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通用18篇)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1活动目标:1、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摆出算式进行解答。
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收拾用具的习惯。
活动重点: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活动目标:1、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摆出算式进行解答。
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收拾用具的习惯。
活动重点: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活动难点:孩子能较好地看图编应用题,能正确地分辨加法与减法。
活动准备:大图。
数字、符号卡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报数游戏,复习10的组成。
1、我们来做报数游戏,我报的数和你们报的数合起来是10。
我报1,引导幼儿说出,我报9,1和9合起来是10。
依次复习10的组成。
2、合动作。
教师和老师的动作合起来的数量是10.3、开火车的游戏,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二、复习10的加减法1、出示大图。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
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请幼儿看图找出图中事物的特点)2、尝试编应用题、师:你能根据这些不同的特征编应用题吗?他这样编的应用题是加法的还是减法的呢?(引导幼儿去区分减法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帮助幼儿理解减法和加法的`含义)教师小结:加法应用题一般就是先告诉别人一部分数,再告诉别人另一部分数,最后要问别人总数。
而减法应用题一般是先告诉别人总数,然后告诉别人其中一部分数,最后要问别人另一个部分数。
3、分别请幼儿一一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其他幼儿根据幼儿编的应用题利用符号卡和数字卡摆出相应的算式。
4、表扬那些编的好小朋友。
三、幼儿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要求:至少两个人一组,进行“你编应用题,我列算式”的活动。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通用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通用《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三章《10以内的加减法》,具体内容包括:(1)10以内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应用;(2)10以内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应用;(3)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应用。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教学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过生日派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小动物们过生日,我们来帮忙算一算,有多少小动物参加了派对?”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加减法运算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题目要求。
(2)教师示范讲解,展示解题过程。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2. 例题及解题过程;3. 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计算题。
(2)应用题: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略。
(2)应用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10以内加减法》【优秀】

幼儿园大班教案《10以内加减法》【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数学乐园》第三单元“加减法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包括:章节一《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章节二《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题卡、磁性小白板、挂图。
学具:学生用加减法题卡、水彩笔、磁性小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画有各种水果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各有多少个吗?如果老师拿走一些水果,还剩多少个呢?”2. 教学新课(15分钟)(1)基本概念:教师用数字卡片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加法是求两个数的和,减法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2)运算方法: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学会使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计算。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加减法题卡,带领学生一起解答,讲解解题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题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张磁性小白板,教师给出加减法题目,小组内讨论并展示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0以内加减法》2. 板书内容:(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
(2)减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3)10以内加减法运算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加减法题卡。
(2)实践题: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答案:(1)加减法题卡答案。
(2)实践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以内数的加减教案精选6篇

10以内数的加减教案精选6篇10以内数的加减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讲述自己的购物过程,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学习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1、超市场景及贴有1—4元价格标签的商品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一、购物活动,学习5以内的加减。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每位小朋友用5元钱买一样物品,如果需要找零钱,请在旁边的篓子里按数目取出零钱,再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
2、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你有几元钱,用了几元钱,还剩几元钱。
3、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
如:我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牙膏,还剩1元钱。
(用一道算式记录,并和同伴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
)4、请个别幼儿根据所列的算式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
(如:5—2=3,我用5元钱,买了2元钱的食品,还剩3元钱。
)二、带领幼儿进行购物猜测活动,学习用推类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实物图上数字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教师:我用5元钱,买了货架图上的两样食品,你们猜猜我买的是哪样食品?2、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请大家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再肯定其中的一样食品,让幼儿重新猜另一样食品。
(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因为这两样食品合起来是5元钱。
)10以内数的加减教案篇2活动目标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 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5的组成三、出示直观教具四、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五、玩“谁最快”游戏六、书写算式七、教师进行小结教学反思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运算》第三节《10以内的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运用图片和教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熟练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加减法卡片、图片、数字卡片、计算器、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加减法练习册、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加减法场景,如:分水果、购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加减法运算。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说明。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加减法练习,巩固运算规则。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解题思路。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3)学生独立完成类似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完成加减法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检查并指导。
(2)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共同讨论解题方法。
5.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加减法游戏,如:算术接龙、找朋友等,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的加减法》2. 内容:(1)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例题及解题过程(3)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题目。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练习册答案附后。
(2)应用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运算规则的理解仍需加强。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通用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通用《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教学。
教材的章节为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10以内加法的概念、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10以内减法的概念、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以及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理解其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法的概念、算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学挂图展示生活中的加减法实例,如:小明的书包里有3本书,他又买了2本书,现在有多少本书?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10以内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介绍加法算式的写法,示范计算过程。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黑板演示,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减法教学(10分钟)(1)讲解10以内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2)介绍减法算式的写法,示范计算过程。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1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加法:概念、意义算式写法计算方法2. 10以内减法:概念、意义算式写法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4题。
(2)应用题: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课后练习答案。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数学乐园》第一册第四章《10以内的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复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引入加减法概念;讲解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如逢十进一;1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如借一当十;并通过实践情景,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借位和进位的处理。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加减法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如水果店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计算购买水果的数量。
2. 复习:带领学生复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新课讲解:(1)讲解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逢十进一的原理。
(2)讲解1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借一当十的原理。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计算,并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6.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10以内数的认识2. 黑板右侧:(1)加法计算方法(2)减法计算方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计算题。
(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和找零。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提高难度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挑战,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024年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

2024年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10的加减法运算。
具体包括10以内数的认识、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难点: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算式卡片、计数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明和小红玩“抓小偷”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场景中的数学信息。
2. 讲解新知识(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讲解10的加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加,和为10”。
(3)讲解10的减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差为10”。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示范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进行讲解。
5.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算式卡片,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算式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1. 10的加减法2. 内容:(1)10以内数的认识(2)10的加法运算规则(3)10的减法运算规则(4)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
(2)应用题: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至少写两道题目。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课后练习答案。
(2)应用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10的加减法运算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实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注重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能够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使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能够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展开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度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协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能够打这个电话。
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
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能够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能够对应多个式题-如能够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能够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实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