肾孟肾炎,甚至肾脓肿;肾实质严重受压或破坏者则影响肾功能。

23.1.1 丝虫寄生人体的丝虫有7种,在我国流行者只有班氏和马来丝虫。

马来丝虫多寄生于四肢浅淋巴系统内,以下肢为多,表现为四肢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象皮肿。

班氏丝虫多寄生深部淋巴系统内,以下肢、阴囊、腹股沟及肾盏等处为多见,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等的病变。

夏同礼(1983)报道1例丝虫性肾盂肾炎,患者以无痛性全程血尿为主诉,以有肾盂内占位性病变而行肾切除术。

肾切面见肾盏囊性扩张,该处肾乳头坏死,肾实质变薄,坏死之肾乳头处有成堆圆形虫体切面。

班氏丝虫病引起血尿者并不少见,往往误诊肾结核或肾肿瘤。

其所引起血尿的性质与寄生部位有关,当丝虫寄生并梗阻乳糜池和胸导管时,引起肾丛淋巴回流受阻,在压力超过末梢淋巴管张力时,淋巴管破裂。

破裂部位多在肾盂、输尿管等处,而使淋巴流和尿路相通,发生乳糜尿。

若伴有血管破裂,则发生乳糜性血尿。

如果丝虫寄生于乳糜池以下,如主动脉旁淋巴组织内,则只有淋巴液混入尿液,发生淋巴尿。

若丝虫寄生于肾内淋巴丛的盲端,亦即肾乳头处,则不发生严重的淋巴逆流、当伴有局部血管破裂时,仅发生血尿。

27 寄生虫感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27 寄生虫感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27 寄生虫感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27.1 概述27.1.1 泌尿系统是机体排泄代谢产物的途径之一,代谢产物以尿的形成由肾排出。

它不仅将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运出体外,且可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

泌尿系统由左右两侧肾脏、输尿管及膀肮、尿道组成。

由肾脏生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暂储于膀胱,当膀胱储尿达一定程度时,激发神经反射作用,经尿道排出体外。

27.1.2 生殖系统是繁殖种族的生殖器官的总称它们按照所产生的生殖细胞的不同而分为女性生殖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

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等组成女性生殖系统。

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阴茎、阴囊等组成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器官可以通过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受精、孕娩始儿等生理过程,达到繁衍后代的作用。

27.2 寄生虫感染与泌尿系统27.2.1 原虫27.2.1.1阴道毛滴虫:阴道滴虫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原虫。

主要寄生于女性的阴道、尿道和男性的尿道、前列腺内。

通过直接(性交)或间接接触传播。

阴道滴虫一方面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和吸引杀死原虫的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另一方面,阴道滴虫又逃避多形核中性粗细胞的氧化代谢的产物。

在体外,单核、巨噬细胞能杀灭阴道滴虫,在体内作用尚不肯定。

在人体感染滴虫后可见局部和全身的体液反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Bozner R l992;Bhatt R1992)。

滴虫性尿路感染可引起尿道炎、膀胱炎等。

偶可因膀胱炎上行感染,侵犯肾脏而致肾周脓肿。

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间歇性血尿等。

少数有尿道红肿、尿线中断、尿滞留,膀胱炎者可有耻骨上部不适、终末血尿、排尿后有少量乳白色分泌物流出,侵犯肾脏可引起肾盂肾炎症状。

部分病人可无症状。

男性滴虫性尿道炎有时会发展为附睾炎或前列腺炎。

新鲜尿液检获滴虫的阳性率较低,尿道口分泌物检获滴虫阳性率达80%。

灭滴灵为杀滴虫的特效药,强调夫妇双方同时治疗。

尿道滴虫的存在是顽固性泌尿系感染的原因之一(陈保松1992),因此,临床上对久治不愈的泌尿系感染者,应考虑该病的可能,以及时诊治。

寄生虫学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寄生虫学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寄生虫学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寄生虫是一类依靠寄生于宿主体内获取生存和繁殖的生物,并且与宿主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关系。

然而,寄生虫也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探讨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一、食物传播的寄生虫疾病许多寄生虫疾病是通过食物传播的,例如包括秦岭黄曲霉、包虫病和阿米巴病等。

其中,秦岭黄曲霉是由被感染的食品,特别是谷物和豆类,进入人体后引起的寄生虫疾病。

秦岭黄曲霉由霉菌感染的谷物等食品产生,摄入感染的食品后会繁殖和寄生于人体内,引发肠道感染与症状。

此类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二、虫媒传播的寄生虫疾病除了通过食物传播,一些寄生虫也可以通过虫媒传播给人类带来疾病。

