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基本工艺方法设备(PPT84页)

合集下载

高级工程师-除油PPT课件

高级工程师-除油PPT课件

种和工艺参数,成功降低了废水中的油含量,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02
案例二
某机械制造企业利用植物提取液法对机床表面的油污进行清洗,经过多
次试验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清洗效果显著,且对环境友好。
03
案例三
某船舶公司应用生物法清洗船体表面的重油污,结合微生物降解和植物
提取液两种方法,取得了理想的除油效果,同时降低了清洗成本和对海
常见除油方法
01 物理除油法
利用物理原理,如重力分离、浮选、过滤等,将 油脂与污水分离。常见设备有隔油池、浮选机等。
02 化学除油法
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油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 达到去除油脂的目的。常见药剂有破乳剂、絮凝 剂等。
03 生物除油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油脂分解为无害物质。 常见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根据油污的性质和浓度选择合适的吸 附剂,确保吸附效果。
再生与更换吸附剂
定期再生或更换吸附剂,以保证除油 效果。
超声波法原理及操作要点
超声波法原理
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效应、 机械振动等,使油污与清洗液快速分
离。
控制超声波功率
确保足够的清洗力度,同时避免对清 洗对象和清洗液造成损害。
原理:利用植物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与油污 发生化学反应,使油污从表面脱离,达到除油
效果。
操作要点
选择具有高效除油能力的植物提取液;
确定合适的浓度和使用量; 将植物提取液均匀喷洒在油污表面;
等待一定时间后用清水冲洗,观察除 油效果。
案例分析:生物法成功应用案例
01
案例一
某石油化工厂采用微生物降解法进行含油废水处理,通过优化微生物菌

电镀前处理工艺ppt课件

电镀前处理工艺ppt课件

精品ppt
5
• 3.3 分类
• 化学浸蚀粗化、有机溶剂溶胀粗化、机械粗化。
• 3.3.1 化学浸蚀粗化
化学侵蚀粗化是利用非金属材料中具有可与酸或 碱起反应的物质的可溶性特点来设计的方法,他处理 后的镀层比机械粗化方法有较强的结合力,这是因为 机械粗化的表面是呈碗状的小型凹坑,而化学粗化的 原理是一种蚀刻作用,由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作 用使其表面呈冠状凹坑。仅从几何形状上看,化学粗 化的表面积会大于机械粗化得到的表面积。
电镀前处理工艺
除油、亲水、粗化、 中和、钯水、解胶
精品ppt
1
1 除油
• 1.1 主要成份:除油粉 • 1.2 操作条件:温度48~52℃;过滤 2转/分钟以上
• 1.3 原理
除油就是脱脂,脱脂液沿着胶件和油污界面渗透,取 代油污相,使胶件相被润湿,从而迫使大量油污被卷离, 而且卷离的油污立即浮到液面,通过皂化和乳化作用使 油污与胶件脱离,与溶液互不相容。
• 4.2 原理 六价铬与另外一种化学物质发生化
学氧化还原反应变成三价铬的重金属。
精品ppt
13
• 中和缸主要成分:盐酸3-5%和水合肼0.02 -0.03%
• 反应方程式为:
4CrO3 + 3N2H4·H2O+1+51H22HO+ = 4Cr3+ + 3N2 或
2Cr2O72= + 3N2H4·H2+O17+H12O6H+ = 4Cr3+ + 3N2
• 1.4 作用
除去塑胶件表面在模压、存放和运输过程中残留的脱 剂和油污,或者是抛光时残留下来的抛光膏,不规范操 作引去的手印油污等,以保证胶件能在下一个工序中均 匀地进行表面粗化。

