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本)公共课复习提纲

教育学(本)公共课复习提纲
教育学(本)公共课复习提纲

实用文档

教育学(本)复习大纲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共10小题共20分);

填空(共6小题共10分)

名词解释(共5小题共20分);

简答题(共4小题共28分)

论述题(共2小题共22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3、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4、教育问题:

是人们在对客观的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现象,或者人们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良现象。

5、教育规律:

是指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6、教育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及著作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

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b.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c.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2)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好的教育。

(3)康德:1776年,在大学哲学课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4)洛克: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亦称教育万能论)。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

a.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师中心论。

(2)杜威

a.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b.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

c.杜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三)教育学的成熟阶段

实用文档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阐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

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学心理学化”的是裴斯泰洛齐。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A、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①法国社会学家利图尔诺

②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主要思想: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就是按照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B、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该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说: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在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C、生产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物:前苏联教育史专家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学家

主要思想:他们在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同时,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的起源,特别是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他们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2、原始状态的教育的特点: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所有成员都平等的接受教育,教育的内容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②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帮助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生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公共生活的规范、艺术和宗教教育。

③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的,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的手段仅限于言传身教,主要是一种口耳相传的形式。

3、古代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①由于社会的分工,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师。

②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脱离。

④学校教育形式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4、近代工业社会教育的特点:

工业社会教育的一般特征:

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

②教育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

③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④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

⑤通用性、全面性的教育目标。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

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性,扩

大和普及了学校教育。世界上最早颁布

义务教育法的是德国。英国于1870年

颁布《初等教育法》。法国于1833年

颁布《基佐法案》。美国在1852年由

马萨诸塞州率先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

令。日本从1872年起颁布“学制令”,

教育开始走向普及。

2)完善学校教育系统。在资本主义之前,

各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单一类型的

普通教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由

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要求把各级各类学校联系成一个统一

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从纵向上看,分

实用文档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教育。从横向上看,有普通教育、成人

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

远距离教育等形式。创立了“班级授课

制”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教学作

了系统的理论论述,奠定了班集体教育

的理论基础。中国最早在1862年的京

师同文馆实行这种制度。1901年清政

府实施废科举、兴学堂,逐步在全国推

行班集体教学制度。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

课制

4)教育内容日益丰富,大量增加自然科学

课程。

5)教学设备和手段不断更新发展。

6)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广泛的宗教教

育在学校教育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7)民族和种族歧视在移民人口较多的国

家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5、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代表全体

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b.以人类的先进思想、健康向上的教育内

容、科学的文化知识和优秀的精神文明

教育年青一代,使他们成为德、智、体、

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c.比资本主义教育更好的实现了教育平

等。

d.教育与宗教分离,不受宗教影响。

第三章教育的本质

1、教育质的特性及表现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史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得社会实践。

表现:

①教育是培养人得社会实践

②教育史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③培养人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

④教育史有意识地培养人得特殊社会实践。

2、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及要素间的主要矛盾

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两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同时,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在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活动目的——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

1、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是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①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②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③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二、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三、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文化的保存和传递功能

②活文化的功能

③文化的选择功能

④文化的批判功能

⑤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功能

⑥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能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规律:

实用文档

①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稳定性和可变性

③不均衡性

④个别差异性

⑤整体互补性

影响:①遗传。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肤色、身高和体重等。这些生理解剖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②环境。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一般指社会环境,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人对环境的反应时能动的。

③教育(学校教育)。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使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个体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人作为主体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世界的影响,从而获得发展的;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盒自我调节的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5、遗传绝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1)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主要思想: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2)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

主要思想: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6、教育对个体的主要功能:

a..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b.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

D.具有开发个体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五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

含义: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具备怎样的素质。

层次: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③各门课程目标

④教师的教学目标

功能: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选择作用、评价作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与精神实质

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

②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③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④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⑤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实用文档

精神实质: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b.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

发展。

c.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d.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

各级各类的人才。

3.教育目主要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一、个体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

主要思想: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了某个社会集团或者阶级服务。

二、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主要思想: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第六章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

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两个发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2、学制的含义:

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教育制度的特点:

①客观性

②取向性

③历史性

④强制性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a.单轨制:北美国家

b.双轨制:西欧

c.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5、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①1902年的“壬寅学制”,是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行。

