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第三讲 流行文化建构与媒介 - 大众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课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报纸媒介面 临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 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广告收入下滑、 读者老龄化等问题。
报纸媒介的优缺点
优点包括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 可随时阅读和保存;缺点是信息传递 的单向性较强,互动性较差,且报纸 媒介的受众群体相对固定。
杂志媒介
杂志媒介的特点
杂志是一种印刷媒介,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深入、印刷精美等特点 ,主要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
。
大众传播遵循特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 德,其目的是向受众提供准确、及时、 有效的信息,以满足他们的信息、教育 和娱乐需求,并同时推动社会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大众传播的特点
速度快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迅速地传递信息,使受众 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
渗透力强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 群体,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杂志媒介的优缺点
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深入、印刷精美、受众群体相对固定;缺点 是传播速度较慢,且不易于保存和携带。
杂志媒介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杂志媒介也面临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 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广告收入下滑、读者老龄化等问题。
电视媒介
1 2
电视媒介的特点
电视是一种视听媒介,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 、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同时传递声音和图像 信息。
跨文化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传播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趋势,需要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需求。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各国在大众传播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 战和机遇。
05
CATALOGUE
大众传播的伦理与法规
大众传播的伦理问题
媒体伦理失范
媒体在报道中可能存在伦理失范的问题,如偏见报道、侵犯隐私 等。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播与媒介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视、报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各种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塑造观念的方式。
理解大众传播与媒介的知识框架,对于我们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理性和有效地利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与特点大众传播,简单来说,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者的专业化大众传播的信息往往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进行制作和传播。
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呈现,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2、传播内容的公开性大众传播的信息通常是面向广大公众公开传播的,无论是新闻、娱乐节目还是广告,都能够被广泛的受众获取和接收。
3、传播手段的技术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借助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互联网的数字化传播等,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
4、受众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具有不确定性。
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的人都可能成为大众传播的受众。
5、传播效果的多面性大众传播的效果不仅包括信息的传递,还可能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二、媒介的类型与特点媒介是大众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常见的媒介类型包括:1、传统媒介(1)报纸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具有信息量大、报道深入、便于保存等特点。
但报纸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且受版面限制,信息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2)杂志杂志通常具有特定的主题和受众定位,内容更加专业和深入,图片质量较高,能够满足读者对特定领域知识的需求。
但杂志的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相对较弱。
(3)广播广播通过声音进行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便携性强、能够伴随性收听等优点。
大众传播典型理论

“把关人”理论内容: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历史:"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
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
使用与满足理论内容: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
历史:70年代的早期和中期,一些传媒研究学者强调应该对媒体消费的各种动机或寻求的各种满足(Gratification Seeking)和人们是否得到满足(Gratification obtain)这两个不同概念加以区别。
研究者经常发现,寻求满足和实际获得的满足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人们在媒体消费的行为中产生变化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差异。
菲利普·帕尔姆格林认为只有在稳定不变而且缺少选择,传媒体系缺乏相应变化的的环境里,人们想要的满足才与所得的满足相一致。
许多研究显示,人们对传媒的种种满足与许多传媒带来的效果有关。
这些效果包括知识水平、对传媒的依赖性、人们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议程设置、讨论以及不同的政治效果变量。
1981年,温达尔提出"使用与效果"模式,呼吁将效果研究和使用与满足研究结合在一起。
在使用与满足的媒介效果中,"对媒介的依赖"受到人们关注。
大众传媒的文化建构

大众传媒的文化建构大众传媒的文化建构20世纪末以来, “80 后”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名词闯入了公众的认知视野。
这是一个拥有2.8 亿人口的庞大群体① , 截至目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30岁, 才刚刚步入而立之年。
过去的十年中, 围绕这一群体所引发的争议声不绝于耳 , 其形象成为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 , 并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好”、“坏”两种极端。
以 2008 年为界 ,80 后的媒介形象由“堕落的一代”向“希望的一代”嬗变 , 这一突兀的逆转 , 让人不得不质疑在大众传媒所塑造的各种80后形象中,到底孰是孰非、孰真孰假 80后媒介形象的传播又究竟遵循着怎样的逻辑和规则一、80 后负面形象引发代际危机“80 后”概念缘起于“ 70 年代以后”概念的提出。
“ 70 年代以后”是文学评论界于 20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一个专用文学术语。
在它之后,“50 后”、“ 60 后”等术语相继得到承认 ,但还没有哪一个能像“ 80 后”一样 , 在学界、社会、大众中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②中国“十年一代”的社会划分在80后这里达到了一个峰值状态,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了关于80后一代的讨论中来。
而这一方面归因于80 后所诞生的时代恰好处于历史的分水岭,使得该群体被烙上了特殊的、引人关注的时代气质 ;另一方面 , 则是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将80后的媒介形象植入人心 ,让更多的人注意并接纳了这个概念的存在。
一般而言 , 公众对 80后最早的印象源自一群顶着少年成名的“作家”光环的年轻人。
他们从当时风靡全国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 , 其在公开场合的行为言论 , 包括创作的青春文学作品 , 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时间成为大众追捧的新宠。
在陆续涌现的80后作家中,韩寒、郭敬明、春树、张悦然等人有着居高不下的媒体关注度。
然而很大程度上, 媒体关注的并非他们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的成绩或突破 , 而是其作为 80 后一代的代表 , 在与 50 后、60 后、70 后等代际人群相比较时 , 展示出的“标新立异”的一面。
大众传播理论