废油的净化与再生处理ppt课件

废油的净化与再生处理ppt课件
19



过滤材料有滤纸(粗孔、细孔和碱性)、致密的 毛织物、钛板和树脂微空滤膜等。 这些过滤材料的毛细孔必须小于油中颗粒的直径。 压力式滤油多采用滤纸作过滤材料,因为它不仅 能除去机械杂质,而且吸水性强,能除去油中少 量水分。若采用碱性滤纸还能中和油中微量酸性 物质。 钛板和树脂微孔滤膜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过滤材 料。电力系统刚刚开始引用这些材料,它们对除 去油中微细混杂物(过滤精度为0.8~5 μm )和 游离碳有明显效果。
26
第三节 废油的物理化学再生处理
一、凝聚
凝聚(絮凝)即向废油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物质或电 解质,使分散的杂质颗粒凝聚成为较大颗粒,更易在沉 降时分离除去。
凝聚对象主要是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杂质离子带同种电荷,受相斥的电性力和相引的万有引力。 凝聚原理:中和粒子的电荷
应用:废油的预处理 可代替加热沉降 27 与机械分离合用(凝聚-沉降、凝聚-离心、凝聚-离心-过滤)
35

(2)硅胶吸附水分饱和后。

硅胶吸附水分失效后,可以用各种加热设备,如 电热炉、烘箱、烟道气、热风等进行加热脱水。

一般硅胶干燥再生的最高温度极限如下: ① 粗孔硅胶< 600 ℃ ; ② 细孔硅胶< 250 ℃ ; ③ 变色硅胶< 120 ℃ 。
36
4 .吸附剂废渣的处理 废白土渣中含油量较大,有的高达30% 直接用作燃料; 回收利用,即将废白土渣用蒸汽直接加热 将其“蒸煮”,浮集于水面的油回收,作 为废油重新再生,而去油的白土渣可作为 制造砖瓦的原料、铺设沥青路面的填料等。 其他吸附剂也可采用类似方法处理。

① 直接火燃烧法:把废硅胶装在底部有铁丝网的桶内,
利用硅胶吸附的油进行燃烧,将废油和有机酸烧尽即 得再生硅胶。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课件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课件
过滤器
用于过滤吸附剂,确保油品质量。
05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的选 择及实例分析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的选择原则
适应原料
生产能力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原料的 品种、质量、数量等因素,以确保设备能 够高效地提取油脂。
选择油脂制取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生产 能力是否符合生产需求,避免设备过大或 过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或资源浪费。
混合油处理
将浸出的混合油进 行分离和净化处理 。
成品油储存
将净化后的油脂储 存备用。
浸出工艺参数及控制
01
02
03
04
温度
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持溶剂 的溶解度和油脂的稳定性。
压力
控制适当的压力,以保持溶剂 的蒸发速度和油脂的分离效果

时间
控制适当的时间,以保证油脂 的提取率和质量。
料胚粒度
控制适当的料胚粒度,以影响 油脂的提取率和质量。
冷却器
03
用于降低脱胶后的油温,保持油品质量。
粗油脱色设备
粗油脱色塔
用于去除粗油中的色素和杂质,提高油品质量。
活性炭
用于吸附油中的色素和杂质,提高脱色效果。
过滤器
用于过滤活性炭,确保油品质量。
粗油脱臭设备
粗油脱臭塔
用于去除粗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吸附剂
用于吸附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脱臭效果。
04
油脂精炼设备与工艺
粗油过滤设备
1 2
粗油过滤器
用于过滤粗油中的大颗粒杂质,提高油品质量。
滤布
用于支撑过滤器中的杂质,确保过滤效果。
3Hale Waihona Puke 压滤机用于增加过滤器的压力,提高过滤效率。

