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组习题

合集下载

备战高考化学综合题专练∶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综合题专练∶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综合题专练∶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黄绿色气体乙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⑦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反应③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Al HCl 杀菌消毒、强氧化剂、漂白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2Al+2OH- +2H2O=2AlO2-+3H2↑【解析】【分析】金属A颜色反应为黄色证明A为金属Na,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H2,D为NaOH;金属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说明B为金属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气体甲是H2,H2和Cl2反应生成丙为HCl,HCl溶于水得到的物质E为盐酸溶液,盐酸与金属C反应产生F溶液是金属氯化物,该氯化物与Cl2还可以反应产生G,G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为Fe(OH)3,则G为FeCl3,推断物质F为FeCl2;判断C为Fe,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a,B是Al,C为Fe,气体甲是H2,气体乙是Cl2,气体丙是HCl;D是NaOH,E是盐酸,F是FeCl2,G是FeCl3,H是Fe(OH)3。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B是Al,丙是HCl;(2)黄绿色气体乙是Cl2,该物质可以与水反应产生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氧化剂,氧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也用于杀菌消毒或用于物质的漂白;(3)Fe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FeCl2+2NaOH=Fe(OH)2↓+2NaCl,Fe(OH)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固体由白色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因此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4)反应③是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NaAlO2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2-+3H2↑。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第四版)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第四版)

实验一阳离子第一组(银组)的分析思考题:1.沉淀第一组阳离子为什么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将会发生什么后果?答:在系统分析中,为了防止易水解离子的水解生成沉淀而进入第一组,所以沉淀第一组阳离子时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一组以后的大部分阳离子将生成沉淀,这样就不到分离的目的。

2.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HCl时,未生成沉淀,是否表示第一组阳离子都不存在?答:向未知试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时,未生成沉淀,只能说明Ag+,Hg22+不存在,而不能说明Pb2+不存在,因为当试液中Pb2+的浓度小于1mg•ml-1,或温度较高时,Pb2+将不在第一组沉淀,而进入第二组。

3.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将产生哪些后果?答: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时,酸度太小,第二组易水解的阳离子将水解进入第一组,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另外具有氧化性阳离子将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降低不能鉴出。

实验二阳离子第二组(铜锡组)的分析思考题:1.沉淀本组硫化物时,在调节酸度上发生了偏高或偏低现象,将会引起哪些后果?答:沉淀本组硫化物,若酸度偏低时,第三组阳离子Zn2+将生成ZnS 沉淀进入第二组。

若酸度偏高时,本组的Cd2+不生成硫化物沉淀而进入第三组。

2.在本实验中为沉淀硫化物而调节酸度时,为什么先调至0.6mol·L-1HCl酸度,然后再稀释一倍,使最后的酸度为0.2 mol·L-1?答:因As(III)的硫化物完全沉淀需在0.6 mol·L-1HCl酸度下,Cd2+的硫化物完全沉淀需在0.2 mol·L-1HCl酸度下。

因此为了使本组离子完全生成硫化物沉淀而与第三组阳离子分离,所以在调节酸度时,先调至0.6 mol·L-1HCl酸度,然后再稀释一倍,使最后的酸度为0.2 mol·L-1。

3.以TAA代替H2S作为第二组组试剂时,为什么可以不加H2O2和NH4I?答:以TAA代替H2S作为第二组组试剂时,因TAA在90℃及酸性溶液中,可在沉淀时间内将As(V)还原为As(III),故不需另加NH4I。

高三金属铁练习题

高三金属铁练习题

高三金属铁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金属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金属铁是一种纯净的元素B. 金属铁的原子序数为26C. 金属铁在常温下处于液态状态D. 金属铁属于半金属元素2. 以下哪个金属不属于铁系元素?A. 钴B. 镍C. 铬D. 锰3. 金属铁常用的化学符号是:A. FeB. TiC. FiD. Ni4. 金属铁的外观特征是:A. 银白色B. 黄色C. 红色D. 褐色5. 金属铁具有以下哪种物理性质?A. 导电性B. 不导电性C. 易燃性D. 透明性二、填空题1. 金属铁在常温下属于________物质。

2. 金属铁的熔点约为________摄氏度。

3. 金属铁的密度约为________。

4. 金属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质。

5. 金属铁在空气中会发生________现象。

三、解答题1. 金属铁的主要用途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例子。

2. 金属铁的工业制取方法是什么?简要描述。

3. 解释金属铁易生锈的原因,并提出防止金属铁生锈的方法。

4. 金属铁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请说明金属铁在建筑、汽车和电子行业中的应用。

