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测量培训3(道路测量放样)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

案例二:山区道路施工测量
总结词
地形崎岖、技术难度大
详细描述
山区道路施工测量面临地形崎岖、测 量条件差等挑战。测量人员需具备丰 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力,采用合适的测 量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山区道路施 工的顺利进行。
案例三: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测量
总结词
老旧道路、既有设施影响
详细描述
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测量需考虑老旧道路的特点和既有设施的影响,如地下管线、周边建 筑等。测量人员需细致分析现场情况,采取合适的测量方案,确保改造后的城市道路满
精度控制
精度控制是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重要环节,包括对测量设备的校准、对观测者的 技能评估以及对测量过程的监控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成果整理
数据处理
在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中,需要对大量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筛选、数据转换以及数据计算等 。数据处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和结果。
成果整理
成果整理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便于后续的施工和使用。同时,整理好的成果资料应妥善保存,以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新。
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
质量检测
在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中,质量检测是必 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质量检测,可以及 时发现和纠正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 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质量检测的方 法包括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测等。
减少尘土污染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
06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高
详细描述
15届大赛测量技术文件

中国中铁第十五届青年技能竞赛工程测量技能大赛技术工作文件各参赛单位:现将中国中铁第十五届青年技能竞赛工程测量技能大赛技术文件发去,请据此做好参赛人员的培训工作。
一、竞赛目的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要求和股份公司“十三五”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培养一批适应企业发展的青年高技能人才,提高施工生产一线测量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引导和激励测量人员积极开展岗位练兵、促进岗位成才,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团委决定举办中国中铁第十五届青年技能竞赛工程测量技能大赛。
二、大赛命题方式、内容和成绩计算(一)命题方式结合股份公司生产实践,赛前由裁判组封闭命题,测定标准答案;比赛现场发放比赛用数据和各种记录、计算表格。
大赛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相结合的比赛方式,理论知识成绩占总成绩30% ,以闭卷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90分钟;测量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70%,测量操作考核为现场公开实作测量。
(二)命题内容1.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市政、矿山和港航等工程建设相关测量知识为要点,2.以工程测量技能大赛按照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的高技能人才评价示范标准系列培训教材《工程测量工》理论、技能知识和中国中铁第十五届青年技能竞赛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理论试题库。
