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导论解析

合集下载

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

文化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如语言、知识、科学、艺术、文学等广义: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媒介文化媒介文化(Media Culture)指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显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

媒介文化的形成与大众社会的出现、大众媒介的发展和普及密切相关。

媒介文化以不同的媒介形态分为电影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

媒介文化具有广泛推行社会价值规范与建构社会价值意识的社会功能,是现代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由大众媒介所建构的一个亚文化系统,但其发展趋势正在从边缘文化形态进入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体系。

媒介文化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关切的热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及其文化力量,一直是西方文化研究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尔都塞(L.Althusser)到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威廉姆斯(R.Williams)、霍尔(S.Hall)以及后来的费斯克(J.Fiske)、莫多克(G.Murdock)等著名学者,都曾视大众传媒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媒介文化研究的先河。

他们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现象学等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大众媒介及其所传达的内容与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意义进行分析、解读、阐释与批判,认为大众媒介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与娱乐,而且建构着人们几乎所有的常识。

媒介文化与媒介理论

媒介文化与媒介理论
❖ 媒介发达已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 的全球村,麦克卢汉是较早地提 出这个观点的学者。他认为电子 媒介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空间 距离与时间差异不复存在,整个 地球在时空范围内已缩小为弹丸 之地,整个人类结成了一个密切 联系相互作用,无法静居独处的 紧密的小社区,而人再也不能只 专精于一门,人的感知系统不再 只偏重视觉,人不再是分裂、残 缺不全的人。
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半年以后 ,希望工程收到捐款1亿元,为 两年前的8倍多,更重要的是他 这一媒介行为引起了亿万中国人 对中国儿童基础教育的关注。
❖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开始实施的一 项社会公益项目。 希望工程实施以来成绩斐然。据悉,截止到2004年,希望 工程共捐助了275万名贫困学生,援建了11888所希望小学 ,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27.3亿元。 10年行程2万公里 解海龙拍了上万贫困娃
摄影师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组 照中的三位“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
2002年9月,她考上了安徽 大学。目前在工商银行工作
。 左为苏明娟,中间张天义,右边是胡
善辉,后面是摄影家解海龙
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中的“
大鼻涕”胡善辉现在当了兵
,“小光头”张天义现在读
大三。
❖ 3、形成舆论热点:传播媒介在影响人们做出 某种判断方面不是总能奏效的,但是对于让 人们关心什么,思考什么,它却往往能发挥 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议题设置的最显著体现 ,大众传播通过选择、突出报道某些问题, 引起舆论的关注,并引发相关的文化现象。 在我国,由于现实国情,媒介在形成舆论甚 至引导舆论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
❖ 麦克卢汉为加拿大多伦多大 学文化与技术中心主任,是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他 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了《传 播工具新论——人的延伸》 (1964)《媒介即讯息》( 1967),从而使他成为西方 学术界的一个风云人物。其 中《传播工具新论》一书引 起了广泛的重视,成为他的 代表作,一位编辑对他说: “你所写的东西有75%是新 的,一本成功的书,不宜有 10%以上的新东西。”一时 间他被视为学术界的怪杰。

媒介文化十五讲知识点

媒介文化十五讲知识点

媒介文化十五讲知识点
1、媒介文化(Media Culture)是伴随着工业社会出现的,由传媒生产或经由传媒传播的,服务于大众消费的(或由大众参与的)新的文化形态,其特征是通俗、同质和流行。

文化研究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媒介文化"这一概念既可方便表示文工业的产品所具有的性质和形式(即文化)也能表明它们的生产和发行模式(即媒介技术和产业)。

它避开了诸如“大众文化”(massculture)和通俗文化。

(popularculture)之类的意识形态用语,同时也让人们关注到媒介文化得以制作、流布和消费的那种生产、发行与接受的循环。

此概念也消除了介于文化、媒介和传播等研究领域间的人为阻碍,使得人们注意到媒介文化体制中文化与传播媒介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打破了“文化"与“传播”间的具体界限。

2、视地文化是一种视觉因素或者说形象(影像)占据了我们文化主导地位的大众文化现象。

视觉文化既包括视觉所及的图像,也包括视觉中看与被看的关系。

而正是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视觉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突出现象,不同干自古有之的通常意义上的视逆艺术。

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视觉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媒介文化,而且最具后现代特征。