5. 金属铁的磁性是其独特的性质之一,请解释金属铁的磁性产生的原因。

四、应用题1. 甲、乙两个人打算使用金属铁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甲使用了长而细的铁丝制作,而乙使用了短而粗的铁块制作。

根据你对金属铁的了解,请解释他们的制作材料选择是否合理,并给出理由。

2. 某工程队需要使用金属铁制作一座铁塔,塔的高度为30米,由6个等高的部分组成。

假设每个部分的质量相同,根据你对金属铁的知识,请计算每个部分的质量。

3. 金属铁在高温下具有较强的延展性,请解释金属铁的延展性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金属铁在工业制造中常与其他金属合金化,以改变其性质或增加其适用范围。

请举例说明金属铁与其他金属合金化的应用。

5. 请简要描述金属铁的回收利用过程,并谈谈金属铁的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A4. A5. A二、填空题1. 金属2. 1535°C3. 7.87 g/cm³4. 导电5. 生锈三、解答题1. 金属铁的主要用途有建筑材料(如钢筋)、制造机械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

铁概念习题

铁概念习题

铁元素--概念强化记忆训练题(一)出题人:黄喆提示:强氧化剂:KMnO4,HNO3,Cl2,O2,Br2弱氧化剂:H+,Cu2+,I2,S1、下列物质中能与Fe3+反应,且反应中Fe3+作氧化剂的是()①SCN-②Fe ③Fe2+④Cu ⑤I-⑥OH-A.①②④⑤B.①②④C.②④⑤D.全部2、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并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3、常温下把铁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是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A.Fe2(SO4)3溶液 B.浓HNO3C.盐酸 D.CuSO4溶液4、下列物质中,在常温下能产生气体的是()A.铁与浓硫酸反应B.铝与浓硫酸反应C.铜与稀盐酸反应D.铜与浓硝酸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滴入硫氰化钾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A.铁与稀盐酸B.过量铁与稀硝酸C.氯水与氯化亚铁溶液D.铁与氯化铜溶液6、为了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入的少量硫酸铜杂质,应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铝粉B.铁粉C.氢氧化钠溶液D.石灰水提示:强氧化剂:KMnO4,HNO3,Cl2,O2,Br2弱氧化剂:H+,Cu2+,I2,S7、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A.①③B.③② C.③①③ D.①②③8、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烧杯中()A.有铜无铁B.有铁无铜C.铁、铜都有 D.铁、铜都无9、下列试剂:①Na2SO3;②Na2CO3·10H2O;③FeSO4·7H2O;④CaCO3;⑤P2O5;⑥Na2O2;⑦NaOH(s),若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③⑥ D.①⑤⑥1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Mg2+、NH4+、OH—、HCO3—B.K+、Mg2+、Cl—、SO42—C.Al3+、H+、S2—、SiO32— D.Fe2+、H+、Na+、NO3—11、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下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3的是()A.Ag B.Au C.Al D.Fe12、亚硝酸钠(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成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综合解答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综合解答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铁及其化合物综合解答题含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已知A、B、C、D四种物质均含有铁元素,彼此转化关系如下:请回答:(1)反应①称为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其中Al作__剂。

(2)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新配制的C溶液中应加入__,以防止其转化为D。

检验D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填化学式),实验现象为__。

【答案】2Al+Fe2O3高温2Fe+Al2O3还原剂 2Fe2++H2O2+2H+=2Fe3++2H2O 铁粉(屑) KSCN(或NH4SCN)溶液变红(或呈现血红色)【解析】【分析】氧化铁与铝单质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则A为Fe,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B,B为黑色磁性氧化物,则B为Fe3O4,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含有+2、+3价,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FeCl2,铁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FeCl2,则C为FeCl2,FeCl2与双氧水反应生成FeCl3,则D为FeCl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反应①称为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Fe2O3高温2Fe+Al2O3,反应中Al有0价变为+3价,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2)反应④为FeCl2与双氧水反应生成FeCl3,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3)C为FeCl2,D为FeCl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新配制的FeCl2溶液中应加入铁粉(屑),以防止其转化为FeCl3。

检验三价铁离子常用试剂是KSCN(或NH4SCN),三价铁离子遇SCN-变为血红色溶液。

2.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D、E有如下转化(已知A、B、C、D、E均含有同一元素):请写出:(1)B →C+D 的离子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2)E →F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的练习题