(三)评分依据以《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J96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J962-2009)和《国家一、二等水准高程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为主要依据,从工程测量理论、实际操作的方法、步骤、数据记录、数据处理、测量成果、成果质量等方面考核参赛选手的基本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工程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成绩计算理论知识考试、测量操作考核成绩由评分裁判员根据评分标准统一阅卷、评分与计分。
1.大赛总成绩=理论知识成绩*30%+试验操作总成绩*70%;其中:测量操作总成绩=二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成绩*35%+一级导线平面控制测量成绩*35%+道路放样测量成绩*30%。
测量放样实训报告

测量放样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练习用全站仪配钢尺测设建筑物的平面位置。
二、实训任务:根据基础平面图,1:1放样出图纸平面上的点位。
作为施工依据。
三、实训基本原理简述: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设采用全站仪主菜单下前方交会法进行。
分为一二级控制点,首级控制点用全站仪放样测出,其余二级点由极坐标法测出。
四、实训过程:1、设站。
>在控制点上摆设仪器,对中整平。
>设置测站参数,输入测站坐标,仪器高。
2、定向。
>望远镜瞄准后视方向。
>设置后视参数,输入后视坐标>完成后视后,可直接测量一下后视点坐标,作为校核。
3、放样。
>输入放样点的坐标,确认后仪器会显示距离及角度参数。
>按显示屏提示转动望远镜,当水平角偏差为0时固定。
>指示跑棱镜者走到视线方向,按仪器给出的距离,估计他应该去到的位置。
>测量一次。
仪器会显示距离的差值,一般负数表示往仪器方向移动,正数则往相反方向移动。
>再测量一次。
重复这个步骤,直到距离差值符合要求为止。
五、仪器及设备:苏州一光全站仪一套,棱镜一套,5m钢尺一把,记号贴若干,直尺一把。
六、精度要求:坐标检测误差不得超过±5mm。
七、心得:这次学习过程中发现,全站仪的智能运算大大缩短了计算的时间,比起用手算来说,全站仪的作用还是挺强大的,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上的效率,所以在施工单位多见是全站仪。
在摆正上比起水准仪复杂点,但比经纬仪来说要的时间短。
刚开始测量时感觉有点生疏,接触了就慢慢熟悉了,有一句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像这种技术活我想还是那句话:铁杵磨成针,熟能生巧,一切在于多操作八、人员任务分配:一级控制点a,b,c,d由尤文祥观测,李若宸辅助。
张天怡,朱媛媛架设棱镜,拉尺定点。
一级控制点e、f由李若宸观测并测设三个二级控制点,朱媛媛辅助。
张天怡,尤文祥拉尺定点。
测量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测量考核试题库1、大型仪器在搬站时,一定要卸下仪器装进一仪器盒搬站.2、钢尺由尺架中放开后,应保持平直伸展,并将尺身提起.3、水准仪水准管轴应平行于望远镜的视准轴。
4、比例尺常用分子为 1 的分数表示。
5、光电测距时,视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 1。
3 m以上,睛天作业时,仪器应打伞遮光。
6、水准测量时,水准仪视准轴线离地面不应小于 0.3 m。
7、水平角测量的方法有测回法法和方向观测法.在控制测量中微动螺旋及测微螺旋只许方向照准。
8、竖直角观测时,读出的目标盘左、盘右读数之和,理论上应为180。
9、常用的圆曲线测设方法有偏角法和极坐标法。
10、当水准路线通过宽度为各等级水准测量的标准视线长度两倍以上时,测量应按符合水准测量进行。
11、圆曲线的主点有_ 直圆点 _、_曲中点 _、_圆直点_。
12、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有_ 直缓点、缓圆点 _、_ _、_曲中点圆缓点、缓直点 _。
13、已知一段曲线线路上缓直(HZ)点的里程为DK100+000。
00,缓和曲线部分的长度为80m,圆曲线部分的长度为600m,则曲中(QZ)点的里程为( C )。
A、DK100+080.00B、DK100+300。
00C、DK99+620.00D、DK99+380。
0014、在干线铁路的曲线上,一般要加设( C )A、直线B、中线C、缓和曲线D、等高线15、一圆曲线加缓和曲线,JD点里程为K10+000。
00,切线长为200m,缓和曲线长60m,圆曲线部分长为400m,则曲中点的里程为( D )A、K10+260B、K11+460C、K9+260D、K10+06016、某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其交点(JD)里程为DK2+643.00,该曲线全长为360.20m,主切线T长为183.44m,里程从ZH至HZ为增加,则HZ的里程为( A )。
A)DK2+826.44 B)DK2+819.76 C)DK2+459.56 D)DK2+639。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要点总结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要点总结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是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利用测量仪器和技术对道路工程进行布置和确定的过程。