②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是实行的现代学制。

③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首次规定男女同校。

④1922年的“壬戌(xu)学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首次划分学校教育阶段)。

6、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程

①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普及义务教育作出的明确规定。

②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要“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③1986年4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确立了普及义务教育制度,它的颁布和实施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不仅结束了长期以来中国义务教育无法可依的历史,使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有了法律保障,而且使我国教育事业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④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

实用文档

确提出到200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7、西方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

①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德国新教领袖马丁·路德为了争取人们信仰新教,提倡广设学校,并主张教育机关应该由公费设立,政府有强迫人民送子弟入学的义务。西方一些教育史家曾称路德为“国民教育之父”。其实路德提倡并开办初等学校,并不具有普及教育的思想。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规定牧师和学校教师,应将6~12岁男女儿童的名单造册报送学校;上述年龄的儿童必须到学校读书;不愿送儿童入学的父母,“应以俗界政权之手强迫其履行这一不能改变的义务”,并给父母以惩罚。一般认为,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

②各教派为争取教育权而进行的斗争在17、18世纪仍然持续着。当时教育事业为宗教教会所垄断,不同的教派向教徒及其子弟传授不同的教派思想,这对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非常不利,所以,自1763年至1819年,德国先后三订法令推行义务教育,它也因此成为推行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

③义务教育的大规模实施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大工业革命的成功,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极为迅速的发展,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厂手工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得到空前广泛的应用。生产的迅猛发展,不仅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要提高劳动者的质量,从事机器生产的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因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普及初等教育就成为急迫的问题。这样,到了19世纪后半期,一些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最早的州在1852年,英国在1880年,法国在1882年,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令。到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④义务教育的上述发展变化,可以相对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义务教育因宗教

的原因而出现;

第二阶段是17世纪至19世纪50年代,

义务教育顺着宗教、政治上的原因而初

具雏形;第三阶段是19世纪50年代至

20世纪20年代,义务教育因经济上的

原因而大大发展。

⑤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义务教育的年限进一步延长,全世界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准为8.63年,其中七大工业国家中,德国为12年,英国为11年,美、法、加拿大均为10年,日本9年,意大利为8年。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的性质:

a.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

b.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

2、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复杂性

②创造性

③示范性

④劳动的长期性和劳动成果的迟效性

⑤时间的连续性和肯定广延性

⑥集体性和个体性

3、教师专业性发展的内容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e.专业品质

4、教师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有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5、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五性”);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⑤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实用文档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四)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智和内因。这表现在:

④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这是他作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⑤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⑥教学在于构建学生主体

(五)学生是权责主体。

把学生作为权责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6、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关系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①从教师与学生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

②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③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④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⑤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7、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意义: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8、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建立途径

基本特征:

①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②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③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④心理相容影响因素:

a、教师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2)教师领导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3)教师的智慧;

(4)教师的人格因素。

b、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c、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课堂的组织环境

建立途径: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群体关系、学习生活环境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尊重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④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⑤发扬教育民主;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⑦正确的处理师生矛盾;

⑧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第八章课程

1、课程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内涵:

广义: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进程安排及其达到标准的体系的总和。

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历史演变:

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大约出现于唐宋年间。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注疏时,首次使用了“课程”一词。他写道“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这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此所能见到的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亦多处使用课程一词,如“宽着限期,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其意思是指所分担的工作程度和学习内容的范围、时限和进程。朱熹的用法已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基本相似。

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解

考点精解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 考点一: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 考点二: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 考点三: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如教育学的概念、教育规律的含义以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关系。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一: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例1(2001年统考试题)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A 【解析】“教学相长”和“及时而教”都出自《学记》,除此之外,还有“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等。 【错误防范】对于《学记》中的这些论述,有两个要求:第一,知道这些话出自《学记》;第二,把这些话与当今的有些教学原则等结合起来,如“不陵节而施”和“学不躐等”,它们都体现了当今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则体现了当今的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例2(2011年统考试题) 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答案】A 【解析】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被译成《雄辩术原理》。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 (1)夸美纽斯 例3(2003年统考试题) 在现代教育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泛智”进步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答案】A 【解析】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是指他提出的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类,这是普及教育的思想,他是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家。 例4(2006年统考试题)