铁的练习题

第19-20讲课后作业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 Al-27 Fe-56铁单质:演练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可以放入的化学物质是()A.无水硫酸铜B.还原铁粉C.食盐D.生石灰演练2铁、镁、铝分别和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一样多,则三种金属()A.所失去的电子数目相等B.质量相等C.物质的量相等D.质量比是28:12:9演练3足量的铁屑跟下列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最大的是()A.20mL 6 mol·L-1的盐酸B.80mL 1 mol·L-1的硫酸C.10mL 18 mol·L-1的硫酸(98%) D.25mL 1 mol·L-1的硝酸铁的化合物:演练4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若食用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中毒。

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B.维生素C是氧化剂C.亚硝酸盐被氧化D.维生素C将Fe3+还原成Fe2+演练5把铁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固体质量减少且没有气体产生,此溶液是()A.FeSO4B.H2SO4C.Fe2(SO4)3D.AgNO3演练6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3H2↑B.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2FeCl2+Cl2=2FeCl3C.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Fe3++Fe=2Fe2+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演练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 = Fe3++2Cl-B.Ba(OH) 2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C.Al(OH) 3沉淀中滴加盐酸:Al(OH) 3+3H+ =Al3++3H2O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演练8证明溶液是否有Fe2+,其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①加少许酸化的KMnO4溶液②加少许氯水③滴加少许KSCN溶液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②演练9为了使Fe(OH)2氧化成Fe(OH)3而又不引入杂质,应向悬浊液中加入()A.氯水B.HNO3C.H2O2D.Na2O2演练10将溶液中的Fe3+、Al3+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A.氨水B.NaOH溶液与盐酸C.氨水和盐酸D.NaOH溶液演练11分别与FeCl2、CuSO4、NaCl、Fe2(SO4)3、MgSO4等溶液混合时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的是() A.盐酸 B.氨水 C.氯化钡溶液 D.硫酸钠溶液演练12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一定有Fe2+,一定没有Fe3+、Mg2+B.一定有Fe3+存在,一定没有Fe2+、Mg2+C.一定有Fe3+,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D.一定有Fe2+,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演练13取适量的铁粉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2:3 B.1:1 C.3:2 D.1:2演练14鉴别①NaOH;②Al2(SO4)3;③Ba(NO3)2;④FeCl3;⑤KCl五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被鉴别出来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演练15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纳,反应后,滤出沉淀并洗涤之,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A.Fe B.FeO C.Fe(OH)3D.Fe2O3演练16向铁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当生成的Fe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时,反应中关系量正确的是()A.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B.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C.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2D.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3演练17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题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题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操作中,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C.碘水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鉴别Fe2+和Fe3+可用下列试剂中的①NaOH溶液②稀H2SO4③KSCN溶液④铜片⑤KI淀粉溶液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4.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之,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A.Fe B.FeO C.Fe(OH)3D.Fe2O35、下列反应中Fe3+离子表现氧化性的是()A.FeCl3溶液能使KI淀粉试纸变蓝B.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C.FeCl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FeCl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产生浅黄色沉淀6、某溶液中有NH4+、Mg2+、Fe2+ 和Al3+ 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NH4+B、Mg2+C、Fe2+D、Al3+7.有一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 mL 5 mol/L盐酸可恰好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吸收标准状况下0.56 L氯气,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A.Fe4O5B.Fe2O3C.Fe5O7D.Fe3O48、某铁的氧化物11.6g,在加热条件下,通过足量的CO,最后将生成的气体用石灰水充分吸收得到沉淀20g,则这种氧化物是()A.FeO B.Fe2O3C.Fe3O4D.Fe2O3·H2O9、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为a%,则所含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A.3a%B.(100-2a)%C.1-3a%D.20%10、将Cu片放入0.1mol/L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 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B.3︰5C.4︰3D.3︰411、1.12克铁粉加入25mL 2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C(Fe2+)<C(Fe3+)B.溶液中C(Fe2+)>C(Fe3+)C.部分铁被氧化D.部分Fe3+被还原12、向Fe2(SO4)3、CuCl2混合溶液中投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固体经过滤、干燥、称重,得知固体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SO4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3∶2B.1∶7C.2∶7D.3∶1413、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01mol的混和溶液中,加入0.015mol的铁粉,经充分搅拌后,产生的变化是( )A.铁溶解,没有任何金属生成B.铁溶解,析出银,且溶液中不含有Fe3+C.析出0.01molAg和0.01molCuD.析出0.01molAg和0.005molCu14、向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3.36L,测得所得溶液中c(Cl-)=c(Br-),则原FeBr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0.75mol/L B.1.5mol/L C.2mol/L D.3mol/L15、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l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