放线工作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放线的要点总结:一、前期准备:1.了解工程设计:熟悉工程设计方案,包括道路线型、宽度、交叉口位置、净空高度、沟渠和排水设施等各项要求。
2.准备测量仪器:根据工程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平仪、经纬仪等,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二、控制点测量:1.确定控制点: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范围内确定控制点位置,以确定工程的基准线和坐标系统。
2.测量控制点:利用全站仪等仪器对控制点进行测量,包括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等参数的测量。
3.数据处理: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放线布置:1.确定放线起点: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道路起点位置,并在地面上标记出来。
2.放线走向:根据设计要求,利用全站仪或水平仪沿道路走向进行放线,确保道路线型和中线的准确性。
3.放线交点:根据设计要求,在道路交叉口位置进行放线,包括中心线和边线的位置。
4.道路宽度: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出道路的宽度,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的位置。
5.标高测量:对道路的高程进行测量,包括起点、终点和各个交叉口的高程标志。
四、放线精度控制:1.控制角度精度: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放线的角度精度,使得道路线型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
2.控制距离精度: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放线的距离精度,使得道路的宽度和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3.控制高程精度: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放线的高程精度,确保道路的纵向坡度和平面曲线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
五、放线记录和报告:1.记录放线数据:对放线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控制点的坐标、放线走向和标高测量等数据。
2.绘制放线图纸:根据放线记录数据,绘制出相应的放线图纸,包括道路线型、宽度和交叉口位置等信息。
工程测量培训ppt

十一、测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
下一页
(5)注意不得使仪器淋雨,或受潮湿以免生锈。不可烈日暴晒。观测时应撑伞遮阳、避雨。 (6)严禁随意拆卸仪器。 (7)若在潮湿环境中工作,则作业结束应用软布擦干仪器表面水分与尘土后装箱;回到住处后应立即开箱取出仪器放于干燥处,待彻底晾干后再装入箱内。当仪器在严寒的室外使用后携带进入温暖的室内之前,应将仪器装入仪器箱须在进入室内半小时后才可以打开仪器箱,将仪器上的的水汽擦掉晾干后再行装箱。 (8)不得将全站仪及测距仪的发射物镜和接受物镜正对太阳,以免损害仪器内部元件。 3、保管时的注意事项 (1)保管仪器应有专人负责。 (2)保管仪器的地方应保持干燥,防潮防水。仪器应放置在专用的架上或柜内,安放整齐,不得倒置。 (3)保管仪器的地方不得靠近有震动仪器的厂房或易燃品存放处。 (4)当电子仪器长期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驱潮,以每月一次为宜。 (5)当仪器长期不使用时,应适当的把仪器从箱中取出放在新鲜空气中晾一晾。
主目录
八、工程施工测量人员安全操作要点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2)作业时必须避让机械,躲开坑、槽,选择安全的路线和地点。 (3)上下沟槽、基坑应走安全梯或马道,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帮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基坑作业。 (4)高出作业必须走安全梯或马道,临边作业时必须采取防坠落的措施。 (5)在社会道路上作业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并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警示措施,避让车辆,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6)进入深基坑(槽)及构筑物内作业时,应在地面进出口设专人监护。 (7)机械运转时,不得在机械运转范围内作业。 (8)测量工作钉桩前应检查锤头的牢固性,作业时与他人协作配合,不得正对他人抡锤。
5、涵洞施工测量