最典型的例子是疟疾,该病是由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的。

按蚊是疟原虫在人类群体中的传播媒介,当一只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人类时,疟原虫会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繁殖,引发疟疾。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疾病,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三、寄生虫引起的免疫反应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内时,它们会通过释放毒素或直接刺激宿主的免疫系统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然而,这些免疫反应可能导致宿主出现过敏反应或炎症等症状。

例如,对于某些人来说,通过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原虫性疾病,如疟疾、黑热病以及地贫等,会引发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并导致类似哮喘、荨麻疹和结肠炎等炎症疾病。

四、寄生虫引起的养分损失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会对宿主的养分吸收和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宿主的养分会被寄生虫吸收,导致宿主的营养摄入不足或无法充分利用。

这可能导致宿主免疫力下降、贫血等健康问题。

例如,钩虫感染会导致铁吸收减少,进而引起贫血;旋毛虫感染则可能导致蛋白质消化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

五、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寄生虫疾病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患有寄生虫疾病的人往往健康状况较差,会导致工作效能下降、学习能力受限等问题。

此外,寄生虫疾病的治疗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对个人和社会经济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猪肾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肾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肾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肾虫病是一种由于寄生虫猪肾棘头虫所引起的疾病。

该疾病的症状主要为发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

本文将介绍猪肾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诊断
1. 临床观察
猪肾虫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

临床上,当猪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当及时检查其肾脏中是否感染了猪肾棘头虫。

2. 实验室检测
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肾脏剖检检测、卵囊观察、肾组织切片检查等。

在实验室中,可在猪的肾脏中检测到猪肾棘头虫的卵囊和成虫。

此外,还可以通过肾组织切片检查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猪肾棘头虫,该检测方法可以更精确地确定感染情况。

二、防治
1.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防治猪肾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保证猪圈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粪便,保持猪圈的干燥和通风。

定期对猪圈进行消毒处理,以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 药物治疗
对于猪肾虫病的治疗,可以使用对猪肾棘头虫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阿维菌素、氯霉素等。

使用药物时,应按照医嘱给药,并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超量使用药物。

3. 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给猪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干净的饮水,并注重对猪的健康管理。

定期对猪进行检查和治疗,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总之,猪肾虫病是一种影响猪健康的疾病,对于防治该病,除了及时诊断和治疗外,还需要注意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做好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感染与肾脏疾患佚名23.寄生虫感染与肾脏疾患肾脏疾患的原因很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肾血管病变、代谢异常以及药物、毒素和严重循环衰竭等,均可引起肾脏损伤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人体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肾脏疾患的少见原因之一,可因寄生虫直接寄生于肾组织而造成损伤,或因寄生虫抗原与人体的免疫反应间接导致肾脏组织损伤。

在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肾病中,后者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所认识,现将这两种情况介绍如下。

23.1 寄生虫在肾脏直接寄生发病机制;因寄生虫直接破坏肾组织.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寄生虫本身或肿大的虫囊压迫周围的肾组织而引起的相应病变,如压迫肾盂、肾盏引起粘膜水肿充血,压迫肾盂、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肾结石;虫囊破裂或成虫逸出可引起肾绞痛;虫囊破裂的碎片在尿路中的异物刺激可产生尿频、尿痛;尿路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肾孟肾炎,甚至肾脓肿;肾实质严重受压或破坏者则影响肾功能。

23.1.1 丝虫寄生人体的丝虫有7种,在我国流行者只有班氏和马来丝虫。

马来丝虫多寄生于四肢浅淋巴系统内,以下肢为多,表现为四肢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象皮肿。

班氏丝虫多寄生深部淋巴系统内,以下肢、阴囊、腹股沟及肾盏等处为多见,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等的病变。

夏同礼(1983)报道1例丝虫性肾盂肾炎,患者以无痛性全程血尿为主诉,以有肾盂内占位性病变而行肾切除术。

肾切面见肾盏囊性扩张,该处肾乳头坏死,肾实质变薄,坏死之肾乳头处有成堆圆形虫体切面。

班氏丝虫病引起血尿者并不少见,往往误诊肾结核或肾肿瘤。

其所引起血尿的性质与寄生部位有关,当丝虫寄生并梗阻乳糜池和胸导管时,引起肾丛淋巴回流受阻,在压力超过末梢淋巴管张力时,淋巴管破裂。

破裂部位多在肾盂、输尿管等处,而使淋巴流和尿路相通,发生乳糜尿。

若伴有血管破裂,则发生乳糜性血尿。

如果丝虫寄生于乳糜池以下,如主动脉旁淋巴组织内,则只有淋巴液混入尿液,发生淋巴尿。

若丝虫寄生于肾内淋巴丛的盲端,亦即肾乳头处,则不发生严重的淋巴逆流、当伴有局部血管破裂时,仅发生血尿。

23.1.2 细粒棘球蚴细粒棘球蚴可在人体各器官寄生,引起各器官的包虫病。

肾包虫病的发生率,据国内资料统计约为0.4%一4%,国外报道有高达20%者。

原发性者常为单个囊肿,继发者则常多发。

一般在肾上极比肾下极多见。

上极囊肿因肝、脾等实质性脏器阻碍其生长,因此发展缓慢;而下极周围抗力较小,囊肿发展较快,并常向前面发展而致腹部畸形。

无并发症的肾包虫囊肿呈隐性经过,自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约数十年,因囊肿长期压迫肾盂、肾盏致粘膜水肿充血。