铁和性质练习题

铁和性质练习题

铁和性质练习题1.钢中含碳量是()A.2%-4.3%B.3%-4.3%C.0.03%-2%D.0.3%-0.2%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不锈钢B.铁锈C.赤铁矿D.氧化铁3.下列主要成分表达错误的是()A.赤铁矿(Fe2O3)B.铁锈(Fe2O3)C.赤铁矿(FeO)D.磁铁矿(Fe3O4)4.下列关于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铁是银白色的金属B.在化合物中,铁通常表现+2、+3价C.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铁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5.将1.1克某铁合金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得到0.013克二氧化碳,此铁合金为()A.生铁B.高碳钢C.中碳钢D.低碳钢6.生铁放入稀硫酸中,经充分反应后的主要残渣是()A.硫酸亚铁B.铁C.碳D.硫酸铁7.若2.24克某铁矿石中含1.6克Fe2O3,则此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为()A.71%B.30%C.70%D.35%8.某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发现铁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一定是()A.CuSO4B.H2SO4C.FeSO4D.CuO9.下列两种物质间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A.铁和稀硫酸B.钠和水C.铜和硝酸银溶液D.一氧化碳和灼热的氧化铜10.生铁属于:○1合金○2氧化物○3纯净物○4混合物○5电解质五类名称中的哪几类()A○1 B.○1○4 C.○1○4○5 D.○1○3○511.一只盛有一定质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底部对桌面的压强为P1,将一铁块浸入溶液中反应一会儿取出,此时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为P2(水的损失忽略不计),则P1和P2的大小关系是()A.P1<P2B.P1=P2C.P1>P2D.因铁片质量未知,无法确定12.有一块表面被Al2O3氧化层覆盖的铝片3克,跟5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0.3克氢气,试求:(1)铝片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2)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3.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作燃料不仅是极大地浪费,而且因煤中含有的硫化物(如:FeS2),燃烧时生成SO2气体造成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行车组织一.填空题:1.铁路运送旅客和货物,是以列车方式办理的。

2.铁路货物运输产品是以吨公里为计量单位。

3.铁路货物运输生产可分为装车站的发送作业、途中运行与中转、卸车站的终到作业三个大过程。

4.车站的接发列车工作都要在车站值班员统一指挥下进行,而其中准备接发列车进路的命令(包括听取进路准备妥当的报告)必须由他亲自下达。

5.列车进路是指列车到达、出发或通过所需占用的一段站内线路。

6.列车的基本单据是列车编组顺序表。

7.由于驼峰设备条件和机车台数的不同,驼峰作业方案可分为单推单溜、双推单溜、双推双溜。

8. T集=cm车小时,其中c是集结参数(系数),m是列车编成辆数。

9. t集与车流量N的关系是成反比。

10.班计划由站长或主管运输副站长编制,阶段计划由站调编制。

11.车站工作统计内容包括装卸车统计、现在车统计、货车停留时间统计、货物列车出发正点统计等四种。

12.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包括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和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两大部分。

13.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一般2年左右编制一次,且与列车运行图同时编制和执行。

14.采用循环直达列车时,返回的空车运行方向应当是路网上回空方向。

15.我国较多的空车直达列车有空敞车直达列车和空罐车直达列车两种。

16.编制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主要因素有消耗集结车小时(T集)、一昼夜车流量(N直)和沿途技术站的每车节省时间(t节)17.列车编组计划应计算的指标有货车平均有调中转距离、无调中转车在总中转车中所占比重、各技术站办理车数、改编车总数和改编能力利用程度、货车小时总消耗。

18.运行图所有表示时刻的数字,应填写在列车运行线与车站中心线相交钝角内,而车次应填写在区段末首两端区间相应列车运行线上方。

19.从列车运行速度来分,我国铁路目前采用的是非平行运行图,原因是客货混跑。

20.在十分格运行图上,必须填写十分钟以下数值。

21.追踪运行图中,同方向列车的运行以闭塞分区为间隔。

22.τ连是发生在两个车站之间,对着的是这两个车站之间区间。

23.按到站停车的条件确定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时,应使后行的追踪列车不因站内未准备好接车进路而减低速度。