七、全站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工程测量员培训》混合式教学课程规范(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员培训》混合式教学课程规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工程测量培训》是一门核心技能课程,是施工员、测量员及相关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解决学习者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必须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测量方法和相关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对施工一线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学习,培养学习者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紧紧围绕工程测量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确定,并融入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标准,能够满足施工一线测量员的岗位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习者熟练掌握测量仪器使用原理和操作技能,具备利用仪器进行土木工程类施工测量的相关职业技能、培养学习者技术规范意识、严谨细致的质量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素质目标1.培养学习者的爱国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习者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3.锻炼学习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习者的书面表达能力;4.培养学习者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新技术跟踪能力;5.培养学习者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使之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知识目标1.掌握工程测量基本知识、理论;2.了解常规测量仪器的构造、基本测量原理及常规检验与校正方法;3.理解直线定向及坐标方位角的概念;4.掌握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5.掌握高程控制测量的内业计算;6.了解误差的来源、误差出现的规律及其对观测成果的影响;7.了解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原理;8.掌握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能力目标1.能操作常规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基本的测量工作;3.能进行导线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能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5.根据规范要求,能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能正确计算放样时所需的测设数据。
三、参考学时64学时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工程测量员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习者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施工测量培训教程课件

实测数据:里程K、高程H、偏距D
放样点
1、开挖线/坡脚线放样需要做好标记,劳务 技术人员现场跟随交接桩并及时撒灰线, 做好测量原始数据的现场记录以便进行复 核。
2、放样时根据实际地形及设计图纸相邻断 面确定需要加设平台还是一坡到顶。
3、路基开挖需要经常进行复核并交底以保 证坡度正确、线型流畅美观,并及时放出 平台坡脚线及平台开挖线。
H A
D AB
tan
i
v
4、主要误差来源及减弱措施
由公式知,观测边长D、垂直角、仪高i和觇标高v的测量误差 及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的测定误差均会给三角高程测量成果带来 误差。
(1)边长误差 边长误差决定于距离丈量方法。用普通视距法测定距离,
精度只有1/300;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精度很高,边长误差一 般为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边长误差对三角高程的影响 与垂直角大小有关,垂直角愈大,其影响也愈大。
fh容≦25 √L………………山区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B: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原则,将高差闭合