媒介文化与媒介理论课件

媒介文化与媒介理论课件

公众舆论的监督
媒介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机制
01
文化传承与交流
02
价值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03
社会变迁与文化适应
CATALOGUE
媒介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媒介文化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信息传播பைடு நூலகம்加速
跨国传媒集团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的加深
本土化媒介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坚守传统文化价值观 创新发展本土化的媒介文化 本土化媒介文化的国际传播
文化研究媒介理 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后现代主义媒介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CATALOGUE
媒介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媒介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媒介文化对行为模式的影响
媒介文化对消费习惯的影响
社会对媒介文化的制约与引导
01
02
03
法律制度的制约
道德伦理的约束
代表人物
1
主要观点
2
研究方法
3
批判主义媒介理论
代表人物
J. Habermas、 P. Bourdieu、 N. Postman
主要观点
认为媒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媒 介内容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关注 媒介内容的意识形态意义和媒介 的社会责任。
研究方法
以文本分析和批判性分析为主, 注重对媒介内容的解读和社会影 响的评估。
媒介文化与媒介理 论课件
目 录
• 媒介文化概述 • 媒介理论发展历程 • 媒介理论的主要流派与观点 • 媒介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 媒介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 媒介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实践
contents
CATALOGUE

传媒与文化学导论

传媒与文化学导论

传媒与文化学导论教案主题:传媒与文化学导论介绍:本教案将以“传媒与文化学导论”为主题,介绍传媒与文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了解传媒与文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探讨传媒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什么是传媒与文化学1. 传媒与文化学的定义2. 传媒与文化学的研究对象3. 传媒与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二、传媒与文化的关系1. 传媒对文化的影响a. 传媒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作用b. 传媒对文化的引导和塑造c. 传媒对文化变革的影响2. 文化对传媒的影响a. 文化对传媒内容的塑造作用b. 文化对传媒业态的影响c. 文化对传媒发展的制约与推动三、传媒与文化的实践案例分析1. 媒体对文化的影响案例:电视剧《芈月传》的传播与影响a. 《芈月传》的剧情与角色塑造对文化认同的影响b. 媒体报道与观众反馈对《芈月传》的再传播效应2. 文化对传媒的影响案例:春节晚会的文化符号解读a. 春节晚会的文化符号表达与传播b. 观众对春节晚会的文化解读与认同四、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前沿领域1. 新媒体与文化的互动影响2. 跨文化传播与文化融合3. 传媒与文化认同的关系五、传媒与文化学的研究意义与展望1. 传媒与文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2. 传媒与文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传媒与文化学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了解其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传媒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传媒与文化的影响力,并对传媒与文化学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展望。

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媒介文化新视点》+文章【一】媒介文化一、概念:现代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由大众媒介所建构的一个亚文化系统,强调文化的媒介呈现方式,媒介文化就是指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显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

其发展趋势正在从边缘文化形态进入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体系。

二、特性1、全能性,不能边界明晰的归属某一文化区域,有强大的技术整合力,使其在任何领域都可以兼跨。

包容着精英文化、大众文化、高雅、世俗等一切文化。

2、动态性和可易性:媒介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化本身也在变化,因此媒介文化是变化、动态的。

3、复杂的多面性:多种“同文化群落”共同存在与媒介文化中,媒介文化身份则由最强的群落决定,受到其他群落的干预,在合力作用下发展变化。

【二】媒介文化的的发展规律1、伴随着媒介的加速发展,媒介文化亦加速发展;2、在叠加还是替代的媒介文化发展规律争辩中,整合替代的媒介文化生态发展规律日益明显。

——整合替代发展规律是指新媒介的崛起并不会必然的导致旧媒介的消亡,新媒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旧媒介的优势,保障自己长远发展。

必须保证媒介文化环境的多样性。

3、媒介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构关系,使媒介文化和社会文化具有天然不可分性。

人们的需求推动媒介技术的变化,而媒介技术的变化对政治、经济等的冲击也会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三】具体媒介文化形态的变迁——当今出现的各种媒介文化形态1、媒介的发展使信息的可接触性不断增强,加速了以掌握信息为标志的的权利分散。