电絮凝-除油、除色ppt-最终版

电絮凝-除油、除色ppt-最终版

现代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电絮凝技术在处理各种废水方面得 到了广泛应用。
技术进步
近年来,电絮凝技术不断改进,提 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能耗,使其 成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方 法。
电絮凝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电絮凝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范 围广、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局限性
电絮凝技术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对 于大规模废水处理可能存在能耗较高 的问题。同时,金属电极的消耗也需 要定期更换,增加了运行成本。
氢氧根离子与金属电极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
金属电极与氢氧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引发絮凝反应
羟基自由基与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失去稳定性,形成絮状沉 淀物。
电絮凝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研究
电絮凝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 初,当时主要用于处理工业废水。
电絮凝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研究热点
新型电极材料与结构设计、电絮凝反 应动力学与机理、多污染物协同处理 技术。
发展趋势
深入研究电絮凝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的 联合作用,提高处理效率与效果;拓 展电絮凝技术在工业废水、微污染水 源水等领域的应用。
电絮凝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应用领域
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应用前景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絮凝技术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 市场前景。
电絮凝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电絮凝技术的反应机理,优化电极材料与结构,提高处理效率与稳定性;拓展电絮凝技术在 新型污染物处理、重金属离子去除等领域的应用。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课件(PPT 60页)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课件(PPT 60页)
35
3.2 蒸馏脱酸
蒸馏脱酸法 又称为“物理精炼”。这种脱 酸法是借助直接蒸汽加热,在真空条件下使 游离脂肪酸与低分子气味物质随着蒸汽一起 排出。这种方法适合于高酸价油脂。
基本工艺过程 是在残压为2~5mmHg的 真空条件下,将油加热到163~260℃,通入 1~2kg/cm2直接蒸汽处理15~60分钟,进行 脱酸处理。
2.2 加酸脱胶
加酸脱胶 就是在毛油中加一定量的无机 酸或有机酸,使油中的非亲水性磷脂转化为 亲水性磷脂或使油中的胶质结构变得紧密, 达到容易沉淀和分离的目的。
31
① 磷酸脱胶
在毛油中加入磷酸后能将非亲水性磷脂转 变为亲水性磷脂,从而易于沉降分离。操作过 程是添加油重的0.1%~1%的磷酸,磷酸浓度 为85%,在60~80℃温度条件下充分搅拌。接 触时间视设备条件和生产方式而定,然后将混 合液送入离心机进行分离脱除胶质。离心分离 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80~85℃。
在螺旋榨油机中,压榨制油可分为三个 阶段,即进料(预压)段,主压榨(出油) 段,成饼(重压沥油)段。
① 进料段
进料段榨料在向前推进的同时,开始受 到挤压作用,使之排出空气和少量水分,形 成“松饼”。此时,由于粒子间的结合作用, 进而发生塑性变性,开始出油。
14
②主压榨段
是形成高压大量排油阶段。这时由于榨 膛空间迅速有规律地减小,使榨料粒子开始 结合,榨料在榨膛内成为连续的多孔物而不 再松散。榨料粒子被压缩出油的同时,还会 因为螺旋中断,榨膛阻力、榨笼棱角的剪切 作用,而引起料层速差位移、断裂、混合等 现象,使油路不断被打开,有利于迅速排尽 油脂。
45
基本工艺流程 芝麻 → 筛选 → 漂洗(35%水)→炒籽 → 扬烟(140~150℃,可加点水冷却) → 吹净(皮、叶、焦物质等)→ 磨籽 →兑浆搅油 → 震荡出油

除油基本工艺方法设备课件ppt

除油基本工艺方法设备课件ppt
除油基本工艺方法设备
西南石油大学化工学院 杜国勇
2021/3/10
1
含油污水的来源
• 1、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 • 2、固体燃料热加工 • 3、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 • 4、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 • 5、铁路及交通运输业 • 6、屠宰及食品加工 • 7、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 • 其中石油工业及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
• 斜板材质应是在污水中长期浸泡不软化、 不变形、耐油、耐腐蚀的材料;目前常用 的材料有聚氯乙烯和不饱和聚酯玻璃钢。
2021/3/10
19
2、粗粒化除油
• 2.1、粗粒化除油机理
• 当含油污水通道一个装有填充物的装置时, 污水中的油滴会由小变大,这一过程就称 为粗粒化。所用的填充材料称为粗粒化材 料。经过粗粒化后的污水,其含油量与污 油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更容易用重 力分离法将油除去。
2021/3/10
29
• 与自然沉降法相比,气浮法具有以下特点:
• ①由于气浮法的表面负荷有可能高达 12m3/m2·h,水在池中停留时间只需1020min,而且池深只需2m左右,故占地面 积小,节省基建投资。
• ②气浮池具有预曝气作用,出水和浮渣都 含有一定量的氧,有利于后续处理或再利 用,泥渣不易腐化。
2021/3/10
16
• 斜板除油装置可分为立式和平流式两种。 一般常用的是立式斜板除油罐。
• 立式斜板除油罐的结构型式与普通立式除 油罐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是在普通除油 罐中心反应筒外的分离区一定部位加设了 斜板组。如图
2021/3/10
17
2021/3/10
18
• 含油污水从中心反应简出来之后,先在上 部分离区进行初步的重力分离,较大的油 滴颗粒先行分离出来,然后污水通过斜板 区,油水进一步分离,分离后的污水在下 部集水区流入集水管,汇集后的污水由中 心柱管上部流出除油罐,在斜板区分离出 的油滴颗粒上浮到水而,进入集油槽后由 出油管排出到吸油装置。