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Vi
Li L
fh
Vi
ni n
fh
(三)计算各待定点高程
用改正后的高差和已知点的高程,来计算各待定点 的高程。
使用仪器:全站仪(建议)、RTK、水准仪
复核:现场放样结束后用卷尺量定相对位置关系 并与设计图纸对比,如果不符需及时进行复核。
五、四等三角高程测量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地面 点的高程,其精度较高,但 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山区、 丘陵地区,使用该法就十分 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通常 要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3 72.38
73.91 3+400
3.2 横断面图的测量
在中线各整桩和加桩处,垂直于中线的方向,测出两侧地形
变化点至道路中线的距离和高差,依此绘制的断面图,称为横断 面图。横断面反映的是垂直于道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它 是计算土石方和施工时确定开挖边界等的依据。 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可用:标杆皮尺法,水准仪皮尺法, 经纬仪视距法等。 方法——先确定横断面方向,再测定变坡点间的平距及高差
2)倾斜地面的路基边桩放样 如右图所示: D左 = B/2 + m(H + h左) D右 = B/2 + m(H - h右) h左、h右是随着D左、D右变化而 变化,由于左右边桩位置待定,故 h左、h右均是未知的,因而无法直 接放出。可沿着横断面方向采用逐 点接近的方法测设边桩。
例10-1:已知B=10m,H=3.5m,路堤边坡
1.3路基横断面的放样方法 路基横断面的放样主要是路基边桩和边坡的放样。 1)路基边桩放样 路基边桩放样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路基边坡线与地面 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边桩的位置由横断面方向、两侧边桩至 中桩的距离来确定。常用的边桩放样方法如下: (1)图解法 路基横断面图为供路基施工的主要依据,可根据已戴好“帽子” 的横断面图放样边桩。就是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距 离,然后在实地用皮尺沿横断面方向将边桩丈量并标定出来。每个 横断面都放出边桩后,再分别将路中线两侧的路基坡脚桩或路堑坡 顶桩用灰线连接起来,即为路基填挖边界。在填挖方不大时,使用 此法较多。此法一般使用于较低等级的公路路基边桩放样。
土石方计算
计算公式:
1 ' " V挖 (AW AW )l 2 1 ' " V填 (AT AT )l 2
依据纵坡设计以及横断 面上的中线两侧地形起伏, 可以计算出道路施工时的土 石方量
式中:
' AW : 为第一断面挖方面积 " AW : 为第二断面挖方面积 ' AT : 为第一断面填方面积 " AT : 为第二断面填方面积
横断面图的距离和高差采用相同比例尺,通常为1︰100或1︰
200。
(一)测设横断面方向
1、直线段——一般采用普通方向架测定。
2、圆曲线段——采用求心方向架。
普通方向架
求心方向架
(一)测设横断面方向
(一)、测设横断面方向
(二)测定横断面上点位
1.水准仪皮尺法:——水准仪测高差、皮尺丈量平距。
坡 桩
管底高程/m
地面高程/m
埋置深度/m 度 号 72 71 70 75 74 73
管径Φ /mm
1.60 73.58 75.18 3+000 1.64 73.34 1.70 73.28 74.84 3+080 74.98 3+100
76
道路平面图 400
2.17 73.10 75.27 3+160
m=1.5,通过计算说明逐点接近测设边桩的方法。 解:先假定左侧边桩距中心桩的距离为D左´ = 14.0m,用水 准仪测量14.5m处的高差h´=3.20m。 将h´代入公式D左 = B/2 + m(H + h左)=15.05m。因D左>
D左´ ,说明假定的边桩位置较远,应该更近一些 。
然后再假定D左´ = 14.0m,测得14.0m处高差为2.833m, 同法算得D左=14.0m。 因D左= D左´,说明假定值与计算结果相符,该点即为 路堤下侧的边桩点位。同法可放出路堤上侧边桩的点位。
4、全站仪法
全站仪法的操作方法与经纬仪视距法相同,其区别在 于使用光电测距的方法测量出地形特征点与中桩的平距和 高差。 该法适用于任何地形条件。
二、路线横断面测量
(三)横断面图的绘制。
二、路线横断面测量
(三)横断面图的绘制。 1. 一般采用1:100或1:200的比例尺绘制绘制横断面图。 2. 根据横断面测量得到的各点间的平距和高差,在毫米方格纸 上绘出各中桩的横断面图。 3. 如图中的细实线所示,绘制时,先标定中桩位置,由中桩开 始,逐一将特征点画在图上,再直接连接相邻点,即绘出横 断面的地面线。
(2)全站仪法 先在BM1上测定各转点TP1、TP2的高程,
再在TP1、TP2上测定各桩点的高程。其原理即
为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3. 纵断面图的绘制
一般绘制在毫米方格纸上,横坐标表示道路的里程,纵坐标 则表示高程。 里程比例尺有1︰5000、1︰2000和1︰1000几种,一般高程比 例尺比里程比例尺大10或20倍。 纵断面图分为上下两部分。图的上半部绘制原有地面线和道 路设计线。下半部分则填写有关测量及道路设计的数据。 道路纵断面图绘制步骤如下: (1) 打格制表 (2) 填写数据 (3) 绘地面线 (4) 标注设计坡度线 (5) 计算路面设计高程 (6) 绘制道路设计线 (7) 计算管线埋深 (8) 在图上注记有关资料