媒介资本推动下,媒介巨头加速融合,垄断性媒体的产生又重新影响了信息权力的掌控。

——媒介文化和权力2、人类的感情遇到媒介,人类的感情愈来愈徘徊于现实和虚幻之间。

——媒介文化和情感3、媒介的发展造就了明星制度,媒介发展中日益幻化现实的趋势更加加剧了明显崇拜的技术可能。

——媒介文化和明星制度4、媒介发展中技术性的增强,改变并分化了人们日常的媒介接触习惯,短暂弥合了代际文化差异以后,又加深了不同代际之间文化的界限。

媒介文化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媒介文化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媒介文化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 课程代码:ZZ12010182. 课程类别:专业专长能力模块课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选修4. 课程目的(1)理解媒介文化的基本内涵及理论构成;(2)认识媒介文化的具体运作逻辑和传播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各类大众文化和媒介文化现象及扩散驱动的能力。

5.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60学时,理论22学时,课内实践38学时,学分为4.0学分。

6. 建议先修课程大众文化、传播学、新闻学等相关课程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学科交叉背景下媒介文化研究计划学时:4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媒介文化兴起的社会机理(2)认识媒介文化的意义及价值(3)明确媒介研究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媒介文化的意义及价值(2)媒介文化兴起的社会机理基本内容:(1)学科交叉背景下媒介文化的研究(2)媒介文化研究的(3)兴起媒介文化的意义思考题:(1)媒介文化兴起的社会机理是什么?(2)如何解读媒介文化的价值?第二章大众文化观与大众传播的互动计划学时:6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观(2)理解早期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观(3)认识民粹主义的大众文化观教学重点及难点:(1)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观(2)大众传播观与大众文化观的交织演变基本内容:(1)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观(2)早期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观(3)民粹主义的大众文化观(4)大众传播观与大众文化观的交织演变思考题:大众传播观与大众文化观的交织演变的关系。

第三章传播过程中的开放体系计划学时:6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对媒介文化的技术性阐释(2)掌握媒介文化生产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媒介文化的生产(2)对媒介文化的技术性阐释基本内容:(1)媒介文化的生产(2)对媒介文化的技术性阐释(3)传播过程中的开放体系思考题:如何理解传播过程中的开放体系?第四章传播者之于媒介叙事重构计划学时:6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复杂性(2)掌握不同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视角选择方式教学重点及难点:(1)不同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视角选择(2)各类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复杂性基本内容:(1)各类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复杂性(2)不同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视角选择(3)传者叙事技巧思考题:不同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五章媒介与文化的相互关照计划学时:6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媒介改变心灵的意义(2)掌握媒介改变艺术的途径教学重点及难点:(1)媒介改变生活(2)媒介改变心灵基本内容:(1)媒介改变生活(2)媒介改变艺术(3)媒介改变心灵思考题:媒介如何改变生活与心灵?第六章媒介文化引导消费计划学时:8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鲍德里亚论消费社会理论(2)掌握媒介文化引导消费的方式教学重点及难点:(1)媒介文化引导消费(2)鲍德里亚论消费社会基本内容:(1)鲍德里亚论消费社会(2)关于消费文化(3)媒介文化引导消费思考题:媒介文化是如何引导人们的消费的?第七章奇观电影与景观社会计划学时:6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媒体—社会奇观(2)理解奇观现象及其学术话语教学重点及难点:(1)媒体—社会奇观(2)奇观现象及其学术话语基本内容:(1)奇观现象及其学术话语(2)从传统电影到奇观电影(3)媒体—社会奇观思考题:视觉奇观是如何产生的?第八章新媒体艺术与技术计划学时:6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新媒体艺术观念(2)了解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教学重点及难点:(1)新媒体艺术观念(2)资本与技术交汇中的艺术文化基本内容:(1)新媒体艺术的发展(2)新媒体艺术观念(3)资本与技术交汇中的艺术文化思考题:如何理解资本与技术交汇中的艺术文化?第九章媒介秀文化计划学时:4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电视脱口秀的社会影响(2)掌握电视真人秀的叙述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拟态环境里的电视真人秀(2)电视脱口秀的结构设计基本内容:(1)拟态环境里的电视真人秀(2)互动中的电视脱口秀思考题:如何理解电视脱口秀的叙事框架?第十章微媒介与微文化计划学时:8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微媒介的“新尺度”及其影响(2)理解微媒介话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1)微媒介的“新尺度”及其影响(2)微媒介话语与社会实践基本内容:(1)微媒介的“新尺度”及其影响(2)微文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崛起(3)微媒介话语与社会实践思考题:如何理解微媒介文本、话语及话语实践?三、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2学时,课内实践38学时。