除油基本工艺方法设备通用课件

除油基本工艺方法设备通用课件
详细描述
离心除油通常用于去除工件表面附着的重质油污。通过将工件放入离心机中,在 高速旋转下,重质油污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甩离工件表面,从而达到除油的目的 。
过滤除油
总结词
通过过滤介质将油污从清洗液中过滤 掉的工艺方法。
详细描述
过滤除油通常用于去除清洗液中的油 污杂质。通过使用过滤器或滤网等过 滤介质,将油污拦截在过滤介质上, 使清洗液保持清洁。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
通过微生物发酵或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生物表 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根据不同油污类型选择合适的生物表面活性 剂种类,如糖脂、脂肽等。
生物表面活性剂除油设备
包括混合器、分离器等,用于实现生物表面 活性剂的除油过程。
05
设备与维护
除油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除油设备的选择
根据油污的性质、处理量、处理 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除油设 备,如离心分离机、振动筛分机 、超声波清洗机等。
除油基本工艺方法设备通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除油工艺简介 • 物理除油工艺 • 化学除油工艺 • 生物除油工艺 • 设备与维护
01
除油工艺简介
除油的定义与重要性
除油的定义
除油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过程,主要涉及去除材料表面 的油脂、润滑油等有机污染物,以保证产品或材料的清洁度 和质量。
应性。
02
物理除油工艺
重力除油
总结词
利用重力作用将油污从工件表面分离的工艺方法。
详细描述
重力除油通常用于去除工件表面附着的轻质油污。通过将工件浸入清洗液中, 油污在重力的作用下与工件表面分离,然后清洗液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将油 污去除。
离心除油
总结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斜板除油罐
• 基本原理
• 斜板除油是目前最常用的高效除油方法之 一,其基本原理是“浅层沉淀”,又称 “浅池理论”。这种理论忽略了紊流、进 出口水流的不均匀性、油滴颗粒上浮中的 絮凝等因素,认为油滴是在理想状态下进 行重力分离的,即假定:
• ①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相等,且油 珠颗粒上浮时的水平分速度等于水流速度
• 基本原理
• 自然除油的原理认为油珠颗粒是在理想状态下 进行重力分离的,即假定过水断面上各类的水流 速度相等。且油珠颗粒上浮时的水平分速度等于 水流速度;油珠颗粒是以等速上浮;油珠颗粒上 浮到水面即被去除。