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要求进行引测。
2. 纵断面水准测量(中平测量 )
纵断面测量通常以相邻两水准点为一测段,从一个水准点 出发,逐点测量各中桩的高程,再附和到另一水准点上,进行 校核。 实际测量中,可采用中间点法。由于转点起传递高程的作 用,故转点上读数应读至毫米,中间点读数只是为了计算本点 的高程,读数至厘米即可。
Φ =600
1.75 72.98 1.64 72.92
74.73 3+200 74.56 3+220
-3‰
43;255
32° 公
路
原地面线
1.75 72.72
1.83 72.68 1.92 72.62
74.47 3+285 74.51 3+300 74.54 3+320
B D mH 2
图3-1-3为挖方路堑,坡顶桩至中桩的距离为D应为:
D
B S mH 2
式中:B为路基宽度,m为边坡坡度,H为填挖高,S为路堑边沟 顶宽。 以上是路基横断面位于直线段时求算D值的方法。若横断面位于 弯道上有加宽时,按上述方法求出D值后,还应在加宽一侧的D值 中加上加宽值。
2)边坡坡度 路基边坡坡度通常以1﹕m的形式表示,即i=h/d=1/m,式中m称为 边坡坡度、h为边坡的高度、d为边坡的宽度。 3)超高 根据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在公路直线段路基边缘点处于同一高 度,路面横断面由路中心向两侧略向下倾斜形成双向横坡。但是在 曲线路段为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在公路曲线半径小于各级公路的不 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均应设置超高。圆曲线段路面的设计超高值是 常数,路面倾斜形成单向横坡;缓和曲线段路面的超高值随着缓和 曲线上的长度的不同而变化,路面横坡倾斜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向 圆曲线的单向横坡逐步过渡。超高值可从设计文件中查取。 4)加宽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在圆曲线段应按规定设置加宽 ,同时在曲线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曲线上的加宽值可从设计文件 中查取。 若圆曲线的加宽值为Bj,加宽缓和段内任一中桩的加宽值,可按下 式计算:
3.1.2路基边桩放样的一般要求 公路路基的边桩包括路堤的填挖边界点和路堑的开挖边界点。除 此之外在路基土石方施工以前还应把公路红线界桩和公路工程界桩 也要在地面上标定。 路基边界点是指路堤(或路堑)边坡与自然地面的交点。 公路红线界桩是指为保证公路工程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根据 公路勘测设计规范所确定的公路占用土地的分界用地界桩。公路用 地在土地管理中属于公用地籍,界桩的设立将标明公路用地的边界 范围,界桩之间连成的线称为红线。公路红线界桩确定了公路用地 的范围、归属和用途,具有保护公路用地不受侵犯的法律效力。 公路工程界桩是根据公路设计的要求,表明路基、涵洞、挡土墙 等边界点位实际位置的桩位,如公路的路基界桩、绿化带界桩等。 公路工程界桩有时可能在公路用地的边界上,这种公路工程界桩兼 有红线界桩的性质。
(1)当加宽缓和段为直线过渡时,
B jx X Bj Lc
(2)当加宽缓和段为高次抛物线过渡时,
X 3 X 4 Bjx 4 3 Lc Lc
式中:Bjx——加宽缓和段内任意中桩的加宽值; X——对应于Bjx的中桩到加宽缓和段起点的长度; Lc——加宽缓和段(或缓和曲线段)的长度。
(2)解析法 就是根据路基填挖高度、边坡率、路基宽度和横断面地形情况, 先计算出路基中心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按 距离将边桩放出来。一般情况下,当施工现场没有横断面设计图, 只有施工填挖高度时,可用解析法放样路基边桩。解析法放样路基 边桩的精度比图解法高,主要用于一般公路平坦地形或地面横坡均 匀一致地段的路基边桩放样。具体方法按下述两种情况进行: ①平坦地段的边桩放样:图3-1-2为填方路堤,坡脚桩至中桩的距 离为D应为:
4.横断面图画好后,经路基设计,先在透明纸上按与横断面
图相同的比例尺分别绘出路堑、路堤和半填半挖的路基设 计线,称为标准断面图, 5.然后按纵断面图上该中桩的设计高程把标准断面图套在实测 的横断面图上。 6.也可将路基断面设计线直接画在横断面图上,绘制成路基断 面图,该项工作俗称“戴帽子”。图中粗实线所示为半填 半挖的路基断面图。 7.根据横断面的填、挖面积及相邻中桩的桩号,可以算出施工 的土、石方量。
图形:水准仪中平测量
0+000 0+020 0+040 0+051 0+060
TP2 0+160 0+200 0+180
BM1
TP1
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
高速、一级公路: 20 L
mm
二级及以下公路: 30 L
mm
具体步骤见下:如图所示,水准仪置于1站,后视水准点BMl,前视转点TP1, 将观测结果分别记入表中“后视”和“前视”栏内; 然后观测 BM1且与TP1 间的各个中桩,将后视点BM1上的水准尺依次立于 0+000 , +050,„,+120等各中桩地面上, 将读数分别记入表中视栏内。 仪器搬至2站,后视转点TP1,前视转点TP2, 然后观测竖立于各中桩地面点上的水准标尺。 用同法继续向前观测,直至附合到水准点BM2,完成一测段的观测工作。