公共课教育学案例汇编

公共课教育学案例汇编 公共课教育学改革小组 二○○七年八月

目录 1、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 (1) 2、校园里的隐性伤害 (1) 3、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2) 4、掌声中的舆论转化 (3) 5、从一则公益广告想到的 (4) 6、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 (4) 7、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 (4) 8、扬起爱的风帆——评“为雕像穿衣服”活动 (5) 9、浅析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 (6) 10、也谈教育改革 (8) 11、流失生的法律责任 (8) 12、生命是美丽的 (9) 13、高校悲歌,父母卖血儿摆阔 (9) 14、切错苹果的故事 (10) 15、答案不是唯一的 (10) 16、“课堂纪律”真的那么重要吗? (11) 17、浅谈中美教育的差异 (12) 18、学生老师换角色 ——中国科大举办班主任学校培训班见闻 (13) 19、天鹅的悲哀 (14) 20、妈妈,你能把我打聪明吗? (14) 21、让孤雁返回群体 (15) 22、“神童工程” (16) 23、魏书生老师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17) 24、把好教师的语言关 (18) 25、特长教育给孩子的是馅饼还是陷阱? (18) 26、巧设台阶 (19) 27、谐趣诱导 (20) 28、孩子需要什么 (20) 29、搭起师生间思想情感沟通的桥梁 (21) 30、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22) 31、增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 (22) 32、秋末初冬的果子 (23) 33、酸酸的青苹果 (24) 34、小议班风 (24)

35、一个是拒人千里,一个刀光血影 ——研究生因恋爱失败害女友的惨痛故事 (25) 36、在爱的沐浴下 (25) 37、正确对待差生 (27) 38、少年“网虫”游戏杀人酿大祸 (27) 39、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9) 40、快乐不应成为伤害 (30) 41、由“卢刚事件”引发的思考 (31) 42、老师文明不文明学生有权投一票 (32) 43、儿子乱扔遭罚款母亲抵赖不认儿 (33) 44、从偶像到战犯 (33) 45、父母教育孩子要慎选“榜样” ——少年为何杀害同班同学 (34) 46、教师强行给学生剪发 (35) 47、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36) 48、为学生点燃希望之灯 (37) 49、学校是否有罚款权 (38) 50、投“骰子”学数学 (39) 51、虐待学生的伪教育当休 (40) 52、向母鸡学习,永不丢蛋! (41) 53、教育的艺术 (42) 54、老师的几句话让我放弃了物理学 (42) 55、天才难“克隆”5岁孩子讨厌“哈佛女孩” (44) 56、关注教育体罚现象 (44) 57、教育真的离不开惩罚? (45) 58、上课吃瓜子老师罚长跪一小时 (46) 59、1999年教师施暴事记 (47) 60、毒杀双亲 ——值得反思的一则教育悲剧 (48) 61、学生的“逃学”现象 (49) 62、让学生敢说“我不懂” (49) 63、教育的机智 (50) 64、教室里的纸屑 (50) 65、错误也美丽 (51) 66、十七岁女儿毒死亲生母亲 (51) 67、“法律板”和“教鞭” (52) 68、爱是教育的起点 (53) 69、放飞 (53)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学 课程英文译名:V ocation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 230124 适用专业:职教师资专业 修读方式:必修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职业心理学 使用教材:胡斌武主编:《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 1.李向东,卢双盈著:《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尧著:《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石伟平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马建富主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贺祖斌主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徐国庆著:《职业教育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米靖主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编:《职业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10.[美]凯文?凯利著,张行舟等译:《技术元素》,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一、课程性质 职业教育学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的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原理分析并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 2.让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教学技能、教育素养,提

高运用职业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热爱专业,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研讨、专家讲座、教育考察、自学等形式。 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基本原理,并结合教育实际问题融入基本原理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理解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课程学习兴趣。 2.邀请职业学校一线专家开展讲座,到职业学校参观考察,增强学生的教育认知,提高教育体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把握专业方向。 3.课外资料查询与自学,增强文献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抓住要点的能力,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课 成绩评定方式: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专家讲座、教育考察等占20%;课程论文、小组合作学习、教育情境训练等占30%;期末考试占50%。

专升本教育学试题(供参考)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 A.赞科夫 B.马卡连科 C.夸美纽斯 D.凯洛夫 2.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 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夸美纽斯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创造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5.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教育的( )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6.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文字材料 B.口耳相传 C.直观教具 D.黑板加粉笔 7.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 8.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作品分析法 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0.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 ) A.棍棒纪律 B.饥饿纪律 C.自觉纪律 D.惩罚纪律 11.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A.课堂教学以外 B.学校以外 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12.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是( ) A.接受性学习 B.研究性学习 C.合作式学习 D.网络化学习 二、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三、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学(最新)(优.选)

