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征文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演讲稿

德⾼为师⾝正为范师德师风演讲稿德⾼为师⾝正为范师德师风演讲稿(通⽤13篇) 演讲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演讲稿应⽤范围愈来愈⼴泛,写起演讲稿来就毫⽆头绪?以下是⼩编整理的德⾼为师⾝正为范师德师风演讲稿(通⽤13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德⾼为师⾝正为范师德师风演讲稿1尊敬的领导、⽼师们: ⼤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是《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
初为⼈师时,不知道肩上的责任,以为⾃⼰就是⼀个“孩⼦王”。
后来,当渐渐融⼊这个⾓⾊,才感到⾃⼰更需要的是⼀颗真⼼与挚爱。
在孩⼦们热切的⽬光中,我开始在各⽅⾯提⾼⾃⾝素质,并且把陶⾏知先⽣的名⾔“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当作⾃⼰的座右铭。
弹指⼀挥间,近⼗年过去了。
当年的⼩⼥孩已经成长为像模像样的“⽼教师”。
⽤朋友的话说,⾛在⼤街上,⼈们⼀看就知道是个教书的。
我不知道她的话是赞扬还是讽刺。
如果是赞扬,也许是经过多年为⼈师表的洗礼,⾃⼰获得了⼀种教师特有的崇尚知识、⽢为⼈梯的内在⽓质;如果是讽刺,也许是因为⾝为教师固守着清贫的⽣活,⾃⼰缺少了那种珠光宝⽓、名牌艳装的豪华。
但不管是赞扬还是讽刺,我却铭记着“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座右铭,将“教师”这个荣誉⾼⾼举起,不动摇,不⾃卑,⽴志做⼀根燃烧的红蜡烛。
今年⼋⽉,我离开⼯作⼋年的幼教岗位,投⼊到另⼀个崭新的⼯作环境——上杭四中,四中是我梦想已久的学校,因为我喜欢挑战,喜欢在新的领域充实⾃⼰。
⽽四中正是我实践梦想、挑战⾃⼰的新天地。
这⾥有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是我们青年教师勤学苦练、开拓创新的好校园。
记得法国作家⾬果说过:⽐陆地更⼤的是海洋,⽐海洋更⼤的是天空,⽐天空更⼤的是⼈的胸怀。
不是吗?当我们⼼中充满了对孩⼦们的爱,我们会觉得,我们的⼯作也会发出动⼈的光彩。
虽然我所从事的计算机课程,属传统意义上的副科。
学高和身正精选议论文

学高和身正精选议论文5篇学高和身正800字(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 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有人说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
从中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
从字义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呢?是简单的知识渊博型,还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业务素质,健全的人格的全面教师呢?我想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怎样才能做一名具有优良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好教师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不是职业,而是事业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阶段,文化发展空前繁杂,社会思潮泥沙俱下,如何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每一个人都需要面的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认清教师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的事业,要把教育事业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
面对拜金主义盛行我们教师的价值观一定不要盲从,而是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种风气的错误性,以及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我们教师需要用过硬的素质来抵御这种风气。
对把教育当事业的人,我怀有真诚的敬意。
所谓“把教育当事业”,我理解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研究;第二,创新。
有事业心的教师,面对教育的所有现象,都能够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并自觉地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不是抽象的理论推导,而是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进行分析、比较、质疑、琢磨、提炼等等。
有事业心的老师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欲望,不愿意简单地重复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也希望能够讲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经验的班主任,面对新的班集体,也努力追求带出新的个性与特色。
如果说,把教育当饭碗,能够满足教师物质生活的需要;那么,把教育当事业,则还能给我们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收获。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心得体会7篇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心得体会7篇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心得体会精选篇1师德培训已结束,短短的几天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观看并学习,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来说,从那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中,学习了知识,得到了启发,催人奋进,也受到了鞭策。
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常常回忆起自己上小学时的情景,那时自己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曾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那门课的学习。
我想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本次师德学习体会最深的就是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用爱去关心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不过,在当前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新的情况,新的现象,我要以本次师德培训为起点,改变自己以往一些不合理的做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去做好工作。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
霍懋征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
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
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
师德演讲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演讲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观念和体会。
今天,我想谈一下师德这个话题。
教师是伟大的职业,也是一种崇高的使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首先,学高为师。
教育事业是充满挑战的。
不仅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还有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我们要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并且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只有学高了,才能够准确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
其次,身正为范。
作为教师,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高尚的品德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坚持正确的道德标准,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我们要对学生有责任心和爱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做到注重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还有,我们要不断反思和自我提高。
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化、复杂化、个性化的过程。
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与同事们多交流,共同进步,相互借鉴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我们要感恩。
感恩我们的学生、感恩他们的家长,感恩给予我们教育的机会。
我们要竭尽全力,给予每个学生最好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充满希望。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职业之魂。
让我们时刻保持对师德的敏感和敬畏之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履行我们的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共五篇)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共五篇)第一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于1992年毕业于原哲盟师范学校,现从教18年之久,一直在农民学校从教。
在近十多年工作中,一直以母校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警示自己,无论是任初中政治课教学,还是担任班主任工作,学校德育工作,惮心竭力,以身立教,无私奉献。
199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十八年来,我尽心尽力于教育工作,因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好评。
先后16次被授予校级“模范团员”、“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999年、2000年我所教班级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班集体”和“盟级模范班集体”;2000年我被评为镇级“十佳教师”称号;2002年又被县团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2005他先后获得了“大榆树镇政府十佳教师”,“开鲁县教体局、教育工会师德标兵”,“开鲁县县委、政府师德标兵”,“开鲁县优秀教学能手”;2007年获“大榆树镇党委优秀党员”,“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二等奖”,“大榆树镇党委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获“开鲁县骨干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
被确定为开鲁县第二批“县级学科带头人”。
对于这些荣誉的取得,来自于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十八年工作实践中,我养成了每日必看新闻、必读党报党刊的习惯,通过夜以继日的学习与积累,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把有关法律法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及“三个代表”的实践性等都溶入教育教学之中,充分体现政治课的教育性和现实性。
在政治课堂上,通过美英对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轰炸、对西沙群岛的非法侦查、对伊的制裁等,揭露其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通过《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通过辉煌50年的回顾纪实,教育学生全面理解“三个代表”的含义;通过党的纲领文献,教育学生担负起“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历史使命。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精选五篇)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精选五篇)第一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
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
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1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2024年范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师德心得体会