如囊肿位于肾盂或输尿管附近,可压迫管腔引起部分阻塞。

囊肿如破裂入肾盂.易引起继发感染,使症状加剧。

输尿管如长期被包虫碎屑阻塞,可形成肾盂积水,也有合并肾结石者。

临床表现视囊肿是否破入泌尿道而异。

闭合型的(未破裂入肾盂)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体积较小的囊肿衰亡钙化后临床上可长期没有症状。

随着囊肿增大,上腹部或腰部出现肿块,肿块表面一般光滑,活动范围较大。

患者全身状况良好。

若囊肿压迫周围的脏器或组织,则有腰背痛、腹痛、腹部坠胀感等症状。

可出现少量蛋白尿,有时或有血尿。

如囊肿破入肾盂肾盏,早期可有上腹部剧烈疼痛,并向下腹部及会阴区放射,不少病例同时有过敏症状如荨麻疹,心悸等。

多数病例有血尿。

若包虫碎屑及子囊梗阻尿路,可出现典型的肾绞痛,并因异物的刺激,产生尿频、尿痛等症状。

闭合型的诊断比较困难。

在流行区,X线腹部平片见肾阴影增大.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囊肿内或周围发现钙化阴影,是晚期肾包虫病的征象,但应和肾结核、孤立性肾囊肿及肿瘤等的钙化鉴别。

应仔细检查尿液,若查到头节,小钩或子囊则有助于确诊。

此外,静脉注射合适的同位素标记的尿路排泄示踪剂,尔后在肾区体表进行肾的扫描,能清晰显示肾阴影,并可从所得图形中示踪物质在肾不同部位浓集的程度.反映出肾实质病变的部位及功能状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据报道B型超声波检查亦有诊断价值。

免疫学方法如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泳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对病人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疗效还不成熟。

23.1.3 肾膨结线虫肾膨结线虫(Diocsophyma renale)俗称巨肾虫,是较大的寄生线虫之一,可长达l00cm。

成虫活时呈血红色,圆柱形,两端略细,角皮层有横纹。

在不同宿主体内虫体大小可有差别。

在人体内,虫体较小,雄虫9.8一10.3cm×0.12—0.18cm,雌虫为16—22cm×O.21一O.28cm。

虫卵椭圆形,棕黄色,大小60—80um× 39—46um,卵壳厚,两端及表面有许多明显的小凹陷。

成虫通常寄生于犬、貂的肾及腹腔内。

偶尔感染人,人的感染主要是由于吃了感染性的淡水色(鱼是转续宿主)、或喝生水吞入含有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蛭形蚓科或带丝蚓科的寡毛环节动物所致。

幼虫在体内蜕皮,移行至肾发育成熟。

本虫在实验感染中完成生活史需时8—9个月,虫体在宿主体内的寿命约l一3年。

本病临床症状有腰部钝痛、肾绞痛、反复血尿、尿频,有肾盂炎、肾结石及肾功能障碍等。

当虫从尿道逸出时,可引起尿路阻塞,虫排出后症状即缓解。

患者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等。

有关人体病例的报告甚少,国外确诊的报告共16例,国内张森康等(1981)首次报道了宜昌的人体感染4例,3例寄生于右肾,l例在左肾,均经尿道徘虫。

杨以桡等(1995)再报道l例间歇性尿道排虫伴血尿史,前后共排出成虫15条,经鉴定为肾膨结线虫。

服阿苯达唑5个疗程(400mg,一日三次,10天为一个疗程)而治愈。

一般来说,人可能为非适宜宿主,虫体在人体内发育较差,病理损害亦较轻。

国内5例中,2例曾作泌尿系造影,未见明显实质损害。

有关人体感染的实际例数,估计将远超过文献的报道.主要可能因对本虫的生物学特性缺乏认识而漏诊,因此值得重视。

23.1.4 旋毛虫人类因摄食含有活的旋毛虫囊包的肌肉而感染。

囊包中的幼虫在胃液和肠液的消化作用下,于数小时内脱囊而出,钻入小肠柱状上皮细胞的微环境内生活。

幼虫经过4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

雌雄虫交配,受精的卵细胞在子宫内完成卵胚发育并孵化出幼虫,约在感染后5—7日,即可排出幼虫。

产出的幼虫仅少数从肠腔排出,绝大多数在肠粘膜内侵入局部的肠系膜淋巴管和小静脉,随血循环至全身器官、组织。

但只有到达横纹肌的幼虫才能继续发育长大。

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幼虫1500一2000条,产幼期约为4—16周。

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所经之处,可发生炎症反应如急性动脉内膜炎、全身性血管炎等。