1、()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A . 教学管理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 《大教学论》 3、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 B . 杜威 4、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曾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 C . 苏霍林斯基 5、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D . 90-110 多选题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6、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 A . 诊断性评价 B . 总结性评价 C . 形成性评价 D . 定量评价 7、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教育现象 B . 教育方针 C . 教育政策 D . 教育规律 8、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全选)。 A . 学前教育 B . 初等教育 C . 中等教育 D . 高等教育 9、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功能有(全选)。 A . 定向功能 B . 调控功能 C . 激励功能 D . 评价功能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的观点。 A . 遗传决定论 B . 环境决定论 C . 教育决定论 D . 活动决定论 11、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 A .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 社会关系因素 C .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D . 人口的规模和质量 12、从表现形式来看,德育内容包括:()。

B . 非文本型内容 C . 计划性内容 D . 非计划性内容 13、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包括:()。 A . 人口 B . 政治 C . 生产力 D . 法律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共35分 14、学校工作要把教学视为唯一。× 1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16、中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必须由教师时时看管、事事严格控制才行。× 17、学生当下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18、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9、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20、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 . 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2、“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 . 示范性 3、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的要求。D . 科学性原则 4、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进行教育。D . 个别差异性 5、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的全面发展。C . 劳动能力 多选题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6、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全选)。 A . 讲授法 B . 谈话法 C . 讨论法 D . 读书指导法 7、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 A . 专业情意 B . 专业知识 C . 专业结构 D . 专业能力 8、从根本上说,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包括:()。 A .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重点

xx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重点 一 一、心理学概述 要求: 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与主要研究领域。 2、理解神经系统与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历程。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来源安通学校 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探讨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人类情绪、动机、人格、社会态度等非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理论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2、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四)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1)神经元与突触 (2)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3)反射与反射弧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的结构 (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 3、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反映 (2)感受性 (3)心理 (4)意识 二、感知与注意 要求:

1、了解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来源安通学校 2、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原则、注意的特点与功能、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 2、感觉的种类 视觉,听觉,其他感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华师2019全校公共课心理学考试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心理学》公共课试卷(A卷) 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将答案写在下方答题框内,否则无效。) 1.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是()。 A .预测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2.揭示遗忘的规律,绘出遗忘曲线的第一人是()。 A. 奥苏伯尔 B.艾宾浩斯 C. 桑代克 D.安德森 3.亲子关系较为松散和冷漠,家长对孩子少有关心过问,这种亲子关系属于()。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溺爱型 4.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A.机械学习 B. 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5.把“有些A是B,有些C是B,因此有些A是C”的问题改为“有些香蕉是绿色的,有些橘子是绿色的,因此,有些香蕉是橘子”的问法,这是改变了问题的()。 A.信息量 B.刺激模式 C.具体性 D.功能 6.影响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不包括()。 A、身体状况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7.某人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善于交际,不善独处,注意容易转移,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记忆研究表明,人类遗忘遵从的一般规律是()。 A.先慢后快 B.呈线性关系变化 C.先慢再快后慢 D.先快后慢 9. 焦虑与学习有相当大的关系,一般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线性关系 B.倒“U”曲线 C.不能确定 D.都不对 10.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 A.动机作用 B. 调控功能 C. 健康功能 D.信号功能 11. 下列属于健全人格的特征的是()。 A.人际和谐 B.身体健全 C.运动能力健全 D.决不从众 12.个体受挫后,不去分析原因,而是盲目重复某种无效动作,这种自我防卫方式属于() A. 固执 B. 攻击 C.应激 D.倒退 13.“以己推人”是一种()。 A.晕轮效应 B.标签作用 C.首因效应D.投射效应14.“志同道合”,说的是()会影响人际吸引。 A.相似性 B.接近性 C.互补性 D.人格特征 15.人际交往的发展阶段不包括()。 A.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稳定交往阶段 D.争吵阶段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正确与否,并简述理由,不写理由无分。每小题5分,共25分) 1、健康是指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 2、气质有好有坏,我们要积极培养好的气质。 3、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不需要知识的积累。