媒介文化第1讲 媒介文化的提出及其意义

媒介文化第1讲 媒介文化的提出及其意义



b, 协调与使用的态度 这一研究立场是文化研究者斯图亚特 霍尔 等继承葛兰西的文化霸权(领导权)理论 而来,认为文化霸权不是单方面形成的, 而是统治和被统治双方“调停”的结果 雷蒙德 威廉斯提出文化是社会的“整个生 活方式”的观念,被人们接受(对比梁漱 溟的观点),他认为“一个文化的范围, 似乎常常是与一个语言的范围相对称,而 不是与一个阶级的范围相对称”,因此将 文化划为阶级的和阶层的只有极其相对的 意义


以福斯特的故事观为例,故事是高于具体 的表现形式,同一个故事可以改变成戏剧 电影、歌剧,甚至芭蕾舞,但是从媒介文 化的立场来看,或许并不存在着这样的一 个故事,这高度抽象意义上的故事其实是 以语言叙事文本为基础的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心目中的文化 是观念形态的文化,似乎与媒介无关,它 与具体媒介的联系只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是内容寻找适合自己的外衣
Hale Waihona Puke 这一观念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大众传媒 是所有权力机制中的核心机制,大众传媒 将决定什么是中心是主流,什么是边缘 加拿大学者克劳克和库克的生动说法:凡 是没有经由电视处理的现象与人事,在当 代文化的主流趋势里都成了边缘,电视是 “绝对卓越”的权利关系的科技器物,在 后现代社会里,电视并不是社会的反映, 恰恰相反,社会是电视的反映 将此观点延伸,那么说电视节目的制作权 和播放权将集中了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之 争(电影列宁在1918)

a, 批判和怀疑的态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中叶以来,所有 对大众文化抱有警惕和批判态度的学说和 思潮,其最初的思想和精神来源均与法兰 克福学派有密切的关系,霍克海默和阿多 诺首先剔除大众文化产品那层文化艺术的 面纱,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市场法则中,文 化产品只不过是市场上的消费品而已,因 此作为一种商品,它是资本主义赚取利润 的工具,而文化的商品化所带来的严重后 果是社会上再也没有真正的精神产品而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媒介文化的特点
兼容性(霍尔说,混合性) 生产性(动态性) 大众性 复杂性(多元性) 表层性 极速性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a culture
Mixed culture (hybridization) Producing culture Popular culture Complicated culture Superficial culture Instant culture
4、本课程的限定与说明
媒介(文化)研究,暗示媒介研究 中的一种理论视角和立场。在这种 视域中,大众媒介被视作一种重要 的文化存在。
An explanation to the ‘Media Culture’ in the course
Media Culture here, precisely, Media Culture Studies, indicates an perspective and an theoretical position.
disciplines Components of behaviorism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Audience-survey, content analysis
2、批判学派研究
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 2)关注媒介、民主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
系 3)批判的理论方法、人种志、文本分析
audience and institution. Text is conceived of as a field of struggle, through it, social relation and power would be realized.

争斗
2、文化研究学派的媒介研究架构 1)以文本为切入点,文本成为集合
社会关系、社会权力的场域
2)以文本、受众、体制为三个维度
3.The perspective and the framework in the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Studies It includes three directions, text,
二、媒介文化研究的理论进路
1、北美经验主义为主导的媒介文化研究 1)吸收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成果 2)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成份较浓 3)主要运用受众调查、内容分析的方法
2.Approaches to the Media Culture
Empirical social science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multiple
方法等
Critical theories
Out of the Marxism, particularly the point of the production of commodities
Concentrate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edia and power, the media and ideology
Answers to a question: what does the media culture mean?
The media culture: mediated culture which is produced, disseminated and constructed by the media industry.
Employ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linked to postmodernism
Debates on subculture, ethnic group, feminism, identity,globalization
三、本教程的理论视域和研究框架
1、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 1)媒介文化是一种文化存在 2)媒介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表征与
导论:媒介文化研究的视角与框架
An introduction: perspectives and frameworks
一、媒介文化的含义
1、一个问题:媒介文化的意蕴是什 么?多种解释。
2、媒介文化的一般含义 : 媒介文化即“媒介化文化”,大
众媒介生产、传播、塑成的现代文 化型态。
Definition of the Media Culture
In methodology, text analysis, ethnography
3、后现代主义、多元主义
1)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进行媒介文化 阐释
2)缺少理论上的中心,媒介技术与文化、 亚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女性主义、全 球化与后殖民地主义等成为议题
Postmodernism and pluralis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