24.在铁路实际工作中,通常把通过能力分为设计通过能力、现有通过能力和需要通过能力三个不同的概念。

25.双线追踪运行图的运行图周期大小等于T周=I。

26.对有稳定车流保证定期运行的列车,在运行图上应固定运行线。

27.固定运行线的列车,应该从始发站到终到站使用统一车次,使其在沿途各技术站有良好的接续。

28.写出n需=(n货+ε客n客+ε摘挂n摘挂+ε快货n快货)(1+r备)29.增设会让站,可以缩短限制区间长度,缩小运行图周期,从而达到提高通过能力的目的。

30.写出全路工作量u=u使。

31.写出货车周转时间相关法计算式Θ=1/24(l/v旅+lt中/L技+K管t货)(天)32.我国调度机构设置是:铁道部设调度处,铁路局设调度科,分局设调度所,车站设调度室。

33.进行列车运行调整的目的是使列车在区段内的运行尽量符合列车运行图。

二.单选题:1.技术站一个班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者是站长。

2.技术站一个班的全站调车工作应由站调领导。

3.技术站一个调车组的调车工作应由调车长领导。

4.铁路线以技术站划分为区段。

5.到达列车编组顺序确报时组织车站日常作业的重要信息。

6.列车进入区间前,两站间首先必须办理区间闭塞。

7.解体列车,在纵列式车站一般都是由驼峰整列解体。

8.推送调车法是车辆在调动过程中不摘车的调车方法。

9.当运用“统筹对口调车法”编制摘挂列车编组调车计划时,规定列车编组后距调车机车最远车组到站编号为“1”。

10.编制摘挂列车编组调车计划所用的“调车表”中“列”与“行”交点是表示每个车组分解到的那条线路。

11.“调车表”上“合并”使用线路,目的是为了减少“编组列车时的推送钩数。

12.列车解体作业,一般是按调车线固定使用方法进行。

13.衡量调车工作量的单位是调车钩。

14.调车工作主要根据调车作业计划进行。

15.当到达车组大小相等,车组到达间隔时间相等,而集结有中断时,T集小于12m车小时。

16.当车组到达间隔时间相等,集结无中断时,若T集大于12m车小时,必然其车组是大车组先到,小车组后到。

17.编组某去向列车车流产生集结原因是由于重量或长度要求。

18.加强本站车取送作业,主要对缩减本站车非生产停留时间有利。

19.保证车站到解系统的基本协调条件是一昼夜到达解体的列车数小于一昼夜列检作业能力。

20.保证车站一昼夜发出系统的基本协调条件是出发列车数小于列检能力。

21.编组站各子系统工作基本协调条件是一昼夜的能力应该是与承担任务相适应,且确定设备合理的后备能力。

22.班计划中列车到达计划,是根据调度所下达的任务执行,不另编制。

23.编制班计划推算出发列车车流,是按车流的货车集结过程推算的。

24.编制阶段计划推算出发列车车流,是按调车场货车集结过程确定的。

25.停时是指货车一次货物作业在站平均停留时间26.中时是指货车办理一次中转作业平均停留时间。

27.中时按下列公式计算:28.车站办理车数等于:接入与发出重空车总数之和。

29.编制班计划时,t中按下式计算:30.编组站运输生产中心任务是把车流编成各种列车,按列车运行图准时发车。

31.直通列车是指至少通过一个区段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

32.始发直达列车是用自装车流编组的直达列车33.区段列车是指在技术站编组,不通过技术站,在区段内不进行摘挂车辆作业的列车。

34.定期运行的货物列车,首先必须具备条件是有稳定的车流保证。

35.单组列车选分车组时的编组内容,在到达解体站之前的运行途中是不发生变化。

36.直线方向上有四个技术站时,单组列车相邻车流编组方案有8个。

37.直线方向上有四个技术站时,首站发出车流有三支,该站可能有的编组方案数为5个。

38.单支车流单独开行直达列车,必须满足绝对条件。

39.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时间t节=t有-t无-t集。

40.一支远程车流开行直达列车的基本条件是:N远Σt节≥cm41.不固定车组重量的分组列车,应在车流量递增方向上采用。

42.固定车组重量的分组列车,应在车流量递减方向上采用。

43.当遇到满足绝对条件的直达车流时,与它有完全相同的一段径路的长径路车流有可能与它合并。

44.二分格列车运行图主要用于编制新运行图。

45.十分格列车运行图主要用于调度员绘制实际运行图。

46.我国列车运行图的车站中心线,一般以下行货物列车区间纯运行时分比率确定。

47.上下行列车数目相等的列车运行图是成对运行图。

48.连发运行图中,同方向列车的运行是以站间区间为间隔的。

49.追踪运行图必须在有自动闭塞设备区段使用。

50.τ不是指在单线区段,从某一方向的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51.计算运行图区间运行时分时,“区间”是以车站中心线至车站中心线为界的。