学前教育学专升本试卷

学前教育学专升本试卷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产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 B.教育材料 C.教育媒介 D.教育环境 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 B.增进社会文明 C.促进社会发展 D.提高人口素质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 B.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 D.现代农业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后天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A.从脚到头的顺序 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 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 D.自然本位儿童观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A.1827年 B.1803年 C.1837年 D.1823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 D.辅助性和社会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 B.普通的 C.唯一的 D.少有的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A.教育材料 B.教育内容 C.教育环境 D.教育信息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促进社会进步 B.促进文明进步 C.促进经济建设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人口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1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 A.父母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16.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 A.家族本位儿童观 B.社会本位儿童观 C.个人本位儿童观 D.人类自然本位儿童观 17.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着作是 A.《夸美纽斯教育论着全集》 B.《理想国》 C.《母育学校》 D.《太阳城》 18.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 A.中心综合法 B.完整教学法 C.分科教学法 D.整个教学法19.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包括 A.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B.促进幼儿智、德、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C.促进幼儿美、体、智、德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D.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0.托儿所(幼儿园托儿班)的保教原则是 A.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进行教育 B.让婴儿在一日生活中系统学习C.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D.保教合一,完整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者 2.人的个体社会化 3.儿童发展 4.儿童观 5.教育观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功能。 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必备知识点

2017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必备知识点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等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 2、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3、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 1、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标准(15条) 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情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 随波逐流。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②人际关系协调:③性别角色分化:④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人格结构完整。 3、心理健康的促进 (1)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实质 (1)什么是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②区别:心理咨询 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

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②区别:工作目 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2、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 (1)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①理解支持原则:②保密性原则;③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 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②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③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④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⑤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

公共课英语保及格答案

1:We made plans for a visit, but____ difficulties with the car prevented it. 3.subsequent 2:Jane is said_______ an opera singer in her youth. 3. to have been 3:In a few years , China will be able to produce the camera recorders on a large _______. 4.scale 4:Professor Tailor’s talk has indicated that science has a very strong ________ on the everyday life of non-scientists as well as scientists. 2.impact 5:Don’t ______ too much work at once, or you will make yourself too tired. 4.take on 6:They will fight to the end; they will never ______. 2.surrender 7:The woman has made up her mind again to go on a diet to get rid of her ______ weight, thought she failed several times in the past. 1.excess 8:The river was so ______ with waste from the chemical plant that people can not swim in it 4.contaminated 9:The story was told by a girl _________ in a small town on the west coast. 2.growing up 10:Though you failed in this job interview, you should trust yourself. It’s sad that one lacks ______ in himself. 4.confidence 11:Scientists say they are beginning to break ______ in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 3.through 12:Henry is so indifferent to his appearance that he never has his clothes___________. 2.pressed or his shoes shined 13:They tried to _______ hard plastic for metals in manufacturing machine parts.

《学前教育学》专升本复习题

第一章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名词解释: 1、教育P1 2、学前教育P2 3、学前教育学P7 4、恩物P18 5、幼儿的完整学习 这是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幼儿的完整学习,即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6、最近发展区(刘焱P50) 7、整个教学法 陈鹤琴根据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孤立、相互脱节而提出了“整个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8、六大解放(P26) 9、白板说 “白板说”是洛克提出的。洛克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经验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 简答题: 1、简述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杨力P6) 2、简述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杨力P6) 3、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P25? 4、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25? 5、陶行知主张要解放儿童创造力,其主要内容是什么p26 6、简述张雪门的行为课程P26 7、幼儿教育的功能 P6 8、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P6 9、杜威的教育思想(梁p10) 10、皮亚杰的教育思想(梁p18) 第二章学前教育制度与基本理论 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制度p21 2、发展 3、发展的整体观 P27 4、幼儿园(梁p167) 5、托儿所(梁p119) 问答题: 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目标)是什么?p22;55 2、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什么?p24 3、简述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P61 4、简述我国托儿所的保教目标。(刘焱p58)