2024年,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教师的师德与教育质量密不可分。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时刻保持一份优秀的师德,成为一名让学生仰慕和敬重的好老师。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师德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在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之前,同样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持续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并不是说教师需要成为所有学科专家,而是要时刻关注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同时,也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应当不断去拓展自己的学识,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把个人经验变为教育的智慧,放飞教育的梦想。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
在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教师更加需要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
教师带着学生的成长承载着极大的社会责任,作为学生道德标准的典范,他的言行和行为都应当符合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得到社会与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教师的师德和道德品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作为教师我深知,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言传表示的是知识,身教表示的是品德和文化修养。
一个具有良好品德和博大文化背景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应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感,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优秀教育者的熏陶,成为更好的人。
在工作中,我常常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和主动求知的人,在生活中是否能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我的言行和道德品质是否符合社会认可的标准,是不是将自己的职业道德与学生的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
通过这些思考,我会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尽量给学生示范教学,言传身教,践行为人师表的职业理念。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精神和道德品质。
在2024年,我将继续努力,做一个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教育者,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优秀的教学成果回报学生和社会的养育之恩。
师风师德建设征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风师德(shī dé)建立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什么是师德?我个人认为,师德是人们在老师群体中,人们为了维护老师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老师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标准和准那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是每一个师范毕业生都懂得的道理。
学是师之血,德为师之魂。
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使教学根本功过硬,也无法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
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古已有之,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新时期老师教育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更是我们加强对90后学生思想道德建立的必然要求。
当然,也使我们每位老师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必备的根本素质和要求。
我2022年大学毕业,同年7月进入如今的工作单位工作至今。
工作年限虽然不长,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生活上,我已经认识到老师的表率对学生的极大影响了。
老师言传身教,不仅是知识的播种机、也是道德的理论者和示范者和推广者。
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到教育风气,关系教育形象,更关系到学生的安康成长。
从教育开展的要求来看,老师的品德素养也是老师成长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师生的教学相长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老师的师风师德建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那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呢?我个人总结有以下几点:首先,身教胜于言教,以德服人。
心理学上有“晕轮效益〞一说。
老师优良的思想品行将是老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理论和实现道德的感化与感染。
我们老师总是要求学生这样那样,但自己很少有理论开来并长期贯彻下去的。
我今年带高一,从开学开场就对学生要求并强调不能迟到早退。
学生虽然外表上不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心里肯定不服,于是我就以身作那么,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典范,从开学到如今的三个月时间里从未迟到过。
这一点学生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很快,我带的班级也从最开场的迟到众多到如今根本杜绝。
作为一名老师,我假如第二天早晨来不了或可能迟到绝对会提早对我的学生解释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时光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回首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
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
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
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这三尺见方的讲台上,凝结着我全部的心血与汗水,苦过、累过、但能与我可爱的学生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热爱我的事业,钟爱教育不言悔。
“教师”虽说只是一个职业的称谓,而在现实中,教师的职业行为似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他们以牺牲自我来换得学生茁壮成长。
讲台催人老,粉笔染白头,但教师们却无怨无悔,矢志不改,耕耘不辍。
这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精神就如同红烛一般,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一批批学生的成长。
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
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平凡、琐碎的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呢?又是什么使教师乐于奉献、勤勤恳恳、充当人梯的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更是一种对于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尚道德让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教学上,精益求精,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给学生以知识世界的洗礼;科研上,勇于创新,用富有价值的学术为我国的科教事业作出贡献。
我深为他们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是为师之本,更是立国之基。
鲁迅先生曾热情地称赞过奉献者的泥土精神:“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泥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
”而我却要说,师不可以不德高。
没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安贫乐道?没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化作春泥更护花”?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一代先圣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仁者爱人。
泰戈尔也曾
叹道: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每个人都需要爱”在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在爱的世界里,一切都充满了阳光。
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教育是对生命情怀的倾诉与关注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是师生为了未来而共同奋斗的过程,是托起希望的过程。
我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要将我所知的全部教给我的孩子们,因为我要对得起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那些对我如此信任的心灵。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这样说,“我是一个特别不爱学习的学生,一拿起课本就犯困,但我特别喜欢听您的课。
我喜欢听您叫我可爱的孩子,让我觉得很幸福,我知道老师很爱我,所以我不可以对不起您。
”
另一个学生告诉我,“我喜欢看老师对我们笑,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温暖与信任。
老师就像母亲,包容却不放纵,我可以自由的表现自己,并且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很质朴的话,却让我感动。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爱是世上最伟大的语言,是激发潜能的最好动力。
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光荣的,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我们不是教
书匠,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我们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我们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我们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青春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闪光。
这对于一个有限的生命来说,不正是焕发着无限的生机吗?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
教师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它用吹绿小草、融化坚冰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希望。
身为教师的我也常为自己能从事这一伟大的职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