52.单线区段列车在中间站会车最少停留时间是:τ不+τ会。

53.τ会是指单线区段,自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时起,至由该站向这个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54.旅客列车在前,货物列车在后的追踪间隔时间,应按I发确定。

55.货物列车在前,旅客列车在后的追踪间隔时间,应按I到确定。

56.对各区段求出普通货物列车之间的几种追踪间隔时间之后,在计算平行运行图能力时,应以其中最大数值作为追踪间隔时间。

57.两端分别连接单线和双线区段的车站上,必须查定τ通。

58.区段最终通过能力是区段各种固定设备中通过能力最小的。

59.计算双线半自动闭塞区段区间能力时,t运按分别上下行区间最大时分取值。

60.因铺画一对旅客列车,须从平行运行图上扣除货物列车对数,被称为该旅客列车扣除系数。

61.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中基本扣除系数是t客占/T周比值。

62.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一般是大于1。

63.在平行运行图上,当区间均等时,摘挂列车扣除系数等于停站次数+1。

64.平行运行图中,限制区间是指T周最大。

65.速度系数是下列所列的比值V旅/V技。

66.列车在中间站会车时,在同一时间内在站最多列车数应等于到发线(包括正线在内)数。

67.正常情况下,半自动闭塞区段,铺画同方向列车运行线,可以是连发。

68.铁路局使用车是自装自卸与自装交出车流之和。

69.铁路局工作量之和是使用车与交重车之和。

70.货车全周距是表示货车平均一次周转所走行的距离。

71.货车平均中转距离(中距)是表示货车每中转一次平均走行多少公里。

72.空车走行率是空车走行公里与重车走行公里之比。

73.局管内工作车是指在铁路局管内卸车的重车。

74.局移交(重)车是指交给其他铁路局的重车。

75.全路运用车分为:重车和空车。

76.为了控制运用车去向,铁路局的运用车分为管内工作车、移交(重)车、空车。

77.全路运用车保有量与各铁路局运用车保有量之和的关系是相等。

78.铁路局的自装自卸与自装交出车流之和等于所属各铁路分局自装自卸与自装交出车流之和。

79.机车日产量是平均每台货运机车每日生产的总重顿公里数。

三.多选题:铁路行车组织多选题:1.《铁路行车组织》研究范围包括: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及通过能力、技术计划、日常计划和运输调整、车站工作组织。

2.《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主要规定:车站技术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接发列车和调车工作组织、作业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制度、车站技术作业过程、车站通过能力和改变能力。

3.铁路线上的分界点是:车站、线路所、自动闭塞区段的通过信号机。

4.车站从技术作业性质上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5.铁路行车技术作业是指:列车的接发作业、列车的到发技术作业、列车的解编作业、车辆的摘挂作业、车辆的取送作业。

6.按办理技术作业内容的不同,到达技术站的列车有:无改编中转列车、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达解体列车。

7.有调中转列车在车站要经过:到达技术作业、解体作业、集结过程、编组作业、出发技术作业。

8.无调中转车可以随:无改编中转列车、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达车站。

9.部分改编中转列车,是指该列车到达技术站需要进行:增加利车重量、变更列车的守车位置、挂车、减轴调车作业。

10.按办理技术作业内容的不同,在技术站办理的货物列车有:无改编中转列车、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达解体列车、自编始发列车。

11.列车编组顺序表记载的内容有:车次和发站、车种车号、到站和品名、自重和载重、记事栏。

12.部分改编中转列车中,换挂摘下的货车有:有调中转车、本站作业车。

13.决定调车程所需时间因素主要有:调车机车类型、调车程长度、调动车数和重量、调车允许速度、调车设备、气候及调车人员技术水平等。

14.推送调车法主要用于:向货场取送车、向专用线去送车、调移客车、调移禁止溜放的货车、车列转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