学前教育学专升本试题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产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 B.教育材料 C.教育媒介 D.教育环境 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 B.增进社会文明 C.促进社会发展 D.提高人口素质 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 B.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 D.现代农业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后天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A.从脚到头的顺序 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 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 D.自然本位儿童观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A.1827年 B.1803年 C.1837年 D.1823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 D.辅助性和社会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 B.普通的 C.唯一的 D.少有的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 A.教育材料 B.教育内容 C.教育环境 D.教育信息 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促进社会进步 B.促进文明进步 C.促进经济建设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人口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15.英国教育A.父母决定16.在古代社A.家族本位C.个人本位17.夸美纽斯A.《夸美纽C.《母育学18.我国陈鹤A.中心综合19.我国幼儿A.促进幼儿B.促进幼儿C.促进幼儿D.促进幼儿20.托儿所(A.以游戏为C.寓教于养二、名词解释1.教育者2.人的个体社3.儿童发展4.儿童观5.教育观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2.简述儿童3.简述杜威4.试述蒙台四、论述题:1.当前我国2.幼儿园如《学前教育学 一、选择 二、名词 1.凡是对 2.指个体承担的角色,

职业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职业教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 1、我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是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这是我国企业办学之始。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5、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 6、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 7、职业教育从纵向层次看,可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 8、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种类型。 9、影响人的发展的四大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10、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11、我国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七种。 12、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特征。 13、(分析职业能力)是实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一个职业工作划分成若干职责,再将每个职责划分成若干个任务,从而确定对应于各职责的(综合能力(Competence))和对应于各项任务的(专项能力(Skill))并加以分析。 14、教学模式一般由(理论基础或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程序)、师生配合方式、(支持条件)五个因素构成。 15、教学准备过程中,钻研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懂)、(透)、(化)、(深)的程度。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 一、心理学概述 要求: 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与主要研究领域。 2、理解神经系统与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历程。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来源安通学校 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探讨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人类情绪、动机、人格、社会态度等非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理论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2、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四)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1)神经元与突触 (2)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3)反射与反射弧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的结构 (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 3、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反映 (2)感受性 (3)心理 (4)意识 二、感知与注意 要求: 1、了解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来源安通学校 2、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原则、注意的特点与功能、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感觉

大学公共课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教育学 名词解释 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 4、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5、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6、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较稳定的教学行为方式。 7、狭义的课程: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开设的所有学科(或科目)的总和,它主要体现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之中。 广义的课程: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 8、隐性课程: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它通常包括渗透在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被人忽视的各种因素,包括校容校貌、班风学风、礼仪习惯、人际关系、信仰偏见等。) 9、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10、科学素质:是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并运用科学知识去认识自然、改造社会、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 11、道德素质:是学生在掌握各种道德准则,并运用这些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评价各种道德现象、调节各种道德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 12、审美素质:是学生在掌握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并运用已有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去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 13、终身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14、全民教育: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15、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将本国教育置于世界教育发展的系统中来确定发展的方向,并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从而使本国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16、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17、派生功能:是指由基本功能引发出来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功能。 18遗传素质:是指先天的、个体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 19、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学问)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社会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促进人发展的学问。 20、教育形态:即指教育活动的形式和状态,这是教育学研究的成果。教育学研究认为,现代教育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形态,即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2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2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24、课外活动、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25、教育科学:以教育想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性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26、教师成长:教师成长是指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及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人的教师”的成长,强调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是“作为教师的人”的成长,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27、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是指学生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将身心两方面加以适当解释与展开) 28、教育影响:是指教育领域内除教师和学生之外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的总和,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中介与桥梁。具体来说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情境等四方面要素。(也可以对几个要素稍加解释)

专升本教育学辨析题(1)

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错) 2、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错) 3、教育从来都是具有而且将永远具有阶级性的特点。(错) 4、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阶段性。(错) 5、19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利托尔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对) 6、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影响(错) 7、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它是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对) 8、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错) 9、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错)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对) 11、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是宫廷学校。(错) 12、教育的多元化是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

育上的反映。(对) 13、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备和信息载体的现代化。(错) 14、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的。(错) 15、教育学的源头是教育实践,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教育经验汇编。(错) 16、孔子的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对) 17、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学记》。(对) 18、“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是夸美纽斯的观点。(对) 19、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对) 20、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是杜威。(对) 21、“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画上等号。(对) 第二章 1、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对) 2、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对) 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是: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学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 适用专业: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 总学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 编制部门:教育学系编制日期:2003年3月 修订日期:2015年2月第五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教育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师范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开展教师教育的一门重要的教育理论课程。该课程以职业教育现象和职业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职业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阐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系统掌握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职业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职业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为他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师范生学习其他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职业教育学》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使学生初步形成专业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热爱教师职业的专业情感,明确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 第二,学生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第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