• 由斯托克斯公式可知,若污水中的油珠颗 粒直径、污水密度、油的密度和水温一定 时,则油珠颗粒的浮面负荷率成反比。
• 2、分散油 油珠粒径一般为10~100μm,以微小 油珠悬浮于溶液中,不稳定,静止一段时间以后 往往形成浮油
• 3、乳化油 油珠粒径小于10μm,一般为 0.1~0.2μm,当溶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时,油珠 往往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 4、溶解油 油珠粒径比乳化油油珠小,可以小到 几纳米,是溶于溶液的油微粒
• 自然除油的设备有自然除油罐(立式除油罐) 和平流隔油池。
• 1.1、立式除油罐
• 含油污水经进水管流入罐内中心筒,经配 水管流入沉降区。水中粒径较大的油粒在 油水相对密度差的作用下首先上浮至油层, 粒径较小的油粒随水向下流动。在此过程 中,一部分小油粒由于自身在静水中上浮 速度不同及水流速度梯度的推动,不断碰 撞聚结成大油粒而上浮,无上浮能力的部 分小油粒随水进入集水管,经出水系统流 出除油罐。
油田含油污水的特点
• 含油污水中含有原油、悬浮物、各种盐类、 有机物、无机物及微生物等。含油污水具 有如下特点 :
• ①水温较高 • ②矿化度较高 • ③含有大量的细菌 特别是SRB、TGB • ④表面张力大,残存有化学药剂及其他的
杂质
含油污水中的油的形态
• 含油污水中的油一般以4中形态存在:
• 1、悬浮油 粒径一般在100μm以上,易浮于液面 形成油膜或油层
• 关于组粒化的机理,大体上有两种观点, 即“润湿聚结”和“碰撞聚结”。
• 润湿聚结理论建立在亲油性粗粘化材料的 基础上。当含油污水流经由亲油性材料组 成的粗粒化床时,分散油滴便在材料表面 湿润附着,这样材料表面几乎全被油包住, 再流来的油滴也更容易润湿附着在上面, 因而附着的油滴不断聚结扩大并形成油膜。 由于浮力和反向水流冲击作用,油膜开始 脱落,于是材料表面得到一定更新,脱落 的油膜到水相中仍形成油滴,该油滴粒径 比聚结前的油滴粒径要大.从而达到粗粒 化的目的。
• 油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 植 物、 土壤、 水体的严重影响。油田含油废 水浸入土壤孔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 致使空气、 水分及肥料均不能渗入土中,破 坏土层结构,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使农 作物枯死。含油污水进入水体会在水面形 成油膜,阻碍水体的复氧,造成水体溶解 氧不足而引起水质恶化,水生动植物死亡 等。
除油基本工艺方法设备
含油污水的来源
• 1、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 • 2、固体燃料热加工 • 3、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 • 4、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 • 5、铁路及交通运输业 • 6、屠宰及食品加工 • 7、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 • 其中石油工业及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
的含油废水为主要来源
含油污水的危害
除油基本方法
• 1、物理法 主要包括除油罐除油、斜板除 油、粗粒化除油、气浮除油等。
• 2、化学法 投加破乳剂絮凝剂除油,化学 氧化等。
• 3、物理化学法 通过过滤、吸附等工艺除 油。
• 4、生化法
一、物理法除油
• 1、重力沉降法除油
• 重力沉降法也叫自然除油法。它是根据油和水的 密度不同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使油上浮,达到油 水分离的目的。
• 斜板材质应是在污水中长期浸泡不软化、 不变形、耐油、耐腐蚀的材料;目前常用 的材料有聚氯乙烯和不饱和聚酯玻璃钢。
2、粗粒化除油
• 2.1、粗粒化除油机理
• 当含油污水通道一个装有填充物的装置时, 污水中的油滴会由小变大,这一过程就称 为粗粒化。所用的填充材料称为粗粒化材 料。经过粗粒化后的污水,其含油量与污 油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更容易用重 力分离法将油除去。
• ②油滴颗粒是以等速上浮的
• ③油滴颗粒上浮到水而即被去除
• 假设除油设备的高度为H,油滴颗粒分离时间为t, 则表面负荷率可表示为Q/A=H/t,将其代入分离 效率公式,可得:
•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除油设备的分离高度越小, 油滴颗粒上浮到表面所得要的时间就越短,因此 在油水分离设备中加设斜板,增加分离设备的工 作表面积,缩小分离高度.从而可提高油滴颗粒 的去除效率。
• 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统汁资料表明,若除油 罐进水中含油量不超过5000mg/L,自然除 油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
• 立式除油罐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含油去除率, 取决于罐内特定的油水运动过程。
• (1)、上向流速推动浮升过程
• (2)、对流碰撞聚结过程
• (3)、油层过滤过程
1.2平流式隔油池
• 平流式隔油池与立式除油罐在油水运动规 律上有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最明显莫过于 油水运动方向间的差异。在平流式隔油池 中,水流动方向与油滴在静水中浮升方向 互相垂直。油滴在浮升过程中随水流向前 漂移,其运动轨迹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 斜板除油装置可分为立式和平流式两种。 一般常用的是立式斜板除油罐。
• 立式斜板除油罐的结构型式与普通立式除 油罐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是在普通除油 罐中心反应筒外的分离区一定部位加设了 斜板组。如图
• 含油污水从中心反应简出来之后,先在上 部分离区进行初步的重力分离,较大的油 滴颗粒先行分离出来,然后污水通过斜板 区,油水进一步分离,分离后的污水在下 部集水区流入集水管,汇集后的污水由中 心柱管上部流出除油罐,在斜板区分离出 的油滴颗粒上浮到水而,进入集油槽后由 出油管排出到吸油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