在侵犯许多脏器的过程中,可破坏细胞,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一般在感染2—3周后,幼虫大量侵入横纹肌、肌纤维遭受严重破坏,同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并可有肝、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杨贵节等(1995)分析报道他们于1987—1994年间收治的254例旋毛虫病人,其中20例(占7.9%)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

所附2例典型病案,患者除有全身乏力、低热、浮肿、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外,反复出现无痛性肉眼可见血尿分别达30天和3个月之久;血栓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增高;尿液红细胞(++++);血清旋毛虫抗体酶标反应阳性。

患者均有食用未熟透的爆炒猪肉或凉拌肉片史。

血尿症状经抗旋毛虫治疗后半个月至1个月后消失,尿常规正常。

借可说明其恢复良好,预后佳。

23.1.5 弓形虫先天性与获得性弓形虫病均有引起肾损害的报道。

Wertlake(1965),Miller(1967)、Feldman(1968)等已分别在先天性弓形虫病婴儿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及胞浆内检出了增殖型和包囊型的弓形虫,肾盂粘膜及移行上皮细胞核内亦见繁殖发育中的弓形虫。

在肾上腺的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细胞内均可见弓形虫,嗜铬细胞中偶见弓形虫。

23.1.6 蛔虫、蛲虫、并殖吸虫、血吸虫、裂头蚴及阴道毛滴虫也可引起肾的异位病变。

当蛔虫重症感染时,其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偶可穿过肺毛细血管、左心而进入大循环,至肾、脑、脾、脊髓、心肌、眼等处引起相应的异位病变。

此外,蛔虫可引起病变的肠壁穿孔,如小肠与肾盂之间有瘘管,蛔虫可从泌尿道排出。

蛲虫虽不是组织内寄生虫,但在少数情况下,蛲虫可侵入肠壁及肠外组织,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

虫体有时可经尿道移行至肾。

Symmers,(1950)报道1例肾及输尿管蛲虫肉芽肿病例,在切除下来的肾组织切片中见肾坏死区有一些界限清楚的肉芽肿,其内有典型的蛲虫卵。

萎缩的输尿管上皮细胞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管腔内见一以雌蛲虫为中心的肉芽肿,可见及虫体的角皮、头翼及子宫内虫卵。

并殖吸虫主要寄生于肺部,成虫可从虫囊穿出,在宿主组织间游走窜扰。

其后尾蚴、童虫或成虫均具强的贯穿组织的能力.可沿疏松组织游走于各组织脏器之间,可从腹腔侵入肝、脾、肾及生殖系统。

在埃及血吸虫病,肾盂肾炎为常见的肾病变,有尿道狭窄及输尿管梗阻时,也可有肾盂积水。

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Plerocercoitd),可在人体引起内脏裂头蚴病。

日本、美国、波兰及我国广东均曾报道一种增殖型裂头蚴(Sparganum Proliferum)寄生的病例,该虫可广泛侵袭人体各组织,如皮下组织、肠壁、肠系膜、肾、肺、心、脑等。

虫体作不规则分支,不断以芽生方式增殖,被侵犯组织呈蜂窝状或结节状.影响组织功能,常导致病人死亡。

Suriyanon等(1975)曾报道l例泰国妇女发生阴道毛滴虫肾周脓肿,患者有发热,右侧上腹部剧痛等症状。

化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6800,中性90%,尿检有许多阴道毛滴虫和少数红细胞、白细胞。

抗生素治疗无效。

腹部x线摄片显示右上腹部有一软组织肿块,右侧肋椎间穿刺抽出巧克力脓液、随后在肾周围安放肾造口术引流管,放出巧克力脓液600ml,镜检脓液见有很多白细胞及非常活跃的阴道毛滴虫,尿和阴道分泌物培养阴道毛滴虫均为阳性。

经用灭滴灵治疗一个疗程(750mg/d×5)后,肾周引流物、尿及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毛滴虫均消失,病情显著好转。

23.2 寄生虫免疫复合物所致的肾损伤据统计,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占肾炎的80%以上。

它也是寄生虫感染引起肾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

已有报道在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弓形虫病、锥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以及丝虫病中均有因免疫复合物引致肾炎者。

发病机制:由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损伤,属第Ⅲ型变态反应(血管炎型)。

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可溶性抗原与循环中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根据抗原与抗体量的比例不同,可形成大小不同的复合物。

如抗原与抗体的比例适当,则互相结合后,能彼此联结成为大体积的团块,称为不溶性的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消毁,不致引起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