一、符号与信号时代
这种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使用对早期 人们的思维和发明能力,造成了重大的 不可避免的限制,其结果是文化进展的 速度缓慢、规模微小。
二、说话和语言时代
人类对说话和语言这种行为方式的掌握,对个人 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后果。通过语言符号的使用, 人们可以记忆、传送、接收和理解的信息,在长 度、复杂性和精细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使用过 去的传播形式所能达到的程度。
一枪弹论大众社会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众传媒出现大众社会理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二有限效果论1传播流程研究伊里调查两级传播意见领袖ipp指数选择性接触信息流影响流2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心理学家耶鲁学派3使用满足研究一种受众行为理论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先河
到不同的地方,会遇见不同的人, 遇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
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的传 播能力与需要有了空前的提高和壮大。 我们可以从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生、发展 过程看到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知识信息 的急剧增加。因此,大众媒介本身就是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同时,大 众传播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知识信息 的进一步拓展。
第四章
传播控制研究
第一节
四、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1940年 伊里调查 《人民的选择》
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结束了“枪弹论”统治 传播学的研究时代。从此,传播效果研究进 入到了“有限效果论”时期。 两级传播理论使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传播环节 中的众多因素,推动了传播过程的研究。
第三节
施拉姆与传播学的诞生
《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创立的标志。
传达
论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

论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论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这个学期我选修了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传媒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主要包括服装,饮食,歌曲,书籍,电视节目等方面。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报纸,广播,电视,互连网都是其传递信息的载体。
通过这种类繁多的传播媒介,世界各地发生的事都能在第一时间内被传播开来,好让全球达到信息共享,真正成为地球村。
人类的信息传播并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古代还未发明纸张,但那时侯的人们是聪明的,他们会借助自然界中的事物或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比如打手势,吹口哨,在木头上雕刻,击鼓,摇旗,放狼烟等等。
但当时的传播媒介还很落后,信息传递存在误差,不简明易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但古人的智慧你是不得不承认的,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人们可将文字印刷在纸上,从而有了当时的书籍,字画,还可以写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用在这里虽稍许有些不足,但或多或少透露出一些书信在当时的重要性。
古代没有飞机,汽车,运输靠的全是马,传递信息的效率可想而知。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更新换代,互连网已普及千家万户,社区发贴,在线视频,音乐,电子书,图片,聊天工具等,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媒介种类多了,信息更新速度快了,信息化时代真正到来。
但互连网是把双刃剑,它可以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却同时掺杂着一些色情,凶杀,暴力等不顺应文化发展的不良因素。
它固然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我们需要一双能辨别真假善恶的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带动的是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走在大街上,何处不见传媒与文化?路边的广告牌是媒介,传递招商信息,是一种商业文化;红绿灯是媒介,传递交通信息,是一种社会文化。
媒介无处不在,文化紧随其后,下面谈谈当今的流行文化。
当今的流行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它的主要特征是消费性,复制性和集体狂欢性。
服装,饮食,流行音乐,怀旧金曲,电影,书籍等等。
浅析当代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

浅析当代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内容提要:大众传媒既是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也是促使大众传播者与受众得以交流的中介和纽带,更是形成、复制、扩散和放大社会舆论的社会工具。
流行文化包含于大众文化,它是现代社会与工业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达样式,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
当代大众传媒塑造着现代的流行文化,而现代流行文化又对当代大众传媒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当代大众传媒与现代流行文化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缔造者推动者Contemporary Mass Media and Pop CultureAbstract:The mass media is both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aterial carrier, also contribut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audience to public communicators link, but also the intermediary and formation, copy, diffusion and magnified public social tools. Pop culture is mass culture, it is containing modern society and industry culture and combining produce a new cultural expression style, marks a new cultural morphology formation. Contemporary mass media shape modern pop culture, and modern pop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mass media ha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Can say contemporary mass media and modern pop culture is interaction, inseparable.Key words:Contemporary mass media Pop Culture creator enabler目录一、当代大众传媒 (3)(一)大众传媒的含义 (3)(二)大众传媒的发展 (3)(三)当代大众传媒的特点 (3)1.交互式传播 (3)2.高效的复制性 (3)3.娱乐化 (4)二、流行文化 (4)(一)流行文化的定义 (4)(二)流行文化的特征 (4)1.商业化与消费化 (4)2.高度的现代性 (4)3.强烈的娱乐性 (4)4.集体狂欢性 (5)5.复制性 (5)(三) 流行文化蓬勃发展的原因 (5)(四)流行文化的意义 (6)三、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缔造者与推动者 (7)参考文献 (8)浅谈当代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一、当代大众传媒(一) 大众传媒的含义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大众传播概述 •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 大众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与效果 • 大众传播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 案例分析: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结合与应用
01
大众传播概述
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的过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电影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大众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影像和故事情 节吸引观众,并传达信息和文化价值观念。电影的制 作和宣传通常依赖于大众媒体,如电影院、电视和互 联网等,进一步推动了大众传播的发展。同时,电影 也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02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的 关系
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众文化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传播的文化形态,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接受度和普及 性。
特点
大众文化具有普及性、商业性、娱乐性和流行性等特点。它以现代科技和商业手段为基础,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 行大规模生产和传播,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大众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与价值
跨越国界的交流
大众传播促进全球各地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减少文化隔阂 。
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渗透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播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竞争的重要 工具。
文化融合与冲突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使得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同时也可能引发 文化冲突。
大众传播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议程设置论(Agenda-Settin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